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1 问题的提出

住房公积金为城镇职工提供了大量的购房资金,提高了城镇职工的购房能力,改善了城镇职工的住房条件,为建立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力度加大的同时,其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加剧。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有风险,并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由于公积金的非普遍性,国外研究很少涉及政策性住房融资,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从商业贷款角度研究。国外研究者应用期权理论研究住房贷款违约风险,得出结论是住宅的资产净值若低于抵押贷款价值,那么违约就发生,但不一定立即违约。还应考虑如下因素:①与违约相关的交易成本;②借款人偿还能力;③贷款人通过决定是否取消抵押物赎回权的作用影响借款人违约。此外,重大突发事件如失业、离婚等因素影响着提前还款和违约行为。

外国学者把造成逾期的决定性因素分为三大类:结构性因素(法律、收入贷款比、利率水平、政府补贴的资格或程度、其他社会保障的支持等)、家庭收入和支出因素(家庭类型、失业、工作时数、疾病、意外的修缮和其他家庭支出)、个人因素(个人理财能力、家庭关系的破裂、个人主观认为应该优先考虑的事件等)。证实了逾期的几个关键因素是借款人年龄、家庭类型和贷款价值比等。

国内学者可以直接针对公积金研究。于晶(2013)从借款人对还款方式的不了解以及借款人有意赖账,恶意不还款角度阐述了贷款逾期的原因,此外,她认为住房公积金贷款时间长,额度大,借款人、抵押人、担保人及担保物在还款有效期内可能发生变化,也是造成贷款逾期的重要因素。于伟(2012)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中可能导致逾期的原因:贷款条件过于粗糙,贷款对象资格审核简单流于形式: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过于单一;贷款利息的贴息申请条件过于模糊,申请贴息人员条件和贴息比例规定不合理。肖文(2010)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国家相关政策给公积金贷款带来的风险;交易合同得不到法律保护而导致的法律风险;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固定收益波及使投资者所获固定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风险;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使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通过贷款转移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房地产市场风险;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处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操作失误或决策不当而造成贷款损失的风险;借款人例如收入减少失业等原因造成的贷款人信用风险。

国外对商贷住房贷款的违约和逾期研究视角是贷款人角度,并用实证的方式分析。国内对公积金贷款违约和逾期倾向于定性研究,实证比较少见。他们同时缺乏对非贷款人的逾期因素的考虑并实证,比如,个贷类型、房屋类型、划扣方式、还款方式、委托银行这五个单一因素对逾期期数的影响。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从影响公积金贷款的非个人因素出发,借助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每个单一因素对贷款逾期期数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然后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武汉市某银行2012.1.1-2012.12.31的90条贷款逾期记录。

3.1 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是在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情况不明时,用来检验数据资料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假设的一类检验方法,由于这类方法一般不涉及总体参数,因此称为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的前提比参数检验少的多,也容易满足,适用于计量信息较弱的资料。论文主要涉及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5%。

3.2 贷款逾期因素的检验

3.2.1 个贷类型 公积金贷款的个贷类型包括纯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两大类。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住房公积金,委托商业银行向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住房、集资合作建房的住房公积金存款人发放的优惠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是指,当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不足以支付房款时,借款人在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时又向受托银行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两部分贷款一起构成组合贷款。组合贷款中住房公积金贷款由管理中心审批,商业性贷款由受托银行审批。在随机抽取的90条逾期记录中纯公积金贷款共有65条记录,组合贷款共25条记录,65条纯公积金贷款记录的平均逾期为1.48,组合贷款的平均逾期期数为1.8,判断这两种贷款类型对逾期期数是否有显著影响进行非参数的检验,用SPSS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如表1。

表1中可以看出,纯公积金贷款的秩均值为46.66,组合贷款秩均值为42.28。表中渐近显著性值为0.37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拒绝原假设,纯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来自的两个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两种贷款方式对逾期期数没有构成显著的影响。

纯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都包含了公积金贷款的部分,但组合贷款资金只有公积金部分来源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其余部分资金来自委托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处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只是简单的资金操作,并不涉及业务的操作和管理。因此由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的资金,由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其逾期和违约只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产生影响,与委托的商业银行无关,银行不负有任何责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得的逾期数据只是针对组合贷款中从公积金管理中心贷出的那部分资金的逾期,而商业银行贷出的那部分资金的逾期则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数据。因此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角度,纯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与逾期期数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

3.2.2 房屋类型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其提取主要包括离职退休、丧失劳动能力、到国外和港澳台定居、被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支付房租、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等几大类。在偿还公积金贷款本息方面,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针对的是二手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三类住房。在90条逾期样本中,商品房是最主要的房屋类型,占总体的65.56%。这三种房屋类型对逾期期数影响用SPSS非参数检验多独立样本K-W检验结果如表2。

表2中三种房屋类型的秩均值分别为41.18、43.83、46.87,卡方为0.933,渐近显著性为0.672。由于其渐近显著性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不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这三个独立样本来自的三个总体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房屋类型对于逾期期数没有显著性影响。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根据借款人的申请要求和条件决定发放何种类型的住房贷款,而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已经确定了所购买的房屋类型。一般来说,借款人在选择房屋类型时除了考虑房屋本身的实际状况外,还会涉及自身和家庭的生活和经济状况。资金相对充足的购买人在选择房屋时优先考虑的是商品房,因为商品房的购买不像经济适用房需要排队等候和一系列严格的审核,而购买二手房或经济适用房的购房者往往在短时间内资金来源有限,尤其是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购房者,他们往往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因此,排除房屋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房型等因素,仅针对三种房屋贷款类型,其借款人在经济状况上是存在差别的。然而这种差别并没有对逾期期数构成显著影响,经济状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借款人的购房类型,但并没有影响借款人的按期还款和违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状况只是影响购房类型的一部分因素,并不完全决定购房者的选择,且这种影响往往只发生在购房过程,而在后期还款过程中,借款人的经济因素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经济因素对贷款逾期期数的影响不显著只在某一程度上。

3.2.3 划扣方式 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的划扣方式有两种,逐月划扣和逐年划扣,划扣方式由借款人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做规定。逐月扣划还贷就是在每月20日自动扣划借款人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归还当月应还公积金贷款本息额。逐年扣划还贷每年1次按指定时间自动扣划借款人的住房公积金存款,用于提前部分归还或提前结清公积金贷款。选择逐年扣划还贷的借款人必须选择降低月还款额或缩短贷款期限,每月仍需用自有资金归还公积金贷款应还本息额。在90条逾期记录中只有58条划扣方式的有效记录,其中包括48条逐月划扣记录和10条逐年划扣记录。这两种划扣方式对逾期期数的影响用SPSS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分析结果表3。

由表3,两种划扣方式的秩均值均为29.50,渐近显著性为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拒绝原假设,逐月划扣和逐年划扣这两个独立的样本来自的两个总体的分布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最初确定以逐月划扣和逐年划扣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便于委托银行办理资金业务,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借款人还贷,同时降低借款人违约的风险,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选择逐年扣划还贷方式,可使用公积金存款账户中的资金提前归还部分贷款本金,希望提前还贷减少贷款利息负担的借款人多选择逐年划扣。选择逐月扣划还贷方式,借款人自贷款发放后的第2个还款月即可减少现金还款,在还款期间能充分使用每月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为减轻每月还款压力的借款人大多选择此类还款方式。

3.2.4 还款方式 公积金贷款的还款方式主要有两种,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指借款人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该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金额相同,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增加,利息比重逐月减少,便于借款人安排家庭收入的支出。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指借款人每月等额偿还本金,贷款利息逐月递减,该还款方式每月归还本金相同,利息随贷款本金余额的逐月减少而相应减少,每月还款金额逐月递减,但贷款前期的还款压力较大。在90条随机抽样样本中只有10条记录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80条记录为等额本息,约占全部的记录的90%,两种还款方式的平均逾期都在1-2之间。研究还款方式的选择对逾期期数的影响,SPSS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如表4。

表4中渐近显著性为0.73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拒绝原假设,两个独立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布无显著的差异性,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方式对逾期期数没有构成显著性的影响。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这两种还款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等额本息方式偿还初期利息支出最大,本金还得较少,适用于收入稳定,还款前期资金紧张的人群。等额本金方式利息随本金逐月递减,每月还款额亦逐月递减,较适用于还款资金充裕,未来收入上升空间有限的群体。借款人选择公积金贷款还款方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考虑目前的经济状况外还与今后的期望收入有关。

3.2.5 委托银行 住房公积金采用的是一种委托运作模式,《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能办理金融业务,不能从事资金有关的业务操作,应当委托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的金融业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只负责相应的审核和考察,所有的资金业务均由指定的银行办理,不同委托银行的借款人在逾期的期数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别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抽取到的武汉市某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数据中包含武汉市的9家某银行,由于有几家银行的数据较少,论文只用其余5家贷款逾期较多的记录进行分析,这5家银行分别为桥口支行、武昌支行、青山支行、黄陂支行、营业部,SPSS非参数检验多独立样本K-W检验结果如表5。

表5中,检验的渐近显著性为0.22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拒绝原假设,5个独立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委托银行与逾期期数没有显著性的联系。

在住房公积金贷款过程中,银行只负责对相关的资金业务进行处理,而所有的审批程序都是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没有权利和义务进行相关资料的审批和核准,因此委托银行对逾期期数的影响不显著。银行作为和借款人直接接触的第一方,可以很方便地获知借款人相关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变动,可以获得关于借款人各方面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可以迅速针对这些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应对借款人的变化产生的贷款拖欠和逾期。然而,公积金贷款中所有的风险都归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银行不负有任何责任,所以银行在处理公积金贷款业务中,只是简单的操作者,而没有从管理主体的角度出发来完善住房公积金的贷款,这使得借款人的逾期变得不可控,违约情况和逾期期数也相应增加。

4 结论

论文通过随机抽取武汉市某银行2010年的90条公积金贷款逾期记录,利用SPSS软件的非参数检验,分析了个贷类型、房屋类型、划扣方式、还款方式、委托银行五类因素对贷款逾期期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证明这五类因素与借款人的逾期期数之间都没有显著性的联系,不是影响贷款逾期期数的主要因素。当然,这个结论的得出可能因为,仅从某银行的抽取数据做研究,样本数据太少。另外,若上述结论可靠,那么主要的逾期因素应该回归到个人因素上来考虑,这就需要在更多的数据支持下做统计研究,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Vassitis lekkas, John M Quigley, robert Van Oeder.Loan Loss Severity and Optimal Mortgage Defaul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1993, 21(4):353-371.

[2]Haibin Zhu.The structure of housing finance markets and house prices in Asia[J].BIS Quarterly Review, December 2006:55-59.

[3]Richard J Buttimer Jr, Anthony Yanxiang Gu, Tyler T Yang.The Chinese Housing Provident Fund[J].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Review, 2004, 7 :1-30.

[4]于晶.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1).

[5]于伟.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234-235.

[6]胡晓平.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逾期的成因分析[J].金融与财会,2005,8:13-115.

[7]崔虹.浅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知识经济,2009,4:38-39.

[8]肖文.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与规避办法[J].商场现代化,2010,33:192.

[9]周雅洁.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逾期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管理观察,2013,15:142-143.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一、工作原则

(一)突出重点。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实际,确定重点扶持引导肉鸡、肉鸭、生猪、肉牛、奶牛、蛋鸡养殖场(户)通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培育一批建设规划科学、饲养品种优良、生产设施先进、管理措施规范、防疫设施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的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户,带动我市现代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简化程序。建立个人、村庄、镇级政府、金融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责任明确、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审批服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规范管理。制定专门的备案申请、项目验收、兑现贴息、监督检查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贴息条件

(一)贷款用途。申请贴息扶持的银行贷款,必须专门用于引进良种畜禽,或购置现代化养殖设施设备,或改建、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房,或购置饲料、兽药等。

(二)场址选择。养殖场(户)必须远离村庄、学校、厂矿企业、旅游地、饮用水水源地和主要交通要道、河流;并符合镇、村养殖用地统一规划,符合畜牧业标准化养殖要求。

(三)养殖规模。肉鸡(鸭)存栏5000只、生猪存栏100头、肉牛存栏50头、奶牛存栏10头、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

三、贴息标准

(一)贴息总额。本年度全市贴息总额1000万元,由市财政列支,以养殖场(户)备案先后为序,额满为止。

(二)贷款数额。贴息贷款数额为5-60万元。当贴息资金有结余时,对贷款60万元以上,带动畜牧业标准化建设作用突出养殖场(户)的贷款给予再次贴息扶持,再次贴息扶持的贷款额度不超过60万元。

(三)贴息扶持。贴息标准控制在贷款年利率12%以内,高出部分利息不列扶持范围。

(四)贴息时限。本年度贴息至2011年12月31日,符合贴息扶持条件的养殖场(户)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贴息扶持。

四、工作程序

(一)备案申请。本意见后,养殖场(户)获得养殖贷款15天内,凭银行贷款凭证(原件和复印件)和经镇(街道、园区)、村盖章同意的《市2011年度畜牧业贷款贴息备案审批表》到市畜牧兽医局办理备案申请;本《办法》前,产生于2011年1月1日以后的贷款,于本意见后30日内申请备案有效。

(二)备案确认。市畜牧兽医局接到贷款户《备案审批表》后及时组织进行现场核查,经现场核查确认符合条件的给予备案,纳入本年度贴息扶持对象。

(三)申请验收。已备案养殖场(户)贷款到期与银行结清账目后,须在3个工作日内凭相应的贷款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有关证件和银行贷款利息结算凭证,向市畜牧兽医局提出验收申请。贷款期到或超过2011年12月31日的,须在2012年1月5日前提交验收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四)现场验收。现场验收主要查验被确认的贷款贴息扶持对象预定贷款建设项目完成情况,验收工作由市畜牧兽医局牵头联合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具体负责。

(五)贴息发放。经现场验收确认已圆满完成《备案审批表》预定建设项目者,由市畜牧兽医局统一汇总报市政府审批,经市政府审批同意后,由市财政局通过镇财政所采取“惠农一本通”等方式将贴息扶持金发至养殖场(户)。

(六)公开公示。贴息扶持金发放情况由各镇(街道、园区)负责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五、违规责任

申请贷款贴息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贴息扶持,且今后不再列为贴息对象:

(一)擅自改变贷款用途;

(二)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贴息资金的;

(三)拒绝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或对有关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不予配合的;

(四)违法违规经营被查实的。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供应量;贷款;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3-0080-04

一、对货币供应量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思路及理论框架

银行体系供应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和商业信用(应收/付款和预收/付款)都可以作为支付的手段,用于支持市场交易的达成。在某一时间段内,当期需要的支付总量包括:当期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到期的应收账款、当期提供的预付款。当期可用于支付的工具包括:货币、当期提供的应收账款、在前期提供并用于购买当期商品或服务的预付款(到期的预收/付款)。其中,货币可以在各经济主体间流转,多次充当支付工具。

要使经济顺畅运行、市场交易顺利达成,支付工具的供给总量应等于支付工具的需求总量。因此,有下式成立:

P*T+应收账款累计减少额+预付账款累计增加额

=M*V+应收账款累计增加额+预付账款累计减少额 (1)

整理得:

M=(P*T-应收账款净增额+预付账款净增额)/V (2)

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T代表需要进行交易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可以看出,货币(M)的合理供给水平,与经济增速(T)、物价(P)、商业信用、货币流通速度(V)等有关。

(二)构建货币供应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2)式,选择合适指标进行回归分析。P*T由名义GDP来指代。在当今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条件下,预付款及其净增额的数量较少,忽略不计。应收账款由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来指代,应收账款净增额由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的当期值扣除上期值获得。货币流通速度V则以M1/M0来指代。样本数据为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季度数据,GDP、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累计(SYXY)、M0、M1、M2、人民币各项贷款季末余额(Loan)以及商品房销售额、累计(SPF)等数据都来源于中经网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另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数据为相应年份2、5、8、11月末数。

本文采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5.0。流通速度指标M0/M1、序列由Eviews命令生成。用LTSD表示;应收账款净增额序列也由Eviews命令生成。用SYXY_ADD表示。经检验,序列M0、M1、M2、GDP、SYXY_ADD、LTSD均为二阶单整。分别以M0、M1、M2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进行EG检验,可得表1。

对照EG检验的临界值表可知,M2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既非平稳,也非一阶单整,无法排除“伪回归”可能。回归结果不可信。M2与GDP、SYXY_ADD、LTSD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因为M2不仅包含交易需求的货币量,还包括各类具有投资功能的金融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M2的回归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将反映资产市场变动情况的商品房销售额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引入M2回归方程,可得表2。

GDP和SPF均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剔除GDP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EG检验,可得表3。

由回归方程1、2、5可知,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符合(2)式所描述的经济含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规模正 相关,与商业信用、货币流通速度‘负相关,与资产市场正相关。

对比回归方程4和5可以发现,剔除GDP变量后,SYXY ADD和LTSD的t统计量、R2统计量变化不大,但SPF的t统计量显著改善。说明GDP和SPF之间存在共线性。这说明GDP与SPF存在较强的相关性;GDP对M2的影响不显著,是因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被SPF对M2的影响所包含。

二、对贷款投放的计量分析

(一)构建贷款投放的回归方程

在我国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渠道。如果贷款投放内生于经济本身(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那么作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M)的主要手段,贷款的变动应同样与GDP、LTSD、SYXY_ADD、SPF等因素有关,并被其很好地解释。故以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LOAN)指代贷款投放并作为因变量(经检验,LOAN序列也是二阶单整),GDP、LTSD、SYXY_ADD、SPF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表4。

GDP和SPF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剔除GDP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EG检验,可得表5。

由回归方程7可知。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符合应有的经济含义,即贷款投放与商业信用、货币流通速度负相关,与资产市场正相关。GDP对LOAN影响不显著,其原因与M2类似。

(二)对回归方程中诸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究回归方程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对LOAN回归方程中各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于这样的检验结果,有两点需要说明。

(1)由表6可知,无法拒绝“SYXY_ADD不是LOAN的格兰杰原因”,即SYXY_ADD的变化很可能不会导致LOAN的变化。这似乎与笔者原先的设想“商业信用状况的变化导致贷款投放变动”相违背。

这样的检验结果,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理论假定有关。格兰杰因果检验,实际上是检验变量变动的先后顺序,并以此推定变量间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因果关系。

要正确理解上述检验结果,首先要区分商业信用状况与商业信用工具两个概念。商业信用状况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对彼此还款能力的认可程度、相互借贷的难易程度;应收账款是商业信用工具,它可以反应商业信用的变动状况,但不能完全等同于商业信用状况;商业信用工具数量的变化与商业信用状况之间的变化存在时滞效应。

以商业信用状况恶化时为例。商业信用状况恶化(即卖方对买方还款能力的怀疑增强、企业问借贷相对困难)时,应收账款并不会立即减少。首先,当时存在的应收账款并不能立即减少,而是要根据合同约定到期偿还;其次,对当期进行交易的产品,其交易条件(其中应收账款占比)在先前的合同中已有规定,不能随意变更、减少应收账款。

但贷款对于商业信用状况的变化却可以立即做出反应。企业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下期的)支付,必须提早申请贷款并获取资金,而不可能在当期立即申

请资金、立即支付(这中间涉及贷款申请的必要程序、万一贷款申请失败需另想办法等因素)。这样,在时间顺序上就有:信用状况改变――贷款变动――应收账款变动,即贷款变动总在应收账款变动之前。于是。就有了上述格兰杰检验结果。

如果以这样的理论视角来看,现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恰好证明了商业信用的变动对贷款投放存在影响、贷款与商业信用工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替代关系的预想。

(2)表6反映,SPF与LOAN互为格兰杰原因。这样的检验结果,不能理解为信贷资金流入资产市场,而只能说明贷款投放与资产市场之间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

应该明确,只有授信企业将信贷资金直接或变相进行资产市场炒作,才能称为“信贷资金进入资产市场”;而信贷资金经过授信企业的对外支付、成为其他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居民的工资收入之后,再被用于资产市场投资的,则不能看成是“信贷资金进入资产市场”。

考虑到信贷资金的违规操作在法规政策的高压下最多只能在短期内出现,不可能作为长期规律出现,因此,格兰杰检验的结果应是反映合法合规的、贷款投放与资产市场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贷款投放的增加,使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体系流动性宽裕,更多的资金为谋求保值增值而投向了资产市场;另一方面,资产市场的繁荣,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了资产市场,企业在社会上融资的难度加大,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

三、对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货币信贷运行的几点看法

(一)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信贷运行规律保持一致,并与理论预期一致。

对货币供应量、贷款的计量分析所选取的样本数据涵盖了危机爆发前后,并取得良好的、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的、可用同一回归方程表示的回归结果。这说明。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使我国货币信贷运行规律发生根本的变化;货币信贷的超常变动,是其影响因子超常变动的结果。

(二)贷款加速投放是必要的。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投放均与商业信用、货币流通速度有关。而金融危机恰恰对二者形成了剧烈的冲击。首先,使货币流通速度明显下降。由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企业生产和投资行为更加保守。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更加谨慎,手中持有货币的各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动机减弱,货币在他们手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明显下降。其次,商业信用萎缩,达成等量交易需要更多的货币。危机下众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倒闭,使得销售方不得不减少赊账销售的比例,市场交易的完成更多地依赖于货币。中经网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12月开始,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速一直稳定在大致15%-20%之间,但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11月、2009年2月、2009年5月、2009年8月的这一数据明显下降,分别为12.3%、7.3%、8.0%和9.15%。

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要维持同样的经济增速,就需要更多的货币。高速增长的贷款所派生的存款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并更多地沉淀于经济运行链条的各个环节当中,起到了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经济加速下滑的恶性循环。

(三)不存在成规模信贷资金“趴在账上”的问题。

M0、M1、M2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都很好,说明解释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动情况,即货币供应量是因解释变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因此,可以认为,并没有成规模的信贷资金“趴在账上”。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银行存款周转变慢,主要应理解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偏好的增强,是面对困难的积极举措,是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一部分,而不能理解为毫无意义的“趴在账上”的资金。

(四)贷款投放客观上存在对资产市场的“溢出效应”,但贷款主要还是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由前述可知,加速投放的贷款既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在客观上也会推动资产市场的繁荣。为了定量地分析贷款用途在两个领域的分布情况,以原始数据和表6的回归方程,对金融危机以来SYXY_ADD、LTSD、SPF的变动导致的贷款的变动情况进行估算。为了去除扰动,将2008年4季度至2009年3季度四个样本数据较上年同期增加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危机以来三个变量受危机影响的平均变动幅度(分别为-364.81、0.32217、3135.8);再据LOAN回归方程,这三个变量分别导致贷款多投放了2770亿元、41551亿元和8836亿元,反映实体经济对贷款投放影响的前二者之和是后者的5倍多。

四、政策走向及建议

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努力地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不过,随着经济的回暖,商业信用也将逐步恢复、货币流通速度也将加快,对派生存款(贷款)的需求将明显减少。如何遏制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惯性、避免通胀风险,将是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强调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强调其“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原因所在。可以预期,2010年1月18日法定准备率的上调,只是央行~系列调控流动性措施的前奏。

此外,尽管贷款投放与资产市场客观上存在联系,但资产市场的泡沫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以及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都有助于遏制或防止资产泡沫,应根据情况适时推进。

参考文献:

[1]连平.多重因素共推信贷高速增长[J].银行家,2009(3):17-20

[2]葛兆强.关于信贷高增长的四个问题[J].银行家,2009(3):25-29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金融服务 扶贫开发 毕节试验区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明确了乌蒙山等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2014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人行成都分行、贵阳中支先后印发了《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大信贷政策支持贵州扶贫开发力度的意见》。

2014年,毕节试验区努力把意见、方案的要求和辖内经济金融发展结合起来,就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仍面临金融支持效率低、财政配套推进乏力、统一贷款贴息管理机制缺失、财政与信贷资源整合机制不畅等问题。鉴于此,对毕节试验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进行总结,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如何引导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具有借鉴意义。

一、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金融扶贫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2014年,3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贵州省委、省政府6月21日在毕节召开“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毕节试验区围绕“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目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65.2亿元、财政总收入36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分别增长14%、23.4%和8.29%;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8元和6234元,分别增长9.7%和14.3%;城乡建设投资502.78亿元,城镇化率33.97%;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5699户,改造农村危房7.18万户,新增2个县、22个乡镇“减贫摘帽”,46.06万人脱贫。

(二)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推进金融扶贫任务艰巨

一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仍有120余万人未达到脱贫标准,涉及151个乡镇,占贵州的20%。涉及教育、就业、卫生、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欠账”仍然较大;二是薄弱的基础条件对扶贫开发的支撑能力仍显不足。2014年城镇化率为33.97%,远低于全国甚至贵州水平;三是产业结构依然单一,发展不平衡,对“煤电烟”产业依赖度仍较高。总体上还存在“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工业经济还未完全跳出传统的“能矿产业”格局,“煤电烟”税收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3.09%;四是人均产值较低,资金缺口较大。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仅19372元,是贵州平均水平的75%、全国平均水平的40%,更多刚性支出和民生支出仍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二、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探索与实践

(一)上下联动,整合资源推进扶贫开发促发展

有22个国家部委先后出台对支持毕节扶贫开发的差别化政策,农发行、国开行等大型银行先后出台差别化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扶贫开发的意见》、《关于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及《深入推进金融扶贫惠农 全面做好毕节市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上下联动,多方合力推进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得益于此,2014年,毕节试验区在经济增速放缓,煤炭、电力和烟草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等背景下,信贷投入仍保持快速增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存款16.56个百分点,高于贵州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二)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助力扶贫开发惠民生

一是出台《支农再贷款支持山区现代农业“一创二推三建”杠杆化运作模式工作指引》,威宁、纳雍、赫章、织金县先后推动政府出台实施细则和利差补贴管理办法,实现对扶贫开发项目让利2个百分点以上的优惠,2014年已撬动2.7亿元信贷资金投入;二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通过修订支农再贷款管理制度,强化了机构内部管理,严格信贷投向,围绕惠农利农原则,对连片贫困地区最低让利1.1个点,最高2个点,通过此举已降低涉农主体融资成本800万元;三是持续推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展,2014年累计发放贷款6275.8万元;四是出台《民贸生产优惠利率管理办法》,累计向15家民贸企业发放贷款5.69亿元,贴息额424万元,实现了民贸民品优惠贷款的零突破。

(三)提升金融覆盖面,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便百姓

银行机构辐射面逐步扩大,金融网点不断向县域乡镇延伸。2014年,新设19个银行机构网点(农村网点14个),年末网点总数达到518个。金融改革有序推进,3家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改制正在报批。“引银入毕”工程成效显现,近年来先后入驻的交通银行、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及8家村镇银行加大信贷投入,2014年新增贷款24.46亿元,余额72亿元。

地方政府出台《毕节市加快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方案》,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增设机构网点,增加支付机具布放。2014年,新增投放ATM机222台,POS机等支付工具3011台,助农服务终端5403台,发放农合银行卡120.25万张,年末农村金融机构发放银行卡308.46万张,布放助农取款服务点8017个,行政村覆盖面222.39%,累计办理业务406.1万笔,金额22.42亿元。

新建信用乡镇19个,信用村198个,信用组1487个,2014年末信用乡镇63个,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48.63万户,建档面99.87%,评定信用农户99.87万户。信用环境改善,不仅为农户提供了便捷方便,也降低了农户融资成本。2014年,农信系统向信用乡镇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2.84亿元,年末余额36.96亿元,已直接减轻农户经济负担1848万元。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利农

农村金融机构推出“兴业通”、“便捷通”等信贷产品,支持商贸物流、餐饮服务;开办农房抵押贷款业务,解决农村抵押担保难问题,2014年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06亿元,余额3.57亿元。部分机构通过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改进服务方式等途径,及时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如研发“诚信利率定价”产品,根据客户贡献度、忠诚度以及金融服务需求,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为基层配备“全民付”客户端,由信贷人员携带进村入户,通过“全民付”为农户办理余额查询、还款付息、跨行转账等业务。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依靠财政政策撬动扶贫开发信贷投入乏力

地方财力有限,财政“支大于收”,2014年收支缺口241.22亿元,难以跟进资金配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实施,影响政策传导效果。如:未能设立大型政策性担保机构,不能满足大型银行信贷门槛,影响扶贫开发项目大额信贷投入(辖内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7700万元);未能配套本级奖励补贴资金,影响涉农信贷投入(金融机构涉农增量奖励分别要承担9%,农村金融定向费用补贴分别承担3%);未能配套保险资金,影响农业保险纵深推进(养殖业保险市县财政要承担5%等);未能及时补充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制约这一惠民政策持续推进(2014年末试验区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1.05亿元,较年初减少5700万元)。

(二)大型银行缺乏差异性信贷管理,农村金融需求未能有效满足

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差异性不明显,信贷政策实行“一刀切”,资金使用效率低,基层行尤其是县支行基本上无信贷自(可以发放部分小额贷款),限制了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大型银行在信贷规模配置上与存款增长、不良贷款等指标挂钩,试验区处于弱势地位。与此同时,一方面,受资本约束限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意贷款额度难以大幅提升,而另一方面,其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开始显现,支持“三农”能力受限。2014年毕节试验区地方法人机构余额存贷比和增量存贷比为79.28%和281.67%,分别较年初上升了11.30个和214.12个百分点。

(三)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持续发展还存在制约因素

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匮乏,非现金交易意识不足,银行卡、票据、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率不高。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量小、收入低,2014年,辖内助农取款服务点平均业务量506笔,业务量在500笔以下、发生额在5万元以下以及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的服务点占比不足50%,营业收入不能完全覆盖成本,部分服务点申请撤销或停止办理业务。助农取款服务建设点多面广,投入多、收益少,每年需投入1000万元日常维护费和4300万元正常运转费,银行难以承担。

(四)民生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贴息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加重了承贷银行负担,加上担保基金补充不足等叠加因素,导致就业小额担保贷款逐年走低,存在停办趋势。2014年贴息资金到位率为72.21%,同比下降了11.22个百分点,1县2013年已停办此项业务;二是由于银行对民贸民品企业执行基准利率发放贷款难以覆盖风险和成本,不得不采取拆分发放贷款、收取其他费用、改变操作流程等手段增加收入,一定程度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加剧企业资金紧张,也弱化了贴息政策效果。

(五)“抓小抓大”金融服务机制不畅

抓小,即农户。一方面,由于农村产权登记、流转等机制不健全,农户缺乏应有抵押物。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建档评级主要由农信社承担,过程相对封闭,没有兼容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需求,难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深度支持介入,其他银行也不能共享,且评级工程偏重于农户财产和抵押担保,忽视对农户经营情况及资金使用效益等“软实力”考虑,导致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合理的融资需求通过信用评级难以满足。

抓大,即产业化现代农业。涉农金融机构在找准主导产业、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等相对滞后,金融服务不适应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未能结合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型农村市场主体特点,推进农业产业上下游联动、农工旅融合、多业态共生等一体化金融发展,尤其是整合相关部门扶持政策撬动金融信贷投入上缺乏完善的运作机制。

(六)缺乏统一的贷款贴息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执行国家贷款贴息政策的部门有扶贫、农牧、林业、社保等部门,如扶贫贴息贷款由扶贫办按《扶贫贴息贷款贴息实施办法》管理,农业贴息贷款由农业局按《农业综合开发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管理,林业、就业贴息贷款也有相应管理办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及银行之间信息交流不充分,政府部门对银行信贷政策缺乏全面了解,银行对贷款贴息政策也不完全掌握,甚至贷款对象对贴息政策也缺乏应有的认知,最终形成国家贴息贷款政策各自为阵的格局,影响政策效果。

四、工作建议

(一)实行差异化金融管理政策,增加对连片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对连片贫困地区实行区别的信贷调控优惠政策,在合意贷款增量测算、支农再贷款安排等货币政策工具上给予更多倾斜,并降低支小再贷款抵押担保条件,扩大担保品范围,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入。各银行业机构尤其是大型银行对贫困地区分支机构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在信贷审批、规模调整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快信贷结构的调整,调剂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二)实行差异化财政政策,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协同推进扶贫开发

对贫困地区实施差别化财政奖励政策,如提高贫困地区县域新增涉农贷款奖励比例等。整合利用财政奖补资金、贴息贷款资金、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等资源,建立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融扶贫奖补联动机制,协同推进扶贫开发。利用支农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建立各类贷款贴息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机制,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扶贫开发项目和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项目。降低或者取消连片贫困地区财政负责承担的农业保险、涉农增量奖励、农村金融定向费用补贴等承担比例,实行各类补贴奖励由中央、省级财政承担,减轻连片贫困地区财政负担,更好地发挥各类政策支持效应。

(三)完善助农取款服务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政府支持、人行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是通过将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对服务点进行整合、增加财政补贴或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多渠道提高服务点收益,逐步建立贫困地区农业助农取款服务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的助农取款服务点,逐步完善网点功能,集成现金支取、银行卡查询、现金汇兑、转账汇款、缴费、金融知识普及等为一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四)对连片贫困地区民生信贷业务实行倾斜性政策

提高连片贫困地区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标准,适当扩大银行利率上浮空间,增强金融机构积极性,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放大贫困地区就业小额担保基金倍数,并将中央、省级财政承担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预拨至市级或县级财政,实行封闭管理、专款专用,各级财政给予贴息后归集上报,年终进行决算,以此缩短贴息时间,提高贴息效率,降低承办银行负担,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持续发展。

(五)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迈出新步伐

成功争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政策。经积极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批复省两家企业(全部为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截至12月末,共集中境内成员企业22家、境外成员企业14家,国内资金主账户归集资金10多亿美元,并通过国际资金主账户为境内成员公司借入外债4300万美元,进一步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推动企业向区域性或全球功能性总部机构升级发展。

积极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批复》精神,自8月份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至12月末,试验区内发生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5300万元;104家企业办理双向借贷开户、累计办理双向借款21亿元。试点开展极大地便利昆山地区企业及个人的对台贸易投资结算,为推动两岸产业融合、推进区域性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有效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管理。为落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依托我中支自主开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监测服务系统”,于9月率先开展政策试点。目前,工业园区共有130余家企业和40余家银行参与试点。试点开展进一步便利区内企业的贸易收付汇,简化金融机构的工作量,通过系统可实现外汇局的总量核查和区内企业的自我核查,降低企业违规风险。

(二)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信贷投放较快增长。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正确处理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求。截至12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6675.52亿元,比年初增加1741.6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量的24.75%;贷款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分别比南京和无锡多增438.62亿元和1200.29亿元。同时,贷款利率也继续保持省内低位,12月末全市新发放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3个百分点。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有效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科技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科贷通”、“”集合信贷等科技金融产品,预计全市全年新增各类科技贷款1128亿元,增长25%,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不断满足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需求,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项贷款余额1040亿元,比年初增加260亿元,增长21.8%,同期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480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增长38.51%;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面对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升级扩面三年计划”,全市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71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20.5%。同时,进一步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大学生村官、残疾人扶贫贷款等业务,完善就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二次贷款贴息机制,强化对特殊群体和薄弱环节金融的支持,扩大政策受益面。

直接债务融资稳步扩大。直接债务融资业务不断推进,通过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资金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首批两支“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4家中小企业募集3年期资金3.06亿元。年末全市债务融资工具余额为353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2013年以来,大型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后置换出的信贷规模超过80亿元,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将贷款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

(三)金融服务水平、生态环境跨上新台阶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稳妥推进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工作,组织完成11.8万台POS机的协议换签;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快通工程”建设。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获得突破。不断提升国库服务水平,全省首家实现海关税收收入入库无纸化。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全辖近千台ATM取款机和1800余个银行网点全部实现冠字号码查询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积极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完善投诉咨询处理机制,通过各类平台协调、处理相关咨询和投诉。

金融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加大对重点行业风险的监测,适时风险提示。完善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制度,建立法人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金融稳定评估系统数据库,内容涵盖辖区15家金融机构的300多项监测指标。完善各类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提升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和处置水平。全面落实全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工作要求,组织推动昆山市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实现全市金融生态优秀县满堂红。

二、2014年度工作计划

(一)贯彻落实改革方略,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两个试验区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发展,认真总结昆山试验区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中新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争取早日启动试点业务。推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行试点企业扩大试点业务品种和规模,积极培育有条件企业争取获得国家外汇局第二批试点。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内容,依托现有系统,在银企两端搭建网银服务平台,提高区内企业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并择机拓展资本项下业务功能。

(二)科学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深入领会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内涵,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平稳适度增长。强化对法人金融机构的调控管理,探索法人金融机构落实宏观审慎要求的成效评估。有效推动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做好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科技、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债务融资工具三年千亿计划”,确保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在全省位次不变,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贷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村镇银行;运营状况;经验;启示

一、观察与思考:中国成立村镇银行的历史背景及其运作特点

(一)中国成立村镇银行的历史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信贷模式、贷款方式及条件等都难以满足农村市场上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再加上农村市场客户大多数经营规模小、效益低、不规范,出现了贷款难、难贷款的局面。因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2月22日公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使得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以及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市场化运作、高效率的贷款审批等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

(二)中国村镇银行的运作特点

村镇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其“源产于”孟加拉乡村银行。作为一个新事物,国外关于它的管理模式有很多种,而且相对也比较成熟。其中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金融扶贫模式,一直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视为效仿对象,其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密的层级组织结构(总行—分行—支行—乡村中心一借款小组)。乡村中心和借款小组是运行基础,村中每5人自愿组成一个借款小组,每6个小组组成一个乡村中心。一个分行下有10-15个支行,每个支行管理120-150个乡村中心,截至2006年,格莱珉银行已有2185家分行。

2.良好的互动营运机制。乡村中心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放款和还贷,便于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并且进行集体培训,营造团队精神。

3.明确的连带责任制度。格莱珉银行实行借贷小组联保制度,小组成员之间具有连带担保责任。在贷款业务运作中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提高银行贷款支持的社会效应。

4.拥有清晰借贷者需求导向。在创办初期,为方便农户贷款,格莱珉银行将一切程序简化到借款者只需记住还款额即可。但随着业务的推进,不同借款者的不同借贷需求出现,定制型的信贷模式成为主导。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不仅是一种扶贫方式,还是一种金融创新,它能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同时它也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无法为贫困户提供有效信贷服务的问题,是国际公认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在2007年3月,我国开始在四川省进行第一家村镇银行试点,接着在吉林、湖北等省开始试点,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其产生的模式也有很多,比如,村镇银行管理部式,其实际上是类似于事业部制或半事业部制,采用此种模式的主要是外资行、城商行;村镇银行控股(集团)公司式,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大中型银行都(曾)有意采用该模式,希望通过该模式对村镇银行进行集团化管理,采用此模式将有力于全面推动村镇银行的筹建,加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分支机构管理式,部分银行因承担社会责任、跨区域发展等需要,以独资方式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域发起设立了村镇银行;股东共同管理式,部分村镇银行采用股东共同管理模式对村镇银行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管理。当然,采用此类管理模式的村镇银行股权较为分散,发起行占股在30%至40%左右,民营企业总体占股达30%以上,当然管理上主要还是由发起行起主导作用。

二、分析与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管理模式

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是该国经济学家·尤努斯于1983年创立。其名称是格莱珉银行,综合分析格莱珉银行成立以来的经营运作情况,其经营运作模式有以下显著特点。

1.资金来源于自己注入和贷款对象。即银行在成立时由创办人投入,无需国家投入;客户需要到该银行贷款时必须在该行开立存款账户,当存款达到一定额度后必须购买该行的股份,银行不吸收大众存款。

2.严谨的组织结构。格莱珉银行在总行之下每地都设立了分行,每个分行下设立10-15个支行,每个支行管理120-150个乡村中心,每个乡村中心以6个借款小组为单位组成,每个借款小组则至少由5个具有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相似目的的借款人志愿组成.这样的组织结构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格莱珉银行的经营效率,而且也节约了运营成本和监管成本,最大限度的规避了运营风险。

3.准确的服务对象定位。格莱珉银行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是为孟加拉国乡村的贫民百姓服务,尤其是乡村贫困妇女。为乡贫困村妇女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到2010年经过20多年时间,从27美元开始,格莱珉银行(或译孟加拉乡村银行)已经发展扩大成拥有400多万借款者、发放贷款65.5亿美元、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银行网络。帮助超过400万人成功脱离贫困线,其中97%是妇女。

4.明确的新设分支机构政策。在成立的第一年内,允许新分行向银行总部借款,以启动其贷款业务。第一年过后,分行的贷款业务必须由其自身的储蓄流动支撑。新的分行被要求在其运营的第一年内达到收支平衡。开设分店政策:新的分支机构必须完全支持他们,动用自己的存款,没有从总行和任何其他职位的资金借给他们。一个新的分支银行预计在其运作的第一年有一个新的突破。

5.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格莱珉银行拥有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系统。几乎所有的会计和信息管理的分支机构(2564,或2565家)都已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使分行的工作人员摆脱了例行的文件工作,将更多的时间拖入到管理,贷款组合。并监督借款人及贷款资金的使用。科技工作人员在每周的例会上,提供预先印制的会费还款金额。如果每一个贷款人根据还款计划还款。员工除了签名,不能在文件上做任何记号。只记录偏差,文件工作只在中心一级进入借款人的银行存折后完成。

6.星级标准的业绩评定制度。从2001年开始格莱珉银行就有一个特殊的任务,为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工作人员提供彩色编码的星级。一个分支或工作人员拥有五星级,代表最高级别的成就。2010年年底,923家分公司因为保持了100%的还款记录,而获得绿星。因为赚取利润,有1907家分公司收到蓝星。1846家分行因为获得所有的融资,满足了他们的收入和存款,而获得紫星。324家分行,由于保证了乡村家庭小孩子100%的入学率,而申请棕色的星星。64家支行因成功带领他们的贷款家庭脱离贫困而申请红星,只有在完成核查程序后,他们所获得的这些星星才生效。

三、透视与评价:云南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资产负债总额稳增,资本质量状况良好

截至2011年10月末,云南省共10家村镇银行开业先后在文山、玉溪、昭通、曲靖、楚雄、大理、丽江、昆明等地组建,实收注册资本4.36亿元,共有从业人员313人。资产总额34.17亿元,同比增长55.52%;负债总额29.35亿元,同比增长55.37%;各项存款余额25.15亿元,同比增长61.69%;各项贷款余额21.99亿元,同比增长88.50%;实现利润0.43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增长152.94%,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仅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和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有不良贷款合计34.69万元,不良率0.02%。截至9月末,全省村镇银行资本净额4.69亿元,资本充足率21.88%,核心资本充足率21.05%。

(二)业务经营稳健发展,支农支小效果初显端倪

10家村镇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生力军”作用,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功能定位,立足县域、扎根农村,坚持“小额、分散、流动”的信贷原则,积极探索支农支小渠道,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及农村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截至2011年10月末,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1.99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占比64.67%,有力支持了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如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以三七存货作为质押向文山康宝药业有限公司、文山健源中药材贸易有限公司、文山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王静、王东臣分别发放贷款350万元、350万元、22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支持三七种植和收购企业和农户实现良好经济效益;以车辆合格证作为质押向鑫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50万元,助其批量进货、缩减成本;楚雄兴彝村镇银行与楚雄市扶贫办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抵押担保方式,向402户农户提供1485万元信贷支持,支持其发展蔬菜种植;通过建立绿色食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在10个工作日内向楚雄树苴农业技术综合开发公司发放贷款490万元,满足其收购农副产品的资金需求;玉溪红塔区兴和村镇银行设立“惠民利民小额贷款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为涉农小微企业、农民工及下岗失业人员、农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治理架构初步搭建,内控机制逐步健全

各家村镇银行普遍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内设风险管理等职责明确的职能部门,制定涵盖人事劳资、财务会计、安全保卫、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内部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规程,相互制衡的内控体系初步构建。如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已制定《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制度汇编》,内容包括类四十六个方面;大理海东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实际制定了50多个规章制度,按公司章程定期准时召开股东大会。

(四)三类风险亟需关注,合规稳健经营欠缺

一是贷款风险过于集中,如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18.62%,单一客户贷款超比例的有两家。禄丰龙城富滇村镇银行注册资本3000万元,该行共有3户贷款(450万元)超过其净资本的10%。楚雄兴彝村镇银行前10大户贷款(主要投向水库除险加固、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57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9.6%,占资本净额的98%;二是流动性风险凸现。各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均保持了较充足的流动性水平,但受条件所限都未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及岗位,对流动性的监测缺乏必要的科学测算程序和标准,流动性管理政策短期化,再加上资本净额偏低,流动性状况严峻。如部分流动性比例为26.48%,接近监管底线;三是平台贷款风险应高度重视,10家村镇银行中有3家发放过平台贷款,在地方监管部门的安排和督促,其中2家已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部收回平台贷款,另1家风险缓释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还有较大余额,需进一步加强整改。

(五)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亟需多方合力协助

云南村镇银行组建时间不长,可持续发展面临社会认知度低、机构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区域狭窄、市场占有率低、资金筹措难度大、业务成本高盈利空间小等困难。一是资金吸收组织难度教大。村镇银行多处于起步阶段,创建最早的几家也仅发展了三年时间,知名度较低、品牌形象尚未树立,且由于经办业务服务面窄,存款业务面临严峻挑战;二是支付结算系统仍不通畅。部分村镇银行仍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及征信系统,大小额支付一般通过委托其他银行金融机构结算,影响了客户资金汇划速度;三是队伍素质发展不平衡。村镇银行员工多数从新毕业大学生中招录,缺乏金融从业经验,业务技能欠缺,内生发展能力和内控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短时内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四、学习与参考: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发展经验对云南村镇银行建设的启示

(一)确立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

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立足于贫困的乡村农民尤其是妇女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是靠单纯追求利润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帮助贫困妇女的同时靠薄利经营,靠服务发展起来的。这样,乡村银行一方面不会面临其他大中银行的强烈竞争和阻碍;另一方面能够克服自身规模小的缺陷,通过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经营方式,提高金融业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运作灵活的贷款机制

银行的利率结构着眼于借款人的财政状况和偿还能力,给特殊或贫困群体零利率或者优惠利率。格莱珉银行借款人4类贷款利率:一是创收目的的贷款利率为每年20%;二是住房贷款的利率为每年8%;三是学生贷款利率,在校期间约3-5年为零、毕业后每年5%;四艰难成员(也称乞丐贷款),贷款免息。

从利率结构来看,比较简单,都有望用余额递减法来减轻借款人债务偿还负担。例如1000塔卡创收贷款,借钱还钱全部金额在一年内,由每周分期付款。可偿还的全部数额计算出是1000塔卡(原则上是1000塔卡+100塔卡利息)相当于10%的同意费率。格莱珉银行为存款提供非常吸引人的利率,最低利率是8.5%。最高率为12%。对于云南来说,由于各地差异较大,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可以借鉴格莱珉银行的经验,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利率,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办成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银行、社区银行、零售银行”。

(三)针对农村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监控机制

云南地处边疆经济文化发展较为滞后,农民对银行征信认识不足。因此,云南村镇银行应学习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有效经验,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一是加强联保。村镇银行应进一步巩固村组联保方式,可让借款者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借款小组(亲属和好友不得在同一组内),根据借款小组的信贷记录决定今后该小组的信贷额度,并规定小组内一个借款成员的欠款会对其他成员的再次借款行为造成连带影响,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和监督;二是对借款者提供技术指导及销售服务。村镇银行可收集市场信息,对借款者进行贷款项目的技术指导,发挥“授人以渔”的作用,其中对一般的农户甚至其贷款项目后期的销售也可由村镇银行牵头来做,以提高贷款项目的效益,降低信贷风险。

(四)加强村镇银行员工队伍建设

云南村镇银行的发展进程中要学习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成功的经验,村镇银行的职工应尽可能的从当地农村中招聘,这是因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知道农民的需要,农民对他们也能充分信任,容易沟通。当然对这样的员工要加强金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有关法规、服务意识的培训。同时针对村镇银行的特点,招聘一些农业技术人员对贷款对象进行种植、养殖等进行指导,使得贷款资金真正落实到贷款项目上,真正使农民通过金融信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高纹,何广文.小额信贷与金融原则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经营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5).

2.顾宇娟.格莱珉银行模式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相关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8(14).

3.嵇正龙.我国村镇银行与孟加拉乡村银行比较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9).

4.何建苹.格莱珉银行模式对我国乡村银行试点的启示[J].西南金融,2007(10).

5.Grameen Bank.http://省略/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