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试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范文1

关键词:视频监控;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4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嘟步,视频监控设备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视频监控设备本身具有业务逻辑性强与界面复杂的特点,为提高设备性能以及质量,在将其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其加以测试,以最大程度确保其应用的有效性。

1 自动化测试技术及流程

自动化测试技术是测试技术中的一种,特点在于以自动化测试设备,代替了人工测试,提高了重复测试的效率。将该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的测试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测试结果,以此为指导,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使其能够更快的投入市场。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应用要在坚持相应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所实现的测试,需要经过包括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以及自动化总体方案设计与自动化策略分析等流程。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测试用例、测试套与测试脚本编写,进如到测试脚本调试过程(在此之前,需经过AW实现与AW调试的过程),并在调试完成之后,使测试脚本能够执行。

2 视频监控自动化测试设计

2.1 测试计划

对测试计划的设计是保证视频监控自动化测试设计顺利实现的基础,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包括测试度量、测试环境准备配置、自动化测试决策以及测试范围的控制与测试进展的监控等多方面内容,要在综合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测试计划的合理性。

2.2 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提取模块是测试的第一步,要在待测试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对适合的模块进行提取,并对其投入产出的比例进行计算。

其次,综合各个模块测试的设计时间,对其进行合理评估。

最后,实现自动化测试优先级,在此之前,需要确定产品的研发周期等问题。

3 面向视频监控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与实现

驱动层与应用层是面向视频监控的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两个主要层面,对其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分析,是提高测试技术应用有效性的主要保证。

3.1 驱动层的设计与实现

驱动层的设计与实现应以RFT工具与Robot测试框架为基础,通过后者关键词驱动的方式,实现前者对Web界面的自动化测试。上述测试手段能够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达到提高测试效率以及有效性的目的。

3.1.1 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设计

在RFT工具与Robot测试框架的支持下,首先应完成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设计。首先要启动测试框架并读入数据,在此基础上,Robot测试框架能够自动实现对数据的处理,生成命令,并将其发送到远程控制服务器当中,此时关键词转化便能够实现,继而进入到驱动层中读取命令,并自动生成测试脚本,最终完成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设计。

3.1.2 对象管理

对象管理即对视频监控系统中各项有关文本信息的管理,是基于Web界面的管理。主要包括测试对象映射编辑、对象识别、对象加载与对象查找四部分管理内容。首先,要完成对象映射编辑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采用对象映射编辑器来完成,编辑器包括对象树与对象识别属性两部分,前者能够实现对对象的识别。

3.1.3 动作执行

以下为动作执行的常见操作:

Click(…)

Double Click(…)

Select(…)

set Text(…)

get Text(…)

在动作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上述常见操作加以重视。

3.1.4 结果验证

在得出测试结果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合理性,具体验证过程需要按照相应流程来进行,首先从将期望数据与实际数据做比较开始,到将比较结果写入日志为止,最终完成验证过程,结束测试。

3.2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应以Robot框架为基础,在设计关键词与测试用例的基础上,达到自动化测试技术的要要求。

3.2.1 关键词驱动测试

关键词驱动测试包括设计与实现两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要对关键词进行定义,并确定其参数,在综合种种数据的基础上,生成数据表,并实现对用户登陆等过程的控制。在实现阶段,应注意Enter Text与Click等关键词的底层脚本实现问题。

3.2.2 视频监控的测试用例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用例设计应从测试用例分类的方向出发来实现。总的来说,测试用例设计主要包括配置测试、功能测试、性能规格测试、压力测试、异常测试与组合测试几种。以配置测试为例,主要测试的是产品配置十分能够满足国家以及相应领域的生产要求,而功能测试,目的则在于判断产品功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2.3 关键词驱动表设计

关键词驱动表的设计对于原始输入数据信息要求较高,同时,其也体现着测试对象的业务逻辑,因此对驱动表进行设计十分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从概念设计出发,逐一完成三级驱动表格的设计,即高级、中级和底层,以提高设计水平,保证测试结果的合理性与视频监控产品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视频监控的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视频监控产品的配置能够满足相应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判断其性能是否达标。在这一过程中,应对驱动层与应用层加以重点设计,并确保其能够顺利实现,最终达到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范围到自动化测试中,便是测试效果的改善,与此同时,将其应用于视频监控中,能够达到提高监控实时性与效率的目的,对此,有关人员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测试计划范文2

【关键词】 移动平台 自动化测试 解决方案 应用

前言:信息时代背景下,移动平台设备应用非常广泛,与之对应的软件测试需求也日渐增加。但传统测试模式无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测试效果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风险性。因此加强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动化测试概念

所谓自动化测试,是指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取代手工方式,进行一系列测试操作,以此来满足软件验证需求。

系统将移动应用自动部署至云端真机的海量移动终端,通过录制自动化执行脚本,覆盖APP的核心功能,进行自动执行检测,并将应用测试全过程自动记录下来,自动形成一套基于移动应用质量方面的检测报告。

二、基于移动平台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应用

2.1需求分析

根据移动平台软件测试特点来看,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以下需求:即覆盖多种移动系统版本,能够满足多种移动系统需求。此外,需要满足硬件、网络环境测试需求。

2.2架构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测试流程,使测试流程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系统中,主要由六个功能模块构成,分别是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及界面操作等模块。每个模块有序运转,能够在系统中互相配合,更好地完成测试任务。

2.3详细设计

第一,应用内测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账户的管理,当用户登录后,在用户之间建立连接状态。在实践中,模块通过调用Acquire-Connection方法,使得用户与工具能够进行交互[1]。内测用户仅需对手机“摇一摇”,即可开始反馈问题。反馈内容、自动截图,以及电量、网络等设备硬件参数及动态信息都将上传至缺陷管理平台,Bug流转,指派追踪,效率加倍。第二,功能测试模块。该模块实现被测移动终端各类指令。如如何执行手机屏幕点击操作。在测试实践中,系统发出指令,从工具端接收相关信息,经过命令管理模块分析,最终完成操作目标。专业测试者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区测试,能够深度挖掘不易发现的bug。第三,兼容测试模块。该模块介于测试工具盒之间,传送各类信息。如传送脚本步骤到移动设备终端等,便能够拿到测试报告,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三、移动平台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案应用

1、构建测试环境。针对测试环境的构建,本文采用Intel i5CPU,操作系统为Windows7,自动化测试平台是IE8.0。打开相应的工具,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到系统当中,选择测试执行具体的机型,此时测试中会出现“空闲”等不同的状态,测试人员要坚持合理原则,根据当前的可用设备进行选择和测试。针对被测应用结构,设计自动化测试框架。本文将GoogleMap软件作为研究对象,该软件主要有移动版和PC版两种,且软件建立在网络服务基础之上,所有操作都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2、测试模块定义。定义测试模块作为首要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户所要测试的主要对象。本文选取的软件主要功能是地图搜索定位功能,用户使用该功能,输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地点,在测试前,可以设定几个地点,如上海市地理位置及其详细信息。针对其中的公共函数库进行开发,以此来满足不同平台应用需求,如iPhone、iPad、Samsung。

3、定制测试执行。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对脚本进行开发,进入脚本编辑模式,测试人员在设备上的所有操作都会留下痕迹,并保存在脚本文件当中,便于日后调用[2]。脚本执行成功,软件程序打开,并按照既定的流程执行步骤。在测试中,测试人员直接进入APP,桌面会弹出提示窗口,根据当前的脚本选择测试的设备。测试专家在线“候诊”,量身定制测试计划,适用于有特殊需求或个性化测试服务的应用。

4、测试结果。当测试集运行完成后,将会产生完成的测试集运行报告,其中包含所有测试结构。各个测试用例脚本运行成功与否,会分别记录在报告当中。测试中,失败的检查点也会以截屏的形式保留下来,使得测试人员能够全面掌握软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了满足多个移动终端设备需求,本文增加了单独的页面记录执行设备信息,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

结论:综上来看,本文结合自动化测试需求,提出了建立在移动平台基础之上的自动化测试方案。利用自动化测试,能够减少人力等资源投入,符合经济性原则,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丰富自动化测试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软件测试,提高测试水平,从而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测试计划范文3

关键词:地形测量测绘技术发展趋势

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及与其有关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的应用技术学科。[1]地形测量是为城市、矿区以及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满足城镇规划、矿山开采设计以及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

地形测绘是研究地球局部表面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测绘成地形团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测定小范围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和地物(如建筑物、道路、耕地等)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经相应的数据处理、采用一定的测量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绘在图纸上。从而获得与相应地面几何图形相似的地形图,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设计与施工的图纸资料。[2]

传统的测绘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和变形监测5个部分。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图精度高、图形属性信息丰富和图形编辑方便等优点。[3]

1目前地形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

测绘自动化是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显示于一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及其集成技术成为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1.1GPS技术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它历时20年,于1994年3月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4]

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开始于90年代初,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目前适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GPSRTK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1.2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5]

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准确采集有关的数据,并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的技术系统,对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起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GIS地理信息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ableGIS)、数据多维化(3D&4D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GIS)、系统智能化(CyberGIS)、平台网络化(Web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的方向发展。

1.3RS技术遥感RS(RemoteSens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6]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

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

RS为GIS提供信息源,GI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GPS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3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6]

2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系统、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向着3G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能全方位的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2.13G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积极普及3G技术的应用,改进3G技术中存在问题,更新3G及其集成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测量精度和准确性,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全球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中的应用,对数码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更加普及和深化,使测绘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2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加强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软件的研发,使测绘软件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和功能齐全,使测绘软件技术在地形测量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新完善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测量数据转换直接进入信息数据库,数据管理查询方便,数据共享,实现全球数据更新和扩展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实现测量数据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实现测绘数据的传输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使测绘技术走向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

2.3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综合,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模拟人脑思维进行推理,从事智能化的数据、图形处理和信息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测绘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这5S技术的发展和相互结合,专家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家系统对整个测量流程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监测诊断,提高效率和质量,是测绘技术通向实时、自动、智能测量系统的关键。

3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测绘技术(例如电子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向3G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推动了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活跃和革新,测绘技术朝着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使地形测量更快速、简单、精确。

参考文献:

[1]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p2.

[2]吴贵才.地形测量出版社[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p2.

[3]李淑燕.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科技信息.2009.25:p37.

[4]张德军,皱顺平.浅谈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9.35(29):p355-356.

测试计划范文4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治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治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治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强化治理机制,构筑中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中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治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治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非凡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刀,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治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把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商、供给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扑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治理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中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减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治理方法和手段,非凡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治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治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治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给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非凡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中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契机和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中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闻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中国建筑业“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中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闻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中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中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中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际集约化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建筑业宏观环境呈现出新特点,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规模空前。中国建筑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发挥区域优势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调整结构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建筑市场发展潜力,找准建筑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建筑市场为向导,把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起来,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通过加快中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强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总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部出台的建筑企业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的实施步伐。中国建筑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经济,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选择。中国建筑业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时机,通过“激励机制”规范经营成果的利益分配;通过“监督机制”监控中国建筑企业治理者行为;通过“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大机制”的运用,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加快集约化进程。

加强经营开拓,努力提高国际建筑市场的占有率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为中国建筑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充分用足、用好对外签约权,实施“外向带动、输出兴业”的战略,扩大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和劳务输出,努力实施对外承担设计、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咨询、建筑监理、技术服务等。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国,很多国外的项目我国建筑企业不能承建,只能做当地外资项目,如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以及部分私人投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也很多。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同样,中国建筑企业也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这将为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筑市场开放后,国内的一些项目将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招标,将有更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参与,我们将可以学到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治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整体治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建筑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测试计划范文5

一. 整体环境分析

1. 时间:

活动时间为10月14日—10月25日,为期一周半,秋季学期考试复习工作尚未开始,因而学生还是有一定积极性参与活动。由于科技节的持续时间长,因此由于上课造成的缺席问题可以忽略。

2. 地点: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活动于校内举办,在校学生皆可参加。

3. 活动参加者:

以学生为主,机自学院内部的学生可由各团总支辅导员,各班级班干等通知,学院内甚至可采用“拉壮丁”方法以保证参与人数。但是,作为一个工科学院所举办的活动,又以科技为主题,艺术,文科类的学生很多对此并无兴趣。所以,怎样吸引到外院的学生,把机自科技节做成一个人人知晓的校级活动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点。

4. 同期活动:(待定)

二. 宣传重点分析(待定)

三. 宣传方案及人数安排(【】内为人数安排)

1. 前期准备:

a . 传单及海报的制作【4】

b . 活动流程表制作【2】

c . 横幅制作【2】

2. 实体宣传:

a.

b.

c.

d. 食堂门口传单,活动流程表派发【20】 校内海报张贴及维护【10】 教学楼小黑板宣传【10】 活动现场宣传(传单派发,聚拢人气)【待定】

3. 外联宣传

a . 校广播站【2】

b . 校内横幅宣传【2】

c . 各团总支辅导员飞信(机自学院所有团总支,尽量争取到其他学院)【>4,视具体情况而定】

d . 乐乎首页置顶宣传贴【2】

4. 网络宣传(形式不限,可发帖,加好友,分享,定期维护„„) a . 乐乎宣传【2】

b . 校内宣传【2】

c . 其他网站宣传【1】

测试计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绘技术;应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1.1 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编制中作用

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而城市测绘得到的图纸和数据资料正是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信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设的所有工作都需要依靠城市规划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因此,只有城市规划测量得到的数据具有高度的精确性,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出有效性和指导性。由此可见,城市测绘能够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2 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验收方面。城市测绘从始至终的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完成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按照规划审批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图纸与项目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测量,通过对比及时的反映出施工与报建的不符情况,以达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时进行跟踪及规划监督的目的。

1.3 强化城市规划的有效性

对于城市建设来讲,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头兵”,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城市规划方案要想具有较高程度的有效性,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与规划则需要与地理信息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辅内容。

2 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 RTK技术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

2.1.1 控制测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城市道路的扩建,城市内各等级导线点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城市规划测量工作的效率。RTK 克服了常规控制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外业不能实时知道测量成果和测量精度的缺点,同时又避免了GPS 静态定位及快速静态相对定位需要进行数据后处理,若内业后处理中发现精度不合乎要求要进行返工的困扰,RTK 实时三维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2.1.2 工程放样

工程放样是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标定出来。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放样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在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要借助很多方法才能解决;而采用RTK 技术放样,只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手持GPS 接收机(手簿固定在接收机上),按照手簿提示走向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精度高也均匀,而且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工作中,用RTK 技术完成了大量道路、管线、建筑物、用地线等工程放样,用传统测量方法检验,能达到工程放样的有关技术要求。

2.1.3 地形测量和其他测量

采用RTK 技术测图,可以在不布设各级控制网的情况下,仅根据一定数量的已知控制点便可以快速地解算出厘米级的地形、地物点的坐标,且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不需要频繁搬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TK 技术还可用于土石方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2.2 3S技术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

2.2.1 信息采集

城市环境信息涉及到宏观和微观、区域和局部、动态和静态、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包括地貌、大气、土壤、植被、水体、居民、道路等自然和人文各个方面。“3S”技术可用于采集宏观的、区域乃至全球的、动态的、综合的环境信息,辅之以常规的环境信息采集手段,就可实现综合、系统的城市环境信息采集。

2.2.2 动态监测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发展变化监测的实现,有赖于信息的适时更新和对信息的这间分析与综合处理。由于遥感信息具有多时相、多波谱、多领域的特性,因而是进行城市发展变化动态监测的高效信息源。其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监测模型,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对城市变化的动态监测。

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并结合选定的监测模型,可对多源城市信息进行处理,从中找出城市演变的规律。通过不同时段城市信息的对比和综合分析,能更好地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综合监测。此外,利用GIS的专题制图功能,可将城市变化过程用直观的图件形式予以显示。

2.2.3 模拟与预测

城市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需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资料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市环境演变状况进行预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GIS是进行城市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测的有力工具,它还可与空间分析、预测等模型相结合。

2.2.4 分析与评价

GIS可方便地进行城市环境的分析和评价。利用GIS进行城市环境评价,首先要选定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并从GIS数据中提取出与这些因子有关的几何和属性信息进行关联。评价的方法,一是直接利用GIS的功能模块完成。另一种则是根据评价的数学模型建立具有评价功能的空间分析模型,然后将GIS与相应的环境空间分析模型相结合进行。这种结合一般有两种形式:

2.2.4.1 充分利用GIS软件所提供的建模功能,在GIS内部建立简单的模型,减少GIS和模型结合对界面的需求,使GIS空间分析一体化,即GIS内嵌空间分析评价模块。

2.2.4.2 在GIS的外部建立分析评价模型,然后在GIS软件和空间分析评价软件之间增加数据交换接口,使得空间分析数据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空间分析结果能在GIS系统中以各种简单或复合的图形形式显示出来,即GIS外挂空间分析模块,二者互相结合进行评价。

2.2.5 三维显示

“3S”技术和虚拟现实,简称VR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规划中的未来城市形象得以以三维形式仿真地显示,从而满足人们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的感观需求。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系统开发工具使用技术和多种系统集成技术等。而在城市规划中最为烦琐的就是虚拟环境的建模问题。这种建模应该依据不同的事物区别事待,主要包括天空建模、地表状况建模、建筑物建模、运动物体(行人、车辆等)的建模等。通过这些技术,就可以使城市规划中原有的一些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以一种直观的面貌展现出来,让人们对未来城市“身临其境”,并可对城市历史景观进行恢复与再现。

3 城市规划中测绘技术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城市测量控制网

建立城市测量控制网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规划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和空间信息数据,为市政工程、交通规划和用地使用等一系列测绘工作所需要的数字地形图提供生产基础。其中,市政工程测量中还要包括地下管线普查与补测工作。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测量控制网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例如,正在拟建的新工程项目及其他经济因素。为此,有必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便于及时了解与掌握随时变化的城市动态,进一步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性。

3.2 强化城市测绘信息的市场应用

地理信息作为城市测绘信息中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地理信息测量准确的基础上强化地理信息的市场应用。简单说,就是向社会公众敞开城市测绘信息的资料与数据,尽快为城市规划建立一个各地各级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有利于城市测绘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更好地发挥出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旅游计划

下一篇招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