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例6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训练;学习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具体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该着力于哪些语言现象,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一、关注具有画面感的语文,培养语感

语感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画面感,即阅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自觉地链接经验发挥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画面,这就是对语文的形象感知。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笔者以为,教学时要依托文本语言着力进行训练。《秋天的图画》一课,“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语句的画面感非常强。学习此段时,让孩子说说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从果园到稻田,把语句读成一幅延展的图画,使秋天的丰收图景能在孩子脑海里流动起来,形成丰富的画面感。画面的唤醒,还可以是孩子的亲身经历。如《看雪》中有一段话:“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银白。” 要引导孩子边读边想象,自觉链接“雪中嬉戏”的经验产生画面,仿佛置身在北国冰封、雪花飞舞的情境中。带着体验朗读体会,逐渐形成语感。

二、关注表达细致、准确的语言,学习积累

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阶段,教学中引导他们感受语文的精致、典雅、准确,会使他们逐渐规范语言表达,向书面语言过渡。

关注用词精准的词语。学习优美语言及其表达技巧,能使读写相得益彰。《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写道:“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挂住”,为什么不说“贴住”“粘住”呢?由此你想到什么?其实,苍耳的每个刺上都有一个小钩,小动物经过时就会挂在他们身上,苍耳的种子就会四处安家。通过词语的对比,学生会感悟到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用词非常准确,苍耳妈妈的办法的确太神奇了。运用换词比较,来体会语言、感受表达,这是一种有效的感悟用词准确的方法。

关注描写细致的语言。外形刻画。小学生对外形的刻画也接触的不少,虽然不像初中段那样细致研讨,但对于典型句段,还是可以在课堂当中让学生感知。《描写人物一组》就为我们提供了样板,教学中要抓住训练点来进行。动作刻画,《小兵张嘎夺枪记》中对动作的刻画可谓生动有趣,又出神入化。教学时可以适当指出,并进行仿写;语言对话,《月光曲》中盲姑娘和哥哥的一段对话以及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推进都起到了很大的烘托作用,教学时可以着重品读。

三、抓典型的语言范式,练习仿写

教材中提供了许多经典的语文范式,许多文章出现句式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这是进行仿句训练的好素材,是学生学习和规范书面表达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捕捉,引导学生。低年级如苏教版《小动物过冬》中有一句:“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还会干什么呢?随机出示练习: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_________日子过得__________。高年级如《赵州桥》一课,作者在描写赵州桥雕刻之精美时,用了这样的句式: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学这段时,我根据句式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抓住动态美的特点来对赵州桥展开描写的,让学生联系实际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仿写同学们课余生活的情景。

老师应有语文的敏感,从课文中捕捉典型的语言范式,引导学生仿说仿写。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很有韵味的诗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仿写一两小节练笔。再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当讲到第五自然段的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我先抓住“成了”、“像”、“如同”三个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句式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县城的夜景,以“一到夜晚,整个县城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为总起句,仿写自己所在县城的超市、广场、附近高速路的具体场景。这些句式训练,均为本单元习作“向别人介绍自己去过的某个地方”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抓语言的留白处,补白想象

作者常常会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教学中将这些空白挖掘出来,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语意留白处。如二年级《掌声》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英子,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用上“如果上去……,不上去……”句式说一说。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2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的儿童诗数量较大,涉及内容广,如想象、科普、叙事、写景、抒情等。而且,儿童诗大多要求学生背诵,用意在积累。语言的积累直接关系到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背诵这些诗歌就是为他们的“写”做好铺垫。

一、读写结合,以读⌒

1.抓重点词,读写结合

诗歌语言比较凝练,不乏一些需要读者细细体味的关键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把握和积累这些词语尤为重要。教师也可通过这些重点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尝试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和表达。

例如,《两只鸟蛋》一诗有这样一句话:“鸟妈妈这回一定会焦急不安!”理解“焦急不安”,就可以让学生说说或写写鸟妈妈等待孩子回家时的心情、动作、语言。这不但可以让“焦急不安”这个比较抽象的词语更形象,还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致描写的方法。有的学生会从心理活动入手,“鸟妈妈在枝头望啊望,心里想:我的宝宝去哪儿啦?”有的学生会从动作描写入手,“鸟妈妈飞来飞去,急得团团转”……不同角度表现的都是妈妈期盼孩子归来的那份“焦急不安”,更深层次地体会“焦急不安”一词包含的意味。

2.利用单元,读写结合

人教版语文教材各单元中的课文基本上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同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能从不同文本中了解很多和主题相关的知识。例如,“园地一”有这样一首儿童诗《秋天到》,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围绕秋天而安排的,在前期的阅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与秋天有关的知识、词语。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用已学词句尝试学着《秋天到》的形式写写秋天的景色。

因为已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梳理,有了铺垫,这时写话对学生来说,难度降低了不少,也能开始运用课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言和知识了。

3.联系生活,读写结合

许多诗歌内容是以独特的视角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由诗歌出发,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下笔时言之有物。例如,《谁和谁好》一诗以独特的方式,从事物间的关系引申出去赞美友谊,让文字表达更生动、有趣。借着这样的发现,在学生读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好朋友吗?”然后,让他们用诗歌来写写这位好朋友。学生往往会被这一有挑战性的话题吸引,充分调动生活体验,进行发现和表达。

学生的思维需要不断地被激发。他们最初是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内容,渐渐地会从校园及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发现,最后从大自然和生活积累中开启新的发现之旅。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说话写话的视野也得以放大。

二、仿写入手,面向全体

儿童诗的篇幅往往短小精悍,语言精练,表达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容易被学生习得。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诗歌仿写让学生学习写话,选择一些结构特点鲜明、内容贴近孩子生活的诗歌进行仿写。

1.由易及难,扶着写

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诗歌仿写要设置难易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成,由易及难。教师可以提出填空式、仿写一节诗、仿写数节诗等程度不一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尽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写。多层次的弹性练习,往往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

例如,诗歌《柳树醒了》因有相似的行文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模仿提示,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表达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在这一方面能力较弱的,可设计两个难度梯度的练习,如填空式仿写、整节诗仿写,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填空式仿写,是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言;整节诗仿写则为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

2.迁移运用,学着写

类似《植物妈妈有办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样讲述科学知识的诗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将课外积累的科普知识,通过诗歌语句的模仿再现。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语言进行组织、调整再仿写、表达。

例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请他们小组合作共创一节诗进行交流。于是,有了这样的诗句:

“小蚂蚁的家能为你指点方向,洞口的方向朝着南面。要是你能够找到它,就不会在树林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大岩石上的青苔来帮忙,看看哪边的青苔多,哪边的青苔少,就能分辨南方和北方。”

……

这些知识是学生在课外获得的,通过模仿诗歌语言,实现课外知识的再现。尽管这些语言较为稚嫩、朴素,但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在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知道的事,学会规范的表达方式。

3.初学修辞,试着写

低年级学段在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要求上不高,主要是掌握比喻句。但在低年级的儿童诗中还是出现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等。例如,《四季的脚步》整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小花鹿》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句―“它的两个小犄角,好像两棵小松树”,《植物妈妈有办法》《比尾巴》中运用了设问等。

对这些特点鲜明的修辞方法,教师可以不做太多讲解,在适度的讲解和引导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仿说或仿写,在实践中逐渐体会,为写话打下基础。

三、发挥想象,表达自我

1.紧扣文本,进行延伸

诗歌是充满想象的产物,许多儿童诗之所以被创作就是希望激起孩子的想象和思考,而且这一意图会明显地出现在文本中。例如,《假如》一诗的结尾“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里的省略号留给学生的就是无尽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要利用文本创造的想象空间,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写写如果自己拥有这枝神笔,想做些什么……

当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抛出这个问题后,他们思考着,也很快会有多种答案。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关注面扩大很多,能自然地调动起自己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语言表达。这些内容不仅紧扣文本的想象思路,还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继续丰富诗歌的内涵,表现出个性化的思维。

2.结合练习,充分想象

除文本之外,课后练习和课堂作业本中也有不少练习是需要学生根据诗文展开合理想象的。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堂作业本中,就有这样一题: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写一写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雷锋做好事的情节,用写话来诠释诗的主题:“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再如,《假如》的课后习题也有这样的例子,要求写“我要给……”。教师在引导时也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句,使练习目的更明确,学生也更容易完成。

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和课堂作业本中的写话资源,是让学生扎扎实实进行写话训练的有效途径。

3.重视思维,鼓励创新

在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地看重学生的思维创新,将文字表达看得轻些。对学生来说,思维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激发和鼓励他们不断创新。但在文字表达上,要求可以适度放低一些,通过想象写话,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励他们的思维。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二、突出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三、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同时,现代教育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4.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四、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4

审题指南针: 观察日记题材多,范围广,聪明的你可以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写周围动人的事迹等等。简单地说,就是将我们平时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写成日记形式。那么,写观察日记要注意什么呢?首先,内容要真实,所见所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其次,观察要细致,叙述才能具体,要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形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作细致的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观而不察,视而不见,见而不想,很多生动的素材都发现不了。 再次,选材要精,中心才能突出,围绕一个内容、一件事、一种情景、一点感受写,有详有略。第四,想象合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新鲜感。可以写四季的美景、气候变化的特点。怎么样,说了这么多,观察日记你会写了吗?那就赶快试试吧!

佳作展示台:

观察日记——我家的鹦鹉

郭思源 指导老师:陈群利

(一) 鹦鹉生蛋了

昨天,我打完乒乓球回到家里,意外地发现虎皮鹦鹉生了一个蛋,长约2厘米,小小的椭圆形状,颜色白里透粉,我把它称为“粉白蛋”。可惜那个蛋碎了,我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发现鹦鹉妈妈生了蛋以后比以前安静多了,它躲在温暖的小窝里,仿佛在说:“我做妈妈了,好高兴啊!”

我的虎皮鹦鹉喜欢吃小米、青菜、苹果,但是,它们最喜欢吃的还是小米。喝水的时候它们会把头先伸进水里叼一下,然后再抬起头咽下去。

今天,我发现它们又生了一个蛋,那个蛋也碎了。于是,我伤心地问爸爸:“爸爸,鹦鹉为什么会把它们的蛋给扔出窝外?”“因为它们受到我们的惊吓,所以才会把蛋扔出窝外。”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的虎皮鹦鹉。我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又长又细的尾巴,聆听它们那悦耳的歌声,学习的疲劳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 惊心动魄的一刻

今天,我回到家里像往常一样去看我的虎皮鹦鹉。可是,我刚上楼,就发现虎皮鹦鹉居然逃出笼子,飞到雌鸟的笼子上,我连忙叫妈妈把楼上所有的门窗全部关上,以防虎皮鹦鹉飞走。

妈妈拿了一块毛巾,让我把虎皮鹦鹉用干毛巾盖住,然后抓住它。我轻轻地走到虎皮鹦鹉跟前,谁知虎皮鹦鹉突然腾空飞起,吓得我连连叫着:“啊……啊……”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次该轮到你去抓了。”妈妈也试了一下,也没抓到。虎皮鹦鹉又飞进了书房里,妈妈说:“如果让虎皮鹦鹉飞到被子上,那就不好啦!”我和妈妈急忙跑进书房,可是虎皮鹦鹉看见我们,又飞出了书房,害得我们跑了好几次。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笼子的门打开,让妈妈把虎皮鹦鹉赶进笼子。果然,还是我的办法管用,虎皮鹦鹉真的被赶进笼子了,我又赶快把笼子的门关上。哦,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爸爸回来后,我问爸爸雄鹦鹉为什么会逃出笼子,爸爸说:“因为雌鸟在小窝里孵蛋,我们就把它们分开了,雄鸟有可能想雌鸟了,就逃出笼子飞到雌鸟的笼子上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孵化出来了,而且还给雌鸟带来好吃的东西呢。”

(三) 鹦鹉和它的蛋

今天,我回到家里,惊讶地发现虎皮鹦鹉又生了一个蛋,蛋粉粉的,又有点白白的,我很喜欢。爸爸说:“这个蛋恐怕孵不出来了。”“为什么?”我连忙问道。“因为雌鸟和雄鸟分开的时间太长了。”爸爸又说道:“要不我给你煮来了吃吧。”“啊?”我无奈地说,“好吧。”

爸爸先把锅子放进水里洗了一下,然后在锅子里加点水,再把蛋放进锅里,煮大约4~6分钟就可以吃了,不过要小心,很烫的哦!

开始吃了,爸爸先帮我小心翼翼地剥掉蛋壳,让我吃一口,我就尝了一下。虽然味道跟鸡蛋差不多,但是,世界上吃过虎皮鹦鹉蛋的人恐怕只有我。当听见爸爸这么说的时候,我兴奋不已。虽然我吃掉了一个蛋,但是我希望正在孵的蛋能孵出小鹦鹉来。

彩笔头点睛: 说句实话,老师还没怎么接触过鹦鹉这种可爱的动物,更没有吃过虎皮鹦鹉蛋,但是看了小作者的观察日记,我感觉呀,这些可爱的鹦鹉、有趣的小事,就好像是自己家发生的一样。看得出,小作者是一个观察细致的聪明孩子,你生动形象的叙述,很好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出了内心的感情,而且文中能够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真棒!(李白)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50-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①学生自由朗读。②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③教师指导两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④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范文6

1 教材的编写是很注重读写结合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现读写结合点,设计有效的形式,实现读写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1 低年级我侧重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说话的训练。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我会读”,“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声笑语”这些词语,首先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画面,再让学生动手把想到的美丽画面画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身边的景物,试着说出一句话或简单的一段话。经过这样几个环节,每个词语所描绘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词语的同时,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积累。又渗透给孩子一种学以致用的思想。再如,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围绕八个主题进行编写。每学完一组教材后,我都及时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每一组都这样做,例如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教学过后,补充了《春曲》、《春怎么来》、《春天被卖光了》三首儿童诗。第二组《家庭生活》教学过后,又补充了《妈妈的春天》、《妈妈的眼睛》、《家》《妈妈》四首儿童诗。这样即深化了材料所要颂扬的主题,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并激发了部分孩子的诗歌创作的欲望。经过指导,既培养了学生对儿童诗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也尝试着发挥想象力去写。经过指导,学生们的小诗歌写得虽然稚嫩但也颇有情趣。不但给学生拓展了儿童诗,还有相应的和课文描法相近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小文章也推荐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语感打下基础。

1.2 中高年级进行读写结合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语言、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进行读写结合。例如:积累运用重点词,模仿重点句式进行说写训练,模仿顺序进行说写训练,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再如拓展想象、写读后感、对课文进行批注、推荐课外读物、仿写、续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我实行了课前搜集素材、课上适当进行读写结合,课后练笔的连续性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白鹅》一组课文时,我先了解单元训练重点,其重点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方法,围绕这个训练重点,我们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给学生罗列了详尽的观察笔记,有小动物的饮食、走路、玩耍、睡觉等的样子。学生也进行了一周的观察,详尽的写明了观察记录。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课上在学生感悟到某一方面的描写方法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说话训练,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小练笔,小练笔的效果比较好。单元训练重点在学习写人、写景状物等方面的方法时,我都这样进行,读写结合颇有一些实效。

再比如我经常用的一种做法,结合课文的写法进行随机小练笔,在教学《搭石》一课后,请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人或普通的事,学着作者的样子,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我在教学《七律 长征》的诗词时,我安排拓展阅读的《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 .大柏地》两首诗词,学习了《穷人》一课后,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续写故事等。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读写有机结合延伸到课下,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 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读写结合

2.1 与校本课结合,创设情境,展示读写结合。做事贵在坚持,平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地做读写结合的训练与尝试,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们就腻了,我们教师必须长做常新,创设情境激发并保持孩子们读写的兴趣。除了语文课堂上我们变着法儿的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之外,我们学校把校本课作为学生读写结合的展示天地。一年级是“画一画,说一说”。按照学生的意愿确定主题,再让孩子们动手把想画的画面画下来,然后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二年级是“画一画,写一写”, 让孩子们动手把心中的画面画下来,在画的右面再写上几句或一段比较通顺的话。我们老师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先写草稿,教师面批面改,再通顺地抄写下来。这样也降低了学生三年级习作起步的难度。三四年级根据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习作,引导学生进行系列性的积累练笔,比如:三年级进行写景状物方面的训练,老师把写景状物细化分成几步走,上学期进行描写自然事物(日月星河、花鸟虫鱼等),下学期描写喜爱的动植物,四年级上学期重点进行写人的训练,下学期进行记事训练。校本课前,教师在网上或课外书中搜集到相关方面的好词佳句、易于模仿的有特点的段落,课上引导学生记一记,品一品,课下进行模仿练笔,第二节校本课进行修改、交流。 五六年级侧重于拓展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如,剪贴日记、手抄报等都是比较好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形式。我们学校已经运行了几年,同时和校园电视台相结合,画的好的或说的好写的好的都会推荐给学校电视台,早晨校内“名人风采”栏目就会看到该生的作品了。这种办法真的很有实效。如这两期节目(位时羽,姚红研)位时羽是一年级孩子,在我班《介绍自己》的校本课上,她介绍自己时落落大方,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而有些孩子不敢说或乱说,对校本课也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位时羽推荐给学校电台,学校为她制作了一期节目,当我们年组的孩子看到后,高兴劲就不用说了,老师在旁敲侧引,现在他们的画,说兴趣可以说是相当浓厚。姚红研是07年我班的毕业生,在她即将毕业的一次校本课上,她围绕同学们自己确定的“难忘……”的主题,写出了《难忘那片绿》,一字未经修改,就被学校电台采用,播放后不仅激励我班,甚至激起其他六年班孩子的热情,还在六年级孩子思想动荡的时候打了一针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