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言范例

建筑语言

建筑语言范文1

在工业建筑中,结合应用艺术语言,不仅可以提升工业建筑的设计实用性,同时也可提高工业建筑质量。特别是对于污水厂建设中,应用艺术语言,明确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艺术取向,理性构思艺术语言下的工艺建筑设计,既能改善工艺建筑外观设计水平,又能完善工业建筑内环境设计舒适性。以下本篇以南京马鞍山市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例,浅述工业建筑中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

工业建筑;污水厂;艺术语言

引言

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要优化工业建筑形象与建筑个性,在污水厂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进行设计,不仅要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可以利用优化设计建筑外表,丰富污水处理厂建筑形式。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介绍。

1、污水厂建筑项目

对于南京马鞍山市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行研究,改工程位于马鞍山市东部新区湖南东路以南,东环路以东,霍里山大道以西,(近期)设计规模为5.5×104m3/d,远期规模为11×104m3/d。一期工程部分处理构筑物(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污泥处理系统、鼓风机房及尾水排放系统)土建规模按照远期规模为11×104m3/d设计,设备按照近期规模5.5×104m3/d安装,同时预留远期规模设备位置,其他污水处理构筑物按5.5×104m3/d设计。本工程厂区总占地面积约10.59公顷,其中占地一期面积约4.87工程一期建构筑物总占地面积29616.65㎡,绿化面积49121㎡。污水处理厂年平均单位水处理总成本0.89元/m3,年平均单位水处理运营成本0.54元/m3,绿地率达53.4%。整个厂区力图将环境景观设计、人文设计等移植到了工业建筑的设计之中。

2、工业建筑中应用艺术语言的优势

2.1优化建筑设计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可以在追求建筑特有性格的同时,提升工业建筑内部属性特征。工业建筑与艺术语言的融合,如波折中酝酿的花朵,坚强有力的存在与工业生命中。对于污水厂建筑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合理性【1】。污水厂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内生产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采取适当外观予以表达,进行恰当修饰调整与美化,优化建筑外表纹理与色彩,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例如,对于污水厂建筑中,考虑多重设计因素,在不易脏的建筑区域,采用洁白边框设计,这样就可以避免被生产中的黑烟染黑,以至于建筑线条纤巧活泼,给污水厂工业建筑带来生命活力。

2.2优化建筑空间设计

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挖掘工业建筑功能空间价值与美学价值【2】,创造清新优雅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使原本严谨、呆板的工业建筑,被赋予人类情感,有助于提高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布置的灵活性,并将两者有序、有力、有节的相互协调,会使得现代工业厂区更增人文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打造个性化舒适、健康的工作空间。

3、污水厂建筑中艺术语言的应用策略

3.1处理好建筑与环境关系

在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针对建筑周边环境,建筑内部工人活动空间等,在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优化建筑设计。在污水处理厂建筑中,需要考虑防微震、空气净化、屏蔽、排风等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中,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因此,可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改善工业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适合工人活动的环境,为其创建优美舒适的空间,可以利用个体的不同尽情发挥,从而形成整体的建筑风格,充分满足工艺流程、设备要求,提升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优化工业建筑设计整体的同时,拉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提升建筑人文化。对于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使设计具有审美感,要结合污水厂工业建筑特点,构建其建筑装饰艺术,如在污水厂工业建筑外墙中,就应用大量装饰艺术,应用多彩的色彩设计理念,并结合大量的装饰材料,能够采取有实用性的设计方案,提升建筑美感的同时,提升建筑的耐水性、耐沾污,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外墙的整体美感。

3.2提升建筑中艺术语言的功用

对于污水厂工业建筑中,使艺术融合技术,采取含技术功用又有美学效果的艺术语言,进行工业建筑设计。例如,在污水厂设计中,针对建筑中的外凸结构设计中,就可以融入艺术语言,在构图时可以处理好建筑内设备与邻近建筑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容易被忽视建筑构件,应根据建筑外观进行设计安排。并且在建筑设计中,强化运用力学原理,构建艺术美学图案。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以原色演绎力的传递,空间、功能的标注,并在局部运用自身设计观念,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色彩装饰作用,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色彩给人的主观美感。污水厂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优化建筑整体线条,使建筑更加威严气息、散发出庄重感。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考虑污水厂综合楼建筑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在设计中可以打破层的概念,应用顶面开孔的设计形式,贯穿几层的柱子支撑轻薄顶面,并结合采取色彩鲜艳的弧形墙面,设计出污水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3.3扩展污水厂建筑空间

在污水厂建筑中,应用艺术语言进行设计,在基于污水厂矩形空问不能随意变动的基础上,可以在建筑内部空间外表中做文章;具体的就是可以运用艺术中解构主义手法,分解外表面,针对污水厂工业建筑的顶面、正面、侧面部门,进行重新的组合、区分,强化“面”视觉艺术冲突。对于顶面与正、侧面,能够通过窗户连接,均可以不直接相连,使得薄薄的顶面仿佛浮在空中一般,增添建筑空透度;对于正、侧面之间用玻璃幕墙连接,使面与面之间分而不断,有分有合,成为一个整体。工业建筑中,对于建筑设计中,采取色彩搭配合理的方式,为建筑增添色彩,如在工业区建筑中,采取清新绿色的绘画色彩设计,使建筑不显沉闷,能够带给人好的心情。同时,在污水厂建筑中,采用平面构成方法设计正、侧面及窗户、玻璃幕墙,对每一面构图、设计元素以及颜色等,均可以根据与其他面关系,注重建筑细部设计,形成整个污水厂统一的建筑风格。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污水厂建筑设计中,采取艺术语言,结合污水厂工业建筑造型设计需求,在满足建筑空间前提下,还可以节省污水厂建筑成本,设计出合理实用、美观的污水厂建筑;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运行艺术语言,不仅可以使工业建筑与艺术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升污水厂建筑的艺术属性,又能够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设计质量。

作者:葛梅利 单位: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语言范文2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修语言;传承与创新;设计应用

1引言

我国台湾建筑学者汉宝德说:“如果要我选择一个学术专业,我会选建筑文化,我始终认为,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作为一个室内设计专业的工程师,汉宝德的话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中国传统建筑种类繁盛,建筑装修语言更加繁复充实,那么就其形式而言,传统建筑装修,有哪些相关的组成部分呢?建筑装修的语言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些语言形式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哪些传承、应用于发展呢?他们的物化形式所反映的精神层面的情感又是什么呢?本文将逐一论述。

2传统装修的概念构成及语言含义

中国建筑传统装修语言充实而繁复,词汇众多,但就装修组成部分而言可分为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两大序列。外檐装修为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分隔物,既通常在建筑外立面可以看到的门窗、坐凳及护栏等部分。内檐装修则是建筑内部的空间,如木质的隔断、隔扇、各种花罩及天花藻井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家具、陈设、古玩、字画等。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与细化,装修的目的是满足使用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文化艺术的享受,满足精神层面的审美要求。本文将结合室内设计工程实例论述传统建筑装修的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3传承与创新

隔扇门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是室内外分隔的重要语素,同时也是显示建筑物等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多用在宫殿和庙宇。故宫太和殿隔扇门的构造,先用方木做出隔扇的4个框,立框为边挺,横框为抹头,一扇隔扇门通常分为2段,上为格心下为裙板。格心是透明部分,有单层或双层,单层称实屉,为采光防尘内侧糊纸,双层称加纱,内屉可以拆卸,纸或纱糊在内屉上,格心内外花饰相同,在故宫中常见的是三交六椀或双交四椀菱花芯。裙板全部用木板封严,表面雕饰出内容丰富的花饰,远观极具华丽的繁缛之美。但它只反映了过去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准与审美观念。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要求设计师不能刻舟求剑,而必须前师古人,后来创新,才不愧时代。为说明传承与创新,试举某项目隔扇门的方案设计。此工程为大型公共建筑,其宴会厅正面通高6m,室外为开阔草坪。根据该建筑的属性,在外檐装修设计中借鉴了传统木构宫殿建筑高等级的隔扇门做法,并根据现代材料和加工工艺在用材、结构形式和花式图案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组合与创新。首先,选用金属材料紫铜取代方木,做隔扇门的四框,在通高6m的情况下增加了边梃的强度。在防潮和抗变形方面,采用铜质也大大优于木材,其次,在结构形式上为使其更加通透增加室内采光,去除了裙板部分,将格心部份直接拉至下抹头,改为落地明造,屉内加沙则以现代的钢化加胶玻璃取而代之。再次,格心花饰图案一改传统三交六椀菱花,而代之以歇山顶建筑山花变形,重新设计的格心图案,秀雅新颖,舒朗简净。如图1~图6所示的方案逐步完善细节。借鉴传统建筑装修语素重新设计的紫铜腐蚀工艺纹样的隔扇门,远观整体呈紫铜色,沉稳庄重,近看工艺精细,疏透空灵,极具装饰美感。这一创新思路也拓展到内檐装修的屏风设计。此屏风位于某项目大堂门厅入口处,通高6m,主旨思路采用传统落地明造花隔扇的设计,中间为织物壁毯,四框选用不锈钢,格心在传统铠甲纹样的基础上重新构架,设计成精美变形图案。整体隔扇框架表面做氟碳喷涂处理,双层内屉格芯加纱改用镜面玻璃代替,色调整体呈灰色系,坚固且内敛,整体方案设计彰显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的精湛之美,是古典而不古老,朴素中见精致的生动体现。

4传统设计语言的综合运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与细化,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就建筑内部空间而言,室内设计语言所涉及的不止隔扇门、屏风,还包含地面、墙面、天花等6个面的装饰,以及配套的家具与陈设。现结合某项目实例说明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装修语言的综合运用[1]。本方案为某项目国际会议会场设计,参考了社稷坛,天坛等最高礼制建筑的原型,汲取其天圆地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文化内涵,在原方形建筑空间内将主会场做成一个圆形,吊顶融合藻井天花与海漫天花的形式,采用现代材料化繁为简,做成发光灯棚,外衬卫星俯瞰地球图案。藻井外为祥云雕刻纹样,四周配以光导装置,可采自然光。结构形式体现了古典装修语言与现代室内设计思路和现代材料的融合。表达了开放的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胸臆,同时赋予了中心会场吉祥圆满的含义,寓意着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圆满闭幕。主墙面作为天花中式元素的延伸,借鉴了故宫御花园中万春亭的槛窗造型,格芯选用了富春山居图纹样的壁纸装裱,为配合摄像要求,整体色调控制为蓝色,沉稳、庄重。2层根据使用要求分隔成14个同声传译室,面向会场的玻璃窗吸取了中式槛窗构造形式,格芯采用铝制板材,透雕为三交六椀菱花纹样,后衬镜面玻璃,体现了传统构造与现代金属材料的装饰性和工业加工的技艺之美。家具在主会场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充实空间、美化空间、强化主题的作用。据此将会议桌在整体形式上设计为圆形,与天花相对应,形成对景。家具外观结构上,吸取了清初琴桌的元素,比例恰好,形体沉静,四周配置明式圈椅,简朴洗练、秀雅大方;内容上与会议中心主题极为吻合。

5结语

我国老一辈的美术教育大家潘天寿老先生讲:“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模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老先生这番话于建筑,于现代室内设计同样适用,无论哪个行业都要前师古人推陈出新,师古而不复古,不做刻舟求剑的笨子孙[2]。从列举的实例中,可以看到建筑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初始遮风避雨、房湿御寒,简单实用功能的叠加,而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晃帝宅经上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建筑是文化,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本文从传统建筑装修语言的内涵与外檐,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该语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乙力.老子•庄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建筑语言范文3

1可视化艺术美学空间效果图

可视化艺术美学空间不仅体现出视觉的图像美学,也可体现出相应的艺术文化美学,室内的图像美学、艺术文化美学便是通过背景墙面的画幅进行体现出来的。其让整体的画幅成为空间中的视觉聚焦点,并与水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倒影空间,突显出视觉构图的美学,同时在视觉的中心点采用建筑装饰的布置,并用点灯状的形式进行垂挂组合,让大小尺寸不同的灯形装饰组合成新的空间展览物,丰富室内的视觉空间,突显出室内可视化的艺术美学。

2可视化构筑物装饰艺术美学效果图

景观构筑物是室内可视化空间美学表达的重要元素,也是视觉形态化的空间载体,因此,在设计中常采用构筑物的形态模拟化营造视觉图像比较丰富的可视化空间。构筑物的形态是模拟自然山水式样,并且主体的构筑材料采用纤维进行参数化组合而成,形态比较自然优雅,同时与可水形成相互关联的组合体。简言之,整体的形态采用艺术化的构成方式,将大小起伏的山体进行排列宛若视觉空间中的山水画形态。

3可视化空间美学场景效果图

建筑语言范文4

在工业建筑中,结合应用艺术语言,不仅可以提升工业建筑的设计实用性,同时也可提高工业建筑质量。特别是对于污水厂建设中,应用艺术语言,明确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艺术取向,理性构思艺术语言下的工艺建筑设计,既能改善工艺建筑外观设计水平,又能完善工业建筑内环境设计舒适性。以下本篇以南京马鞍山市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例,浅述工业建筑中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

工业建筑;污水厂;艺术语言

引言

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要优化工业建筑形象与建筑个性,在污水厂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进行设计,不仅要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可以利用优化设计建筑外表,丰富污水处理厂建筑形式。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介绍。

1、污水厂建筑项目

对于南京马鞍山市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行研究,改工程位于马鞍山市东部新区湖南东路以南,东环路以东,霍里山大道以西,(近期)设计规模为5.5×104m3/d,远期规模为11×104m3/d。一期工程部分处理构筑物(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污泥处理系统、鼓风机房及尾水排放系统)土建规模按照远期规模为11×104m3/d设计,设备按照近期规模5.5×104m3/d安装,同时预留远期规模设备位置,其他污水处理构筑物按5.5×104m3/d设计。本工程厂区总占地面积约10.59公顷,其中占地一期面积约4.87工程一期建构筑物总占地面积29616.65㎡,绿化面积49121㎡。污水处理厂年平均单位水处理总成本0.89元/m3,年平均单位水处理运营成本0.54元/m3,绿地率达53.4%。整个厂区力图将环境景观设计、人文设计等移植到了工业建筑的设计之中。

2、工业建筑中应用艺术语言的优势

2.1优化建筑设计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可以在追求建筑特有性格的同时,提升工业建筑内部属性特征。工业建筑与艺术语言的融合,如波折中酝酿的花朵,坚强有力的存在与工业生命中。对于污水厂建筑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合理性【1】。污水厂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内生产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采取适当外观予以表达,进行恰当修饰调整与美化,优化建筑外表纹理与色彩,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例如,对于污水厂建筑中,考虑多重设计因素,在不易脏的建筑区域,采用洁白边框设计,这样就可以避免被生产中的黑烟染黑,以至于建筑线条纤巧活泼,给污水厂工业建筑带来生命活力。

2.2优化建筑空间设计

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挖掘工业建筑功能空间价值与美学价值【2】,创造清新优雅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使原本严谨、呆板的工业建筑,被赋予人类情感,有助于提高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布置的灵活性,并将两者有序、有力、有节的相互协调,会使得现代工业厂区更增人文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打造个性化舒适、健康的工作空间。

3、污水厂建筑中艺术语言的应用策略

3.1处理好建筑与环境关系

在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针对建筑周边环境,建筑内部工人活动空间等,在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优化建筑设计。在污水处理厂建筑中,需要考虑防微震、空气净化、屏蔽、排风等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中,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因此,可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改善工业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适合工人活动的环境,为其创建优美舒适的空间,可以利用个体的不同尽情发挥,从而形成整体的建筑风格,充分满足工艺流程、设备要求,提升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优化工业建筑设计整体的同时,拉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提升建筑人文化。对于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使设计具有审美感,要结合污水厂工业建筑特点,构建其建筑装饰艺术,如在污水厂工业建筑外墙中,就应用大量装饰艺术,应用多彩的色彩设计理念,并结合大量的装饰材料,能够采取有实用性的设计方案,提升建筑美感的同时,提升建筑的耐水性、耐沾污,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外墙的整体美感。

3.2提升建筑中艺术语言的功用

对于污水厂工业建筑中,使艺术融合技术,采取含技术功用又有美学效果的艺术语言,进行工业建筑设计。例如,在污水厂设计中,针对建筑中的外凸结构设计中,就可以融入艺术语言,在构图时可以处理好建筑内设备与邻近建筑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容易被忽视建筑构件,应根据建筑外观进行设计安排。并且在建筑设计中,强化运用力学原理,构建艺术美学图案。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以原色演绎力的传递,空间、功能的标注,并在局部运用自身设计观念,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色彩装饰作用,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色彩给人的主观美感。污水厂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优化建筑整体线条,使建筑更加威严气息、散发出庄重感。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考虑污水厂综合楼建筑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在设计中可以打破层的概念,应用顶面开孔的设计形式,贯穿几层的柱子支撑轻薄顶面,并结合采取色彩鲜艳的弧形墙面,设计出污水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3.3扩展污水厂建筑空间

在污水厂建筑中,应用艺术语言进行设计,在基于污水厂矩形空问不能随意变动的基础上,可以在建筑内部空间外表中做文章;具体的就是可以运用艺术中解构主义手法,分解外表面,针对污水厂工业建筑的顶面、正面、侧面部门,进行重新的组合、区分,强化“面”视觉艺术冲突。对于顶面与正、侧面,能够通过窗户连接,均可以不直接相连,使得薄薄的顶面仿佛浮在空中一般,增添建筑空透度;对于正、侧面之间用玻璃幕墙连接,使面与面之间分而不断,有分有合,成为一个整体。工业建筑中,对于建筑设计中,采取色彩搭配合理的方式,为建筑增添色彩,如在工业区建筑中,采取清新绿色的绘画色彩设计,使建筑不显沉闷,能够带给人好的心情。同时,在污水厂建筑中,采用平面构成方法设计正、侧面及窗户、玻璃幕墙,对每一面构图、设计元素以及颜色等,均可以根据与其他面关系,注重建筑细部设计,形成整个污水厂统一的建筑风格。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污水厂建筑设计中,采取艺术语言,结合污水厂工业建筑造型设计需求,在满足建筑空间前提下,还可以节省污水厂建筑成本,设计出合理实用、美观的污水厂建筑;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运行艺术语言,不仅可以使工业建筑与艺术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升污水厂建筑的艺术属性,又能够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设计质量。

作者:葛梅利 单位: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语言范文5

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干部教育基地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属金牛区,项目东北面为IT大道,南面为土龙路,基地紧邻两河公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此处航空限高12m。园区内生态良好,绿树成荫,有小湖一处。建设净用地面积:27760.75m2,总建筑面积14862.55m2,其中:地上8423.68m2,地下6438.87m2,本项目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2.70m。建筑功能分为培训中心、办案指挥、武警营房三大部。

2项目设计难点

本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以下三点,①使建筑满足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要求的建筑特殊功能,同时达到业主对建筑布局及特殊建筑形象展示的严苛要求;②保留优良的现状自然条件,使之与新建建筑融为整体;③创新建筑语言,展现出地域性建筑在当代的创新表现。因此本项目从基地规划开始就着手于良好地解决以上三项重点问题,最后达到了从总体到细部都体现了对场地、建筑本身、业主尊重的显著效果。文章重点介绍设计中运用的设计方法及概念。

3建筑设计具体方法

3.1建筑布局:林-水-院

基地内部自然生态良好,葱郁的林园与清澈的湖水最终被保留,同时将建筑整体放置于园区后部,在湖边设置滨水广场,使得建筑主入口能与湖面相映生辉。建筑主体则是以双向展开的建筑形式组成三进园林庭院,第一进为湖心亭广场;第二进为别有洞天下沉庭院;第三进为武警集结广场。建筑功能设计将前部设为培训住宿,后部为两规办案及武警营房,地下层前部围绕下层庭院布置生活康乐,其余为停车区域。

3.2建筑韵味:抽象川西

庭院中的建筑体既体现传统川西建筑的韵味,又使人感知到现代建筑的精良。设计人员将层叠的川西建筑原型抽象后再叠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山墙形态。建筑的坡屋顶在转折和错动的同时又与建筑墙身形成一体化设计,仿古青砖沿墙面贴至屋顶,强调建筑体量的完整性。在建筑周围设计人员以如镜的水面做以点缀,刚与柔的交融展现出建筑本身的纯净。

3.3观景感受

建筑设计中多处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对景、框景的手法。从墙上开的窗框、门框式洞口中将景色显现在“镜框”中,让人在建筑内漫步时,不时有视觉上的“惊喜”。湖心亭为特意设计的园林小品,于亭内观向会议厅,两圆形门洞交相呼应,对景完美呈现。

3.4细节让文化精致呈现

(1)窗:设计人员从传统建筑的花格窗中得到启发,从中提取造型元素,用极具现代感的铝材以细致的双线勾勒出窗框的样式。同时立面设计有多种形式的窗、洞,使得立面肌理丰富且典雅。(2)檐口:为了让屋檐排水的问题解决,我们用简洁的钢材设计出屋檐的构架,镂空的屋檐显得更加轻盈、现代。(3)细部:建筑中随处都有耐人寻味的细部,象征官署的门钉让人联想到古代森严的衙门,仿木的条形格栅,轻盈的玻璃扶手,飘逸的室外楼梯,精巧的玻璃砖方格窗。所有的这些精致的细节赋予了建筑文化及生命。

4结束语

建筑设计以充分发挥建筑主体功能为目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特色,以达到环境与人的和谐。文章介绍教育基地建筑设计中运用多种方法技巧优化设计,以供类似项目参考。

作者:赵吟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韦舒婧.陕西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周柳.安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与环境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13.

建筑语言范文6

在有些交换场地的比赛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观众为更好地近距离观看自己喜爱的队伍并为其呐喊助威,也会出现伴随着比赛双方运动员交换场地,改变自己观看位置的现象。2012伦敦奥运会也首次提出了“社交奥运”的概念。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社交网络全面融入伦敦奥运会,不仅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的平台,还变成公众参与奥运的全新渠道。营销人员、体育迷、运动员都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表达观点,借助社交媒体鼓励各方人员的信息互动,使得这届奥运成为首届、真正的“社交奥运”。这一全新理念对互动观演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对体育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功能需求。

2.互动观演模式的发展历程与从属界定

“观演关系”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时代的“观众和演员完全分开”发展到了阿尔托以强烈的舞台效果刺激观众,追求“真实刺激”感官效果的残酷剧场。在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观演分离”、“观演有限接触”、“观演有限参与”、“观演结合”等多个模式。互动观演模式应从属于“观演有限接触”这一模式,即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主动突破了“观演”的界线,运用行动或语言影响观众,同时观众也给与一定的回应。这种观演关系的主动方是运动员,观众是完全接受的被动方,观众反应并不是竞技比赛的主要部分,只能反作用于运动员,更好地促进运动员竞技发挥。

3.互动观演模式的构成要素与存在条件

在体育建筑中运动员的比赛是互动观演模式的中心核心要素,观演模式的开展都围绕着运动员的竞技比赛进行。这也是互动观演关系成立的一个前提。观众的观看不是竞技比赛的核心要素,但它是与竞技比赛同样重要的接受活动,是构成要素。缺少观众,竞技比赛就是不完整的。同时在竞技比赛和观众之间还要存在一定的距离要素,适当的距离既可保证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的比赛空间,不受观众的干扰影响,又可以保证运动员和观众在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中不会因距离过远而发生信息流失。要实现这个互动的过程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要有适当的互动距离。不同的竞技比赛需要建立不同的观演关系,而不同的观演关系又需要不同的观赏距离来支撑主体运动员的比赛。最佳设计为不影响运动员竞技比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拉近运动员和观众的距离。在体育建筑设计中常用设计办法有设置缓冲带、布置交通沟、运动员和观众流线分离等。

要有畅通的联系渠道。信息的传递需要简洁、快速、不失真的渠道。运动员的信息传递到现场观众一般都是用声音、语言、肢体动作所表达的,需要音响、现场屏幕等放大设备转递到广大观众;而观众传达给运动员的信息渠道则比较简陋,只能通过呐喊、口哨、乐器、挥舞旗帜、衣着化妆等手段进行表达,至于信息的传达度,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要有反应的变化空间。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想表达自己还受诸多物理空间所限制的,想向观众索要助威引起共鸣,但场地空间太大声音不能达到,用肢体语言表达信息又有限。观众为追逐运动场上的偶像,希望能尽可能的靠近运动员为其呐喊打气助威,但观众席座席为固定座席,不能随之移动。这一需求也促进了能随运动员比赛变化而移动的观赏座席的出现。要有良性的反馈循环。运动员在竞技比赛所传递的信息有些是单方面通过电视信号等技术手段传递给观众的,如电视机前的观众。但场外观众的反应不能及时的反馈给运动员,造成了运动员的孤单失落感,从而影响比赛成绩。所以建立良性的反馈循环,能使运动员和观众双方面都得以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使运动员进入最佳比赛状态,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同时也使观众的情绪得以释放,提高观众的心理满足程度。

4.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应对策略与具体手法

从单纯的重视竞技场上的比赛,到比赛时关照观众,再到重视观众,甚至让观众成为竞技比赛的一部分,我们看到观演模式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理念上的。这些变化对体育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客观上也促动了体育建筑的不断发展与功能创新。

4.1比赛场地多能化

场地是体育设施的灵魂,对场地的可动性进行技术研究是探究核心问题、直击主要矛盾的必由途径。

4.1.1大小改变

体育比赛场地的大小变换是发生次数最频繁、最容易被人们看到的变化。为满足不同比赛的需求,容纳更多的比赛内容,有充分的空间让运动员和观众更好地互动,一般情况下,场地大小有如下变化。比赛场地整体扩大:利用不同比赛场地的大小差异空间作为运动员与观众互动的环道。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主体育场可以从固定的中层看台和高看台下移出或缩进15米,在足球或橄榄球比赛时,移动看台可拉出放置在跑道上以容纳更多的观众。在田径比赛时,移动看台可后退15米,部分缩进到移动看台的下面。比赛场地结合扩大:利用正式比赛场地旁的训练场地、舞台、活动房等,采用可动隔断、移墙等方式,把两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结合为一个大空间。黑河市体育馆,对场地布置采取了横向摆放,训练馆位于场地长向的一端,之间隔以可动的幕布,既可以在需要时把场地扩大到极限,又可以根据建设者的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入口层的座席进行取舍,有着更强的可变灵活性。

4.1.2升降运动

有些观赏性较强的比赛和表演,如职业格斗、演唱会等,为创造一定的比赛和表演氛围,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迫切需要场地能随着比赛或演出的进程而进行变化。当体育场馆内存在固定看台时,固定看台的视点是确定的、不能再改变的,可以满足场地减小时的视线要求而在场地扩大时,设计视点也随之向外扩大,只能采用预留地坑、场地下内置液压设备,使比赛场地或舞台能向上缓慢移动,以提升视点,满足固定看台观众通视的要求。GMP的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概念设计方案,是大规模使用液压机进行场地升降的一个较好的例子。液压式升降场地不但被广泛地利用在固定的场地上,在日本福冈体育馆还通过对游泳馆池底进行液压升降,完成游泳馆到体育馆之间的转换。

4.1.3平缓转动

随着“旋转舞台”、“旋转餐厅”等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使整个竞技比赛场地的平缓转动也成为可能。通过场地下的曲线滑轨和电动小滑车的应用,整个比赛场地可以围绕着比赛场地的圆心做缓慢地水平转动,实现运动员在交换场地时把场地缓慢转动到自己的观众方,无需观众离开座位就可以缩减运动员和观众间的互动距离,实现观众最大限度接近运动员的需求。

4.1.4水平移动

小规模的比赛可以利用大场地进行水平移动式的比赛。竞技比赛的场地,可以根据比赛的输赢情况向不同观众的拉拉队不断靠近,比分领先的越多,向本方观众靠近的距离越近,就更能促动观众和运动员的观演热情,从而促使运动员发挥出最好的成绩。比赛场地的大小改变、升降、转动、移动等也不是单一的、非此即彼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简单运动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复杂运动,进而使比赛场地的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形式,能为互动观演模式的需求提供各种崭新的、突破性的建筑支持。

4.2观众座席灵活化

大多数竞技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对场地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任何移动,要实现连续、多角度、三维的互动观演效果只能靠观众坐席的移动来实现。

4.2.1可伸缩

可伸缩的座席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其动力方式有人力和电力两种。座席每组一般都是矩形的,利用每排之间的高差把较低的一排收到较高一排的下面,排排层叠,最后收成宽0.8米的一排,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这种可伸缩的可动座席一般在展开后都有自锁装置,防止自行收缩和滑动。按照座椅的摆放位置分又分前置和后置式两种。

4.2.2可平动

在中小型体育场馆中,因体育场馆规模较小,观众席都是平行于比赛场地矩形布置的,而观众的视线都是指向场地方向,因此角部的观众座席视觉舒适性差。解决办法是把观众的椅子改为可沿中轴线自由旋转的椅子,使观众通过椅子的旋转把坐姿调整到与视线基本一致的方向上。另在楼座的前部区域,在观众疏散出口前部的二到四排观众座席,可以设计为可平动的观众座席,设置轨道和履带,前后循环移动,这就实现了观众位置的均好性,能先后体验到左部、中间、右部观看感受。这种方法也可以随着运动员交换场地而改变位置,使观众一直近距离同步尾随运动员,实现与运动员的互动(图4)。

4.2.3可旋转

在大中型体育场馆中,为较好地解决矩形场地和圆形视线之间的矛盾,观众座席都布置为圆形或由圆弧拼合的椭圆形,这样就使某排整个等高的观众座席围绕场地旋转成为可能。可旋转观众座席可以根据运动员与观众的互动程度改变,可根据比赛的紧张程度调整旋转的速度,观众座席时左时右、时快时慢,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感活动体验。

4.2.4可升降

可升降的观众座席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场地的需求,利用液压机械等改变座席的高低,进而避免观众视线遮挡,实现观众席前低后高的需求。局部单体气压升降是平拉加长型可动看台在进行竞技比赛和舞台表演转换时,把每排的第二个座席通过单体气压的方式进行升降,以实现不被第一排遮挡的目的。整体单元液压升降是普通座席在进行大小不同的竞技比赛切换时,如排球和手球之间转换,为实现前低后高前后视线不遮挡,把每排座席作为一个升降单元单独进行高低控制。全部个体零散升降是体育场馆内所有观众座席都以液压的方式进行电动升降,每个座席与周围其它座席不发生联系,可以独立控制进行升降。局部履带移动升降是把普通座席的某一通长连续部分作为可移动单元,通过预先设计好的移动路径穿梭移动在不同的排数上,从而实现近低远高的移动方式。

4.2.5可悬挂

可悬挂的观众座席是利用30度有效视觉角度范围外的空间,通过悬挂在屋盖下的方式布置观众座席。国内最早由同济大学钱峰教授提出,在实际建筑实践中还没有应用。这种布置方式能减小观众视距,在相同的观众数量下减小体育建筑的跨度,从而极大地缩减了造价,有着可观的经济性。但在安全疏散、结构荷载、交通方式等方面技术还不成熟,还需不断完善和发展。

4.3信息表达多样化

要完成运动员与观众两者之间的互动,信息传递是必不可少的。有限的信息表达途径会造成传达不畅或信息失真,所以扩充信息传播途径和减少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考虑要素。

4.4组织过程互动化

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需要、欲望、情绪等组织行为活动需求是人们的核心需求,而设计所提供的空间、建筑及环境只是用来满足其行为心理要求的必要外在条件。正确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完善竞技比赛互动观演模式的组织行为设计,最终都会在体育建筑设计中得以外在的物化体现。

5.互动观演的理想化设计与对未来展望

2012年伦敦奥运会鞍马比赛的电视转播中,跨时代地使用了三维“全息再现”的电脑技术,在运动员腾空做动作的瞬间,数十个摄像机固定好位置同时拍摄,再通过电脑合成,使观看者能多角度、全方位、可选择的观看运动员的空中姿态。随着“全息再现”、“鹰眼”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未来比赛与观看互动观演模式的呈现完全可以用数字化的技术进行充分的表达。随着比赛场地的完全可动、观众坐席的自由移动和内场界面的信息化,观众可以坐在包厢里选择任意角度、任意距离、任意快慢的欣赏比赛,甚至将来“三维全息再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突破,观众可以无限地拉近与运动员的距离,“面对面、肩并肩”地真实体验运动员的现场感受。即使不能如此近距离给运动员呐喊助威,观众也可以控制场内特定区域的音响系统和电子屏幕来进行个人情感表达,实现个人信息传递的最大化,完成与现场比赛运动员的良好互动。

建筑语言范文7

工业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比民用建筑多一个艺术资料,在进行工业建筑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进行工艺设计,之后再对工业设计人员提供的工业设计资料进行分析。进行工业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进行选择的时候会有一些因素影响,比如工艺和设备还有生产操作还有生产要求等等。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与工业专业进行详细的交流,根据不一样的要求进行不一样的设计。厂房就是为生产进行设计的,所以进行厂房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的就是工艺要求。在工艺设计人员进行不是的时候会和结构设计出现一些矛盾,所以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进行的进行协调,不给施工带来麻烦。

二、荷载的作用是不同的,荷载值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在计算荷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考虑静荷载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动荷载的作用。另外为了满足工程建设中,设备的摆放、维修、更新等多方面的要求,露面的何在要求较高。在很多的建筑工地都有吊车,那么吊车就会有吊车荷载,吊车的荷载是由两组移动的荷载所组成分别是竖向上的垂直轮压和横向的水平制动力,最大可承受70t的荷载量,吊车的荷载一般都具有冲击和振动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吊车还是重复荷载,据计算在五十年之内,重量级的吊车的工作的荷载重复次数能达到大约五十万次左右,小一点的中级吊车荷载重复次数也达到了二十万次左右,这两个数字告诉我们要考虑到机器的疲劳度,荷载值的计算。还有,众所周知,工业建筑的抗震能力不高,是由于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并不均匀,建筑的重心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很多的楼层板面有错落的现象,一旦发生地震,整个大楼就会发生扭曲,所以在计算荷载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

三、预留的空洞和埋件较多

在工业的建筑中,为了后来工作的需要都会预留大量的设备和孔洞。这些预留的设施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关系非常的复杂,他们的大小和位置都需要工程师精确的计算,所以设计师在最初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预埋试件的尺寸和位置,一些设计师马虎大意没有在图纸中标出预埋试件的尺寸和位置,就造成后预埋件的遗漏,后来工作的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在开工前设计图纸要经过一边又一遍的审核,看其是否有标出所有预埋件的尺寸和位置,另外也要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施工部门,在预留受力的预埋件的时候,要多多的交流与合作。施工部门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确保各项错误不会出现。

四、工业建筑只注重实用性而不注重人性化

很多工业建筑只是为了生产而建立,一切都是为了生产而服务,并没有人性化的设计,但是在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人才是主体,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产环境,那么又如何让制造效益。所以,在现在的建筑中,设计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生产观念,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对员工的关怀。只有为劳动者着想了,劳动者才会去主动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上,要做到工业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让那个员工的身心都可以得到放松,对这个环境有亲切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创作出最好的业绩。现在,“人性化设计”这一理念虽然在现社会中很少有体现,但是在将来,他会慢慢的被大众所接受,并加以运用。

五、工业建筑缺乏美感

我们所了解的工业建筑搜是为了生产产品而存在,在外观上毫无美感可言,厂房也只是单纯的一个车间和一个车间,房间内也只有一些设备机械。很多的工厂都是这样,建了一座有一座厂房,千篇一律,毫无美感,一个工业区内,全部都是一样的厂房,甚至没有大片的空地,这些厂似乎成了厂方老板用来圈地赚钱的工具,造成当地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员工的生活条件差等等问题。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工业区正在逐步的进行改革,渐渐地摆脱了过去的建筑理念,将向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审美感强的建筑形态进发。很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都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设计出了即适合生产需要的,又具有时代内涵的建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厂房的立面设计,在满足生产的需要,员工的需要的基础上,要把窗户、窗台、女儿墙、柱子等主要结构,要合理的规划组合,甚至可以设计出一些别致的窗户样子,来增强美感。

六、结语

建筑语言范文8

1.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设计竞赛是一种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竞赛设计方案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若干合作小组,通过有次序分工进行竞赛资料的调查与收集、课题构思的研讨与交流、参赛作品的展示与汇报等4个步骤的综合合作模式,促进各个设计阶段顺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课堂讲评学生竞赛方案时,不仅提倡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园林空间感和造型设计能力,更多的是激励同学们有组织地相互探讨,提出更好的构思创意。

1.2协调专业竞赛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园林设计竞赛作为一种课外实践性课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课外园林设计竞赛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才能避免在时间安排上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通过协调计划安排、配套制度、完善设施、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使园林设计竞赛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模式

2.1课程作业结合设计竞赛模式

2.1.1环境设计专业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师可以充分设计参赛题目,根据设计竞赛的时间分布规律,教学课程应有所侧重参赛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竞赛类型设置合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通过明确课程定位,使课程内容与竞赛主题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制定参加适合本校学生参加的竞赛计划。教研室在安排课程时,要给有指导学生参赛任务的教师少排课或不排课,方便指导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全身心地指导学生。

2.1.2教师在课堂上要制定学生感兴趣的园林主题性设计,并延伸到园林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竞赛。建议教师通过合理的赛程安排,制定住宅庭院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等主题鲜明的课题类型。在课程中安排竞赛主题内容的设置必须由浅到深、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以小空间的园林设计内容扩展到大尺度的景观设计内容,以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性。

2.1.3课程《毕业设计》要围绕园林设计竞赛的目标展开。学生在第8个学期都要外出进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课题设计,通过社会实际的设计项目作为参赛课题,可避免设计竞赛与景观专业课程相冲突的矛盾。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满足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需求,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景观专业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

2.2第二课堂结合设计竞赛模式

第二课堂以园林设计竞赛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实践,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实践方式。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学习形式上生动活泼。教师依据竞赛设计项目,选择项目相同内容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设计案例以世界著名园林景观大师的作品为主,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辅以教师设计实践的项目案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调研教师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于项目的设计流程、设计结果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辅导时,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着重从项目的设计分析构思草图入手,强调平面图的布局上满足各种功能使用的需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创作内容与形式统一设计过程的一般规律,掌握设计的基本手法。

2.3工作室课余时间组织参赛模式

环境设计工作室一般是由一个教师牵头或是由几个同学建立的组织,它的特点是结构小、成员少、运作灵活,工作室基本上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成员组成,因具有较高专业精神使工作效率更高。学校要以不同设计竞赛主题成立如滨水景观设计工作室、景观建筑设计工作室、景观动画设计等特色鲜明的工作室,并由具有责任心强、专业水平突出的教师负责,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主题的设计竞赛。竞赛往往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因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参加几个设计竞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点选择一个设计竞赛,并进入相应的工作室。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根据竞赛内容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参赛计划,对学生的作品在每个设计阶段给予全面的指导,提高学生参赛的成绩。

3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方法

3.1选择合适的专业竞赛指导教师要从评委权威性、竞赛规模、主办单位性质等几个方面,来判断一项竞赛是否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帮助,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参加国际级、部级、省部级、市级、校级等5个不同等级的竞赛。为取得竞赛的优异成绩,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竞赛赛事的过程、特点,针对竞赛主题布置课程作业进行集中分析、指导,通过园林设计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竞赛获奖还可以为学院带来荣誉,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2建立指导教师团队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一个重要保证。园林设计竞赛日趋激烈,为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全方位的视野,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承担一些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项目或课题来了解社会,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景观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浓郁氛围,同时聘用企业设计师共同构建专业教育队伍。

3.3强化工作室环境下的辅导

教师在工作室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可根据竞赛主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专业信息和资料,推荐园林设计构思新颖的专业书籍,运用多媒体有针对性列举优秀设计案例,供学生学习以开拓眼界、扩展思路,教师要根据参赛主题分析学生设计作品中的构思草图,启发学生从功能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深入地分析参赛作品不足之处,使学生通过反复对其设计作品的修改,探索自己作品的设计风格、设计手法,提高获奖的成功率。

3.4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

学院可以将课外园林设计竞赛作为一门课程赋予适当的学分,还可以把学生获奖的成绩作为评定各种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报销一定的参赛费用,对获得不同竞赛名次的为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并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经济补助。

3.5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业界的横向联系重要场所。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设计竞赛活动所获得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景观设计的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学校通过与实力较强的设计单位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学生第三学年的暑假开始,让学生带着竞赛设计的任务,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经历相结合,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就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6院校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

园林设计竞赛是与其他院校师生进行交流的特殊教学方式。园林设计竞赛中存在着专业交叉化的明显特点,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专业竞赛的边界相对模糊,参赛及获奖学生的专业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主要分布在环境、园林、建筑等各专业。因此,通过将各个院校的优秀竞赛获奖作品在展览厅集中展示,或将获奖作品在网络,或者把学生获奖作品刊登在出版物上,以多种形式构建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达到教学交流效果与示范的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