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例6篇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文1

我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脑中一片混乱,这次月考真的是考得一塌糊涂,最近到底是怎么了,上课老是走神,考试成绩也哗哗地往下掉。

我脑中仿佛又出现了父母与老师那责怪的神情,心中不由一沉,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看着远方,好学生的负担几乎要让我透不过气来,算了,今天主要是出来透透气的,不要再想那些烦人的事了。我甩甩头,顺便也甩掉了内心的烦恼,继续毫无目的的乱逛。

“哇——妈妈,痛。”这时,一阵哭声使我好奇的转过头去,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腿上赫然青一片,紫一片,惨不忍睹,看的我暗暗心疼。

这时,站在小女孩身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开口道:“孩子,别怪妈心狠,妈这也是为你好,如果你现在连一个小小的摔倒都不能自己站起来,以后你人生的道路上肯定还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你又要怎么去面对呢?妈不能在你身边陪你一辈子呀,你只有学会自己站起来,才会成功啊。”

“只有学会自己站起来,才会成功。”我不断地念叨着这句话,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对,只有自己学会站起来,并去击倒挫折,你才会成功。我现在只不过是区区的一次月考,还会有下次,下下次考试,现在应该学会自己站起来,去努力,而不是在这边自暴自弃,这样才会进步。

“对了,期末考试快到了,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一次一定要努力,争取考个好成绩!”我暗自在内心鼓舞自己。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期末成绩取得了年段第一名。望着年段排名表上的首位,我眼中闪烁着泪水,那是喜悦的泪水,是高兴的泪水,一个月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终于得到了回报,那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努力付出后,取得成功的幸福。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文2

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一次历练。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这将助你更好地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导,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碰到挫折,不要畏惧、厌恶,从某方面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历练意志的好事。惟有挫折与困境,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变得失敌。

挫折足以燃起一个人的热情,唤醒一个人的潜力,而使他达到成功。有本领、有骨气的人,能将“失望”变为“动力”,能蚌壳那样,将烦恼的沙砾化成珍珠。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失败的人生绝不是完美的人生。当你战胜失败的时候,你会对成功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感悟中,你走出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生命不轻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和坎坷。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加的勇敢,也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就是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遭受挫折不但可以使人生积累经验,而且挫折可使人生得到不断的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珍爱生命。没有品尝过挫折的人,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生命是自己的,前程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我们要珍爱生命!挫折有利椰油弊,它能够让人进步、积累经验,同时也能让人坠入万丈深渊,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正确认识挫折的客观性和优越性,变挫折为力量,战胜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把宝贵的生命用于为祖国做贡献……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则能带给我们回味。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想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记。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文3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幸福感 途径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所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幸福包括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

1.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都有些微相关,低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经济状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产生一定影响。

2.社会支持

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支持度较高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也较高。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各指标均显著相关;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和参加活动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和家人支持对正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倾诉方式和参加活动对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3.自尊与自我效能感

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低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程度的自尊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但其对非贫困大学生同样也有显著影响;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影响。

4.人格

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并且人格外倾性越强,幸福感越高,神经质倾向越强,幸福感越低。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培育

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如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觉知;是个体对自身的价值的觉知;以及个体对自身应该成为和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觉知。不论是自我意识的概念,还是自我意识的内容,都深刻地向人们说明自我意识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因此,要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

2.缔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决不是人与生俱有的,是后天培养发展的结果,离不开人后天的努力。要学会自信自立自强。由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境,使得他们有时相对较为自卑,在一些事情上缺乏自信。因此,他们首先要学会自信,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其次要学会自立。国家和社会虽然从不同层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们应该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最后要学会自强。

3.积极创造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能够使人们产生积极的幸福体验。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幸福感。经济生活的困境、心理的自卑、就业的压力等,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使他们处于焦虑、紧张、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中。因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使自己体验到幸福感。

4. 预防和调适挫折心理

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从而在心理上打好遇到挫折的预防针。当挫折真正来临时,能够正视并积极应对挫折。刚时,要积极发挥挫折的正向功能。挫折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给人以磨难,另一方面也给人以奋进。我们要发挥它给人以奋进的功能,促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磨练他们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建立心理预防机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建立起心理预防机制,化挫折为无形。一是提高心理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的提高可以使其勇于向挫折挑战,甚至是越战越勇。可以通过抗压和意志的磨练来提高心理挫折容忍力。二是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产生挫折的原因有主客观之分。在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时,要对主观和客观原因进行全面地分析,不能偏废其一。三是自动调整目标。抱负的难以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因此,他们要学会对抱负的实现进行评估,并对实现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

5.推动社会力量的资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不仅需要国家力量的维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发挥社

会支持对幸福感的作用。新阶段,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困虽然有很多的社会力

量参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但力量还不够壮大且未成系统化,缺乏一套

健全的制度,影响资助政策的连续,最终使得幸福感体验遭遇断裂。

一方面积极动员各种资助力量的参与。一是促进个人参与。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向这些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校友会、同学会、QQ群、论坛等现实与虚拟的交流平台来促进他们参与。二是动员企业参与。动员一些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三是寻求非营利组织援助。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方式主要是设立基金会。通过向非营利组织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信息,以寻求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另一方面创设促进资助力量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宣传先进典型。通过对先进的资助个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宣传,起到舆论引导、带头示范、榜样模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互助氛围。二是规范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

[2]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2004,(4).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文4

小时候的我常常感冒发烧,正临考试期间,我又一次倒下了,高烧不断,达到40度。我简直快要疯了,仿佛脑子里有一样东西在没命地挣扎。当时只有昏沉与我做伴,朦胧包围着我,我始终逃不出这个令人颤抖的圈。

吃了药,挂了水,病情并未有多大好转。我担心,我气愤,我埋怨,为什么这世上会有病这种东西,为什么它会叫人如此受折磨,为什么受折磨的人偏偏会是我?一百个,一千个为什么在我心中打转。我所能做的,就只有躺在床上,睡不着,也笑不出来,一站起来就是一针天旋地转,人仿佛失去了重心。我向往外面的世界,恨透了这缠着我不放的病魔。此时此刻的我似乎整个身子,甚至灵魂都被燃烧着,我在大火中拼命挣扎,就这样挣扎着。一直到一个星期以后,我的病好了。

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置身于暖暖的阳光之中,我多么渴望这灿烂美丽的世界,我发现我的世界又出现了那片久违放晴的天空,也出现了我久违的笑容。一切都是如此可爱,拥有生命,真好!我早已陶醉在又见到同学的兴奋与喜悦之中,我又可以高声地喊了,自由地跑了!我体验着从未有过的幸福。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文5

【关键词】挫折教育 幸福品质 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就其心理学意义上讲,是指当个体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而挫折教育就是指为了提高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意志消沉的能力,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理论。或事先拟置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本质上是针对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的一种素质教育。

二、挫折教育的意义

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在人的成长阶段,如果外界消极因素不能被消除或被有效地抵制,就会出现各种消极意识和心理问题。导致缺乏对前途美好的憧憬,丧失上进的动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转化,就有可能形成一种犯罪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挫折,第二次的影响力度和影响广度比第一次要弱得多,若事先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可以有效抑制青少年遭受挫折后的消极心理,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精神。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的冲撞,那么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挫折教育正是增强青少年免疫力的重要方式。

三、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才谈得上挫折教育

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心理挫折是一种人生主观体验,因人而异。挫折既可以成为一笔人生的财富,也能成为万丈深渊,这全看你怎么对待它。如何对待挫折,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挫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生活的过程就是战胜挫折、战胜自我的过程。人生不可能没有痛苦,人生的意义也不在于没有痛苦。健康的人在挫折与痛苦中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在逆境中崛起,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在挫折与痛苦中,颓废沮丧、消极逃避、适应不良,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受挫能力。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当代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挫折教育及幸福品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从家庭、教育机构到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四、挫折教育的出发点

耐挫折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能力,不是恒定不变的,除了受自身的生理素质、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挫折频率和社会支持等影响外,还与他们的挫折经历直接相关。拥有较多生活和挫折的经验的人,耐挫折能力就高。相反,很少遇到挫折的人,由于没有机会通过学习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加上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往往地过于强烈,一旦遇挫便惊慌失措或任意而为。

教育者应将青少年遭受挫折的时候视作教育的时机,启发他面对挫折时,要能忍辱负重,拼博进取,尽力克服挫折情境,消除由挫折引起的消极因素,努力把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积极因素,自觉培养耐挫折能力,积累人生经验,以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五、挫折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幸福品质教育

在全社会强调挫折教育的氛围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有人仅仅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或干脆当作“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受到教育”。这些理解都有失于片面。我认为,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一个人受挫能力的大小,最终可以归结为他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一个有着良好意志品质的人,一定是能够经受住种种挫折的人。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耐挫能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青少年除了物质外,还要知道如何在内心创造各种快活的情绪。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我们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最新的教育理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真正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六、培养青少年耐挫心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

(1)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

当学生获得了信任感,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的表露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把“真心话”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因此,融洽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不搞包办代替,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

过于依赖的孩子,会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立能力。

(4)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在此时教育者应积极与其交流,解除其思想上的疙瘩;也可进一步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重点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最终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当一时不见效果时可以引导其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5)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

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来树立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心理操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态,而且应尽量使孩子学会“心理自救”,即学会开朗、豁达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尽快排解不良情绪,凡事举重若轻,保持镇定。

(6)实施挫折教育要注意分寸的把握

首先要认识到,挫折教育需要使用纪律约束。挫折教育决不是仅给予温暖,亦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必要的纪律约束对其意志品质的增强、耐挫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孩子的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积极坚强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孩子心理的承受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花秀骏、华军:《挫折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中国教育报》.2003/04/09.

[2]李津军:《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网易教育频道.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范文6

【案例】

田田5岁了,班里的同学纷纷报了轮滑班,田田也很想学,爸爸给田田买来了轮滑鞋,带着田田学轮滑。刚开始虽然摔了跤,田田还能勇敢地爬起来,爸爸赞扬田田很勇敢,慢慢地,随着摔跤次数越来越多,田田变得不耐烦,终于躺在地上不起来了,爸爸上前要拉他起来,田田大哭,嘴里嚷着“再也不学轮滑了”。从那以后,田田看见小朋友滑轮滑都要躲着走,无论家人再劝说,也不学轮滑了,

【分析】

如今的爸爸妈妈都学会了夸奖自己的孩子“你真棒!”,可是他们会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仅有称赞是不够的,“你真棒”不能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具备抗挫折的能力,也同等的重要。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挫折教育会让爸爸妈妈举棋难定:让宝宝受点挫折吧,宝宝还太小,当爸爸妈妈的难免会心疼;不受挫折吧,又觉得宝宝一直处于家人的溺爱之下,受不了一点风霜,终究对他没有好处。如何才能让小宝贝经历适当的挫折呢?

误区一:挫折就是吃苦头是

洋洋爸爸觉得得让孩子吃点苦头,经历一点挫折,所以,1岁的洋洋在学走路时,爸爸拿着小饼干在前面,吸引洋洋往前走,洋洋跌跌撞撞地走着,却一直够不着饼干,最后生气地坐在地上大哭。洋洋爸爸希望能够让孩子受点挫折,可是他忽略了洋洋的年龄和能力,孩子吃到了苦头,却也重重地挫伤了孩子。

误区二:挫折就是管教严厉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爸爸妈妈认为严厉管教就是对孩子好。“狼爸”就是拿着鸡毛掸子把三个儿女“打”进了北大,却也引起了社会的争论。这种单一、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的挫折感,从而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误区三:挫折就是创造机会让孩子吃苦

常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太娇气,“把他送到农村去吃吃苦”,“把他送到夏令营去锻炼―下”。创造挫折情境属于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屡屡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的自信心。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已经很多了,不用额外给他设置什么障碍。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支招】怎样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呢? 方法一:爸爸妈妈学会放手

爸爸妈妈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总是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希望他少遇到障碍,少走弯路。但是如果家长包办了宝贝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孩子就失去了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所以如果宝宝摔倒了,鼓励他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宝宝搭积木,让他独立完成;宝宝学走路,鼓励他独立行走;宝宝饿了,让他自己吃饭。爸爸妈妈学会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学习独自处理成长中的问题。

方法二:赞扬与批评共行

只有赞扬,会让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旦被批评,就会失去信心,沮丧,长大以后不能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而一味地批评,会使孩子缺乏自信,没有面对挫折的信心。所以平时对宝宝,应及时引导,适当批评,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明白他并不是个完美的人。

方法三:寓教于游戏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在游戏或故事场景中,用“角色语言”鼓励宝宝,会比平时的讲道理更加有效。嘟嘟摔伤了胳膊,医生固定手臂时,嘟嘟哭闹得大人都没办法,爸爸灵机一动,用嘟嘟最爱的奥特曼鼓励他,奥特曼的胳膊上戴了护腕,所以奥特曼很勇敢,嘟嘟听了,大声说,我也要像奥特曼一样勇敢。装肢架时,虽然有点疼,但是嘟嘟强忍眼泪,坚持了下来,大家都夸奖他很勇敢。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他的兴趣点,给他讲讲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是怎样克服困难的,用他喜爱的角色形象做“代言人”,鼓励宝宝克服困难,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四:要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