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多媒体教学延展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多媒体教学延展

摘要:高师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不应使学生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中,应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该课程基本教学内容以外的延展,进行世界各民族音乐类型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区音乐形态的联系与比较的讲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多媒体教学;延展

高师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新大纲课程中唯一新增的必修理论课程。在缺乏前人教学实践经验的情况下,作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学延展,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涵盖知识面很广,仅从音乐层面讲解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境地。根据笔者在学生中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各个文化区中代表国家的地理及民族状况等基本常识缺乏了解,而这些知识又是学生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最直观、最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延展,以期使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

一、关注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影响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必然与其诞生地丰厚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如下教学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民族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一)音乐文化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了解某一地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是研究音乐形成的重要前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而全世界各个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千差万别,同样也对音乐给予各种各样的影响。从气候方面来看,以亚洲为例,可分为三个生态气候区:日本、朝鲜、中国属温带,以东南亚为中心的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印度、中亚、西亚等地属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地带,在这样的生态气候影响下,从音阶角度讲,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使用五声音阶,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在印度、西亚等地则主要使用七声音阶[1],这样的音阶使用方式与生态气候应当具有某种必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排除生态气候与音乐上的对应的可能性。因此,作者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十分注重地图、地形图和自然风光图片的使用,往往插入各大洲的行政区划地图、地形图和反映该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的图片,并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展现各地区自然风光的影像,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的自然环境有先期的认识。例如,在介绍印度音乐之前,笔者首先通过地图介绍印度在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通过印度的地形图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通过图片“在恒河中祈祷的印度僧众”使学生认识恒河在印度特殊的神圣地位,再联系这些来讲述印度民族音乐流畅、充满激情而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等特色。

(二)音乐文化区主要国家的历史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对于某一国家或地域历史的认识是理解其今天文化特色形成原因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每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其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无不与这一地域的历史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印度就拥有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它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的功能、审美观等都带有特殊的印度历史文化的印记,因此即使外国人也很容易辨认印度音乐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印度这一国家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变迁进行了解。因此,作者在此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世界各大音乐文化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如东亚音乐文化区的日本、南亚音乐文化区的印度、北美洲音乐文化区的美国等)的简史进行介绍。通史方面,主要介绍代表国家在历史上经历的几个重要的时期;文明史方面,着重介绍这些国家文明发展的基本进程,这些国家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对这些国家文化产生的影响等。

二、关注不同地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

不同音乐文化区内或者同一音乐文化区内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存在着某种偶然或必然的联系。应关注这一联系,以利于总结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的规律。寻找这种联系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尤其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对比方式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对下列问题的讲解:

(一)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的联系

音乐是文化中的音乐。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受到本国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在被周边的其他地域的文化所影响,并同时影响其他地域的文化。其中,世界某一区域的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体现出某种共通性的特征。找出这种文化的共通性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这一区域内音乐文化产生的渊源和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将这种共通性特征运用最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尤其关注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上的互通关系。以泰国文化为例,在此特以泰国建筑和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建筑进行比较。景真八角亭是云南西双版纳的重要文物之一,位于勐海县景真地方。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徒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建筑风格上看,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和泰国的寺庙在建筑风格上十分相似,建筑多角砖砌墙,顶均为木结构呈锥形多层屋檐,面铺平瓦,呈鱼鳞状覆盖,顶上均置有铁制刹杆。从这些建筑风格的相似之处可以延展出泰国文化和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关系。文化的互通,使得云南的傣族音乐和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尤其表现在歌舞音乐领域。从舞蹈形态上可以看出,我国云南傣族的孔雀舞和泰国的马诺拉舞从风格、动作、造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两地的民间舞蹈大都采用象脚鼓伴奏,在音乐的调式上也具有相似性。而在乐器的形制方面,云南傣族的打击乐器除象脚鼓外还有钹、铓锣等,这些乐器在泰国都有与之相似的类型。

(二)不同地域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

受到文化的共通性影响,不同地域的音乐形式同样出现了共通性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在北美洲印第安人和欧洲匈牙利人的音乐中听到亚洲的五声音阶。以世界范围内的玛卡姆音乐为例,这种对世界影响巨大的音乐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以及我国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民众中都有广泛的分布。虽然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其称谓有所不同,但这种音乐形式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都是一种含声乐、器乐、舞乐这三种音乐体裁(或其中之二)的综合性套曲;篇幅都较长,且大多具有较为严谨、相对稳定的结构;在套曲内部大都可以见到主要乐调和旋律型的贯穿;大都可以见到四分之三音律的影响;其起始部分都有节奏自由的散板,之后又接以有变化的贯穿于乐曲始终的“节奏型”制约旋律的进行和乐曲的风格;在一定的模式范围内,演唱(奏)的艺人常常作程度不同的即兴发挥……[4]由此可知,音乐文化受到宗教、地域、人口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大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于一地,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因此,作者在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将不同地域音乐形式之间的关联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寻找其中的异同,进而掌握一种世界共通性的音乐文化理念。仍以“玛卡姆”这一音乐形式为例,作者在课件中将西亚的土耳其、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阿拉伯地区的伊拉克,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喀什、和田、伊犁、阿克苏、吐鲁番等不同地域的玛卡姆演奏形态的图片进行比较展示,并播放央视青歌赛中新疆刀郎木卡姆的表演视频,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一世界性音乐所具有的鲜活生命力。

(三)不同地域乐器形制、演奏方法之间的联系

不同地域的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在乐器方面的体现是最为直观和易于理解的。从不同地域乐器的形制、发声原理、演奏方法等方面即可寻找到其共通之处。如,东南亚地区的一些乐器和我国的一些乐器就有着同源关系。在此以东南亚缅甸的桑高克(SaungGauk)和我国壁画中的凤首箜篌进行比较。桑高克,简称桑。“高克”是弯曲的意思。从9世纪以来就成为缅甸不可或缺的乐器。弦数从13根到14根、16根。弦不用弦轴,而是直接装在琴杆上的,因此,变换音高时必须先解开来再结上去。临时性的音高变化则靠左手手指用力按弦。而我国的凤首箜篌起源有多种说法。《隋书•音乐志》中有:“《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公元346年—354年),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乐器有凤首箜篌……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晋人曹毗在《箜篌赋》中曾描绘道:“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由此可知,早在公元4世纪的东晋之初,凤首箜篌就已由印度随天竺乐传入我国。《旧唐书•音乐志》说:“后其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四百多年以后,到了中唐时期,又从骠国(今缅甸)传入凤首箜篌。那是唐德宗李适在位(公元780年—804年)的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骠国王太子舒难陀率领35名艺术家,途经南诏来到唐都长安进献骠国乐舞,他们带来了22件乐器,其中就有凤首箜篌两件。从图2中两张图片的比较可以看出,缅甸的桑高克和我国的凤首卧箜篌的渊源是比较接近的,在形制上也极为相似。

三、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外国民族音乐延展教学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媒介。在我国,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涉及的书面、音频、视频资料十分匮乏,网络就成了搜集相关资料最重要的媒介。充分运用网络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是搞好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网络资料的搜集和使用应当采取以下方式:

(一)网络资料的获取方式与选择原则

在国内外主要的网站搜索引擎均可搜索到大量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使用中文进行网络搜索往往难以搜索到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如果通过“在线翻译”的方式将需要搜索的关键词翻译成英文或本民族文字,那么就会搜索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在众多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的选择方面,一般遵从以下原则:(1)资料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出音乐文化区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是这一区域中独有的;(2)资料的选择应具备时尚性,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善于在这些信息中搜寻与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资料并及时加入教学课件中;(3)资料的选择应具备实用性,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所要表达的音乐文化特色。

(二)多种类型资料与课堂讲授的穿插配合运用

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使其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不会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这是该项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作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正式开始上课前,提前10分钟到15分钟以上到场,调试好设备,等学生陆续到场后,播放与本节所授课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视频资料,以采取一种最自然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为课程的学习做好感性的铺垫。资料的选取则不局限于音乐领域,可涉及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授课期间穿插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该资料则完全局限于音乐领域,但所涉音乐类型仍然十分广泛,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音乐剧等。资料的选取主要涉及世界各国主要民族音乐类型或古老乐器对现代音乐作品的全新演绎。每周课均涉及此类视频1到3个,并均匀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高师“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作为教育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新大纲推出的必修理论课程已体现出它的重要性。目前国内高等师范院校中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虽然还在少数,但开设这一课程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它的教学方法问题也必然会引起广大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重视。运用多媒体进行该课程教学延展对于高师音乐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一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运用,并推动该课程乃至其他音乐学理论课程向更加切合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实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蔡宗德:伊斯兰世界音乐文化[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3]王雪.拉丁美洲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周吉.木卡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6]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7]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勇.中日音乐文化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作者:杨琛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