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范例6篇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1

为此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业对“零距离”应用性、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将势在必行。根据高职高专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以应用性、实践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将原有的基于学科体系的知识进行解构,设计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之中[1],确保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位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是以使培养学生塑料模具设计能力为培养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项目导向教学方案的设计

围绕“能力递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项目(生产案例)的形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2]。首先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入教学项目中,再对项目进行细节化的划分和知识设计重构,分成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对应于每一个子项目来下达相应的教学任务,以任务单元的形式分配给由三名或五名学生组成的项目组成员,最后由专兼职指导老师根据项目组完成的质量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项目教学总结和考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前我院模具专业现有的实训室设备情况,将该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和六个任务单元[3],如表1所示。

3本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方案的实施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方案:在每一个教学生产项目即教学生产案例[4]中,第一让学生明白该生产项目的主要目的,了解该项目由多少子项目组成,需完成的任务量是多少;其次安排去企业观摩学习和相应的实验和实训项目,设计项目在冷冲模装配与调试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加工制造项目在特种加工中心实训室完成,掌握与各个项目有关的知识点内容;最后以企业产品为载体进行项目剖析式教学,使学生对冷冲模组成、工作原理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能够掌握冷冲模各个类型模具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掌握模具工艺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项目的选取依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涉及的冷冲压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以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等为项目主体,参考职业工作任务中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将工作任务具体化、细节化、单元化,知识将重构转换成学生学习的项目任务。(2)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我院模具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个项目中工作任务的要求及参考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等来确定这门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水平。(3)依据本课程的项目内容总量以及每个项目在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来分配各项目的工作任务时间学生小组的分配,参考表1。(4)根据学院现有的冷冲模装配与调试实训室和特种加工中心设备,结合项目主体的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5)为了保证项目导向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一致性,这门课程的教学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实训室现场指导和企业现场观摩、操作教学、仿真课件教学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方式。

4项目导向教学总结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2

《重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审定2012)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新课标要求教师抛弃照本宣科的教学,而要根据教学实际,整合各科教学资源,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所以本方案主要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及电化教学等手段的应用,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G=mg计算重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概括出重力、重力方向及重心;

2.通过探究性实验,分析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认识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力概念及重力三要素的得出是教学重点;而关于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实验研究与多媒体资源有机结合,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创造的能力.

【教学器材】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放录像,“欹(qi)器”(录像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趣味物理》).

静止向右倾斜,倒入一半水时,处于正位,继续倒水,重心向左上方移动,倒满水则倾覆.――“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兴趣盎然,观察“欹器”,认真思考.

说明:由学生不常见的“欹器”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发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求.

二、认识重力激发兴趣

1.先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动画.

学生兴致勃勃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

说明:课件中苹果的落地过程是加速,与实际吻合.

2.为什么离开支持面的物体会落向地面?

学生讨论得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把他们拉向地面.

说明:允许结论不全面、不准确.

3.是什么物体对这些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呢?

4.板书重力定义:(略)重力(Gravity)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探究重力大小

5.我们提起不同的物体会有轻重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不同物体重力有大有小.重力大小能否测量呢?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大小.

说明:注意使用弹簧测力计方法.

6.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学生猜想:重力与材料、体积、形状、质量……有关.

说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肯定、完善学生的猜想)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

7.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边探索边设计(允许学生自由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教学;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80-03

一、引言

目前航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与海运安全形势的变化对海船船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船员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专业化的高级船员紧缺情况日益严重。轮机工程专业作为航海类院校的一大主干专业,应结合21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认真研究航海类专业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培养出适应现代航海事业发展的新一代轮机管理人才。学生要成为管理级的轮机人才,必须要考取海船轮机适任证书才能上船任职,海船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是轮机工程专业考取海船三管轮适任证书重要的、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本方案设计目的是:研究一套有效的、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案为学生考取适任证书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拆装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故障、处理故障的能力以及提高实际管理与维修技术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

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兼容操作级与管理级的要求,具体规划如表1所示。

2.设备与人员配置。将柴油机零部件拆装检验测量中的主轴承拆装、曲轴拐档差测量、喷油泵拆装、喷油器拆装、空气分配器拆装单独出来,与增压器拆装、分油机拆装、辅助锅炉拆装一起统称为单项拆装,其余项目合在一起称为柴油机拆装。按每班40人将每班学生分成8小组,每组5人。将专业课程教师与实验室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实体,共同完成学生的综合训练,动力设备拆装需配备指导教师4名12人次。设备与人员配置见表2。

3.拆装操作流程。动力设备拆装操作流程可参见表3。

(1)柴油机拆装由2名教师指导,每个教师负责1个项目(2小组),每小组至少拆装1个缸。

(2)其他单项由2名教师轮换指导,保证每天有4名教师进行指导,每个教师负责1个项目(2小组)。

(3)喷油设备、泵浦设备每个学生1套,其他设备每5个学生1~2套。

三、方案评估与分析

实践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国际公约和国家要求,同时考虑了专科教育的特点与连续性,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新规则要求和未来船舶轮机管理的需求。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操作,能够让学生对动力设备结构组成与拆装检修等有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基本技能。但该方案项目过多,又采用集中训练方式,需要配备至少4名指导教师进行轮换,特别是学生班数多时,教师工作量大,易于造成工作疲劳;学生分组较细,实践教学场地要求较大,易耗品消耗较多,因此要求保证易耗品的连续供应。

四、教学实践情况

该方案与评估先后在我院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轮机091、092班和轮机101、102班专科共四个班,进行动力设备拆装三管轮评估项目教学实施。结果表明:采用集中拆装操作方式能在学生评估完理论项目之后给予必要的实际技能综合训练,方便于教学的计划和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动力设备拆装三管轮评估项目的通过率,其中09级通过率为83.5%,10级轮机通过率为97.7%。表明该方案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和持续性较好。随着指导教师对方案实施的熟悉性增加,相信学生的评估通过率会稳定在一定的高度。本课题组认为既要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又要立足于我院实情,采用本方案,可以增加和强化理论教学时的现场教学,同时结合新编《动力设备拆装》指导教材,保证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性教学的严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拆装过程的控制和指导教师的教学。

五、结束语

我国航海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船员短缺导致船员培养的周期缩短,实际与理论存在一定脱节,不利于船员素质的提高,因此新的规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条件。现行培养海船船员的国际新标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我国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规则条例第十条明确了适任考试是取得适任证书的条件,适任考试涵盖理论考试和评估两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改变过去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的思想,将航海教育的重点从传播知识转移到实际技能的培养上来,即更注重实践性教学的投入、研究、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满足21世纪对航海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经1995年缔约国大会通过修正的)[Z].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9-294,5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Z].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218-221.

[3]黄加亮.陈景锋.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比较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1,(3):76-82.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利用黑板板书、教材,以及教学用具,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主要以课本后的练习题和额外的习题册为主。随着社会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特点,也难以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普及情况仍不够理想,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仍然没有实现全面的生活化,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推动新课程标准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脱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过程及课后作业中,教学内容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但是就目前教师开展的小学教学活动而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或者学生是否能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分数,但是往往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近几年来,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更要求教师能够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落在首位。小学生往往不具备更为完善的抽象思维和迁移能力,一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的案例或事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到困惑,甚至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运算法则及几何知识时,往往忽视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虽然教材中的应用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但是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缺乏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得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转化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相对死板

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能够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做出生动的展示,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解乘除法运算、加减法运算,以及多边形面积周长的运算时,主要以板书和教学道具为主,忽视了运用和结合实际场景中的事物。虽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中掌握并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出积极的培养。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应当应用于生活,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发展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难以自发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运用和转化实际事物,带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后作业缺乏趣味性

课后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再一次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也应当巩固和锻炼自己的运算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教师通过布置练习册、试卷等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考查方式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并未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小学生逐渐接触到更多的互联网信息,单纯通过试卷或习题册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早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当学生的作业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因此,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因素。

二、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安排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力求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缺少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互结合、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和转化,就会使数学学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并不能取得相互促进的效果。

(一)推动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多边形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仅要求学生对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进行简单的了解,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些多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结合课本和教学道具进行基本的讲授和练习外,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增加动作或是比喻等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将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里,学习的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融入生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尤其在数学领域,若能以生活化的概念融入学习,更能体现数学学习最初的意义。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课程纲要指出:数学生活化,期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利用教育活动与个人经验联系,帮助学习者学习。除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外,同时也能改善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学者应该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确认该活动是否符合此课程的概念要求,对于教学是否有帮助,年龄层是否符合学习者。另外,操作简单也是教学者必须考量的因素,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量难易性、参与性、纪律性、学习性,并自行加上了延伸性,让活动导入教学能更切实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在学习上做相应的改变。有学者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为数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转变成活动教学活动的模式,也就是指教师有计划地在所安排的学习活动中,供学生学习做选择及做决定,并从中获取概念性的知识。

(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

与初高中生及大学生不同,小学生掌握的学习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往往感到比较新奇,对于讲授知识的教师十分崇拜。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上讲课的方式,以及筛选的案例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应当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并将之作为教案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转化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解答题。在向低年级学生讲解加减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使用教学用具进行计算和学习以外,也要通过实际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可以将日常购物作为题目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数学知识及运算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学习计算图形面积时,也可以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答题目。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习面积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实际需要支付的购买费用,以进一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一计算方式。

(三)促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不仅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可以说课后作业是延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课后作业生活化也是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生活化与教学内容生活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都是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的运用相结合。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生活背景融入习题中,这样的题目不仅有趣,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应当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也应当为教师提供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教师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提供便利,鼓励教师创新。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参与校外的交流学习活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进程。除了为小学生布置常规的运算题目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布置互动性、趣味性更强的作业,吸引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学生可以和家长利用扑克牌,自制卡片等道具进行数学运算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及加减乘除法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应用题,比如以切生日蛋糕为主题设计题目,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设计题目过程中,分数的计算以及平均分等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会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要求,也能够适应小学生的生长发展规律,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及课后作业生活化,是全面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面。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这一过程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指导以及任课教师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和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数学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陆少解,覃胆妹.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

[2]李迎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J].学周刊,2019(16).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5

一、“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教”、“做与学”

在“教、学、做、考”的教学模式中,同样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但是,教师不仅要在“做”中指导学生操作的关键点,即考察要点,还要指导学生的职业精神。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态度和蔼、技术熟练的技师,也是要求苛刻的领导,要将普通的课堂变为职工与同事共事、与领导相处的工作单位。

2.“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考”

“考”有其内容的双重性,即考察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考评学生的职业精神,还要有其时间的延续性,即贯穿在整个“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职业操作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要从事的工作,往往是由若干个步骤或部分组成,因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鉴定至关重要,只有把每一步工作都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学有成效。“考”应该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道德素质。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样需要考核,且职业精神的考核同样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的。考的手段,应以该工作的行业标准为准绳。教师应对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处理,将每个工作环节的行业标准、规范处理成不同的考察点来约束学生,并将核心职业能力,如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融入

其中。

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1.一体化课程的模块化

一体化课程来源于目标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其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针对的是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可由若干分部能力模块组成。分部能力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即单个分部能力模块可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各分部能力模块之间可以存在如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上的相同之处。例如,将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分为土石方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测量和主体工程测量三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采用若干典型的建筑测量项目的数据进行测量放样,这三个模块既可以独立操作,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能力模块构成

能力模块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单元、实践教学项目、考核认证标准和操作规范。每完成一个能力模块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应当拿出一个有实际价值的作品或成果,体现其做事能力的形成。教师则按照考核标准,分别予以评价。这样一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案,不再是若干知识章节的“超市”型组合,而是若干与做事能力相对应的能力教学模块的应用型组合,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与学成果考核三位一体化。例如,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以《工程测量规范》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3.考核方案

(1)考核标准的来源。一体化课程按模块设计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全面且有代表性,包括工作任务行业标准(60%)、用人单位评价(25%)、小组评价(10%)和个人评价(5%)。工作任务行业标准包括《工程测量规范》等文件;如果是真实的项目数据,还应包括实际的成果数据、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对测量放样成果,从专业角度作出的针对性意见)、小组评价(各小组互相检查并作出评价)和个人评价(自查)。

(2)考核内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决定了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精神。在课程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测量员考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工作态度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熟练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进,使得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一、现阶段高职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的现状

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完善课程设计方案。但是由于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不足等原因,当前高职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音乐教学课程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课程设计一般只侧重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往往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音乐教学课程定位上与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技能训练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带来一定的障碍,同时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音乐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从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跟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相似,都是由通时、专业以及实践三部分组成的传统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第二类是高职院校与业内专业领域的公司联合办学的方式。第一种课程体系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三段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从而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素养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是学生却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第二种通过校企联合教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另一方面也会更加侧重于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来看,由于这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目前还并未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广泛推行。

(三)高职音乐课程设计缺乏创新理念的培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因此,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理念的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将音乐的理论知识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这种陈旧的课程体系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无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时代高职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高职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至关重要。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和改进。

(一)明确高职音乐教学定位

首先,作为高职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课程设计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方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际需求,健全课程设计相关内容

高职院校在音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方向,要针对性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内容中,不仅要包含传统的音乐知识,而且要包含现代以及西方的音乐相关知识,从而使得课程设计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进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技能,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三)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渗透创新理念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缺乏创新理念的不足之处,教师在课程体系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渗入创新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大部分教师仍然在课堂上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上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音乐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程设计方案中应该充分渗入创新理念。例如,教师应该加大对音乐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在选修课中融入与行业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兴趣能力的拓宽和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方案过程中,不仅仅要完成对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前提目标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莫皖绵.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的开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邱琳琳.河北省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