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例6篇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地籍测绘技术 精度要求 测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P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040-02

近些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不断的推进了国家城市化进程,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地籍测绘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地籍测绘技术的精确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地籍测绘技术也有了新的测量模式,这让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和正确。

1 地籍测绘技术

1.1 测绘技术

测绘技术的发展最先起源于西方国家,那时流行着一种理论,称之为太阳中心论,于是人们才开始对这个理论进行描绘和画图,试图用一种非常简单直观的方式让人们懂得这种理论。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航海,有了世界上第一份世界航海地图,这个时候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被人们应用到了世界航海旅行中,这份皮纸上简单的几何图形让人们知道世界是圆的,他们所在的地方只是一个小的区域,在其他的地方也会有人、有国家。这些航海的人按照地图的指引,进行了冒险,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块大陆,那就是美国。

科学技术不断与时俱进,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在发展创新,在国家国土资源部的需求下,出现了地籍测绘技术。地籍测绘是现代测绘技术中更为精确的一种测绘技术,是对国家土地所有权进行准确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测绘技术精确到了土地上的点、线和面。地籍测绘工作人员运用这种测量技术把国家所拥有的土地、土地面积、界外土地、土地的权属关系、土地的具置,甚至于土地上的建筑物体的情况都非常准确的绘制在图纸上或记录在专门的文件中,也有很多数据存放在计算机里,计算机里也有专门的数据库,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存储和计算。地籍测绘工作结束之后,一般都会有地籍图和地籍册。

1.2 地籍测绘技术

地籍测绘技术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非常强的测绘技术。传统的测绘技术存在非常多的漏洞,数据不准确,位置也很模糊,很多涉及土地所有权关系的领土在地图上的描绘也存在模糊现象。很多土地资源上的死角部分和不易测量部分,传统的测绘技术不能对其进行测量或是得到的测量结果和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不准确,也不详尽。现在随着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应用融合到了测绘技术中后,我国的地籍测绘技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

现在我们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主要是满足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进行的从土地整体到部分及一些零碎土地的面积计算、具置的测量和位置大小测量,同一些权属边界位置的点和线的测量工作。地籍测绘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地籍测量的工作一般是由有关部门联合组建的地籍测量队组织开展的,因为地籍测量工作是一个系统且庞大的工程,一般测量工作都是要经过好几年才能完成。一个地籍测绘工作组一般负责组织一个省、一个市和一个县的地籍测量工作。建立的测量工作小组要进行培训和学习工作,合格之后签订责任书,保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测绘测量工作。地籍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测绘工作,一般都是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的一项活动,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籍测量工作的进行能为土地管理者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为我们的土地税收和土地产权提供保障。现代的地籍测绘技术含有一般基础的测量工作,也融合了现在的一些高新科技,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摇杆控制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

2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

2.1 精度要求

地籍测绘技术对地基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地籍测绘都会按照等级一步一步进行测绘工作,按照土地资源的从整体到局部到零碎部分,从最高级到中级到低级的原则进行分等级的控制测量方式。我们的地籍测量工作中由于工作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对地籍测绘精度的要求标准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时注意和区别测量分析结果。

2.2 基本控制和地籍控制

国家《地籍测量规范》(CH5002-94)中对地籍测绘的精度有相关规定,其中对于地籍测量控制点的误差范围控制在-0.05~+0.05 m,(基本控制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包含对全球定位系统网、地籍测量边上的网及与地籍测量对应等级三角区域的网,在进行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测量控制。)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坐标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规定的坐标系统,在某些地区如果不能使用国家规定的坐标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的用当地一般所使用的坐标系统。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精度指标,这就是我们的全球定位系统中用来测量物体所用的一个重要数据符号。

2.3 地籍测量中的局部或是零碎部分的精度测量要求

地籍测量中的局部和零碎部分的土地资源一般会进行常规测绘,如土地的权属关系、位置大小及土地资源上的一些实物等。在地籍测量局部或是零碎部分的测量中有界址线和界址点,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在这些界址线和界址点的坐标系中(进行计算和测量,获取数据),界址点坐标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是非常精确和严谨的。当然我们在选择界址点坐标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测量的数据更精确,更接近实际情况。

3 地籍测绘测量模式的研究

我国地籍测绘测量模式发展到现在,融入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相较于传统的地籍测绘测量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拓展创新。地籍测绘是一种高技术含量,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地籍测绘的结果一般都具有国家机构认可的权威性,数据的可信度非常高,地籍测绘的数据、资料和结果也都是与时俱进的,不停的在更新和变化着。现代的地籍测绘模式之间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使整个测量工作的结果具有完整性。这几种地籍测绘模式,如下所述。

3.1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模式

现代地籍测量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出现,这种技术与地籍测量中的传统方法进行融合,让地籍测绘结果变得更加精确,也提高了传统地籍测绘工作效率。这种测量模式是在现代的测量区域范围内运用GPS技术进行全天候的定位控制来进行地籍测量。在实际的地籍测量工作中我们还运用到了一种新技术,就是实时动态差分法,简称RTK。地籍测量工作人员一般采用GPS、RTK和(绘图用的软件,三者中和测量模式),这种测量模式定位准确度很高,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操作运用起来非常方便,GPS接收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又轻便小巧,GPS定位是在国际统一标准规定的坐标系中进行计算的,获取的测量结果可实现数据共享,因为运用GPS这种技术使得成本降低很多,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工作标识方面都减少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但是也有一些缺陷,GPS测量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由于路径多会导致测量精确度降低,也会有由于信号被遮,机器无法正常工作现象出现,而且测量仪器很贵,对技术要求也很高,这些都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测量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实际需要,还会运用一种GPS测量模式,即GPS、RTK、全站仪、笔记本电脑和测图软件,这几种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测量模式优点是不受任何地形和测量比例尺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24 h准确高效的地籍信息采集,缺点是数字测量模式中不利影响都有。

3.2 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量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地形、地籍图的绘制,运用的是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里的资料进行测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简单、方便和直接,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要依据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里的资料,这也是不利的一个方面。

3.3 摇杆控制测量模式

这种模式是利用摇杆技术获得动态变更的土地利用调查的信息,为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提供了很大便利。摇杆控制的范围广,即使是偏远地方也可以使用,不受天气变化影响,图像的分辨率非常高且成本低,缺点是数据更新的速度慢,受人为干扰影响大,目前摇杆控制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还是初级阶段,后续开发有待研究。

3.4 摄影测量技术模式

运用数字摄影测量模式精确度高,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自动化成图,但是由于受摄影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增大地面摄影测量工作难度,有时也不能保证摄影的水平,这些是摄影测量模式的一些缺点。

4 结语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我国的地籍测绘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创新。传统的测绘技术被新的测绘技术所融合或是取代,使得现在的地籍测绘技术精确度更高,测量的模式更加科学和合理,这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无疑是最好的助力,在未来我相信地籍测绘技术会有更大的改进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小华.解析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江西建材,2014(7).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学

前言:“地籍测量学”课程是高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具有技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特征,“地籍测量学”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成分、位置等信息,并通过现代遥感技术、测量技术、数据图集的方式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新的时展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将逐渐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地籍测量的理论内容、实践方式也应不断与时俱进,迎合时展的潮流,加快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方案。因此,采取何种途径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的最大化,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教学改革是贯彻和落实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推行下高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1]。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作为高校理工科教育体系的重要教育内容,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已初见成效,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弊端也逐渐暴露,成为制约“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方式和实践环节五方面,教学目标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积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模式和方式单一,同时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难以实现“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2]。与此同时,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完成,为“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地籍管理成果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我国土地调查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地籍测量学”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国土地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教育方案,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内容的推行与实施,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环相扣,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强化其地籍测量的实践能力,实现“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学生个人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改革之路迫在眉睫。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转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快教学目标的转变,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奠定重要的思想理念基础。在“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人性化和合理化并存的课程教学方案,为学生地籍测量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教育指导规划。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作为“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形成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籍测量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实现观念的良性转变,实现面向专业到面向市场的理念转变,实现以理论为主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观念转变,保证当前教学目标符合地籍测量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二)教学内容体系。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科学配置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结构,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精细化的教学资源,进而实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最大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将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量、工程测量等基础性课程相结合,构建完整的地籍测量网络体系,为学生地籍测量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知识脉络。同时,“地籍测量学”课程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成分、位置等信息,并通过现代遥感技术、测量技术、数据图集的方式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因此,教材的内容要具有现势性,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测量技术的最新成果,并且将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测量技术紧密集合,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内涵。(三)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体系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其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重点逐步偏向地籍调查与建库的相关内容中。第一,教师要对地籍的概念进行着重讲解;第二,调查部分,教师要对权属调查、利用现状调查、条件调查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化理解;第三,测量部分,对于地籍控制测量要着重讲解其技术指标及特点,而在界址点测量方面要重点讲解影响其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四,绘制量算部分,要对所绘制区域的情况特点全面地把握,并通过实例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五,建库部分,以CIS为途径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多元化应用[3]。同时,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四)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对“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加强地籍测量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广阔的教学发展空间,构建有效课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地籍测量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明确“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地籍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配置实践方案,构建以生产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馈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实践工作的完成效率。(五)课程考核机制。创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估机制,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教育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传统课程考核评估机制以分数为学生各项能力评估的关键性指标,将试卷考试的方式作为考核评估机制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传统化的考核方式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综合发展的新形势,因此,要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逐步扩大课程考核机制的内容,将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纳入考核范畴之内,同时,要创新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并行,理论知识考核可以通过笔试考试和口试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实现“地籍测量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越发迅猛,教育的改革浪潮也在新时期环境下拥有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当代高校更加倾向于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人才的培育,故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改革亦成为新教育环境下的大势所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遵循框架思维,通过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变,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并作用于实践教学环境,转变课堂考核机制,以此不断促使“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教学诉求。

作者:杨李 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春,彭志良,金国钢.推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70-76.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GPS静态;地籍测绘;RTK;岫岩宅基地测绘

1.岫岩宅基地测绘简述

岫岩宅基地测绘是鞍山市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一部分,该项工作于2014年3月1日全面启动,计划于2015年8月完成。岫岩宅基地测绘是指对岫岩县范围以内的农村宅基地开展1:500大比例尺地籍图测绘,基本内容就是地籍控制测量及界址点测量。

2.GPS技术简述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GPS测量技术在岫岩宅基地测绘中广泛应用,我们不可以利用GPS静态测量模式来进行高等级的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还可以利用RTK模式进行低等级的图根控制测量以及地籍细部测量、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工作。

2.1 GPS技术在岫岩宅基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岫岩宅基地控制测量中的主要应用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就是地籍测量中的高精度首级控制。目前地籍平面首级控制测量需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GPS静态测量是利用测量型GPS接收机进行差分定位测量,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6-10-7。应用GPS静态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位的选择相对比较方便,避免了常规三角网布设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的局限性。通过外业观测、数据采集、基线解算、网平差、外业数据质量检核等主要的工作流程,只要布设的GPS基线布设、网形合理。静态GPS的解算成果就完全能够满足岫岩宅基地测量规程要求。第二就是用GPS-RTK技术能进行城镇地籍图根加密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是在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加密,直接满足解析界址点和地籍图测绘的。使用RTK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不但可以实时地知道定位的结果,而且可以实时了解定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在当下,RTK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第三就是用GPS-RTK技术进行地籍的碎步点测量。地籍碎步测量主要采用RTK 和全站仪施测,对于视野开阔、GPS信号好的地方采用RTK 测量,对于房屋密集及比较隐蔽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施测。对于某些全站仪和RTK均不能测量的特殊碎部点,再辅助手持测距仪、皮尺等工具测量。将RTK技术运用到地籍碎步测量中,使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的测量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员只需带着RTK到相关的位置,输入特征编码,在点位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用电子手薄测定记录该区域内的碎部点,再用专业的测图软件绘制成图。RTK测定点位不需要点间通视,因此采用RTK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

3.GPS RTK进行岫岩宅基地地籍测绘实例

下面以岫岩宅基地地籍测量工程中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为例,阐述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3.1作业过程

该测区为农村镇址所在地,交通繁忙,街道两旁树木密集。需测量的宗地地块遍布整个测区,总测量面积约3km2 ,权属关系复杂,用地种类较多,宗地数目多,权属界址点数量大,采用常规测量手段施测十分困难,很难精确的快速的完成宗地的权属界址点测量工作,以满足宗地权属单位对地籍测量工作的要求。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作为本测区宗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实测技术手段,在充分论证并通过试验检测认证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2 GPS RTK定位精度评定

选取一个GPS-RTK测量基准网点,架设RTK基准站,流动站在离基准站5km范围内,有目的地施测了原宗地权属界址点共计15点,并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测量宗地权属界址点坐标.全站仪与GPS RTK测量成果较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比较数据可以看出:RTK测量

(1)GPS RT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互差最大为4.9cm,最小为0.1cm。

(2)若以全站仪测定的点位坐标为准,RTK界址点点位误差均在±5cm_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要求。

(3)对于GPS RTK天线无法靠近的点(例如与墙角、墙壁以及与建筑物重合的界址点等)。此时,天线的对中误差就将成为RTK测量界址点的最主要误差。这时应采取全站仪等其他辅助测量手段对界址点进行测量。

(4)由于我们在进行地籍测绘时,确定了界址点,并用钢尺对相邻界址点的边长进行了检核,为了保障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我们将测量的相邻坐标进行边长反算,与钢尺的测量结果比较,对于误差超过5cm的边,界址点要重新进行RTK测量,直到达到测量精度要求。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我们得出了RTK的测量精度是可以用于图根控制点布设及界址点测量的结论。

4.结论

在岫岩宅基地测绘中利用GPS测量技术,可以高精度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图根控制测量坐标以及地籍细部测量、界址点坐标。让测量工作变得过程快捷、成果精确可靠。随着RTK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抗干扰性和软件处理水平的提高,GPS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及工程测量等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外业测量的质量和测绘作业进程。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地籍测量;测绘技术;精度控制

在地籍测量实例中,测量大多采用过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测量区域建立控制网。这些措施的优势在于理论上的完善,以及技术的成熟,但是控制测量方法工作量大,这些常规大量的作业方式的劣势也凸显出来,工作的时间较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尤为明显,正是为了改进这一传统测量方式,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填补了这个空缺,很好的改善了之前测量的弊端,最主要体现在精度控制上。测量新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中的相关技术就作为本文的探究方向。

1 国内地籍测量新技术研究现状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测量工作越来越世界的关注,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电磁感应测量法、雷达探地测量、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GIS技术等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这给城市地下燃气管线工程测量工作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城市地籍测量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的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籍测量的功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城市地籍环境的集成材料、铺设方式,还是建筑数量,都大大改变了原有方式。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测绘工作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工序拼接而成,比如说:控制测量工作、界址点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工作,这之间如果任意环节产生错误,无疑都会影响到其他工作,最终对土地测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针对测绘项目中的某些问题来说,仅靠一律平视的做法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测绘的实际要求来制定并优化一个较为合理的测绘方案,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测绘工作对各个方面的需求。

目前,由于城市地籍地理和历史因素,很多城市地籍道路出现了交叉或平行,就像编织的蜘蛛网似的,成为旧的、密集的、无序的、甚至是没甚作用的管网,发生这种状况,与地籍测量工作无疑有着重要关系,在城市发展快速的背景下,落后的地籍管理和现有的测绘技术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城市建设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地籍测量问题。目前,城市地籍测绘的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地下信息是分不开的,想要得到正确的地下信息,就必须提高城市地籍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不仅是选此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但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

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相比,城市管道测量的工作环境越来越苛刻。更多的地上建筑物的建造,奠定了更密集的地籍设施。不同类型的空间、地面和地下的干扰出现,以及不同型号的多方面干扰源,已然成为了地籍测量的严重障碍。再比如,伴随着地籍测量技术的多样性发展,测量时间非常难以控制,这给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地表的物理参数是异构的,多种多样的,因此,如何通过地籍测量工作获得准确的信息,这就必须要根据地籍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测量技术。平行地籍环境与过小的测量时间间隔,非正常地籍测量现在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本文首先就现有的地籍测量方法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实验参数与精度控制,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地籍测量和分析并行的地籍环境。现代测绘新技术总结如下:

2.1 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地籍测量的方法,它应该使用的类型以及场条件基于选择的频率参数和不同的线的方法来测量用于检测的平行小间隔的地籍环境,我们应该用抓样法优先,时有暴露的建筑物或附属物和现场环境,然后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检测其他地籍的施工条件下。倾斜线法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测量方法,可作为与小的时间间隔,这是影响较小的场地条件,操作简单,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承担好的测量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最高频率应选择脉冲。它通常需要渗透的地籍环境中的一根线,然后使用充电方法或抓样法的地籍测量,达到测量目的。

2.2 雷达探地测量

探地雷达(GPR)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浅金属管线和浅非金属管线的检测结果。随着测量工作的开展,地籍测量是不稳定的地籍类型和环境的干扰,可以对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同时,GPR方法只能用于检测地籍档案,但不能跟踪测量,这是只适合作为补充其他的测绘方法,而不是作为主要的测绘方法。

2.3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

瞬态瑞雷面波的测量不仅在平面环境中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深度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瞬态瑞雷面波法可用于测量水泥水管涵洞,但应减少在技术提供深度测量的精度要求。面对地籍管道,瞬态瑞雷波法可以很好地确定的平面位置,并较好地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但是它是很难确定测量深度。可应用于瞬态瑞雷面波法测量大口径排水和煤气管道。与地震成像方法比较,衍射面波所产生的管道是不明确的地震成像方法。然而,管道的深度,可以通过面波的色散特性的特点来确定异常的速度区域。地层条件也可以影响面波法勘探,地震成像方法等,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2.4 地震成像法

地震成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绘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地籍、地下测量中来。当用它来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时,我们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一个管波形异常衍射的衍射波的干扰所产生的其他小间距平行波。衍射波形生成的管线是明确的,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确定地籍测绘点的位置。不足之处在于,脉冲和地层条件可以影响地震成像方法,近地表厚的混凝土层和低脉冲能量可以产生微弱的波群,这使得它很难找到管道,此外,异质性还可以干扰波形。

2.5 高密度电阻率法

非开挖管道的位置,可以精确地测量高密度电阻率法。但对于城市中心,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布局受到限制,尤其是对深埋的非开挖管道,需要很长的测线安排。因为调查现场条件的限制,我们通常不能得到很好的结果。电极接地的耦合效应,尤其是刚性路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的城市的中心中的测试结果。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安排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的观测信号。通过分析信息和适当的反演,它可以清楚地分辨的位置,方向和一般的目标范围。

2.6 高精度磁法

高精度磁法,可以直接确定位置的磁异常,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以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检测小间距平行的地籍场所。非金属非开挖管道的检测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然而,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堆叠的磁场值的磁体和磁背景字段值的磁场强度值。如何去除背景磁场的影响在反演,并计算磁铁的深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7 磁场梯度测量技术

磁场梯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复杂环境下的地籍情况,它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籍位置和深度。然而,此方法的检测精度的影响由质量的孔隙形成。它需要应用其他方法来确定位置的管道和钻井和过大而损坏地籍测量工作,避免不利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磁场梯度测量法都用于地籍测量的辅助方法。总之,城市地籍状况是城市日常生活的生命线。为了提高城市地籍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检测环境,对先进出现的测量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地籍测量的传统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充分增强了地籍测量的效率,为国家土地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切实将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等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能根据技术的特点,做到测量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靖,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J].科技风,2012(10):74.

[2]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4):62-64.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GPS技术;城镇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GPS技术是以卫星载波为基础的实时定位系统,其应用已经拓展到了多个领域,尤其对测绘技术的变革更是产生了较大的作用。而在地籍测量中传统的如导线、三角网等测量在技术要求精确的同时,精度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随着GPS技术的引入,利用其进行地地籍测量可以避免传统测量的缺点,且布点灵活、观察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使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发展迅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进行了分析,这一研究对于GPS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2GPS技术的地籍测量

2.1 GPS技术的定位测量

通常GPS系统都是由客户设备、地面监控以及空间卫星等3部分组成,而应用GPS测量地籍的定位方法则主要由载波相位和测距码伪距法,这里载波相位定位是从接收机产生的基准信号相位和来自卫星的载波相位的差来得出接收机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设为整周模糊度,其计算的观测方程为:

其中接收机钟差为、卫星钟差为、电离层延迟改正为、对流层改正为、卫星星历误差在矢径方向的投影为,多路径误差为,测量噪声为。而应用的伪距定位的方程是:

2.2 GPS应用的数据处理

GPS技术应用的测量数据当前基本都有由计算机完成实现的,其包括了数据预处理、基准解算、网平差等处理,由于计算机软件功能强的,数据处理出差率低其在当前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

2.3GPS测量的误差

应用GPS技术的地籍测量,测量观察值的误差主要包括接收机、信号传播以及卫星方面的误差。接收方面主要有时钟、位置误差,一般采用观察同步求差的方法处理;信号传播误差通常应用监控机信号调试进行处理;卫星方面存在时钟、星历、相对效应等误差,这些处理一般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差处理取值。

3城镇地籍测量

3.1 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有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2种方式,通常不需要应用高程控制,只需应用平面测量就能实现。城镇的平面控制测量具有以下特点:地籍测量作为城市控制网的一部分进行处理;城镇地籍测量对点位和长度变形精度要求更高;由于城镇建筑多,测量时平面控制点密度更大。平面控制测量一般还需遵循高级到低级、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布网原则。

3.2 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应用包括技术设计、外部实施以及数据处理3个过程。地籍GPS技术设计主要是根据测量章程和项目要求进行确定的;外部实施则从准备、观察和结果整理分布进行完成;数据处理则应用了平差计算的相关软件完成。依据以上基础理论的分析,对重庆城镇地籍测量进行了实际应用,基于重庆相对平原地区的技术难度要求高特点,对其山地丘陵的地貌城镇性质,依据表1重庆GPS定位测量标准,采用了全解析的数字化采集的方式完成地貌勘察点的规划,通过GPS高精度的定位的测量完成了地籍测量规划,最后得出了界址点数据、地籍图和地貌测绘等内容。通过应用结果表明,应用GPS技术于山城重庆的独特地貌地籍测量优势明显,得出结果更为形象以及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更便捷的应用。

表1重庆GPS定位测量标准

4 小结

本文从GPS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GPS地籍测量的特点与过程,通过简要的分析重庆的验证得出了GPS定位对于地籍测量的应用效果显著,而在实际应用当中结合RTK的碎步处理技术会使得地籍地貌处理结果更为精确,此外应用其他地方时还应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做好相应的规划,才能充分发挥GPS技术精确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黄小玲.基于GPS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技术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26)

[2] 韩聪秀.基于GPS技术的城郊地籍测量实施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05)

[3] 付小虎,喻建华.浅谈GPS在地籍测量控制网中的应用[J]. 江西测绘. 2010(03)

[4] 陈闻畅.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思路及案例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12)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数字地籍 ;测绘;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数字地籍测绘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城市、农村的地籍测量就显得愈发重要。地籍测量的精确结果使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的面积和归属有了充分的实际依据。地籍测量通过对区域内地形图的测绘,可以有效掌握各种地面信息。随着土地面积的计算越来越精准,地面土地信息可以得到基本的掌握。这也使土地归属权的变更,有了事实依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运用,地籍测量也得到一个全新的发展,即数字地籍测绘。地籍的数字化是地籍测量的重要趋势。相较传统地籍,数字地籍具有数据处理分析简单可靠,极易存储,精确程度高,易于传播和分享等优势特点。数字地籍测量是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的编辑处理生成地籍绘制图。这其中,地理数据的采集需要利用GPS技术和全站仪进行外业活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处理则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绘图软件。可以看出,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地籍测绘的内外业活动完美融合,使地籍的测绘跟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二、数字地籍测绘的发展

从历史来看,绘图自动化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的,美国国防部的着手研究极大的推进了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及其配套设备的迅猛发展。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逐渐商用,在此基础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技术和设备都得到逐步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在制图得到了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有效支持,例如对于图形的处理和分析、输入和输出、地形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纸质地图的数字化都有了新的理解和研究。这些技术和理论的逐步完善使得绘图的自动化进入生产阶段。八十年代,信息化开始迅猛发展,全球各地的信息沟通更加迅速,随着各地地图数据库的建立,计算机绘图的自动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计算机绘图在我国的开展落后了几十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计算机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开发都处于落后的地位。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显现,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现的阶段,计算机设备和技术都得到长足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绘图理论的完善,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得我国数字化地籍测绘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世界开始真正走进信息时代,各种高新技术和新理论开始不断涌现。国家也加大力度不断促进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在数字测图方面,国家自主研发了多种测图系统,更加方便了地籍的数字化测绘。随着我国数字化地籍测绘的技术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人们对于数字测绘要求也更高了。数字化测图逐渐跳出仅仅是地形图测绘的范畴,开始思考在工程计算中如何将数字地图的测绘使多种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换和分析处理。这也将促进数字化测绘在多种领域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绘图的测量手段和测量技术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地步,这也使之成为当前最为先进的绘图方式。随着我国数字测图的不断发展,技术理论的完善和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数字测图开始逐渐成为主流的地籍绘图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地籍绘图技术的革新。

三、数字地籍绘图的特点

1、劳动强度小和自动化强度高

传统地籍绘图需要在野外进行外业地形数据信息的采集,劳动强度非常高且有一定危险系数,而且传统绘图必须进行复杂的计算统计和检验,测图效率低,耗时耗力。相较传统绘图,数字地籍测绘就要简便和高效许多。外业数据的采集依靠电子手簿配合全站仪,数据的采集实现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采集效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电子手簿和全站仪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的向计算机传送,所以内业工作人员在室内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地籍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优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作业时间,劳动强度较小。

2、精确度非常高

传统地籍绘图受制于设备和传统技术条件的制约,所绘制的地图产品与实际地形容易产生各种误差。地图作为一个指向性很强的产品,追求的应该是高标准和高精度。数字地籍绘图使用的是电子手簿和全站仪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而且可以及时处理和储存,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传统测图中的各种误差,很好的再现了实际效果,从而保证了测量的高精度,满足人们对于地图越来越高的要求。

3、信息量大

传统地籍绘图通常是保存在平面的纸质上,受到测图比例尺的控制,局限性很大。数字地图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巨大,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经过数字化的处理,数字地图使测图比例尺彻底成为了历史。数字地图的资料量存储巨大,并且可以分多层进行存放不同的数据,各层数据相互之间不会产生混乱,方便进行管理。多数据的存放可以使地理地形信息完全展现,如山川、河流、房屋、地形地貌甚至于下水管道都在数字地图各个不同的层中分别显示。用户可以通过检索或者关闭某一层或某几层地图来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由于数字化地图的编辑处理非常方便,可以依据数据地籍图将各种差异化内容进行补充说明。通过补充加工地籍图可以轻松变成不同客户需要的各种管理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4、信息储存方便,传播快捷

数字地籍绘图是以数字信息的状态存在的,数字信息可以依靠多种介质在计算机上进行储存和传播。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绘图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5、有利于成果的更新

数字绘图的各种信息都是储存在计算机上,一旦测量地点信息发生变化,只需将所改编的信息以代码和坐标的形式,在计算机进行编辑和处理,便可快速完成新地图的绘制,保证地面信息和数字地图之间的实时性。

四、数字地籍测绘的创新

由于优势明显,技术也逐渐成熟,数字化地籍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测量技术。数字地籍测绘的创新要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中求发展。

1、随着我国GPS技术的逐渐完善, 在数字地籍测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地籍测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2、数字地籍测绘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以使用数据库软件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RTK(Real Time Kinematics)即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以对测量点做到精确至厘米级别的定位,数字地籍测绘结合GPS-RTK技术可以是土地的界定更加精准,为土地的归属提供重要依据。

五、总结

数字地籍测绘大规模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测绘工作者开始研究和使用数字地籍。数字地籍测绘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操作失误和测图软件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数字地籍测绘的不足和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简化操作流程,才能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