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本科论文范例

通信本科论文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1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创新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课题工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达到通信工程专业的能力与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如何提升本科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应用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今后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较早的毕业设计的基本形式多数采取的是教师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被动选题。有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态度不积极,设计效果较差。2.网上资源丰富,学生网上抄袭现象时有发生。3.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不同水平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不同,同样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小,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4.考研复试,找工作等使毕业生精力分散,学生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各种考核环节趋于形式化。5.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改变现有毕业设计模式,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方式[2]。

二、结合创新项目与创新竞赛开展毕业设计

目前,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包括学校的创新项目、省级和部级创新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学生的项目都能获得立项资助,而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开展工作。另外创新竞赛覆盖面还不足,能参与竞赛,并获得参赛资格,取得奖项的同学往往是优秀的学生,而大部分同学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优秀的学生能将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内容深化;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创新项目等工程实际项目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同时将创新项目或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可以将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前移,使学生在大三,甚至大二就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大四找工作,考研复试节约时间,缓解学生的压力。

(一)成立创新团队,提供实践平台

通信专业为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各种竞赛的成功参与和创新项目的申报做积累,在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积极选拔人才,组织学生加入创新团队。只要学生有兴趣,愿意参加创新活动,就可以申请加入创新团队,配备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同时让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组成团队或小组,以老带新,让每个新加入的同学及早融入团队,完成知识和技术从积累到提升的过程。这种方式的实施可以扩大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大多数学生参加创新团队前,基本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学生参加创新团队首先接受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设计能力、电路焊接能力的训练。经过基本能力培训后,为了使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由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再结合创新竞赛的题目等,对学生进行与科技竞赛及创新项目相关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在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过程中,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含部级、省级、校级、院级共计40余项。创新团队的同学进行项目积累,及早参与到工程实际训练,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方案的实施,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跟踪校级、省级、部级的创新项目以及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竞赛项目,发现大部分创新项目和竞赛项目的难易程度与毕业设计的要求比较接近,而且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的选取往往与生产实际密切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竞赛题目或创新项目做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部分扩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需先了解产品研究背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然后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帮助。最后进行制作、调试,完成最终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内容广泛,需要的专业知识涉及多门专业课程,技术较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先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查找新的文献资料,了解前沿的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幅提升,实际作品的质量逐年提升。

(三)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学习的基础不同,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的不同,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会考虑多方面因素[3]。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硬件电路设计比较感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愿意做仿真、算法研究。针对上述情况,在选题时,根据学生特点,老师提出不同类型课题,由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题目,老师帮助审核。在选题过程中,力争做到毕业生的课题不重复。这种选题模式,可以避免雷同论文的出现,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采用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选题范围广,目标明确,指标清晰,更便于评判。学生的研究和设计目的性更明确,同时可以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四)导师制的实施为毕业设计提供保障

通信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导师在大学四年里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从基础学科到专业学科的学习,从创新竞赛的指导、创新项目的申报、学科论文写作的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的培养,直到最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大学四年,导师全程参与,为学生的学业学习、职业规划提供帮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科专长,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循序渐进,为毕业设计打下较好的基础,最后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选题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在实际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过程中,导师首先根据学生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布置每个阶段学生的工作内容,如让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翻译外文文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自己对设计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采用的技术手段。然后,导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师生之间、设计小组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有效地解决问题。实践表明,本科学生在近几年专业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基础上做毕业设计,得到了很大锻炼,表现出了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6]。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创新竞赛的题目往往较新,大部分题目与生产实际项目结合紧密,专业性较强,新技术应用较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在教学之余,走进企业,参与实践。通信专业的教师近5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有部分教师到相关的通信企业,如:辽宁维森有限公司、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电信、锦州联通公司等实习单位参与生产实践。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一起在实验室研讨,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参与设计、实际动手制作产品,不断调试。在每一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提出新的思路,能有所创新。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了内容,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导能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通信专业建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创新团队指导教师队伍,同时高度重视学校教师专业综合技能竞赛,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青年教师获奖人数逐年增加。通过一系列的奖励与激励政策,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动教师的个人积极性,使得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指导工作,如: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青年教师指导经验不足的问题。通信专业重视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会不定期地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讲座,企业技术人员将生产实际中的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得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六)加强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辽宁工业大学一般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始毕业设计,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参加招聘会、面试、笔试,研究生复试等活动,这些活动会耽误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而通信专业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将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到大四二学期,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选题、方案设计等工作,在前期参与的创新活动中,学生必须根据项目制定初步的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完成部分产品的制作。在毕业设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内容的深化、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因此在管理上要更加严格,指导教师会强调说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工作重点。然后会定期和学生一起举行研讨会,进行研讨,让学生对设计及实施方法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学生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在作品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严把论文质量关,先从论文内容入手,保证论文整体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再严格审查论文格式。经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论文质量管理,学生论文质量逐年提升。

三、结束语

经过近3年的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从实践结果看,学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型课题的选取,使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再应付,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完成实际作品,使得本科毕业设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毕业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90%以上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期基本都能完成实际作品,对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读研都有很大帮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30-131

[2]王钟庄,何尚平,郭波,等.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54-157

[3]邓贤君,王彦,黄智伟,等.提升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4(5):144-145.

[4]李一兵,洪艳.创新活动与导师制相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整体水平[J].学理论,2010(24):205-206.

[5]张昂,杨小玲.大学生竞赛与自主创新开放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205-206.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2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我们将教师讲授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讲授、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两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基础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讲授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信道模型、编码技术、调制技术、接入技术、交换与组网技术等,除简单回顾大学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外,主要补充高级的通信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专题研讨作知识准备,采用了国外著名大学通信与网络方面研究生教材【5-6】。

    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部分,主要讲授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技交流、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方法与规范。文献检索向学生介绍信息工程领域常用工具,如:SCI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EEE数据库等的使用。讲授根据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文献查找筛选的方法。文献阅读介绍三关阅读方法。科技论文写作讲授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图表、科技术语的写作方法与常用写作规范【7】。科技学术交流主要介绍PPT制作方法、演讲技巧等。

    另外,在学生开始专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工作或感兴趣的题目,给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做学术报告的范例。在本门课开始的第一次课,我们将本学期的专题讨论内容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选择某个专题,自由组成团队,并推举团队负责人,提前准备研讨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但需得到老师认可。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可以指定加入某个团队或组建新的团队。

    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本课程的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往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对专题研讨内容进行划分,目前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通信、深空通信、认知无线电、超宽带通信、实时通信与机载网络、扩频通信与保密通信、卫星通信与网络等。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情况,专题内容会略有调整。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专题下的子专题准备研讨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选择题目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准备PPT和技术报告。准备内容包括: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开放问题、自己观点、研究设想、总结等。

    课堂上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利用多媒体陈述演讲内容,考察学生制作演讲文稿、组织演讲内容、演讲仪态和现场驾驭能力,教师做好记录。针对报告内容,首先发动学生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或同组成员回答和解释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争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向报告人提问,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报告人的演讲文稿制作、内容组织、演讲仪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教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学术争论一般不做“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调研文献和思考。

    3. 成绩评估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期末笔试30%,演讲成绩30%,技术报告30%,课堂讨论10%。期末笔试主要考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形式。演讲成绩会在每次研讨课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民主评议,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作为演讲成绩,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同一组的同学原则上分数相同。演讲结束后,报告人小组同学将根据演讲文稿、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独立整理和提交技术报告,教师根据技术报告对每个同学评分。任课教师认真批改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批改完毕并给出成绩后,会返还给同学,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到期末根据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情况,给出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便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体会与不足

    通过《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我们有下面体会:

    1.结合热点进行演讲示范,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兴趣

    例如,目前IP地址资源耗尽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教师很快作了IPv6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学生不但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也学会了演讲中问题提出、知识讲授、演讲驾驭的一些技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题研讨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养是研讨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研讨课中的角色,首先是一个主持人。而主持人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研讨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研讨课程的教师,必须对交流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有良好的人格且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使课程进展顺利,并避免自身成为课堂的中心;要鼓励、接受、支持合理的各种观点;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当好听众,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好阶段性课堂总结。

    3.前期充分准备是学术交流成功的保障

    部分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外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资料,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地组织好自己的报告内容,有的报告内容肤浅,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报告时,盯着电脑屏幕念屏幕上的文字或打印出的演讲稿。有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太熟悉,出现讨论冷场现象。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所选专题领域的一两篇综述文章为基础,查阅文献,展开论述。要求小组同学事前多讨论,演讲同学事前多模拟练习。教师审查通过的演讲文稿才能进行演讲,并且演讲人在演讲前几天需将演讲文稿发给所有同学,让其他同学事先熟悉内容,对该专题感性趣的同学还可以做进一步调研。这样演讲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

    三、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过程。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平等讨论与思考,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和素材;授课时,要很好地控制时间,注意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讨课,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精神面貌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初步统计有95%以上的同学对这种授课方式持肯定态度。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胡玲琳.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22-26.

[2]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3] Rodriguez-Farrar HB.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handbook for facult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 [M]//Third Edition. Providence: The Harriet W. Sheridan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2008: 7-12.

[4] Fisher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for faculty, academic staff,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Revised Edition [M]. Standord: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49-59.

[5] Bernard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3.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3

(1)立足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针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会”课程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按照先通信基本概念后通信系统的方法,从全程、全网的角度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典型的通信系统以及应用。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例如,通过“击鼓传声”“飞鸽传书”和“烽火狼烟”等例子,介绍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开始的古老的信息传输方法;从“苏武牧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中了解了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了解S.O.S.莫尔斯电码的应用;分析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没有及时组织施救的原因: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是过时的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时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到:自19世纪莫尔斯发明电报之日起,通信技术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并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2)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

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发展历程、通信基本知识、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课程采用以介绍通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思路,注重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紧贴生活应用,详细分析各种通信业务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讲授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时,将模拟信号的基带传输比喻成一个人步行从市中心去位于城郊的火车站,而调制传输就如同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可见后者的可靠性与效率显然高于前者。在定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时,形象地介绍单工就像单行道,半双工就好比独木桥,全双工就是来回可对行的双车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字复用技术,通过多个车队轮流使用道路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核心技术、生活应用、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介绍了电报发明人莫尔斯的生平、电报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电话发明人贝尔的生平、电话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经典电磁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科学成就: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以中国探月工程、美国火星登陆计划为背景,阐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失联航班可能坠落区域的判断依据;举例说明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思念的特殊体验,现在的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也难以写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样优美感人的诗句。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2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将教师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引入教学,从而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大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实际认识,加深对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采用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基本知识→系统应用→社会生活”的思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织研讨、开展调研、参观实习等环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理论学习、研究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应用趋势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讲解、指导为辅,通过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并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相对完善的软件教学平台,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利用MATLAB及SIMULINK等多种通信仿真软件,将仿真实验搬上讲台,将抽象的理论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建立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实验室,针对理工类本科生,完成一次验证性实验—“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和各种应用场景。针对非理工类本科生,安排一次演示性实验—“数字基带系统仿真”,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传输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字通信的整个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并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参观安徽电信公司等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大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实际认识,加深其对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3制定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实践环节。其中课程论文要求:对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和篇幅不做特别要求,如可以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或就某些具体通信技术加以阐述,或对于通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等,鼓励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评判标准:将报告内容表述的准确性、新颖性、全面性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报告中体现出对通信技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有较深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开展“我是老师”主题课堂环节,组织学生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对通信技术与社会的见解,加强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平时成绩由两个表现决定,一是学生课堂考勤和提问环节的表现;二是学生在课堂研讨和“我是老师”环节的表现。

(3)实践环节评判标准:

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4结语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4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科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因实践性比较强,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能力,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高校普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改革,一些高校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思路,如建立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2],集中培训重要分析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制样方法[3],增加毕业设计时间[4-5],校企联合或在产业基地进行毕业设计[6],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强化过程管理[7-9],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等[10],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国家确定为一流学科,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改变选题方式和培养方案

毕业设计实施一年制,将培养方案由18周改为30周,大四只安排一些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10月底即可全部结束。每年第六学期开学开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工作,教师提出比学生人数多10-20%的课题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承担不同的设计(论文)题目。允许学生自定课题(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模具设计、程序开发/数值模拟等),或者到就业单位实习,做就业单位实际课题。选题时给出每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但不确定具体课题内容,将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后的一年半分成两个阶段:熟悉期和实践期,熟悉期半年,实践期一年。设立熟悉期是因为以往大多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选择比较盲目,仅凭兴趣选题,不了解毕业设计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了解课题内容,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为此,先不确定毕业设计具体内容,只确定导师和课题的大致方向,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熟悉导师、同组学长和实验室设备,并参观或参与上一届毕业生的课题研究,初步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和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如果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还可以更换导师。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选择导师和毕业设计课题,提高了毕业设计兴趣,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自主性增强;方便学生选课,选修课可选择和毕业设计课题密切相关的课程,为此培养方案中在第七学期开设了多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包括体积成形新技术、板材成形新技术、粉末成形新技术、微成形技术、塑料成形新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液压胀形技术等;因学生已经进入课题组半年,对研究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进入实践期之后,可迅速进入课题,开题报告质量显著提高。

二、加强课题内容要求,因材施教

哈工大威海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科研任务饱满,教学实验设施齐备,共有指导教师1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名,每年毕业学生80~90人,每名导师指导平均不到6人,每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经费600万元以上。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少部分为学生和教师的自拟课题或学生就业实习单位的实际课题,基本上保证了课题具有新颖性、前沿性和应用背景。无论课题来自哪里,都要求经过一定的改良,使之适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题目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度并有一定伸缩余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能完成任务。学生分为保研学生、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三大类,保研学生人数占12%,特点是学习成绩好,学习主动性强,做毕业设计时间长,主观意愿高;考研学生约占60%左右,学习基础较好,热情较高,因为要花费很多精力备战考研,达到复试线的还要准备复试,未考上的还要找工作,毕业设计可利用的时间较少;就业学生约占30%左右,学习热情一般,成绩靠后,找工作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总体上可利用时间多于考研学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按课题内容包括设计类(模具设计、车间设计、工艺设计等)、模拟类(有限元模拟、第一性原理模拟等)、实验类(成形实验、性能测试实验、组织分析实验等)、CAD/CAM类(三维建模、数控加工、快速原型、反求工程等)、程序开发类(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和其它类,为此,将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根据难度和综合性分为两类:甲类课题和乙类课题。甲类课题包括以上两种或3种研究内容,如实验+模拟、设计+CAD、程序开发+模拟、实验+模拟+CAD、设计+程序开发+CAD等,特点是两种或三种研究内容,工作量多,且有一定深度,综合性强。乙类课题包含一种或者两种研究内容,和甲类课题相比,工作量略少一些,且第2种研究内容只作为辅助手段,不做深入研究。例如,模拟+实验验证,主要做数值模拟分析,最后作实验验证,或者实验+模拟分析,以实验为主,模拟分析不作为预测手段,只是作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值分析的方法。第七学期开学后,学生的保研、考研和就业去向或意向已定时,由指导教师参考学生意愿确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保研学生原则上做甲类课题,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潜力,为硕士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做乙类课题,考研学生可利用时间不多,但基础较为扎实;就业学生虽然基础差一些,但可利用时间多,能顺利完成课题,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也可做甲类课题。

三、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日常管理

以往只注重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忽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造成学生平时松懈,快答辩时忙碌,不仅造成成形和检测设备使用阶段性紧张,也无法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为此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时,明确每个学生毕业设计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二是实行考勤签到制度,初期每天签到一次,随后根据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进度慢则将每天签到次数增加到两次,超过10次不签到则延期答辩。指导教师每周和学生至少见面2次,每周检查签字一次毕业设计日志,了解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如微信、QQ等,每天将当天日志发给导师,每周汇报一次进展情况。三是在原有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基础上,增加毕设成果展,时间在毕设答辩之前一周,每个学生以展板的形式将所取得的成果作简要介绍,使大家了解该生的课题和成果。毕业成果展虽然不列入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成绩,因为是面向全校师生展示成果,可激励学生努力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增强成就感,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鞭策。

四、利用即时通信平台指导学生

建立学生微信或QQ群、公共邮箱,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或QQ群通知公告、指导意见等,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问题。做实验时还可以实时模具和试样照片,展示实验结果,实况转播,教师进行远程指导。指导教师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或公共邮箱中各种模板、信息资料、通知公告、各项规定规范等,学生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或公共邮箱中发送各个阶段报告、PPT、图纸、程序、模拟云图、毕业日志等,可以共享一些参考资料和应用软件。教师对某个学生进行的指导,其他学生也可以看到,也是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导师和学生间日常联系,方便了学生日常管理,并可将微信群作为考勤工具。此外,重视提高学生文献检索、阅读和总结能力。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要求查阅至少20篇参考文献,其中英文文献5篇以上,翻译1篇,并且近5年内的文献占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必须向导师提供原始文献电子版,杜绝二手文献,敦促学生写好文献综述,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现状等有清醒的认识。

五、结语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5

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如何使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

通信工程;应用型;研究

依据学校指导性意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中关于“通信工程专业表述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从2015年5月份开始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成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制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遵照学院的“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我们首先进行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论证工作,我们调研了辽宁省内与通信相关的公司,了解到了通信产业的背景、企业的需求方向。其次,结合通信行业的岗位需求、社会需求、学院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专业生产岗位群类型分析,分别从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传输三个行业类别出发,进行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分析以及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并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群分析表,最终总结出来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结合实际、建立培养要求

首先,我们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能力要求。第一方面是学习研究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学生交流能力。第二方面是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其中基本实验能力是通过电工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并出去的过程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工程实践能力是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使学生在工程现场直接参加工程项目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还为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设计开发能力实现校企双赢。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的能力。最后一方面是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结构,第一方面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思想政治,外语,体育等基础知识;第二方面是专业基础知识,地基的牢固性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应该包含电路基础知识,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基础知识;第三方面是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知识,有线通信,嵌入式等知识;最后一个方面是综合素质知识包括计算机,外语,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等知识。再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素质建立了工作岗位素质支撑体系,该体系从职业道德素养,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健康的身心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工程素质,技能素质,管理素质这几方面出发,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身心素质方面,制定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工程素质进行支撑。通过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技能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我们通过军训,毕业实习等活动对管理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最终我们确立了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

1.3遵循培养应用人才,制定教学体系

根据这些能力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包括学分汇总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理论课程汇总表和工程实践环节。我们立足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人才。同时我们根据就业需求将通信工程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无线通信方向,计算机通信方向,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立了特色专业方向课。无线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等课程。计算机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数据传输方向我们设立了IP电话原理、电视与视频技术、数据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课程。

1.4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加强工程实践环节

1)前三年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设计;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平台;与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与水平,提高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实现原则;课程设计的特色创新。

2)第七学期集中实践组织方案,第七学期为集中实践阶段。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校企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到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3)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共12周,计12学分。在毕业设计组织方案中包括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的答辩等环节。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市场调研阶段,认真开展工作,但在调研报告提交时,由于本人理解有误,未能将前期的调研结果按学院的要求格式完整的展示出来,造成通信工程专业的调研报告严重缺乏规范性、内容过于简单。

2)在提纲撰写阶段,由于有些老师有课,存在系领导开会不能保证全部在场,导致在信息的传达以及提纲最新版本发送过程中,存在不是最新版本的情况。针对此问题,采取解决的办法是,无论哪名老师修订为最新版本后,都先传给专业负责人,然后再由专业负责人传给系领导。

3)存在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4)在培养方案汇报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将通信原理课程放到了专业课中。在汇报当天,学院领导指出:应夯实基础,不要拘泥于学分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系领导带领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组员,积极研讨,最后将通信原理课程调整到专业基础课中。

3结束语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子电路;科教融合;实验教学

电子电路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电路类的实验课程[1-7]。“电气技术实践基础”是我校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经过十余年的运行,该课程尚存在以下问题:①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学生兴趣不高;②不同实验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做完全部实验后缺乏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③课程内容的挑战度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中心共有十余名教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大多数还同时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为了解决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本团队在“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充分挖掘科研活动中的基础性问题,将其与“电气技术实践基础”课程相融合,并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扩充和更新,设计了若干综合性强、更加贴合实际应用的实验,提高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旨在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在课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支持学生申请专利及,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1融合学科前沿与工程实践的教学设计

1.1设计新的实验内容。针对学生兴趣不高问题,本团队从实际科研及工程项目出发,凝练出若干基础性问题,用于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设计了一系列紧跟时展并贴合实际工程应用的实验教学内容[8-9],如“非正弦周期信号谐波提取”“周期信号谐波合成”“波形产生和信号调制解调”“简单数字频率计”等。以“波形产生和信号调制解调”实验为例,如图1所示,该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运算放大器和阻容元件搭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三角波产生电路;再将低频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将高频三角波作为载波信号,实现信号的调制;最后搭建有源低通滤波电路实现信号的解调。该实验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此外,该实验密切贴合当下热门的5G通信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对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对课程的认同度。

1.2优化综合设计环节。针对不同内容间联系松散、课程内容挑战度不高的问题,本团队充分结合学科前沿,对课程的综合设计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一些综合性强且具有较高挑战度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在此前的课程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识,设置有综合设计环节,但学生自行设计的系统往往集中于模电或数电单一课程所学的内容,综合性不够。这一次本团队设置了更符合课程教学目的的题目[10-11],如“基于PPG的心率测量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自行车测速规划装置”“音频灯光控制系统”等。以“自行车测速规划装置”题目为例,如图2所示,题目涉及电源设计、信号预处理、脉冲计数、数据换算、动态显示等内容,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的充分融合与回顾。在实现过程中,我们还会设置一些限制,从而培养学生在条件受限情况下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的工程素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本题目要求学生每隔10s刷新显示车速并给出速度规划,这就需要将单个计数周期的计数结果结合车轮直径换算出车速。学生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单片机,但我们要求学生只能采用本课程使用的芯片来实现全部功能,因此如何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实现上述功能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模拟工程实践中方案选择受限的情境,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强调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现状,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近三年来,学生完成的部分综合设计题目如表1所示。所设计的综合设计题目密切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设计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加深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联结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工程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程的综合设计环节,除了给定设计题目外,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寻求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对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在申请专利及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带领学生走进学术的大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例如,170321班8组学生中的2组出色完成了综合设计题目,并提出了创新性想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了EI检索学术论文。图3为学生设计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1]。在现有的交通灯系统中,红绿灯的倒计时时间是固定的,不会随着交通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会使得繁忙路段上,某一方向的车辆畅通无阻,而另一方向的车辆非常拥堵,此时如果能增加拥堵方向的绿灯时间,减少畅通方向的绿灯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路况拥堵,减轻交通压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生采用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路口设置摄像设备进行定时拍照,捕捉道路车况照片,将照片上传至路网主机端,主机端通过YOLOv3[12]结合OpenCV进行区域多路口的数据集中处理,捕捉单位时间的车辆数目,实时获得当前的交通状况。主机将此时的拥堵程度数据,通过串口通信方式返回路口FPGA端进行接收,由此实现数据的通信与可视化。此外,从电路可靠性角度考虑,在FPGA中设置顶层模块,使在电脑主机端可以远程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先手动控制,路口端也可以切换模式,进行手动控制。目前设计该系统的学生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该学生表示,在“电气技术实践基础”课上所做的项目和据此发表的论文对他争取到这个宝贵的机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调查问卷及交流讨论形式收集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并对课程教学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学内容和综合设计题目使他们对课上所学知识“能用来做什么及怎么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消除了遇到实际工程项目时的茫然和恐惧心理,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3注重经验推广,教学成果丰硕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运行,该教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校自动化学院、宇航学院、高等理工学院、国际学院等1000余名本科生的培养中,产生了很好的推广辐射效果。我中心面向学校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电路测试”课程也借鉴了本成果的经验,正在开展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基于本成果,教学团队近三年共出版教材2册,发表教学论文8篇,申请教学相关发明专利2个,获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奖2项。

4结语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7

【关键词】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

德国是工程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在工程教育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国家。我们通过对德国的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我们高校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存在的问题,建立地方性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德国的应用型工程师主要由应用科学大学培养,研究型工程师主要由理工大学培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大学各有侧重,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德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以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及优秀的职业道德为目标。结合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德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我们以培养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认识就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力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学习成果质量评价体系四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制定多模块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可由三大模块构成,分别是课程实验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科技实践模块如图1所示。课程实验模块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实验。近些年来,课程内实验的学时数有所提升,验证型的实验为主,引入了一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设计系统方案、搭建模型、设置仿真参数,直至运行、改进系统设计等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有力的锻炼。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生产实习进入公司实习效果好,但经费有限,同时大多数公司容纳不了100多个学生的生活问题,进公司实习很难实现。我校通信专业生产实习包括校外设计和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主要参考芜湖地区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等有关单位。校内实习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精心准备多个题目,3-4个同学组建一个团队,其中有两个团队做相同的题目。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着巡回指导作用。在创新科技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意识。我校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智能车协会,计算机协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科技社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部级、省级、市级赛事。我们遵循人人都参与赛事,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挖掘他们学习潜力,具有主动创新意识。

二、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人才的关键。造就一支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增强工程教育意识。广大高校教师对工程教育只有肤浅的了解,并没有理解其内涵。我们的学院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工程教育文件,增强意识,使老师具有紧迫感。同时也指派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到工程教育发展不错的高校去学习,吸取精华。2.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工程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产学研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师将生产、科研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深入发展产学研合作,需要建立完备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体系。3.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往教师考核重学术论文和纵向项目,忽略了工程实践和横向项目。这种对工程技术能力的忽视,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师投身到理论研究中。现在我校建立具有发展性的多层次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本人,学生,同行的评价,还将工程教育的实践能力与在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其中我们把到企业工程实践和出国进修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校企合作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设备,服务优势和高校专业办学优势,以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构建校企双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育基地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训练基本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核心,优化和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以学生为本,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创新发展,实现科研、培训、教学,学科竞赛一体化,为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教育质量保证。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社会服务和教研能力。在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承担为企业培训员工的任务,增强校企合作的密集度,使得学校和企业能实现双重发展。

四、学生学习成果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师教学评价,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成果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培养目标,依据科学性的原则,合理分配评价标准的指标点的权重值,对学生学习成果质量给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质量包括课程学习成果,实践学习成果,工程技术成果,团队协作。

五、结束语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承担着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通信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本科高校承担这一重任并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构建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新的学生学习成果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增友,滕志军,邬春明,等.面向科研技能的通信工程专业多层次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

[2]余燕平,贾波,杨晓东,等.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通信本科论文范文8

针对当前地方性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行反思,该文从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明确分析了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经验,提出了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逐一分析了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及其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法,为创立“联动式”通信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实践表明,该方案可切实满足通信运营企业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电信运营

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的工程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压缩本科毕业生适应通信运营企业的时间,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2]。结合近3年的实践教学经历,对构建基于项目驱动型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效尝试。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锻炼,在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构建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通信运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新构建模式。

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

通信工程学科知识覆盖面广,汇集了当今诸多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这一学科不仅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在计算机科学及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接近生产实际的要求。该专业从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每一环节都能够体现其鲜明的工程专业特色[3-4]。要求学校所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受到资金不足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校难以快速地把产业最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汇集通信工程最新技术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目前多数地方院校的相关实验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一些分散、相对孤立的实验箱,这种教学活动侧重于通信信号的处理分析,难以从通信网综合层面向学生传授通信网络结构、工程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工程训练,难以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究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1.1考评机制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大背景下,教师职称的评价体制还缺乏突出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考核指标。评价机制的导向性政策倾向造成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严重投入不足,进而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果能从职称评定的考核机制上切入改革,将实践教学与教师职称挂钩,必将能引导教师重新重视实践教学,从而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机制。企业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职业技能中心和高校本科工程研究中心越来越重视,足以表明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只有妥善协调考评机制与行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一定能为通信工程实践教育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1.2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不够协调

由于高校受自身基础条件不同和经费的限制,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在通信工程中不断涌现,使得实践教学条件与实际工程环境的对比差异很大。目前多数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课设置方式较单一,只有部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缺乏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环境。部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严重脱节,单纯从实践技术能力来比较,部分地方院校所培养学生甚至还不如职业学院培训出来的与业技术人才。从人才需求分析,多数通信运营企业更加青睐有大型通信设备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毕业生,而目前主要通过学生进入企业后的新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来丰富其经验,这就使得毕业生与熟练员工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鸿沟”[5]。突破这一道“鸿沟”就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地方院校解决通信工程教学环节中的专业技能培养问题出发,提出了通过“校企结合、项目驱动”方式构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通过“校企共建”缩小产、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企业、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在教学环节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构建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多个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实践项目实施全过程[6]。依据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笔者认为要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合作建设一个真正面向企业需求的通信工程实践基地;其次,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工程师的协作分工,规划出适应企业发展、符合通信技术演进方向的实践项目内容;最后,需要学生与实践项目指导师的互动参与开展实践教学,并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反馈、评估机制,以形成对实践技能培养的正确引导。

2.1构建面向企业需求的工程实践基地

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在原有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基础上引入更多的通信企业一线运营设备,完成相关实验设备的硬件更新;其次要充分结合通信工程学科发展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通信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适应能力[7-8];最后,要强化学校与一线企业的联系,引入企业级的人才培训软环境,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并很好地掌握这些新技术[9]。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可能使多数地方性院校畏而却步。为破解这一难题,温州大学联合当地的主流通信运营企业———温州电信展开全方位合作。以温州大学主建,辅之以温州电信公司向学校赠送VOIP语音交换设备、数据通信及接入网传输系统(包括通信技术实训设备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工具等)。通过前期的合作建设,网络具备了如图1所示的规模。该实践基地不仅可为课内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还能够以开放实验项目等形式为学生课外实践教学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相关实践技能特别是关于广域网、接入网设计、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接轨实际工作岗位,满足通信行业岗位需求。以该实践基地为载体,通过聘请浙江移动、温州电信、浙江华信设计院等通信产业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校外专家指导师,定期开展网络与通信工程方面的专题报告,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增进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规划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内容

上述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为通信工程教学过程提供了实物硬件基础。如果说实物硬件条件是建设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那么规划出合理的通信工程实践内容则是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10]。为完善这一核心内容的建设,需要联合通信产业链上设备制造、网络运营与综合应用3个环节的技术工程师对学校教育中工程实践的体验,充分考虑通信网络结构特点及学校对行业需求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行业“云、管、端”的整体产业发展角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11-12]。通信工程实践内容设计过程中通过在接入层、传输层、交换层、业务层等网络结构中各个模块的灵活组合、分批分步建设、平台互联互通性制定等建设方式,可实现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电信运营商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践的教学目标。

2.2.1综合接入层

以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ADSL/LAN宽带接入相关实践为主要设计内容,同时涵盖了最新接入网技术发展的XPON光接入相关实践内容,并把已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热点的3G无线通信接入实践内容作为重要补充。

2.2.2传输网络层

以行业大规模部署的SDH光传输技术相关的实践内容和解决大量数据回传的PTN分组传输技术方案为主,同时包括了为解决核心层、骨干层的智能业务部署为目标的ASON光传输实践内容。

2.2.3交换网络层

以传统交换技术的程控交换和NGN软交换实践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基于IP语音交换解决方案的VOIP实践内容。

2.2.4业务应用层

以部署各种业务的电信业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践项目,涵盖了能反映最新行业发展动向的物联网实验实践项目、4G手机终端开发实验实践项目,同时也部分包括了对无线网络进行综合测试分析的网络规划网络优化实践项目。上述4个层面可形成面向通信工程及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架构。这4个层面相互依赖,互为补充,每个层面的实践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工程相关技术有实际价值。经过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技术工程师及学校专业教师的精心规划,我们设定了语音交换、数据通信与宽带接入、光传输技术3个大的实践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下又涵盖了认知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4种不同难易程度的若干个小项目,形成了不同难易程度互补的实践操作内容,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通信工程技能有很强的实战锻炼效果。通过上述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对于一般的通信运营企业传输网络管理技能岗位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直接胜任该岗位的一般性日常事务的处理。通过这类实践内容的锻炼,对于培养符合通信运营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3],丰富了实践内容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供完整的通信工整网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可以进行各种设备调试、业务模拟、故障分析、课题设计等,实现各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为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实践基础,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就业率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3开展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活动

项目驱动型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可追溯到16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建筑和工程运动,在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中得到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法体系[6]。在项目驱动型教学主线基础上,可以围绕所设定实验实践项目开展教学。首先,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实践指导,以学生认识实验现象为导向,对相应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感性了解,形成学习知识内容前的思维准备;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点与实践操作要领的讲解与教学,通过学习与认知过程形成对知识点的理性认识;最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回到实践项目,这时学生已经能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验操作过程,实现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认知升华。要完成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合理设置实践项目,介入实验项目要体现出吸引力,又能衬托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连贯性;实验项目的总结是个画龙点睛的过程,需要在工程实践内容的软条件支持下,构建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现实可操作性。为了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育环节,丰富学生实操技能,我们将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站部署在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上。先后与市气象局、城投集团、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以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中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及特长的专家、技术骨干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实践环节,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这些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先进的仪器仪表带进校园,讲解仪表原理、使用并演示,由于这些仪表价格昂贵,学校实验室受资金的限制无法配备,而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通过这种形式很好地弥补了学校仪器仪表的不足。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和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职业素质的训练,增进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增强了工程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上述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并在我校通信专业尝试推广,为有兴趣的通信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面向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条件,帮助其在轻松和谐的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3年的摸索,结合我校率先开展的“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联动式”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下,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所搭建的实践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以通信企业工程应用为背景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设计的实践环节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促进了以创新为先导的工程意识的培育;所规划的实践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通信工程的知识面;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相互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工程素质培养。通过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项目的运作,学生适应通信工程类企业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缩小了高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开展“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已逐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3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即使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近3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仍能保持一个稳中略升的势态。根据麦可思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调查结果,近3年通信工程在全校各专业排名中能够一直稳定保持占据前3位的优势。第三方调查的客观数据表明,在地方性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基于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是能够取得实质效果的。

4结束语

构建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上述3个环节。校企共建工程实践基地是物质基础,实践项目内容是核心,项目驱动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活动是载体,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实践教学有机体。通过项目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通信工程实践操作各个环节的要领,构建统一的工程实践技能认知体系,对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体系理顺了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突出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诸多要素,这对于建设地方特色的工程专业学科体系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李昌 万毅 阮秀凯 单位: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夫,孙涛,谢蓉,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79-182.

[2]李志辉,张国栋,李婷,等.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69-170.

[3]石桂名,刘畅,赵树源.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191.

[4]陈建军,韩庆文,蒋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10-113.

[5]郑玉甫,蒋占军,杨桂芹,等.通信工程专业”三维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9,20(12):84-86.

[6]罗运虎,邢丽冬,王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6):14-15.

[7]李加旺,黄依珍.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的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装备制造技术,2011(3):198-200.

[8]郭爱煌,宋春林.面向未来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4:8-11.

[9]张科,马立香,雷维礼,等.《接入网技术》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2011(S1):227-229.

[10]郭爱煌,胡宗福,宋春林等.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连: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2:20-22.

[11]张燕,董昕.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C]//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