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谈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一、把握地理学科特征,辅助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教师在讲授疆域知识时,介绍我国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且国土辽阔的大国,拥有纵横十万里的疆域,在这锦绣山河的养育之下生活着一群质朴、聪明、勤劳的人民。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中在不知觉间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而后可以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在讲授自然资源知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的有限。以水资源为例,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为丰富,但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地区常常面临着缺水的问题,以实际的数据让学生了解这个事实,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革新地理学科的教育观念,注重对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而古板,仅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仅注重对学生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而影响着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革新地理学科的教育观念,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同时为学生创设提供课外实践机会,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等放到备课内容中,从而丰富课堂知识,这样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简便的学习新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多组织辩论、演讲的教学活动来巩固与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而开展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此外,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一些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很难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虽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但也很难取得学生亲身体验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来开展课外参观与考察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植被、土壤,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三、利用地理学科的实验性,锻炼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素质也是其中重点培养的目标,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助于其日后更好的适应进入社会的压力。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实验性的教学特点,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性来锻炼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积极动手验证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或是通过实验来解决课本中的地理问题,并从中总结实践经验。教师在讲解完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可以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并以课题研究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教师在讲授沙漠章节知识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沙漠形成的原因,知道了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的困难,于是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积极讨论造成沙漠种植树苗成活率低的因素,总结出水分流失是导致树苗无法成活的主要原因,而后布置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或建议。这种课题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课外时间在家里做实验,通过查阅资料、发散思维等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学生在课题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遭遇失败,但这不失为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方法。

四、总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对我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素质与能力并存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为此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当前必须贯彻落实的重要使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地理学科的教育中,运用地理学科的优势来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张细平 单位:新余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