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范例

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1

怎样改善九年级化学教学,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面对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主要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阐述,旨在给其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设置的教学任务,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技能和对策,将教学原则当作指导,设置一套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如何优化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

一、总体掌握教材,完善课堂要素

当前时期的九年级化学教材,集文字和图像为一体,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于教材十分感兴趣。在看到教材之后甚至会产生一下子将其看完的冲动,但是,当前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点分布十分散乱,不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学生即便看完教材也只是简单地了解部分与平时生活当中有着紧密关系的基础性化学常识,而对于化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较少,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十分不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可以仅仅依赖教材的知识顺序实施单一的讲解,而是将课程标准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教材和材料一一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分析,将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情感目标,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在教学方式选取上,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若自己是学生那么希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自己是否喜欢或者说可以接受,以这个当做判定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是适合的根据。在充分思考教学目标和思路以及方式之后再编写教案,这样能够再次梳理一遍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十分有利。

二、运用多种方式

1.兴趣导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使用趣味实验和故事等制造悬念,将要学习的课程导入,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新教材当中有很多实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碳酸钠性质与过氧化钠变质有关问题时理解难度较大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到实验室亲手实验探索,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很好地理解这种类型的问题。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习的知识。

2.提高自信

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在没有进行化学学习之前,对于化学就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并且,教师要时常对学生进行鼓励,灌输化学这门学科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是十分简单的思想,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进而在心理潜意识形成化学这门课程不仅简单并且十分有趣这一观点,在思想层面消除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畏惧情绪,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消除掉畏惧的心理,能够增强其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网络技术可以将教育题材和文字以及图片和声音一同展示出来,教学课件可以将微观世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化学中那些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进而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创设情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

4.利用问题和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学生的思维主要开始于疑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比,提出问题更加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在目前化学教学领域当中属于情境教学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之后解答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科学素养。教学实践和探索活动的进行必须使用科学的方式和技巧。而化学教师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学实践人员,要求其必须不断探索教学理论,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想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化学素养,要求教师还应该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方法最优化。

通过本文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对于化学学习存在畏惧的心理,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能够给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作者:袁聿大 单位: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2

关于化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初中阶段的化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化学,学会一些基本的化学用语,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会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以及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形成化学思想,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来综合考虑,既要让学科知识被学生吸收,又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有些概念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描述概念的含义,把一些有关系的或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等,明确各个概念的关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解时结合实例特别是生活中的实例效果会更佳,如在讲解营养素知识时,教师可把生活中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列举出来,让学生说出这些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或把一些食物随意搭配,让他们说出这种搭配是否营养均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知识,也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大部分理论都来自于实验,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是丰富多彩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多利用不同且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出练习的时间,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机制的改革,教学方法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学的世界是多彩的,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见识到化学的魅力.有些危险或有毒的化学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三、关注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是性格鲜明的个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他们化学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区别,但都有其发光点,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位孩子的特长,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特长来提高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产生“我能行”的强烈意识.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关注的焦点,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他们遇到阻碍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引导他们解决困难,改正他们欠佳的学习方式.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分清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注意考前指导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试验探究;优化策略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中化学知识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弊端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化学教学效果。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形式比较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案很难适应当票化学教学的发展需求,在课堂内容引导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再加上化学教师对实验课程缺乏深入认识,很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确保化学教学质量。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无法全面掌握化学要点。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在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时主要以高考要点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思想情绪,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整个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不然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根本目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将化学知识要点与日常生活有效连接。化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等也有了较大的改善。高中化学教学中,将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等于教学相联系,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知识,实现知识的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注重化学实验操作讲解。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也要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验教学的目标等来完善实验教学,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等来设计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成那样。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规则,并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改正,而实验的操作也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了,通过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设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条件的创设,通过教学情景的应用来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情景的创设中,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能够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学情景的应用中,还应结合提问等方式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应该再拘泥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而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简单地将化学分子或者方程式进行板书,很难展现出发生反应的原理,同时给学生对其进一步理解造成困难。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更加形象直观的图像,将静止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图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对于一些危害性较大或者不便于操作的实验,也可以使用视频的教学方式来展现给学生。除此之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网络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知识获取和成绩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应用,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要积极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学习能力。教学方法应该结合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应用,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燕秋.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22+131.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4

化学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践分析化学“量”的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国际化合作办学背景下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总结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过程的经验与不足,展望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量”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化学分析实验课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提供了正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1]。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整合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和理念,推进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2]。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重要特征是采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构建国际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并采用全英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中接受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的教育,培养学生采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后续国外高校的授课模式。目前,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已开展了分析化学理论课双语[2-4]或全英文[5]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但关于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报道较少。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10年正式开展了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化学“2+2”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山大学就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化学科技专业,学生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化学专业课程均采用全英语教学。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专业学生第一学年的专业必修课,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同学期授课[5]。在前期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建设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并已对两届学生开设了该课程,研究了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介绍如下。

1课程特点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紧密联系,是分析化学的“启蒙”课程之一,是修习后续仪器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要先导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计划学时数为54学时,内容涉及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等相关内容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化学“2+2”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掌握了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后,通过该实验课程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英文术语及基本操作和技能,强化学生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会学”到“会用”,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即采用精选的英文教材或讲义,指导教师在实验前有限的讲解时间内,在实验室现场使用英文完成授课与演示,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与学生交流,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进行交流、讨论,采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参加英文试题的口试及实验操作考试。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具有很强即时性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在听完短暂的实验前讲解后立刻动手操作,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并撰写出科学的、逻辑性强的、简洁的实验报告。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不同,学生无法在课后反复练习相关的实验操作,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即能听懂讲解,能与指导教师流利交流,能快速准确地阅读英文教材及文献,能准确流畅地撰写英文实验报告。然而,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受众群仅修习过基础无机化学(全英)课程,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大一学生尚未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相关课程,专业英语能力薄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听”、“会讲”、“会做”、“会写”成为该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功底外,还应能结合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特点,研究并采用合适的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讲授该课程,方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益。

2教材建设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以训练学生的规范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应能与理论课相互联系、印证,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点对点”地解读化学分析的知识点。其次,由于大一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薄弱,选用的全英文实验课教材语言应准确易懂,既符合国内大一学生的英文水平,使其能“看懂、学会”,还能满足国际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要求。

2.1多元教材体系

优秀的英文原版化学分析实验教材[6,7]较少且年份久远,目前许多英文实验教材经常以附录的形式收录于理论课教材中,其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较少涉及化学分析实验背景知识的介绍及开放设计实验等内容。因此,面向中国学生的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材,应以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自编的英文实验讲义着重介绍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背景知识及实验报告写作规范等,同时提供化学分析课程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词汇表供学生查阅。由于专业英语写作对大一学生的挑战最大,因此本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对于课程伊始的练习性质实验,实验讲义中有配套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学习报告写作,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模板中留空部分(如某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表格等)即可;而随着实验课程的深入,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设计实验,并撰写出完整流畅的英文实验报告。

2.2实验内容选材

本课程实验内容的选材可以分为3个层次:练习性实验、常规测定实验及设计实验。练习性实验是最先开设的一类实验,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为目的,如“酸碱滴定练习”、“天平操作练习”等,通过实验学生将熟练掌握滴定管及天平的正确操作。常规中文授课的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由于没有语言障碍,练习性实验的讲解较为简略,学时数很少。但是,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面向大一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为了使学生能顺利渡过最初的语言关,并夯实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加大了练习性实验的讲授时长和学时数。通过练习性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基本操作,还能全面了解并初步适应化学分析实验的全英文授课模式,学会“充分预习-认真实验-及时撰写报告(复习)”的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常规测定实验是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主体内容,涵盖了四大滴定、重量法及分光光度法等主要内容。学生在顺利渡过语言关后,通过该部分实验内容进一步熟悉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系统学习各种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巩固化学分析理论课上的相关知识点,学会“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模式,并能完整撰写流畅的英文实验报告。在完成一系列常规测定实验后,本课程还将引入命题式设计实验,其模式为:命题-学生提交设计方案-师生讨论修改-实施实验-提交报告-课后点评。学生需要从查阅英文文献开始直至撰写提交实验报告,独立把握实验的全过程。通过设计实验,学生将融会贯通化学分析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创新精神。设计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用英文来撰写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凝练和科学表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量”是分析化学核心的概念。3个层次的实验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给予学生多方位渐进式的实验训练,最终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互动引导型”教学方法

实验课与理论课授课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参与整个实验、获得数据并整理报告的全过程,方能掌握实验技能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不仅应学习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思路,还应培养分析化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应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主角;而教师应作为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充分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因此,本课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能自如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自觉多次获取化学分析知识点和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

3.1“问题引导型”课前讲解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首先采用全英文方式点评上次实验并点评实验报告,归纳总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并与本次实验课程衔接。讲评过程中侧重点评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规范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表达。让学生通过课前讲评回顾前一个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上节课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从而加强全英文实验课程的印象与效果。接着,教师用中英文双语模式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课的专业词汇及用法。专业词汇的学习采用互动造句及提问的方式进行,时间大约控制在5分钟左右。然后,教师采用全英文方式介绍本次实验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等,期间要演示实验中的重点操作(如滴定管操作、摇瓶操作、定容操作等)并进行详细的解说,采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进行讲授,通过适当提问、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由于大一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时考虑全英文授课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损失问题,课前讲解应辅以相应的课件展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授课内容。课前展板中对少许重要信息(如关键步骤、条件、试剂、操作等)留空,让学生听课后现场填写,以增强现场记忆。同时授课过程中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勤思考、巧动手、带着问题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3.2“互动引导型”的实验指导方法

在学生开始实验一小时内,教师应逐一观察、巡视每位学生的基本操作,采用英语口头纠正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若有学生听力薄弱,应辅以示范实验,使学生确实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巡视次数,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并使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动手的实验能力。特别对于听力、口语薄弱的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比如在进行络合滴定实验“水的总硬度测定”时,需要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采用铬黑T为滴定指示剂,测定Ca和Mg的总量。许多学生会问为何不采用钙指示剂,此时教师并不正面回答钙指示剂不适合在pH<12的非强碱性溶液中使用,而是提示学生金属指示剂均有其适合的pH,需在滴定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氨性缓冲溶液是否满足钙指示剂的使用要求。于是,学生会想到氨性缓冲液的pH≈10,此时不适合采用钙指示剂,若把溶液的碱度调到pH>12,Mg又会沉淀,造成巨大的滴定误差,故此钙指示剂不适合作为水总硬度测定的指示剂。通过互动启发式的引导,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深刻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验,互相印证。实验结束后,学生将获得的原始数据提交给指导教师检查,此时教师可与学生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点评,也可利用这段时间指导学生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水平,改进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大一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在撰写全英文化学分析实验报告时非常需要指导教师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写作能力。通过“一对一”实验报告点评环节,学生在报告写作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到课程结束时均能写出科学、简洁、表达准确的全英文实验报告。

3.3考核方法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特点及目标决定了该课程不仅传授化学分析基本实验技能,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因此课程采用多方位综合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化学分析基本技能及专业英语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总成绩由每个实验的成绩,加权操作考试成绩进行评定。每个实验的成绩由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3部分构成,每次实验的累计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及细节,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方能最终获得好的实验成绩。操作考试由单元操作考核及期末实验考核组成,占总评成绩的30%。单元操作考核在学习完练习性实验模块后进行,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期末实验考核要求学生当场完成一个命题设计实验,并完成英文实验报告。无论单元操作考核还是期末实验考核均包含口试及实验考核环节,学生在开始实验之前先要通过口试环节,采用全英文方式回答教师的英文提问,提问内容包括设计实验原理、操作细节等,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也需要用英文向指导教师报告结果,之后方能开始撰写报告。通过多方位的全英文考核方式,将全面考查学生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语言能力,为后续进入国际合作办学方的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教学效果与经验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2及2013级修读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化学“2+2”学生共99人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学习效果回访,共回收有效问卷82份。结果表明:9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适应全英文实验课程授课模式;98%的学生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与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初步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及细致严谨的科研作风;9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感性、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能与理论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相互印证,巩固理论课学习效果;92%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扩大了专业词汇量,提高了采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基本与后续国际合作办学方的课程体系相衔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96%的学生认为所选择的实验内容丰富实用,能与化学分析理论课程紧密挂钩,配套的讲义或教材适合于该全英文课程的教学需求,语言准确易懂;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形式能较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真实反映知识掌握的程度;9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能纠正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使学生获益;9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严谨认真,熟悉课程专业知识体系,语言表述准确清晰。

5展望

通过两届化学分析实验(全英)的实际授课及课程建设,我们总结了化学分析全英文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辅以自编的英文实验讲义,构建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教材体系;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主体,自如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语言能力。该课程适合于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效果良好,学生反馈及评价良好。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虽然初步构建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教材体系,但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高校化学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化学分析实验教材,因此应加强全英文实验教材的建设,编写出更多英语准确易懂,符合国际化学教育体系的优秀全英文实验教材。其次,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可进一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全英文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进一步提高已承担全英文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充实分析化学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力量。

作者:张卓旻 李攻科 单位: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小勇,马志玲,黄滨,胡玉玲,李攻科.大学化学,2006,21(4),30.

[2]潘祖亭,郭志谋.大学化学,2003,18(6),30.

[3]张立新.化学教育,2006,27(9),32.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知识串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传授经验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钻研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新型化合物的设计合成,通过掌握的方法及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手段,合成出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几千万种,涉及反应复杂,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恐惧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合成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有机合成教学方法与一般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类似,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很难达到本课程的开课目的[1-2]。

1.有机合成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应化专业有机合成化学的教材是黄培强等编写的有机合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纵观本教材的各个章节不难发现,在教材的开始和结尾均对合成策略进行了讲解。传统教学方法是分别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应用面不是很广的内容进行删减,最后以例题的形式对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讲解,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有机设计的基本思路。但是,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有的有机合成教材不能很好的适应同学们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机化学知识点多并且很难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学习记忆,特别是对于我们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不用心学习,并试图通过考前突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再者,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有机合成化学的教学。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打消同学们的传统想法——靠考前突击达标,给学生灌输平时学习重要性的思想。另外,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能教他们以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将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2.将所学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

我们知道,整个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这一条主线串联起来,可以说大于百分之九十的知识点可以穿插在这一条主线上。另外,还可以将上述知识点进一步的编织成网,在我们遇到实际的合成问题时,可以从整个网络骨架上选择合适的可行的实验方法。结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对教材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对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为如下五个部分: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辅助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合成设计。具体分配方案如下:根据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即总体上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包括:稳定化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和酰基化和稳定碳负离子的缩合反应;第二部分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包括:基于非稳定碳负离子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和元素有机化学;第三部分辅助反应包括:成环反应、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和不对称合成等内容。在组织学习方面以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和辅助反应为讲解内容,带领学生在回顾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并尽可能的熟练,同时以经典的有机人名反应为知识点并进行人名反应的拓展及应用。这一部分即我们所说的“例”;随后,通过第二部分的氧化还原将前面的基础知识组织串联,编织成知识网,把尽量多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使知识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本部分内容即为我们所说的“理”,把所有的内容进行编制整理;最后,通过对有机合成的设计题目的练习及探讨,实现对已有知识网的应用,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从而提高在实际合成题目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即我们所说的“用”。根据氧化还原知识点网络框架,我们计划重点在知识点的组织整合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案:在对大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内容进行整合,如首先以烷烃为出发点依次转化到烯烃、炔烃、醇/酚、醛/酮、羧酸等所需的基本条件,进而对所需反应条件的差别进行基本的区分归类,一般而言,进行单步的转化或以中间产物为目标产物的反应选择活性相对较低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特别是以活性较高的醛/酮为目标产物时,更应该注意氧化剂及还原剂的选择,而以活性相对较低的酸及其衍生物等为产物的反应,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活性则相对较强。另外,在有机合成中,竞争反应是永远存在的,这就不得不面对反应的选择性问题,如果我们需要的反应基团的活性高干扰基团的活性,可以按正常步骤反应,反之,必须考虑官能团的保护。

3.结论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像我们的改革之路一样,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我们所面对的每一届学生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些变化可能是细微的,但是当很多细微的变化积累到一起时,就会发生大的变化,需要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培养新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平,刘岩,谢建伟,马晓伟《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5,1,207.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6

[摘要]初中生刚接触化学知识,难免在学习上产生困惑,因此,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化学,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但是紧密结合初中化学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实践证明,课前三备法、精讲点拨法、先学后教法、纲举目张法、教学评价法、点赞为主法等,都是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二十几年的任课教师,笔者见识了区内外众多经验丰富的化学教师的授课,了解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如少教多学法、杜郎口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给予笔者很多启发。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如下几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一、课前三备法

课前三备法即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的教学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这不应该算一种教学方法,但全面且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只要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都可称之为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被视为一种教学方法。以教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例。首先,备课标。知道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科学的分离与提纯。其次,备教材。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知识较零散,教师必须将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并且由浅入深地讲解。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理解分离和提纯两个概念;第二,方法指导,解决除杂质问题应遵循总的原则;第三,让学生从做题中归纳总结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物理方法涉及过滤和结晶,化学方法是除去杂质,即从除去固体中的杂质、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和除去常见的酸、碱、盐溶液中的杂质这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最后,备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来备课。如果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教师设计的题目不宜过难,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做出来,也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小组学习的分配,把基础不同的学生穿插在一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帮助,而基础好的学生也得到了提升。

二、精讲点拨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鉴于班级里既有自律性非常强的学生,也有没法自我约束的学生,既有思维敏捷,一点就通的学生,也有反应较慢的学生,因此有必要成立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地讲,即精讲。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明白的简单问题可以不讲,个别问题在小组成员之间能解决的,也可以不讲。对于群体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的实质给予点拨,让学生调整思路,小组之间互相讨论,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教师应该讲在点子上,要有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对于知识总结,教师也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比教师单独小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先学后教法

先学后教法是指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然后教师再讲的教学方法。以《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为例。这是一节新知课,容量不是很大,课本上的例题也不是很难,学生很容易看懂。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设计了学习提纲。这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为主。《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分成三部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学生在看书以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前两部分知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这节课的难点,书本上只介绍了一种方法,即最小公倍数法。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自学学会该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基础好的学生的指导,也基本学会该方法,并且轻松地配平了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但对学习提纲中的有点难度的习题,很多学生试着用最小公倍数法去配平时,却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介绍另外两种方法,奇数配偶法和定一法(教师精讲),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就可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了。

四、纲举目张法

少教多学强调的是“少教”和“多学”,而非“不教”和“乱学”。“少教”就是精教,讲重点、讲难点,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互学中掌握知识。同时,对于每一堂课,教师要有大纲,即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依据大纲来引领学生学习、讨论、实验等,实时监控课堂环境,在教学中把课内和课外、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过程。当然,纲举目张法的前提是准备充分,教师要做好预想和预测,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收放自如。

五、教学评价法

一是课堂点评。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恰到好处”的及时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能够提高的方面,思考自己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评价中教师应当尊重被评价者的人格,让被评价者乐于接受评价。三是达标测评。上完课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通过认真批改作业,从作业的反馈情况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再对教学和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

六、点赞为主法

初中学生还处在少年阶段,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喜欢别人给他们“点赞”。因此,在课堂评价时,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特别是课堂的初始阶段,多表扬能增强学生的兴趣,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当然,教师也不能“谬赞”,该指出的错误和问题,教师要明明白白地指出,但要注意分寸。“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是唯一的,教师使用教学方法需要视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使用或轮流使用。总之,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2]马庆荣.新加坡实施“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12(1).

作者:文明娥 单位:桂林市第十六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了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设计一系列精彩的教学活动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发展的脚步非常的快,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以师生互动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化学水平。为此,笔者将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发展学生心理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创新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培养创新精神时我们应当注意这样的几个问题,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要训练学生从细节之处找出物质的本质,培养善于发现和观察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学习模式来分享和交流大家对化学知识的看法,并在讨论中找到共鸣,培养创新精神。在开展《原子的构成》教学时,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出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像资料,同学们无不为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之大而感到惊奇,紧接着我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当这个问题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时,很多学生已经有了对原子的一些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引导学生对原子产生思考,激发其学习思维。果不其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于是我向大家解释,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认真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完之后,自然就会有答案。随后,我带领学生对原子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验证,并顺利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大家介绍了原子的构成。

二、浓墨重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在这个社会不断飞速发展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因此,在教育教学阶段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学习的化学知识都是一些基础类型的知识,这些知识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具有首创性,所以说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是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开创新的领域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去探究只是理论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联想判断以及推理等方式方法来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好自己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并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顺利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学们首先提出了假设“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随后通过讨论得出几点看法: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紧接着,我带领大家利用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两个实验来验证之前提出的看法是否正确。

三、巧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设计出详细的教学方案,这样一来能够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让整节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多个环节,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教学总结等等。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设置教学中难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和轻重。提前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能够让化学教学变得更加从容。教学总结是课堂的结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环节。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做好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在学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设计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我将目标设计为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在过程方法方面,我将目标设计为引领学生回忆旧知→分析比较→总结深化→迁移运用→探究新知→建构新知;在情感态度方面,我将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根据教材内容,我又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在课堂上采取实验探究法来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科学的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提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了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设计一系列精彩的教学活动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冉香彩.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谢美珍.中学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巴新红.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4]邹桂英.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

[5]吴长才.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6]邹海彬.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2

作者:谭国才 单位: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广泛实施,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能将学生们带入真实的情境里,使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枯燥、古板陈旧。目前,此方法已被应用到了各大学校的化学课堂中。化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它包含了许多抽象、较难理解的知识。初中化学课程有着复杂的公式和较难理解的元素,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标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模式,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记录那些难以理解的化学公式时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联想到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化学情境教学这一新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真实情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水平。

一、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学生的成长中制约因素很多,他们的各项发展不够完善,常常处于叛逆时期,所以教师不要一味地以“劝说”去要求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化学本就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很多教师思维古板,方法陈旧,只机械地传授课本知识,缺少实验操作环节,不能另辟蹊径创新教学方式,由于缺乏丰富知识的引导,学生便只能停在原地,因此,无法提高化学成绩。同时,有些教师敷衍教学,只是传授大纲中的知识,没有结合当今社会现状为学生拓展思维、拓宽眼界,整体提高化学课程的质量就难以实现。

二、问题化情境的创设

教育情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特定背景,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具体情境,它富有情感意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营造生动的情境,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渗透。同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以此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能自主思考教师的问题,并构建合理情境,活跃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提问“生活中可以用到氧气的地方?”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时,会活跃课堂氛围,感染身边的学生也融入此情境中,从而积极抢答。教师在燃起学生们的热情之后,就可以讲述制作氧气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热情饱满的状态下汲取新的化学知识。学科化情境的创设学科化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符合课本的内容,与教学发展、学生需求相适应。化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课程,包含了许多知识,教师只有采取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酸和碱》时,教师想要让学生鉴别出生活中的几种酸,就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当准备好盐酸与硫酸时,可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两者的颜色、状态与气味,而后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提起这两种物品时会形成本能的反应。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教学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按照课本创设情境后,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内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目前,在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就是生活化情境教学,它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已经势在必行。如学习《盐与化肥》时,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盐,学生们的回答必定有“食用盐、苏打”等,然后教师顺势讲解食用盐的成分为NaCl,苏打的成分是Na2CO3,以此通过实例增强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快速记忆化学公式。此外,教师也可以多给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知识,如生理盐水、盐矿、盐湖等,使学生懂得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会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

四、实验化情境的创设

化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很多化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们理解与运用,因此,教师除了讲解化学内容知识,更要注重实验教学,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领悟内涵知识,了解化学的奥妙,增强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如在做“燃烧条件”实验时,可让学生在棉花上分别洒身上酒精与水,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仔细观察现象,就会得出“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之后的第二个实验再让学生将乒乓球与滤纸剪下同样的大小,放在薄铜片两边,加热铜片中间的部位,就会得出“达到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燃烧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化学的学习热情。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化学成绩的提升并非是容易之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只有经得起时间的磨炼,才会达到质的飞跃。纵观当下各大学校,创设化学情境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已经势在必行,教师作为领路人,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改进与创新,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环境中学习,也从整体上提高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长平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中心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创新

摘要:利用日常的教学经验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对当前化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高、与生活紧密相联等特点。化学中的一些实验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生活中一些抽象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可以拓展人类的视野,还能够指导人类的生活,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每个学生今后的成长及发展都很重要。但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繁杂且抽象,许多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时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这门课程的实际特点,以新课标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1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的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只有使学生们掌握了这些能力,并且变成生活的一种习惯,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人格魅力的人。化学实验这门学科对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具有启蒙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自主开展一些探究式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然而,仍有个别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死板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而且一味的灌输,将本该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的理论照本宣科的讲出。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磨灭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知识的积累十分不利。

1.2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初中化学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氢气的制备与燃烧、二氧化碳与灭火等。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了用理论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化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化学原理的认知也会更深。

1.3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原动力,只有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兴趣,才有继续探索它的欲望。健康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推进作用。兴趣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有了探究疑问的心理,它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如果能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就有助于兴趣的养成。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方案,在尝试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同时能使学生养成严谨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为什么石灰能够起到干燥的作用?为什么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质量变小?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能使反应前后质量一样呢?通过一个个实验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地深入,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化学实验未严格按要求开设

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生动具体的实验过程能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抽象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或老师由于课时的关系,往往没有过多的进行化学实验的思维训练,这种情况在农村贫困地区更为常见。一些教师对分组实验的训练完全演变成教师演示实验,这种演示教师虽然会提前为学生进行一些讲解,并在演示的过程中会对实验进行介绍,并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做到归纳总结。但是,学生对于演示过程只是观看,或是心里增加印象,但并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参与过程过少,使主动实验过程变为被动观察,影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2.2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不够

目前,在我国初中教学中,只有到了初三才会学习化学知识,而初三又面临高考,复习的时间也相对紧张一些,一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化学教学中,在化学实验课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而是更多的使用演示实验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就显得相对薄弱。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为了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多教师会将一些实验通过口头描述向学生传授,并告知学生实验成果,学生不能实际分析出实验过程的前后变化,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

2.3化学实验的教研氛围不浓厚

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了在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训练上重点讲解,在学校必备的听评课中,也很少进行实验。即使课堂中进行化学实验,但教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也并不能详细的分析,这种方式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结论或过程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2.4化学实验的教学环境较差

化学教学的实验课非常麻烦,并且很浪费时间,一次实验,教师要准备很多实验用具,而且一个实验要用一两个小时来完成,这对于初三紧张备战的学生来说浪费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实验的经费,学校会从经济角度考虑。所以,导致一些学校不重视实验教学,在教师工作考核中也不计算其中,影响了化学教师开展实验课的积极性。

3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树立一个合理高效的实验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在实验结束之后,化学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4结语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实践,已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且明确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阐述,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明了方向。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卢荣生.初中化学教育要大众化、生活化、现代化[C]//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1999.

[2]程良武.浅议初中化学中的环保教学[C]//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04.

[3]夏伦爱.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指导[C]//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2004.

[4]吕鸿羽.初中化学新教材施教心得[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

[5]曹书梅,刘霜.初中化学与生物交叉的分析与思考[C]//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9.

[6]张国军.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C]//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9.

[7]李江林.通过初中化学实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C]//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3.

[8]张晶,王荣梓.“初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C]//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04.

作者:马美君 单位: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第五篇:初中化学情景教学探究

摘要:加强初中化学情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确保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情景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优化策略

要想有效提升初中化学的情景教学水平,就必须要创新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保证较高的学习和探究热情,进而充分满足教育体制的内在需求。

一、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旨在要不断变革以往的教学方法,要借助化学情景,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创设化学情景的方法中,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不同化学情景中的化学现象,这对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化学课堂效率也会得到飞跃性的进步,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与此同时,在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化学内容记牢、记透。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要将初中化学实践教学与生活情景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到结合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意义重大。例如:以“松花蛋的传说”为例,在皮蛋的发展和制作保存过程中包含着众多化学知识。在案例情景创设分析中,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保持着高度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实物展示,将松花蛋和一般蛋样品展示出来,在对比中产生制作松花蛋的兴趣,进而探究配料。其次,在实验引入环节中,可以在课堂中以播放录像作为引入物,教师或者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吸引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化学实验探究可谓是首先,具有着明显的吸引力。此外,也可以借助新闻进行引入。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毒皮蛋”的相关新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化学教学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教师要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优势,将学生带入到化学教学的海洋中。

二、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优化策略阐述

(一)创设矛盾情景

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用户学生知识相矛盾的问题,创设出矛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规律时,学生会对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归纳,在盐溶液的使用下,排在后面的金属能被排在前面的金属置换出来。教师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一些同学会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时,教师要开启实验环节,将金属钠投入硫酸硫酸铜溶液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久之后钠浮游在液面上并开始游动,慢慢形成蓝色不明物体,大量气体也会随之产生,却没有发现红色铜析出来,与定义并不符合。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也豁然开朗,在常温状态下,应该排除掉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比如钠、钾,因为他能够先与水反应并生成碱。进而在创设矛盾情景中有效提升了对化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程度。

(二)加强趣味故事和多媒体在情景教学创设问题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时,可以引用一些趣味故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福尔摩斯称烟”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重视程度。随即在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借助该故事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判断福尔摩斯称烟方法是否正确,进而达到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应用目的,使学生充分掌握该节学习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加强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录像以及照相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实现课堂图声并茂,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化学中不可预知和了解的世界,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特征,稳定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原子内部奥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从内及外展示原子内部的原子核、质子以及核外电子等部分,并对“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加以相应的演练,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对自然现象也比较关注。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带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创设问题情景,保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溶解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冬季,水会结冰但是酱油和醋不会结冰,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不同密度和冰点的理解,进而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景之中。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情景教学势在必行,具有着较强针对性和目的性,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化学教学增添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化学中,要重视实验,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多种情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通过媒体新闻报道、多媒体、趣味故事、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矛盾情景等方法,创新化学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杰: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6(35):156.

[2]范涛涛: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作者:张利梅 单位: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备受关注与重视,如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所以需不断创新与调整。范例教学是新时展的产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行为形象化,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故此,本文主要从范例教学的应用原则出发,对其应用策略加以分析与概述。

一、范例教学的优势与原则

范例教学是近几年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其加以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其中范例教学的优势以及应用原则主要包括:

(一)范例教学的优势

其一是实现了教学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统一性;其二是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演变得更加具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能力;其三是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保持一致;其四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研究;其五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开拓空间,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

其一是基本性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法,需要积极遵循基本性原则,要对初中化学知识以及其中所涵盖的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讲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时候,化学教师需要从原子以及最小这两个概念出发,结合相关的案例,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实质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选择课堂问题时需要具备慎重性,需要选择典型的案例,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二是基础性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范例教学,需要积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且在课堂讲解中还需要从知识掌握以及智力开发等角度出发。化学教师需要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掌握的学习经验入手,还需要对课程内容安排加以分析,保证所采用的模式能够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一致,只有保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三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范例教学时,化学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开展教学活动时,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

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则需要使其发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之中,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范例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学范例进行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水平加以明确,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教学技能与教学原理,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范例。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到课堂教学的范例不仅包括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还包括了教师所传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酸和碱内容的时候,可以选择实验案例,如此一来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开发自己的潜能。

(二)组织范例教学,营造和谐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与分析,要了解两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学生的学习激励。所以初中教师在范例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尤其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化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鼓励,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不可严厉地批评,而是要采用勉励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化学范例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全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在实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教学形式,选择合理的教学范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范例教学需要正确选择范例,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目标选择范例,其中教学范例不仅要包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并且还要包括即将学习的知识,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另外在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一个范例针对一个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教学细节,还可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从学生素质看,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是高考低分段的学生,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从教材使用看,高职院校在制定化学教材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所采用的教材在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较差,不完全适合学生文化水平;部分教材早已过时、陈旧,甚至是高中化学的重复讲解;部分教材又参照本科教材内容、理论偏深,高于高职学生化学学习的需求。从老师与教学手段看,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教师也大多是原中专老师转型而来,而院校的教师培训相对滞后,造成高职院校老师的化学授课手段单一,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几乎没有设置或现代教学手段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从教学仪器看,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从原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忽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导致实验设备跟不上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的不理想,使得任课教师不得不放弃部分实验项目,造成实验课教学与企业的现行需求脱节。从考核方法看,高职院校在化学教育只注重考试成绩结果、轻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能力,学生消化吸收的少,靠的是死记硬背,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导向性,易形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最终造成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局面。

二、高职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根据职业教育特性,坚持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既有其高等性,又有其职业性。它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所以坚持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需求。这也决定了高职教育不仅仅重视化学知识的教育,还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下功夫,把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转到核心素养教育方向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按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优化教育结构

高职教育要有自己独特教育方式,既要跳离出中职教育的方式,又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教学模式,对高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与训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课程观,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优化设计高职化学的教学体系,正确处理好化学课的重点与非重点,理论与实验的实践与联系,所选教材与改变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关系,提高高职化学教学的教学效果,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化学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计满足可持续发展与传承性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生产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有不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学生在化学方面与和对化学知识传承方面持续发展。所以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学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多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能力方面下功夫,授之以鱼,更要授以以渔,让学生掌握终生的学习方法,为将来学生可持续发展与传承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必须把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放在首位,采取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原则选取高职化学教材。选用的教材要内容精练、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讲解、注重教材的规范性与成熟性。高职院校自编教材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际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要考虑中职、高职化学教育的衔接,又要考虑高职化学专业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专业课程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学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化学教师向兄弟高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同时还要多多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进行消化、吸收,兼收并蓄,使教材内容更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与先进性的高职化学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比如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找到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弊病,教师只讲精要或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化学教学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2.利用新科技术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或组建先进教学手段和技术,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让高职院校的老师随时随地可以运用相应地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也可以请相应专业人才将化学知识做成动漫或动画,变抽象的化学知识讲解为形象的化学知识,将抽象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动态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化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且有吸引力,既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技能型的人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而能力是通在大量实践得来的,这也是和本科教育最大区别。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做好本专业实践课教学内容的安排。让实践环节教学不仅可穿插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也要拿出一定时间的进行实训式仿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教师也大部分是中职学校老师转过来的,其学识水平和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需要。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师资队伍,因此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进行必要的培训。2.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验证型教学实验变革为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研究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乙酸乙酯合成实验中,有的学生猜想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浓H2SO4,放入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是否可以还原为乙酸乙酯,这样做更有利于环保?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想要结果,培养学生根据离子交换树脂的不同用途进行灵活运用的跳跃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建立“绿色化学”的概念。3.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高职院校应该设计开放实验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实验室应该随时向学生开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做相关实验或补做课堂没有弄清楚的实验,也可猜想验证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自己所买蔬菜或水果中硝酸盐是否超标,或隔夜的饭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的测定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四)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的综合。而现有的化学课程考核,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试,实验技能却几乎排除在外,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化学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客观合理考核制度,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兰.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56-357.

[2]赵静.关于高职化学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9(32):25-26.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8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校教学方法;途径

“绿色化学”这一词是从20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它的出现符合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通过利用化学的技术及方法来尽量消除或减少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和应用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作为高校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绿色化学融入到高校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努力进行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可以理解为环境无害化学或者是清洁化学,其内涵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及化工产品生产中,采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将生产与使用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其着眼点放在了生产的源头就开始消灭污染,并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一切环境污染的可能。比如,开发新的绿色合成试剂替代现有的化学试剂;再比如,用水替代有机溶剂或者是彻底革除掉溶剂,或者摒弃使用一些石油化工原料而用生物制品作为替代等等,绿色化学最早被化学工业发达的美国率先提出并使用。这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它也是更高层次的化学。目前,许多国家都将绿色化学作为未来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绿色化学的教学意义

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是生态危机。比如,海洋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如果不提高环保意识与采取措施,人类就会遭遇可怕的生存危机。因此,绿色化学应运而生。高校的化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化学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将绿色化学融入到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能使这些人才牢固树立和提高绿色化学环保意识,养成绿色化学的习惯,将来可以在所从事化学工业的工作中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思想推广开来,为人类的环保事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说,高校的化学教育者肩负重任,要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地引入绿色化学教学模式,做到普及和宣传绿色化学,并开始研究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融入绿色化学教育,树立和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高校绿色化学教学方法和途径

(一)增强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对照新旧教材版本,从中发现新教材十分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例如:很多新教材在有机化学部分中增加了关于氟氯烃的相关知识。这种材料多用作冷冻机等设施的制冷剂,可是它会对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一旦臭氧层被破坏,地球上的生物都会受到强紫外线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呼吁停止使用氟氯烃。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充实自己绿色化学的知识,多多学习、多多搜集资料,并将之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

高校的化学课堂教学是融入绿色化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使用绿色化学元素,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任务,向同学们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做到“恰当、恰好、适量”,将绿色化学渗入内、寓于中。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调动学生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自己拓展思路得出绿色化学替代传统化学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会高涨,而且这样依靠自己主动思考得出的结果会更加深刻地印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另外,可以在课堂中举一些化学物品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例子,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危害时,学生就会产生了环境保护、使用绿色化学的强烈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具有了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从而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实验操作

1.微型化学实验。化学微型实验法是指在满足原有实验效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精简实验方案,在减少实验原料以及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或者接近目标收率的实验方法。其中,实验装置微型化和实验原料少量化是化学实验微型化的重要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与常规实验用量相比很小,只占常规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以内,这样对于实验室环境非常有利,尤其是对实验室排放出去的空气以及水体的污染程度有所降低,而且操作也更加简便,药品也更加节约。这些都说明了绿色实验的发展方向。比如,某高校优化了氯气的制备方案。他们制备氯气的方法是:将稀硫酸和漂白液通过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氯气,通过此法生成的氯气快速地扩散到培养皿中其他的液滴里产生反应。这个制备方案不仅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生成的氯气量很少,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较小,并可以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再比如,试管是许多实验中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但是过多地使用试管不仅不方便,而且会造成严重的浪费。那么,我们可以将使用试管改为在点滴板上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药品浪费,还能提高操作安全性,减少污染,特别是还能提高实验进行的速度。2.化学实验规范性操作。化学实验操作有其严格的标准与规范,比如药品试剂的称取、处理三废流程方法等,操作流程具有缜密性。如果未按照操作标准与规范执行,很有可能造成药品试剂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甚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威胁。比如,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完后方可排放。这些过程和结果的理性认识都蕴含着绿色化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这种引导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外,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化学实验无害化药品。化学实验的目的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专研能力等发散性教育目的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由浅入深。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与实验原理的解读往往最能吸引学生,通过这些理论与现象的结合阐释来引起学生的深思。比如,围绕环境污染少的原则进行实验药剂选材,了解哪些选材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哪些选材可以减少或缓解污染,这样学生会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开拓思维,深度理解无害化药品进行化学实验的绿色理念。比如,白磷自燃实验,白磷自燃的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性可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举例如乙醚水解产生的SiH4可以在水的表面自燃,从而让学生了解自燃的同时,想到用绿色化学理念解决问题的构思。4.高危实验用计算机辅助模拟。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通常会通过计算机模拟高位实验评估实验的安全系数,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化学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危险性隐患较多(如易燃、易爆等),很可能会给实验人员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可能会失控,以上的情况与绿色化学理念形成一定的反差。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仿真操作的过程中同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一来,实验的目的到达了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减少了“三废”污染。回收利用通常在化学实验完成之后,大量废液会被倾倒,无疑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污染和破坏。绿色化学教学大力提倡回收实验废液,这是属于我们化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例如,对实验室制取氨气后的氢氧化钙可以固体回收,用做干燥剂。

(四)将绿色化学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和了解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分析当地的环保现状,撰写关于环保的论文。2.学以致用,造福社会。如鼓励学生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地一些社区居民对绿色科技的看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绿色环保活动的宣传和普及。3.成立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小组,鼓励学生实施环保化学实验;培养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能力;开展对实验的无害化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勤于动手的实验探究能力。4.通过环境保护纪念日等途径,开展绿色化学的宣传活动。比方说,在社区里摆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化学品,通过安排多名学生讲解,达到普及宣传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用品使用或处置不当对环境的危害,使人们共同来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绿色化学在化学教学中任重而道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化学教师应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在夯实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上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绿色化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去,为绿色化学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也为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杨廷海,牟志刚,刘维桥,等.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6):99-100.

[2]刘倩,丁玉洁.谈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及实施[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111-113.

[3]蒋及格.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增强环保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0):190-190.

[4]谷春秀,王子君,李颖,等.微型实验与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类实验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3):27-29.

[5]高兰.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企业导报,2016(3):138.

[6]王晶.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