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现状

个性化学习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现状

摘要:德育教育是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在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关注和回应了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参与德育教育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项基本需求,继而有效改善提升了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在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本文围绕个性化学习在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水平现状调查论题,选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应用水平;现状调查

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兴起与快速稳定有序的建设和发展,是时展进程和我国民众参与开展社会化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基本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从总体性历史发展实践进程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现阶段,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在自身日常建设过程中获取的基本水平,以及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基本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获取的基本水平,均逐渐获取了我国各界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客观上引导德育教育在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德育教育是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组织开展过程中应当完成的重要任务组成内容,切实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并且运用适当策略做好针对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对于支持和助力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切实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个性化学习在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水平现状调查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特点

(一)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受招生来源因素影响,对于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而言,由于其在以往经历的小学学习阶段和中学学习阶段均未能建构形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导致其逐渐丧失继续参与各类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要素,以及应用技能内容要素学习活动的主观兴趣。从具体的行为表现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绝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参与日常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均未能选择运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实际具备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同时由于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阶段之后,可供自由支配利用的课外学习时间相较其以往经历的小学教育阶段和中学教育阶段均更加充足,在自身实际具备的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薄弱和欠缺的实践背景之下,导致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自身实际经历的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

(二)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受社会实践环境和基本舆论氛围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家长,甚至是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本人,均片面性地将民办高等院校学生视作高考失利者,因此引导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自身的主观性思想观念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着“矮人半头”的消极想法,继而在日常参与开展的校园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降低自身自信心,并且展示出一定表现程度的自卑心理。与此同时,民办高等院校的学费标准通常显著高于普通高等院校,继而引致部分来自经济条件困难家庭的学生,在面对较大经济生活压力和繁重的学习困难条件下,逐渐丧失其学习兴趣,产生自卑心理。

(三)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对薄弱

从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日常化行为表现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其参与完成的校园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具备和展示出了自我感觉主观意识较强,容易情绪冲动和感情用事,自律能力较差,经常做出迟到早退行为,学习主动性较差等特点,难以在日常参与开展的各类学科知识技能学习活动过程中,顺利获取到良好效果。

二、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1)在以来自70所民办高等院校的113位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为对象展开的问卷调查过程中有约占总数57.52%(65/113)的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尚未实现对个性化学习模式基本内涵的充分认识。有约占总数46.02%(52/113)的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尚未认识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引入,在民办高等院德育教育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有约占总数36.28%(41/113)的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尚未形成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运用个性化学习模式的主观意识和愿望。(2)在以来自82所民办高等院校的424名在校学生为对象展开的问卷调查工作过程中有约占总数52.83%(224/424)的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明确表示自身严重缺乏参与开展德育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主观兴趣,无法实现对课程中涉及的各类知识理念的全面充分学习掌握。有约占总数43.40%(184/424)的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表示自身所在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自身实际提出的各类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均未能获取到来自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充分支持和满足。有约占总数89.73%(355/424)的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明确表示自身所在民办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德育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未能实现对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引入运用。

三、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改良应用策略

(1)为切实改善提升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应当借由对适当形式的业务培训手段的运用,督导和促进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广大任课教师,能够逐步形成和实现对个性化学习模式基本内涵和实际应用要点的充分学习理解,继而能够自觉主动地在自身组织开展的德育教育课程日常化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引入运用个性化学习模式,继而支持和确保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参与完成德育教育课程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环节过程中,能够切实获取到良好预期效果。(2)为切实改善提升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应当引导和促进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学科任课教师,在日常参与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关注和满足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参与德育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活动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需求,继而为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制定和提供彼此存在差异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德育教育知识素材条件下,支持和确保学生能够在具体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顺利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

四、结束语

围绕个性化学习在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水平现状调查论题,本文选取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特点、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以及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改良应用策略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人员,以及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领域的一线任课教师,创造和提供扎实且充分的参考支持条件。切实在梳理分析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特点基础上,结合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应用现状,制定和运用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对于支持和确保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优质组织开展,以及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筠.中华传统“家”文化理论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以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2):63-64.

[2]白志栋.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德育教育的共融与互动[J].文教资料,2018(23):57-58.

[3]叶磊.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基于课程思政背景[J].新西部,2018(18):138-139.

[4]黎会友.论网络信息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17-19.

[5]何志红,邹道军.基于协同理论创建高校德育网络系统的策略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3):123-127.

[6]郝丹梅,杨文选.延安时期政治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2):121-125.

[7]薛皓文.从德育角度看高校“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78-80.

[8]商润泽.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8(2):88-90.

作者:辛怡萱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