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各阶层以及各高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全新的思考,特别是在大力提倡终身体育教育的环境中,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体育课程以及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关键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已成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该教育思想将体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整体化、系统化。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体魄的增强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而忽视终身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导致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成效并不好,且对终身体育教育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体育学习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对学生自身体育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而且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没有较多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有效的锻炼平台,致使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使社会与学校体育教育不能有效的衔接。

(二)高校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与现实需求还具有较大的距离,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教学理论上来说,高校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体育需求不同、体育基础差异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与终身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相违背;其次从体育教学时间上来说,安排的竞技类体育项目较多,导致其他其余项目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次数少,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对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1]。

二、促进终身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核心,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目前,在新课改和终身体育思想不断深入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各高校对教学目标重新进行了分析,并且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基础重新明确制定了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在终身体育教育阶段中,高校体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完善体育认知体系、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健康体魄的重要时期。由此可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技能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探索,使现代体育教育向终身化、生活化以及全面化方向发展。

(二)将传统体育文化融于现代体育文化,创新教学体系

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体育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对体育知识和理论有更好的理解,促使学生在长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在这个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要注意将传统的体育文化融入到现代体育文化中,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将传统的武术和太极等体育文化融入到舞蹈、健美操等现代体育教学当中,对新的体育项目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有效的实现对体育教学体系的整合优化,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素养。

(三)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必须要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

对于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体育课程来说,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因此,高校必须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贯彻到底并有效落实,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创新,不可以像以前一样陈旧,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体育课程的设置十分重要,不可以脱离体育的学习内容,且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将一些趣味性教学内容添加进去[2]。例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凝聚力更强,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拔河比赛或者是绑腿赛跑游戏,对胜利的小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以及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以确保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在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终身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终身体育教学贯彻到底且有效落实,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体质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时空,2017,(21):47.

[2]司慧峰.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速读(上旬),2017,(8):67.

作者:胡俊 单位:云南保山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