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例6篇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1

论文摘要:陶行知先生倡导师范教育要下乡、教学做合一,为幼师生到农村顶崩实习支教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在陶行知思想指引下的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主要困惑以及主要措施等观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多半设在城市里,对农村儿童的需要和疾苦不能理解和适应”n驰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走乡村师范学校培养乡村学校教师的道路。陶行知先生还指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侧也倡导师范生“教学做合一”,就是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可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简称幼师生,下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强化幼师生的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既是幼师生深人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师范教育下乡活动,又是幼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锻炼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对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主要意义

1.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高等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这项活动打破了传统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幼师大学生在校期间,用一学期时间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增加了幼师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院校办学的定位,对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支援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这项活动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短缺,缩小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高了农村幼儿教育办学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幼师生的基层教学实践,还可以锻炼幼师大学生在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增进对农村教育的感情,巩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同时,大学生的到来,给贫困地区带去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无疑会提高农村幼儿的素质。

3.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落实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和教师教育下乡思想的体现。顶岗实习支教能使幼师生提前适应幼儿教师的岗位,有效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和到农村学校的就业比例,是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顶岗实习支教也可称为顶岗教学做,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体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构建了教师教育院校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平台,实现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培养内容和过程上的融合,符合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师范教育下乡的思想,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是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顶岗实习支教是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在基层农村的实践。

二、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师范教育思想阻碍了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传统师范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际运用知识的偏向,这就使幼师生会说不会做,实践能力较差。传统的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师范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幼师生普遍未经艰苦环境的锻炼,对贫困农村的现状缺乏了解、缺乏感情,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到山老贫困地区任教。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脱离社会和农村实际,单纯按大纲和教案搞教学,幼师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时间短,多数集中在城镇幼儿园,实习中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少,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巫需加大改革力度。在考核标准上,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校内表现作为唯一依据,没有真正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评判作为根本标准,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虽基本上可以适应基础教育的一般需要,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

2.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育性和人文性不足。课程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离开了课程,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的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过分强调教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能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在课程设置体制当中,也没有考虑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性。人们一般都认为,具备一定的学科文化知识就能胜任教师职业,而无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忽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因此,幼师生从教前普遍是强化理论知识,缺乏教师技能,幼师生总共学习三门教育类课程和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就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仅使幼师生的从教素质受到严重影响,也给教师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3.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空、繁、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远离培养目标,也脱离了教师教育自身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目前,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类院校使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大多是一个固定模式下的统编教材,而且知识老化、结构单一、内容空洞抽象,缺乏幼儿教育教学前沿性动态与信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许多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改革实践不衔接;高等幼儿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对农村幼儿园现状缺少了解,很少知道幼师生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的联系,因而幼师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幼师毕业生只是“半成品”,这严重影响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的声誉。

4.教育课时比例偏少,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据了解,我国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的比例分别是为5%左右、4%左右,远远低于许多国家的15%左右。笔者了解到,当前幼师生在支教中,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科知识不足,而是教师技能差和解决儿童心理问题能力差。由于幼师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不多,尤其是解决幼儿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幼师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却很少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活动,而且对教育课程普遍不重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只在于传授书本上的概念、规律、原理,教过就行。加上教材本身也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感到学不学意义不大,把教育课程视为是“无用、多余和浪费时间”。最终导致教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质量。

三、加强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顶岗实习支教的领导。要坚持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幼儿园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包括农村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合格幼儿教师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健全和完善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制度及顶岗实习支教的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奖惩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利用校园网、院报、学报、广播、壁报、电子显示屏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

2.把顶岗实习支教作为整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深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校内教学总课程模块、总课时、总学分不减少,在幼师生五个学期的课程中,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用完整的一个学期时间到基层顶岗实习支教,强化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公共英语、计算机教学实践等环节。每周由五天工作制变为五天半工作制,每天上午由四节课调整为五节课(实施45分钟课时制改革)。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挤出半个学期的课时,加上原来教育见实习的半个学期时间,累计一个学期,用于顶岗实习支教。通过一系列改革,确保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3.为幼师生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支教创造有利条件。在幼师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期间,不安排其重修课程考试、普通话测试和毕业照像等工作。幼师生上岗前,要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并达到合格以上成绩;参加所在系统一组织的校内岗前培训,试讲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经院校统一组织考核,拿到“顶岗实习支教合格证”后方可派出。顶岗实习支教结束时,受援学校综合考评完成任务者,顶岗实习支教成绩记人学生本人学分。

4.对幼师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确保幼师生培养质量和顶岗实习支教质量。幼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吃住等生活完全服从当地管理,进驻和撤离时间与受援学校开学、放假时间同步,工作上同当地教师统一要求,生活上同当地教师统一对待,因病因事请假者须经受援县市区教育局和所在学校批准。院校选派责任心强、有支教和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带队教师,不再安排这些同志的校内工作和教学任务,集中精力搞支教。除具体协调联络受援县市教育局和受援学校外,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顸岗实习;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29-03

【作者简介】刘学伟(1971-),山东无棣人,男,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讲师,硕士。

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是其专业的高峰体验课程(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结论的能力。它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从事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于一般实习和见习,顶岗实习需要参加实习的学生完全履行幼儿教师岗位的全部职责。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要通过教学实践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巧,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指导教师和实习生来说顶岗实习是一项新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实践指导与课堂教学不同,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提供机会去建构对知识新的理解和反思他们的教学态度和策略。而对于实习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知道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学习,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是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为了实现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传统的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和幼儿园对其专业发展的需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系统,深度嵌入指导,开发系统化的指导方案成为解决问题的核心。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属性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通常是孤立的,他们通常不能从工作对象那里获得改进工作的建议。因此,在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别强调将教师联合起来,使他们能够通过相互讨论进行学习。这与当前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一致,学习科学一直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和分布式的。依照这一观点,最有效的教师学习也是社会性和分布式的,需要通过构建教师学习的社会支持项目,为教师学习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教师共享专业技能。因此,“实践共同体”是教师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形式。通过对当前的研究调查发现应用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习共同体在组织层面为教师学习提供社会化支持。个体参加了实践共同体,则个体都会表现出他们的观点、专长、技术或经验上的差异。在公开的讨论或对话中,所有的成员都可以利用这种团体中的差异性,引发更多的思考。这种讨论与询问也能帮助个体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与他人共享。如果仅凭教师个人分析,不足以使隐性知识明朗化。因此只有在这种动态的团体中才能更好地实现隐性知识的流动。

2.社会化支持刺激了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的学习不应该是传送而是激活。教师的学习不是传递新的教育理论和策略,而是增加教师对隐性知识学习的认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这些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背景性等特点,使得教师很难用话语表达出来。只有通过个体的努力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专业发展的主体是个人,而不是外在的知识和环境等。

(二)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个体属性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以往强调的是培训与指导,忽视了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强调自主发展的动机,另一方面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是自我反思技能。自我反思是对自己以往经验的认真思考,而深入的反思能够引导自己对以往经验的改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知识模型的建构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根据这一思想,为顶岗教师提供反思机会能够使其建构基于实践领域的心智模型。

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教师角色的过渡阶段,对于培养其专业能力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至关重要。因此,强调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教学实习活动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此确定其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的意义在于:获得关于课堂情景交互的背景知识;获得自我反思的真实的经验;培养应对教学突发事件挑战的反应经验。

二、幼儿教师实践指导框架

顶岗实习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是一种孤独的状态,在遇到问题时难以获得及时的支持,而对于遇到的问题往往不能清楚阐述,也缺少分析的技能。因此,指导教师难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构建顶岗实习的指导框架可以系统化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一个脚手架来明确需要教师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实习学生建构教学经验,培养重新理解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运用框架分析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依托这个脚手架完成对教学理念的建构,帮助学生摆脱实践学习中的混乱,鼓励外化他们的思考,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对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的指导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指导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总结的方式。指导的焦点和范围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有目的选择学习资源和教学模式、处理学习差异和交互是指导的重点。

指导框架由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共同开发。它的目标是面向所有的顶岗实习学生而不涉及特定的学科,中心是关键教学能力的平衡,是一个系统化的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支持的工具。这个框架中指导的内容包括四方面。第一方面是课程的计划和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的开发、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方面。第二方面是师生交互,涉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管理。第三方面是课堂管理,针对的是课堂中熟练运用管理技巧的能力。第四是专业知识,涉及熟练的运用教学策略和执行教学方案。这四方面包含了关键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为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的认知提供了具体的内容。

三、顶岗实习支持系统分析与建构

(一)支持系统的功能分析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3

1、重视实习前的教育和动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时间是半年或一年,在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一定要积极开展实习前的教育和动员,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督促学生为顶岗实习积极准备、好好表现、认真总结,争取在顶岗学习中实现个人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飞跃。具体教育内容如下:(1)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2)加强学生对幼儿教师岗位的认识,让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3)在校开展专业知识强化训练和实习工作预演,让学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4)说服教育学生服从幼儿园管理,加强与幼儿园的协调与配合,促使实习工作顺利进行;(5)让学生明确实习期间的目的以及需要履行的权力、责任和义务;(6)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学生的自身安全、小朋友的安全以及幼儿园的管理安全等。

2、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和途径

2.1加强管理,健全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保障机制。成立学前教育专业实习领导工作小组,根据顶岗实习的相关文件,制定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项岗实习工作细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和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和利益,学校与实习单位也要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安全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离校前与学校要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

2.2以校、园合作为纽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半年的顶岗实习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要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与有一定的办学规模、良好信誉,管理规范,能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的幼儿园联系、沟通、合作,使之负起培训教育学生的职责。同时,学校也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基地,及时了解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为幼儿园输送优秀人才,努力做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签订合作学校毕业生,从而达到幼儿园和学校“双赢”的效果。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准幼师;顶岗实习;教学反思;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4

“准幼师”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是指在基本上完成学校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与专业技术课程之后,学生到幼儿园等专业对口的现场,全面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顶岗实习是“准幼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提高“准幼师”顶岗实习的实效,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准幼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反观目前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在职幼儿教师,却几乎找不到“准幼师”如何运用教学反思这一手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进而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则从学校、幼儿园及“准幼师”自身三个层面,对“准幼师”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行为进行了相关探析。

一、学校层面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特别在“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可见,反思已经成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之一。因此,作为对“准幼师”进行系统培养的高校教育,理应注重对其反思习惯和品质的培养,以便“准幼师”掌握反思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一)“准幼师”在校学习期间,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专业人才质量的构想,它应顺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幼儿园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可见,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能力,已成为一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必备素质。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备这项素质,首要的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把反思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细化到课程教学计划之中,以便反思能力培养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而其具体实现过程则需要高校教师根据各自所教授课程的特点,有意识的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反思教育。

2.教法课程渗透教学反思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对于“准幼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仅靠各门课程在教学中渗透反思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育反思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话训练才可以更好的实现。然而,有些人则认为在校“准幼师”没有真正进入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具备进行教育活动反思的土壤。笔者则认为,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中渗透教学反思知识是可行的,主要是因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五领域教学法课程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学习中“准幼师”会接触到实践中的教学活动素材,并学习设计、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这就为其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教学中培养“准幼师”的教学活动反思能力,可通过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来实现。一方面,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渗透幼儿园教学反思方面的知识,让“准幼师”掌握幼儿教师反思的方式、方式及内容等基本反思知识。另一方面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可采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观摩幼儿园优质课程教学视频、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等途径。引导“准幼师”结合所学教学反思相关知识,采用独立反思或相互讨论合作反思的形式,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加强高校教师的反思引导与示范,使“准幼师”在多次练习中,进行系统的反思训练,培养其教学反思能力。

(二)“准幼师”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教学反思的指导

顶岗实习是对“准幼师”进行系统培养的重要环节,期间学生要到幼儿园等实践基地全面履行其实习岗位的职责,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育专业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准幼师”独立承担幼儿保教工作,是进行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此阶段,高校不能因为学生到了幼儿园而弱化对其专业的指导与引领,反而应抓住学生全面接触实践的大好时机充分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教学反思能力是“准幼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其后续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在“准幼师”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教学反思活动的指导。一方面,学校可制定“准幼师”顶岗实习教学反思制度,对其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行为做出制度性的规定。笔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准幼师”实习期间会安排学生写实习日志等实习材料,而鲜有对教学反思方面的要求与规定。高校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无非是借此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实践,思考实践问题。而事实证明,“准幼师”写实习日志,更多的流于一种形式,不仅花费了其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并不理想。如果学校能够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反思制度,引导“准幼师”把写实习日志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实际保教工作问题的反省和思考上,这样对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更为有益的。

另一方面,要想教学反思制度其实得到落实,高校应在“准幼师”实习期间,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教学反思进行指导和引领。

二、幼儿园层面

(一)提出教育活动反思的要求

“准幼师”顶岗实习所在幼儿园,应配合学校完成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因此,学校在制定了“准幼师”顶岗实习反思制度的同时,幼儿园方面也应制定“准幼师”顶岗实习制度,配合学校对教学反思行为提出具体要求。目前,虽然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都会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而鉴于“准幼师”特殊的身份,对在园实习“准幼师”的教学反思则缺乏制度性的要求与指导。幼儿园提出教学反思要求,相对于高校,更方便对“准幼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监督、检查与指导,有利于切实落实“准幼师”教学反思制度,提高“准幼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掌握及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教育活动反思的支持

1.选派指导教师,指导“准幼师”开展教学反思。

“准幼师”顶岗实习时,往往有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指导。要落实教学反思制度,不仅需要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幼儿园指导教师的直接引领。相对于学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更熟悉幼儿园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清楚实践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尤其是对自身也进行教学反思的指导教师而言,他们更清楚教学反思应该如何开展,他们的指导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反思教研活动,提升“准幼师”教学反思能力。

为提高“准幼师”教学反思的实效,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反思教研活动,指派教学反思方面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准幼师”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指导他们就所遇到的反思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与研究,为“准幼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反思氛围和支持。

三、“准幼师”自身层面

(一)树立积极的反思态度

态度不仅决定人的行为倾向,还进一步决定了其行为的质量与水平。即,态度在决定行为主体会不会实践这一行为的同时,也决定着实践这一行为过程的主体参与程度和行为的有效性程度。“准幼师”的教学反思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行为主体会由于种种原因付出实践行为,例如,他们能够按照学校的相关实习反思制度每周上交教学反思材料。如果他们认识不到教学反思行为的价值,甚至对反思行为本身持抵触或否定的态度,那么他们的反思行为就是低效,甚至于无效的。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在反思里,理性与情绪交织其中”,这决定了反思行为相对于其他一般行为而言,是更需要情感参与才能产生实效的活动,有效的教学反思更离不开“准幼师”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要切实提高“准幼师”教学反思质量,首要的是“准幼师”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过程中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价值,并树立积极的反思态度,就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反思。

(二)掌握教学反思内容

“准幼师”进行教学反思,其中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反思,反思哪些方面。因此,对于反思内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准幼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反思活动。

1.反思教育活动因素。

(1)教育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次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准幼师”对教育活动的反思首要的便是反思教育活动目的适宜性及实现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反思:首先,反思本次教育活动目标的选择与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其次,需要反思通过活动的组织相应活动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自己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促进了目标的达成,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应该如何改进等。

(2)教育活动准备。

教育活动准备是否充分与适宜,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因此它也是“准幼师”对教育活动反思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准幼师”对教育活动准备进行反思可以从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准幼师”应思考幼儿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准备是否充分,自己所组织的活动,是否充分联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本次教育活动内容是否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是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能够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物质材料的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关键,所以在反思时也应思考自己所组织教育活动的物质材料准备方面是否充分,玩教具选择和提供是否充分和恰当,是否能够调动幼儿兴趣并有效支持本次教育活动的需要,如存在问题,应如何改善。

(3)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活动过程的质量,是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准幼师”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反思“准幼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思考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的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在各具体环节中分别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并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等。

(4)教育活动延伸。

为了保持教育活动的完整性、连贯性,从而更好的保证幼儿发展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教育活动一般会有活动延伸部分,它虽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环节,却存在重要价值。很多教师对活动延伸部分往往是一带而过或根本不用心去考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所以“准幼师”在进行反思活动训练时,应思考教育活动延伸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是否采用了恰当的延伸方法,是否有效的巩固并提升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效果,延伸活动设计存在哪些需改进与完善之处等。

2.反思幼儿方面因素。

(1)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准幼师”应思考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对此活动是否感兴趣,分析幼儿对本次教育活动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是教育内容本身吸引了孩子,还是活动的方式、方法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在调动幼儿兴趣方面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2)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发展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价值也是“准幼师”反思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首先,本次教育活动是否实现了促进幼儿的发展的目标,具体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其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发展,还是被动发展的,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方面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三)掌握教学反思方法

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己设计与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省与思考的过程,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准幼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才能有效的开展。笔者认为对于刚走上幼儿教育保教工作岗位的“准幼师”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1.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即“准幼师”把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用视频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事后再进行观看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录像可以真实、直观的再现“准幼师”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情、动作、言语等各种表现,可以使“准幼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他们在组织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从而改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法,主要是指“准幼师”把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分析以日记的形式呈现。对于“准幼师”而言,用反思日记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自己对一整天的教育活动进行集中反思,而且“准幼师”顶岗实习过程中,同时具有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用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反思行为,可以让幼儿园及学校的指导了解的他们的反思心理历程,对于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指导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并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3.教学后记法。

所谓教学后记法,主要是指“准幼师”在教学活动后,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更为方便,易于实施。目前很多幼儿园对于教师教学活动教案材料中,一般都会有教学后记一项,方便教师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及对活动的总结与分析。“准幼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后记的方式,对自己所设计与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省与思考,对其中遇到的问题或不足,进行系统分析与探究,例如,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后记中做出分析与总结,并就问题向指导教师请教,从而尽快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不断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91.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4.

[3]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5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技巧,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幼儿园的一线工作岗位。为了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笔者将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目标确定为:第一,通过教育实践,使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以及幼儿产生教育情感和兴趣,建立初步的专业素养;第二,通过教育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以便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第三,通过教育实践,使学生能够具备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技能,并能独立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设置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内容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应立足于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设置与人才目标相适应,以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面的教育实践内容。开展教育实践宜采取“理论课程中的教育实践、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模式。

(一)理论课程中的教育实践

在所有的专业理论课程中,最凸显教育实践课程内容的是各科教学法,包括健康、社会、科学(科学和数学)、语言、艺术(美术和音乐)等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主要让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的方法和技能。在此课程中,教师运用大量的教育活动案例,通过观看教育活动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掌握一些教育活动组织的技巧和方法;教师鼓励学生采用讨论式的课堂活动方式,评价教育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最终以学生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为考核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幼儿教育理论,掌握一定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技能和方法,为下一步的幼儿园实习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要求教师制定本课程的教育实践大纲,要求每学期的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中必须包含至少2周的实践课时。

(二)校内实训

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配备包括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亲子游戏室、感统教学实训室、幼儿园教学模拟实训室、幼儿行为观察室、儿童卫生保健实训室、自然科学观察室、陶艺实训室、情景教学实训室在内的20个校内实训室,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为本专业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提供了保证。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越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包括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0~3岁亲子教育等课程,另外,学校根据实训室的条件还开设了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包括蒙氏教育理论与实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感觉统合训练与指导等,并聘请附属幼儿园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进行授课与教学。

(三)幼儿园实践

幼儿园实践主要分为幼儿园见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以前,一般把教育实践的重点放在学生毕业前2个月的集中实习,忽视了整个学程中的教育实践,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实践效果。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实践应贯穿于整个学程,可以建立贯穿入学至毕业的教育实践体系。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年级时每学期进行为期1周的教育见习,分别安排在我校的4个附属园和其他的市内幼儿园,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幼儿园保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等;旨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增强他们对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学生在大三年级进行毕业实习,为期3个月;另外,我校每年从大三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培计划”的顶岗实习,为期2-4个月,并认真完成实习手册和顶岗手册,最终由幼儿园教师和指导教师给予成绩评定。除此之外,学校在寒暑假还为学生布置了见习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乡选择一所或多所幼儿园进行深入观察和调查,并完成见习心得与听课记录、观察记录、一日常规活动记录等。教育实践时间的延长和次数的增多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幼儿园工作,更快适应幼儿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笔者在学生的评教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希望任课教师是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理论基础与研究能力以及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入园实践,完成教师专业实践发展记录手册,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全岗实践,亲自参与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以熟练掌握各种教育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能立足实践亲自示范、现身说法;二是建立“传、帮、带”的长效机制,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和业务进修,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研修相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三是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开展教育讲座,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师生;四是加强课题研究,联合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和合作,使理论与实践能够密切联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加强教育实践实习的指导和考核

目前,很多院校存在学生教育实践与实习中无教师指导和监督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教育实践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一)加强教师对教育实践与实习的指导

要保证学生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专业教师应全程参与并提供教育实践指导。在实习之前,指导教师首先应明确实习的内容和相关要求,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亲自到幼儿园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通过试教指出学生在教学方法选择、教育活动组织、教具选择及师友互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技能和方法,使教育实践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学校要求指导教师编制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大纲,编写教育实践指导书,以保证教育实践的效果。

(二)综合考核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学校应根据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结构,建立科学完整的教育实践考核标准,力争为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教育实践能力评价。具体的考核方法有:一是每次教育实践的作业由教师批改并评分,按一定比例记入总考核成绩,教育实践作业包括见习心得、每学期的实习作业、寒暑假实习作业以及毕业前的实习手册等;二是毕业前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先抽签确定试讲的内容,然后准备一份教案与相关教具,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分组试讲,由幼儿园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评定并给予成绩;三是提交实结,由幼儿园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给予评价,按一定比例记入总考核成绩。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学生应具备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五、结语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情感 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为前提,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根本路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教学情感的培育;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场景的把握;不仅要求书面考试的成绩,更要求教学实践的检验。

1.职业情感培养

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培育职业情感、加强职业认同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职业情感的培养受制于多个影响因素,一是职业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与学生的个性相关,比如有的学生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舒服。这是一种本源性的影响因素,对学生在学校能否踏实地学习本专业知识,走上岗位后能否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行业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声望和行业报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从业选择。幼儿教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看孩子”的工作,没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言,而且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偏低,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也阻挡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一行业的认同与选择。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安排轻松愉快的“交朋友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所谓“交朋友”活动就是让学生与校内实训中心的学院附属幼儿园小朋友结对子开展活动,每周有一个半天的固定时段,学生与结对子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院或附近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从最初的自由交谈、讲故事到协助基地园教师开展各种大型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孩子的爱心,进而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形势转变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机会,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总之,情感的激发和专业的认同是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发展的基础,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职业知识学习

见习活动虽然不是直接尝试各种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其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评价、反思等教育技能,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

学生的见习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应由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并努力涉及儿童行为表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等方方面面。在每次学生下园后,还应以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取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和小结,并将学生下园见习作业的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总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见习的实效性。模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宜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各个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进行,一般应采用小组教学形式,既有模拟仿真教学活动,又有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点评。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3.职业技能实践

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最终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仅有职业情感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显然还不够。当前,普通职业教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实训与顶岗实习。

3.1 小组项目式实训。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以项目小组为实训的基本单位,针对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整个过程在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由项目小组学生协作完成。该模式立足于幼儿园实地操作,具有研究性、真实性、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小组项目式实训采用的是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基本上是三个人一组,学生的组合尽量考虑特长优势互补和能力的强弱搭配,形成学生水平的阶梯式分布,即能对学生实训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和互助作用,又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小组项目式实训面对的是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实训项目实施前,每个学生要交出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选择最好的计划,其负责人作为小组项目主管,综合并领导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依据现实的职业情景进行富有教育智慧的反思调整与推进。

3.2 坚持多岗实习。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 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 (11).

[2] 何立立,关金.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查.辽宁教育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