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的一种创新形式,当然也承载了思政教育功能。准确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各个维度方面的关系,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把大思政理念融合到职业教育中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去,争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五位一体通力协同,思政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之魂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贵州;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1引言

国外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全民素质教育中全面铺开。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而是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学校育人的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形式。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其他学科教育都应当承载着思政教育的功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形式的一种创新,必然也必须承载思政教育功能。在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创新创业教育在地域位置、资金投入、其他资源等方面都与发达省份有一定的差距,发展方面相对滞后,在此情况下的思政教育也有所显示。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尝试通过创新创业的视域考察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情况。

2贵州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各类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共70个,其中冠名职业技术学院的22个,冠名职业学院的12个,冠名高等专科学校的有7个。2015-2017,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分别是500882人、573932人、627672人,每年都平均增长约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16824人、116794人、149037人,2017年的毕业生比前一年多了3万多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年均增加1.1万人左右。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号召,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创新创业的实施效果不尽理想。

3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现状考察

思政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要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从创业准备情况、创业目的、创业过程、创业价值、创业社会效应、思政专门课程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贵州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开调查。分析发现下列问题:一是思政教育的引领性不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功利化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调查中发现15.7%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赚钱就是创业。30.38%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对于“假设你开发了一款对中国很有用软件,但政府只出500万给你购买,境外的机构给出1个亿给力购买。如果你把这个软件卖给境外,不算违规违法。”高达9.98%的被试选择卖到境外,都不考虑其他的政治因素。二是创业的意愿不强。3.7%的受调查学生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不愿意参加创业大赛,33.86%的学生被动参与,在有别人邀约的情况下参与。高达40%的左右的惰性群体存在。三是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有待于深入。18.16%的被试者认为,国内外形势对自己没有影响,当然包括创业在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评价为一般及不到位的比例高达48.31%。30.16%的被试认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自己没有用,说明思政课程在创新创业中影响力不足。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7.17%的被试认为,创业与自己的理想无关,15.7%的被试回答是不知道,只有19.96%的被试对创业有较好的准备。

4创新创业视域下贵州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探究

4.1让创新创业教育搭载思政教育功能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而是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学校育人的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形式。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其他学科教育都应当承载着思政教育的功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的一种创新形式,必然也必须承载思政教育功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最终通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创造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创新创业产生的价值只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准才能够被接纳被认可,只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的精神才不背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国家创新创业法律法规政策为指引,以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模拟与实战为载体。其作用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可能会在多年以后产生丰硕的成果。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法律法规政策等本身就融入了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融入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理想信念的内容。

4.2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马德龙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思政课”教学必须从教学观念、内容和方式上全方位改革,才可以促进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培养出“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张政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出发,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服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吴丽红、徐盛栋在其论文中提到,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创业教育的有效传播体,应以创业教育为载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不断丰富和创新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李琳认为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两个必备环节,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董树军与胡港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形式相同,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展开讨论和研究。有的讨论了二者融合,有的讨论了二者的联系,有的讨论了二者的目标、内容、形式等。但是都没有直接正面讨论二者的关系。课题组通过研讨一致认为,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是思政课程的载体,也就说要在实质上创造课程思政,在所有的课程中都融进思政的教育。这并不意味着思政教育的泛化,而是思政教育在专门的思政课程教育显性形式外之外又隐性形式。在本质上,创新创业教育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思政教育的引领与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不管是内容还是价值方向,其精神内核都是思政教育。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形,思政教育是魂。在这个意义上,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独立成各自的体系或者提到对等的地位都是不妥当的做法。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开来。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不同的维度和方向上去实现教育的目的。二者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形与魂的关系。本质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是思政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创新创业教育事实上承载着思政教育的功能,但并不是全部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的引领和指导下进行,思政教育的部分功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因为二者并非同一维度的内容,将二者进行比对或者将二者提到同等的维度,实际上是不客观不科学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终极目标一致,但是具体维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4.3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功能实现的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是必然的,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通过特定的路径来实施的。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创新创业理论、实践、实战课程的学习,个人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养成都是创新创业教育搭载思政功能的有效形式。就实施的路径而言,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路径实施。(1)强化价值观科学隐性渗透设计。思政教育的生命在于灵活,在于化有形于无形,在于体验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价值创造,创造的价值既包括个人的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的引导方向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具体事务上,培养学生的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以及感恩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在教育中的渗透不能机械剥离出来单独进行,而应该是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活动为载体,融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隐性无形渗透。(2)深度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专门思政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管理模式简单等特点。创新创业教育搭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非思政教育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思政教育元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分布具有零散性特点,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首先是创新创业价值教育中的社会主义价值因素的挖掘。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内容、方法及措施中的道德法治元素挖掘。再次是创业实训实战中的团队精神及民族精神的挖掘。最后是创业挫折教育与感恩回馈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元素的挖掘。(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全引领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元素,思政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元素,这是教育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思政教育作为教育的内涵性要素,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元素。在大局上,思政教育统领和指导教育的方向,没有方向的教育效果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在创新创业理论、实训、实战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思政教育的统领,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事实上,只要是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思政引领的教育的成功典范。

5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思政教育作为贵州高职教育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在新一轮的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贵州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前一轮盲目高热度后持续理性降温,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遇。准确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各个维度方面的关系,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把大思政理念融合到职业教育中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去,争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五位一体通力协同,思政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之魂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贵州统计年鉴2018[EB/OL].http://42.123.101.206:81/tjnj/2018/zk/indexch.htm.

[2]马德龙.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6):128-129.

[3]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81.

[4]吴丽红,徐盛栋.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创新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育[J].职教通讯,2012,(18):32-34.

[5]李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3):172-172.

[6]董树军,胡港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7,(22):51-53.

作者:张晓伟 周勇 张成国 颜紫云 马军 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