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探究性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明确探究方向,分组展开活动

1.为了保证实验探究的广泛性和学生参与的普及性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展开生活调查,调查家庭厨房内的铁制品,重点观察铁锅在哪儿更容易生锈。一组观察油漆或电镀过的铁器,如自行车的车架等。一组查找长期与水接触的铁制品,如船底或其他浸泡在水中的铁制品。

2.汇总调查结果。

在三个探究小组中,有一组通过对比,知道了油漆或电镀过的铁器不生锈,而放在空气中的“裸”铁器则易生锈;有一组发现铁器放在潮湿处易生锈,而放在干燥处不易生锈;另一组认为铁制品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不会生锈。

3.适当引导,大胆假设。

结合学生调查了解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假设。

4.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结合学生的假设,进行正式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5.收集信息,分析讨论。

在各组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各小组组长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对各小组的实验现象及初步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相对科学、准确、完整的结论,最终由学生自己实验验证,找出钢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锈蚀;探究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后,就能找到如何防止锈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研究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达到比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知识点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分组探究性实验的长期实践,再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分组探究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分组探究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二、总结探究模式和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目的是要充分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提高。事实证明这一方式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如果铁制品锈蚀的知识点仍然是在课堂说教,在黑板上列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必然会感到抽象、枯燥,不愿意学;而分组探究性实验使化学知识鲜活起来,如以上教学案例中分组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确实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其实,在做题和学习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分组探究更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后,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成就感;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大胆假设,主动思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帮助学生获得的信息和学识,远远不如亲身操作印象深刻,不如亲身操作掌握得牢固,而且亲身操作更容易将相关知识转化成实践行为和能力。所以说,在进行分组探究过程中,比如以上教学案例,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确保了学生对铁的性质等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并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分组探究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设计和亲身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操作和验证,积极地思考探索,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学得更高效,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重中之重是需要教师相信学生。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同时帮助学生充满自信,让学生多动眼、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2.注意课堂的调控艺术。

对于关键性材料,教师要加以控制,使探究活动能够随时终止,确保可控性,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对与教师、教材思维不同的做法和认识,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才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探究氛围。

3.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避免片面追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科实际和学生实际,科学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雪莲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