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插花理论范例

花艺插花理论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1

 

叔本华和尼采有关艺术的哲学理论素为学人关注。美学家朱光潜在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中指出:“叔本华与尼采的全部理论可以归结为这样两条:1.艺术反映人生,即具体形象表现内心不可捉摸的感情和情绪。2.艺术是对人生的逃避,即对形象的观照使我们忘记伴随着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的痛苦。”(《悲剧心理学》(中英文合本),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笔者以为,以这两条结论来概括叔本华尚可,但圈评尼采则欠妥。因为第一,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从反映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第二,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以逃避的角度来确定艺术的价值地位。下文就循着这一思路对叔本华与尼采艺术哲学的差异作一番疏理,同时对两者的艺术哲学作一总体评判。   一、艺术反映与艺术存在   从叔本华的艺术哲学到尼采的艺术哲学,其间两位思想文化的巨匠披荆斩棘,在艺术哲学领域里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终于共同完成了艺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叔本华是一位意志论哲学家,他的哲学宗旨是要探寻人生和整个世界的底蕴。他发间:“世界除了表象之外,是否还有什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9页)按照叔本华的解释,这个“谜底”就是意志。(同上书,第151页)可意志又是什么呢?叔本华认为,意志与人的肉身是直接合一的。(同上)也就是说,人的自然感性生命成了世界的本体。由于这种意志根本上是流变不测的,它超出于根据律,因此任何会导致距离感的反映手段都不能与其相契合。譬如理性思辨始终受根据律的支配,它反映事物时就不免有某种主客体的因素,所以理性思辨无法从终极的意义上承负反映意志的使命。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里,此使命只能由艺术来担任,因为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与意志是没有任何距离的,“音乐不是现象的,或正确一些说不是意志恰如其分的客体性的写照,而直接是意志自身的写照。所以对世界上一切形而下的来说,音乐表现着那形而上的;对一切现象来说,音乐表现着自在之物”。(同上书,第363一364页)叔本华的这一艺术理论确是欧洲艺术哲学的重要转折。它与源自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相比更强调了艺术本身的功能,与柏克为代表的生理说相比又更注重对生命本身的哲学本体论(Ontology)提炼,而与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理性说相比则更崇尚生命与艺术双重的自由自在性。总之,叔本华从意志论出发对意志与艺术的关系、对艺术的功能和结构等问题作了新的哲学审视。但歧义也随之而生。上面引文中叔本华用了“形而上”(Metaphysic)一词,这是指对艺术的哲学本体论分析呢,还是将艺术本身当作一种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对此,艺术哲学史家和哲学史家多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如鲍桑葵只点出叔本华对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的哲学本体论思考很有神秘的味道。(见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66一472页)海姆恩也只是指出叔本华的艺术理论是在形而上学的框架中展开的。(见海姆恩:《叔本华》,Routledge&KeganPaul,1980年版,第122页)似乎现代著名哲学史家柯普立斯顿较倾向于把叔本华的艺术当作一种哲学本体论的存在来理解。(见柯普立斯顿:《阿图尔•叔本华一一悲观主义哲学家》,B盯nsOates&Wash-bo盯ne,1946年版,第10页)其实,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著作的整体叙述看,叔本华并未将艺术本身视为一种存在。所谓“形而上”只是就艺术所反映的意志是一种世界根本的存在而言,于是艺术如悲剧艺术就被当作宇宙和人生本来性质的“暗示”和“认识”。   (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350、352页)此处的“暗示”和“认识”,加上前面的“写照”、“表现”.充分说明叔本华心目中的艺术是一种反映存在的手段而非存在本身。   自尼采关于悲剧艺术的理论问世,艺术才被纳人存在范围。’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里先是高度评价了叔本华关于音乐是意志本身的直接写照这一观点,然后指出:“艺术不只是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悲剧的诞生》,收入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未美学文选》,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05页),“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同上书,第2页)。这些就是尼采关于艺术本体论存在的基本观点。此观点已引起尼采研究专家的重视。但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尼采从叔本华的艺术哲学出发所造成的这种思想转折的契机究竟何在?尼采与叔本华相同,也肯定意志即人的自然感性生命是世界的本体。不过,尼采又以一个艺术史家的才识发现了生理结构中的艺术因素,即尼采所说的酒神因素与日神因素,前者的表现形态是醉,后者则是梦幻(在古希腊的悲剧艺术里,醉和梦幻这两种生命艺术形式通过酒神DionysuS和日神APoll。的形态来表现,详见后文)。在尼采看来,醉的放纵就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它表现着原始生命力的冲动,“是世界本体情绪的表露”。(同上书,第3页)而梦幻则展示出端庄、和谐、适质等的生命艺术外表。这样,尼采就赋予了意志本身以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艺术就在人的自然感性生命里,也只有人的自然感性生命本身才是真正的艺术。就这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艺术存在而言,尼采宣称真正的艺术家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然感性生命本身。“每个人在创造梦境方面都是完全的艺术家”(同上),而利用各种反映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倒成了“模仿者”(同上书,第7页)。所以,一个真正的天才艺术家不存在于作品之中,而存在于创作活动之中,也就是在创作活动中与自然感性生命相互交融并领略艺术的本真状态。(同土书,第21页)很明显,尼采所跨出的这一步主要在于尼采对意志这个本体世界的认识与叔本华有很大的不同。叔本华的意志世界里始终有一束思辨哲学的阴影在作祟。叔本华从一般和个别的辩证统一这种哲学思辨入手,将意志粗划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一般的、不受根据律支配的、也是不可见的自由意志,主要指人的一般的欲望的冲动。但这种一般的欲望又要通过个别的人来表现,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类意志即个别的、服从根据律的、显现的、不自由的意志,主要指个人在特殊场合下的欲望冲动。按照哲学思辨对一般和个别关系的阐释,一般的意志既要通过个别的意志、又不得不克服个别的意志来实现自己的存在。因此,靠意志本身不可能消除冲突,不可能达到无利害相侵扰的存在状态。但艺术的特征恰恰是与实际的冲突保持距离,故叔本华不承认艺术本身就是任何一种意志,只能是克服冲突、达到超越性美感状态的手段。#p#分页标题#e#   尼采虽然也谈一般意志与个别意志的冲突,但尼采根本不理会这种冲突与哲学思辨有何关系(尼采向来以反哲学自居)。他只强调意志本身的存在终极意义,并由此返观意志冲突本身的存在合理性(详后)。   概言之,叔本华开始把艺术与意志这个世界本体结合了起来,强调两者间无距离感的契合关系,然而艺术还只是作为反映的手段。尼采则直接将艺术当作意志世界的组成部分,并主张生命艺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存在统一性。这种对艺术看法上的根本区别亦导致叔本华与尼采在其他艺术间题上的诸多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艺术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二、克服意志的艺术与提升意志的艺术   前面讲到,叔本华的意志世界充满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除一般意志与个别意志的冲突外,意志冲突还表现为盲目性和无止境性。叔本华说:“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35页)具体而言,就是欲求与欲求实现之间的冲突。叔本华进一步将人生也理解为在欲求和达到欲求并产生新的欲求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苦苦挣扎的一场恶梦。问题是人又无法摆脱“现时”或超越“现时”,无终点的意志不断通过“现时”让人忍受痛苦。(同_L书,第384一385页)这就是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可既然有痛苦,人还怎么能活下去呢?为此,叔本华设想出三种逃避痛苦的手段。第一种是理性认识的手段(一概将叔本华当作非理性主义者是不确切的。   作为深受欧洲传统哲学影响的叔本华从未否认哲学认识论上的理性优先地位。如果要讲叔本华与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有什么区别,那主要体现在对世界本体的不同认识上)。譬如应如何面对死亡的侵袭呢?“我们所以怕死,事实上是怕个体的毁灭,死也毫无隐讳地把自己表现为这种毁灭。……感情既这样陷我们于无救助之地,于是理性又可出现而克服一大部分在感情上令人不快的印象;因为理性已把我们抬举到一个较高的立场了,……站在这〔较高〕立场_匕就足以克服死的恐怖了。”(同上书,第388一389页)叔本华意在指点人们用理性去把握人生和世界的根本即意志。意志在个别的人身上、在个别的场合自我表现、自忍痛苦,甚至自我否定,这都是永恒的一般意志之必然驱使。这样,当死亡降临时就不至于惊慌失措。总之,理性使人认识到一切都是必然的。但认识了痛苦不等于彻底摆脱了痛苦的渊蔽。第二种是艺术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美感。它们能使人暂时地忘却痛苦。就以美感世界的形成而言,最初主体凝神关注某一风景或其他美感对象,不久主体便自失于对象之中,也就是人进入了不知何者为主体、何者为客体的主客体交融境界。(同上书,第346页)美学家王国维将此境界称作“无我之境”,并以诗作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见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齐普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但某一审美活动停止后,主客体的区别复又产生,被暂时忘却了的意志复又苏醒,痛苦亦随即靠临此岸。   因此,还须找到彻底克服意志的途径。第三种手段是佛学。通过佛学的修炼功夫,使人的欲望泯灭,一切都变得空明净彻,最终进入涅梁世界。或许是叔本华对东方佛学、对他所看重的《奥义书》一知半解的缘故,他对佛学修炼的阐释显得较为浮浅,难以令人信服。人们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更多地领略的是艺术逃遁(FreefromArts)。   与叔本华心安理得的艺术逃遁相反,尼采指出,艺术活动及审美体验是让我们回到最原始的生命本能中去,让我们去感受原始生命本能的涌动,由此而得到“形而上的慰藉”(《悲剧的诞生》,第71页),就好像人生得到了一次拯救。平时,人的生命本能及存在于其中的生命艺术因素会受到各种压抑。艺术活动则使受压抑的东西复活,生命本能就得到了表现。•这种表现有极度的欢乐,也有极度的痛苦,如人在放纵状态中的自我否定性等等。由于艺术活动赋予生命本能以美的外观,并呈现出一个最原本状态的人的存在,因而生命本能中的痛苦也成了值得忍受的事情。诚如周国平所概括的,酒神精神有一个潜台词,即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去演,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因为我们得到了渗透着美感的生命本能。(同上书,周国平“译序”,第7页)尼采的艺术哲学主要就是教给人们怎么在艺术(主要指悲剧艺术)中去亲身领略并出演生命本能剧烈涌动的一幕。其大致过程为:首先要恢复存在于希腊的悲剧艺术,使人的眼前重新赴立起两种生命本能的艺术形象即酒神和日神。有了酒神的关照,人便直接面对自然感性生命的自我否定性。尼采认为,原始的生命力会以极度的放肆来表现自己、摧毁自己,就好像是希腊时代的林神萨提尔那种颠狂的样子。因此酒神是非个体化的,它是人类普遍的欲望冲动,这种冲动使个体彻底丧失防御机制。(同上书,第8页)但正当人走向自我毁灭的边缘时,日神因素使人睁开了清醒的双眼,并以梦幻中适度的外观令酒神冲动安静了下来,于是“人生才成为可能”。(同上书,第4页)尼采认为,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形象就是日神因素的展示。这种‘旧神因素为我们剥夺了酒神普遍性,使人们迷恋个体……使人们觉得酒神因素似乎实际上是为日神因素服务的”。(同上书,第93页)此处,尼采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人的自然感性生命本身就有非理性和理性两种因素以艺术的形式进行自我调节。关于日神因素是否含有理性成分的间题学术界争议很大。陈鼓应明确认为:“阿波罗精神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苍苍茫茫的宇宙化成理性上的清明世界。”(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5页)朱光潜同样主张理性说。(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第192页)周国平则以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象征。(《悲剧的诞生》“译序”,第2页)《尼采传》的作者弗伦策尔亦将其解释为非理性的东西。(弗伦策尔:《尼采传》,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4页)我们不妨看看尼采自己是如何解释的。尼采明确地说:‘旧神因素以形象、概念、伦理教训、同情心的激发等巨大能量,把人从秘仪纵欲的自我毁灭中拔出。”(《悲剧的诞生》,第93页)笔者以为,这段话是对本能中理性因素的艺术猜测。用现代艺术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分析,理性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概念化理性;第二层次是生理结构(如视网膜结构)中存在着的并以和谐性为特征的理性潜能。尼采所说的日神因素大致相当于这第二层次的理性潜能。按照尼采的进一步假设,人的酒神因素与日神因素通过自我调节,其结局是走向生命平衡。“一切存在的基础,世界的酒神根基,它们侵入人类个体意识中的成分,恰好能够被日神美化力量重新加以克服。所以,这两种艺术冲动,必定按照严格的相互比率,遵循永恒公正的法则,发挥它们的威力。”(同土书,第108页)有了这种平衡,人就有了实践生命艺术的勇气。尼采的意图就是要人走向悲剧艺术,通过悲剧艺术去开掘生命本能中所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通过悲剧艺术去唤醒生命艺术,使两者合为一体,进而提升生命,实现生命最自由自在的活动。#p#分页标题#e#   显然,与叔本华的艺术逃遁不同,尼采的艺术哲学充分肯定人的自然感性生命的艺术存在价值,充分肯定这种艺术存在价值的终极意义。   三、哲学危机中的艺术逃遁与生命危机中的艺术拯救一个要逃避意志的痛苦,一个要投入生命的洪荒,这种根本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还受制于叔本华和尼采对整个人类思想文化的进程及其危机的不同看法。   在叔本华的思想入口处站着两位哲学巨人:柏拉图和康德;而在尼采的思想入口处则游荡着两个神灵:酒神和日神。哲人和神灵引出了叔本华和尼采的不同艺术指归。   前已述及,叔本华深受欧洲传统哲学的影响。欧洲哲学史的逻辑进程表明,认识论(Epis-temology)和本体论(ontology)的焦点是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其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问题。但至少从柏拉图开始,主客体相互关系间题上发生了思想危机。根据柏拉图的理论,人有两重世界:第一是理性及与理性相对应的理念世界(WorldofIdea);第二是感性及与感性相对应的可感世界(WorldofPercePtion)。当人用理性的概念去思考对象世界,同时又用感官去感知对象世界,这时就产生了两重世界的分裂。理性对事物作判断时,由于抽取了事物的一般特性,因而具有思维形式上的和谐性和完整性。这些特性对每一个人的思维结构来讲都是共通的。然而当人用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时,一方面感觉本身无时不在变化,另一方面感知对象也无时不在流动,这就导致感知本身及进入感知的对象世界的不确定性。于是哲学家问:是理性及理念世界真实呢,还是感性及可感世界真实?柏拉图的回答是前者为真。但这样一来主客体都被分裂为二,人有真实的一面,还有虚幻的一面;对象世界亦如此。这种分裂的关键是现实具体的感知在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中间横隔了一道障碍。那么一个带有感知特性的人不就每天或一生都要受到由自己设定的虚幻世界之捉弄吗?叔本华深感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哲学困惑。他的意志论哲学便直接面对此困惑而发,具体言之,就是要刺破感性的障碍。叔本华认为,感性与理性、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应当有某种相关性,不然的话人就永无克服那个感性障碍的可能性。(《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94页)欧洲近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对感性及可感世界的解剖。笛卡尔、洛克、贝克莱和休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表现出环环相扣的连续性,至康德提出“先验感性论”,终使问题的解决露出一丝曙光。叔本华一再声称,他的思想是彻底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推导出来的。(同上书,第567页,另可参见该书第1版“序言”)其理由在于,康德认为感性是一种渗透着如“时空”之类先验主观形式的认知力,因此感性本身也有主观的“范导性”,它和理性一起共同组成主体的认知结构。这样.主体就能从感性入手并和理性一起进入客体。但康德仅将客体当作“现象”,而叔本华则试图发现人(主体)和对象世界(客体)如何以感性为中介并作为真实的本体世界互相沟通。(同上书,第574一575页)这扇由康德开启的感性之窗随即又被黑格尔的理性封闭体系关上了。这位与叔本华同时代的思想巨孽认为,世间一切均按理性思辨以正反合的抽象方式进行,并断言与感性相关的艺术最终也将由理性思辨取代。这无异于宣布生动的自然感性生命将被枯燥的抽象物所扼杀。叔本华预感到这是哲学危机中最沉重的帷幕之降落,而只有沿着康德的思路才能摆脱这场危机。叔本华的推论是:既然感性有传达客体的功能,而凭着他所说的“意志直觉”又发现人的自然感性生命作为一种原本的存在支配着客体,那么就应承认人的自然感性生命即意志是真实的本体世界。得出这一结论是叔本华哲学的全部使命所在。至于要不要保留这个意志世界那只是伦理价值取向问题,而与那场哲学危机的根本问题无关。   叔本华又是一个很有艺术鉴赏力的哲学家。他肯定了意志是真实的世界本体后,就进一步寻找与此相对应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为只有艺术能表达人的自然感性生命。《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叔本华对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艺术的阐释。   归根结蒂,叔本华是在哲学本身的逻辑结构延伸中、并在解决此延伸过程所带来的危机中而走向艺术的,并非是艺术本身的演变在呼唤、制约着叔本华去审视艺术和投身艺术世界,故艺术在叔本华的整个哲学体系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尼采则反之,他根本不顾及哲学思辨结构本身。在尼采看来,哲学思辨只会给本真的生命染上一层概念的污泥。从某种意义上说,尼采是从清洗哲学概念的污泥中开始其思想运动的。(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90页)真正对尼采产生兴趣的是悲剧艺术。悲剧艺术诞生、衰亡和如何复兴这一主题构成了尼采艺术哲学大厦的地基。尼采像大多数欧洲学者所认可的那样,亦认为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之源。但尼采不同于许多学者的地方是他把希腊文化最辉煌的时代定在苏格拉底前,而苏格拉底前最能代表希腊民族精神的则是悲剧艺术。那么悲剧艺术或酒神因素和日神因素是如何兴起的呢?尼采认为酒神和日神只是“由于希腊‘意志’的一个形而上的奇迹行为(指希腊人对自然感性生命如何按本能的力量进行自我调节这一现象的领悟—引者注)它们才彼此结合起来,而通过这种结合,终于产生了阿提卡悲剧这种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悲剧的诞生》,第2一3页)。因此,悲剧艺术的诞生及悲剧艺术本身都是人的自然感性生命力的涌动。然而不幸的是,悲剧艺术不久便被扼杀了。尼采认为,扼杀悲剧艺术的恶魔有两个:其一是以苏格拉底哲学为代表的纯理性思辨精神,因为这种追根溯源式的理性批判将悲剧所特有的恐怖和神秘感抛到了九霄云外。其二是基督教,尼采始终围绕悲剧艺术来审视和批判基督教,认为基督教用上帝预设的一套创世规范来摆弄人,这与悲剧艺术和盘托出无拘无束的自然感性生命根本相背。直到后来尼采撰写《看这个人》这本思想自传体著作时,仍然从悲剧艺术的角度评估和抨击基督教的本质。尼采说:“《悲剧的诞生》唯一承认的价值: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说,基督教是虚无主义的,而狄俄倪索斯的象征却达到了肯定的最大极限。”(尼采:《看这个人》,见中译本《权力意志》一书的附文,第51页)这里的“虚无主义”就是批评基督教对人的自然感性生命的否定,而“狄俄倪索斯的象征”和“肯定”则指悲剧艺术对生命本能的反映和肯定。#p#分页标题#e#   很清楚,折磨尼采心灵的是悲剧艺术所遭受的厄运,也就是人的自然感性生命被剥夺了生存的场所,因此复兴以悲剧艺术为核心的艺术就等于是归还那个本真的曾经自由自在生活过的场所,或者说是人的艺术拯救。在尼采看来,人的自然感性生命与现象世界永远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人所能做的不是去转换两个世界,不是去消除对峙,更不是因此去赢得心灵上那可怜的自慰;人只能去发现自然感性生命的贴切表现点。为此,尼采用“三大艺术拯救理论”作为其思想探寻的归结。尼采说:“艺术是对愁俘煮妙坪攀一即拯救那个见到•想见到生命的恐怖和可疑性格的人,那个悲剧式的认识者。艺术是对行汐煮的坪攀,也就是对那个不仅见到而且正在体验、想体验生命的恐怖和可疑性格的人的拯救,对那位悲剧式的、好战的人,那位英雄的拯救。艺术是对受苦人的拯救—是通向痛苦和被希望、被神化、被圣化状态之路,痛苦变成伟大兴奋剂的一种形式。”(《权力意志》,第443页)可见,尼采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其思想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就是与自然感性生命相关的艺术。诚如尼采研究专家夏赫特所说,占据尼采心灵的是艺术,世界和人都仅仅是一种艺术,尼采就沉浸在艺术作品之中。(R•夏赫特:((尼采》,Routledge邑Keganpaul,1985年平装本版,第476页)总之,尼采的思想建构过程制约着艺术是目的或“为艺术而艺术”(尼采语)这种艺术观的形成。当然,导致叔本华与尼采不同艺术观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环境、个人生活道路等等,但思维运动的制约仍不失为主要的原因。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2

完善的科研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却是有机的一体,前者是医护人员获得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基本条件,后者为医护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动力。由于医疗机构的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医院往往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使医院各个科室普遍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不利于医护人员科研能力的提高。在科研奖励方面,一般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虽已制订了较为系统的科研奖励方法,如工作人员的论文若被SCI、EI、核心期刊等收录,分别给予不等的经济奖励等,但其中的致命缺陷为科研奖励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以发表SCI收录的论文为例,少数博士学历或主任医师职称的高级人才,经过努力可能会成功发表,但对于更多的医护人员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更多的人来说形同虚设,显然医院的科研奖励工作并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首先将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对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加以完善。并根据医护人员的能力,在科研工作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两方面均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医院原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

2.1医护人员的分级分组

2.1.1医护人员分级

医护人员的职称和学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科研能力,因此医院可根据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确定选用哪一种方式来分级。如某医院处于高速发展期,近年来聘请了大量的医护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可按学历进行分级,即分为博士、硕士、学士和学士以下4个级别;若医院处于稳定期,则可通过职称进行分级,即分为高级、中级、初级3个级别。以此作为科研工作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的基础。

2.1.2医护人员的分组

在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过程中,若仅将全体医护人员分级后进行培训,无疑培训队伍人数过多,无法保证培训的效果。相反,若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培训,每个科室同一级别的人数又太少,增加了医院科研工作组织的强度,也不可行。为了保证医院科研组织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对医护人员合理分组,采取按医院科室分类的方法更为合理,即将医院的科室分为内科科研组、外科科研组、妇科科研组、男科科研组、儿科科研组、传染病科科研组、皮肤病科科研组等。

2.2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

2.2.1差异化的确定培训人员

培训人员的确定需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一、划分培训人员级别。根据医护人员的分级,确定培训人员的级别,向下一级别逐级承担科研培训工作,其中学士以下或初级职称人员处于最低级别,不承担科研培训工作。二、确定教师团队。根据医护人员的分组,最终确定各个科研小组的教学关系,如内科科研组的博士层次医护人员组建为内科博士教师团队,向硕士层次承担科研培训任务等。通过该方法确定培训人员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除最低级别的医护人员外,医院每一名工作人员在科研学习的同时,也承担了培训工作,分担了医院整体的科研培训工作;另外科研能力的等级差异,也能够较好的保证教学质量。

2.2.2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培训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加之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均有夜班任务,若规定统一的培训时间,无法保证较高的出勤率;另外医院大型会议场所非常有限,也不具备同时面向多个科研培训小组提供场地的条件。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其最好的方法就是医院构建专门的科研教学系统,将教学视频录像存储在系统的服务器中,这样相关的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浏览、下载和学习。若医院不具备构建科研教学系统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使用QQ等软件的文件上传和下载功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存储和使用。

2.2.3制定科研培训的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科研培训的教学双方均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完成,简化了科研培训制度的制定环节。具体内容如下:在培训端,规定培训人员以周或其他时间段为单位,必须上传教学资源,并时长不得少于2h;在学习端,规定学习人员每周的学时长不得少于教学资源的时长。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均采取分数累计的制度,即科研培训人员和学习人员按要求完成培训和学习任务,累计1分,若超量或为未完成任务,相应的增减分数。然后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根据分数给予相应的奖惩。

2.3差异化的开展科研奖励

2.3.1奖励标准的初步制定

科研奖励的整体框架分为高级奖励和基本奖励两部分,高级奖励部分针对高水平的论文展开,如论文被SCI、EI、核心期刊收录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和1000元人民币经济奖励;基本奖励是为青年医护人员新增加奖励部分,只针对中、低水平的论文展开,如在部级和省级期刊,分别奖励300元和200元人民币。

2.3.2建立医护人员个人科研系数

根据各个医院按医护人员的分级情况,由弱至强的制定个人系数。如A医院按学历条件对医护人员分级,在这种条件下,博士、硕士、学士和学士以下人员的系数分别为1、1.2、1.4、1.8。

2.3.3差异化的实施科研奖励

由于科研奖励框架分为高级奖励部分和基本奖励奖励部分,相应的两者采取不同的差异化奖励。在高级奖励部分,按论文收录情况与个人科研系数两者相乘,所得结果作为医护人员最终的奖励标准,如同样以A医院为例,研究生和学士学历的医护人员若均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分别奖励1200元和1400元,以鼓励低学历医护人员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基本奖励部分仅针对低学历、低职称医护人员开展,由于奖励人员的学历或职称差异不大,奖励时不乘以个人能力系数。

3医院实施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的建议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3

插花艺术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而现有插花艺术教学主要以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主,并且由于插花所需要的花材、花器、装饰品等材料费用较高与现实教学实践经费少形成明显的矛盾,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此问题,因而很多学校严格控制选修插花艺术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或者以理论教学为主节约教学实践经费。在此情况下,学生仅从理论方面对插花艺术有粗略的了解,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很难适应以后的社会需求。另外,课堂上所使用的插花艺术的教学材料与设备比较陈旧,不符合现今社会的潮流和理念,明显与现代插花艺术要求相脱节。

二、课程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

1改革教学模式

插花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由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体系代替原来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体系,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弥补以往对实践环节的不重视,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以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2创新教学内容

插花艺术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以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为主,根据市场需求和定位,适当增加现代自由花艺设计、家居花艺设计、婚礼花艺设计、花艺礼品设计、花卉博览会设计等方面,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相应的开设了实践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互相补充、相互完善。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高职《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通过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创作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让专业学生从课堂走向园林空间与花店,调研、分析和评价插花作品的应用效果;与鲜切花企业、花店建立合作关系,让企业、花店转化为插花艺术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与空间,使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和实习紧密结合。

1与企业、花店合作相结合

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江苏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实现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目标,同时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创造条件。通过学校和本系的名义,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与多家鲜切花生产企业和泰州市专业花店建立了教学实践合作关系,让学生从课堂走向鲜切花生产企业与花店进行学习调研分析,为学生提供可以切身体验的实习实践场地,同时也为鲜切花生产企业和花店节约生产成本,达到双赢。荀况提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学校与企业、花店合作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感观认识,实现理论认识和感观认识相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书本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相结合,能深入了解鲜切花的生长习性,熟练掌握花材的保鲜技术、整理技术、固定技术以及插花作品的造型技艺。确保学生掌握的插花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脱节,学到的书本知识能够回到或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教师和学生能及时把握插花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通过学生实习企业的反馈与需求,有针对性的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地调整,结合市场导向,适应当前的需求,紧跟时展的潮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更需要的人才。教学实践合作模式也得到了企业、花店和学生的认同和热烈欢迎,一方面企业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实习的机会和场所,实现了把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花店实习实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节约了学校的教育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岗位提供了保障,为实现零距离、无缝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相结合

我校每年都启动一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鼓励一部分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花店,增强学生实践和经营能力,适应市场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由学校帮助联系鲜切花生产企业,以便为创业学生提供最优质且价钱合理的花材,教师对学生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如对花材的选择、花型的摆放、花样的插放、插花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义务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节约创业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业积极性,以点带面,促进更多的学生来自主创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了学校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美誉度。

3与建立插花工作室相结合

为给更多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实践场地,由学校结合教学建立插花工作室,任课老师扮演经营者角色,学生以插花员的身份为工作室打工。经营模式主要有2个途径:一方面服务于平时学校用花;另一方面也接收校外项目,比如制作一些会议、宾馆、婚庆等场合的插花。此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到插花艺术的整个过程,还能积累大量的教学经费,为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插花工作室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4与插花比赛相结合

为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学生对外交流机会,扩大学生视野,借鉴其他学校和学生在插花方面的先进技术、方法及造型手法,提升并丰富学生插花水平,实现取长补短,采取了“走”出去战略,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全国、省及市级的插花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插花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思维,系统的了解整个插花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其他选手交流经验的机会,取长补短,吸取其他选手的先进插花技巧和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以后的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亦能极大促进插花技艺的进步。同时,插花技能大赛的举行还能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教师根据当前的插花趋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方式,就比赛中一些好的、典型的插花样本,从花材选择、插花造型、插花寓意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并结合自身的插花造型加以改进、完善。

四、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4

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以进入融洽的相处状态。因此,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对于插花作品的鉴赏者来说,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者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插花行业是园艺行业的一个分支,插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辅助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插花行业的掘起,使得鲜切花的生产、干燥花的生产、花器制作业等辅助行业都相应的得到了推动发展。例如:花束、花篮、瓶花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包装业、花器业的发展;艺术类插花的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插花作品需要摆放在各种机架上,从而促进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艺的发展。插花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闭门造车不可以求发展,对外交流是发展的上策,这样必然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插花行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插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必须改革,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方面去考虑,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突出“新、实、浅”三个特点,其中,“新”是指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实”是指学生实际应用,亲自体验岗位工作“,浅”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目前的发展状况

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插花技艺及盆景制作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1)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考查或选修课程,不受学生重视。(2)总学时数较少(一般为36学时左右),且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多于实训教学时数。(3)实训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4)实训环节的考核比例太小。

四、《插花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

插花行业的岗位技能包括识别、保养、处理花材;制作各种插花作品;介绍东、西方花卉文化;插花作品的保养;经营花店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插花应用型人才。知名花艺师、广州金肯花艺学院院长钟伟雄曾经从花店经营的角度阐述了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原来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去开花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老花店公平竞争,经验上没有优势,只有在花艺基本功上下功夫。由此可见,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不扎实。为了适应插花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插花行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插花技能者,我们高职院校可在以下方面改进《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增加《插花艺术》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延长实训环节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紧抓时代感与民族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2.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应及时将插花艺术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进入社会定岗实习,亲自体验有关插花行业的工作。

4.在校内开展有意义的插花比赛,提高学生的插花兴趣。提出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5

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比。插花艺术是一门注重思维和实践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把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调整恰当。在职业教育中要求实践教学占较大的比例,一般可以根据需要将插花艺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1:1,在实践教学中再不断渗透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实践练习,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是对实践的指导,而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和提高。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本着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践教学方法力争做到直观清晰、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是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知识;二是掌握插花艺术基本技能;三是培养插花艺术应用能力;四是训练插花艺术综合能力;五是训练插花艺术创新能力。

2.注重实践教。大力加强插花艺术教育中的操作基本功训练,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让学生真正掌握花艺制作技能。这样不仅能促进插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满足行业对插花花艺人才的需要,同时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模式。因为资金农业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前景展望袁淑宁(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农业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注重花艺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更新所限,很多农业职业院校无法提供足够的鲜切花让学生操作,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学校与花店联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参与花店的花艺制作,既能解决花店缺人的现状,同时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紧随时代花艺步伐,培养学生创新能

1.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期使用一本教材会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滞后,与时代花艺步伐脱离,不能满足花艺消费者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创业。选取花艺教材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精选内容,深浅适度,突出应用,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应用性等特点。教材内容应尽量反映新技术、新知识。每隔两三年应该更新一次教材,以适应花艺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花艺资讯。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展示国际上流行的插花花艺风格。因此职业教育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哪怕两三年更换一次教材,如果我们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也难以赶上社会流行花艺的脚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在插花艺术教学后面阶段要与市场接轨,让学生关注国内外的最新花艺发展趋势和最新插花技艺,了解时尚花艺。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插花艺术的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学最新的花艺,拓宽眼界。

2.改变教学和考核方法。在插花艺术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工作过程”模式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每节课结束时布置相应的插花实训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设计作品并确定创作方案,要求学生构思并绘制花艺设计草图,同时用文字描述花材品种及数量,以及作品寓意等。之后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图,作出相应的花艺作品,老师则对作品进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插花艺术课程是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实行过程考核,将实践操作过程设计到考核中。

迎合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在农业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平时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花店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当地品牌花店的经营实例。学校也可以与花店协调,让学生去花店实习,加深对花店的了解,为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校内设立插花艺术模拟实验室,既能满足学生花艺实习和实验的需要,也可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的花店。花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经营和管理,可以承接社会上的花艺制作,解决学校资金不足难以提供花材的现状,同时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插花艺术课程前景展望

1.建立一流的花艺教学环境插花艺术教育十分适合以职业教育的形式进行,但是目前我国的插花花艺职业教育还十分薄弱,多在农业职业院校的园林园艺专业中开设,学校的重视远远不够,所以存在着课时量少、操作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在以后的花艺课程发展中急需建立好的花艺教学环境,首先学校要重视插花艺术课程的发展,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加大课时量,条件允许时可设立插花艺术专业。同时提供相应的条件,如建立花艺实验室,提供必需的资金以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学校联系当地的品牌花店作为学生定期实习的场所,且通过一定的合同保证花店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花艺制作及经营管理能力。学校建立专门的花艺实验室和展览室,前者保证学生实验的场所,后者可以将学生的优秀花艺作品通过人造花的形式展出以供观摩和教学。

2.加强花艺师资力量培训目前,农业职业院校的花艺教师不仅队伍小、水平有限,而且在基本功、专业素质、从业经验和眼界方面都和国内外优秀花艺师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从事花艺教学的教师没有经过良好、专业的系统花艺学习,花艺教师脱离花艺设计市场的状况比较严重,对国际花艺发展的了解、掌握上不够深入,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较大欠缺。学校要提供花艺教师外出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教师的花艺提高才能带动课程教学的良好发展,加强师资培训能使职业院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6

这些世界级的大师们如此喜爱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传统插花,作为国人尤其是业内人士,有何理由不学习不传承自己的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应当成为我国花卉业界特别是插花花艺界的当务之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中国传统插花已于2008年6月14日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证明了它的史学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深入挖掘与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新中国现代插花花艺是必然之势,这对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花文化,提高国民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都能产生积极作用。让极具公益性又兼经营性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最终走进千家万户,让寄情花木之风代代相传,这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有学者称“教育系统是维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干”,“教育的本质功能是留存传统、创造文化的基地”。当前我国插花花艺界的现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关键是由于我国至今没有插花花艺的教育体统来维护传承优秀中华花文化与传统插花,没有一所正规的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机构,更没有像京剧、昆曲、古琴等国粹一样进入正规的学校与课堂,而是任其在社会上散兵游勇,各唱各的调、自生自灭,在较低层面上摸索生存与前行。因此,也就难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致使我国现有插花花艺行业与日本、韩国以及西方诸国在发展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插花花艺教育方面,差距更大。早在上个世纪,美国、日本就成立了美国芝加哥花艺学院、日本帝国花道院、日本池坊短期大学等全国性的插花专业学院,并已成为世界各国花艺师们获取行业资质的认证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荷兰、法国、韩国、美国都有各自的公办与民营的插花教育体系,如荷兰农业大学内设有斯特尔花艺学院,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专业人才;德国慕尼黑大学设有古伦堡花艺学院,该学院已有200多年历史;德国还有著名的德雷斯敦花艺学院,该学院的沃利花艺博士曾在我国执教。此外,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法国的米兰大学内也都设有插花花艺学专业院系。如此高层次的教育体系,不仅大大促进了西方各国以及日本、韩国的插花花艺事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了花卉业的兴旺发达,同时弘扬、传播了他们的本土文化,增加了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比如在表述插花这个单词时,西方世界全都统一使用日本的专有名词“生花/IKEBANA”,而无人注意到日本插花其实源于中国。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一家系统教授插花花艺的专门教育机构,致使境外教育机构在我国大量开设分支机构,将他们的审美观、文化观和价值观连同他们的插花艺术一同传入我国,再通过接受这种教育的中国插花花艺界人士进行更为广泛和彻底的普及。如果任由这些境外教育机构在教授花艺艺术的同时传播他们的价值观的话,在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内,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只能成为历史名词,中国传统插花所承载的民族审美观、文化观和价值观也将不复存在。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7

学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插花艺术和创作作品前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诗歌艺术知识。诗歌艺术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插花的主题表现,深化意境的创设,并且有助于构设插花命题,使插花作品更富诗情画意。特别是中国的咏花诗词对插花有着直接帮助,以花明志、借物咏情的构思与主题表现方法值得插花者深入学习与借鉴(图1)。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与绘画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无论是构思、造型还是设色,基本上都是遵循中国画画论的原理和法则。比如,中国画画论和美学思想极其注重表现物象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气质,不满足于形似,而是强调以形传神,以景抒情,借物写心,追求“迁想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插花也以此为最高的艺术追求,要求不仅表现花材组合的形式美,而且更要强调花品花格之美,强调通过花材的自然美及其象征意义表现内在神韵之美(图2)。插花与绘画艺术有共同的美学原则、艺术语言和艺术追求;不同的是,绘画是在二维空间描绘形象,而插花是在三维空间创造形象,近似雕塑、盆景,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中国插花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深受中国画意与画风的影响。所以,学习插花,尤其是深入研究中国插花艺术,认真学习绘画知识和理论是十分必要的。插花构图时可用绘画的方法,先将造型画出来,然后按画插作,就能更准确地把握造型与花枝之间的协调性,更好地体会插花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亲缘关系。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与色彩植物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色彩和特性,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与想象空间。四季更替和植物自身的新陈代谢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叶片从新芽翠叶到枯黄落地,颜色都在不断变化。—般说来,花朵初开时浓郁鲜艳,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叶片最初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然后逐渐变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果实也是如此。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为插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中国插花,在色彩的表现和应用上都是以和谐为重要原则。正如清代名画家方薰所言:“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以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中国传统插花遵循中国画画论的原理和法则,追求淡雅清新,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色彩以其特有的“雅”而独树一帜,起到以色彩传情达意的作用,给人以醒目、强烈的愉悦感受。

中国风格的探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插花风格,一味照搬沿袭并不可取。在插花创作时,应在承接传统插花风格的同时注入当代的设计元素,以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插花风格。是用旧木桶还是CD架,同一件器具,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守旧与时尚其实也只在一线之间。分寸的把握,就在品位。作为插花创作者,不可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上,而应当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历史文化,把我们的国粹一一挖掘出来。中国现代插花艺术的风格是什么?特点何在?什么是中国风格?笔者认为,中国风格应该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的基础且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整体形象。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和顺应世界发展的审美设计潮流,从而建立起合适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而作为现代的中国,除了继承历史和文化,还要吸收外国好的新事物,表现新形态。现在的中国是面向世界的中国,插花作品的观众不仅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加入中国元素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不同视觉效果的中国元素在插花的应用上也带来了不同的认知。在许多插花表演上,不少花艺师都在花艺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诸如中国红、藤编团状造型等,中国元素的生动运用,为插花世界带来了一股新风,例如,“西关映像”局部这件插花作品,古老文化背景里藏着时尚元素,带着岁月的痕迹,不露声色地将古典与现代融合起来(图3)。如果说,西方式的插花曾是精致生活的标志,那么因新东方古典的优雅和宁静致远的处世哲学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称道,故如今中国式插花显得更有品位。“中国风格”不是将中国元素简单拼贴,而是要表现打动中国人心灵的中国精神、中国气血。它与符号无关,与时尚无关,只与中国人的精神源流和现实苦乐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受到本地区本民族的地理环境位置、历史传统、文化素质、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如果创作中失去这些特质,也就无法或无从发扬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也就自然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也不会受到海外观众的重视。那么现代的中国插花应该怎么做?就是先确立了自己,再充分地融合有利因素。因此,当前的插花创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民族的风格,去掉洋味,消除不洋不中的现象。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弄懂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新和如何继承与发扬等问题,必须认识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认真钻研中国古典插花艺术。模仿不是创新,创新必有本,而本就是本土(本地区本民族),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在优秀中华文化的哺育下,吸取营养、形成动力并认真学习外来艺术之长,取长补短,加以消化,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师古不泥反得古,创新有本始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逐渐形成我国现代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色,开拓既有中国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感的中国插花新体系。

花艺插花理论范文8

第一大模块插花基础理论,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插花的基本技法、插花的艺术表现、插花的色彩运用、插花花材处理等教学内容的系统阐述,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的保养与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课时量占12个学时。第二大模块插花技艺,是插花课程的核心,以实训教学为主。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在动手实操中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分内容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课时量占38个学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四个基本造型(倾斜式、直立式、水平式、下垂式等);西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如半球型、椭圆型、弯月型、S型、扇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倒T型、L型等的制作技巧。重点掌握礼仪插花如婚庆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与操作步骤。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用途、材料等设计制作、欣赏评价插花作品。第三大模块盆景技艺,以现场观摩教学为主。重点介绍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盆景的主要流派。由于盆景制作所需材料较多,制作时间漫长,本部分以观摩教学为主,在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花卉市场观摩教学,请商户介绍盆景制作与养护的技术要点,使学生了解盆景技艺,提高对盆景的艺术欣赏力。课时量占10个学时。

二、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图片识别力强、画面记忆好、空间思维强等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补充相关文学知识,图片资料讲解插花基础理论,将插花分类,东西方插花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力,礼仪插花如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圣诞节、生日庆典等各种节庆所使用的花材、花型都以图片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了理论教学实效。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实操课上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达到实训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由模仿开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设计思维,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创造新的作品。

小组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将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教学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品完成后,学生先自我介绍创作思路,立意和所表达的含义,其他同学互评,教师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作总结。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制作过程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制作要点和感受,逐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操能力的提高。

技能竞赛教学法。以参加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技能为目的,按照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开展模拟技能大赛。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并且独立完成整个竞赛过程,这样就可以弥补在小组教学中有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胆子大的学生练的多,不喜欢动手的、没有兴趣的学生练的少的不足。技能竞赛教学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要求为主,将四级插花员应知应会内容编成试题,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答题过程中强化对基础理论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强调理论在实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操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新能力。严格根据竞赛规则要求,反复练习,设计创作立意符合规则要求的插花作品,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用基础理论评价自己和别人作品,并说明原因。使同学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观摩学习法。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开展的重要花事活动,到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如每年园林部门举办的菊花展、花卉协会举办的插花比赛、园艺博览会、花卉企业盆花组花比赛等带领学生全过程参加参观,使学生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和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能力。

动手制作法。为了解决插花材料缺乏、没有经费大量购买鲜切花进行练习的问题,我们动员学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收集材料:在校园绿化树目修剪时组织学生收集各种树木的枝条经过做型、剥皮制作成为线状干枝;在平时生活中随时收集各种好看的饮料瓶、酒瓶做为花器;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器;自己动手制作丝网花等,既收集补充了插花材料,丰富了实验室,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养成了不浪费、节约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教学过程考核。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要求,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个人实践技能考核(技能竞赛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