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建设的创业教育论文

教育体系建设的创业教育论文

1高职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1.1高职创业教育的特征分析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生源构成、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又进一步导致了高职创业教育具有与本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

1.1.1生源构成特征。

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上相对薄弱、在自控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方面要明显逊于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的明显差异使得本科创业教育中那种关注技术创新、偏重于创业学理论学习的创业学习内容组织不适宜直接照搬至高职院校。

1.1.2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差异。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普遍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以及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列为衡量自身办学效果的标准。基于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将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专业教育对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内化专业知识,同时提升其理论知识,并且将其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

1.1.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层次特征。

由于高职教育普遍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岗位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技能作为重点,在教学上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够用”“、必需”为原则。这一定位使高职学生缺乏扎实理论基础,难以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难以胜任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机会型创业活动。已有的实践也证明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绝大部分集中于技术壁垒低、低创新性的商业活动领域。

1.2高职创业教育需求的总体定位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激发投身创新创业兴趣为着眼点,重点应落在转变就业观念、播种创业理念。与此同时,通过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以创业教育教学间接带动就业质量的提升。

2基于创业胜任力需求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设计

根据高职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整体定位,围绕创业者的胜任力需求可构建的“沙漏型”创业教育体系。该养成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先易后难,由普及教育到重点培养”的思路,即按照先培养易于改变的外显性创业胜任力,再通过多种形式、逐级聚焦地对真正有志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重点培养,集中资源帮助其攻克难以改变的内隐性创业胜任力,从而实现逐级聚焦式地培养高职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

2.1创业胜任力的养成方式设计

2.1.1公共基础类创业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一门创业必修课程———《创新与创业教育》。通过该课程,学校可实现对全体学生创业一般知识的普及教育。

2.1.2创业选修课程。

针对创业过程可能涉及的创业机会识别与项目选择、筹集资源、项目营销推广与风险控制等经营管理知识需求,开设《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企业管理》、《TRIZ理论》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针对那些对某一方面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感兴趣的学生,重在兴趣偏好的培养以及专项创业技能的训练。

2.1.3渗透创业思想的专业课程。

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侧重于对技术应用的学习,在专业教育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思想,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可以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从而便于其理解,更能激发出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此外,除了对专业课程的渗透外,还可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专业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等第二课堂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基于专业教育的创业技能训练。

2.2内隐性创业胜任力的养成方式设计

2.2.1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可通过成立创业服务机构、开办创业讲座、宣传典型案例等手段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氛围的浸润,潜移默化地激发其创业欲望、创业成就感和创业期望。

2.2.2模拟创业比赛。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熏陶面向所有学生,帮助其积累下的是二手创业经验。对于那些萌芽出创业欲望的学生,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经营沙盘演练、创业模拟软件等形式进行的模拟创业对抗训练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创业实战的策略、知识,体验创业过程、积累经验。

2.2.3项目体验。

对于少部分有将创业意图转向真实创业活动的学生,高职院校可在校园内创造条件使其实战体验创业活动。在校生的创业实践一般无法上升到创办企业的高度,高职院校可选拔少量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如淘宝开店、校内跳蚤市场、面向校内开设打印社、奶茶店、快递发货点等相对门槛低、投资小、简单易操作的创业体验活动,培养其自信心。

2.2.4创业项目孵化。

面向校外市场展开更大范围的创业活动是学生实现所学知识、技能与创业活动零距离对接的主要纽带,同时也是全面培养学生“守法意识”、“敬业精神”等创业品质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的方式,采用真实项目运营、整合校内外资源实施分层次、差别化辅导的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资源集聚、技术支持、创业辅导等过程性支持。

3高职创业教育保障体系设计

3.1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学生、教师、学生工作、高职院校后勤、院系、企业、政府部门等多部门和人员的通力合作。为有效保障高职创业教育养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建议高职院校建立系列制度加以保障。

3.1.1针对学生的创业扶持制度。

为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从时间安排、资金缺乏、经验不足等制约学生创业积极性的方面入手制定相关制度解除其后顾之忧、调动起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首先,高职院校可通过常规化举行系列的校内创业竞赛、针对在校生选拔创业体验项目、创业孵化项目并为获选项目提供规范化场地、资金支持的扶持制度,从而直接激发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的积极性。

3.1.2针对师资的融入激励制度。

创业教育养成体系的实施需要校内外专兼职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为鼓励相关老师参与到高职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活动中来,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组织相关的教师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设置、开展形式进行深入研讨,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制度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通过给予工作量、设立专门奖项等方式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参与创业体验项目、孵化项目的辅导工作。

3.1.3针对创业环境的创业管理制度。

为保证创业体验项目和孵化项目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首先应建立配套的创业项目选拔和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学生创业活动的申请、运营、辅导和退出。与此同时,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与运转涉及教学、产学合作、学生管理、公寓管理、后勤等诸多部门的工作范围,为营造一种鼓励冒险、推崇创业的宽松的校内创业环境,高职院校需要求相关部门改革原有管理模式以适应创业实践学生的教学、实践、作息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需求。

3.2师资队伍保障体系

3.2.1创业课程主讲师资队伍的构建。

鉴于创业教育的普及性要求,需要专门的教职人员构成高职创业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课程主讲教师应具备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懂得一定的金融融资、营销知识,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最好能有一定的创业工作经历。高职院校可通过让校内教师参加SYB、KAB等社会培训的方式提高创业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打造一支拥有SYB、KAB、高级创业导师、就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等培训资质的校内创业指导教师队伍。通过他们对学生的指导与培训,培养学生创业所必备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

3.2.2创业实践辅导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实践辅导师资的来源主要应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对于校内专业教师,高职院校强化对专业教师创业教育的意识唤醒,鼓励其在专业教学培养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的同时,着力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依托专业进行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生产经营能力,提升专业教师辅导专业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力。对于校外兼职创业教师资源,高职院校可通过聘请当地人社局、工商局、税务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方式,集聚一批在管理、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以及投资者担任校外兼职创业教师资源为学生解读创业政策、解答创业困惑、助力创业项目孵化。通过这些校外兼职师资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互动,为学生提供面向市场学习经营、管理、创业调研等方面知识的机会和参加创业实践锻炼的平台,助力高职学生提升自身创业胜任力。

4总结

鉴于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差异,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激发投身创新创业兴趣为着眼点,重点应落在转变就业观念、播种创业理念,服务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定位,遵循“先易后难,由普及教育到重点培养”的思路可构建“逐级聚焦式的培养高职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为主要特点的“沙漏型”创业教育养成体系。该教育体系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和配合。

作者:刘霞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