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例6篇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专业改革;插花艺术;课程改革;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85-02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是最优美的空间艺术之一。插花艺术是园艺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根据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插花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项目的同时,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意义

国内许多高校对插花艺术教学进改革行探讨和研究,张海军等提出了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从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王芳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强调了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就业率;李宏均提出了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采用案例的方式分析了项目式教学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杜灵娟等提出了插花艺术在农林类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这些改革成果为插花艺术在民办高校教学中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项目教学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三、改革方案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按照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内容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本课程内容分成干花压制、东方插花制作、西方插花制作、礼仪插花制作四个项目,以项目为总轴线,每个项目下又设子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按项目进行学习,经过市场调查分析,使学生能做到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进而达到学以致用,即传授了理论,又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课程设计。

2.项目实施。

四、改革成果

1.艺术设计渗透课堂教学――第四届中原杯插花花艺大赛作品。插花创作中艺术设计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改革结合第四届中原杯插花花艺大赛要求,要求学生分别创作餐桌花《和谐》、东方式插花盘花《涅》和自由作品盆栽插花《花舞汉魏》,根据作品主题要求,要求每个组设计作品,然后将设计图纸进行评比,筛选比较优秀作品,最后选择参赛选手。采用此方法,不仅选拔了参赛选手,而且提高了作品的质量。通过比赛,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作品创作能力提高很快,且比赛成绩较好,荣获省级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1项。

2.市场调查渗透教学过程――婚庆花艺设计。婚礼花艺设计部分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该部分讲授要求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主要从婚庆鲜花的花语、花材、花色和花形四个方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并要求每组学习10―20套婚礼方案,最后提出设计方案。学生共计设计的方案有红色大众风格、蓝色浪漫风格、粉色温馨风格、橘黄田园风格和白色纯洁风格。通过该方法实施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婚礼花艺学习兴趣和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作品,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3.试验设计渗透教W过程――波斯菊干花制作。目前干花作品的制作和创作在国内外比较稀缺,研究成熟的理论比较少,该部分以探索研究为主要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到试验田选择恰当的试验材料,给每个组推荐5―8篇干花压制方面的论文,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试验材料写出试验方案,指导教师审查并落实可行性,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索研究。在该项目研究中学生选用了波斯菊、百日草、鸡冠花和鸢尾为试验材料,用不同的压制和护色方法,研究效果较好。通过该部分学习,不仅教会了学生试验研究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科研的精神。

五、改革创新

本次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艺术设计、试验设计和市场调查渗透教学过程,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与理论教学目标合为一体,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花艺设计能力。为民办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性、实践性人才提供了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插花与盆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信忠力.项目习区动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试验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海军,王长宝,张淑兰,等.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369-370.

[4]王芳.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5,(6):200-201.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华州花馍;“互联网+”;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65-02

一、华县花馍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文化内涵

1.华州花馍的历史背景。面花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花艺术便是“华州花馍”。可以说从小麦生长在关中这片土地上开始,制作面花便成为了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这种花馍即保持了小麦本身的麦香,颜色洁白干净,又能够捏成不同的形状。在《左传》中记载郑国的郑桓公在食用了由民间妇女制作的花馍后惊叹不已,便提议将这种手工艺品代替马羊等活物用来祭祀,食用的同时又起到娱乐祭祀的功能,慢慢地这种用途流散开来,成为民间节日及人生礼仪等重要场合的祭祀用品[1]。

华州花馍是面花艺术的源头,慢慢地又有了“渭南合阳面花”“山东阳泉面塑”等,各地对面花的叫法不一,但只有华县的面花才能叫“花馍”,因为它的制作手法是在蒸制馍之前对发起白面加以施工,捏成不同的形状,出笼后用食黄、食红适当着色,再用各类谷物(如五谷豆类)、红枣、花生等点缀,它在祭祀用途的同时又保持了面的食用功能,因而被称为“花馍”。而其他地区的面花,为了增添艺术色彩,大量的上色,红橙黄绿颜色不一,使得制作出来的面花具有丰富饱满的色彩,但已完全脱离了食用功能,因而不能被称为“花馍”。

2.华县花馍的艺术文化内涵。面花在我国北方民间艺术占据代表性的地位,其朴实的特质和浓厚的民间农家色彩被广泛运用于节日庆典、节日祭祀、婚俗嫁娶以及人生礼仪之中。华州面花艺术是秦东虎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活化石”[2]。它与古代的埋葬制度和祭祀、送礼文化息息相关,出现在各类民俗活动中,以黄河流域居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食用功能,演变成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

P中地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可以说从小麦生长在关中这片土地上开始,制作面花便成为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色,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渭南的华州花馍作为面花艺术的发源始祖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它一般不着色,洁白如玉,保持了面食自然的白、香、甜,造型质朴厚重,内涵丰富,富有变化,大胆夸张,不以形似,而以神似为满足,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场合送的面花也各不相同,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外界被赞誉为“讲礼的馍”。其所体现出的对于虎文化的神权膜拜、在节日文化及礼仪文化中所表现出的社会关系结构都是华县文化地方性特点的表现。在华县地区,人们互相来往时,带不带面花,如何配置面花,都有严格的原则。

二、华县花馍发展现状分析

在农耕社会,手工艺品的使用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提供了大部分社会所需和生活所需,面花艺术的成熟发展更是体现了民族的进步与发展,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民间手工技艺日趋式微,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更是限制了面花手艺的大范围传播。

我们在对华县面花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地人目前最大的困扰是面花的保存。由于华县面花坚持保留其自身的食用性,使得华县面花的保存具有短暂性,面花的展览也因时间限制损耗较大,无法扩展规模向外销售。华县民俗专家刘高潮先生说:“其他地区的面花艺术由于脱离了使用功能,创作过程中更加随意大胆,且便于保存。而华州花馍保留了花馍的食用性,因而制作过程中有时会有变形,虽然制作好的花馍自然风干在阴凉处也可以保存,但干了的花馍也属“易碎品”。同时华县花馍在当地皮影戏、戏曲、阿宫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下,原本就显得单薄的面花文化更是后劲不足。”

面花的传播影响范围有限也与当地的手艺人只重制作忽略传播有关。尽管此前央视、地方媒体都对华县面花进行过报道,但篇幅比重并不大,效果差强人意。如今虽然华县地区已经建立初步的营销网络,但向外销售的面花由于时间、距离等问题食用性大大下降,其特色无法体现,因此如何协调两者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对面花手艺进行新的探索和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面花艺术发展新举措

1.表现形式数字化。数字化面花是“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相对于传统原生态面花的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它与民间面花有着某种传承的关系,它是原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3]。其优势在于传播成本低、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泛、模式丰富,传播形式多样;可以融化文字、图片、影像、动画、声音。现在山东等地已建立了数字化博物馆,通过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创新模式为面花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面花艺术的审美也在不断地丰富,因此面花艺术不能只停留在以实物为传播对象的传统形式上,应结合3D虚拟技术模拟面花的生产与制作,让受众参与亲身体验,融入其中。尤其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VR技术,我们期待其独特的浸入感、交互感在未来能够实现对面花创造过程的全还原,使人们超越时间和距离体验面花手艺的创作乐趣。另外由于华县花馍的保存时间有限,若建立面花艺术VR体验馆,就能够在避免对面花成品的损耗的同时,扩大其传播范围,提高作品影响力。

2.传播途径多样化。研究学者布尔斯丁曾经提出过“伪事件”的概念,他以百货商场为例讲了视觉刺激对大脑产生的强烈影响,旨在研究视觉效果对人产生的刺激。传播学中也曾提到,视觉传播这种单一感官对人的影响具有独特性[4]。同样传统手艺的传播应该结合新的科技实现艺术造型的再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如今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热媒介”(麦克卢汉将媒介分为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指不需要参与者对媒介进行过多解析且对大脑的直接刺激强的媒介,如影像;冷媒介则相反,需要参与者自己进行更多工作,如文字)越来越多,许多技术追求在一种媒介中能够同时刺激到人的各个感官,这属于极热媒介,如现如今正在发展的VR产业。传统文化的传播应该融入新的产业链,才能共同进步,例如:(1)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如融入姓氏、戏曲脸谱、属相生肖、影视动画形象等文化元素,发展一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特色产业链;(2)与现代动画形式相结合,对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一套民族性的动画剧本,再用三维动画进行包装设计和制作,利用网络视频的宣传优势和受众的广泛性打造华县面花的品牌效应;(3)对制作材料进行升级改良,可将面花针对性地分为食用性面花和观赏性面花,食用性强的面花采用真空包装等减少损耗,延长存放期限;观赏性面花则通过描绘、喷漆、增加色彩对比等方式,增强其艺术性。

3.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新兴交流方式不断涌现,它们在传统媒体点对点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了言论和观点的自由交换,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形成一个融合自我和社会的自媒体网络[5]。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势为面花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面花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介的优势,构建交互立体的全方位传播渠道。

现今,我国部分面花产区如胶东面花等在建立了数字化博物馆网站的基础上以微博、微信、App为主打平台,加以辅宣传,通过模拟面花制作的3D场景,提供给用户一个体验面花文化的渠道,同时开设私人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以有关面花文化的小游戏进行宣传,更好地吸引线上用户关注,内外联动,通过对面花艺术的介绍、制作手艺的交流、探讨,以及如何创新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交流建立了一种公共、开放、包容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并将面花艺术进行二次设计与装饰、旅游纪念品等相结合,通过市场化焕发其生机和活力。

4.市场化开发与保护。当今社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开拓了新的消费者接触端口,从而催生了一系列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面花的销售不能只停留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要突破空间地域限制,华县当地的手工艺公司可利用自身独特的媒介,专有人才和网络营销优势,立足于“互联网+”的平台上,利用3D虚拟技术模拟面花制作场景,使消费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得到满足,并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实现私人定制、生产、购买、送货一体化服务;另外在售后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享受更好服务的同时获得消费者情感体验,并将公益、传统文化艺术和互联网三维一体相结合勾联,形成一条科学,先进的循环健康生产、销售模式,使“互联网+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另外,面花的市场价值并非只体现在扩大市场,更需要在保留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潮流趋势推出新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方式,例如:与网络新兴产业电商、游戏、动漫、电影文化、旅游等产业等合作开发创造出一系列的新形象的彩绘面花,既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改革创新,同时又开发出了新的产业;或将面花作榛チ网相关产业的周边产品出售,既扩大了市场效益,又提升了品牌形象[6]。

四、结 语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而此次我们的项目将互联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有机结合在一起,旨在宣传我国即将消亡的传统文化。但是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开发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资金的短缺、网络虚拟技术是否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鉴赏的要求等。因此,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背景下,应紧紧结合互联网时展特点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面花艺术[7]。

参考文献:

[1] 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南志刚.亲情・祈福・生命――华州面花艺术的社会功能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1).

[3] 盛维娜.新形势下面花艺术的多样化表现[J].价值工程,2012(7).

[4] 吴筱玫.传播科技与文明[M].智胜出版,2008.

[5] 李瑛.胶东面花艺术数字化传承之路[J].齐鲁艺苑,2016(1).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3

2011年,澳门中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估价3亿港币(折合人民币2.45亿元),成交价8.4亿港币(折合人民币6.85亿元)。

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21亿元)成交……

《经济》记者梳理近15年的天价瓷器价格发现,其价格浮动区间最低为8344万元,最高为6.85亿元。几乎每年都有一件天价拍品。纵然似乎每年的拍卖市场总有让人不惜重金追逐的瓷器,但是否有人想过把这些天价瓷器抬下神坛,使其不仅“可以远观”,还可以“亵玩”?

天价瓷器之路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使元青花驰名海内外,也掀起了国内收藏热。其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笔笔精到,正如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所说:“元代瓷器‘精者颇精’”。

文化艺术品金融资产化课题组组长、天禧阁博物馆馆长陈旭向记者分析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首拍效应的典范,即元青花第一次在完全公开的国际市场上亮相,具有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价值。后续市场操作将难以逾越。”

对于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其折合人民币的成交价格是鬼谷子的数倍,综合分析国际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因素,以黄金比价在同一时点计算,“萧何”的价格约为“鬼谷子”的两倍。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原因?陈旭认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再创新高有其历史必然性。他进一步分析说,首先,艺术品市场6年为一个提升结点,其次,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市场价格奠定了比价基础,最后,选择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作为突破点,直接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号称10亿元人民币也不卖的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的报道。此外,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器型规格、艺术水准,以及《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的知名度远高于鬼谷子下山。

实际上,继“鬼谷子”、“萧何”之后,元青花难以再现热点。其原因是民间大量同题材元青花涌现,造成市场价格处于无限下行通道,丧失首拍效应的同题材藏品难以上拍成交。

再看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天价之路。其传承几十年,拍卖前国内外媒体大肆炒作,拍得此藏品则预示着奠定行业地位和大幅提升知名度。许多买家志在必得,也因此一举成名,乃至招致《成化斗彩鸡缸杯真伪考》、《2.8亿鸡缸杯背后的合法洗钱》等争议。“买卖双方成功的事件炒作,投入十亿广告费用都无法达到如此持久的效应,其商业价值不可估量。”陈旭说。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实际上是玫茵堂藏品成功增值的重要案例,直接刷新了中国成化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玫茵堂珍藏以其艺臻技绝的御制瓷器举世闻名,为史上最精炼的御制瓷器收藏之一。其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历朝瓷器中的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在西方私人手中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玫茵堂从世界各地收购中国瓷器,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传承”,通过国际拍卖公司进行拍卖,获取超额利润。

谈及此,不得不提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的天价之路。2013年6月,玫茵堂正在“传承”姊妹藏品“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准备进行破纪录炒作,但澳门中信预展“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惊动了玫茵堂。

因为根据事前判断,此藏品存世仅一只,藏界有“珐琅彩无双”的说法,珐琅彩本身就极具稀缺性,又是御制皇家珍品,雍正珐琅彩又是极品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最有可能挑战元青花霸主地位的古瓷器。陈旭表示:“澳门中信拍品的横空出世,打乱了玫茵堂的总体战略。”玫茵堂决定紧急收购“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通过事前多方协调,以9315万港元成交,此事件直接导致2014年4月8日,冲冠天价藏品的“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紧急下架。

上述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拍卖场上的天价价格并非看起来那么容易,“首拍效应”、“孤品”等都会对天价成交有一定影响。

天价之后,如何传承?

说起传承,少不了要先了解这件物品的价值。天价瓷器更是如此。一方面其大部分都有特殊背景,另一方面,其不能用比较法直接进行等价评估。

以古瓷器为例,其评估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第一,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成交背景、不同经济环境下历史成交情况,综合判定古瓷器市场平均价格。第二,要考虑古瓷器市场总量、货币流通总量,可投资资产总量之间的比值。第三,要考虑古瓷器各品类数量分布。第四,要考虑因鉴定技术、市场需求、市场稳定性需要等因素造成的古瓷器释放速度,在此过程中,应假定古瓷器完整器优先上市。第五,要考虑古瓷器与其他文物品类、文物艺术品衍生品、现代艺术品的价值比较关系。

这只是宏观层面的价值评估,当涉及单个天价瓷器,还需细分工艺标准、艺术标准、社会标准、商业标准、拟制标准等因素,包括年代、规格、材质、工艺、等级、经典性、美感度、美誉度、稀缺性、传承性、炫耀性(受追捧程度和特别购买目的)、环境性、目的性、增值性等。

陈旭认为:“天价拍品对产业发展能起到引领作用,不仅可以以各种方式参加到实体产业中,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制造陶瓷衍生品。每个时期的陶瓷都有其艺术精华,这种精华的文化概念可以从其所在的文化范畴去审视。明清瓷器的造型、釉色质感相比唐宋瓷来说,缺乏内敛和雅气,但是元明清时期陶瓷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时期,也是器物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求新求变的历史时期。“从整个大的文化范围来审视其发展过程,以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视角去审视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艺术品,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本身就是全维的审美观念,与西方单一的焦点透视审美体系有本质区别。因此,做古陶瓷的复制品,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走向国际化。”陈旭说,比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后,根据原物复制出10000只复制品,按照目前的陶瓷工艺,每只制造成本80元,以每只8000元价格销售,文化价值让瓷器升值了100倍。

第二,博物馆孵化。各大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如博物院镇馆之宝汝窑水仙盆,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等都家喻户晓。在天价瓷器的传承中,把其注入博物馆体系中,能起到世代相传的作用。玫茵堂在孵化博物馆时,除了匹配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系列藏品外,还会配以镇馆之宝,如玫茵堂禅茶博物馆镇馆之宝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内藏700年元代原浆酒。

第三,增资扩股。即把天价藏品注入企业信用提升体系。一方面将其计入企业资产能使得文物艺术品资产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认知,便于文化推广与传播。比如,当这些天价藏品计入企业资产之后,可采用股票发行方式来进一步固定企业文化。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4

英山缠花技艺源于明代,盛于清代,由农民制作,作为一种民俗礼仪、装饰艺术品用在人生的出生、结婚、祝寿、治丧四个重要的场合。古时吴楚交界,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英山缠花在制作工艺上汲取了绘画、雕塑、剌绣、剪纸、景泰蓝、编织等多种美术精华,被称为 “立体绣花”“线艺雕塑”和“立体工笔画”。制作方法是在实物或人造坯架上用多色丝线缠绕出动物、花卉、水果、文字等,通过图案的寓意及谐音的方式传达人们的祝福和美好愿望,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深刻的寓意。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民俗的消失,英山缠花濒临失传,我们面临的将不仅是保护和挽救这项传统文化,更面临着如何传承、合理利用开发的问题,要让传统手工艺“活”在现代生活当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一、英山缠花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首先,制约英山缠花艺术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产品知名度低、工期长、收效低,市场销售难以形成气候。据了解,虽然英山缠花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上知道并熟悉这种艺术品的人很少,就连英山当地也有大部分人不了解这种艺术,生活中更是鲜见。英山县文化馆1986年对“缠花”进行挖掘和整理,征集到了少量的原作和一些复制品。经过英山文化馆这几年的努力,英山缠花境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全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制作缓慢,因此难以批量生产,产量极为有限且价格昂贵,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消费者主要是部分民俗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能走入市场的几乎没有,经济收效微薄。

其次,传统习俗的发展导致英山缠花的应用范围缩小,传统的技艺传承形式和制作形式制约了英山缠花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传统喜庆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工业制品的冲击下,许多场合已不再有缠花的影子,只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艺术品而存在,应用范围逐渐缩小。英山缠花在制作形式上主要还是以具象的摆放饰品为主,造型形式缺乏创新,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日常装饰品很少。英山缠花的多样性工艺特点和丰富的题材形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拓展应用方面还有待挖掘。另外,缠花艺术技艺的传承方式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也是师徒传承的形式,当地只有一批老人掌握这门技艺。如今老艺人相继过世,由于学习周期长且收效微薄,年轻人愿意学的极少,英山缠花的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省级传承人只有80多岁的张仕贞和徒弟陈广英两人,扩大生产难以实施。英山缠花的生产方式以主要家庭作坊为主,制作者集英山缠花的设计、制作、组合等诸多工作于一身,在工艺的制作上没有进行分工作业,技艺和制作速度很难得到提升。这两个方面是导致英山缠花艺术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二、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分析

针对英山缠花艺术的发展现状,对其传承与保护对策作出如下分析:

(一) 进一步落实与推进英山缠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经费上为传承人提供物质保障,使他们全身心致力于英山缠花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将缠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课在当地中小学开设,聘请缠花艺术传承人担任教师,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继承人和消费者;定期举办展览鼓励青少年参与体验和交流;利用报纸、杂志及广告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提炼英山缠花的“优质基因”,如缠花的造型方法、艺术形态、制作技艺等与时俱进地进行生产性传承,保持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保证工具和材料的原真性,维持制作工序的原生态,延续图案的寓意性。在不影响生产效率和作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工具生产方式。此外,还可以引入适合缠花艺术的现代化机器生产工具,对材料的切割、缠绕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改进。

(二) 引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对缠花艺术进行数字化录入,建立缠花艺术数字库

首先对已有的作品,采用多角度照片获取(三维模拟呈现)、三维彩色扫描(高保真立体式三维数据获取)两种方式,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留存。其次对于缠花艺术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工艺传人的传承现状等利用数字声像采集技术进行跟踪记录保存。还建立缠花艺术学习课堂,由面授转化为电子课堂与面授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承人制作的过程录制下来做成视频课程供学员学习,定期集中面授及检查作品制作质量,并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 依托高校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载体,加强英山缠花艺术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将缠花艺术研究项目引进校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建设,将英山缠花艺术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益于学生对缠花艺术的了解,为培养继承人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高校可以联合地方,培养一支缠花艺术教学、保护的专业教师队伍,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进行应用研发;聘请缠花艺术传承人来校担任客座教授,进行学术演讲或教学示范。如上海交通大学“裁云纸社”与卢湾区文化馆联手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守白在该校开设五堂课为一周期的海派剪纸艺术课,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英山缠花的创新发展之路

英山缠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的优势是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弊端是其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而且缺乏知名度,花样种类也极其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慢慢被新的风尚取代,作为礼仪装饰品的英山缠花要想取得长久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加强对英山缠花的花样、工具、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提炼这些民族元素风格的同时,将形式美法则合理融入现代产品的设计开发,使其内涵丰富、样式多变,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发展。

(一) 拓宽缠花的应用范围

在缠花工艺发展上,一方面完全继承传统的工艺特点, 创作一批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缠花艺术精品,供政府、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作为欣赏品;另一方面可以将英山缠花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设计融合,创造性地进行商业性或产业性开发,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设计出新的艺术品和日常生活品,适应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需求量。把缠花做成家居壁挂或者立体画,制作成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发饰、挂件、首饰、装饰品等。与英山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将缠花艺术的文化意蕴与造型元素植入旅游纪念品,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和高级的馈赠礼品等,如潍坊通过对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围绕缠花艺术开发出特色商品

一方面,可以结合缠花艺术原本作为出生、结婚、祝寿、治丧礼仪装饰品的深刻寓意特征,开发出不同系列的产品。如将原来在小孩出生时用来做装饰的寓意着前途似锦、吉庆有余、有福有禄的小老虎头、小蝙蝠、小鱼、小花等,在形态上做卡通化或简化处理,色彩上加入流行色做成工艺品或有缠花艺术装饰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儿童用品。对原来在婚庆用品中的传统缠花做成礼盒分档次进行包装设计,作为婚庆礼品出售;另外将包含各种深刻寓意的婚庆缠花如“喜鹊咏梅”“凤戏牡丹”“恩哥戏菊”“鹭子戏莲”“蝴蝶闹金瓜”等,装饰到婚庆用品上,如做成新娘发饰、鞋子和衣服以及用于床上用品的装饰。对用于祝寿的缠花如“金玉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禄双全”可以做成高档礼盒出售。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满足现代人日常需求的缠花工艺品,如“缠花工艺腰带”“缠花手帕”“缠花胸针”“缠花壁挂”,甚至将传统形态的“缠花八卦”做成保平安的车内装饰品等,还可以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做成时尚的头饰及手机挂饰等。

(三)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的艺术虽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拥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果一味坚守传统不与时俱进,它势必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对传统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当代的日常生活所用,才能实现其活态传承。

从上文中提到的英山缠花的制作过程来看,英山缠花的制作者也是设计者,艺人们的思维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制约,很难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专业设计师与传统艺人合作,将传统艺术与时尚产品相结合,针对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既有传统工艺特色又具现代感的作品。如2012年中国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等奖缠花创意设计作品《紫气东来》,该作品将英山缠花的传统技艺手法和传统吉祥图案运用其中,并结合了窗花的镂空手法与构图形式,设计出既时尚又富有传统意味的物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题材上,可以对传统题材的形态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现代艺术形态设计缠花艺术新形式。首先可以对传统的装饰纹样进行简化处理,使之符合现代人追究的简洁大方的形式。如缠花创意设计作品《吉祥如意》将天圆地方、梅花和祥云等图案进行抽象的造型处理,设计出项圈和戒指,简约而耐人寻味。除了传统的题材外,还可以加入常见的植物形态如梅兰竹菊、玫瑰、百合等,动物形态如十二生肖、星座符号、卡通形象等,均可以作为设计的参考元素。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冲压件;Autoform;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61-02

随着模具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产品的多样性及设计制造周期已经成为各个厂家竞争的焦点。随着冲压成形CAE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冲压成形有限元仿真分析在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CAE的作用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对其进行模拟预测分析,一定程度上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Autoform软件是专门用于金属模具成形分析的CAE工程软件,在整个模具开发过程中起着校对审核的作用,能在造型设计初期对其进行模拟分析,不断调整工艺造型和成形手段,使得工艺方案在制造阶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以一椭圆花形冲压件为例,采用Auto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成形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为前期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1 椭圆花形冲压件CAD模型及CAE仿真过程

1.1 椭圆花形冲压件CAD模型及特点

椭圆花形冲压件在UG中的建模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零件表面为自由曲面,较为复杂,表面质量要求较高,许多细小纹路,拉延易引起不充分。

图1 UG中的模型

图2 模型边界线生成

1.2 椭圆花形冲压件CAE仿真过程

1.2.1 模型导入及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

IGS和STL常用于与CAD软件进行数据交换,而以STL格式导入的模型,是以一个整体存在的,在后续的Process generator过程生成器中不能进行再划分定义,因此将椭圆花形模型输出为.igs格式,导入到Autoform中,采用网格划分器对模型进行自动网格划分。

1.2.2 CAE仿真过程

1)模型导入后,在Part中点击应用apply可以完成模型的预处理,生成模型外边界的一道连续的蓝色线条。由于Autoform处理的是曲面特征,因此在导入前应将模型修整好,否则应在Define objects中将多余面片删除,生成的蓝色边界曲线如图2。

冲压方向可以保证获得理想的拉延件,对后续工序的安排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确保凸模与凹模顺利接触,接触面应该尽量处于模具中心,压料面各处进料阻力应当均匀。在Tip选项卡中先定义压力中心,单击Center of gravity、Min draw depth最小拉延深度、Z轴完成冲压方向定义如图3所示。

图3 冲压方向

图4 工艺补充与压料面

2)椭圆花形冲压件板料厚度为1.0 mm,在模拟类型中选择增量法Incremental双动拉延Duble action draw,增加整形工序,在模面工程中创建压料面,修改压料面与模型的位置,调整shift的数值,进行工艺补充。确定压料面形状要简滑,尽量保证拉入凹模里的材料不皱不裂,最终模型如图4。然后进行工具参数的设定,在控制界面下,单击Closing标签,在压边圈与凹模的闭合过程,采用缺省值,即Die模静止,Time值可自行设置,但必须与Tools中的数值相关。设置压边力时单击Binder中P=3按钮,然后确认,即可进行运算。图5为仿真模拟几何模型,根据设定工艺参数进行数值模拟。

图5 成形模拟几何模型

图6 厚度减薄率云图

图7 FLD成形分析图1

图8 FLD成形分析图2

2 结果与分析

从图7中的成形性云图可以看出,绿色表示变形充分,形成性好,灰色表示变形不充分,蓝色表示应力状态,紫色表示起皱。中间部分大多为灰色,说明变形不充分,可以判断存在拉延不充分,可能拉延力偏小,需要进一步调节拉延参数。成形极限图作为判断破裂的依据,可以看出所有的点都在曲线的下方,且距离较大,说明没有破裂的情况发生。调整首次拉延参数,将压边力由原来的1×105 N,调节到3×105 N,其他条件不变,重新题解模拟计算结果如图6和图8可知,绿色区域较为广泛,材料厚度最大减薄率为20%,复合产品质量要求,最终表明成形性较好,能够拉延生成较为理想的零件。

3 结束语

Autoform软件运用于板料的仿真分析已经较为成熟,近些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以椭圆花样冲压件为例,探讨了从CAD与CAE的数据交换,到CAE仿真成形分析的全过程,预测了模具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从而修改相关工艺方案。有效的节省了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了可靠性。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仿真分析需要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

基金项目

宁夏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ZYG019)。

参考文献

[1]赵迎祥,李飞舟.基于Autoform的轿车引擎盖板冲压成形仿真的研究[J].沈阳: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1):94-95.

[2]李飞舟.基于Autoform的汽车覆盖件成形有限元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0,39(15):111-113.

[3]陈文亮.板料成形CAE分析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花艺制品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花生粕;面包;工艺

中图分类号:TS21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546-04

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中国是花生生产大国,近年来全国的花生种植面积逐年递增,2009年产量已达1 350万t,位居世界第一位[1]。现在中国花生制油业每年约有几十万吨的花生饼粕,具有很大的开发和研究利用价值。但目前花生粕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和肥料,极大地浪费了这一优质资源[2]。

花生粕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8.68%,并且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维生素等成分[3]。花生粕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功能,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发酵,也能促进面包酵母充气作用。目前关于花生粕的应用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例如开发花生蛋白饮料、花生蛋白粉、花生粕发酵食品等[4]。但是关于花生粕面包的研制工艺鲜有报道。花生粕面包的研制不仅为花生粕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对于中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也将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花生粕(青岛鲁东金良油脂有限公司);面包专用粉(青岛万润丰食品有限公司);U.S至尊牌面包改良剂(广州维特生化有限公司);食盐、白砂糖、鸡蛋、奶油等均为市售。以上材料均为食用级。

1.2 主要仪器

FX-28型面包发酵箱(广州市鑫南方电热设备有限公司);CK-2C型远红外线食品烘炉(广州德威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参见参考文献[5]。原料称量面团调制面团分割、搓圆静置整形装盘发酵烘烤冷却包装成品。糖、盐、鸡蛋、奶油、水的配方参照文献[6]。

1.3.2 单因素试验 ①花生粕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在酵母、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均为1.0%,发酵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考察花生粕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②酵母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在花生粕、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分别为10%、1.0%,固定发酵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考察酵母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③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在花生粕、酵母添加量分别为10%、1.2%,发酵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考察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④发酵时间对花生粕面包品质的影响。在花生粕、面包改良剂、酵母添加量分别为10%、1.0%和1.0%的条件下,考察发酵时间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1.3.3 正交试验 为确定花生粕面包加工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考察花生粕添加量(A)、酵母添加量 (B)、面包改良剂添加量(C)、发酵时间(D)的交互作用对花生粕面包品质的影响,因素与水平见表1。

1.3.4 面包评分方法 面包评分方法见参考文献[7]。

1)客观评分(35分)。客观评分即体积评分,采用菜子取代法对面包体积进行测定,体积单位为mL。由于当下季节无市售菜子,本试验采用芝麻替代菜子。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将所用芝麻装入500 mL量筒,测出芝麻的体积;将面包放入2 000 mL的烧杯,倒入芝麻,使芝麻填充均匀并且保证芝麻没过面包,在芝麻最高处做上标记,再倒出面包和芝麻,往烧杯内加水,使水面刚好到达标记处,最后用量筒测定出水的体积,即为面包和芝麻的总体积;用总体积减去芝麻的体积,得到面包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求平均值,得到最终试验数据。体积评分依照表2进行。

2)感官评分(65分)。由10人组成评分小组,均具备感官评分基础知识。感官评分分为7个项目,依照表3进行,将各个项目评分加和得到感官评分总分,最后对10人的评分求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花生粕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当花生粕添加量为8%和10%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不大,但是当花生粕添加量超过10%时,面包的体积明显下降,面包变硬,组织变粗糙,这可能是因为花生粕的添加量过大会影响面粉中面筋网络的形成。综合考虑,确定花生粕较佳添加量为10%。

2.1.2 酵母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酵母添加量为1.2%时,面包综合品质最佳。酵母添加量过少,面包体积小,酵母添加过多,面包有酸味。因此,酵母的较佳添加量为1.2%。

2.1.3 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从表6可知,改良剂的添加量对面包品质影响较大,改良剂添加量为1.0%时,面包的综合品质最佳。

2.1.4 发酵时间对花生粕面包品质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当发酵时间小于90 min时,面包体积小,内部孔壁厚,这是由于酵母未充分发酵导致。但当发酵时间超过90 min时,面包发酵过度,酵母产酸,面筋持气能力被破坏,因而面包塌陷,并有酸味。因此,确定酵母的较佳发酵时间为90 min。

2.2 正交试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4个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大小为花生粕添加量、发酵时间、面包改良剂添加量、酵母添加量。最佳配方为A2B3C2D1,即花生粕、酵母、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分别为10%、1.2%、1.2%,发酵时间为100 min。但考虑到面包改良剂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1%,所以最佳的面包制作工艺条件为花生粕、酵母、面包改良剂的添加量分别为10%、1.2%、1.0%,发酵时间为100 min。验证试验发现,利用此最佳工艺条件制作的面包体积较大,外观呈金黄色,组织细腻,口感较好。

3 结论

研究了花生粕面包的加工工艺,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快速发酵法制作花生粕面包。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粕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花生粕、酵母、面包改良剂的添加量分别为面粉量的10%、1.2%和1.0%,发酵时间为100 min。利用此工艺制作的面包体积较大,组织细腻,口感好,综合品质佳。

参考文献:

[1] 张 伟,徐志宏,孙智达,等.花生粕提取蛋白质工艺的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12):125-127.

[2] 刘 祥,马艳伟.花生粕的品质鉴定与掺假识别[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5,26(6):35.

[3] 梅 娜,周文明,胡晓玉,等.花生粕营养成分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96-99.

[4] 张 岩,肖更生.花生粕的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6, 27(8):197-198.

[5] 海,民.面包生产工艺与配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