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图解法范例6篇

地籍测绘图解法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1

关键词:地籍测绘;监理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地基测绘工作中,监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不管是对整个测绘质量和监理人员来说,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地籍测绘人员,应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切实做好地籍测绘监理工作,严格将地籍测绘的监理制度落到实处,以最大化的确保监理的有效性和测绘的精准性。基于此,以下笔者就此作出以下阐述。

一、地籍测绘监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地籍测绘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亦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以及法律性都较强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集统一与严密性、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技术工作,其对测绘技术和地籍测绘监理工作的要求均较高。因此,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寻求监理制度进行支持,以法律法规作依据,对合理设计的各工序实施监理细则,要求监理人员与测绘人员严格根据相关技术规范与设计要求履行合同内容,从而进一步确保地籍测绘成果质量。

二、基于地籍测绘的监理制度应用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地籍测绘监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地籍测绘监理工作,作为地籍测绘监理人员应在地籍测绘中加强监理制度的应用。

(一)地籍测绘主要内容

地籍测绘的内容较多而且对测绘技术要求较高,其主要包括:第一,地籍测绘控制,对地籍基本控制点及地籍图根控制点进行测设;第二,地籍行政区划界线及土地权所属界线界址点坐标的测定;第三地籍图纸的测绘,地块及宗地面积测算。

(二)地籍测绘控制及监理

一是监临人员应对测绘人员提供的观测数据和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提出合理布设网形,具有良好的结构,保证记录数据是规范、工整、没有涂改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地籍测绘控制的技术要求。

二是监临人员必须对测绘人员提供的数据进行仔细计算,并按照地区的不同分别布设不同的导线,如一类地区,就应布设拨地导线两级、三级导线;二类地区应布设图根导线两级、拨地导线,且在布设是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精度要求进行检查核对。

三是监临人员应在基于原施测控制网上开展另外的作用检查,全面检查验算控制网观测与计算资料,并对得出的精度进行仔细统计记录。还应对检测的仪器精度等级提出要求,其不得比原观测仪器精度低,若是进行野外检测则能按照总点数的部分抽检。

(三)地籍图的测绘及监理

一是界址点的测量与监理。宗地地理位置能根据界址点坐标进行确定,界址点坐标进还是算宗地面积进行量算的依据,且界址点坐标对于实地界址点具有法律保护作用。

二是界址点的测定。进行界址点测定主要能采用两种方法,解析法与部分解析法。解析法:就是运用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等方法对所有界址点、保护点进行测量,同时并对点位坐标进行计算。利用测量计算出的界址点、保护点的坐标当作基础,进行其他地籍要素坐标的测量计算,并将丈量宗地草图得出的数据用作校核对象,最终按照上面所测量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地籍图及宗地图的测绘。部分解析法:利用解析法对街坊外与街坊内的界址点进行测量,而后利用测量出的数据对街坊内宗地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进行装绘,并以街坊外界址点对街坊内部宗地进行控制。

三是监理方案的实施。实施监理方案时必须全程都有监理人员进行监督,并严格要求测量人员按照相关技术规定进行操作:第一,测量人员进行观测工作时,应对观测仪器设备进行严格检校,并确保观测仪器设备齐全。第二,进行细部点坐标测量时选用极坐标法测定最适宜。

第三,应在基于设置过的界址点标志上进行观测工作,并根据街坊分组进行观测、计算以及记录。第四,应仔细进行界址点误差表的填写工作,明确内外业工作连接,以便为监理人员开展误差检验工作提供便捷。

(四)地籍原图的测绘与监理

一是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一般情况地籍原图精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绘制精度及原图基本精度。绘制精度就是指地籍原图上的图廓线长度、对角线长度、坐标格网点、图廓点以及控制点的展点精度;原图基本精度就是指地籍原图上界址点、保护点以及相关距离精度。

二是图边测绘及拼接。为了确保相邻图幅能有效进行相互拼接,其图边通常都需要测出图廓线外5毫米到10毫米。严格控制地籍图的接边差,确保其接边差小于规定点位误差的2倍。还应不超过平均配赋的限差,但是必须保持界址线和其他要素的位置不会相互发生变化。尽量防止出现大的变形情况,若出现超限时必须进行检查并纠正。

三是监理方案。测量人员完成测量工作并检查后,必须把地籍原图、计算数据及观测记录提交给监理人员进行审查,且检查方法有巡视、平行检查、室内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检查地籍图的精度,并将测量人员提交的相关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检查,最后在做好统计记录。第二,地籍图内容检查内容包括:对各种地籍要素检查,如地籍编号、界址点、界址线、地籍控制点等等;对部分图幅各种保护点要素的测绘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根据技术要求,严格检查各地籍图接边情况;地籍图图廓之间和图廓外外部注记情况检查。

(五)宗地图测制与监理

一是宗地图测制。宗地图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界址点线、宗地位置、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进行仔细描述。其处于地籍测绘工作后期,进行界址点坐标检核后,应确认其准确无误,并在正确完成另外的地籍资料的收集时,按照规定的比例尺制作一种图件,且该图件能正确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及相关情况。测绘宗地图时,必须清楚明确界址线走向、正确标记坐标点、确保测绘宗地面积准确无误、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尺适当。

二是监理方案。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根据相应的技术规定对完成测量的宗地图展开实地核查,并对部分宗地图的宗地号、占地面积、界址点号、地类号、相关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要素的规范性、完整性及准确性进行严格检查,若是发现问题必须迅速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六)面积量算与监理

一是面积量算。地籍测量中进行土地面积量算时,通常是采用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利用土地面积量算得出的面积数据能有效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土地费收取依据进行调整,其是地籍测量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此外还能为国民经济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的制定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监理方案。建立人员必须对各图幅内宗地面积、土地分类面积的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进行仔细检查核算,从而确保其符合标准。严格检查各宗地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的计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绘监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引入监理制度能为地籍测绘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地籍测绘工作的技术水平,因此,作为监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地籍测绘的监理制度的应用,不仅能确保测绘项目的顺利进行与完成,以最大化的确保监理水平的提升,以促进我国监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全.基于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2,03:33-38.

[2]刘定忠,王维海,彭阳辉.对建立测绘监理制度意义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1:225-226+228.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字测绘;地籍测绘;要求;模式

随着3S技术在测绘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些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的研究也不断增多。GPS应用于地籍测绘的研究贯穿了整个地籍测绘工作,包括控制网的建立、加密、地籍细部测量等。近年来,随着GPSRTK技术的不断成熟,GPSRTK应用于地籍测绘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自90年代在我国逐步推广,发展到今天已经较为成熟。目前,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多源化,数据结构GIS化。有些研究人员针对地籍测绘的特点,提出了实时拓朴的方法,以便建立基于完全拓朴的宗地数据,以方便实时变更及数据汇总统计。

1地籍测量的原则、内容及成果

地籍测量技术特点除需按国家标准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外,还应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籍调查,取得不动产的地理、经济和法律诸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要求完整、系统、以图形、图表与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示,并编辑成地籍簿册,它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籍测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能满足一定的精度指标。所以,地籍测量应具备完整的测量原则与内容。

1.1地籍测量的原则

在测量原则上地籍测量遵循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界址点测量、面积量算等工作。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比较高,尤其是交通繁华地区,所以,通常是大比例尺测图。

1.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2.1收集不动产的权属资料、权属位置及拥有土地的编号、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质量等级以及与税收有关的地籍要素;

1.2.2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点;

1.2.3测定行政区划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值和权属范围的面积;

1.2.4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及其上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和面积;

1.2.5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及时对原地籍成果进行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与现实性;

1.2.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2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 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2.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 “准地籍测量”。

2.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1)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2)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2.3 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 RTK技术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则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2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4结束语

综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文章写作不到之处望行业同仁多批评指正,本人在今后也会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接再厉,争取为我国的国土测量研究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黄德忠 关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前景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2 8

[2]李靖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J] 科技风 2012 20

[3]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3

[关键词]GPS系统 地籍测绘 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59-1

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与GPS技术的相关分析

1.1地籍测绘的控制测量分析

地籍测绘是指在地籍作图前期准备工作中,为适应地籍基本的操作和测制户地图的需要,大小是地籍区或地籍分区,基本是国家等级点,运用三角测量、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操作点和图根操作点的过程。控制网包括为二、三、四等控制网和一、二级控制网。在测绘户地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大小,各个级别的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内最高等级的控制网。

地籍测绘是对地块权属边界的边界点坐标进行高精准度的测定,并根据要求把土地分成大小不一的份额连同附属物的地点、大小、从属关系和应用状况等元素作图在图纸上和记录在地籍测绘表册中的测绘工作。户地测量最终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户地图和地籍册。应用于户地管理中的专业测量――地籍测量,在地籍管理中确定宗地的土地权属界线、地点、大小、多少等地籍要素的需求而展开的测量和大小计算工作方面都有着很多应用。户地图是户地测量的重要成果之一,因此户地图绘图在地籍测量乃至户地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籍考量的主要囊括地籍考查、地籍平面控制考量、土地边界点的考定、户地图的绘制和土地面积大小的计算等。

1.2GPS技术原理的简介

GPS是指利用地球太空轨道中确定位置的卫星,根据距离交会法以三角测量的原理来进行,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的随时确定位置和导航的完整体系。GPS体系的前身是一种子午仪卫星体系,在定位过程中将确定位置的卫星和接收机间的距离量作为基本观测量,所处位置所能收连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析出来的地点就更精准。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上,这就保证了至少有4颗卫星可以被连接到,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分析计算出信号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和载波传输的时间,然后根据各卫星所计算出的位置信息进行多个等距球面叠加计算,然后就能够获得用户的经纬度、所处位置海拔高度、运行状态以及时间等相关数据。固定空间或固定地球坐标系统,是在GPS的测量中最普遍使用的两类坐标系统。依据需要变换座标系统间的转换级数,从而实现依次来进行坐标系统坐标的推算。

1.3GPS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

GPS的接收装置通过接收测量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来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接收装置所处的地点坐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国或全球性的高精准度型定位网,作为高精准度数据坐标定位,应用于军事、科学研究等方面。另外一类是局部性座标卫星定位网,主要应用于位置导航等方面。由于在测量方面可以使用全球定位卫星信号的载波和调制码,所以常常以载波信号的相位观测量来计算距离。在户地测绘中,GPS的测量方式可分为RTK定位及差分卫星定位。RTK定位是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差分卫星定位由地面基准站发出改正数,通过接收端接受和修正结果来实现精准定位。

1.4对GPS技术地籍控制网点的相关信息分析

可以说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它是测绘地籍图以及对数据采集的前提。地籍控制网络站点的分布与精密度则是为了满足在测区内地块的权属界的某个特征点,也就是对界址点的服务。所以全测区的控制测量作为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它是制作测绘地籍图所需要的数据基本条件。控制网点的密度根据整个测区面积以及它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加密性控制网和首级控制网。由于城镇内边界点分布状况加大受到局限,因此在保障网点的精密度时,控制点的分布状况需要增加到有利于测定边界点的程度,同时为了能够在图根点上直接测量边界点可能还需在GPS网下添加图根导线。当然在布置图根导线的时候所考虑的因素同样也是很多的。

2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相关应用

2.1在地籍细部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

工程实践表明,地籍细部测量是在整体地籍控制测量的前提上来实行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测定出每一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它的形状、面积等基本信息,这些也是在地籍调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籍调查的准则里说到,在进行地籍表面操作测定中的地籍精密测定时,城镇界址点与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之间距离所允许产生的误差有十厘米;比较隐蔽的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的界址点则允许有误差十五厘米。所以在利用GPS技术时,是绝对能够满足所要求的精度范围的。地籍精密测定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对大地归属界址点以及其它地籍重要因素的测定;其次是绘制最基础的地籍图,还要进行面积的计算。此外是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时所用到的几种方法:1、将测区内的所有界址点的位置根据实际所测的数据按照公式进行解析并计算出它的坐标,称为解析法;2、用解析法来测定测区的边界点和测区内部比较明显的界址点的坐标,而测区内其他的边界点位置则是依靠勘测丈量得出的数值来确定,这叫部分剖析法;3、所有界址点的坐标都不测定,而是全部依靠勘测丈量得出的数值来确定界址点坐标,这是属于图解法。

2.2GPS技术测量的特点

目前在导航与定位领域里应用最为普遍的系统就是GPS测量系统,和其他的测量技术相比它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以及精度较高还应用范围广等很多的优点,其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

GPS测量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在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只需进行开关仪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线高、监控仪表工作等比较简单的操作,而其他工作都是由仪表来自动解决的。GPS用户接收机一般是形小且质轻,自动化程度还比较高。在野外测量的时候,有时完全只需一键开关,这大大加强了它的实用性:便于携带和使用。

3结束语

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不存在常规三角网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的要求,对于GPS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利用为地籍测绘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测绘测量的思维方式,同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更是测绘界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其精度高、运作速度快、费用量少、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点之间不需要通视等优点,更是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常规地籍测量中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为地籍测量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个夯实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4

关键词:地籍测绘;测绘技术;概况;作业流程;技术应用;野外数字测量

一、地籍测绘的概况

地籍测绘是指精确测定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并在图纸上绘制其地块与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及使用情况等因素,或在专门表册内进行准确记录。数据集、地籍图与地籍册为地籍测量的成果。作为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地基测量为符合地籍管理的相关需求,必须测量或计算其地块位置、形状等要素。其中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土地界址点测定等都属于地基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籍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地籍测绘是地籍信息采集的有效方式。界址点为地基测量的重要地籍要素,其对地籍测量仪器、方式与精度起到决定作用。为更好地提升地籍测绘的质量,必须正确掌握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表1)。同时,将测绘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可实现全站仪智能化发展,通过结合计算机和绘图软件,可提升测绘的精度与降低成本。

表1 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二、地籍测绘技术的作业流程

地基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地籍测绘的发展目标。其优势在于地籍测量完成的同时,还可进行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并利用有效手段进行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实现“数字国土”、电子政务与提升地籍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自动采集地籍要素是现代地籍测绘的主要方法,在数据采集中一般都会选取全站仪、计算机等设备,并将其向计算机进行传输。随着选取专用软件处理地籍采集数据,最终进行分析、整理、编辑与入库。其具体作业流程为分析资料―获取数据―编辑、整理、入库数据。

(1)分析资料。分析了解测区现有地籍数据,对测区地形进行充分了解,按照现有设备与地籍数据库建立需求进行测量技术的选择。在分析资料时,必须对“准地籍测量”是否使用进行充分考虑。

(2)获取数据。一般选取2种方式进行数据获取。一种为利用以上分析,对现有资料进行直接使用,该方式应用中,必须对地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正确性进行充分考虑;另一种为直接在野外进行收集和采集。采集数据时,应严格按照数据库建立规定,取得相应的数据格式。获取数据时,其内容包含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等。

(3)编辑、整理及入库数据。在多种数据获取中,应遵循数据库相关技术规定进行信息数据的编辑、整理与入库。随后进行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与汇总,最后进行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并完善地籍管理体系。

三、地籍测绘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地基测量具有极强专业性,地籍数据具备法律效应,要求必须具有较高数据精度。与其匹配的资料成果则需具备较强的现时性。以地基测量专业性角度进行分析,其测量模式包括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测量、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因自然环境与测量技术的制约,以上测量模式可达到优势互补,更能符合地籍测绘的需求。为此,本文主要对野外数字测量进行了分析。

数字测绘技术科对现代信息产业、计算机制图理论进行充分利用,在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应用中,可应用到基础数字地形图与地籍图等工具,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信息来源。在野外数字测量模式数据采集中对其采集方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地籍数据库、地籍管理系统等。

确权、测量与编绘为数字地籍测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地籍测绘目标的重要方式,野外数字测量中,必须合理选择与配置作业工具。目前,最常见的测量设备为全站电子速测仪,按照配置硬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全站仪―电子记录薄―测图软件。在野外实地测量中通过全站仪可对多种地籍要素数据进行测量,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可将信息向电子记录薄进行实时传输,预先处理后,根据指定格式在数据文件内进行存储,并进行草图配置,以此为成图编辑提供便利。相比传统测绘方式,全站电子速测仪与电子手薄都是新型测绘仪器,具备较高智能化水平,可自动计算各个角度与距离,其测量技术易于掌握,但因硬件设备的影响,该测量配置模式具有较差的操作可视性,误差易出现于草图内,功效较低。

第二,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该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具备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两项功能。在实地采集所有地籍数据时,利用全站仪可将数据在通信电缆的作用下向便携式计算机进行传输,随后数据处理软件可对所宣誓的地籍要素符号、图形进行实时处理,并在数据文件、数据库内详细记录原始采样数据与经处理的相关数据。该方式因现场成图,其优势集中于直观、速率高等。

第三,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其操作流程与第二种类似,其传输渠道一般选用蓝牙,该系统定位于地基数据的前端采集位置,利用小体积、携带便捷的掌上电脑对野外测量需求进行最大限度满足。以地基测量外业效果进行分析,此方式数据格式较多,可实现地籍测量的可视化、自动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地籍测绘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测绘技术作为地籍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地籍测绘的精确度。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在充分了解地籍测绘特点的基础上,做好测绘流程作业,并对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籍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慧,华运知,薛美玲. 浅析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华章. 2011(17)

[2] 张国庆.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5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测量方法;控制测量;应用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数据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系统,GPS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技术,GPS技术是在传统的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测量方式中无法解决的难点。

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工作前,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地籍图绘制的需求,以地籍区域为测量范围,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法测定地籍基本控制点的过程。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一、二级控制网和二、三、四等控制网。在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规模、测绘地籍图、各等级控制网合理的控制测量点,确保地籍测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方法

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差分GPS定位和RTK定位是GPS测量方法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1、差分GPS定位。差分GPS定位根据基准站发送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等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都是基准站将需改正数据发送到移动站中,由移动站进行数据修正,从而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不同点是需改正的数据内容和差分定位精度不相同。本文以伪距差分进行分析。伪距差分是目前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基准站和可见卫星的距离,将计算的距离和含有误差的测量值进行相比较,然后将卫星的测距误差传递给用户,用户根据测距误差修正测量伪距,然后消除公共误差,求出自身的位置,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伪距差分GPS定位的特点是精确度很高,伪距改正数可以直接进行修正,不需要改变当地的坐标;基准站能将卫星的改正数全部提取出来,用户可以任意接收4颗卫星的改正数。

2、RTK定位。RTK定位技术是一种载波相位观测值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能随时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其定位的精确度可达cm级。采用RTK定位技术,基准站能将测量点的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传递通过数据连接传递给流动站,流动站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在不到1s的时间内对基准站传递的数据和采集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数据定位可达cm级,流动站既能动态监测,也能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在固定整周未知数解后,只要保持4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和相关几何图形,流动站就能进行数据处理。RTK定位技术的关键是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因此,RTK定位技术对基准站接收机的要求很高,要求基准站接收机能对控制点进行实时观测。

三、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的应用

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不需要进行相互通视,这样就能避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控制点的选取具有局限性,从而保证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变化,GPS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和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相似,也是分为技术设计、外业实施、内业数据处理等三个过程。

1、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对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进行测设,是建立基础地籍资料及地籍动态管理的基本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分为二、三、四级三角网、一、二级导线网、GPS网,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不需要布设常规三角网,只需要根据测设范围及城镇规模,确定合理的控制点,从而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基准设计。GPS的基准包括网的基准、尺度基准、方向基准等三部分,GPS网的基准设计是指GPS网位置的确定,在确定网的位置时,可以固定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值,或者利用自由网稳拟平差确定网位置的基准。自由网稳拟平差是一种最小约束法,用最小约束法平差GPS网,对网的尺度和方向没有很大的影响,平差后网的尺度、方向、精确度是不变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会发生变化,在网中选出固定坐标点后,确定网的位置基准时,会GPS网的尺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观测值的精确度相关。(3)选点和观测方案的确定。GPS测量站不需要相互通视,GPS网的图形结构灵活性比较强,因此,GPS测量选点工作比传统的出控制测量选点简单。选点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选点前,要充分收集测量范围的相关地理信息,掌握原来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选点的位置要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大功率雷达、发射天线等,选择的测量点要尽量在平面上,不要选择在坡面上,选择的控制点要便于观测,交通位置要方便。控制点的间距不需要固定,可长可短,在GPS网中最长边可以达到20km-30km,最短边可以达到600m-1000m。观测卫星的位置对GPS定位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观测的最佳时段,在确定观测方案时,要编制GPS卫星可见图。在进行GPS定位时,卫星和观测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无论是相对定位,还是绝对定位都不能超过设定的要求。GPS网的规模、基准站接收机的数量、定位的精确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外业实施。GPS测量外业实施可以分为外业准备、外业观测、成果分析等三个部分。外业准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技术和选点埋石,在设计技术时,要综合考虑观测范围、测量任务、测量精度等;选着的测量点要尽量和原来的侧脸点重合,测量点要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尽量避免电视台、变电站等设备,测量点的交通要方便。外业观测是利用基准站接收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成果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GPS测量的重复边差、同步环闭合差、非同步多边形闭合差等数据进行分析,对误差进行修正。GPS测量系统利用外业测量的数据构建GPS控制网,对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约束平差,从而确定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值。

结束语

GPS技术具有全方位观测、精确度高、计算速度快、布点灵活等特点,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采用GPS技术能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扩大了地籍测绘控制点的范围,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将GP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 吴乔姑.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05)

[2] 于艳丽.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3] 赵春阳,尚亮.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02)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54-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的综合价值也随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地区也对地籍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1 地籍数字化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将地块作为基础、将土地权属作为核心,在国家的监管状况下用文件、数据以及图表的多种形式将土地数量、权属、质量、位置和作用等信息表现出来。地籍测绘则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衍生的一项测绘技术,是关系到土地和土地附属物权利的一项政府活动,其归根到底,是一种法定行为。而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来完成大量涉及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一项技术。

2 地籍土地权属调查

(1)土地权属调查的准备。

在对土地权属调查的全过程中,无论那个细节方面都要做到详细和具体。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安排调查人员几种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规范、相关法律等,对要依照生产计划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做好对各种土地权属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整理。

(2)行政区、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行政区的划分要依据相应的规定,街道的划分需要按照行政区街道的管辖范围进行规范,而街坊则比较随便,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固定的自然地物进行划分的。

(3)土地权属调查解决的问题。

调查土地权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宗地的划分、权属的规定,核心目标便是宗地。所以,调查宗地时,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来采取调查活动的。在进行调查之前,要分发测量、指界通知报告。当界址位置完成了最后的认定,就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界址标志,这个界址位置不但需要美观,而且要具备牢固的特点。

(4)在权属调查完成后的资料整理工作。对关于权属调查的多有资料进行多次核对,在对宗地进行整理时,需要对原权属来源证明、记发证复印件、法人证明、指界委托书、材料原件以及复印件、权属调查表等各项数据进行规范的整理和分类。然后将整理的数据录入电脑当中,制成电子文档以保存。

(5)当权属调查的工作合格完成后,需要提交基本成果和数据成果两项成果材料。基本成果,包括权属证明材料、权属调查表、原宗地复印件、指界委托书等相关的技术总结。而数据成果则主要是技术总结、权属调查表以及界址调查表等调查资料。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碎部测量

3.1.1 图根测量

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可以通过PTK技术来设置图根控制网,通常情况下,在GPS网的布设过程中,可以利用GPS RTK进行观测,得出点位的相对误差,然而其误差一般是难以满足相邻界址点间的误差数在5cm的范围内。所以,在图根网的布设过程中,对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要通过全站仪来布设,并将图根导线设置成为结点网,通过这样就能相当程度上杜绝相邻两条单导线之间出现误差,引起结合部界址边超限问题的出现。

3.1.2 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

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测界址点的方式来测量全站仪对房屋拐角、围墙拐点、阳台角等地物。而对其他地物的测量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点时,通常都是把性质各异的点制作成与之对应的地物代码,以便于技术人员加深记忆。在进行实地打点测量时,通常对地物进行依次测量,这样就能让相同地物的数据经过内业转换,从而实现自动联线,进而避免过多的散点,不利于编图的进行。

3.1.3 内业数据处理

当天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将数据录入电脑。然而因为在进行采点时,使用的仪器以及型号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录入时,数据格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在电脑编辑时,只有将数据装换成SCS格式、成为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之后,再绘制成地籍图。此时绘成的地籍图就能将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点的顺序连成曲线,作业人员从折线出发,结合自身的记忆,就能轻易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1.4 外业调绘

在地籍图已经初编完成时,实际上小院、楼房等大部分都已经基本成型。然后将这些初编完成的地籍图印制出来,用作进行野外实地调绘。在进行实地调绘时,只要在未完成的图件上找出相关的点,进行连接就行了。另外注意在相应的地方上要做好数据值的标注,最后根据外业调绘的结果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2 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在对野外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总结相应经验,才能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要求。在控制测量精度时,转站应该最先受到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连续的转站最好在3次以内。另一方面,在进行碎部测量时,立镜务必要到位。针对那些测量困难的区域,首先应该对进行测量,通过制高点向内部多打散点,再通过边长的交会与丈量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测量。在设计测量方案时,要做好界址点之间和界址点地物点之间精度检查的全面统计,然后分析界址点精度检查表。完成的三种表格可以提供给相关负责人进行检查,同时需要做精度统计。

4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4.1 街坊的划分

在作业时,需要以街坊为单位来调查地籍,并绘制对应的地籍图,管理地籍绘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调查表。在调查某个街坊的地籍图信息时,最好由同一个工作人员来进行,在对分界线的设置方面,不要设置在围墙内部,而应该寻找宽敞的地方。

4.2 界址线的设定

在测绘地籍中,界址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只有设定了合理的界址线,才能促进地籍测绘效率的提高。对于初始测绘来说,之前很多宗地界址线都设置在围墙内部,引起了相当麻烦,因此需要尽量杜绝这类事情,对界址点进行精确设置。

4.3 数据文件管理

鉴于数字地籍测绘所需要的数字文件非常繁琐,左右,就要具备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在绘制作业时,要注意界址点坐标数据、权属信息数据以及地籍权属引导等文件,方便对数据文件的管理。

4.4 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测绘图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时代在快速变化,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需要得到发展和更新,所以,测绘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