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近年来,我市各级监察机关在省纪委监察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严明工作纪律和责任,下大力气、真功夫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为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市近三年来环保违法案件查处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保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我市还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挂牌督办,2005年11家,2006年13家,督办整改已基本到位并结案。重点对省监察局、省环保局2005年及2006年挂牌督办的精华公司和洁丽雅家纺有限公司违法排污案件进行了查处,通过治理,精华公司污水治理设施今年初通过省环保专家组验收。洁丽雅公司除依法补缴近10万元排污费,还投资70万元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2007年,全市对27家小造纸厂和7家小水泥厂进行了专项整治,其中赤壁市晶洁纸浆厂已依法关闭,其余的正在整治之中。 二、节能降耗工作的有关情况

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我市“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的实际情况,我市已连续几年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集中宣传节能降耗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国家和省有关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重点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节能降耗工作做得较为突出的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巨宁森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银泉维新纺织公司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报道。

(二)强化节能降耗工作措施

为把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如期完成省政府下达到我市的各项节能降耗指标,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制,并进行严格考核,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结合全国、全省有关节能降耗工作的文件精神,我市提出了重点抓好节能五项工作及利用六种手段控制污染总量的措施,五项工作分别是: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二是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五是加大节能节能降耗监督检查力度。六种手段分别是:一是依靠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总量;二是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三是依靠限期治理削减总量;四是依靠环保工程减排总量;五是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消化总量;六是依靠加强生态建设拓展总量。

(三)加强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

我们会同市经委、环保局、统计局、质监局等部门深入调查摸底,根据企业近年能源消耗等情况,提出40家能耗高的企业作为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监测、监察对象,为加强对这些重点对象的节能管理工作,我们对这些企业分别制定了产品能耗限额,建立能耗指标,并联合有关部门不定期地对这些高耗能企业实行督促检查,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如期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实施绿色标准化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制定实施环保和节能绿色标准体系,完善和坚决实施绿色高压线,强力推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着力抓好重点

工程,整体带动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赤壁晨鸣纸业有限公司的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抓好湖北巨宁森工股份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

三是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继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对那些置节能减排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县(市、区)或企业,坚决实施停贷、停运、停电治理,严管“耗能高手”,斩断“污染黑手”。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这次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节能减排工作,坚定决心,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市今年和“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会后,市经委、环保局、统计局还要根据各自职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具体安排。下面,我就节能减排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当前全市节能减排严峻形势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中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的,在全市上下大力倡导节约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十五”期间以年均10.1%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439.8亿元,当年增长15.2%;财政收入“十五”期间年均递增4.6%,去年达到32.9亿元,当年增长30.0%.两项指标总量在全省的位次由十进九,当年增长速度分别名列全省第二和第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也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在节能方面,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在市经委、市环保局设立了节能办公室和减排办公室,负责全市节能减排具体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与各县(区)、重点能耗企业还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先后四次组织了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确立了全市31家年综合能耗在3000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和能源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走向规范。2007年,全市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分别淘汰钢铁、水泥、造纸落后生产能力45万吨、7万吨、0.1万吨,申报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0个,争取节能国债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国债项目和省示范项目15个,争取中央预算内无偿补助资金和省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产业升级。

在减排方面,2007年省政府确定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为:COD排放总量31610吨;SO2排放量19134吨。为实现这一总量控制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分解目标,狠抓落实,确保了目标任务的完成。依据国家环保部对我市减排核算结果,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COD减排量2002吨,其中存量减排397吨,2007年新增COD排放量削减1605吨,达到2007年COD排放总量控制指标(31610吨)要求,较2006年(32007吨)下降1.24%,比2005年(31665吨)下降0.17%;SO2减排量1518吨,其中存量减排758吨,2007年新增SO2排放量削减760吨,达到2007年SO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9134吨)要求,较2006年(19892吨)下降3.81%,比2005年(19230吨)下降0.5%.全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良好,2007年度各项监测水质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2008年全市列入减排计划上报的COD减排项目23个,计划削减COD排放量为4153吨;列入减排计划上报的SO2减排项目58个,计划削减SO2排放量为1794.88吨。上半年,计算COD减排量1950吨,占计划完成指标的46.9%;计算SO2减排量897.44吨,占计划完成指标的42.86%.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认识统一,目标明确,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是经济发展的快速性与节能减排约束性矛盾非常突出。为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深入开展工业学霍山活动,立足于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大项目为主,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增加了能耗、增加了排污。经验数字表明,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点,能耗将相应增加2个点。我市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40%左右。“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约束性指标,对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又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期的市来说,既要加快发展,扩张总量,又要实现节能减排,提升质量。从某种层面上说,需要付出比经济发达地区更要多的精力、更大的成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任务。

二是节能减排支撑条件非常薄弱。节能减排必须依靠优化产业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才能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的。但我市工业起步较迟,现有工业企业规模小,工艺差,能耗高,污染大。这些中小企业、加工业企业大部分是附加值低的能耗大户,节能意识淡薄、缺乏节能技术和经验。同时,因耗能占成本支出比重较低,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性不高,仍使用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工艺,靠耗资源,拼设备来提高产能。加之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高位推进和“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相继落户,本土企业也积极谋划自主扩张,加速自我发展。这些项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块头大、能耗高。如华电二期工程、钢铁产业链的延伸等项目,在企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时,都是一些能耗大户。全市一季度,仅华电一期工程和建来化工两个项目的能耗就占全部工业能耗的30%.所以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要把产业结构调优、调强,但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支持节能减排的一些政策、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也还要有个过程,而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这也是当前工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压力很大。在节能方面:从过去两年的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情况来看,2006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6.6%,2007年单位GDP能耗仅降3.19%,仍未完成年综合能耗下降4%的目标。为完成省政府要求的“到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要完成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28%,必须年均完成单位GDP下降8%,任务十分艰巨。在减排方面:按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的COD减排目标是5年削减10%,淮河流域是11.6%,而我市2007年比2005年COD排放量只下降了0.17%;十一五“期间的SO2减排目标是5年削减10%,而我市是17.71%,2007年比2005年COD排放量只下降了0.5%.从两个方面分析都可以看出,我市”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前两年欠账太多,造成后三年减排压力巨大。

四是行政问责压力大。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十一五”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相继把节能减排纳入政府目标考评体系。今年是“十一五”的关键年,国务院已明确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实行区域限批,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省政府也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启动对市、县建设项目实施“限批”。省与市、市与县区签订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和实行的节能减排“一票否决”,使各级都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个刚性的指标,也是两条高压线。完不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市政府没有办法交代;完不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县区政府同样也没有办法交代。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有进展,但形势严峻;有成效、但压力巨大”。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当前,我市正处于“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正处于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新阶段,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都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好项目准入关口。促进企业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着力从源头上减轻节能减排的压力。市、县区经委要研究制定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能耗限额的地方标准,完善地方节能标准体系。根据“十一五”期间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实行节能目标管理。市经委要尽快完成《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起草送审工作,对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门槛,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环保部门要强化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所有在建、新建、扩建项目都要符合环评和节能的要求。各县区要逐步提高各类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制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是解决我市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宁可暂时牺牲一点即期利益,也要谋求长远发展。要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逐年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及设施,坚决落实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大力淘汰落后的水泥、钢铁等生产能力。继续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全国“千家节能行动”和全省“百家节能行动”的11户企业实施对标改造,切实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督促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责任制,实施节能奖励措施。对过去经政府合法批准,手续完备,但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需要淘汰的企业和项目,则要引导帮助企业技改或转产,尽量争取“上大”与“关小”同步实施。要全面落实对重污染企业关闭淘汰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在调整中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和企业,真正做到以关停促污染治理、促结构调整、促经济发展。对列入今年结构减排的50个关停项目,各县区政府要下决心真正关闭,要逐一梳理,确定实施责任人,实行跟踪检查和验收责任制,按要求建立关停档案,一厂一档,确保设施关停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环保执法监察。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诉求,对于违法排污的企业,该罚的罚,该关的关,该停的停。毫不手软,绝不留情。

(三)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各县区和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41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支持企业开展节能产品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治理、清洁生产、节水项目,做到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各县区和环保部门要加快工业减排项目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列入水污染减排的13个项目,仍有宝祥禽业科技公司、寿春水泥有限公司、华祥食品有限公司、华安达集团、迎驾集团、世林集团、龙华集团、长丰良种猪繁殖有限公司等项目未完工或未通过达标验收。列入二氧化硫减排的10个项目,仍有捷成木业能源替代工程、康乐纸业燃煤替代工程、英明化工烟气脱硫工程、钱楼铸业高温沸腾炉建设、临水酒业锅炉改燃料结构项目、晨风纸业公司锅炉改燃料结构项目、保得利竹业有限公司锅炉改燃料结构项目、鸿福晶体公司废气治理工程等项目未完工或未通过达标验收。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工作。由于工业基础差、重工业发展快,实现结构减排压力很大,COD减排主要通过污水处理厂来实现。所以污水处理厂项目能否按期完成,是实现我市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间COD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年初,省召开了专题会议,三运省长、发科副省长一再强调,污水处理厂项目必须按要求时间完成,这是硬任务。为加快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市政府也召开了项目现场会议,开展了专项调研和督查,实行了周调度制度,我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县区分管领导和项目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进度,确保实现省政府“年底建成投运”的要求。但从目前情况看,部分项目建设进度远远低于预期目标。市污水处理厂要千方百计加快管网和污水泵站工程进度,要完成三座污水处理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120公里,在确保收水能力达到75%以上的同时,做好第二套4万吨处理设施的运行调试工作,确保实现今年的减排目标。从目前进度看,霍山县污水处理厂如果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实际处理污水量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年底实现COD300吨的目标是可能的。霍邱县、金寨县进度加快,可能在10月份建成投运,可完成部分减排指标。目前困难最多、问题最大、进度最慢的就是舒城县和寿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原定4月底开工,但目前主体工程尚未开工,年底如何完成减排指标?市环保局要加强项目调度,按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投运的目标倒排工期,用“黄牌、绿牌、红牌”挂牌调度。污水处理厂项目省、市、县区都是签订过责任书的,而且2007年省政府召开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各地如不能按期完成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市政府主要领导要到省说明原因,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要到市说明原因。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克服一切困难,全面加快进度,坚决完成任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退路,也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四)强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工业等重点领域固然重要,但其它领域也不能留下死角,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才能有效控制我市能耗和排放总量。要积极推行节能省地型住宅小区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要推动党政机关、社会公共场所、商业和民用节能。党政机关要带头节能降耗,重点抓好建筑物的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结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开展节能培训,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风力发电,沼气推广使用,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做文章。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比照市节能减排领导组的架构,尽快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要实行部门联动。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措施,把各项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经委、环保局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监测;市统计局要加强节能统计工作,健全能源利用的统计分析制度。同时,要建立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

三要加强监督管理。市经委、市环保局要定期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依法开展节能减排执法监察。通过对企业能耗过程检查、评估和分析,及时掌握能耗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状况,帮助企业找原因,挖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技术改造方案,共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四要加大投入。各县(区)政府都要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运用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要加大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挖掘一批好的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项目,尽快向国家、省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

五要加强节能统计。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确定专人,掌握能源消费情况、查找薄弱环节、确定阶段性目标、抓好节能统计工作。市、县区统计部门要加强同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衔接沟通,对全市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据悉,年预计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和电耗分别同比下降11.8%、8.2%和9.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3%和5.9%,已经完成“十一五”总体减排任务的60%。

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去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立足全年既定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在工作中有五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并在今后工作中继续保持和发扬:一是以完善机制为基础,确保责任落实;二是以重点对象为核心,加大整治力度;三是以项目建设为关键,切实控制增量;四是以强化监管为根本,形成长效机制;五是以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全民意识。

指出,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节能减排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在扩大内部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为代价,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大力宣传能源资源国情、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倡导低碳交通消费模式,开展扎实有效的节能教育、培训、竞赛活动,传播绿色低碳交通理念,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强化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促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文化强市建设。

二、活动时间和主题

活动时间:2013年6月15日至21日。(6月17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

活动主题: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

三、活动内容

(一)节能驾驶技能竞赛活动

活动目的:宣传节能驾驶操作经验和节能环保驾驶理念,号召驾驶者养成良好驾驶习惯,杜绝不良驾驶行为,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活动形式:各道路运输企业和公交企业自发组织营运驾驶员节能驾驶培训和节油驾驶技能竞赛。

(二)节能宣传活动

活动目的:围绕“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活动主题,倡导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把节能减排理念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行动,积极推行绿色交通,倡导低碳生活。

宣传内容:我国的能源状况,当前的节能形势,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典型经验、节能减排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十点工作进展情况,LNG加气站建设情况等。

活动形势: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征文活动。充分利用公交、出租车载广告等新兴媒体,宣传节能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工作先进经验、节能减排技术及成果;制作节能标语、横幅,在办公楼、车站、施工现场等公共场合悬挂、张贴;发放LNG推广应用宣传材料。

(三)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技术推广活动

活动目的:推广交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推广内容:交通运输部公布的10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省厅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以及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交通节能技术。

活动形式:以推广应用前景较好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或技术作为重点,引导科学节能、环保节能。选择有推广价值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技术进行推广。

(四)能源短缺体验活动

活动目的:体会能源短缺带来的不便,提高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形式:6月17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能源短缺体验活动,上下班停开公车、私家车、提倡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不开办公楼门厅及走廊的照明设施,不开或少开办公室、会议室照明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办公楼区域张贴节能减排宣传画、标语。各单位负责人要身体力行,带头体验。

(五)节能成果展示

活动目的:宣传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车船路港”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万家企业低碳行动经验及成效、LNG推广经验及成果。

活动形式:在客货运站点、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利用车载视频、海报等多种方式,浓厚舆论氛围。

(六)节约倡议活动

活动目的: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厉行节约良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

活动形式:以节约一度电、一滴油、一滴水、一张纸、一分钱为出发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节约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节约倡议书》,印发执行,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

四、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市、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我局制定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各自的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及时调度活动进展情况,保障活动顺利实施。

正在使用LNG、CNG或者油气混合的运输单位,应及时指定科室负责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统计、汇总等情况,建立健全新能源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统计上报等工作。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酒店;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3―0035―06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酒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2008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星级酒店数量达到了14099家,拥有客房159.14万间,拥有床位293.48万张,其中包括五星级432家,四星级1821家,三星级5712家,二星级5616家,一星级518家,非星级住宿业单元达30万家以上,酒店业已成为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然而,从酒店资源消耗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酒店业的产品服务系统仍属于“资源―产品―废物”这种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运行模式,显示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作为为顾客提供休闲与工作场所的家外之家,酒店所创造的舒适、便利,甚至奢华程度与巨大的能源消耗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四星级酒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消耗的电能达100~―200kw/h,是普通民用建筑能耗的20倍;人均用水量是当地居民的5~8倍;酒店客人平均每天产生3.6~12kg垃圾,是当地居民的3~10倍,酒店业的高能耗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我国酒店能耗状况普遍高于国外发达国家。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酒店仅电耗的平均值就高于发达国家的25%左右。

近年来,随着煤、电、油、水等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酒店业的能耗成本也不断上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负担成为酒店立足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面对油荒、电荒、水荒等能源危机的不断出现,酒店业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代表之一,推行节能减排对于提升酒店行业整体形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关于酒店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发现篇名中包含“酒店、饭店或宾馆节能”字样的文献从1987年至2008年共158篇。剔除重复和关联性不大的文献后,得到132篇与酒店节能有关的文献。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酒店业节能的研究文献从2005年开始出现了激增的趋势,这与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绿色酒店以及循环经济的推广与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见图1)。进一步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显示,对酒店节能的研究多局限于具体的节能设备与技术应用的介绍,如楼宇控制、智能化系统技术、暖通空调节能、照明灯具节能等,占文章总数的62%,其次为节能管理(27%)和建筑节能(7%)方面的研究。且文章多发表在建筑、能源类的杂志上。而从酒店管理角度对酒店业节能进行研究,且在旅游类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少之又少,定量研究的文章则几乎没有。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运用,本文以广东省星级酒店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就目前我国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发现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酒店业节能减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做出贡献。

2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2.1 确定评价指标与调查问卷

节能减排在酒店业的推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较全面、真实地反映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测量指标的确定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验性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提取与酒店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相关的指标。其次,请全国不同高校从事酒店管理研究的5位专家就测量指标可能产生的歧义、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提出建议,并请他们就可能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然后,随机选择了4家不同类型的酒店进行实验性调研,并与8名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其中受访者包括了这4家酒店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工程总监,请他们对指标的结构、可读性、歧义和完整性提出意见。最后,根据酒店高管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对指标进行修改,并最终确定了18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共涉及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被访者和所在酒店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影响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18个测量指标,每个测量指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尺度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清楚”,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具体测量指标见表1。

2.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次研究的抽样调查于2009年7~9月进行,主要选取广东省的部分星级酒店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面向酒店的部门总监或经理级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和93%。此次抽样调查样本的涵盖面非常广,在地域上,覆盖了广东省的17个市,占广东省全部地级市的81%(见图2);在酒店星级上,5个星级的酒店类型都有所涉及,三星级以上酒店占调查比例的90%;在酒店规模上,既包括连锁经营酒店,也包括单体酒店。因此,所选样本能够基本代表广东省星级酒店的情况。

2.3 数据分析

在统计分析中,某些变量所代表的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独立地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的。在本次研究中,为了避免变量间的相关性造成的所提供信息的部分重叠,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简化指标结构、浓缩信息,从而使分析的问题更直观、有效。本文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

2.3.1 因子检验与剔除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指标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各指标间没有共享信息,就没有公因子可以提取。本研究首先采用KMO检验法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对18个指标的合适性进行检验。KMO值在0~1之间,大于0.7时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KMO值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计算得到本研究的KMO值为0.728,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69.696。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达到了显著(Sig=0.000),可见这18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提取法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了2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在第一次分析 中,将18个指标全部纳入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270%。其中,“对政府的节能政策和节能立法不了解”、“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能够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酒店节能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3个指标的因子载荷低于0.5,说明这3个指标与各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用,在第二次因子分析中剔除了这3个指标,将余下的15个指标进行分析,得KMO值为0.75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70.839,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达到了显著(Sig=0.000),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209%(表2)。

2.3.2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以及各公因子所含变量的共性对因子进行命名。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酒店节能考核、节能培训、节能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载荷均较高,反映了酒店节能观念的转变和节能做法的实施在推广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可命名为“节能管理”。第二个因子主要集中在购买节能设备的成本、酒店节能融资、节能资金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酒店实施节能减排面临的经济因素,可命名为“经济因素”。第三个因子既包括“社会上节能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少”、“市场上提供的节能设备情况”,还包括“顾客对酒店节能的配合情况”,从一个较广的层面综合反映了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外在环境影响,可命名为“外在环境”。第四个因子主要反映了节能信息在酒店之间的交流情况和行业组织在节能信息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命名为“信息交流”。第五个因子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反映了国家的节能财税优惠政策及对酒店能源浪费和排污的惩罚力度在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中的影响,可命名为“政府政策”。

3 结论与探讨

3.1 各酒店的节能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节能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节能管理这一因子的评价较高,均在4.00左右。在这5个因素中,对“节能减排是酒店经常研究、布置的工作之一”这一因素的认同度最高,达到了4.48,对“员工了解酒店的节能工作和计划”这一因素的认同相对较低,为3.96。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各酒店对节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已经不再把节能作为一种成本、一种负担,而是本着“节约的就是利润”的理念把节能看做是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节能管理方面,各个酒店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节能管理模式。结合访谈内容发现,各酒店的节能管理工作都还不尽完善,从节能工作的布置、节能培训到节能考核、节能监督以及全员节能意识的培养,仍有可挖掘的潜力。

为了验证因子分析效果,以Cronbach's a(克朗巴哈系数)为信度指标,对所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信度分析。一般克朗巴哈系数大于0.5就意味着评估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高。此次调查问卷总体和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3~0O.791之间,说明此次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达到了信度要求。

3.2 节能成本过高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关键原因

在节能的经济因素中,被调查者对“节能技术和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较高”这一因素的认同度最高,达到了4.20。众所周知,先进的节能设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材质也较好,与普通的能耗设备相比,费用高也无可厚非。但在“节能设施设备改造的成本高”(4.20)和“酒店节能融资比较困难,融资渠道少”(3.72)等因素认同度较高的背景下,调查者对“资金缺乏是酒店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一因素的认同度却没有达到很高的比例,仅为3.60,其中的内在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结合访谈的内容,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酒店作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在选择节能设备时往往不只看重节能效果这一个因素,还会综合节能设备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引进节能设备的便利程度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只有当使用节能产品的成本利润率远远高于使用非节能产品的成本利润率时,酒店才会引进节能产品;否则,即使酒店有充足的资金,也不会投入到节能产品的购买与使用中去。因此,节能成本过高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关键原因。

3.3 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面对节能减排推广的外在环境,被调查者对“节能信息的传播渠道如节能咨询、中介机构较少”这一因素的认同度较高,达到了3.94。结合访谈内容,笔者发现节能信息传播不对称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面对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酒店业由于节能改造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积累少,加之酒店节能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工程技术力量薄弱,致使很多酒店在选择节能设备时不能作出科学的比较,选择最适合酒店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很多酒店盲目上马节能设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酒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此外,值得我们思考的一点是:被调查者对“顾客不积极配合酒店的节能工作”这一因素的认同仍占到了一定比例,其均值达到了3.50。由于酒店节能需要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其舒适消费或奢华消费的价值,因此顾客的配合与支持是影响酒店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酒店业从环保角度考虑普遍不提供客房一次性用品,而是客人自带,在我国也曾有酒店倡导取消客房6小件的做法,但却因为暂时得不到客人的支持与响应而搁浅。这说明我国酒店业的绿色消费环境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不断努力。

3.4 行业组织在酒店节能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节能信息交流因子中,被调查者对“酒店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节能信息、经验的交流”这一因素的认同度较高,达到了3.73。各类型酒店及酒店集团内部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节能信息、经验的交流,对于加快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被调查者对“行业组织对酒店的节能宣传与推广提供了很大帮助”这一因素的认同度却较低,仅为3.18,足以说明酒店行业组织在推广节能减排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很小。一个酒店自身收集节能信息、开发节能技术的力量有限,但酒店行业组织作为连接组织内成员的桥梁,如果能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和服务的力度,为酒店之间、酒店与节能企业之间搭建起节能信息沟通的平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3.5 节能减排在酒店业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

被调查者对“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没有吸引力,很难调动酒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这一因素上的认同度较高,达到了3.64,而在“政府对酒店能源 浪费及排污的惩罚力度不够”这一因素上的认同度较低,刚超过3.00。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不排除大多数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优惠,承担更少的责任,所以在做问卷时多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政府推行惩罚措施的必要性。

国内外实践表明,节能减排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加之我国酒店业把节能减排作为一种管理战略纳入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且在承担高额的节能设备成本方面也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财税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同时,制定与酒店业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酒店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寻,为酒店业节能减排的推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6 节能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瓶颈

酒店节能管理人才是集节能管理与节能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又要有过硬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在前面的因子分析过程中,由于“酒店节能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变量与各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所以笔者把这个因素剔除了。但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酒店工程总监或经理们都一致认同酒店的节能管理人才匮乏,而其他部门的总监、经理或总经理对这一因素的认同度却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高层管理者对节能管理人才的素质了解不全面,把节能管理人才与一般的管理人才等同。而酒店的工程总监与经理们需要对酒店节能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节能设备选型、节能新技术运用与推广等方面做出决策与管理,因此在酒店节能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节能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节能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酒店业在节能管理制度上存在严重漏洞,能源审计、计量、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分配极其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瓶颈。4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模型

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是衡量因子重要程度的指标,根据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因子的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节能管理”(19.801%)、“经济因素”(14.301%)、“外在环境”(11.796%)、“信息交流”(9.826%)、“政府政策”(8.485%)。其中,“外在环境”、“信息交流”、“政府政策”3个因子共同构成了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环境因素。结合访谈内容,我们可以构建出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模型(图3)。

节能减排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酒店的各个部门以及整体的社会节能环境。酒店节能的各因子对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分别产生着不同影响,酒店的节能管理水平是实现酒店业节能减排的内在保障因素;酒店作为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决定了经济因素必然成为酒店推广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外部节能环境的建立是酒店推广节能减排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节能管理”、“经济因素”、“节能环境”三大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节能减排在我国酒店业中的推广。节能管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节能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而酒店管理人员节能观念的认知不仅对节能信息传播与交流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还有助于引导顾客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酒店分担高额的节能设备成本,调动酒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节能信息的畅通交流则有助于不断提高酒店的节能管理水平。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滨海新区;节能减排;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3-0018-04

一、滨海新区节能减排项目资金来源

(一)财政拨款

由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项目的外部性强、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各地主要环境保护设施、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均为政府行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以滨海新区核心区域的开发区为例,2008年开发区用于减排的财政资金为450万元;再以区内减排的主要项目之一――开发区化工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总投资2100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二)政策性银行贷款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对影响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但因其具有严重外部性,商业银行不愿参与的行业项目进行政策指导,设定瓶颈行业指标,分支行对相关项目优先考虑,利率上则以风险投向为基础,严格遵从评审机制。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对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环保相关项目贷款余额达6.04亿元,占其向滨海新区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的3.33%。

(三)商业银行贷款

截至2008年9月末,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290.1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58亿元,增长33.98%。以国内绿色信贷的先行者――兴业银行为例,其在国内创新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这一“绿色贷款”品种。截至2008年10月末,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对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环保相关项目贷款余额为4.35亿元,占其向滨海新区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16.23%。

(四)国际金融机构支持

目前,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先后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合作,IFC为其提供部分本金风险分担。目前,兴业银行与IFC合作项下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已在新区“落地开花”,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率先获得4390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贷款,将支持其在5年限期内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实现“绿色”效果。 其中第一年为宽限期,企业只需归还利息,无需归还本金。

(五)BOT(建设――运营――转让)模式

BOT模式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投资运营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将民间资本引入城市节能减排项目领域,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目前,滨海新区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均采用BOT模式。以西区污水处理厂为例,总投资约为2600万元,政府将其委托给某专业公司,由其筹资金建造,建成后该公司拥有污水处理厂20年的运营权。运营期内,该公司通过收取1.09元/吨的污水处理费逐步回收成本,实现收益。

(六)企业自筹

除了全额财政拨款的政府行为,由企业投资建设的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获得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贷款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筹资本金。以兴业银行天津分行为滨海新区两家客户提供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为例,两家客户的自筹资本金与商业银行贷款比例分别为1:1.1和 1:2.2。又如:中新生态城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2.7亿,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000万美金,国家水污染治理基金7600万,其余由项目投资开发公司自筹。

二、现行配套政策及设施

(一)政府支持性政策

1.2007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根据政策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文,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做好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工作;财政部、商务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电监会等相关部委也通过文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政策,为建设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2.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1月初,下发实施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年)》,将“建立节能减排和市场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中新生态城制度创新,深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列入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日程。同时,滨海新区规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施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在源头上杜绝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

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于2007年9月设立每年预算1亿元的“泰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开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工作;分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重点鼓励项目名录》,按名录中确定的额度和方式对区内节能减排项目给予财政补贴。

另外,2008年,开发区管委会已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达成协议,将区内企业的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可将企业信用报告中的企业环保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严控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企业的授信总量。

(二)银行支持性政策

节能减排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对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如果能够做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信贷控制,也就阻断了这些企业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使其难以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因此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被誉为是增强环境保护手段、减少银行贷款风险、引导企业走向正确发展方向的一举三得的措施。目前,滨海新区大部分商业银行注重履行银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并服务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严格的信贷准入管理和风险控制。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制定贷款投放的风险限额,严格控制其信贷投放,并适度上收分支机构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贷审批权限。加大对节能减排不达标客户的信贷退出力度。

2.提高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业务办理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部分金融机构为节能减排贷款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化贷款流程,提高放款效率,及时解决在办理节能减排贷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拓展节能减排融资渠道的同时,吸取世界先进经验。目前,兴业银行与IFC开展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合作项目,已在滨海新区“落地开花”。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具备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试点的政策优势,因此必将成为各商业银行将国际经验用于国内实践的创新基地,为推动全国节能减排事业向纵深化发展提供经验。

以上措施表明,滨海新区商业银行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发放上,严格执行政策和规定,新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信贷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能源环保交易市场加速形成,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设立

继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之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在滨海新区成立,其定位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通过排放权交易平台,鼓励有能力节能减排的地区或企业在满足自身需求外,将剩余指标在交易市场上出售;而节能减排空间有限的地区或企业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配额,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制约因素

(一)财政资金有限,投融资机制落后,环保产业资金吸引力弱

作为城市建设主要投资主体的城市政府,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普遍存在财政资金不足,市政债券等政府商业融资手段受限的问题,建设资金不能得以满足;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资机制没有形成,不能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闲置资金很难流入环保产业。

(二)节能减排市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资效果

节能减排行业具有市场大、技术性强、风险点分散等特点,难以满足一般性的贷款融资条件,当前,节能减排市场主要面临的有三方面风险:一是节能企业对于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没有把握,很大程度上是在尝试创新;二是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的应收账款过大,融资缺乏第二还款来源;三是在节能减排结果的认定等方面存在风险。以上这些风险对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等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困难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已提高了3700多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关税,使节能减排约束有所降低。滨海新区很多外向型企业受危机影响,处境困难,投资节能减排项目或购买环保设备的积极性降低。同时,地方政府在抉择重大项目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遵循节能减排要求时,更加困难。

(四)信息不对称及环保公益性制约银行对环保项目的贷款支持

1.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环保审查难度较大。目前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审核中都对环保审核作出严格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所需的完整环保审核材料难度很大。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企业获得的,其中不排除企业恶意隐瞒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虽然人总行与国家环保总局达成了有关环境执法信息进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协议,但这项工作在各地的开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目前滨海新区中只有开发区启动了这项内容。而且协议仅约定环境执法信息进入系统,尚缺乏对企业发展内外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完整信息,银行无法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对能耗、污染虽然达标但不稳定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情况难以及时知晓。

2.银行盈利性和环保公益性矛盾。相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言,节能和环保项目规模较小,投资收益不明显,资金筹集相对困难;同时,节能减排的实施、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时间周期长且前期投资的公益性强。许多商业银行受盈利性指标驱动,信贷投放的短期行为日益明显,不愿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启动和完善环保循环经济的意愿较低,导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链启动难。

(五)合格BOT投资人有限

由于节能减排项目有投入资金大、回收期长、技术资质要求高等特点,合格的项目投资人相对有限。目前,市场上存在投资人良莠不齐,运作过程不规范,特许经营协议不够详尽完整等问题。一些缺乏运营、管理和建设经验的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或非正当手段获取项目建设、运行权,扰乱了市场。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1.财政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对环保项目的财政投入,增加环保项目的预算开支,一是构建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体系,通过提高高能耗产品的经济成本对企业能耗进行约束,同时,对生产环保设备及使用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贴息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还可以通过创建、表彰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与节能贴息、节能贷款相结合。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帮助、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多角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信息库,积极鼓励和推动符合节能减排条件企业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实现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二是支持节能减排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进节能减排主体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发展。要加强债券市场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鼓励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增强其直接融资能力。

3.规范发展BOT融资方式。政府在选择节能减排BOT项目投资人时,应避免只注重[前利益、把引资作为唯一目的,而使项目运作过程不规范,从而造成特许经营协议粗糙、法律漏洞多、运营期收费过高,以及超出政府职能的不合理承诺等。特许经营协议及运营期投资公司的收费水平,应在充分考虑政府和使用者的承受能力,及投资人的成本收益及回收期的基础上制定,实现三方共赢。

(二)人民银行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及其基层机构应积极支持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风险提示,加强对商业银行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二是继续做好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的相关和后续工作。督促和引导所辖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授信等金融服务时,把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沟通协作,提高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探索建立辖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与银监会、金融机构、环保局等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

一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工具降低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风险,可适当降低节能减排领域的金融准入条件,开发与节能减排项目相适应的信贷类产品,建立适用于节能减排企业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资金定价机制和贷后管理等信贷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减排贷款“绿色通道”。

二是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贷款、转贷款、票据融资、综合授信等多种合作方式,为重点节能环保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密切关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整,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同时,把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作为是否为其提供授信等金融服务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