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科学范例6篇

运动与健康科学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1

关键词:运动健康服务业;高校;消费需求;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69-02

国民健康是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健康服务业是关系着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20年我国的健康服务业预计将达8万亿以上。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专业运动都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健康需求的暴涨,大数据等对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在从信息时代经由知识时代快速向智能时展,运动营养以及健康设备和环境等传统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运动营养以及健康设备与环境构成了大体育健康服务产业。

一、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的相关服务,运动健康服务是健康服务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包括体质测试、运动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健康指导、体育运动培训、运动康复指导、运动器械、运动设施改造、运动健康网站、运动保健食品等。

2016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3 700万,全世界第一,“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是构建大学生体育服务网络的理论依据。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它强调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不管是运动队、普通学生甚至弱势群体学生等,学校体育必须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各部门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并建立起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我国政府即将出台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各项政策来看,意味着体育健康产业正处在一个政策利好阶段,体育健康行业变成了政府、社会、市场、大众的四轮驱动,这也意味着政策环境会越来越灵活。

二、运动健康服务业在高校的消费需求

1.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以政府为主导,以提高3 700万大学生健康服务水平为目标,高等院校协作企业、医疗机构进行平台建设、系统运维、市场推广、健康服务、临床测试与应用,最终提高高校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学生需要慢性病健康监测、健康服务的良好体验、健康服务大数据分析,构建“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开放共享平台,依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

2.运动健康保险需求。数据显示,美国的运动健康保险市场高达千亿美元。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

3.大学生健身服务需求。随着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健身观念的建立,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高校男女对健身需求有较大差异,男生主要是健身鞋、体育赛事、羽毛球、篮球、跆拳道、台球、器械运动等,女生主要参与健身操、瑜伽、拉丁操等有氧运动,高校付费健身活动需求也不一样,花钱买健康在高校也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

4.运动心理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健康需求,大学生的运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从治疗模式转向预防模式、发展模式,服务的人群应该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向更多的普通学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和拓展心理素质。要让心理健康服务有良好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以学生最能接受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育。

5.运动科研服务需求。《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科技兴体”的战略目标,“科训结合”是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模式,运动训练是人体的训练,应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和运动生理实验室可以承担高水平运动队的科技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新科技在体育健康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重。

三、高校运动健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高校健康服务定位不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得到国务院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颁布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但缺少相关文件对高校健康服务业做出具体指导,高校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定位很模糊。从传统来看,高校的健康服务主要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面对几千万的大学生群体和健康服务庞大市场,大学生既是需求者也是传播者,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平台,高校具有服务社会功能,因此,急需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健康服务业重新定位。

2.健康服务盈利能力差。高校健康服务更多的是强调其公益性,比如公共运动健康服务,这类服务的供给者是不会获得理想利润的,比如公共体育教育、运动会、体育心理健康咨询,因为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这是运动健康服务领域中市场失灵的领域,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等这类公共健康服务,想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困难的。同时,在这个庞大需求运动健康服务的人群面前,消费者愿意购买运动健康服务,如学生运动损伤需要医治、药物、康复理疗,需要收费才有可能盈利。运动健康服务行业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我国高校很少应用运动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经营方式和盈利途径单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3.弱势群体健康服务不到位。高校的健康服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健康服务的内容、手段、组织保障等都难以满足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需求。弱势群体需要的健康服务不到位,学校为弱势群体学生组织的专门的竞赛或活动几乎没有。体育部(教研室)、校医院在为弱势群体学生开展保健咨询、运动心理健康、康复理疗方面也很欠缺。

4.健康服务人才缺乏。人才素质影响服务质量,健康服务需要懂专业同时具有一定管理创新,要懂运动、医学健康知识、实际的操作经验、管理营销能力等复合型人才;健康服务业市场化运作,校园健身房、体育培训、各种体育协会等需要管理与专业人才;提供场馆、器材、教练等服务需要市场管理的人才;在网络与信息时代需要熟知相关知识与运营的人才,等等。

四、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1.加强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现代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运动竞技成绩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保障,做好场地器材、科学化训练、生理心理、疲劳与运动营养、身体恢复等健康服务,做好运动训练“科训结合”,努力提高教练员和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学、训练与竞赛的科研攻关,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政府学校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健康对经济发展来说,就是生产力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履行责任,学校重视并且能够健全组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保险公司和企业等第三方支付是运动健康服务的最大买单者。尽力拓宽健康服务业的盈利途径,深入研究市场,在大量市场调研基础上,研究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

3.培养健康服务业相关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健康服务必须要有一批管理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高等院校体育保健、健康服务、社会体育指导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培养营养师、养老护理员、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健康服务业是新兴的产业,客户的定位、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媒体的运作、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员、专业的管理与营销团队。

4.互联网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运动健康服务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更互联的平台,并渗透到服务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客户管理环节,所有客户都要建立网络电子健康档案、回访记录及提醒系统、电话咨询虚拟网转接、客户短信及e-mail 交流系统等。在当下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以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深度融合为动力,逐步完善独特的健康体质解决平台,体育健康大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必将助力体育健康大产业的顺利转型。充分利用广播、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5.融入学校创新创业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发展健康服务业与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高校体育与健康的重视,大学生对运动健康消费需求,运动健康服务业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管理体制、产品设计、团队建设创新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把医保工作的重点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把高校的健康服务业发展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廖小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科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

[2] 陈永昌.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4,(6).

[3] 潘燕.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与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9).

[4] 闻健.对《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问答[J].老同志之友,2014,(5).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2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一个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高中学习阶段由于有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忙着学习,很少抽出时间来运动。高考压力是导致学生缺乏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中体育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简析

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个学科过程中形成的素养,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等[2-3]。不同的学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其核心素养是自主健身,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

(三)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种能力的培养,整体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一)运动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学习是一个获得新知识、重构旧知识的认知过程。人在不断地学习当中,其知识体系的构件会越来越趋向完善。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生不断地学习该学科的知识,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完善自己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方面的知识体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实践中,才能够进行熟练运用,并积累经验,提高运动能力。在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小学、初中直至大学阶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以田径运动中的跑步的学习为例。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跑步运动,几乎每天都会参与跑步运动。学生在积累充足的运动知识时,能够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而不是和往常一般盲目的跑几圈就完事。在跑步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跑步姿势,调节呼吸节律,使自己跑步的耐受性增加。在跑步运动时,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有氧运动,避免跑步过多,产生反面效果。总体来讲,跑步运动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有很多。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之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二)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分析

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将学到的运动知识运用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保持身体长期处于健康的状态。体育健身实践并非一早一夕或者是三天打?~两天晒网,而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健康行为需要一个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习惯来支撑,在长期的培养中形成一个健康的行为。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将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能够重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重在坚持、劳逸结合。过度活动会引起反面效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因此,要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劳逸结合。在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对肌肉及肌腱韧带的伤害,使运动对人更有益。运动就像饮食,暴饮暴食不利于健康,体育运动也不宜“暴饮暴食”,而是要有规律的活动,也就是每天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并长期坚持。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中教导学生学会健康管理,结合自己的生理来选择适当的运动,例如有的学生不适合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柔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等项目来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教会学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总的来说,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热爱体育活动,并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体育品德的培养路径分析

人的体育品德并非是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培养过程。体育品德的培养内容包括体育活动中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力活动,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意志力。体育品德的培养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耐力、意志力等,并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克服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强大自己的内心,培养顽强、进取的精神。体育活动中通常存在竞争,有竞争力必有胜负,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竞争之间的胜负,并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会承担运动角色,尤其是在团体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团体的一分子,承担着团体中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和义务,适应竞争环境,争取为团队竞争荣誉。而且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篮球、排球、足球等等团体性的运动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实践阶段,都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在一个团队的合作之中,个体与团队是密切相连的,个体承担着部分团队的责任和义务。个体在团队之中要充分认识到团队的意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并积极完成个人的任务。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习中,不同的个体、团队之间的竞争,也是社会中各种竞争的缩影。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之中通过竞争关系来提高个人的能力,锻炼的意志力、耐力,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实际上也是为以后踏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铺好基石。在开展篮球比赛时,团队内的人员要有争取荣誉的决心,有积极竞争的意识,并通过密切的合作来争取团队的荣誉。在比赛的过程中,尊重对手,不诋毁对手。尊重团队成员,不因队友失误而埋怨。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体育活动中,从各方面来培养个人的体育品德。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3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健康管理师职业 可行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人们现如今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越来越多人慢慢关注到自身的健康的同时也发现了不能科学地对自己的健康进行有效地管理,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健康管理师这样的职业就应运而生,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进行健康方面问题的科学式的管理。

一、将健康管理师职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进行接轨面临的问题

尽管健康管理的风潮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完善和修护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且新兴的健康管理服务事业的空间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健康管理师是一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的职业内容,它的出现将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在我国的产业发展积累一定的人力资源的帮助,在这种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的健康管理师教育内容将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做相关的可行性融合,这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新的过程和体验。但是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形势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在高校采用的“订单式”和“双证式”的教育培养模式下必然会产生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结果和问题,这种新型模式下的教育改革制度将给我国的教育界给来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只要我们积极地去对待和重视这项内容的实施,必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带给我们惊人的重要创举。

尽管近几年来的信息交流和学术研讨增多,但是还是没有出现全国性质的健康管理专业在协调方面的机构和组织,也没有成立任何一支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职业化队伍,并且也没有建立任何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科学的健康管理理论结构框架和体系。健康管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还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内容,健康管理方面的机构和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险阻,很难建立优质的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指导训练基地,同时这方面的教育质量也是存在令人质疑的诸多问题。职业教育的相关费用的支出没有一定的培训机构作支持与帮助往往很难在该地区进行有效地推广,并且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各种负担。另一方面,在训练化模式的培养方案中加入健康管理方面的内容,它的整体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就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还有待经过事实的检验,很多复杂原因的作用下就会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管理方面的发展形势的判断[1]。

二、将健康管理师职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进行接轨的可能性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为我国的体育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专业化职业人才和科研人员。但是后来的发展却逐步走进了与社会职业需求的脱节方向上,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高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构建模式太过单一,太过重视基础理论,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内容,还有就是校方太过重视课堂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一定的专业方面内容的实习情况。从具体的国内情况上看,各大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立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这种相对于比较新的学科一般所配套的师资力量会相对较弱,课程的设置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社会上的需要[2]。

就现阶段的国家新的信息内容来说,健康管理师是卫生行业中最新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许多的训练内容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与运动保健方面的内容不谋而合,这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未来的发展形势和就业渠道的拓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启示。就现如今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来看,培养宽领域、多层次的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才,才是人才发展的主流趋势。我们所要追求不仅仅是厚重的基础性知识容量的人才。像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化时代需求。

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发展战略内容:德、智、体、美综合性发展已经是最基础的技术要求,同时还要兼备丰富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和实际应用的技术手段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未来复杂的社会洪流中,迎风而上。

有关数据表明,现如今的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我国的人们医疗费用的支出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所以造成一定的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这种形势下的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的需求就会逐渐有升高的趋势。健康管理可以将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一定的管理,有效地控制风险因素的产生。所以在这种形势下的人们需要这样的健康管理师去调节他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逐渐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健康管理师的价值内容上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健康管理师是关乎一个人的健康事业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它有别于医疗工作者但是有对于专业化的健康知识也是他们的强项。人们越来越重视亚健康的内容所以健康管理师也是未来发展中重要、不可或缺的职业内容。而高等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就应该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做相应的调整。加大强化医疗卫生类的知识教育。将健康管理师职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进行有效地整合,逐步发展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健康管理师职业接轨的必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创举,我们应该对此起到一定的重视。同时为二者的发展提供可靠、有效地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健康管理理念下公务员体质健康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3.

[2]郑家鲲.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4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成立于1954年,在纽约举行的美国健康、体育与休闲娱乐联合会(AAHPER)年会上宣布成立,最初名为美国运动医学联合会,为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的美国分部,并推选J.B.Wolffe博士为第一任主席。1955年1月,美国运动医学联合会正式更名为ACSM。多年来,ACSM与其会员一道,致力于运动医学与体育锻炼科学研究及国际范围内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从1955年的54名会员,到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权威性的运动科学学术组织,拥有包括90多个国家的会员40 000余人,远远超过了AAHPER和FIMS的规模。

ACSM会员来源广泛,从临床医生到各级健康从业人员,服务对象从航天员到运动员,以及慢性病人及普通民众,ACSM秉承美国立国之精髓“Out of many……one”,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运动科学领域集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实践应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组织,致力于人类运动能力、体质、健康及生命质量的提高。ACSM信奉“健康的国民创造更加健康的社会(Healthy people make a healthier society)”,长期以来与政府机构、公共卫生、健康产业等领域密切合作,共同为公众健康服务。

ACSM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几乎成为美国从事运动科学研究的学者每年一次的学术盛会。ACSM一向注意培养国际会员,来自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都将参加ACSM年会作为了解国际运动科学研究动向和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重要机会。因此,ACSM年会现在已不仅仅是美国运动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它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运动科学学术会议之一,会议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2007年以来,ACSM提出“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EIM)”的理念与全球体力活动促进行动计划,近年来着力于“运动是良医”的全球推广行动,倡导医生作为体力活动促进行动的主体,将体力活动作为人的基本生命体征,纳入医生问诊的内容体系中,并提倡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人群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2010年开始,ACSM年会与EIM世界大会同时举行,与国际上推广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潮流相结合,更使ACSM年会成为引领运动科学学术发展、重要文件或指南、推广运动与健康理念的学术盛会。

本专栏是参加2012年第59届ACSM学术年会暨第3届“运动是良医”世界大会的国内学者,在大会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对体力活动与运动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的综述。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5

关键词:运动训练;内稳态;情感;智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33-04

国民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美国乃至西方大众健身与竞技运动通过健康得到和谐的统一。通过科学、教育和医学促进健康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主题,参加去年年度会议的人数达到五千多人,运动科学的研究水平与医学的研究水平不相伯仲。我国人口超过美国数倍,但我们的历届全国体育大会参加会议的人数最多的2000年也才1500人。这里的关键是我国的大众健身研究与竞技体育研究没有得到和谐的统一,后者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而且直接下到运动队;而前者在庞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每年只有几个项目获得批准。这些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不恰当的运动训练方式和(或)运动负荷过大会造成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积累并发展会危害运动员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缩短运动员的竞技寿命,这些因素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的杀手。国内体育工作者虽然对此高度关注,但相应的研究因为缺乏资助力度而严重落后于欧美国家。目前的体育科学研究,主要侧重于运动员身体健康研究,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即使在身体健康的研究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竞技训练伤害健康是在所难免的。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从内稳态、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等多个角度初步探讨了运动训练问题,初步提出了科学训练的健康传播模式和奥运的平民化战略。

1 内稳态训练理论

内稳态是由生物系统(biological system,BS)的各种调节机制调控而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是BS从进化适应中获得的维持整个Bs生存的基本条件。处于内稳态的Bs是健康的,可以正常稳定地发挥应有的功能。远离内稳态的Bs则处于病理状态,Bs的功能异常,而且不能获得稳定的发挥。BS内外都存在两种过程,致病过程(pathogenic processes,PP)迫使Bs远离内稳态;康复过程(sanogenetic processes,sP)促使Bs恢复原有内稳态(old homeostasis,OH)或建立新的内稳态(new homeostasis,NH)。sP与PP的强弱对比不同,会引起BS处于健康或疾病状态。

老年老鼠的智力比年轻老鼠低,Slutsky等人发现老年老鼠补充镁离子可以提高智力。年轻老鼠神经元在较高的镁离子浓度下形成内稳态。老年老鼠镁离子吸收能力降低,但神经元可以在低镁离子浓度下形成品质较低的内稳态。老年老鼠补充镁离子可以使神经元脱离内稳态,电刺激可以促进sP建立新的较高的镁离子浓度下的内稳态,因此老年老鼠补充镁离子后可以具有年轻老鼠的智力。这个例子提示,同样是内稳态,品质却是可以不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内稳态的品质可以表征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人的一生是具有不同品质的内稳态逐渐更替的过程。成长阶段,高品质的NH不断代替低品质的OH。而衰老阶段与此相反。运动训练的过程类似,优秀运动员不但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更长的平均寿命。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打破OH,建立运动成绩更好的NH。运动训练的平台期对应于运动员的内稳态。要突破运动训练平台,必须进行强度更大或方式不同的训练等来启动PP,然后寻找各种方式促进sP建立NH。

肌肉对一套训练方法的适应过程是内稳态建立的过程,内稳态一旦建立,原有的训练方法就成为维持内稳态的必要条件,形成所谓的训练平台。要提高运动水平,必须打破OH。例如采用新的训练模式或离心运动的方法,通过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撕裂已经运动适应的Z带,通过损伤蛋白质的水解和重建蛋白质的合成,建立新的肌肉结构,通过新的运动适应,建立NH。研究表明,打破OH的PP具有力量和速度特征,单纯的花样改变不可能成为PP。从OH到NH的途径很多,NH的运动水平是否比OH高,决定于打破OH的ppigl。研究还表明,不同的PP会导致不同的NH。值得指出的是,不同的sP也会导致不同品质的NH的建立。杨华元等的研究表明,穴位电刺激的方法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快速力量。

内稳态对应于功能稳定发挥的正常状态。PP对OH的打破则导致疾病状态。训练与成长一样是内稳态品质的提高,提高的过程是健康――疾病――更健康的螺旋上升方式。训练与成长所不同的是,前者疾病程度比后者严重,前者对内稳态品质的提高也比后者显著。成长过程中肌肉力量也在增加,但增加的程度没有DOMS显著。上述内稳态训练理论表明,科学训练不但是运动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健康水平提高的过程,实现了大众健身和竞技运动的和谐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训练方法不当,PP对OH的打破不能建立品质更高的NH,或者延长PP对OH打破的状态,找不到恰当的方法促进NH的建立,或者所建立的NH并没有消除PP的效应,都会导致运动员健康状况的恶化,这些情况导致人们对竞技训练有损健康的偏见。例如,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病态适应,虽然运动损伤并没有痊愈,但依然形成NH,虽然NH已经有很高的运动水平,但可以预测如果运动损伤得到痊愈,所形成的NH将具有更高的运动水平。再如过度训练综合症,运动训练产生的氧化应激是一种PP,如果抗氧化介导的sP没有足够强,NH就不能形成;运动产生的组织损伤也是一种PP,如果损伤的康复sP受到抑制,NH也不能形成。

2 情感因素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Whitehead所指出的,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智力发展。我们认为,兴趣和爱好对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寿命的延长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多巴胺(dopamine,DA)与、兴奋和习惯形成有关。Volkow等人发现了成瘾和适度上瘾的共同之处,大脑对“有益的爱”和“有害的毒瘾”所激发的是同一种感受快乐的生化通路,即增加DA的释放。最近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中枢疲劳会导致大脑葡萄糖摄取降低和血液中的复合胺和DA转换率不足,改善大脑葡萄糖摄取、增加含血清素的神经元和DA能神经元的活性,有助于中枢恢复疲劳。

Melis等人的研究表明,血液泌乳素水平可以间接反

映DA能神经元的活性;通过血液泌乳素水平的检测测定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运动喜好。他们的研究发现,与运动前的水平比较,海上帆板运动中的世界男性顶级帆板运动员的血液泌乳素水平比普通人低。这提示,优秀运动员对所从事的运动的喜好能增加了DA能神经元的活性,可以承受的运动负荷比普通运动员大,或者在相同的训练强度下,普通运动员比优秀运动员更容易疲劳。

无论是OH被PP打破,还是NH形成被SP促进,都是非常艰苦的过程。运动相关的内在奖赏机制实际上就是从事运动的乐趣,或对运动的喜好程度。运动性疲劳的中枢理论认为,非常喜欢某项运动的人,自己设定的运动性疲劳的心理极限离生理极限更近,投入到运动训练中的时间、精力和强度就比别人多,PP和sP的强度比别人大,所形成的NH对应的运动水平就比别人高。

3 智力因素

内稳态是包括身体各个系统的整体状态。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神经系统的作用。

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很多,Noakes等认为中枢疲劳是运动性疲劳的根本原因。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大脑对代谢速率和功率输出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骨骼肌纤维募集状况的调节能力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内稳态品质的提高与智力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最近的研究发现,语言与动作由人脑之同一部位掌控,因此语言能力与运动技能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耦合,两种能力的提高可以相互促进。人出生后单纯体力发展的空间远远小于智力发展的空间,前者在青春期基本停止,后者可以延续到老年期,可以预测智力的提高对于运动寿命的提高也会有重要的贡献。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明,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普遍比欧美运动员低的原因之一应该在于对智力开发重视不够。我国体工队制度没有对智力的开发予以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到运动水平和运动寿命的提高,这是值得非常关注的问题。

智力开发需要一定的载体,文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一般人普遍认为不常动脑的话,脑部就容易退化。在一项以老鼠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显示脑细胞的存活与否,取决于它所接受的讯息数量。神经生物学还发现,记忆与想象存在直接联系。显然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一样有阶段性,应该在适当时期开展适当的文化学习。鉴于语言与动作由人脑之同一部位掌控,如果在体工学校期间忽视了文化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不但会影响语言能力,而且会影响运动能力。因此,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提高与文化学习对智力的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 健康传播与奥运平民化战略

根据内稳态训练理论,科学的运动训练将提高内稳态的品质,不但提高运动水平,而且提高健康水平。遗憾的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训练在启动PP打破OH后,无法建立品质更高的NH,不但造成运动水平的下降,而且造成对健康的损害。目前,科学训练只能为少数优秀运动员所拥有,其它运动员和普通民众则接受不到科学训练的指导。建议通过健康传播的途径将科学训练普及到普通运动员和普通公民当中。健康传播是连接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大众健康的纽带,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延长人类的预期寿命。科学训练的健康传播应当有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寿命的延长。我们将通过结合学术研究和健康传播开展深入的普及提高研究,为提高民族的素质和奥运的成绩做出贡献。

运动员与普通人一样应当享有健康、智力发展和选择工作的权利,只不过运动员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群体。本文提出奥运平民化战略,也就是努力将内稳态的科学训练方法推广到大众健身活动中,从中选择对运动项目有特别兴趣的人才,进一步强化训练,形成奥运人才的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实际上这个平民化战略已经在欧美国家实行,在当今普遍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应该实现奥运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将健康传播和平民化战略完美结合的一个措施就是重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各级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是科学训练健康传播的有效执行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将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融汇到体育教学和体育人才培养之中。同时各级体育教师也是奥运人才培养的平民化战略的重要执行者。一个负责任的体育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具有浓厚运动兴趣的学生,举办各种兴趣班或训练班予以特别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而且可以快速提升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将健康传播和平民化战略完美结合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提升电视体育节目的科技含量和大众参与意识。在科技含量的提高方面,体育记者应该与体育科学专家合作,将科学训练的意识灌注在优秀运动员成长的报道当中,提升普通运动员训练乃至大众健身中的科技成分。另外,电视体育节目应该报道体育科学方面的学术会议,通过采访专家学者的方式报道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评选当年体育科学的十大进展。在大众参与意识方面,体育记者应该与体育科学专家和医学专家合作,从科学训练的角度跟踪报道大众健身卓有成效的例子,包括对各种慢性病的预防效果和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效果等等。尤其应该关注从大众健身队伍走向专业运动员的队伍的成功的例子的报道,国内也许凤毛麟角,但欧美已相当普遍。

5 结论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6

【关键词】 疗养康复医学;疗养医学;康复医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vement of the recuper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perform scientific proof. Methods The evidences were provided in aspect of combination of the recuperation medicine and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Results The recuper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ad broad marke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ive. Conclusi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eeds a very long time.

【Key words】Recuper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Recuperation medicine;Rehabilitation medicine

疗养康复医学是由疗养医学、康复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型综合性医学分支学科[1]。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兴旺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沉寂。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随之而来的医学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疗养康复医学有了重新振兴的势头。

从多种数据库中对“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和进展进行检索都难有所获。但实际上,与疗养康复相关的医学活动十分丰富多彩,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散见于疗养医学或康复医学的许多文献报告当中,之所以难以检索到,是由于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新,且目前还没有进入主流学科,没有被医学权威机构和数据库确认为专有名词。因此,只能就有限的文献资料和有限的阅读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归纳和展开对疗养康复医学动态和进展的认识和理解。

1疗养康复医学的新理念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出现,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理念应当从三方面探索:一是探寻疗养与康复医学的概念与区别,二是探查疗养与康复医学的交叉与渗透,三是探索疗养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

1.1疗养与康复医学的概念与区别

1.1.1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概念疗养医学:疗养医学是一门为人们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从而研究自然疗养因子的性质、作用机理、作用效果、应用方法,并科学地利用各种疗养措施的专门科学[2]。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为伤病残者恢复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应用医学技术以诊断和处理任何原因造成的、影响身体的任何系统的能力障碍或能力丧失的疾病的专门科学[3]。

1.1.2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二者在医疗对象、方法、目的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医疗对象上:疗养医学主要针对的是健康、亚健康及疾病恢复期群体(以治未病为主);康复医学主要针对的是因损伤、疾病而导致残疾和障碍的群体(以治末病为主);在医疗方法上:疗养医学的核心技术是自然因子疗法、体疗和理疗;康复医学的主要手段是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工程技术和工艺疗法;在医疗目的上:疗养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体力精力,焕发工作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疗养与康复的交叉与渗透疗养康复医学交叉与渗透应当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二是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三是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

1.2.1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疗养医学的治疗方法由于简单天然,由于分科不细,由于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不高,曾经主要是以针对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以治“未病”为主的预防医学与保健医学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疗养医学的整体医疗理念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其科学、合理、绿色、环保而出现了螺旋式上升的局面,其治疗疾病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未病”,而且向治“已病”、“末病”实施了战略扩展;相反,康复医学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理念及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工程技术等工程化治疗手段,越来越早地进入疾病的早期干预,有效地促进了人体机能恢复,使康复医学出现了战略前移,进入治“未病”和治“已病”的一、二级预防医学领域。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共同覆盖了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四大领域[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演化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1.2.2 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在于它的自然、天然、欣然、畅然。疗养医学运用空气、气候、阳光、海水、森林、洞穴、温泉、泥沙等纯天然疗法,以及运动、物理、心理等非药物疗法,解决了许多现代西医学甚至高科技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具有更深厚的底蕴[5];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在于其更多地借鉴了工程、物理、工艺、计算机等医学领域之外的科学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疗养医学的纯天然优势和康复医学的高科技特长相互渗透,避免了化学、生物、基因等治疗方法的弊端和不足,共同在治疗医学领域中占据了半壁山河,合练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1.2.3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疗养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体力精力,焕发工作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小目标看似不同,实则终极目的和长远目标都是“人人享有健康”,“人人都有高生存质量”。疗养医学使健康者更健康,使亚健康者恢复健康的目的和康复医学使残疾者回归社会,使残障者回归家庭的目标,共同面向人类的医学科学宗旨,凝聚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交叉与渗透使疗养与康复医学逐渐融为一体,成为受益人群最多、适应范围最广、治疗方法最灵活、社会效应最好、最有潜力、最具希望、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

1.3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应当从三方面感悟:一是在疗养院引进康复技术,疗养技术与康复技术结合发展;二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疗养科室与康复科室结合发展;三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疗养院与康复医院结合发展。

1.3.1在疗养院引进康复技术,疗养技术与康复技术结合发展临潼疗养院徐莉等[6]指出:“要改变疗养院在医院―宾馆模式中徘徊的态势,改善疗养院业务建设现状,加快疗养院发展前景,就应在疗养院中引进康复理念和技术和方法。”临潼疗养院与四医大康复医学系紧密联系,在疗养院引进了康复技术,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醒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1.3.2 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疗养科室与康复科室结合发展武汉疗养院刘朝华等[7]提出:“要以疗养康复为龙头,实现疗养院的跨越式发展;康复医学可以在疗养院成为重点科室。”武汉疗养院在疗养院建立了康复科室,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觉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1.3.3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疗养院与康复医院结合发展大连疗养院尹宝玉等[8]指出:“由于疗养院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在业务发展上不能与综合性医院争锋,而要发挥优势,以康复科室为龙头,以理、体疗和中医、心理科室为两翼,全院共同参与,在疗养院建立大康复医学。”大连疗养院不但建立了全军康复中心,还建立了康复医院,形成了疗养康复医学临床和研究实验基地。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彻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2疗养康复医学的新视野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带来一种新的视野,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视野应当从三方面开阔:一是用温故知新的眼光看疗养医学的动态与进展,二是用器旧图新的眼光看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三是用博采创新的眼光看疗养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在疗养康复众多的动态与进展中,应着重于其重点、亮点与热点。

2.1用温故知新的眼光看疗养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故中有新,温故而知新,知故能创新,疗养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1.1疗养医学的重点――环境养生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陈 等[9]在《中国环境养生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中指出:环境养生在康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疗养上,并重点从“自然环境与健康”、“居住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三方面探讨宏观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新兴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微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土地中不同比例的微量元素及某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病理生理作用,地磁场对人脑电磁场及细胞有序化作用等,揭示了疗养医学中环境养生学的新进展。

2.1.2疗养医学的亮点――医疗气象医学烟台疗养院刘世宝[10]在《浅谈医疗气象信息分析在疗养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中指出:医疗气象学就是顺应现代医学涵盖与人类疾病健康相关的全部因素的要求,寻找和消除破坏人体与环境之间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维护和修复被破坏的健康平衡,增加健康潜能,预防疾病发生。阐述了医疗气象学的意义、程序、内容、特征、与三大疗养因子(自然、人工、社会心理)的关系及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展示了疗养医学中医疗气象学的新动态。

2.1.3疗养医学的热点――社会心理医学这是疗养医学领域最热的动态,不但包括心理行为的保健治疗,还包括健康有益的外环境影响,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也设立了疗养心理分会,在此就不详叙了。

2.2用器旧图新的眼光看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旧中有新,既要器重旧的,又要开创新的,是为器旧图新。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2.1康复医学的重点――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在康复医学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同时作用于机体多个系统,对其最重要的被加重负荷的系统产生定向作用,改善许多调节系统,动员储备能力达到抗应激效应。大连疗养院康复科张福金等[11]在《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中,介绍了电、磁、超声波、光、冷五大类20种物理疗法新技术、新进展,令人耳目一新。如电疗法中的深部脑刺激(DBS)将电极置入丘脑不同神经核,采用频率为60 Hz,脉宽ms,脉冲高度2.05~0.45 mV的电流,进行双侧丘脑神经核点刺激,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磁疗法中的经颅磁刺激(TMS)将不同形状的磁盘放于头部不同部位,将磁场作用于不同部位脑组织,治疗脑血栓、脑栓塞、癫痫等疾病,取得显著效果。还有磁处理自体血液回输疗法,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取得显著疗效。揭示了康复医学中物理疗法的进展。

2.2.2 康复医学的亮点――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存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分支科学,是现代科技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光平等[12]在《现代康复工程的发展概述》中,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进展,包括假肢技术、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与神经康复、虚拟现实技术(VR)。其中虚拟现实互动技术是康复医学崭新的技术动态方向。VR的人机界面可以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将VR技术引入到康复治疗中来,可以实现三个结合的显著疗效:一是游戏和治疗结合,二是心理引导和生理治疗结合,三是使康复器材产生被动牵引和主动训练相结合所产生的显著疗效。VR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和认知科学更高层次的结合,在认知障碍康复评定和训练方面,表现出了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提示了康复医学中康复工程的新动向。

2.2.3康复医学的热点――运动创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俞晓杰等[13]在《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进展中》指出运动医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它不只是为运动员服务,而是逐渐扩大到正常人群。俞晓杰从运动伤康复程序、RICE常规(局部休息rest ,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rion)、膝关节开链和闭链训练、支具和支持带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运动创伤康复治疗的进展。显示了康复医学中运动创伤的新视角。

2.3用博采创新的眼光看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博采众长,方能迸发创新理念,疗养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3.1疗养康复医学的重点――综合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治疗手段方面共同的方法。疗养医学偏重于接近自然的太极、气功、拳剑等传统的运动疗法,康复医学偏重于使用评估、检测、处方等手段的现代运动疗法。疗养康复医学兼蓄并用,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成为综合运动疗法。这是其一大进展。

2.3.2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养生康复在我国有深厚的底蕴,也是中国特色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医养生康复的优势和亮点是: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统一,人体健康与社会环境统一,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统一的“整体康复观”和辨证与辩病相结合指导康复的“辨证康复观”。中西医结合的疗养康复,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姚成增等[14]在《中医康复》中指出:中西结合心血管诊治研究,是近年医学研究的亮点之一。并提出从改善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入手,从中医时辰学入手,从中医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入手,从现代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入手,从建立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入手,把握中医养生康复动态。

2.3.3疗养康复医学的热点――心脑肺疗养康复疗养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一样,都以心脑肺等重要脏器为研究热点。

在心脏疾病的疗养康复上,除了心梗康复程序和运动康复的深入研究外,许多学者结合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将改善动脉硬度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新靶点[15]。在心血管危险和血管弹性评估上即提倡用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臂指数等简易方法,又建议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多排螺旋CT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狭窄及心功能的评价。指出颈动脉IMT是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在肺部疾病的疗养康复上,国际主题为肺部炎症的“肺水清除”和新药开发,提出血液净化与体外膜氧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的新技术挽救了3 000多尘肺患者的残肺[16]。

在脑卒中的疗养康复上,“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研究”模式能明显提高卒中康复的治疗效果;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丰富环境刺激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都是疗养康复的国际前沿课题和最新研究成果[17]。

3疗养康复医学的新尝试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定伴随着一些新的尝试,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尤其是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新尝试应当从四方面感受:一是联勤疗治、双向转诊;二是专病疗养、专科康复;三是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四是着眼军事、着重软伤。

3.1联勤疗治、双向转诊(大连模式)大连疗养院杨伟光等[18]报告:2003年起接受总部联勤疗治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军队干部在治疗医院急重疾病基本稳定后,即转入疗养院进行康复工作。4年来收治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200余例,经早期采取综合疗养康复方法有效防止关节脱位、挛缩、肌力低下、骨质疏松等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坐、立、走等行动能力。

3.2专病疗养、专科康复(北戴河模式)北戴河疗养院邓湛芦等[19]总结:该院以总后卫生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探索专科化疗养模式,实施按疗养类型、疾病系统分科收容”的任务指导为要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科专病疗养。利用良好的环境,把疗养与康复结合起来,把健康教育、药物调整、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学会自测这“五驾马车”运用到每个疗养员中,形成了专病疗养、专科康复特色,大大提高了整体疗养效益。3.3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杭州模式)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区利用多年积累和形成的为空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优势,面向长三角地区开展对外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打响了具有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的疗养院式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品牌。

3.4着眼军事、着重软伤(兴城模式)兴城疗养院着眼军事,探索用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软组织伤,为解决部队训练作战中出现的损伤提供了一系列成功办法。并率先成立了全军软伤治疗中心,成为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一大特色。

4疗养康复医学的新成果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定带来一批新的成果,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成果应当从四方面收获:一是建立新模式,二是创出新学科,三是踏入新领域,四是走出新路子。

4.1建立新模式――中西结合疗养康复模式疗养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自然疗法的模式,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工程科技疗法的模式,而疗养康复医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模式――中西结合疗养康复模式,用传统医学的方法康复,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测、评估,或用现代高科技的方法深化对传统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所有有作为、有影响、出成果的疗养院中最常采用的模式。

4.2创出新学科――军事题材疗养康复学科多年来,由于总部对军队疗养开发事业的关注与重视,经常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经济上加大投入,军队的疗养康复临床和基础研究比其他地方更活跃,最先叫响了“疗养康复”专业术语,成立了疗养康复学会,规范了疗养康复病例,编写了疗养康复技术常规,并在“把疗养院建成我军战斗力的再生基地”的理念指导下,逐渐改变了疗养康复群体,由以离退休干部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在职指挥员为主,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戍边指挥员、航天员、抢险救灾英模等进行疗养康复,既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又为疗养院积累了丰富的疗养康复实践经验,开创了军事题材的疗养康复医学专门学科。

4.3踏入新领域――健康管理生存质量领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视健康管理和提高生存质量越来越多的被重新审视的“医学目的”说关注,人们不仅期望“寿”,更加渴望“康”。疗养康复医学比临床医学更快更早地踏入了健康管理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领域,先尝试了治疗医院想做而有无暇去做的事,并且比治疗医院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4.4走出新路子――军地结合疗治结合路子军队疗养院在总后卫生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结合部队的联勤实际,已先行一步地走出了疗治结合,双向转诊的路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部队疗养院还结合工作实际,与驻地的地方医院、院校结合,争取教、科、研的技术支撑,走出了军地结合、疗治结合的路子。

疗养医学学科的建立,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而疗养康复医学这个新生的重要“亚学科”的发展,更是需要几代人的付出,面对充满生机和前景的疗养康复医学事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其发展,为我军的疗养康复医学事业作出自己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曦光,杜玉奎,主编.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9.1-2

2高显恩,主编.现代疗养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 1-2

3陈景藻,主编.疗养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1-10

4王强,郭全民.中国康复医学模式的思考.继续医学教育, 2003,20(33):21-33

5曹国英,主编.疗养技术操作常规.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18-23

6徐莉,杨增惠,等.探讨部队疗养康复的发展.中国疗养医学,2007,16(4):195-197

7刘朝华,张善纲,等,以康复医学为龙头,实现疗养院的跨越.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3

8尹宝玉,顾春红.军队疗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对策.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75-277

9陈(吉力) ,赖新生,等.中国环境养生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康复,2001,5(11):22-23

10刘世宝,张等.浅谈医疗气象信息分析在疗养康复工 作中的作用.中国疗养医学,2006,15(5):347-348

11张福金,由广旭.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3-184

12林平光,叶宁国,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领域 的国际研究综述.医疗保健器具,2007,14(5):13-14

13喻晓杰,吴毅.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进展.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71-74

14姚成增,石见喜,等.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切入点初探.中医杂志,2005,46(11):803-805

15马志敏.第一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纪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9):708-709

16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中 国疗养医学,2007,16(10):1

17张琳瑛.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68-7769

18杨伟光,吴奎华,等.综合康复对双向转诊脑卒中患者的 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07,35(5):7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