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育论文范例6篇

作文教育论文

作文教育论文范文1

我1994年7月毕业于湖州师范,带着对教育事业美好的憧憬,我踏上了工作岗位。第一年我被分到雷甸镇曙光村小,走上科技教育工作纯属偶然。那时每个学生家里都养蚕,一次,我听到学生在讨论家中蚕茧产量都不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了我和学生共同的兴趣。于是,我就带着一群学生到农户家调查,初步认为是环境污染了桑叶,影响了蚕宝宝的生长,于是我们采集了受污染和不受污染的两种桑叶进行饲养对比实验,经过一个月的试验,终于发现环境污染对蚕茧的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在秋蚕的饲养中,我们又进行了试验。王美飞同学根据我们几个月的调查和实验,撰写完成了科技小论文《环境与蚕宝宝》,同年参加县、市、省的科技竞赛,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一等奖,全国优秀探索奖。这是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这次的获奖和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好奇,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段时间,一个个问号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是否能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年后,我调入雷甸中心小学,担任数学和科技辅导员,在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努力钻研教育科学原理,注重创新实践,并把自己对科技教育活动的辅导和创新的理解转化为探索行动。

我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是《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1997年5月7日下午,忽然校园里一片迷茫,灰蒙蒙的雾气中充满着强烈的烂鱼腥臭味。过了几天,校园里花草枯萎。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答案。于是班上成立了环保科研小组,庞淑婕自告奋勇地当上了组长。我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带着科研小组的同学到校外去寻找污染环境的污染源,走访了四个自然村和雷甸工业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几座磷肥厂周围有花草枯萎,树叶发黄的现象,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是磷肥厂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的缘故。我和同学们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调查、实验、监测,终于弄清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庞淑婕撰写完成科学小论文《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1998年2月18日,在浙江省科协大楼311会议室,该课题组长庞淑婕面对省科协、省教委、浙农大、杭大等单位的几位专家的提问,她从容不迫地一一作出回答。杭州大学环保科学研究所孙玮所长说:“你观察得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

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既培养了她们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使我继续在“要干就要干好”的名言激励下,克服了乡镇小学条件差的不利因素。通过科技活动辅导工作的三级跳,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一级:善活动。,“科学始于好奇”,当我给一群新的学生组织活动时,我总要设计一些有趣而又新鲜的问题考考他们。比如,“怎样计算一个灯泡的体积?”“鸡蛋撞地球”等。在学校利用科技班会、科技讲座、知识竞赛、兴趣活动等方法,板报展览、广播影视、参观访问、考察实践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教育,勤奋开拓的创造精神教育,将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七年来,我主要指导开展了以下科技实践活动:

94年10月-95年10月,“环境与蚕宝宝”活动获浙江省第六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一等奖,全国优秀探索奖。

97年5月-98年8月,“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活动获浙江省第八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金奖,并赴香港参展,荣获铜奖。

99年7月-2000年5月,“6.30洪水带来的思考”活动获湖州市第九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00年9月,“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净化”活动获湖州市第八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三等奖。

1998年12月-2001年8月,“枇杷花枝冬季套膜防冻及放养蜜蜂传播花粉”活动获浙江省第八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以上实践活动中,特别《“6.30”洪水带来的思考》这活动,受到县委周书记“这是学校减负,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好形式”亲笔批示,《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教育信息报》《湖州日报》《莫干山报》连续报道了本校科技教育活动的事迹。在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际,《光明日报》头版报道了题为“几个娃娃竟帮了农民的大忙,请看-雷甸镇中心小学怎样抓创新教育”的文章。镇政府也采纳学校科技课题组的建议,治理污染源,搬迁了一个磷肥厂,出资200万元加固了防洪的河堤。

第二级:会研究。我校在1994年就成立了校中校“雷甸镇少儿业余科技学校”。在老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在实践的锻炼中,我尝试了一些科技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法。

1、选题。首先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科技知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大胆质疑,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综合思考、筛选、提炼。例如,99年“6.30”洪灾给雷甸镇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什么雷甸镇会出现这么大的水灾,而周边乡镇好得多呢?学生们发现这个现象后,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原因,通过大家的实地调查和勘测,同学们终于发现了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砖瓦厂无规则取土造成的。

2、实践。确定科技活动的课题只是确定研究方向,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我们主要的科技实践形式有科学考察、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样本取证等。我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积累实验数据、实验记录,然后对积累资料进行整理,进行归纳与演绎。引导学生依据多个个别的科学现象、实验数据、事实记录等推测一般普通的结论。通过努力探索,发现科学现象之间联系。推测将来的新的现象、新的发现、新的方法、新的设想等来实现突破,构成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指导研究“环境对蚕宝宝生长的影响的问题时,启发学生采集受不同污染的桑叶与不受污染的桑叶进行对比饲养,对蚕的生活情况一天观察一次,每天写观察记录,每星期以组讨论一次,直到蚕上山。最后把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归纳和演绎,得到环境污染对蚕的生长有严重影响的发现。

作文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处理好三个关系(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德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德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是解决德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这就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在新形势下,在抓好高等职业教学的同时,如何抓好高职德育,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德育在商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最为根本,是人的素质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有知识、懂专业、能操作、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忽视德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在注意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同时,必须注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道德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高水准的道德。合格是前提和基础,实用是条件和要求。道德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技能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事的本领,做人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不会做人就难以成为有用之才。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云南大学校训“会泽百家,至公天下”都讲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如果把学校专业知识教育比做筋和骨,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因此,德育与智育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否则我们培养出的人,有知识,没有教养;有目标,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这样的人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绝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可以包容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高职教育应当把道德摆在首位,在新的形势下加以认真落实,使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成为一句空话。

二、当前高职德育存在的主要问厄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重要性和地位从理论上讲,学校领导和教师无一不接受,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总难摆到“首要”位置,难以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往往成为“社科部”、“公共课”部的事,形不成合力,处于“单打一”的状况,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更难以达到。笔者从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前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德能培养的情况依然存在,除领导重视程度、师资配备、资金投人等方面摆不上重要议程,空洞抽象的要求多,实实在在的支撑少以外,高职德育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到位”。

1.认识不到位。确立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还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走出两种误区。一是要克服那种高职教育就是单纯进行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德育的误区,牢固树立授业首先要传道,教书首先要育人的思想。必须把德育纳人教学的整体规划,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决不能把德育当成软任务、虚功夫,使之流于形式。二是要引导学生克服那种上学只是学文化、专业技能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修养的误区,牢固树立要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的思想。

2.教育模式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双重表现形式,既有明显的进步,又有模糊的困惑;既有竞争意识增强,也有集体主义淡薄,价值取向趋于实惠,奉献和索取等价交换的信条;既有一定的理想追求又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些变化,给德育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四差”:一是传统的道德内容、教育观念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二是陈旧封闭的教育方式与开放复杂的社会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三是简单化、机械化的德育过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复杂化之间有着“逆差”;四是德育目标与培养人才的需求和实际状况之间有误差。这就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对21世纪人才竟争的时代,与时俱进,顺应时势,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

3.方法不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撞击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双向交流。长期以来,德育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强调正面灌输,教育者以宣传道理为主,属于“灌输”教育,这样教有其强化效应的优点,但是形式单一,单向传播,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社会实际不够紧密,缺乏双方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管教式”的教育方法。辩证地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提倡“双交流”、“互动式”、“教学相长”,使教育内容通过“载体”,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这才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求,德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4.教材改革不到位。教材是搞好德育的根本依据,高校德育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给德育也提出了挑战。高校德育不尽如人意,教材改革跟不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特别是高职高专的教材显得更突出,德育教材不像工科教材,成型成熟。因此当前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谈到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的:“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标要求,下功夫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的教材,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容。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德育的地位作用,“教书育人”的道理一直在强调,几乎无人不晓,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始终摆不上重要位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流于形式和口号,时而德育变成“附加搭配教育”,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集中力量去研究解决。笔者认为,确立德育在高职(高专)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以及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

1.建立一个机制。要把德育工作列人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建立党委组织领导和全面协调,行政专门负责,部系落实,团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同时还应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做到教育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的高职高专人才。

2.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处理好“核心”与“重点”的关系。高职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为重点。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专业课,轻德育课;重技能培养,轻做人培养的倾向,把德育和智育有机地、辩证地统一起来,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二是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差异,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高职学生就大多数而言,考不上本科,心理上存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有的多次高考落榜受打击;有的达不到期望值而灰心,厌学情绪,混“文凭”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波折;还有就业的心理压力等等。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本科生的难度大得多,他们更需要关心和激励,在进行德育时既要注意对大多数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更要注意对个别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有些学校在加强德育的同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三是正确认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灌输”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从古自今教育家都特别强调德育的“知行合一”,“践履”,“生活即德育”;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因此,一方面要重视“两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按照“要精、管用”的原则,抓住重要理论问题,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必要的“灌输”,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同时,要延伸课堂教育,拓展教学空间,把德育融会到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学生公寓、社团活动中去,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求知、求实、求乐、求新”的特点,不同层次的兴趣爱好,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使他们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悟、情操的陶冶。

作文教育论文范文3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教育需要爱,意指学前教育的老师首先要有爱心,老师是幼儿的最好模仿者和学习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处处渗透出爱的教育,幼儿具有典型的模仿特点,在学前教育阶段,除了家长以外,幼儿更多的是模仿老师的言行、性格和习惯。老师要在言行中处处渗透出对党、国家、民族以及父母、社会、他人的爱的教育。培养爱,意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爱的意识、爱的思想。例如,在游戏扮演活动中,通过安排一些充满爱的故事情境和角色扮演来使幼儿产生爱的判断和感受。

2.虚心的教育

当代儿童,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双方老人的溺爱下,小公子、小公主脾气较大,反映出一切为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教育,以及一些活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例如:播放一些过分溺爱下“骄子”的不良言行的小录像,通过反面教材的观看,让孩子们讨论批评,教师引导归纳道理,完成对孩子的针对性教育。在教学中,多结合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3.细心的教育

在幼儿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思维,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个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今后在学业上、专业上、技术上、事业上的成就。例如,带领孩子们一起种植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孩子们发现兴趣、思考问题,体认教育意义。

4.合作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很能与他人配合协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关心集体,为集体多做好事,懂得集体的力量大,懂得集体荣誉感、另外小伙伴们之间要互相帮助。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性竞技游戏,来实现对孩子们的集体合作意识教育,例如拔河比赛、运球接力比赛、合唱比赛等。

5.诚实的教育

社会需要诚实,需要信誉。一个人的诚实和信誉,应该从小养成。每当孩子说谎时,老师要及时纠正,讲清楚道理;树立好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于好事老师要勤于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人与事老师要及时指出;鼓励孩子们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例如,可以通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寓言故事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

6.结语

作文教育论文范文4

1.课堂所教与岗位所用衔接不紧密,动力不足高职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能力不高,本应当努力补足短板才是,可事实上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热情并不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用文写作对口的主要是文秘、宣传等岗位,而职校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人真正希望从事这类职业,再加上大多数单位或企业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应用写作能力要求不高,甚至有些专业技术岗位很少或几乎用不到应用写作,这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应用写作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虽然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都承认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但与有凭有据的专业技能与显而易见的口头表达能力相比,写作能力不显山不露水,更像是一种隐性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职校生的当务之急当然是发展显性能力,因而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动力不足。

2.课堂讲多写少,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急需更新和改变应用文写作本来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在的教学情况是,教师理论讲得多,学生动笔写得少,学生实践锻炼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原因的。首先,教师教学时间及条件有限。应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可一蹴而就,传统高职三年制的培养模式,往往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应用文写作,限制了应用写作能力长效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一些实践性强的应用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由于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课堂上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写作意愿不强。有些应用文体,如请假条、通知等感觉太简单不愿写;有些难度高的,如论文、报告等又不会写,时间也不允许。这又进一步限制了教师布置学生写作训练的范围。最后,以校园生活为主的高职学生们实际使用应用文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实践训练的机会太少,这是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单凭任课教师的努力可能无法改变。教材方面,虽然现在面向高职高专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数量众多,其中虽不乏高质量的作品,但是面对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教育这种培养模式,应用文写作教材的跟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势在必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及时针对五年一贯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全新的、与其专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写作教材,在内容、教学模式上不断更新,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及专业实际,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3.乘职教改革之“东风”,推进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专业相结合2014年,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不仅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是21世纪以来第三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更让人振奋的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这些密集而重大的举动,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发出感叹:“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国家对职教的重视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必将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想推陈出新,就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纵观应用文发展历史,几乎是每加一门新学科、每诞生一个新行业,应用文往往就会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它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心理学的诞生,催生了各种心理学的测试量表,还有大量的调查问卷,基于这些应用文体,心理学家得以窥知人类内心的秘密。如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使用,催生了各种检测表单,催生了反映身体健康程度的体检报告。如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报道、广告、海报等宣传性的应用文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密切关注行业信息,抓住行业发展与应用文之间的共生关系,积极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或许是未来应用文写作教学发展的一大契机。

二、关于未来应用文教学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1.教材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衔接学生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学以致用是目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工作所需,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目前流行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很少有针对具体专业而设计的,绝大多数是一种通用教材,缺乏针对性,针对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教材还是空白。如各种样式的公文写作,格式谨严,用语考究,对于应用文写作基础薄弱、而日后又很少会从事文案工作的职校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又如科技论文的写作,明显超出了一般职校学生的能力,学生写起来困难重重,教师空讲格式又觉得浮光掠影,教学陷入两难。而那些毕业后找工作必须用到的简历、求职信等应用文体,学生有着强烈的需求。专业领域使用的各种实验报告、检验表单、标识等应用性文书,应该适当地加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以做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2.教学模式上更加注重写作训练和实践锻炼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先讲理论,再讲实践,最后点评。然而在职业学校,空讲理论并不是最好的策略,职校学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实践中摸索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某些应用文种的教学,应该也可以引入职校学生熟悉的专业课授课模式,即一边动手“做”,一边学习的模式。如简历的写作,就可以把简历当作需要加工而成的“产品”,先用PPT打出“样品”,再分小组发放“原材料”(关于写简历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按照“样品”要求“制造”出自己的“产品”,随时提出不明白之处,教师随时解答、纠偏,“产品”最后由教师验收评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适时适当点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用脑思考、用笔“制造”,个中经验体会,学生不言自明。

3.教学思想上更加注重学生写作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思维要注意换位思考,要让毫不知情的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文意,这就要求应用文写作尽量平实、精炼、准确、全面,这才是应用文写作的目的。少了这种思维,应用文写作就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误区,以自我为中心来写作,不考虑实际情况和读者水平,往往漏洞百出,效果很差。

作文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教师人格力量;教育任何一种社会职业,都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期望和严要求的约束。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及其这职业的角色特征,另一方面,也应归结于优秀教师所具有的人格力量的影响。

一、语文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

由于教师特定的社会角色及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格特点及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受教育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人格形成上的影响,无论是在学科指导方面,还是在生活指导方面,凡是同学生有关的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来。

教师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其教学方式是可以探讨的。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取得最优效果的途径,以及在班级教学的场所里,使学生通过同教师、同学的互相接触来发展自己的人格。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人格形成的正面影响呢?笔者觉得应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的角度来看,学生既是认知主体,又是发展主体;从德育角度来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学生是主体,就是说他们生来就蕴涵有一定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要靠语文教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固有的“四性”表现得当。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

(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在教学中多用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开放式。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基本原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下能力:自学能力;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的能力;应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等等。提高能力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正面引导,因为能力是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想办法提高学生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落实教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新教材的思想性。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学生老是认为教师在严肃地教育他,而处于被动受教育的地位,就会产生压抑、拘束和受约束感,会在无形中造成心理屏障,从而教育效果就会违背初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冷淡、消极、不屑、不满,乃至产生对立抗拒情绪。

二、教师的人格差异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领导方式是不同的,从而显现的人格力量也不同。我国的钱家荣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结构也分为三种,即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PAC)结构。

父母态(Parents):以父母态为主的教师有明显的优越感和权威感,往往凭主观印象和经验办事,在课堂上常用命令方式。学生是畏惧和被动的,会抑制他们对旧知的回忆、新知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学习达不到高效高质。

成人态(Adults):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善于把握过去的经验,估计各种可能性,作出合理的决策。他们对学生既宽容、鼓励,没有框框限制,又有明确的指南和帮助,采用民主型的教育行为,因此常有理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鼓励并允许学生的参与,又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而学生的学习是低耗高效,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儿童态(Children):以儿童态为主的教师像儿童那样冲动、没有主见,遇事畏缩,优柔寡断;他们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情绪不稳,纪律松懈;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缺少行为监控和指导,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学生也很少有创造性。

民主型、成人态的教师是“促进”作用;而轻微型、放任性的教师,由于其人格的不良态,必然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以及人格、道德的发展。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转变为优良人格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人格的完善

(一)教师是普通社会群体,却应有独特、丰富的人格特点。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不仅用自己的人格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而且也是通过教育工作,体验到自己的人格深化的存在。为师者,大都有这样的共识:经过和学生几年的相处,班级的整体风格就和班主任老师的外显的人格极为相似了。

作文教育论文范文6

一方面,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人生有着指导的意义,其中生活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中少不了要有必然的交流,学生要学会生活,就要学会交际,这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个性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看出,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社会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社会又是学校生活,这就说明生活与教育、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以生活为中心。学生生活在学校中,学校又属于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论可以为作文教学提供理论依据。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现实的生活作为背景,可以指导作文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为作文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作文生活化强调的是内容要贴近生活,无论是在写作的过程还是教学的过程,都要实现生活化的统一。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化的教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因为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内容是作文的基础,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理论可以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用生活教育理论破解作文教学难题

一是教师在作文命题上要以生活为背景,越贴近生活的命题,学生写作越顺手,因为学生并不觉得题目空洞,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生活教育理论要与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结合生活和实践。教师在作文命题前,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地留意和观察,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命题的材料,让学生能够通过该命题捕捉到生活的乐趣,使学生有物可状、有情可抒。总之,作文的命题要以生活为原则,体现生活的实情实景,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生活的材料,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作文意识。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生活不仅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需要亲身交流,需要对事物的表达,丰富的社会生活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基于对当下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学生对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端正了作文的写作态度,提高了作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到生活化的作文训练活动中,深化作文教学的研究。学生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可以拓展生活的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描写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些真实的生活场景,例如一些典型的具有社会背景的人和事,让学生对此产生感想,作出独立的判断。学生写作需要掌握多种的常用文体,教师要深化各类文体写作知识的讲解,加强对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借鉴美文佳作,让学生对其阅读和思考,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研究,使学生具备破解难题的勇气。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