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例6篇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1

而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相比国际贸易全球化的高调,贸易保护主义则显得更加务实,掌握着真正的主动权。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借口保护本地经济更加普遍起来。这些趋势对制造业的打击非常直接,体育用品业也不能幸免。事实上,鞋业和服装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巨大。贸易保护主义在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竭尽所能来保护其国内的产业免于国际竞争的压力,保留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

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自由贸易

与政治领导人们宣传的正相反,欧洲仍然缺少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很多欧洲国家正在采取进一步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欧盟最早于2006年10月决定对我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2008年10月,虽然大多数成员国反对,欧委会仍应产业申请发起日复审,并于2009年12月决定延长反倾销措施15个月。虽然欧委会公告,宣布针对自中国、越南进口以及澳门地区转运的皮鞋的反倾销措施于2011年3月31日正式终止,鞋类产品仍面临为期一年的进口监控,欧盟保留在所谓的需要情况下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与欧委会宣称要保护欧盟皮鞋生产企业的口号不符,欧洲的很多鞋业公司都号召取消这个反倾销税,因为这个反倾销税对于欧洲的商业和消费者都是一个打击。自从2006年欧洲开始征收这个反倾销税以来,在市场压力的推动下,欧洲范围内的皮鞋平均价格上涨了10%。而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皮鞋部分已经被同等价位的第三国进口皮鞋取代。很多制造商也都采取转口贸易的方式规避关税。所以这个反倾销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据估计,欧洲商业和消费者为这个反倾销税付出了超过8亿欧元的代价。这种对进口鞋的限制不仅减少了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商品,而且也增加了欧洲商业部门的经营成本。

伦敦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近期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自从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二十国集团成员也都纷纷食言,无法兑现其领导人在峰会上的承诺。近期的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也指出,很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无法兑现其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承诺。中国已经成为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点打击的对象。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各种形式。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经常针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反补贴税调查、紧急保障措施调查或者其他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通常就是直接提高关税或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据统计,在2009年的前三个季度,共有19个国家或者地区针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实施了88次贸易救济调查,涉及调查的产品价值高达102亿美元。在进行贸易战、关税战的各类产品中,贸易保护主义最明显的莫过于鞋类产品。截止到2010年11月,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欧盟、墨西哥、俄罗斯、台湾和土耳其八个国家或地区均对鞋子的进口进行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具体措施及影响见附表。)

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

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致使各国贸易额迅速上升,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全球市场的形成、利益的驱动以及各国市场竞争体制的不健全等,都促使各国企业积极实行低价倾销的全球扩展战略,这进一步促使了全球反倾销行为的发生。作为WTO允许的法律手段,反倾销规则的弹性规定以及其所具有的形式合法、方便实施、效果显著并且不易招致出口国爆发不满的诸多特点,使之成为许多国际用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不管是否真的形成倾销,也不管是否真的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只要进入反倾销司法程序,本国产业就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倾销可以分为价格倾销和数量倾销。传统的倾销多以价格倾销为依据。目前国际反倾销立案中每年大约有1/3的案件被归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出口导致的数量反倾销案例,而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倾销的使用在国际贸易中已经越来越普遍,由原来的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常态行为。目前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立案比重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97%下降到6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比例则由原先的不到3%快速上升到40%左右。南非、印度、巴西、阿根廷、韩国等都较多地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程序。

无论是反倾销税或是贸易保障措施,这些法规在实施之前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举证。除了制造商、进口商要提供大量的数据,调查发起国国内的同业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也要提供相当多的分析资料,以证明进口某国的行为已经伤害或妨碍了本地产业的成长。在这些调查中,企业不仅要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数据,还可以主动与其他被诉企业联络,甚至结成联盟。因为很多授权调查都是利用进口商、出口商和各个厂家间信息的不对称而提出质询,将企业提供的宝贵数据置之无效。此外,相关企业彼此联盟还可以以行业专家的身份指出调查的问题,密切关注调查进展,相应提出合理的要求或提议。巴西的鞋类反倾销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巴西人都为获得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而兴奋不已。通过主办这两项世界大赛,巴西的体育用品业将得到巨大发展空间。然而,巴西针对来自中国的进口鞋类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的行为给世界运动鞋业、巴西消费者和运动员浇了一盆冷水。2008年,巴西鞋业协会向巴西政府提起了反倾销申诉,请求对来自中国的进口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很多世界著名运动品牌,包括阿迪达斯、耐克、彪马和爱世克斯组成联盟来反对这起反倾销申诉。该联盟认为巴西国内产的鞋类产品与来自中国的进口鞋类产品不存在价格上的竞争关系。2009年9月,巴西政府同意向几乎所有的进口鞋征收每双13.85美元的反倾销关税,这意味着运动鞋产品在巴西的反倾销税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联盟提出,将被调查的鞋类产品按照价格、功能、技术和用途进行分类调查的要求,经过多番谈判,最终将沙滩鞋、滑雪运动鞋靴、皮革鞋面运动鞋靴、滑冰、摔跤、拳击、自行车运动鞋靴、舞鞋等运动鞋产品排除在外,为当地运动产品市场的发展留出了空间。

除了制造企业要采取主动,进口商和出口商的态度也可以起到关键作用。进口商利用地利的优势可以不断将相关调查资讯反馈给相关被诉企业,鼓励他们参与调查,并帮助他们与本国政府合作。作为本国经济的重要部分,进口商的利益在调查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任何数据或举证如果被曲解,进口商较企业联盟有更多的优势提出抗辩。阿根廷的反倾销调查就因此峰回路转。

阿根廷在巴西之后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一直到现在,这项调查也没有结果。阿根廷政府可能也会像巴西一样对所有的进口鞋征收临时性关税。但是,事情不是这样简单,令阿根廷政府惊讶的是,因为大部分的本国制造商也从事进口鞋类产品的贸易,几乎所有的阿根廷运动鞋制造商都反对针对来自中国的优质的、高档的进口鞋类产品进行贸易限制。结果阿根廷政府决定只针对三类鞋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但是不包括运动鞋。

企业和商家的努力只能局限在调查中。一旦发起国通过了判定,企业的力量就无法与国法相抗衡,但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如果出口国是世贸组织成员,被调查企业即可通过国家渠道向世贸组织进行申诉。当然,如果不是触动了国家经济利益的根本,动用庞大的人力物力和相关资源开展一场旷日持久的抗辩是不太现实的。但是也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2

一、鞋业发展现状分析

鞋业产业初具规模,是中部地区迅速崛起的鞋业产业生产加工基地。目前,鞋业产业项目达到49家,年产鞋量4000万双,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税收9000万元。

2005年,随着总投资2亿美元的裕盛工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从此翻开了鞋业产业发展的新篇章。裕盛公司是宝成国际集团旗下的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专业生产“耐克”、“阿迪达斯”、“纽巴伦”等国际品牌运动鞋。宝成国际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加工厂,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运动鞋是由其生产的,被称为制造业的“富士康”。该公司座落于工业园五里岭鞋业产业基地,分期建设,首期于2005年建成投产,投资7000万美元,占地586亩,厂房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第二期工程于2010年建成投产,总投资2500万美元,占地156亩,厂房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新增10条生产线,其产品全部在国内销售。该公司两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双运动鞋。在裕盛工业有限公司的影响带动下,2009年国内最大的运动鞋生产企业——匹克()实业有限公司也正式投资落户鞋业基地,总投资3000万美元,2010年建成投产;鞋业专业配套企业众安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500万美元,占地210亩,厂房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今年正式建成投产。目前,鞋业产业基地已落户宝成国际集团、匹克集团、盛王鞋业、众安科技、冠兴公司等49余家鞋业企业和配套企业。鞋业基地在2008年通过省发改委批复,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鞋业产业已成为省、市、以及县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二、鞋业发展存在问题

县鞋业产业基地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全市其他县市区的工业产业基地一样,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链不完善。由于各种原因,县制鞋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影响了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二是存在用工难问题。工业园区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许多员工往往是从一个厂被招到另外一个厂,有的员工根本只是去厂里报个名,连一天班都没去上。这样从根本上并没有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甚至给企业带来了人员管理上的困难。企业用工难,造成了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相互争夺,园区企业不得不以涨工资的方式留住员工。鞋业产业作为劳工密集型产业,无疑在用工方面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三是受国际市场影响。鞋业产业多为外贸型企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难以消化预期出口产品的成本。国家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鞋企业的预期收益随着退税率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难以消化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困境。而鞋业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以及主要通过低价竞争方式争取出口的企业,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四是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一些部门看不到鞋业发展给带来的美好愿景,还在强调部门利益至上,利用手中掌握的法律于的权力,谋取一些小利。所以,在配合上不积极,不主动,不协调。

三、发挥政府领导作用

1、做强“鞋业产业基地”。以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鞋业基地”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开发思路,把鞋业产业基地定位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将鞋业产业园开发与县城发展一同规划、一同建设,使鞋业产业园建设和县城建设融为一体、联动发展。研究制定出鞋业产业5—10年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占地面积为12.8平方公里的鞋业产业功能区规划,并将产业功能区分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区、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其中龙头制鞋企业主要位于鞋基地A区(五里岭),配套产业主要位于鞋基地B区(黄金堆),力争形成六区三基地即制鞋区、鞋机五金生产区、胶鞋生产区、公共设施和生活管理服务区、仓储物流配送区、高科技产业孵化区、品牌企业生产基地、精品生产和贸易基地、青年企业家创业基地,全力将鞋业基地建设成为专业化协作分工体系完善的特色产业园。

2、做强“创业基地”。充分发挥为温州青年企业家创业基地、福建青年企业家创业基地、台商创业基地的独特优势,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实行重点攻坚突破。一是主攻重点区域。在鞋业产业集聚、转移趋势明显的福建泉州、广东东莞、浙江温州等地区,继续设立驻外招商办事处,并在驻地定期举办鞋业产业专场推介会,对鞋业产业进行重点攻坚;根据掌握的信息,梳理出重点跟踪的鞋业产业项目,落实责任领导,落实跟踪队伍,对项目紧抓不放,力争早日将意向项目转化为签约项目。二是主攻产业项目。以推进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打造鞋区域品牌为重点,加大鞋产业项目的引进。目前,重点抓住有投资意向的台湾兴昂鞋业、回力鞋业、新豪鞋业、旭晟鞋业、巨一集团、健利鞋业等重大鞋业项目,力争年内能够引进重大鞋业项目2-5个,突破50个项目大关。三是主攻配套项目。坚持把产业招商的重点锁定为现有产业的配套项目引进上,完善产业基地配套体系,创造承接沿海鞋业产业梯度转移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宝成国际集团裕盛有限公司和匹克()实业集团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加快以众安科技、香港芳鼎、全胜机电、吉旋鞋材、元宝鞋材等配套企业的引进和落户,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力争年内能够引进鞋业配套项目10个。四是高位推进产业招商。坚持产业招商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接见、重点问题亲自协调、重点考察亲自陪同,为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增添助推力。各单位组建专门队伍从事重点产业项目的跟踪洽谈,对重点产业投资意向不间断进行跟踪服务,用多种形式与投资方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意见,不断推进重点产业项目的实施。从全县相关专业知识干部中选调产业办人员,负责推进产业项目引进、服务产业类企业经营、协调产业资源利用、包装产业招商项目、提业发展信息;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向重点产业倾斜。五是加大产业宣传推介力度。以召开的各类推介会、洽谈会、经贸合作研讨会为平台,积极开展产业宣传推介活动,重点推介我县的鞋业产业项目。

3、做强“台商创业园”。2008年省政府正式授牌县为全省“台商创业园”,今年,县将以台商创业园为载体,加快鞋业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一是完善产业项目库建设。准确分析沿海鞋业产业梯度转移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推介项目的搜集、筛选、论证和包装工作,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库。在项目准备中,紧紧突出鞋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在项目论证中,依托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政策、服务、环境、劳动力用工等比较优势展开;在项目的包装中,全力增强项目的科学性和吸引力,为鞋业产业招商的活动开展夯实工作基础。二是加快台商创业园建设。根据台资特点和产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对接,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平台,大力推进宝岛园、昆山园、台商村建设,加速台商聚集步伐。同时,着眼于长远的生产要素整合和生产环节配套,根据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把项目建设与工业园区发展结合起来,依托台湾宝成集团、匹克鞋业、众安科技等国际、国内知名鞋业品牌生产企业的成功引进,加速建设油籽洞鞋业功能专区,用于安置鞋业相关产业及其上下游项目,做到产业聚焦、特色突出,形成鞋业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三是大力发展专业鞋业市场。把鞋业市场纳入鞋业城规划,逐步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鞋业交易市场,形成专业生产与专业市场互为依托、联合发展的格局,以产业支撑市场,以市场促进产业,推动产业群集不断发展壮大。

4、做强“运动鞋龙头”。大力支持裕盛、匹克实业等县内鞋业“龙头”企业发展,发挥耐克、匹克等国际国内“运动鞋”品牌的优势,加快运动类鞋业配套企业的引进,将生产经营向上下游重点延伸。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推动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抓好产业项目跟踪服务,凡每一个重大鞋业投资项目,均成立项目服务指挥部,由县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具体对引进的重大鞋业企业实行贴身式服务,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对企业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限时协调、限时解决,以坦诚、快捷、高效的服务促成项目早进资、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完善招工服务机制,完善用工培训机制,建立招工激励机制,保障好裕盛、匹克实业等重点产业企业的用工需求。

四、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1、树立优质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真心服务意识。真心服务纳税人,是地税工作服务开放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地税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解决了少数干部服务意识树得不牢,执法观念“单纯收税”,执法态度“居高临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的不良现象。重申“六公开六不准”和办税规定,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强化优质服务措施。本着为经济发展服务“办好了都是小事,办不好都是大事”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上门服务”、“首问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措施。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运动鞋文化;大众体育;社会学意义;消费时代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4)06-0073-05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random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shoes upon sports culture. The study shows that, sports shoes culture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epening of mass sports cognition, fosters the birth of new identity of mass sports demand motivation, and is incentive to guide the mass spor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Thus, sports shoes manufacturers should research, design and produce sports shoe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characters and price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mass culture, consumers’ psychology and market so that the sports shoes and cultural is affordable for everyone and everyone is willing to consume , which make the mass sports become a conscious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each individual.

Key wordssneaker culture;mass sports;social significance;consumption era

1研究动因、对象与方法1.1研究动因 体育文化是体育人文价值外化形态的显现。[1]这种外在的显现,往往表现为某种具有特殊符号意义的介质;而这种介质的形式与质量,往往又与一定的民族文化和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笔者在观看我国首部承载青春追忆的运动鞋纪录片《鞋之魂》之后的体会与感悟。该片以厚重的色调追忆了运动鞋文化的渊源,展示了琳琅满目的运动鞋收藏,表达了人们之于运动鞋的认知与情感。从时间维度上看,该片记录了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收藏运动鞋的经历和生活,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背景之于运动鞋的深刻影响――消费时代,人们之于运动鞋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多是对依附于运动鞋之上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消费。从空间维度上看,该片不仅记录了人们对国内运动鞋的收藏与研读,而且记录了人们对国外运动鞋的跟踪与收藏。这种跨国度、大视野的收藏,反映了人们“品牌”意识的觉醒与思考,这种觉醒与思考既是体育本真的回归,也是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凝聚――因为,它使得人们自觉地把运动鞋与“人”联系起来,思索运动鞋之于人的价值和意义、“人”赋予运动鞋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综观国内外对于运动鞋文化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生物学、解剖学、物理力学意义上的研究,比如,研究人体各部位与运动鞋使用性能间的关系,搜集相关测试数据以供设计之用,分析运动鞋在不同运动中的受力大小与变化,探讨如何突出运动鞋的功能等。[2] 但较少从文化学、心理学、美学,特别是从社会学层面研究运动鞋文化。这些研究成果的缺乏甚至空白,既不利于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不利于运动鞋市场的培育,更不利于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属于大众,属于每一个人,正如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所说的那样,“体育为大众”。[3] 包括运动鞋文化在内的体育文化,从社会学意义上探讨和研究,是体育学和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课题。现从运动鞋的社会学意义上,研究运动鞋这一体育文化符号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探讨运动鞋文化之于大众体育运动的影响,目的在于从学术上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在于促进运动鞋市场健康发展和大众体育事业科学发展。1.2研究对象 依据江苏省的地域特征,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分别选择苏州、扬州、徐州3个城市,并以这3个城市的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场所的方便抽样以及城镇社区、乡村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此次调查共发放1500份问卷,每个城市各500份,其中城乡各占1/2;问卷回收1423份,回收率94.08%。经过对1423份问卷核查,剔除了22份信息填写不全、不足以分析运动鞋文化的影响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401份。其中男性769份,女性632份,年龄8―91岁,平均年龄39.6岁。1.3研究方法 在方式方法上,在分析和整理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随机走访等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工具上,制订了运动鞋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认知途径、运动鞋文化消费与满意度、运动鞋文化对于审美心理影响、运动鞋文化与参与体育运动时间、运动项目选择之间的关系等问卷,并将之定为正式调查工具。在数理统计与分析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核对,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众体育思想影响――对运动鞋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认知途径分析 从概念界定上看,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人化”和“化人”,它既是梁漱溟所说的“人的生活样式”,又是人在“生活样式”中的自我革新与自我完善;从存在形式上看,它是“体”与“魂”的统一。[4] 一种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对其认知认同基础之上的,因为文化认同是文化的核心。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松的文化认同理论认为,文化认同既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也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动力。[5] 依据以上观点可知,运动鞋文化以运动鞋这种符号为“体”,以其所承载的思想、价值、精神为“魂”;运动鞋文化之所以蓬勃发展,其内在的生命和动力是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同、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人们对运动鞋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正是运动鞋文化对于公众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从调查情况看,人们对运动鞋文化的认知与态度总体向好,而且与其年龄、学识、社会阅历相关联。

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下的人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对运动鞋文化了解不多,但都表示认同,这种认同多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的,通过对其了解和认知途径调查,他们对运动鞋文化的认知认同大都受其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影响;16-25、26-50两个年龄段的人对运动鞋文化了解较多,并认同体育文化的客观存在与精神意义;50岁以上的人虽然对运动鞋文化了解不多,但一说及运动鞋文化,他们往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到社会生活的变迁所赋予运动鞋的符号意义,因此对运动鞋大都表示认同。 从人们对运动鞋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途径看,表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学校教育等途径的分别占28.1%、13.5%、33.3%、17.1%,另有8%的人表示通过家庭教育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和认知的。总的看,人们对运动鞋文化的认知认同程度是相当高的,一方面,说明了运动鞋文化对人们认识体育、参与体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运动鞋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扎实的社会基础。2.2大众体育审美影响――运动鞋文化消费与满意度分析 体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体育本真的价值回归和精神追求。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现代体育开始抛弃其原有的精英主义价值观念,由思想、精神、价值、信仰等形而上的塑造转向形而下的“身体幻想”[6],成为以休闲和快乐为主题、以身体为核心的消费符号。现代体育的这种转变,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大众体育的发展催生了体育用品的消费,体育用品的消费又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当然,体育用品的消费深受当下消费社会的影响――包括运动鞋文化在内,整个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都在消费社会形态下成为大众消费的道具。从国家统计局的消息看,2013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3.73%,江苏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4.1%,这一数据既表明了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征,也表明了消费形态从以生产为中心的消费形态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消费形态的转变。[7]在这种社会消费形态之下,人们对体育用品的消费成为一种“没有规则只有选择”的消费文化[8],这种“没有规则只有选择”的体育用品消费反映的正是人们体育用品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这也正是运动鞋文化公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与审美意义上的影响。 调查显示,人们对运动鞋的消费呈现出“品牌化”、“差异性”等显性特征,而且这些特征的呈现又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对现实的体育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表2说明,运动鞋对大众的审美影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鞋的造型、色彩、制作材料等3个方面,这也是人们消费运动鞋的主要依据。从年龄段上看,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较为关注运动鞋的外部造型和色彩设计,而较少关注运动鞋的制作材料;15岁以上的人则不仅关注运动鞋的外部造型和色彩设计,更为关注内部、外部的设计和制作材料。

其一,人们的心理需求动机对大众体育的影响是显著的。调查中,有64.5%的群众认为,体育对于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思想认知对其产生需求动机、自觉参与大众体育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其二,大众体育需求是多元的,包括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体现自我、从众行为、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从统计的结果看,这些需求动机的强弱程度却不是相同的,其中强身健体居于首位,社会交往居于最低。其三,包括运动鞋在内的体育用品能否得到满足,对大众体育动机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事实上,认知和消费运动鞋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体育需求,这种需求动机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这种需要动机得到满足后,就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自觉地投入大众体育运动之中,为实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体现自我、从众行为、社会交往等心理动机而去自觉实践。这在表7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在运动鞋文化得到满足后,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而被动参与和偶尔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相应减少。表8也显示,人们在获得运动鞋文化满足后,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次数都明显增加。3结论与建议

3.1运动鞋文化有助于促进和深化大众对体育的认知和认同 运动鞋特别是品牌运动鞋,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用品或者流通于市场的商品,而且是传播某种思想、价值、精神的媒介。正如纪录片《鞋之魂》中一个同期声所说,“每一双鞋都有一个灵魂,和你一样”。在随机走访中,一位篮球运动爱好者说,“当把Air Jordan 12 Low Retro踩在脚下时,能感受到它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双代步的装备,而是能够感受一种灵感、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事实上,运动鞋文化不仅在造型、色彩、用材、功能等方面能够给不同群体带来审美愉悦和运动,而且以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精神影响着不同群体对大众体育的认知。这种影响,又促使人们更为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体育文化,如在调查中,有32%的人表示能够自觉地从电视、报纸、体育广告、竞技比赛等途径了解和认识体育文化、获得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进而形成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这就启示我们:应加大运动鞋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精神凝聚的挖掘与提炼,并借助各种媒介进行广泛传播,使之在促进和深化大众对体育的认知和认同方面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3.2运动鞋文化有助于培育和催生大众体育新的需求动机 人的需求是无尽的。一种需求动机目标实现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动机。这一过程,是人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但这种需求动机的产生往往是建立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影响大众体育需求动机的既有认知方面的因素,也有不同群体与文化方面的因素。[11]人们之于大众体育的深刻认知、大众体育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社会消费文化等,都对大众对运动鞋文化的需求动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运动鞋文化获得满足之后,人们又会产生新的大众体育需求动机,一方面,大众对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体现自我、从众行为、社会交往等需求动机增强,大众对体育的参与次数和时间相应增加,参与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使得大众体育呈现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等特点;另一方面,需求动机的强化与多元,又使得人们对运动鞋的设计、生产与消费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众体育的环境、场地、器材、项目等产生新的需求动机。这就需要运动鞋生产商应在强化运动鞋功能研究与开发的同时,结合大众文化需求、心理需求和市场需求,将更多的美学元素融入到运动鞋的设计与制造之中;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加大大众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为大众体育提供良好的服务。

3.3运动鞋文化有助于激励和引领大众体育运动参与行为 对包括运动鞋文化在内的体育文化的认知认同、对大众体育强烈的需求动机和明确目标的确立,使得人们更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调查发现,人们在获得运动鞋文化的满足后,其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变化:其一,为体育运动而消费运动鞋文化,运动鞋文化的消费自觉推动了参加大众体育的行为由被动性转为自觉性;其二,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和时间上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三,参与或组织体育运动的形

式也更为多样,或组织和参加群体体育运动,或结伴参加体育活动等。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往往把运动鞋文化转化为一种价值和精神追求,自觉将之融入体育运动之中,使得在获得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愉悦和精神动力。对此,我国运动鞋生产商和销售商应根据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水平、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等,研究、设计和生产不同规格、不同品格、不同价格的运动鞋,使大众人人消费得起、人人乐于消费,使大众体育运动成为每一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体育研究重在实证与运用[J].体育与科学,2013,34(06):1-5.

[2]郑秀瑗,刘静民.运动鞋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J]. 体育科研,2009,30(02):56-60.

[3]熊斗寅.顾拜旦论大众体育及其他[J].体育与科学,2004,25(03):22-25.

[4]李德顺. 什么是文化[N]. 光明日报,2012-03-26.

[5]高英祺,梁玉. 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N]. 光明日报,2014-09-09

[6]顾若兵,杜长亮,孟欣欣.论大众文化时代体育审美权利的主导力量[J].体育与科学,2013,34(03):67-70.

[7]左新荣.从消费社会视域看体育消费的显性特征[J].体育与科学,2012,33(06):63-66.

[8]王冠伟.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J].学术交流,2005,132(3):152-155.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6.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4

他的产品是一种采用进口PVC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鞋套,外层为纳米涂层,具有耐磨、耐酸、耐碱、耐油、防水、防尘等功能,它可以直接套在鞋上,并与鞋型紧密配合,特别适合于人们在下雨及雨后骑自行车、电单车、摩托车时,保护鞋子、袜子、裤子免遭雨水、泥浆淋湿、溅污;还适用于外出旅游,雨天、雪地、草地、野外漂流时保暖、防毒虫和蛇,以及市政工程、食品业、化工业、电子工业等需防水、防尘、防污的场所。他相信这种新产品一定会有市场,但真的投入几十万元开工厂生产出产品后,却没人买账。

其实,老黄碰到的问题是很多初次接触市场的人都会碰到的,这是个关于市场营销中,最关键的新产品上市策略问题。

一、充分市场调研、准确定位

新产品上市是否成功,充分的市场调查,可以使很多后面的营销工作更加有方向性,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该产品有很多优势:1.产品采用轻薄、柔软的防水材料制成,体积小、可折叠及伸缩,便于随身携带,穿着方便、不用换鞋;2.产品为鞋跟留有空档,并带有松紧带或弹性薄胶皮,从而保证产品与各种鞋型紧密配合,穿着后行动方便、轻巧美观,穿着效果酷似时装长筒靴时尚大方;3.产品制作工艺成熟,售价不高,普通大众皆买得起;4.产品使用方便、轻巧美观、受众广泛、需求量大。除了笨重的水鞋,目前没有一种在雨天及雨后防止雨水、污泥溅污鞋袜及裤子的雨具;传统的雨鞋体积大、笨重、不透气、冰冷、外观难看、易滑、携带不方便、通用性差,在会客、写字楼上班、参加宴会、逛街等公共场合或日常生活中不合时宜,这也是水鞋生产企业越来越难过的原因。试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谁还穿 “解放鞋”去工作或逛街?但我们在下雨天就不怕雨水、污泥溅污鞋袜及裤子吗?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在雨中“卷起裤管、光着脚丫”,人们经常有诸如此类的抱怨:“鞋子裤子弄湿了冷得难受,花几百元新买的名牌皮鞋泡汤了,我这样子怎么去会见公司客户啊?脏兮兮的怎么好意思见女朋友呢?”该产品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但又不像传统雨鞋那样有那么多缺点。

我们从国内公开的媒体中还了解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中国是自行车王国,拥有量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达到了6亿多辆,而且每年还以几千万辆速度在更新换代;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为142.7辆;如今全国电动自行车的拥有量800万至900万辆,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期;我国目前拥有摩托车总量为6000万至7000万辆。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亿辆。以上的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该专利产品将面临一个庞大的市场及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国内庞大的雨具市场成就了“天堂伞”的辉煌,从侧面我们可以依稀看到该新产品的未来。天堂伞的成功缘于准确定位并细分出防紫外线的遮阳市场,该新产品的准确定位无疑是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创新产品的品牌名及产品名,通过定名系统的测试后,我们从上百个备选名字中选定了“雨中情”这个诗情画意、情感厚实的相关性品牌名,产品名选定“鞋衣”,意为鞋子的外衣。“雨中情”牌鞋衣属于一般需要型产品,但我们在产品定位时还将该产品定位于需求型产品,因为我们要将该产品的时尚性展现出来,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上我们将更多的时尚元素、浪漫情感附加在鞋衣上,让顾客感到买到的产品不光是个“雨鞋”替代品,还是现代生活中雨天的时尚装扮之一,年轻消费者更钟爱时尚另类的新产品,并愿意尝试消费它,妇女是该产品的重要顾客。

同时,我们给鞋衣产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按大小分为特大、大、中、小产品;按性别分为男款、女款,并侧重开发女性各种鞋型配套的产品;按款式分为针对年轻一族的动感时尚系列、针对中老年的稳重亲和系列、针对城镇及广阔农村市场的实用系列;产品在完善分类后层次丰富、顾客也有了更多选择的乐趣,也方便了不同市场经销商进货。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突出产品特点,以方便实用为原则;为配合产品销售,我们设计了两句广告语:雨中情,雨中冲浪没问题!在产品宣传海报上,设计师将时尚轻便的鞋衣和笨重的老雨鞋放在一起,让顾客联想并对比,旁边配文字:“下雨的时候,我会想他!雨中情,尽情浪漫吧!”设计部还设计了三折页POP,详尽说明“雨中情”鞋衣的种种好处,教育并引导顾客的消费观念。

二、多元化渠道设计、广开财路有保障

再好的产品,再好的想法也得通过销售渠道实现利润,我们设计了“打造样板小市场,面向全国招商做大市场”的方针,我们选定的样板市场是广西的柳州和北海,在样板市场的实战中营销部选择了如下的通路,下面是简要介绍:1、商场专柜或社区商店。新产品上市的首要任务是,第一时间让消费者能看到接触到,之后才有购买行为的产生,在柳州市场,我们盯上的是有上百家分店的柳州佳用连锁超市,在柳州商界有句话:“进了佳用,就占住了柳州市场”,由于产品没有同类,我们用独家向佳用供货的小代价换得了进场。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周末在柳州市内的三家大卖场铺货,并在上市的第一周展开特价销售,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尝试性购买,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成功的基础,让商场看到产品的潜力大,才能拿到更好的陈列位置更大的展示货架,上市的第二天刚好下雨,真是天公作美。不出所料,产品的新奇、实用、价廉让顾客纷纷解囊,两天就销售了一千多双,柳州的街头巷尾自然多了一道雨中的风景,有谁曾见到这样时尚轻便的“雨鞋”呢?口碑的力量是无穷的,回头购买的顾客不断增加,产品也从商场的一个角落换到了一个黄金过道陈列,日销售量都在一百多双;天时地利人和都给撞上了,在春节时的年货一条街上一天就可以卖几百双,柳州商一个月的销量达到8千多双,月获利在3万元以上。2.路边练摊土法上马。在北海我们有了更多的市场尝试基础,考虑到该产品在城镇及乡下同样有庞大的市场,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一些最古老的成功法则――在人流大的地方摆地摊,很多人看到这里会笑“老土”,但方便人民群众的一定是对的,我们将设计的大幅喷绘广告拉开,工作人员人脚一双样品,其中两人跨在摩托车上像车展中模特的造型,一下就与卖小货的地摊贩子们划清了界线,新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一定要的,只有这样才有价位啊!同时还专门有人向顾客专业介绍并示范产品,我们编的押韵讲解词很好用,如:“有了鞋衣、不怕下雨;骑车出门、鞋袜不湿;轻松方便、时尚之选”。“有备无患”是要常讲的,这样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卖雨具啊!吸引来的顾客站了里外三圈地围观。张三给自己买一双、李四给家人捎两对,产品自然也热热闹闹地卖起来了。但在大的城市有城管,此法就要转战到超市里,在过道、出入口利用超市的客流现场叫卖效果更好,关键是能聚集人气产品就能卖,这种给生活带来小便利的产品只要价格不高,这种土方法很实用,不下雨也能卖产品,策划小组最担心的问题没有了。3.抓住相关市场销量不小。目标顾客群在哪里是新产品上市要搞清楚的,我们根据“有的放矢”的原则,还选择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专卖店,车辆修理店,雨具专卖店,鞋店等与该产品相关联的销售场所,目标顾客在哪里我们的货就铺到哪里。海报在这种地方就很实用了――有地方贴,和更多的目标顾客群亲密接触没有坏处,一来可以增加顾客对产品的认识,二来可以增加产品知名度,三来方便顾客购买,这是不用大笔进场费的大卖场,一些后来发展的小商多选择这条路线,由于这些店主乐于多出一条生财之道,且更有时间耐心向顾客推荐,加上鞋衣与上述产品有很高的关联度、目标顾客群重叠但却不冲突,在买一双新鞋或买辆摩托车时多加二三十元,买双鞋衣备用很多人会接受,销售的成功率较高,一旦卖起来后,销售很稳定、也容易结款,还有办法让店家现金进货,运作市场的费用很低。厂家还因此拿到一份大单,一电动车店采购一千双该产品做促销品的采购单,因为该产品护腿部位正好可以丝印店家广告,一到雨天骑车人的腿部就成了广告位,得到这个启发后,我们建议厂家营销部将该产品增加一个次生的广告促销品定位,在细分市场中商们果然战果累累,品牌鞋店卖一双几百元的皮鞋送顾客一双鞋衣很轻松,摩托车店就更容易接受这种赠品,这就是市场营销要求的嬗变之道。

三、招商策略抓小放大、成功布网

通过三个月样板市场的历练后,开始面向全国招商了,中国今天已经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庞大潜在市场不容错失,更关键的是自主创业的人群比重不断增加,但找个家家都需要、人人买得起,同时风险小、投资小、市场大、城市乡镇都易销售的项目谈何容易。经过仔细分析,由于企业现金流不足以大规模在大媒体投入招商广告,且老黄也不愿冒险,招商方法只能另辟蹊径了,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很多找项目的人都会到网络上寻找,所以网站是非做不可的,我们根据网络营销的经验,千挑万选出一个别人很容易记的ID,同时进行网站推广,让创业者能找到并打动他们是关键的,我们还为企业设计了一份朴实的招商方案,招商政策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项目特点及目标意想性经销的特点,大经销商看不上这种小企业小项目,但中小创业者却很难找到像我们所推广的风险小、投资小、市场大、易销售、有销售指导的项目,基于此我们确定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创业者为重点选择的合作伙伴。

任何一个新产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商,在企业资源并不充裕的背景下,充分让利给商,让区域商独家占领一个市场,发挥商在当地的资源优势,企业全力在营销指导、宣传方面给予扶持,和商一起发展壮大是企业的发展之本。既然选定中小创业者为目标商,那招商的门槛就不能高,加上很多创业者没有实际生意经验、面对各种媒体五花八门的招商信息无所适从,给鞋衣产品定招商条件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前期建议意向性商要样品一套,在样品包中有全套的样品及用于市场调查的建议书、调查表、价格表、招商资料等,让意向性客户可以轻松了解产品、了解市场,同时也增强了客户对产品的信心。公司知道保护商就是保护自己,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打上区域专销代码,在防止恶意窜货的发生和产品的专利权双重保护下,商可以安心投入做市场,并长久分享专利实用新产品带来的丰厚利润及稳定的收益。

回顾对该新产品的上市策划,通过短短半年时间,从产品系列开发、包装设计、一系列的策划及运作后,“雨中情”系列鞋衣新产品稳步开拓并立足市场,招商工作也取得了初步胜利。目前,该产品已经签下五个地区市级商15家,工厂里产销两旺。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5

按常理看,前期准备时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从产品的特点、目标人群、渠道、终端、市场特点、媒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二手资料收集,包括问卷的设计,调研流程、相关人员、调查样本、地点等确定。但调研结果还是和笔者走访市场感觉不太吻合。这就有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定性”的综合判断对了,还是“定量”调研的结果更准确?

首先,我不是怀疑调研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但总隐约觉得这个报告的数据应该和市场真实的状况(定性走访)有较大的差异。这里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客观造成的,(主观原因都在前期的“定量”问题设定上)一是不了解市场竞争的格局,二是主要消费者分布不清晰,完全照搬一般调研模式造成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完全意义上的“定量”调研,在很多产品身上并非完全适用以及不适合将其作为决策依据;其次,我并不排斥“定量”的研究,要不,很多市场调研公司要“告”我了。

笔者还记得被传为经典的一个市场调研故事。话说在美国有一间鞋子制造厂,工厂老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经过严格的定量分析,发现居然没有人穿鞋子,也没有穿鞋子的习惯,这个数据说明没有任何市场。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当老板接到电报后,思索良久。便吩咐另一名市场经理去实地调查。当这名市场经理一见到当地人们赤足,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心中兴奋万分,一回到旅馆,马上电告老板: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一百万双鞋子过来。

启示:同样的境况,却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我们要怎么看待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问题,不是定量不好,也不是定性分析不好,关键是你怎么看待、使用调研的结果。其次,你对市场的综合判断和感觉是怎样的?“定性”可以为消费者的“定量”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来源,否则,有可能找不到目标消费者,或者找到的也不是吻合目标群体的消费者。有人会说,又拍脑袋了吧,其实,后面去孤岛上调查鞋子市场的业务人员没有做定量分析,相反,前面那位分析了很多、很久,但后面那位成功开发了市场,为什么?对调研的综合判断和分析尤为关键。也就是说“定量”是要建立在有市场“感觉”基础上的。

那么,如果区域市场的业务人员,能像宗庆后般熟悉自己的市场,即使不做定量的市场分析,也能把市场情况和渠道、终端状况摸透。每个新品上市,针对每个区域市场进行调研是不现实的,但区域市场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比如:品牌影响力、渠道结构、消费者来源、竞争品牌状况、资源投入情况并不完全一样。靠什么?靠积累;也靠敏锐和把控。

新品上市,区域销售人员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对企业的业务人员来说,我们很难在新品上市时对包装、出厂价、味道进行调整,能够最大限度的调整的是产品的市场运作架构、渠道结构、渠道(终端)、消费者宣传等方面。所以定性研究对区域业务员很关键,不要陷入定性研究就不科学,数学模型更科学的误区,很多情况下,在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和渠道并非很市场化或很成熟的情况下,运用定量的数据模型并不能反应真实的市场现状。再则,消费者和渠道商心理是很难通过量化模式来得出正确结论的。

接下来,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了解经销商意愿

中国“地大物博”,消费品终端太多、太散,很难通过自身力量达到完全覆盖。千万不要跟我说: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我们最终就是抓住忠诚消费者,诸如此类的陈词滥调,如果你做过市场,就会明白,一个合适的商对你有多重要。我不想再在赘述这个问题。

你应当先去批发市场或同类产品的经销商处看看,当然,可以“谎”称你是某竞品的业务人员(该经销商没有做竞品的这个牌子产品)先了解一下虚实,看看这个经销商的兴趣、实力、思路怎样?如果该经销商有兴趣和意愿,接着再亮明身份,并表示一下歉意(一般来说他会理解的)。接下来就好谈了,你要将公司主要政策和要求跟他谈明白,如果意愿很高,接下来可以谈细节。

要探明经销商对这个市场的看法和思路(要谈透彻),一般他会了解大致的同类品牌的做法、销量等,然后你再总体走一遍主要批发商,基本情况就应该了然于胸。

说点题外话。有很多人习惯性非常讨厌做商(二批商)激励活动,认为这对市场很有害,说是公司库存转移,但实际情况远不是理论那么简单。在淡季和旺季的适当时候进行渠道促销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压库、激励等原因;还是打压竞争对手都有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经销商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无论从资金筹措和产品分销来看),很多时候,没有任何动作才是最大的危机。当然,这都是有策略,针对性进行激励,盲目促销当然贻害无穷。

第二、分类走访终端

终端的走访不是过去终端看看,也不在乎你走了几十家,更关键的是走访的质量如何?一般采用“闲时”走访,如酒类产品的终端――餐馆,一般上午午饭前,下午的晚餐前,最好是晚餐前(很多小老板早上没有起床),这样,终端老板会有时间招呼你。

问他对主要竞争品牌的看法,运作方法,通过终端老板反应顾客对竞争品牌的看法;再仔细看看陈列、空箱、礼品、赠品、促销情况、海报张贴、生动化、签订的协议、以及主要品牌大致销售情况等等。去终端一定不要只问一句话:老板,这个好卖吗?老板,哪个好卖吗?他会很烦你的,老板会想:好不好卖关你什么事呢?!

再有就是你的产品突破口在哪?一般而言,快消费是对终端进行突破;消费者在哪些终端比较集中,接触点好找?然后进行分类,餐馆、酒楼、夜市、超市等分别进行走访。

分析这些终端对产品上市的总体影响程度,哪些行业集中,便于上市突破;哪些是第二步才能进入的终端。有人喜欢说:消费者怎么怎么重要,开口必是消费者。但新品上市马上进行消费者活动效果不会太好。

原因是什么?

一个新产品,除了以前的那种大量广告拉动、炒作的除外,很难通过单纯的广告营销起到绝对制胜的作用了。也就是说,那个广告制胜的时代基本已经远去,而消费者消费一个产品并不是看到就会买,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获得关注――知道;然后是感受――兴趣,再产生需求――欲望,最后才是行动――购买。从这个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新品上市先要让消费者关注,等产生了较强的欲望,再进行促销,效果就会很好。所以,上市立即促销的效果是不好的。

看看现在超市里刚上市就打折的产品会卖好吗?你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会买吗?大多是不会的,因为你都不知道这个产品值多少钱,打折对你而言,没有价值感可言(体会不到降价带来的实惠)。终端激励并不仅仅是“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那么简单,因为它是产品上市顺利进行的非常重要一环,缺少了这一环,产品在承上(商)和启下(连接消费者)都会出问题。“这一环”是让消费者产生欲望进而推动购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策略的消费者调查

如果你在街上拦截一个消费者问他:这个产品好不好?一般很难得到正确的结果,要么人家不理你,要么应付你;如果你召集一些消费者来座谈,消费者大多会给你面子,说:还不错。所以,作为区域业务人员,你要“扮”成消费者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没有戒备,在轻松的氛围中说出真实想法,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结果。

你可以去消费场所看看他们在消费什么?在不同场所消费品牌或产品是否一致。这样你可以知道在产品上市之后,经过了渠道、终端之后,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消费者的拉动活动,以拉动目标消费者的持续消费。

最后,还得引用宗庆后先生多年前说的一句话:对于市场,我是跟着感觉走。对于这句话,很多人大肆批判;很多人不以为然。但这句话的背后包含了太多深意,你去了解一下,难道宗庆后真的是坐在家里“跟着感觉走”,做出来那么大的市场?绝对不是,他每年出差200多天,把根深深扎在了市场,无论是媒体、渠道、终端、消费者,都在他的“感觉中”,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调研,市场调查,比起所谓的“突击型”定量、定性研究,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从这个层面上看,我非常支持宗庆后拿回“娃哈哈”品牌,因为笔者觉得“哇哈哈”在宗庆后的领导下更能长盛不衰,尽管笔者觉得宗在“合资问题”上是存在过错的。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6

体育品牌竞相涌入

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PUMA(彪马)日前财报称,2013年将重心放在户外运动产品上,延续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转型与成本削减计划。彪马母公司PPR集团总裁Francois-Henri Pinault日前公开表示,当彪马重回正轨后,PPR会继续围绕彪马建立生活休闲品牌的投资组合。他认为有两个运动细分市场极具潜力,一个是极限运动,另一个是户外活动用品市场。

其实,意欲分羹户外用品市场的体育品牌,彪马并不是第一个。此前,已有阿迪达斯、李宁进军户外运动领域。前者在中国开设了独立的阿迪达斯户外专营店,后者推出子品牌Li-Ning Adventure(李宁探索),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地开出多家专卖店。除此之外,据记者调查,国内体育品牌中安踏、361°也已经推出户外产品。

体育品牌进军户外用品市场并非盲目而为。由于两者的客户群重合度较高,因此体育品牌切入户外用品市场有着先天优势。另外,无论体育品牌还是户外用品品牌,都存在生活化趋势。

市场定位尴尬

数据显示,我国户外用品行业2011年的市场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57.82%,而过去十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40%以上,目前已超百亿市场规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育行业近年来发展空间逼仄,不得不转向细分领域寻找突破口。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2011年度中国户外品牌百货商业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3.9%,而体育用品零售额的增速仅为6.7%。

尽管户外用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真正摸准行业脉搏,却还需找准定位。

记者在复兴门外大街一家商场调查发现,哥伦比亚、探路者等专业户外品牌单件上衣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而361°户外产品则在几百元左右。在商场的促销活动中,前者5折之后虽然仍高于后者,但消费者对后者似乎并不感冒。可见户外用品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较强。

另外,安踏北京旗舰店,店内的户外鞋与普通运动鞋的价位相差不大。导购介绍,户外鞋的功能主要是防水,“下小雨穿着就没问题”。

与上述两个品牌相比,李宁探索的户外产品在功能和技术方面更倾向于专业户外,产品结构也相对全面,包括户外服装、鞋、配件等。

天津财经大学户外休闲经济研究所所长梁强表示,专业性户外运动者对鞋服的技术力量要求较高,如果功能性达不到户外运动装备的要求,产品可能面临滞销,在没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和管理人才前,传统运动品牌不宜盲目跟风,否则风险巨大。同时,梁强指出,体育品牌拓展户外领域的方向取决于品牌的定位,如果是沿用体育用品品牌,户外系列多为传统产品线的补充,或者是初期的试水之举;真正下定决心进军户外的体育品牌,往往会重新开辟户外子品牌,独立运营与成长。具体选择户外领域何种细分市场开拓不可一概而论。

瞄准三四线城市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调查,2011年一线城市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在体育用品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6.2%,二线城市为31%,三线城市相对较低为21.1%。但在增速上,2011年一线城市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二线城市增长20.3%,而三线城市则以46.3%的增速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