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需求分析下大学英语论文

阅读教学需求分析下大学英语论文

一、需求分析分类及模式构建

需求分析教学模式构建强调教学中“交际功能”的进行并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approach),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意愿及学习环境需求等主体性意愿,同时分析环境对学生的需求,如个人知识掌握水平,所学知识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等。客观的双向需求分析引导能使学生成长得更具体化和立体化。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大部分自小学学习英语以来就注重阅读练习,也参加了无数的英语阅读测试,理应具备了英语文章信息获取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英文原版文章(如文学作品)的阅读却不能顺利进行,文学审美大打折扣。不了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毕业后简单的英语email阅读都有障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功利性太强,以考试为目的,针对考试要求做各种应试练习,但日常生活工作运用能力却很少练习,一旦遇到就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大学英语多采取分级教学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但具体教学内容及方式和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让学生毕业工作后使用英语的时候不知所措。上述各种情况导致学生和社会认为大学英语学习实用性不够,甚至对这个课程存在误解。阅读一直是我国外语界研究的重点,从CNKI中国知网上搜索“大学英语阅读”,仅2014年上半年就有20多篇文章发表,可见阅读研究所收到的关注之多,研究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运用比较新的研究视角如认知方法、心理学等科学分析阅读过程以改善学生阅读效果。

三、研究过程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某本科院校大一及大二四个班共238名学生,涉及新闻、广告、化学和计算机等多个文科和理科专业。按照学校的英语班级划分,此次研究有三个C级班和一个B级班(按照学生英语入学成绩高低,依次划分为ABC三个级别),英语学习水平有所差异。因现有的需求分析测试表和英语阅读的关联性不是很强,所以此次研究主要采取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并坚持历时研究。此外,本研究还调查了本校大学英语教师对目前阅读教学的看法,以及社会英语从业人员(主要是外贸工作者)对大学毕业生英语阅读获取信息量能力的评价。本研究主要是探索关于大学生英语阅读的内外部各方面的需求,以思考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运用能力。

(二)实验结果

本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阅读实际能力和他们的学习需求,发现B班和C班学生阅读现状存在差异,B班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较强,能按老师的指导完成阅读任务,相对而言,C班的学生自主阅读时容易走神,阅读技巧运用不熟练,需要老师不时提醒,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这些学习习惯影响整体阅读效果。学生访谈主要针对“期望的英语阅读学习”和现实英语阅读学习的差异,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多学习基础英语以外的知识,更注重英语阅读的实用性,提出了对英语课堂的多维度需求。多维度需求中既有发自内心的主观需求(认知、审美需求等)也有外界影响的客观需求(考证等)。大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分析自己的思想,无论主客观需求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满足,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访谈中一部分教师表示已经意识到了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正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社会从业人员则表示学生英语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因外贸职业的特殊性很少和客户面对面沟通,更多的是使用email等方式,但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客户沟通的能力需要重新培训,适应期较长。特别是对2013级学生的观察已经历时两个多学期。总之,目前学生对英语阅读乃至听说等其他能力的需求比较强烈,期望现有教学能有所改善,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也期望大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英语使用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共同改进。

四、以需求分析为指导的阅读教学反思

基于目前大学英语阅读的现状,以需求分析为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学准备及进行过程中的改变:细化学生需求,建立学生需求多维度系统;动态阅读课程建设;提高师资水平等。

(一)细化学生需求,建立学生需求多维度系统

目前在各高校推广的分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但不能满足学生的立体化多维度学习需求。本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学生的英语阅读需求不止于学习英语知识,更多的学生有英语工具性需求,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等。但很多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第一年)是必修课,级别差一点的学生要学习两年的基础英语课程,按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前两年,这样一部分学生就没有参加英语选修课的机会,学生无法体会到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区别,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蔡基刚(2012)就提出“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大学英语必须定位在ESP,而非基础英语。”陈冰冰(2009)也指出需求分析“有待在外语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如在学生入学初就设置“基础/选修”模式,而不是“基础+选修”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在课程开始前可以统计分析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根据学生需求建立多维度需求系统,以此为基础把报刊阅读,小说选读,外国美术文化,外国音乐介绍等针对性更强的课内容安排在大学英语的课堂,而不只是局限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让学生自主选课,把阅读置于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环境中,阅读能力提高肯定能事半功倍。

(二)动态阅读课程建设

“自60年代以来,对阅读本质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先后诞生了信息加工、心理语言、交互、图示理论等阅读模式”(姚喜明,2004)。所以,现在的研究大都把阅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研究,而不是单纯的单词和语法篇章的分析,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要考虑并密切关注其变化,所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要坚持关注学生需求。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一般根据某一主题设置课堂活动,一学期内教师、上课地点及上课模式不会有太大变化,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这一基本模式,课程建设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动态课堂建设就是要使课堂建设和学生及社会需求同步。就师资而言,按照课程侧重点可以安排多位教师轮流上课,甚至可以采用聘请英语行业从业者根据自身经验授课(如信件阅读与回复,报刊阅读等),专业教师辅助课堂并观察学生动态信息获取情况等多种模式,把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增加课堂新鲜感,带动学生情绪,教师也可以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做出适当的课堂调整。此外,可以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安排大学生进入企业或社会机构使用英语,能够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紧迫感。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感兴趣的手机和电脑工具如微博、微信等,里面的英文知识很多也很有意思,适当运用这些高科技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在传统课堂中也有很多办法提高学生阅读及语言使用能力。如在讲授英美文化阅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教材阅读获取信息量,并设置不同文化场景,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模拟情景话剧表演,让学生把input(输入)转为output(输出),尽量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此外,英文电影文本的阅读也是很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在我国中西部高校的校园及社会生活中没有好的英语环境,多接触电影中日常会话用语也可以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

(三)提高师资水平

目前高校英语青年教师一般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直接进高校,没有长期从事过英语方面的社会工作,对各个行业的英语使用并不熟悉,也只有少数教师有国外生活经历。教师整体对最新的信息了解不够,在授课中就不容易激起学生的热情。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定期分批安排教师培训、参加研讨会或出国深造提高教学科研的敏感性,并参与社会活动取得第一手的教学素材。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英语使用能力,才能更好地改善课堂效果。

五、结语

总之,需求分析旨在研究学生自身和社会需求,这种需求并不仅仅止于应试,更多地强调语言作为工具在大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使学生能用、会用。需求分析不只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在英语整体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课堂服务于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认可大学英语课程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

作者:谭冉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