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教学范例6篇

自然课教学

自然课教学范文1

近年来,从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整体教学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能够正确有效的把握自然课教学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正确的把握好其中学与教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自然课教学的整体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农村小学当中,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的突出。由于小学自然学科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所以就必须要想办法提升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质量,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小学自然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还是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这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好教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主要目的加以明确,深入发掘教科书当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图和基础性知识,以此来实现掌握其中各种重难点知识点的目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1]。这就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以此来促使学生们进行主要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渴望学习。这就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进行学习的兴趣,由于好奇是儿童们的主要天性,所以小学生通常都会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有趣,在这种好奇心之下小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教习《浮力》这一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们鸡蛋在水底缓缓浮起的现象和原理,这一就能直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教师就能在一旁加以引导,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也将明显提高。

二、强化实践,进行实验观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小学自然当中的基本途径,假如没有做好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就必然无法真正满足和完成自然课程当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在自然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要强化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们都必须要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操作和做法当中,不但让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们必须要亲身参与到实际的操作当中,从而充分的感受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感觉,有效的体验到着其中的全部过程。例如:在教习《摩擦起电》的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举出那些东西会真正产生摩擦,产生静电等,比如头发和木梳、塑料棒和纸屑等,同时也应当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笔进行摩擦,以此来吸起小纸屑,这样学生们在这整个实验的过程当中就充分的感受到了者们学科的乐趣,同时也收获了各种科学知识,锻炼了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切合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自然课这一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教学目的、内容及研究对象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所需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和和其他的学科大不相同。自然课程其主要研究的对象还是学生们四周最常见的一些自然性事物,虽然这其中所蕴含的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但是其所具有的深度却非常的浅薄。正是由于这一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特点,因此就直接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们直接认识对象是一项客观具体性的自然发展事物,而并不是单纯的书本教材。这种课本教材的主要作用和能力还是对教学内容加以确定,并以此来帮助和启迪学生们对自然事物起到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自然课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切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交给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学习自我探索和应用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习《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就可以在真正讲解完课程的内容之后,直接要求学生们回家都种植一颗植物,并以此来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观察工作,以此来对其真正成长的过程加以记录和引导,再通过最后的观察和学习来促使学生们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样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对事物进行感知和学习的能力,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们真正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游戏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们真正学会了观察和学习的能力及方法。

自然课教学范文2

一般来讲,"说课"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备课的想法用叙述的方式讲出来。一般包括:1.课题简介,谈教者对课题的认识。2.提出教学目的,说出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3.介绍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4.介绍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措施。5.介绍教学手段、教法、学法的选择及依据。6.介绍教具学具的选择与利用。7.介绍课堂教学程序及每个环节大约所需要的时间。8.按试讲的方式进行说课(从启始课说到小结),但对自己的每一个做法都要说说原因。

对板书的设计、练习题、作业题、课内外小活动的计划安排都要说说运用的原因。特别是实验课还要说出对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对仪器使用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等。在说课中也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如语态、操作技术、板书、板画、电教手段的应用等。

"说课"常被运用到以下几方面:

1.在个体备课中按"说课"要求进行备课,写出课时计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群体备课中,要把"说课"作为中心发言的一种形式,开展说、议、讲、评活动。中心发言者"说课"之后,大家再行议论补充修正,然后进行课堂讲课,大家再次对说、讲进行评议,共同提高。

自然课教学范文3

自然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自然课教学范文4

关键词:优化;小学;自然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27-01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上述任务的完成,而且关系着小学生学习自然的入门。因此,优化自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重要。那么,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根据教学经验,认为优化自然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自然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全面性、具体性

1、全面性。自然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且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态度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要求。

2、具体性。即教学目的要细致、明确,不能太笼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大纲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了解、知道、理解。对“观察、实验、操作”三项能力的要求又分两个层次:初步学会、学会。因此,教学目的的确立,就不应是“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应更具体。知识方面,哪些是要学生一般了解的,哪些是要记住的,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并会应用的,能力培养要到哪一步等,都要描述清楚。只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的,才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当然,优化的课堂教学目的,还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符合当地自然特点、学校的教学条件等。

二、优化自然课堂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以自然教材为本,结合当地的自然实际、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根据当地的自然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教材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可以更换为当地学生常见、又具有典型性的动、植物,以便教学能与当地的自然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己的经验,对教材中的某些教具、实验方法进行适当修改,以便教学更加切实可行。

3、根据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心理过程,把课文的前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更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识结构、师生活动结构、讲练编排结构集合的一个综合体。优化自然课堂教学结构要注意几个基本要点。

1、整体性。设计的程序既要有明显的阶段和合理的顺序,便于教师驽驭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方法,又要注意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效应。

2、规律性。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应从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开始,通过启迪、诱导,进入主要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结尾要求学生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新的思维结构。

3、主体性。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在做到教学过程主次分明、环环紧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自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4、适应性。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优化教与学的关系

自然教学中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应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要善于把各项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愿望,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的程序,以求得教学的统一。

2、要通过周密的组织工作,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秩序地进行,并根据教学实际,修改、完善原订的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是群体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自然课各类分组活动又多,每项活动之前作哪些准备工作,活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都要于课前周密地考虑到,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教学活动又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无论教师事前考虑多么详细,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要不断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方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3、要根据小学生在自然探究活动中的需要,及时给予指导的帮助。学生在自由摆弄、组合结构材料时,如果长时间忽视了揭示规律的关键性材料,教师要给予提醒;学生因动手能力较差而不能使材料合理组合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忽略了一些主要现象时,教师要适时提供恰当的词语……

4、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精髓就是心理上的安全――有提出假设、模型的出差错的自由”。当课堂上营造出宽松的氛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

总之,在优化小学自然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门自然课程的重要性,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科学地指导学生,打好基础,适应小学自然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达到优化小学自然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寿建杨.小学自然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

自然课教学范文5

一、教师的仪表与教态

人的仪表包括身材、相貌和服装等几个个方面。前者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以改变。而服装,亦即装饰是整个仪表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增加身材美、容貌美的条件。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一定要避免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颜色过于耀眼,在课堂中就给学生以“鹤立鸡群”之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同时,这种师生服装不和谐造成了学生“不融老师”的心理,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服装过于随便,长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满身污垢,敞胸露怀,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服装过于华美和过于随便都不可取。

另外,教师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在运用手势和站立,行走上要处理得体。我们说手势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可多,也不可无。动作自然,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站着讲,也可以边走边讲,但在一个地方站的时间不可太长,并且要注意不影响学生的视线。站立时要给学生一种自然、轩昂、生气勃勃的印象。行走时可在讲台上行走,也可走下讲台但应显得从容不迫,并且要根据板书的多少决定行走的多寡。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分。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气氛自然优雅,和谐协调,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明白,简练。说话明白是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恰到其分的遣词造句,准确的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那种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讲话,也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

语言简练,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数学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利于发展智力,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

第二方面,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些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以他们的心里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富于表情,要以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数学教学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讲课时声调高低,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

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的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教师要运用语言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言应该加重,应该有高低、有停顿。达到师生的双边活动自然、和谐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自然与和谐

现代教学论中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并恰当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既有思维目标,又有思维方向。同时,应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与个别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开展思维活动然而,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在一个不自然、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大有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之味。

为使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防止上述情况在课堂上发生,我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概念的学习,必须重视原始材料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概念引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解题教学重视分析、启发思维。要求学生以大众心理,常规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对特殊方法与技巧可介绍,但要适可而止。在为什么这样思考,怎样思考上下功夫。

课堂提问或是有疑而问,或是让学生思维引向深入,防止“无病”,无故发问。多个别发问,少集体作答,多给学生思考不草草收兵。要照顾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提问,要重视提问的作用,切忌问题提的过深,过全,过多。

自然课教学范文6

关键词:自学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自学方法的基础上,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真正将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学会了”向“会学了”转变。

一、创设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学能力

(1)传授自学方法。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让其在纯粹自主学习中进行自行探索,而是要将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学。在师生思维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所谓共同迈进的过程中,在该圈画处圈画,在重点中聚焦,并使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当自学能力得到有效落实之时,自学环节则可以从课堂向课前转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万不可直接告知学生在实践中套用公式,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思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运用填补的方式可以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有了这些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就能形成平行四边形公式的初步概念。学生思考的过程,其实已经是其自学的过程,其自学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2)链接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反之,数学学习中体悟到的内容能够解决学生数学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自学拥有相应的动力。例如一位学生家中装修,需要在自己房间铺设地板砖,家中选用了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地板砖,可是需要多少块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类似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为其自学能力的提升奠基。

二、强化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学能力

(1)有效利用合作平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享受个人思维经历,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路径,让学生怀揣着自主学习的成果走进小组团队,并在聆听他人意见、反思自我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合作的过程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得出圆周率的数值,教师发给学生众多大小不一的圆形,要求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师发现学生有的动手测量,有的动笔计算,最终都得出了自己心中的数值。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此时学生合作交流的不仅仅是自身学习的结果,更有学习的过程。

(2)关注学生合作质态。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是要让教师做“甩手掌柜”,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自主进行,而是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参与到学生中间。而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质态,更要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的角色进行确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历练,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都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反作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性质”时,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汇报自主学习成果时,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在交流中一言不发。了解到该生在自学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教师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并结合小组成员的发言促进他思考,使其懂得必须有自己认知的成果,才能享受团队的智慧。这样,这一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

三、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升自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学生的认知基础,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最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并通过学生内在的表达与验证,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发展,最终揭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上一篇特殊防卫权

下一篇私有财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