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特点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中职学生特点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摘 要:立德树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中职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然而,中职学生大多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从中考分流出来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正处于青春期,心智不够成熟,理想信念尚不牢固,集体意识不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当前,中职生德育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中职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柔性工作方法,基于学生特点,从细节着手,对中职学生进行差异性问题疏导,提升中职德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底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在继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的同时,提出高质量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特别强调了坚持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班级是中职院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中职学生全方位管理包括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只有从中职学生的普遍性和个体化特点出发,遵循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从细节处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

(一)还没有形成牢固的理想信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应成为当代青年包括中职学生的人生指南,中职学生应自觉担负起在这一伟大征程中的重担。当代中职学生成长于多元思想文化背景之下,受网络、手机电子产品等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和文化模式渗透下,一定程度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拜金、享乐、诚信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急功近利等现象,理想信念缺失较为严重[1]。

(二)个性突出

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来到中职院校就读的孩子们,家庭背景、既往教育背景、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出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往往特别强调自己的个性发展,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和主张,也就是有相对较强的叛逆表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因势利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

(三)集体意识缺乏

中国人历来都是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歇后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集体力量的强大。一个人不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进入工作、组建家庭都需要强大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奉献意识,将个人融入集体。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往往是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往往只懂得索取,不愿意奉献,有些则是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自幼缺乏人际沟通。小学及初中阶段,多数教师强调文化成绩重要性,不少教师按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不恰当的分类,有些中职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融入班级主流“圈子”,甚至无法参加团队及集体活动,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也因此没有得以充分培养。

(四)自卑心理突出

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被视作“问题生”,学习成绩落后,长期被老师或家庭忽视,甚至为外界所摒弃,被贴上“无用”“不可教”等标签,久而久之,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成绩差就是无能力,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对老师、家长和同学有戒备心理,不愿意敞开心扉,产生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越过自卑,走向自信,是当代中职学生必须面临的命题。

(五)人际交往问题

突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失调则往往带来病态。中职学生社会阅历低,对社会认知较浅,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表现为与家长、老师沟通不畅,学生内部产生小群体、小帮派。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职生恋爱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中职生早恋甚至是网恋现象已有愈演愈烈之态势,结果轻则影响学习、导致心理问题,重则争风吃醋、打架斗殴,酿成恶性事件,甚至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六)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是调节诸多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法律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对法律了解欠缺,有的只是停留在模糊的层面。打架、斗殴、偷窃等违法甚至犯罪事件也偶有发生。另外,由于对劳动法的不了解,中职学生在实习或面临就业的时候往往不能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公安部门的统计,在青少年的犯罪当中,中职教育背景的学生占较高比重。中职教育正确灌输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迫在眉睫。目前德育教材中的法律内容所占比重较少,知识内容相当的笼统。每年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断更新,但教材内容的编写相对滞后,早已不能满足当代中职生学习和应用法律知识。

二、当前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德育理念理解不够全面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方针的制定,从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概括的“德智体”方针,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德智体美”教育方针,再到2018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始终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谈到德育,我们常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缩略表达。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德育在发展中内涵不断扩充与扩展。现阶段中职德育不仅包含有“道德教育”,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职德育教育往往容易重视传统道德教育而忽视其他方面道德教育内容,容易导致道德教育内涵和范围的不全面。

(二)德育工作重“管”轻“育”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中职班主任往往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其实,管理和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管理是教育的基础条件,可以为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对学生进行管理,班主任可以快速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快速地适应社会环境。而德育是管的深化,要充分理解对中职学生进行合理管理,只是德育的第一步,只有管和育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将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摒弃重“管”轻“育”思想就尤为重要。

(三)德育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性

很多中职德育内容比较抽象,理论较为空洞,内容与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相脱节。德育课程教授方法往往为灌输而非启发,重说理而非感化,重套路而非创新。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在多个学科中的渗透不到位;不注重将德育与校园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班级日常管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结合,从而导致德育渠道过于单一,其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四)德育工作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对于德育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引导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有效评价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评价往往以考试的形式,以赋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评价标准相对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德育发展。因此,创新德育课程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成为提升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应当注重德育考察内容多元性评价,包括情感、健康、人格、引入社会实践评价等评价内容,另外要拓宽评价主体,积极引入各代课教师、班级同学、家长甚至社会评价,多角度实现对学生德育的考查,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素质。

三、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对策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动态了解学生身心情况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牵涉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社交、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对学生的一般基本状况和心理状况尽可能详细了解。联系学校心理工作室,每月发放并回收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库,科学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联系学校心理教师出谋划策,进行专业疏导,对个别问题,通过谈心,找到“症结”并一一疏导与击破,对存在潜在心理风险的学生,如性格内向、单亲家庭、留守子女予以重点标注,平时多加观察,主动及时梳理和化解出现的问题。

(二)全员参与的人性化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发挥表率作用,不迟到、不早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融入集体。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大框架下,应集思广益,让班级每个人都献言献策,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奖罚不针对个人,而是以组为单位,采用积分制,以月为单位,奖励先进组,处罚落后组,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人都作为“管理者”,除班委外,班级每位同学轮流担任舍长、各种小组组长,提高学生们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组织的优秀宿舍评比、先进班级评比、黑板报评比中,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充分交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在这种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框架制度下,孩子们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奉献意识、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平时性格内向、自卑的同学找回了自信。

(三)尊重差异,给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

在强化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当给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发展自己感兴趣的文体爱好。笔者所带班的吴同学性格外向,做事认真,接受能力强,我向她推荐参加中职院校技能大赛项目。由于缺乏自信心,一开始她是拒绝的,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在和她几次耐心的沟通讲解和鼓励之后,终于参加并获得良好的成绩。又比如,我推荐写作能力强几位同学参与征文比赛,推荐文艺能力强的同学参加绘画、舞蹈比赛,推荐体育能力强的同学参加运动会各种比赛项目。通过这些平台,让他们得以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探索、实践,大多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自信心得以显著提升。

(四)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实现家校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鼓励家长朋友们参与进来,切实实现家校共育[3]。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利用电话联系、家长会、定期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的课外生活情况,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地进行调整,与家长探索好的共管方法,另外利用微信家长群鼓励大家交流孩子成长管理的经验。比如班上的一名女同学突然出现反复迟到、早退,对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经走访宿舍同学了解是出现早恋现象。我和孩子进行了反复沟通,得知孩子平时性格内向,缺乏陪伴,我深刻地向孩子阐述了早恋的坏处,并以案示警。经与家长了解后得知,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较忙,陪伴孩子时间较少,我向家长通报了与孩子的沟通情况,告知他们过少的陪伴可能是孩子早恋的主要原因。最终经过一个暑假家长的陪伴,孩子脱离了早恋,回归了正常生活。

(五)体育和德育相结合,注重体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心健康,除了心理健康外,身体也要保持健康,良好的体魄是学生们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基础。体育运动往往是团队运动,且需要有规则意识、拼搏精神,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性体育游戏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4]。我所在的中专院校采用军事化管理,外聘教官每天带领同学进行队列训练和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020年秋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我鼓励班级孩子们抱着锻炼身体的态度去参加跳大绳和拔河项目,全班学生集体出动,赛前半个月就开始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锻炼,夕阳下汗水浸透了孩子们的衣裳,但爽朗的笑声却此起彼伏,孩子们没有抱怨、没有退却,最后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家深知成功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六)以生动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信念教育和法律教育

中职院校日常也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往往不够生动,无法引起孩子们的关注与重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创新思政教育和信念教育形式。我每周都会组织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其中的重点就是思政教育和信念教育,结合最新社会热点,通过网络新媒体,以视频、音频等方式,播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改革开放成就、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大阅兵、优秀影片、抗疫先进事迹等音视频。带领同学们参观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参加学校建党100周年合唱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建党建国、改革开放的百年光辉奋斗史,让同学们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鉴于同学们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在主题班会中,我还带领大家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让同学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邀请法官进课堂,以生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展现给学生,引领同学们学法、懂法、守法,向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事件说不。

细节决定成败,在新时代条件下,中职院校班主任应从细节出发,在学生的身心特点基础上讲究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方位发展。

作者:方立晨 单位:安徽滁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