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年度总结范例

贷款年度总结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贷款减值准备

一、新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

新准则中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成果,这次会计准则的改革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对金融资产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质疑,改变了原有会计准则对“已发生信用损失”计提方法,在新准则中对计提范围和方法都有了新的改变,不再需要历史客观事实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证据,而是根据获得前瞻性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计算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改变:

(一)计提范围的改变。新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范围扩大,对部分表外资产也纳入减值测试范围。旧准则中贷款之外的风险敞口不受贷款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监管,以往很少计提坏账准备,新准则中预期信用损失法则要求对表内外风险敞口全部覆盖。

(二)减值计提方式的变化。减值计提方法的思路,从“已发生损失法”改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原准则规定在实际损失发生时,才能计提信用损失,2008年金融危机时,被质疑计提时间太晚,利润指标等可操作空间较大,而新准则要求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就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损失的依据不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而是对未来的预期考虑,新准则将减值分为三个阶段来分别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二、新准则对金融机构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的影响分析

本文以在A股或H股上市的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准则对不同体量银行的影响。我国上市银行在新旧金融准则下,金融资产仍以发放贷款和垫款居多,占银行金融资产比例超过50%,所以下面主要对新准则对贷款减值准备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准则切换日和年度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增加。新准则对银行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减值造成较大影响。新准则自2018年1月1日在A股及H股上市银行实施以来,由于新准则实施造成不同体量大小的银行在切换日和当年均出现了贷款减值准备不同程度的上升,从数据分析情况来看,资产体量较大的银行上升比例低于资产体量较小的商业银行,中小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比例更高。对资产规模均在10万亿元以上四大国有银行2017年及2018年年报进行分析,实施新准则后贷款减值准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新准则实施切换日四大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合计增加987亿元,从全年来看,建设银行全年上涨236.26亿元,上涨18.55%;中国银行全年上涨238.8亿元,上涨28.42%;中国农业银行全年上涨748.43亿元,上涨18.51%;中国工商银行全年上涨726.95亿元,上涨21.35%,年度平均上涨487.61亿元,平均上涨21.70个百分点。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到10万亿元之间的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实施新准则后切换日及当年贷款减值准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5家银行切换日贷款减值准备合计增加482.07亿元,从年度来看,招商银行全年上涨415.68亿元,上涨27.63%;民生银行全年上涨12.83亿元,上涨1.83%;光大银行全年上涨159.71亿元,上涨31.17%;浦发银行全年上涨146.74亿元,上涨16.17%;中信银行全年上涨161.19亿元,上涨11.13%。年度平均上涨179.23亿元,平均上涨19.78个百分点。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以下的3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实施新准则后切换日及当年贷款减值准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切换日贷款减值准备合计增加10.96亿元,盛京银行全年上涨38.09亿元,上涨比例290%;郑州银行全年上涨9.29亿元,上涨比例72.35%;青岛银行全年上涨17.55亿元,上涨比例100%。年度平均上涨21.64亿元,平均上涨154.11个百分点。

(二)新准则实施导致净资产和资本充足率减少。由于新准则的实施,首先导致贷款减值准备乃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和规模扩大,所以银行净资产减少。其次,由于新准则对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和计量的变化,又会导致银行部分金融资产的增加,从年报数据分析来看,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新准则的实施将普遍减少银行净资产。由于我国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占银行金融资产比例较大,静态估计切换日将减少银行净资产,影响资本充足率,国有四大银行切换日净资产平均减少1.7个百分点,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减少1.8个百分点,3家地方商业银行则下降比例更大。同时,由于净资产的减少,资本充足率、利润等财务指标也受到影响,例如招商银行2018年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下降0.17个百分点,中信、民生、光大、浦发等银行则微涨0.06个百分点。而从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只有规模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以上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在新准则实施后,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更高,对净资产、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的影响也更大,对整体财务数据的冲击也更加深刻。

三、宁夏地方性商业银行新准则实施所面临的困境

(一)对新准则政策的把握及理解。对新准则的理解及如何让政策落地存在难度。新准则的实施需要对准则及相关政策有较高程度的理解,存在针对不同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操作,如何将新准则实施后对银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冲击降到最低等问题。由于疫情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20年3月指导性文件,指出新准则中对于预期信用损失法何时判断金融资产风险显著增加并没有设定硬性标准,银行需要自己理解政策,准确把握信用损失风险判定时机。所以,如何理解政策及如何让新准则落地,同时达到监管要求是商业银行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资本补充的压力。资本补充存在压力。对于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的国有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新准则的实施对银行净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较为有限,但是对宁夏地区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来说,新准则的实施会对净资产及资本充足率产生较大影响,面临着资本补充压力。

(三)预期损失模型的建立。预期损失模型的建立存在难度。预期损失模型的建立较为繁琐,模型的建立需要模拟大量复杂的情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业务流程、风控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科目等多方面软硬件设施要进行全面梳理改造。四大国有银行及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模型的思路是参考巴塞尔框架下有关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在预测过程中对违约率、损失率等参数进行无偏修正,同时综合考虑前瞻性及其他调整因素。同时在科技投入、数据完善程度上远高于中小银行,尤其是部分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海外营业机构,率先实行新准则具有较高的实务借鉴意义。相对于这些银行,宁夏地区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没有实施内部评级法,对模型构建需要的数据积累较少,对客户违约依然停留在五级分类法上,且新准则并没有对模型中关键数据的设定进行明确指导,所以以哪种思路建立模型,大银行的模型是否有借鉴意义,如何优化业务系统,提升模型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适时补充资本。执行新准则后,一是因为贷款计提减值准备的规模扩大,银行资产的账面价值会下降;二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会加大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表外减值准备计入预计负债,导致预计负债增加;三是银行净资产的减少,切换日未分配利润会随着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化而反向变动,同时资本充足率受到影响。所以新准则切换之前,应该适时补充资本,储备足够的未分配利润,以便新旧准则顺利过渡。

(二)重视数据库建立与信用风险分类体系的建设。新准则的实施需要做好数据、制度、业务流程、系统等多方面的提前准备,完善不同业务类型的数据,建立模型数据管理标准,模型参数设置应该符合宁夏地区行业自身实际,选择更为科学的参数,建立内容更为丰富的数据库。新准则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三阶段模型成为影响银行收入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旧准则分类方法完全不同,宁夏地区银行业应该高度重视信用风险三阶段模型的构建,综合考虑建设因素,不宜再将是否逾期作为信用风险分类构建的唯一标准,应对信用风险进行前瞻性预判,如行业发展情景、不可抗拒因素出现等,使风险分类要素能真正发挥判断作用。

(三)加强沟通协作,提升人员素质。新准则的落地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靠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合作就可以完成的,涉及银行所有业务部门,预期损失模型需要对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需要财务、业务、管理等人员密切协作,积极沟通,部门之间应该协调共同完成。同时,新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带来较大影响,这些变化都要求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对新准则有较高的熟悉度,商业银行应该指导员工加强学习并准确掌握新准则,适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五、总结

本文以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的背景,分析了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模型,利用已上市不同体量银行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在新准则切换日前后及年度贷款减值准备、净资产、资本充足率等财务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宁夏地区未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中所面临的对新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资本补充、预期损失模型建立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提出未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适时补充资本、重视预期损失模型数据库的建立与信用风险分类体系的建设、加强部门间合作及提升人员素质等建议,银行需要充分考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信用风险减值阶段划分及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量所涉及的估计和判断,确保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张昭昭.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8.

[2]赵晨曦.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2

(一)加强预算控制

预算是事业单位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活动都必须要有预算的约束,需要在预算中得以体现。所以,根据往年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和收入的情况,按类别来逐项估量以及预算年度可以支配的各项收入,都必须要做好收入测算。在预算的系统及其使用上,在国法上有着严格的规定,预算的估量工作以国法标准来执行是我们需要做的。其次,要做好预算的体系,预算需要条文或是制成实际可行的文本,这样才能被执行。在体系估量的时候,工作单位的各种要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包括了各单位里的要素,如:工作人员,经济本钱情况的变化以及高层的变革,且要考虑到工作单位表面的条件,必须要按照体系估量的章程进行。资金的使用不合法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在特定的运转过程中出现,是因工作单位未处理好估量工作,这是我们普遍目测到的。这不但酿成事业单位自身的功率和能源的亏损,而且造成人类的不信任以及对国家财务的损害,如果对这种损害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其后果不单是其无法继续下去,相对于政府公信任度和社会公信任度而言更是一种损失,因而,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心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管理是市场化时代组织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想要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且从制度上着手,杜绝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之前的事业单位普遍是政府财政拨款,一方面,财政拨款没有可靠的论证,无法做到资金拨付的针对性,也许会使得项目和资金的使用相脱节,另一方面,对于资金的使用,也存在粗放式管理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在财政的预算中,比较模糊的是对财政资金的支出,大多数二级科目不仅没有写明弄清,而且计划外支出过多,这些都对事业单位本就缺少的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为此,理顺财政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体制要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体制,对较大规模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本身实际进行统一管理,放权给部门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部门的监督与领导,是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而且要完善财务工作负责制,对财务资金的使用需要有准确的责任要求,出现问题时要问责到人。还要加强执行预算,严格编制预算以及对预算的管理,对计划外开的支要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三)严控贷款项目,控制财务风险

如前所描述的,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然而,随着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改革的展开,事业单位自己负责盈利与亏损,自主经营的企业化运作的趋势逐渐明显。这给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事业单位再次进行投资和项目管理时,有时需要根据项目的需要,向民间或社会进行贷款,在项目完成后给予偿还。然而事业单位在管理上要达到企业管理的标准以及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项目的实施与落实上,至今无法做到以效率或绩效作为其管理的根基,所以在贷款以及项目的审批上需要谨慎考虑。但凡出现运营或项目管理不佳的情况,其结果很可能成为事业单位整体运作的失败,加速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凡资产负债率累计或者达到银行贷款超过本单上年度的总收入的财务状况,严禁上项目,同时也不得增加贷款。

二、集团财务系统管理体系的最终确认

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根本是确保一个企业可以正常运行,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想要发展必备的,实现企业员工的工作有章可循。集团企业财务系统的建立,要遵循这一原则,企业财务系统的建立涉及到职位、职能人员以及机构等不同的方向。详细的规定不同的职位财务人员的层次,是集体企业在建立财务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明确标出各个员工的工作职能以及工作范围,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不仅有法可以且有章可循,以实现整个财务部门的组织严谨。集团企业财政体系所接触的工作领域较为广泛,上至领导层管理,下至各分公司企业工作人员。集团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给财务部门提供工作体系的保障,同时协助财务人员展开日常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对公司全部的经营活动进行预算,且要帮助高层管理人完成内部人员业绩考核以及财务分析。可以说链接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集体企业财务系统。其核心的建立是为了强化总公司对于分公司的控制,它的建立从始至终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观点从预案考核、预算控制以及财权控制等些许不同方面加强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相对于不同分公司的控制能力

三、作好财务及统计总结分析

作好财务以及统计总结分析,为高层策划给予准确的经济与财务信息。各期的财务以及统计分析,是一种协助领导了解单位目前财力和经济运行情况较为理想的上报方式。在财务以及统计分析中,财会与经济管理人员不可以只报喜不报忧,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当期财务和经济情况,且根据自身的经验向领导提合理的建议以及看法,以供领导决策、参考。一个好的财务及统计分析对于单位的经济管理是十分有益的,一方面,为领导在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对单位经济管理也是一种间接的监督。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单位成功理财的首要决定,且为单位不断提供利润增长的有力手段和基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及完善。

四、结束语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间的紧密联系。考虑到房贷是居民长期消费性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房价波动,抵押品价值改变,则有可能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我国银行业1998年开始推出个人购房按揭贷款业务,使得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房地产金融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从1998年至2009年,银行发放的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增长了超过103倍。与此同时,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商品放住宅单套价格/城镇家庭平均可支配年收入=(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在近些年逐渐攀高,部分城市远超过国际水平。

2006年北京市房价收入比约为15.55,2007攀升至19.59,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略有下降,2009年又上升到23.54(根据《中国统计年检》数据整理得到)。2007年10月和2010年4月,我国两次提高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和上浮利率以对高房价进行调控,银行购房按揭贷款增速有所下降,对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投资、信贷、房价和宏观经济因素方面,所以暂不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直接对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干预和调节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政策性限制(如限购)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政策的作用与信贷、投资、收入等因素相比,具有更多的短期性和临时性。本文会在最后一部分简单论述这个问题。在研究房地产投资、信贷、泡沫和宏观经济互动关系的问题上,国外的代表性文献有:Green(1997)认为住宅建设投资会带动GDP波动,而非住宅投资落后于GDP波动;Kim(1993,2000,2003)使用韩国数据证明土地价格和GDP、股票价格存在协整性关系,在长期,房价与经济基本面有强相关关系;Case,K.,Quigley,J.,Shiller(2003)用美国宏观数据证明,房价上涨时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Campbell(2007)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和微观数据考察了美国房地产的财富效应;Youngblood(2003)使用美国的微观数据测算了房地产泡沫时期;JackFavilukis(2010)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和房地产价租比等变量,考察了美国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参数校准法进行研究。我国房地产市场化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目前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问题。近年来,房地产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部分城市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供求矛盾突出,泡沫初显。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

王国军、刘水杏(2008)关注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段忠东(2007)使用中国数据探讨了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产出的相关关系;王松涛、刘洪玉(2009)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以住房市场为载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讨了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渠道;唐志军、徐会君、巴曙松(2010)使用协整性检验和VAR分析方法证明,房价波动对消费波动有显著负影响,房地产投资对GDP增长率有显著正影响,房价与通货膨胀同向变动;强林飞、贺娜、吴诣民(2010)通过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检验证明我国银行信贷、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张红(2005)通过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和GDP、货币供给(M2)的互动关系进行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显著的单项因果关系,而M2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则作用更加明显;吕江林(2010)认为我国房价收入比合理上限为4.38~6.78倍,我国城市住房市场总体存在泡沫。这些研究分别从经济基本面、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泡沫和房地产周期等方面来刻画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然而,相对于国际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而言,我国对房地产投资、信贷、泡沫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的探索仍然不够充分。现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能全面系统考察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增长率、波动性与长期(短期)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没有深入探讨信用扩张和房价之间的关系;三是没有对房地产与消费、房地产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性研究;四是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和数据有待完善。本文在前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中国房地产部门发展状况,全面探讨了我国房地产部门投资、信贷、价格泡沫和宏观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居民投资行为和房地产财富;第三部分以房地产金融体系和房地产信贷发展趋势为核心展开研究;第四部分研究房价泡沫与一般消费、通货膨胀的关系;第五部分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结论。

二、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存量和居民财富

1.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波动

表1数据概括了1995-2010年我国全社会住宅投资占经济总规模(Shto)和固定资产总投资(HoustoInv)的比重。住宅投资平均占GDP的8.58%,占总投资的20.27%(浮动区间分别是(6.8%~12.13%)和(16.20%~23.66%))。与此相对应的世界平均水平是5.5%和23.4%。表1同时汇报了标准差,CV(标准差除均值)和Skewnes(偏度)。宏观经济冲击和房地产市场环境的改变影响着房地产投资,使其发生波动。房地产部门的波动是我国总投资波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表2总结了房产投资和其他GDP组成成分的增长率和方差:GDP=总消费+总投资+其他项目;总投资=住宅房地产投资+非住宅投资过去的15年中,住宅房地产投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92%,超过了13.05%的GDP增长率和13.89%的消费增长率;住宅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标准差3.83,小于GDP和消费增长率的方差,也小于非住宅房产投资增长率的方差;住宅投资增长率的CV值为0.51,大于非房产投资增长率的CV值,但小于GDP和消费增长率的CV值。

2.房地产投资决定:BURNS-GREBLER假说

除了经济基本面因素,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我国房地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虑到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一定程度上是由政策因素决定的,我们有必要考量著名的BURNS-GREBLER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BURNS-GREBLER(1977)假说采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证明房产投资占GDP的百分比(SHTO)与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相关。具体说,当收入很低时,这个百分比也很低,房产投资随着实际人均收入增长而攀升,从而进一步拉动GDP的增长;这个比例达到峰值后,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升高而下降,房产投资对GDP的贡献也随之下降,形成一个倒“U”型曲线。1993年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采用多国的面板数据证明这一倒“U”型曲线是存在的,在最不发达国家中SHTO比率大约为2%,发展中国家上升到8%,发达国家下降到3%~5%。中国的情况:朱爱勇(2009)采用1999年到2007年季度省级数据证明我国房地产符合这一假设,但是由于数据和方法限制,未能考量2007年之后的情况。图1绘出了1995-2010年实际人均收入(GNI实际国民收入以1995年不变价格)和SHTO的关系。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年份,按照时间顺序连成线。图中实际人均收入是持续增长的,1998年房改之后我国的房地产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对GDP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即使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下,我国的房地产投资水平仍然维持了高增长。从全国年度数据看,我国的房地产业还没有出现倒“U”型曲线,当然因为我国房地产的东西部发展不均衡,部分城市可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使用城市数据进行研究。为了描述房地产投资和收入的关系,将房地产投资占GDP的百分比(SHTO)对人均实际GNP(Y)及其平方式(YSQ)做OLS回归:SHTO=-0.5403998+0.0073692Y-0.0001376*YSQ(0.0010683)(0.0000441)调整R^2=0.9660D-W=0.7882027我国数据的回归结果比较类似中国2000年以前的情况,即倒“U”型的左半边。DURBIN-WATSON检验结果说明存在二阶自相关。对模型进行修正重新估计,*代表做AR(1)和AR(2)调整后的解释变量。此外,由于实际利率(用rint表示)与房地产投资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添加实际利率作为解释变量(世界银行1993年103页)。估计结果如下:SHTO*=-0.5963+0.005692Y*-0.0000764YSQ*-0.0407062rint(0.00185)(0.000065)(0.0419129)调整R^2=0.9933D-W=1.121601估计结果比较显著,调整R^2为0.9933。结果证明中国的数据符合BRUNS-GREBLER假设,房地产投资-GDP之比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曲线,房地产投资对GDP的贡献作用正在减弱。

3.我国房地产是否过度投资

房地产部门的最优资源配置是怎样的呢?相关研究普遍认为美国对自住房产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了房地产过度投资。MILLS(1987)采用两部门模型证明房地产部门资本回报率明显低于其他生产部门的资本回报率,这意味着房地产部门可能存在过度投资;TAYLOR(1998)采用1975-1995年数据,研究表明虽然1986年通过了有利于自住房产的减税法案,没有显著证据证明自住房地产回报率低于其他生产部门。相反,一些研究认为,因为土地、金融等种种限制因素,房地产行业可能存在投资不足。KIM&SUH(1991)采用MILL模型和1970-1986年中国数据证明了中国存在房地产投资不足,将数据扩展到1995年,发现虽然房地产部门回报率和其他生产回报率差额在减少,但是房地产投资不足仍然存在。

4.房地产投资和宏观经济波动

住宅投资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GREEN(1997)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房地产投资、非房地产投资和GD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证明,住宅投资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格兰杰结果,非住宅投资是GDP的格兰杰结果,但不是格兰杰原因。这意味着美国数据支持房地产投资影响经济周期。GREEN认为控制房产过度投资的政策在长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是在短期可能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KIM(2004)采用中国1970-2002年季度数据证明:住宅投资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而是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非住宅投资既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又是GDP的格兰杰结果。美国和中国结果不同,一个可能原因是:因为房产投资对经济可能具有正面作用,政府会采取政策通过调节房地产投资来对冲经济波动。下面采用我国2001-2011季度数据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滞后阶数选取服从AIC和SC,检验结果如表3:房地产投资是GDP的格兰杰结果,而不是格兰杰原因,非房地产投资与GDP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与中国的情况相类似。具体原因是:经济情况较好时社会会增加房地产投资,但是房地产投资较多并不意味着经济会变好。这是因为,原本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考虑到房地产投资有可能可以拉动经济,政策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这不一定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5.房地产存量和居民财富

房地产存量即房地产部门在各期的累计总投资减去折旧等抵减项目。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人上升到了1998年的18.7平方米/人,在2007年达到27.1平方米/人。下面采用1998年至2010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房地产总市值的数据,计算出房地产总市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如图2所示:表4列出了北京市房地产总存量、房地产总市值、全国金融市场总资本(股票年末总市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住宅房地产是我国居民的家庭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房地产金融、消费信用和房价

住房抵押贷款在1998年房改后逐步成为居民购房的重要工具。抵押贷款一般5到30年到期,按照政策,部分居民可以享受利率和收入比率的优惠。图2表示了有关居民长期抵押贷款的相关指标特征。其中,A表示商业银行发行在外抵押贷款余额,B表示年度新增抵押贷款,C表示GDP,A/C表示抵押贷款余额/GDP,B/C表示新增抵押贷款/GDP。由图3可知,近年来抵押贷款总规模迅速上升,市场急剧扩大。根据1998年到2010年的数据,抵押贷款占比平均从1998年的0.51%上升到2009年的12.8%。考虑部分年度数据还包括了其他长期消费贷款,所以这一指标实际上被高估了。然而,目前我国的这一指标水平比起发达国家还是要低得多。欧盟2011年抵押贷款规模占GDP的平均比例为39%(欧洲央行2011年数据),美国2010年的这一指标为44%(世界银行2010年数据)。图4和图5表示的是短期消费信贷与房地产市场总资本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与美国和韩国的情况不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资本的变动明显对一般消费性信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自1998年房改以来,低利率和快速扩张的信贷规模被认为是助长房价飙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2011年以前,我国的平均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在5%~11%之间,部分消费者可以获得7折利率优惠。但利率在2001年降至8.2%,到2003年降至6.3%。使用季度数据,季度数据缺失的部分采用当年年度数据按比例拆分,滞后阶数为一阶。

四、房价、消费和通货膨胀

1.房价走势

宏观经济的一般变量,比如收入、利率、原材料价格水平、土地价格等,可能会影响房价走势,导致房价波动。图6画出了房价、地价和名义GDP变动的趋势线,可以看出:房价和地价的同步性较强,这是因为土地成本是房地产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房价和名义GDP也有较强的协同性。

2.泡沫检测

常见的判定房价泡沫的标准是价租比,类似于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其价格应该基于它带来的未来收益贴现。房地产资本投资的未来收益,取决于当期租金水平、租金上涨速度。如果实际房价与价租比决定的均衡房价背离过多,则可以认为存在泡沫。图7标示了房价变动和价租比变动的趋势。可以发现,价租比能够比较好的表现房价的变动水平。Favilukis(2010)认为,在放松金融管制,开放外资在本国投资,考虑土地供给限制的前提下,价租比能够更好的反应美国房地产市场和美国宏观经济的相关关系。表6采用中国数据,设定三个基本模型,检验房价与GDP、房地产投资与房价、GDP与价租比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我国的房价和价租比都是与经济周期同向运行的,趋势如图7所示;这种同向性,模型比实际数据的表现更加显著,房价运行比价租比更明显,可能是因为租金也是周期性变动的部分,所以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趋势。不考虑土地因素,GDP与价租比相关系数在0.15~0.56之间,开放金融管制和放开国际投资管制会大大提高这一系数;考虑土地因素,GDP与价租比的相关系数在0.19~0.50之间。本文借鉴Youngblood(2003)的方法,在1998年到2010年季度数据基础上,检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并确定存在泡沫的时期。Youngblood(2003)检验房价泡沫的方法,是采用中位数住宅房地产价格和人均收入的比值(房价收入比)作为观测对象,比较这一数据和长期均衡房价收入比之间的偏差,一旦偏差过大(超过标准差一定比率),便超出临界值,且变异系数超过0.10,则定义相应时期为泡沫时期。基于前面论述,我们采用价租比作为核心变量,做房价泡沫的Youngblood检验,检验结果在表7中列示。

3.财富作用、通货膨胀、信贷政策与房价

(1)财富作用Kim(2004)基于韩国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与美国类似,房产财富与一般金融财富有很大的不同,房产财富对消费的弹性相当于一般金融财富3倍以上。下面采用中国1995年1月到2010年12月35个大中城市的月度数据进行回归,Rc表示消费变动,Rincome表示收入变动,Rstock表示股票财富变动,Rhousvalue表示房地产财富变动。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股票财富作用是正的,而房地产财富的财富作用是负的,这可能是因为消费者为了购买房产进行储蓄,挤出了一般消费。这与美国、韩国、日本的情况不同。(2)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因为房地产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房地产供给在短期内是基本固定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在短期发生变化,比如面临通货膨胀、货币增发、信贷扩张、利率下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房价随之改变。而房价上升,消费者会要求更高的工资,金融资本要求更高的回报率,可能会因此导致新的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利率和信贷规模对房价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通货膨胀与房价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五、结论

本文采用了我国1998-2011年我国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利率房价、消费和通胀的年度、季度、月度数据,考察了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的互动关系。系统总结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互动关系如下:

1.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首先,居民收入和GDP对房地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当居民收入增长,住宅房地产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房价上升,价租比上升;同时供给方增加新投资,建设生产增加,供给增多,房价会因此下降,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房价。在我国,房地产投资是GDP的格兰杰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说,当经济快速发展时,住宅房地产投资一定会增加;但是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不一定能加快GDP的长期增长,这可能是因为房地产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周期,会挤出一般投资和一般消费。其次,放松信贷额度管制,降低基准利率,会带来住宅房地产投资的显著增加。国家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政策来调整住宅房地产的投资具有显著效果。再次,消费价格指数(CPI)、货币发行量(M1,M2)对房地产投资和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国内外数据表明,消费价格指数偏高的时期,房地产投资常常较为兴旺,而货币发行量M2变动对住宅房地产价格变动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2.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作用

首先,对居民的房地产具有财富作用:一方面,房地产可能具有财富作用,居民家庭拥有的财富增加,居民会增加消费和一般投资,GDP可能随之增加(随着收入增长,房地产投资对GDP的贡献先升后降);同时,回归结果表明,一旦房价上升,租金增加,用于房产消费的的储蓄要求提高,会挤出居民一般消费。在我国,这种调整主要体现为居民为购房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和其他投资,财富作用表现为对消费负面的影响。其次,房价波动对企业成本有影响:房地产行业繁荣的同时,房价和租金持续上升,居民生活成本随之上升,社会劳动力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可能会有所减少,企业成本增加,物价随之上涨。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4

为了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水平从而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我国经济金融降低风险,如何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中现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成了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中取得的成效及现存问题进行简单概述,就提出政策建议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经济金融;战胜危机;政策建议

如何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中现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是我国在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然而,从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因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从而使其政策建议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更新,这样不仅在解决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盲目性,还对我国金融环境稳定性造成威胁。

一、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取得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中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总结起来包括:其一,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高达6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0%,增幅与上年末相比高出9.0个百分点;其二,信贷市场巨额增长,使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得到有效扶持;其三,黄金市场价格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其四,股市基市恢复牛市状态。但是,潜在问题也非常明显,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大点:

(一)内外需求结构失衡

国际环境需求结构失衡指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高,无法拉动其国内消费水平,导致其经济回升速度缓慢。国内环境需求结构失衡指我国经济回升动力不足,就业形势艰难,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内需短暂时期内无法扩大且不可逆转。

(二)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过快

指全球全年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过快。结合相关资料发现,全球去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约为28%,全球去年贷款增长率约为33%,不仅绝大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加大其投资比重,还少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大幅增加,再加上国际“热钱”,即大量投机资金涌入,信贷政策明显偏向于政府,最终为贷款反弹埋下了巨大隐患。

(三)房地产泡沫化严重

指过高的房地产价格造成的房地产经济泡沫化。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财团加重对房地产投资,哄抬其楼市价格,结合相关资料发现,基于我国2015年来看,上海新房价格平均上涨约65%,北京上涨约63%,深圳上涨68%。如政府相关部门再不对其进行监控,则会造成房地产经济严重泡沫化,对我国金融环境稳定性造成威胁。

(四)经济结构不平衡

经济结构指:第一,投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结构;第三,城乡结构;第四,地区结构。经济结构不平衡指上述四类结构存在不平衡、不协调,无法相互制约的矛盾。例如:当我国投资结构占整体结构的大部分,消费结构只占其三分之一时,将出现消费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当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时,我国将有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重复生产不仅造成劳动力及资金的浪费,还增加生产企业的成本。在2014年底,我国炼钢产业总产能为7亿吨,但需求仅为5.2亿吨。

(五)美元持续性贬值

指美元持续贬值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遭受巨大损失,从而影响我国金融环境稳定性。结合相关资料发现,近年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2014至2015年度财政报表,前两个季度,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8亿美元,为上一年度财政报表的同期三倍之多。这不仅是通货膨胀的表现,高额持续的财政赤字还将加速下滑美元在国际中的地位。美元贬值使亚洲国家在外汇储备上蒙受巨大风险,其损失也将是不可估量。

(六)环保意识弱

指我国部分经济增长与是以破坏环境为前提与代价。结合相关资料发现,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占首位。依据目前我国环保总局统计,每年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约47万人,尤其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新生婴儿的畸形比例持续增加,高达45%,每年因环境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且不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与使用。

二、相关政策建议探究

(一)增强宏观调控水平

指金融部门应按照中央指示,增强其宏观调控水平,平衡经济发展与通胀预期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管理通胀预期,金融部门应保持全国货币供应量及信贷投放量,使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平稳态势,避免因经济加速过快,导致信贷投放过多,最终使通胀恶化。值得注意的是,还应密切监测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态势,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情况,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及时间性,进而有效调整。把握信贷投放量的节奏,对于科学防范信贷危机、降低其风险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二)加强国际投机资本的进入资格

指针对国际投资资本,应采用疏导为主的策略。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避免因制度缺陷造成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最终影响了我国金融环境稳定。首先,应逐渐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走向国际化,以及相关国际资本项目的置换。其次,构建新型国际投机管理制度,加强对于此类资本的监制和管控。最后,应强化其信息监测。

(三)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指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具体措施:第一,投资;第二,拉动内需;第三,拉动外需。从而带动产业整体转变,由传统资源消耗转为依靠科技进步及管理手段创新等。

(四)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

指应对我国经济金融危机中现存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新兴战略型专业,从而走上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不仅应落实相关政策扶持,还应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技术改造,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

(五)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基于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其总体结构的70%,美元持续性贬值对于我国外汇储备影响较大。结合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黄金储备约一千吨,占总体储备结构的2%。放眼世界,美国黄金储备占其总体储备的73%,德国占其总体储备的62%,并且,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其比例也并没有减少。近年来,美元持续性贬值让部分国家开始转变其外汇储备结构。例如:在2014年10月,印度央行便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约两百吨黄金,调整其黄金储备结构。为此,建议我国不仅应加大黄金储备数量,还可加大石油的储备量,调整真题外汇储备结构。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今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水平。为了使其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便需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政策,例如:增强其宏观调控水平、加强国际投机资本的进入资格及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崔诚诚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郑良芳.我国经济金融在战胜危机中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区域金融研究,2010,03:4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5

1、国外文化产业资助模式

(1)英美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资助是以需求为前提,由政府出台支持及鼓励政策,由市场化的基金、股权、债权、信托等多元投资渠道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资金。美国建立了由国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财团的多元化混合资助方式,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股权融资、夹层融资、优先级债务贷款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以强大的金融市场为基础,强调市场导向性和竞争性发展原则,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贴近市场和需求。(2)日韩模式。以日韩为代表的文化业资助是以政策为导向,由政府出台政策并拨款成立专门的发展基金、投资基金、培育基金等,采取市场化与政策化资助并行的策略,通过政府预算内拨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途径,给予文化企业及项目各种形式的补助或补贴。韩国由政府建立了科技研发基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游戏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设备租赁机构等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资助。这种资助模式是以巨大的政府投入为保障,强调产业发展的优先性和规模性,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体现国家及政府的发展策略与目标。

2、国内文化产业常见资助形式

(1)直接资助形式。第一种是一次性及专项补助,即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企业达到相应条件时给予的资助,是文化产业主要资助方式之一。如2006年宁波市颁布的《宁波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软件企业研发及产业化、人才队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次性补助。第二种是贷款贴息,这是一种政策性融资杠杆的资助方式。如2011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贴息的方式、期限、标准和额度。第三种是配套补助,由项目建设机构或企业出资,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专项配套资金的一种资助形式。如2011年起,深圳市出台了中小文化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房租补贴政策。第四种是物质奖励,即对反映中国传统与新兴文化特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企业、个人或项目进行物质奖励。如2012昆山市颁布的《昆山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企业项目投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项目获奖等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达到100万元。(2)间接资助形式。目前国内间接资助的主要形式就是消费性资助,主要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资助或购买文化活动、项目或服务的方式鼓励文化消费,从而实现对文化企业的间接资助,包括文化消费专项资金、群众文艺团队资助等。如2012年无锡市颁布了《无锡市引导文化消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购买范围、对象、程序和具体的监管办法。(3)混合资助形式。混合型资助就是将一次性补助、贷款贴息、配套补助、物质奖励等方式结合在一起,针对资助的目标不同,采用相应的资助方式,弥补了传统单项资助的不足。江苏省政府设立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011年起,江苏已安排引导资金9.34亿元,带动商业投资500多亿元,累计支持738个项目。

二、无锡市文化产业现状及资助存在的问题

1、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

根据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无锡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6年起,无锡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无锡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10年1月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确定无锡广电集团等十大重点文化企业和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基地等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明确每年设立不低于2亿元的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12年6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促进年”“新兴产业培育年”的工作部署,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无锡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3.2亿元,占地方GDP的4.5%,文化产业总产值达2043.1亿元,占八大产业总产值的26.2%,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从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潜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无锡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

2、无锡市文化产业资助形式及存在问题

(1)无锡市文化产业资助现状。2013年无锡市文化产业资助总额达到1.2亿左右。其中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对76个项目提供资助,其中市级3208.53万元,区级配套1571.47万元,总额达4780万元,占年度资助总额的42%。无锡市文化消费专项资金对60个文化项目列入购买范围,购买金额达到850万元,占年度资助总额的7%。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专项资助2000万,占年度资助总额的17%。此外,21个文化项目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640万元的补贴或奖励。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及文化企业的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存在的问题。一是资助的对象比较集中。以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看,2013年资助的76个项目4780万元中,有13个是政府项目,8个是国家及地市级大型文化企业项目,占总资助项目的30.26%,资助的金额超过总资助金额的60%。相对于一些中小文化企业来讲,项目的培育、开发及市场的周期性较长,资金需求较大,但受助的项目却较少。二是资助的方式较单一。从2013年资助情况来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更多是给予优秀项目和企业补助(占总项目数的56.23%)与奖励(占总项目数的43.42%),贷款贴息项目只占3.95%。中小文化企业相比大型文化企业来说,无论从企业还是项目上的竞争优势都不明显。此外,政府文化购买项目集中在演艺、出版、放映等领域。资助方式的单一对于无锡市中小文化企业及项目的激励意义不够明显。三是资助的金额比较小。从2012年开始,无锡市每年将统筹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年共投入1.1亿左右,占当年文化产值的0.054%,占无锡市GDP的0.014%,相比较物联网产业每年5亿多元的专项发展基金,文化产业资助的金额较小。因此,资助金额和范围的扩大,才能充分发挥财政资助的杠杆效应,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自主式资助方式的选择与发展模式

1、政策与激励并行

自主式资助的资金来源于影视作品的放映、销售收入的税收返还,既减轻了政府支持新兴产业而增加的财政预算压力,同时又保证了影响作品开发、制作、传播的积极性,通过税收的杠杆和引导体现了产业发展政策。

2、返还与资助并举

自主式与选择式资助的资金来源是一致的,而用途却不一样,税收返还是通过定比和定率的方式资助的,也就是企业收入越多,返还越大;而选择性资助则是通过项目选择与评审有针对性的资助,即体现了对现有企业或产品的引导和鼓励,又实现了对小微文化企业及作品的资助和孵化。

3、限定与指定并重

自主式资助的资金虽然是按比例返还的,但却严格限定了只能用于企业持续生产和经营,并指定了具体的开支条件和范围,体现了引导基金专款专用的政策性目的,既保证了文化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也确保了引导性资金的使用成效。

四、无锡文化产业自主性资助方式的应用

1、自主式资助方式的设计思路

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采用自主和选择相结合的资助方法,充分发挥了税收调控与激励的作用,既避免了单纯性减免税的不足,又克服了一次性资助和奖励的弊端,既保证了文化企业与项目创新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政策的引导性和市场化,对于文化产业的扩张和文化企业的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该产业发展基金只局限于电影产业,再加上税收返还的使用范围较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吸收自主式资助的思想,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现有的资助方式,可以构建以政策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行业为主体的自主式资助体系,将直接与间接资助、软件与硬件资助、政策与市场资助相结,实现资助服务的全面管理和资助绩效的全程考核,以提升产业资助的体系化和规范化。

2、自主性资助方式的应用特点

(1)直接与间接资助相结合。从资金来源及构成来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税收返还部分。财政拨款作为间接性资助,主要用于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补助与补贴,而税收返还作为直接性资助,主要用于文化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直接与间接资助来结合,才能在保证资助资金来源的同时满足政策引导的需要。(2)软件与硬件资助相结合。从资助的形式来看,资助分成自主式和选择式两块,选择式资助主要针对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或项目,采用政府购买、专项奖励、贴息贷款、项目补贴等形式资助;自主性资助则是按条件返回给相关的文化企业,并指定其用于文化企业的研发、文化活动的推广、文化人才的引进、项目的持续开发及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从软硬件的角度促进企业的发展。(3)政策与市场资助相结合。自主性资助不仅要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也要体现市场化发展的思路。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发展基金的投融资机制,打造产业服务平台,发挥发展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化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另一方面,立足于市场需求,以多种形式资助和鼓励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文化品牌与竞争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思路。

五、总结与展望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6

关键词:企业;资金运营;不良资产

1引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类企业都面临这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将难以在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我国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与国际接轨较快,发展迅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资金运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不良资产导致资金运营受阻

各类企业都面临不良资产的问题,这其中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客户信用调查不彻底、不充分。应收账款也是企业资金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闲置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规模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工艺产品落后,技术服务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下滑,对于资金的良好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2.2企业理财方式单一

企业内部资金运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理财方式太单一,资金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营。通过科学的预算规划和风险分析,确定适合本公司的理财产品,利用公司的闲置资金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实中不少单位将大量的资金进行单一的投资,往往会造成难以控制的风向,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不可承受的巨额损失。面对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企业需要有清晰的定位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

2.3资金运营灵活性较差,资金利用率不高

调查发现,即使是在经营较为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其资金运营也经常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具有发展成熟、经验积累丰富的优势,但是缺乏现代管理的灵活性和技术性,管理结构和可操作性均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于资金运营的要求。

3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对策

3.1建立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集团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首,财务、计划、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在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全员与全过程参与的全面预算方法,以收入定支出,以产出定投入,反复平衡测算,认真编制出年度资金预算各企业、各部门根据年度资金预算安排,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月度资金预算报总部审核,由总部据以统一平衡,合理安排,各单位严格按总部批复的月度资金预算控制收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

3.2挖掘集团内部资金潜力

在集团公司中,既有新开办的子公司,又有原有子公司的关闭和合并等;这就导致集团公司资金既需要向子公司及分公司分配,同时也存在部分子公司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的浪费,这种情况不仅仅包括资金,还包括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及库存材料等。这种供需的不平衡现象容易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为此,建议集团公司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挖掘集团公司潜力:(1)建立健全闲置资产统计与利用体系,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网上登记与查询,做好内部融通工作,实现优先内部资源利用,然后外部采购的目的,使得物尽其用,节约资源。(2)优化重组、盘活闲置资源。对于闲置和积压的资产,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资产评估和资产性能评价,并根据科学合理的程序实现废旧资产的处理,降低企业随意处置导致的损失,尽可能实现资金回收。

3.3严格对外投资决策与审批程序

掌握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向,一方面实行集团集中审批制各企业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搞好市场调研,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正确估计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通过收入现值与所需资本支出的比较,选择投资方案,报集团审批,集团根据整体安排,对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保证资金的需求,避免集团内重复建设,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利用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的优势,按照各个分公司的贡献比例进行技术创新资金的调配,集中优势资金重点研发新技术和大项目,并在运行过程中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发挥资金优势,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公司内部进行运营管理效率。

3.4发挥资金整体优势,降低贷款利息支出

集团公司或者各个分公司能够从金融系统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是偿还本息的能力,相对而言,集团公司的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较好,偿还能力值得信赖,贷款能力较强;但是部分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融资能力较差,由于财务状况的原因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到集团公司整体发展。为此建议,集团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体系,实行公司对外统借统还,尽可能发挥基团优势。尤其是在主要金融机构可以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实行上下浮动政策,基团公司凭借其强大的信贷能力,对比选择最优的信贷条件。此外,还可以利用不同贷款期限差额利率的方式,通过时间差,合理安排各类贷款业务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达到降低利息支出的目的。

4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资金运营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重视程度和管理手段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笔者通过大量资料调研与分析,总结得出四项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新.浅析高速公路财务资本运营管理的实施措施[J].市场研究,2017(4).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7

1.预算透明,体系完善

新的预算法明确指出,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应该包括在预算中,必须进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都纳入预算范围。对于会计工作的机构,同时扩大了工作范围,会计工作有了更广泛的范围,在另一方面,对金融工作要求和工作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根据新的预算法和机构的要求开展社会预算公开和透明的管理,这有利于该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机构财务人员更仔细地工作,为预算计划,调整预算,还有预算的执行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并要求在社会公众的知晓后,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

2.预算控制方式的改进

新的预算法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应建立跨年度预算的平衡机制”新的预算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运营商的稳定基金,以弥补缺乏未来年度的预算资金,为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调整欠收的年度资金的重要工具。新规定与原规定在不同之处在于把收支平衡当作工作重点,这样既可以有效防止政府部门和机构的预算盈余的结束后的突击消费行为,并能有效地继续改善和优化预算控制。当年的短期预算可以由稳定调节基金做出相应补偿。可以用来抵消赤字或盈余,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预算控制机构和会计核算工作体系。

3.对风险加强管理

新的预算法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债限制等五个方面提出规定:一是对主体进行限制,经国务院批准,省政府可以借用债务举措;二是对用途进行限制,借款只能用于公益事业债务资本支出;三是限制大小,借款债务报经国务院批准的规模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在国务院出台的债务上限进行调控,并报告给常务委员会批准;第四通过限制的方式,借款债务的形式只能以地方政府债券的形式,不得采取其他任何方式进行资金筹措;第五以控制风险的方式,借贷和债务必须当年偿还,并有稳定的资金偿还来源,国务院成立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变化有利于加强债务管理,进一步控制风险,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增添了新的风险控制工作,并努力控制债务风险将其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对策

1.采用修正过后的全责发生制度

基于对我国政府给出的财务报告目标的特点,我认为,会计及财务资料,中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应满足预算资金的需求,以反映合规性和财务管理,并应采用修改后的权责发生制。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可以包括现金和财力,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如担保和贷款债务担保贷款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债券的偿债成本,占了权责发生制,以达到揭示政府的隐性债务的目的,借以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收入,按照国际惯例,采用接近收付实现制的做法,政府的政策承诺只是一部分,可以用来补贴权责发生。

2.构建适合我国的独特的会计核算体系

我们进一步对目前的复式预算的改革,要求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单独编制。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预算会计制度,提前准备改革。完成预算的政府活动的会计分别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账户,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预算,因此被视为一个会计实体,使资产=负债+净资产“会计等式分别设置,并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预算执行表。对于资金转移和双预算和预算之间的其他经营活动中,预算会计也取得了会计主体的恰当的会计处理,以全面反映政府预算的结果。

3.推进对国库设置单一账户改革的进行

国库的单一账户制度,指的是将政府拥有的金融资本,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行开设或者指定的账户,通过该账户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来支付所有的财务支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相关部门和人员搭建起一个过渡账户,随意拦截和资金分流,以及金融资本的效率和财政资源的有效性,由于分散经营的形成是不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不强等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

现阶段,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来说,改革的关键在于保留公共需求性质的小部分事业单位,大部分进行市场化处理。对于原先事业单位的会计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于需要依靠补助来度日的事业单位,可以继续使用现行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以及处理方法,并进行加强。对于走市场化道路的脱离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现行的方法将不再使用,可以运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方法以及原则来进行会计核算。

5.对政府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改革,借以防范财政负债

科学防范财政债务风险,不仅要完全掌握直接明确的负债信息,还需要有准确,完整的数据录入来显示政府债务风险,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责任风险,以制定相应的对策。为防止债务风险,政府也应引入审慎的财务会计原则。谨慎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原则的原则,其目的是要求企业保持必要的会计谨慎性,要充分评估风险和损失,既不要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要低估负债或费用,以维持业务的稳健性。政府财政而言,其操作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同时存在,政府还需要保持必要的谨慎会计充分评估财务风险和损失。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会计不使用谨慎的原则,造成了大量的或有负债无法体现,导致金融债务规模低估的风险不能使其做出合理的估计,对于财政债务风险防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确保财政健全性和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产生可充分估计政府财政决策的财务或法律责任风险,应引入审慎的会计原则。

三、总结

贷款年度总结范文8

1.财务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信息

房地产开发的投资规模是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密切联系的。而国家制订产业政策又是与房地产开发现状和近期预测相联系的。因此各企业编制的财务计划经所在地区汇总后,就为国家制订宏观计划提供了重要信息。正确编制和执行财务计划,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正确性,有利于国家有计划地、合理地集中和调控建设资金,确定合理的房地产信贷规模。

2.财务计划是搞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综合平衡,保证开发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金供应的重要措施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组织正常的财务收支经营活动,必须有财务计划作为指导依据。财务计划规定了计划期内企业财务收支的规模和开发经营活动的成果。通过财务计划的综合平衡,科学地预测开发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的资金,有计划地组织商品房销售活动众在收入与支出之间进行平衡,在货币资金与库存物资和设备之间进行平衡,使开发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发挥与协调发展,以期达到预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财务计划编制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计划的作用,必须要正确编制财务计划,严格遵循如下几点要点:

1.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房地产开发产品有着双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所谓“社会属性”,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品中的附属产品像是绿化带、道路等等都不是直接作为买卖商品直接进入买卖市场,即使是买卖房屋,也有可能由于安置需要降低其成本价格进行买卖,所以不能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应该同时兼顾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社会稳定等等,也就是要体现其社会效益。所谓“商品属性”,就是开发商开发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买卖,获得收益补充耗费之外还有盈利,可作为扩大再生产、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之用,这有体现了其经济效益的一面。由此,在编制财务计划时,必须要结合国内国情,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偏废其一。

2.坚持实事求是的准则

财务计划的编制必须要切合实际,以上年度的实绩、未完成项目结转情况为前提,在总结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经营管理经验,预测市场供需状况,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预测不利因素和经营风险,使计划指标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让企业员工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计划。在编制计划的同时,还应制订各部门的相应措施,便于日后检查考核。

3.贯彻近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

编制财务计划要贯彻近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近期计划要近一些、详细一些,保证在一两年就能完成,尽量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做到前后衔接。如果遇到国家新政、市场环境变动等等情况,要立即调整计划,进行适时补充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要远一些、宏观一些,可以考虑两个五年计划,制定标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起到统领的作用。

4.各指标的确定要综合全面、相互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