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色的作文范例6篇

描写景色的作文

描写景色的作文范文1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

描写景色的作文范文2

秋散落树上的枯叶,忽忽悠悠的飘荡在覆盖着蚂蚁的巢穴上,秋可馨地抚摸着发黄的小草,倾入它的茎,吹拂着,敏感着。小草在秋风中轻轻摇摆着,秋摇曳着船桨,推着小船,抚摸着鱼儿,悄悄的从河中跃起的身影……

农民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弯下腰,举起镰刀,手握着稻谷的“腰”,轻轻的划过,将稻谷放在蒌箩里,稻谷幸福的洋溢着,沉甸甸的谷穗子,玉米棒压弯了腰。一阵秋风徐徐吹来,起伏的稻浪好像波涛汹涌的浪花,不时传来一阵阵“海水翻腾”的波涛声。农民伯伯跳着丰收的舞蹈,沉浸在欢跃中……

秋雨,轻悄悄的,绵绵如风的秋雨似乎如以为美貌的少女倾吐着自己的心事。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映衬的天空,碧空如洗,*蓝的令人心醉,远眼望去,片片白云又似给天空洗了个澡。幽蓝的湖水也陪衬着天空,令人进入了一个豪华,放飞的仙境……

秋叶,渐渐的进入秋眠了,悄声无息的散落在土地上,慢慢的堆起了一座小山;野花在草地间也慢慢的变黄了,背板这秋无玩的嬉戏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描写景色的作文范文3

在高一上学期执教记叙文写作时笔者坚持双管齐下,既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也努力做到以读促写,通过名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通过解析名作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考虑到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训练与日常写作,笔者将课堂重点确立为:通过阅读名作,分析和概括出名作的景物描写技巧,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两项:一是如何写景,即引导学生从名作中分析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如何景中传情,即教会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向名作学习景物刻画的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如何将眼前景化作笔底文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上课伊始,笔者用PPT演示了一幅荷塘图,让学生作口头描写,字数不作要求。同学们完成得比较轻松,但大多数都很概括和空泛,谈不上生动和具体。接着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虽然沪教版教材将该文放在高三学习,但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已经早有涉猎。即使有学生没看过,单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在理解上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学生齐读之后,对比自己的口头作文,都感觉大相径庭,一致认为朱自清描写的荷叶、荷花比自己描写的美。于是笔者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美在哪里?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段描写形象生动;有的说描写细腻传神;还有的说感觉意境很美,有一种静谧的美。笔者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描写得这么美,作者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去发现作者写景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启发,比如我问:“该段文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荷叶、荷花”。又问“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荷花的呢?”学生根据笔者的启发,经过讨论,发现了朱自清在这段文字中的描写技巧:有的说写荷叶主要是描绘形状,写荷花主要是描写颜色;有的说描写的角度多,如视觉和味觉;有的说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还有的看到了动态、静态描写等。笔者很为学生们的发现而高兴,并及时地把他们的发现书写在黑板上:

1.绘形、着色

2.视觉、味觉

3.比喻、拟人

4.动态、静态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通感”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修辞格,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对该段文字进行续写。比如写完动态、静态的荷叶荷花之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往下补充,增加别的角度和环境条件。比如“下了一阵小雨,雨滴打在荷叶、荷花上,……”再如“一阵秋风吹来,万木萧条,……”可见,只要用心,描写的角度是可以多方位展开的。学生都感觉老师说得有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逐句地,从朱自清绘形、绘色,描写视觉、味道,描写动、静态中再发现一些具体的东西。眼光犀利的学生经过老师提醒,马上发现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些非常细小的规律,即写景顺序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先交代环境或位置;“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接着交代描写对象“荷叶”,且前有修饰语;接下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是用比喻修辞对荷叶作形象、细致的刻画。接下来也是如此,“层层的叶子中间”是交代位置;“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引出描写对象“白花”,前面也安排有修饰语;然后用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再用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连用叫博喻)等作精细的描写。同理,作者在写“清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个规律:先交代位置或环境,接着引出描写对象,再用各种修辞多方位展开描写。

据此发现,笔者当堂布置了作业:选取校园一处景物作描写,如校园垂柳、路旁梧桐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规律,写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二、从名作学习景中传情的方法

成功的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为了使学生认识景物描写的深层意义,笔者又进行了如下安排。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上段的景物描写大胆猜测一下朱自清在写这一段景物时的心情。学生大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内心的一丝迷茫、一丝困惑或淡淡的喜悦。然后笔者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如果写景仅仅是为了写景,那么写景本身就失去了意义;高明的作家都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景物描写要为传达情感服务。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笔者提供了一组名作片段,做成PPT展示如下: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第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季羡林《清塘荷韵》)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这些片段虽然描写的对象都是荷叶、荷花,但每一位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文字却不一样。笔者让学生齐读,然后比较这几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几组片段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情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就不一样。笔者赞同他们的看法,并与其一同对这组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三个片段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分别表现荷花的高傲、生命力的顽强和怀念恩师。笔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向同学们强调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感情基调。描写色调的明或暗,所着的颜色是亮丽还是深沉,全都由情感基调来决定。感情基调定好后,再用朱自清教给我们的方法对这个描写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精雕细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强调了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要求,即带着感情观察,带着感情取景,带着感情行文。

作文教学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叙、说明等基本表达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经过这样一堂写作课,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供了借鉴。课后,笔者将学生这次的作文结集为《杨柳集》,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写得有情有韵,不仅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而且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描写景色的作文范文4

一、抓住主要特征,多种感官投入,多个角度描写

写作要学会观察,留心大河山川、花草虫鱼、风土人情等。但观察不是单纯地去寻找,而要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有了这样的观察,再注意从多个角度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就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为逼真,更为细腻,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环境描写说到了碧绿的菜畦(视觉)、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听觉)等。这些使整篇文章增色良多。所以,平素我们应该多接触生活,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采用不同角度去描写可以使读者感觉到眼中有景、耳边有音、身在其境、心里动情。

二、发挥合理想象,描写更具感染力

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相生。景物描写中,我们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实景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的。虚实结合能使所写之景显得血肉丰满,从而境界全出。同时,要注意精心锤炼字词,增强音乐美;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具感染力。如《牡丹花》中描写:“‘彭州丹景红’是彭州特有的一种名贵的牡丹。从远处看,它像一个粉色的绣球;从近处看,它粉中透着一丝白色,花瓣层层叠叠,犹如在花的海洋里泛起了圈圈涟漪。‘彭州千堆雪’也毫不逊色,从远处看,它像一团团棉花,更像堆在枝头的白雪;从近处看,它的花瓣白嫩细腻,花蕊像玉盘中盛满珍珠,泛着清淡的光彩。”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超凡脱俗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里运用了合理的想象,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

三、注意景物变化,动静结合写活美景

以动写静可使静物变得鲜活,以静写动则可使动景凝固在美的瞬间。二者结合起来,可使所写之景富于变化之美,景物形象更加丰满。《九龙记游》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公路两旁是一望无边的菜田,金黄的菜花在一片片绿色中随着轻柔的春风摇曳。田垄上两三枝粉面桃花,点缀着这孕育丰收的摇篮。围着篱笆的池塘里,浮着一群悠闲的水鸭。有的曲颈梳洗,有的低头觅食。苍翠的竹林里,隐隐露出一两间农家茅屋,缕缕青烟从林中升腾。”

这段意在描写一幅宁静恬美的乡间早春图,其中对“菜田”“菜花”“桃花”“池塘”“竹林”“农舍”等都是静态描写;加进了对“水鸭”活动的动态描写,不但增加了画面的活力,还更能突出乡间的恬静。

四、追求融情于景,情景感人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彩的景物描写只不过是表现了一个毫无生趣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所以,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渗透感情,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心情舒畅时,看什么都顺眼,听什么都舒服;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碍眼,听什么都闹心。夜半蛙声午时蝉、夏日雷鸣冬日风均无情意可言,可言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恰当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起着重要作用。如有个学生起初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昨天晚上的语文作业没做完,可今天偏偏第一节就是语文课,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就开始犯愁……”

经老师指导,插入了描写景物的内容:“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开始为作业的事犯愁。路边的柳树耷拉着脑袋,在风中无力地叹着气;街上不时传来汽车的鸣笛声,那么嘈杂,像同学们的议论,又像老师的呵斥,搅得人心烦……”

很明显,前面那段没有景物描写的文字缺乏感染力,插入了景物描写后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增强了表达效果。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作品中去,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人景互衬,内容更具体

写景时换个角度去思考,把人物的表现和活动插入景物描写之中,能使景物描写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能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意志和心态,在不同程度上深化文章的主题。请看一习作《风》的片段:“风刮得很猛。我竖起外套领子,戴着手套的双手紧紧捂着耳朵,弓着身,硬着头皮,艰难地向前挪动步子。风一个劲儿地从裤缝、衣袖直往里头钻,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此时,只见一个踏三轮车的叔叔挺着身躯,自己‘一二,一二……’地喊着口号,费劲地蹬着脚踏板,迎风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我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描写景色的作文范文5

一、加强观察训练,做到心中有物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起作文来笔下才会有景、有物。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景物时,不但注意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还注重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1.仔细观察,把握特征。每次习作前,我都要求学生对所写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形状、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远看、近看、左看、右看等),力求形象生动,特点显著。此外,我还引导他们善于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有顺序地观察。我要求学生观察景物时,先选好观察点,然后有顺序地观察。如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可以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观察一棵树,可以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学校的花坛,可以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顺序进行观察。总之,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3.观察要有重点。大自然多姿多彩,美丽迷人。四季交替、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举不胜举的名山大川,还有那美丽的原野等,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观察这些景物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重点,使观察有明确的方向。如学生写《校园的一角》这篇作文时,我引导他们重点观察校园一角中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印象最深的一两处景物,如假山、花坛等,其余的一笔带过,不面面俱到。

4.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通过观察,学生对事物有了一些认识,但这是表面的,如果让他们用书面表达出来,他们也许只会按顺序一一列举所观察到的事物,这样读者读起来就会觉得内容空洞、乏味,就像一棵有树干而没有枝叶的大树。因此,要想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观察学校的假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假山上的石头像什么,喷水池喷起的水柱像什么等。有了想象,写出来的事物才会声音动听,色彩艳丽,形态美丽。

二、抓住景物的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景物的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如春天是和风细雨,夏天是狂风暴雨,冬天是风雪交加。又如《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对瀑布的声响和形态的描写,突出了瀑布声音大的特点;《黄山奇松》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突出了黄山松的奇特。这些课文紧紧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突出了其独特之处,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三、把握写景顺序,层次分明

层次是文章内容的顺序,也就是表达顺序。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从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由中间到四周进行。总之,把握写景的顺序,描写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三种:

1.时间顺序。可根据季节的不同和一天内时间的变化来写,如写一棵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的特点。

2.空间方位顺序。如描写一个建筑物,可以写远处看是什么样子,近处看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3.地点转换顺序。这种顺序也叫移步换景,游记就可以按这种顺序写。《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观人民大会堂》等课文就是按这种顺序写的。

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自然界的景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的状态。描写景物时要写出它的静态,如颜色、形状、大小、姿态等,也要写出它的动态,也就是景物在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变化。写景动静结合,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如课文《第一场雪》先写静态美:“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五、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写出自己热爱的景色,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场雪》中,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他把这种感情蕴藏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中,这就给文章注入了活力,使文章形象生动。

六、想象合理,文辞优美

描写景色的作文范文6

一、选好写景对象,确立写景角度

要描写好景物,首先要选好写景对象。景物选得好,书写才能畅快,文章才能生动、感人。选景应选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刻的、感情最易抒发的、能给人以美感的对象。自己最熟悉的景物,对它的特点才能了解得透彻,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感受最深刻的景物,写起来才能生动、具体、感人。写景与抒情往往联系在一起,寄寓人们深厚感情的景物,抒写起来才有感染力。

景物选好了,就要考虑写景的角度。观察和感受景物,需要发挥多种感官机能,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一个景物,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就有不同的效果。如《与朱元思书》一文在写山“奇”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从视觉感受到富春江两岸重山叠嶂、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从听觉的角度,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泉水冲击着石壁、百鸟啼鸣、蝉鸣猿啸,组成的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选好描写的角度,有助于把握景物的特点,写好景物。

二、把握写景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

写景的顺序是指从什么写起,依次写什么,怎样结束。这些作者都要在动笔前想好。只有把握住了写景顺序,描绘出来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写景的顺序根据表达需要,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我”(作者)观察的顺序描写,即按照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先后来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三峡》写山之“奇”。如果是移动观察点,一般是将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结合起来写。如《小石潭记》。总括起来,写景的线索,体现在写景的顺序上,一般有三种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方位的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顺序。

确定描写顺序后,要写好景物,还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特点又叫特征,景物的特征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景物的总体特征;二是体现这种特征的个别的具体特征。景物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态势、光泽、声响等构建特征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从地理因素讲,高山、平原、荒漠,都是风姿迥异,即使同是风、霜、雨、雪,江南、塞北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季节,南国、北塞也风景各异。因此,我们写景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才能把景物展示得形象、鲜明,给人以丰富多彩,气象万千之感。

三、要有丰富的想象,点面结合完美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这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描绘作家进入艺术构思时驰骋想象的情景:默默地聚精会神地思考,思绪可以上接千年前的生活;悄然转动眼神,视线仿佛看到了万里外的景物;吟咏之间,发出了珠圆玉润的声音;凝思之际,眼前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

想象是文章的翅膀,有了它,就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它可以由现在看到的事物,想到过去见过的事物;由眼前的景物,想到远在天涯海角的景物;由现实生活,想象到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想象的景物就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艺术的夸张,创造出超越现实生活的景物。

要写好想象的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丰富生活。

想象力来自于生活。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是产生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平时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转贴于

2.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如果你懒于思考,就很难对生活中的景物有新的、独到的发现。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点燃想象之火,从而产生生动的想象。

3.要积累知识信息。

想象力同人们的知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贮备了丰富的知识信息,才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景物进行比较,才会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深刻的见解,想象力才可以新颖独特;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才会有惊人的想象力。孤陋寡闻,缺乏知识,就可能是胡思乱想,想入非非。

4.进行大胆构思。

想象是我们写作时得以翱翔的一双翅膀,借助想象,我们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景物,还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尚不存在的景物。但要切记,想象不是瞎想,想象是我们对现实景物进行合情合理的虚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和思考的深化。另外,在写景的时候,既不能顾此失彼,为了突出重点,竟丢掉了整体,忘记了陪衬,又不能喧宾夺主,重点不突出,陪衬过细,而是要点面结合,既要突出“点”,又要用“面”作陪衬。

四、注意描写的方法,处理情景的关系

写景离不开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摹写出来,仿佛读者亲眼见到似的。要把景物写活,在写景时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常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有:拟人法、比喻法、摹声法、夸张法等。恰当地使用描写景物的方法,读起来令人有美的享受,如临其境,久久不忘。

另外,写景离不开抒情。既可寓情于景,也可融景于情。达到情景交融。景物本无所谓情,只是作者在写景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倾注到写景的文章中去,使客观之景,笼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才产生了情由景出,情景交融的结果。如《读》一文中,作者当时心情非常愉快,因而感觉到身边的景物也显得是那么美好:“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夜莺的颂歌唱得温存似地软和,醉心融骨似地热烈,最含羞的花苞就此开放,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从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好。而当作者心目中的英雄被打败时:“那是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黄叶儿凄凄凉凉从树上落下来,憔悴的晚花奄奄待尽,头也抬不起,花上压着沉甸甸的泪珠,夜莺儿早已不知下落,望出去是一片衰落无常的景象。”开始读《堂吉坷德》时,春光是多么明媚、欢欣,而此时的景色又是如此的悲哀、憔悴的灰暗。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五、动静结合,逼真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