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周总结发言稿范例6篇

值周总结发言稿

值周总结发言稿范文1

——船营区实验小学

随着飘舞的雪花悄然降临,随着新年钟声的又一次敲响,一学期的工作也在无声无语中结束。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悄然逝去,似乎不留一点痕迹,但似乎却又带走了许多美好和苦涩。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好像每一天都刚刚在眼前闪过,亲切而真实。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流逝的光阴中,找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点滴痕迹。

一、德育工作

1、认真学习教师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2、按时参加每次政治学习,认真学习,用心领会。详实记录,时刻进行自我反思。

3、时刻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示范,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谦虚像老教师学习,团结同事,主动承担组内的工作任务。

4、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现学生的自制、自强、自理、自立、自信、自爱、自尊。引导学生做好值周班工作。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主观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做好期末的总结、反思工作。上交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7、认真完成上交师德稿件《让爱与责任同行》和《影响无处不在 》。

二、班级活动总结

1、 活动情况

(1) 参加校课前一支歌比赛获“小孔雀”奖。

(2) 参加校大绳比赛获学年第二名。

(3) 参加校“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班会《争做环保小卫士》班会向所有与会客人开放。

(4) 参加2010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活动,班级有25名同学参赛。

(5) 参加校“露一手”包饺子比赛获最佳创意奖。

(6) 参加校刊的投稿活动,班级共有37人上交稿件,其中,时艺梦同学的《一杯水的关怀》被刊登在第四期校刊《春蕾》中。

(7) 参加校园清雪活动,班级共有41人次主动带清雪工具,全班同学参加清雪,表现突出。其中,钟培源、时艺梦、赵炎、岳正研、于佳铭、李京焕、宫雅婷的家长前来学校参加清雪,特此表扬。

(8) 参加校《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意识》课题研究活动,期末,共收集整理上交百余篇优秀作文,共整理成六本《学生文集》,上交课题组。

(9) 参加校值周班活动,先后共有20人担任值周任务,表现突出,受到学校的表扬。其中,尚诗琪同学两次担任值周长任务,工作表现突出,特此表扬。

(10) 参加“甲流”的防控工作,全体同学能按学校要求,做好个人的防范工作,坚持每天自测体温。

(11)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队会评选。认真辅导选手修改参赛稿件,指导朗读。班级共5人参赛,全部被评为大队委。

三、教学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走自己的教学路线:坚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坚持做到让学生课课有所得,坚持在学生错题中寻找知识的缺漏点,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在教学中倡导“大语文”观,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懈的实践和探索,现已初见成效。所以,我将继续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

格。

2、 承担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展示会的汇报展示活动。

3、组织学生积极备战期末考试,班级成绩稳定而优异。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

5、在校“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启动大会上发言。

四、计划外工作

1、 参加吉林地区“校本教研展示会”的教师论坛环节,并在大会上发言。

2、承担部级课题组组长任务,完成课题相关记录和研究工作

3、为学校清雪写现场报道短文,被刊登在校刊中。

4、认真参加校刊的审稿工作,班级和本人均有文章被刊登在校刊中。

5、担任校刊编委,审阅稿件近百篇,从中认真筛选优秀稿件,圆满完成该项任务。

6、承担个人小课题研究档案本德填写工作,以备迎接区领导检查。

值周总结发言稿范文2

多人办报不如大家办报

中国记者:《新华日报》是一份有着优良传统的党报,这些年来编辑出版流程都有哪些变化?

周跃敏:20多年来,《新华日报》的出版流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第一阶段,新闻稿件(包括图片)按“记者―部主任―分管总编”这样的流程运作,分管总编签发的原稿,由总编办根据各版定位和需求分别归入各版择时安排见报。后来出版功能从总编办划出,成立编辑出版部,下设A版编辑室、B版编辑室和C版编辑室,分管总编签发的原稿,由编辑出版部归入三个编辑室,再由他们统筹安排上版面,值班总编晚上看大样。这种操作流程最大的特点是,分管总编决定稿件用不用,总编办(后来编辑出版部)决定何时用怎么用,值班总编负责版面的总体把关。它的好处是分兵把口,职责明确;但时间长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稿件的调度权在出版部,出版环节成了整个报纸的中枢,一些记者和部门为了上稿甚至去公关版面编辑,有时候总编辑的意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全面的体现,报纸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从1995年起,编委会对出版流程作出调整,明确提出“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用稿原则和标准,发稿流程由“记者―部主任―分管总编”变为“记者―部主任―值班总编”,值班总编负责审看所有新闻稿(原稿),并直接组版,晚上再看大样。编辑出版部负责版面的编排。这样做的好处是,统一用稿标准,确保导向正确,同时杜绝质量低劣的关系稿、人情稿。值班总编对各个部门的发稿情况心中有数,稿件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新华日报》的版面也增至16个版,工作量成倍增加,值班总编再像过去那样大包大揽、亲历亲为,已难以胜任。因为我们的16个版全部当天现拼,下午发稿,晚上组版,每天的看稿量总在二十万字上下。如果说4个版、8个版的时候一个人还能全部看过来,现在就很难这样操作了。实在勉为其难,稿子必然就看得粗,反过来影响质量。而部主任因为自身有写稿任务,同样要参加考核,放在部门管理、新闻策划、稿件加工上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受到影响,有时候甚至同记者争稿写。站在更高的层面参与办报,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再一次对编辑出版流程作出改进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记者:《新华日报》从今年3月1日起实施改版,编辑出版流程做了哪些调整?

周跃敏:从2006年7月起,《新华日报》就开始筹划改版。为适应改版需要,充分发挥部门主任的作用,加强对稿件的组织调度和编辑整合,强化采编环节与出版环节的连贯性与协调性,结合改版,我们对操作流程及组织构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将报纸版面分成两个部分,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

第一部分为要闻与江苏新闻共五个版。这部分版面实行采编分离,新成立新闻编辑中心,操作流程由过去的“记者―部主任―值班总编”变为现在的“记者―部主任―新闻编辑中心―值班总编”。新闻编辑中心根据编委会确定的编辑思想和五个新闻版的内容定位,对各部门发来的稿件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加工,将相关稿件的电子文本和书面文稿分别归入不同版面的稿库,由值班总编审签。当天稿件当天处理完毕,暂时不用的稿件和退稿统一存放,随时备选备查。中心主任会同出版部主任协助值班总编组版,并轮流值夜班。新闻编辑中心同时协助值班总编加强新闻选题的研究和策划,并根据版面需要和值班总编的要求,对相关部门的稿件采编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和调度。

第二部分为专版专刊,包括焦点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文化、体育、5个周刊及部分不定期专刊。这些版面实行采编合一,根据编委会确定的编辑思想,由相关部门或编辑室作为责任主体进行运作,最后出大样交值班总编审定。

我们提出“一个人办报不如多人办报,多人办报不如大家办报。”在报社内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管理层、中层和普通编辑记者各司其职,群策群力,高效运转。在报社外部,广泛吸纳通讯员、特约编辑、特约撰稿人和读者参与办报。通过多种方式实行报网联动,借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参与性改造传统的办报方式,为报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互联网时代报纸运作模式的变革。

以前值班总编一个人看大样,16个版的大样往往在短短的半到一小时内蜂拥而至,值班总编只能把重点放在把关上,而对一些需要进一步斟酌和改动的内容难以全部顾及。随着出版流程的改变,现在新闻编辑中心的三位主任轮流协助值班总编看大样,起编务主任的作用。值班总编得以集中精力把好导向关,重点斟酌A1要闻版,并处理突发新闻和重要新闻,临时调度版面。而编务主任的主要任务是斟酌标题,修改大样,向值班总编提建议。

整合资源报网互动

中国记者:采编流程发生变革后,从集团层面,有哪些整合资源的设想?

周跃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共有12张系列报6个期刊。目前的运作模式是各自为阵,互不相干。一个条口,几张报纸都有分工记者;一个活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可以去一桌记者。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影响效率。这一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绝非个别现象。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也许还不成熟,就是在集团范围内实行“大采访中心、小编辑部”的模式。集团成立大采访中心,就像内部的小通讯社,根据集团各报的需要,向他们供稿;各报没有自己的采访队伍,只有一个小编辑部,既可以选用整合采访中心提供的稿件,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策划向采访中心定购专稿。当然,要走到这一步将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关键是要解决成立了统一的采访中心后如何继续保持并强化各报鲜明的特色,这是一个难题。

难归难,我们还是要试。原则是大胆设想,稳步操作,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第一步从整合图片资源做起。配合改版,今年1月成立了《新华日报》图片中心。由于《新华日报》采用的图片分别来自不同的渠道,包括本报记者、市县报记者、基层通讯员、新华社、权威网站等,编辑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图库,互不通气,经常重复发稿,图片质量也参差不齐,特别是下午下班后发来的图片经常被闲置浪费。成立《新华日报》图片中心后,部门图库全部停用,各个渠道的图片统一上传至图片中心,经过图片中心筛选整理加工编辑后存入统一的图库。版面编辑、编务主任和值班总编根据需要进入图库选用图片,好中选优,确保质量。当天用不完,以后几天还可以用,有保存价值的另存资料。为了鼓励版面编辑选用高质量的图片,版面考核方法也作了相应调整,变以前每月评好版面为现在每天打等,其中图片占的权重很大。图片资源整合后,《新华日报》的图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集团内已有子报要求加入《新华日报》图库。

整合了《新华日报》的图片资源后,我们开始打通和《扬子晚报》的互通渠道,两报相互授权,可以进入各自的图库选用自己需要的图片。这个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打通和《南京晨报》的互通渠道,共享图片资源。时机成熟后,我们将考虑整合全集团的图片资源,成立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集团内所有报纸、所有渠道的图片都进入统一的图库,加工编辑后供各报选用。一张好的图片被多张报纸采用,摄影记者、通讯员或编辑就可以获得加倍记分,这有利于调动大家出更多精品的积极性。

中国记者:网络媒体的兴起对报纸的生产流程有哪些影响,网站如何实现与报纸生产流程的对接与融合?

周跃敏:我们探索新型传播方式,推进报网互动,扩大开门办报,利用网络这一新平台推进与读者的互动,实现报纸和网络的双向延伸。

1. 每天选择数篇稿件,在报纸上编号,邀请读者通过短信投票或者网上留言的方式有奖评报。对于读者关注度高的稿件,还可就留言反映出的舆情动向作延伸报道。

2. 实现延伸阅读。对于深度报道或一段时期内的重点、热点进行报网联动。对报纸上的单篇或连续报道,网站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反映,配以各种数据、背景资料,并吸引读者参与,比如投票、跟贴评论等。延伸报道由网站和记者共同实施。

3. 借鉴新华网、人民网做法,加大探索性报道,以及相对尖锐的舆论监督稿件的分量,以与报纸“错位”呼应,相得益彰,达到同时扩大纸质媒体和网络影响力的目的。对展开的得到认可的话题,既可在网上也可在报纸版面上作进一步开掘。

4. 评论实行报网联动。

5. 逐步推出报网联动的视频访谈,让热点事件、热点人物通过网络与读者面对面,使传统的“连线报道”立体化。访谈内容整理后在报纸上发表;版面上出现的热点又可以成为网络新话题,从而实现深度和立体式的报道。

6. 网站开设专门频道,发动读者提供报道线索、反映情况、点题报道等,相当于网上“群工部”。在专门频道中读者与报纸的沟通,将实现篇篇有回馈。此外,开展有偿征集新闻照片,利用网络技术使《新华日报》的摄影记者队伍遍布全省乃至全国。

7. 广告及经营性专刊实行网上延伸服务。

流程的转变需要机制保障

中国记者:流程改变以后,如何在各环节确保落实,提高效率和执行力?

周跃敏:流程的转变需要机制作保障。以前报社每天早上8点半开策划会,记者自愿参加,没有刚性要求。由于开会的时间比较早,报不出线索又有压力,不少记者觉得参加策划会是一种负担,能躲则躲,效果越来越差,有时候甚至出现三个老总和一个记者谈选题的尴尬场面。总编辑直接面对记者,好处是可以从他们那儿了解到更多来自一线的新鲜材料,而不需要中间环节的传递,避免传递过程中信息衰减甚至失真。但是,由于参加策划会的记者太少,而且总是几个老面孔,线索单一琐碎的弊端逐步显现。总编直接指挥记者,也不利于调动发挥部门主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部主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新闻策划能力有不断退化的危险。

借鉴兄弟报纸的成功经验,我们从去年下半年起在运作机制上作了适当的调整,把每天8点半的策划会和9点钟的部主任会“合二为一”,每天上午11:00召开采前会,编委会成员和部门主任参加。采前会的内容有四项:一是部门主任汇报本部门的新闻线索和初步设想,大家群策群力出主意定选题;二是新闻研究所介绍同城媒体和省外媒体的重点报道,看看人家报了什么,我们漏了什么,能得到哪些启发;三是网站介绍网上热门话题,供总编辑和各部主任参考;四是评报。采前会开始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部门线索很少,甚至没有线索,后来我们进一步改进做法,以月为单位,每天统计各部门线索并排名,会前用投影仪公布进度,月底与部主任考核挂钩。运作机制调整后,部主任的责任心大大增强,报道线索源源不断,新闻策划长流水不断线,部主任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值周总结发言稿范文3

一、节目安排

(一)栏目设置

周一:

一周新闻回顾:

主要播报上一周的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和国际热点问题。新闻均取材于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除了重要正面的政治新闻,我们还会有选择性插播一些发生在各国的气温轶事,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放松心情。

预计时长10分钟。

音乐麦田:

周一的音乐板块主要播放一些同学点播的歌曲,同学们可通过,}为您/搜集整理,广播站在新浪的博客任意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送给老师或同学们,留下真切的关心与温暖的祝福,我们会用广播的}为您/搜集整理,音乐来缓解同学们一周的紧张情绪,给大家送去动力,让大家更好的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去。

预计时常20分钟

(二)播放时间

预计时长20分钟

二、成员

(一)成员设置及职责共35人

1、站长一名:总管所有事务,定期组织同学开会并记录,及时总结广播站的经验教训。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对广播站的发展大计起总策划作用。

2、副站长一名:协助站长做好广播站日常工作。

编辑三名:负责收集,审阅和编辑播出的稿件,并做好记录。

播音员五名:主要负责播音工作,也可以收集准备播出稿件。

后期制作兼录音员:负责播音时的机器操作,后期制作。

小记者:各年级23个班,一年级共五人。(除初高三同学)

观察记录校园生活,奇闻趣事,报道各大学校活动,好人好事。

(附:若广播员无法播音,可有站长、副站长代替播音。)

(二)播音员条件

1、学习及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2、关心学校和集体,关注社会。

3、形象气质好,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强。

(三)(副)站长条件

2、学习及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3、关心学校和集体,关注社会。

4、组织能力强,具有一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成员选拔

1、凡本校学生均可参加选拔(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一般不予考虑)。

2、采用个人申请的方式公开选拔,所有成员都需经过考核。

3、校园广播站成员在毕业离校、转学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担任职务之际,将由站长、副站长组织选拔。

三、稿件

(一)稿件来源

1、由各班同学投稿

2、由播音员,编辑和各班小记者搜集

(二)投稿要求

1、投稿用信纸,字迹工整干净,不能有涂抹。

2、在信纸第一行上写上班级姓名及投稿栏目。

3、将稿件交给编辑和站长。

(附:若对广播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登录校园广播站在新浪的博客留言,或把意见写好交给站长。这样,我们的广播站就能更好为同学们服务。)

(三)点歌注意事项;

1、歌曲内容健康向上

2、说明点歌的缘由,点歌人班级和姓名,送歌人的名字

3、最好能自己准备好歌曲。

四、纪律

各成员在工作中必须服从领导,随时向指导老师及站长汇报情况。

各成员必须保证学业正常进行。

开会时,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

五、播音注意事项

1、播音时,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仪器,不得损坏。

2、播音员固定时间,栏目播音,若无法播音,需向站长提前申请,找另一播音员代替。

3、播音稿件须在播音前一两天前交由站长或副站长审阅。

4、每天播音完毕,播音员要做好记录。

值周总结发言稿范文4

我想结合上半年的工作做四点汇报。

第一点:追求新闻热度。从每天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最值得关注的新闻呈现给读者,是做好时事报道的基本功。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放宽选稿视野,丰富稿件来源和类型。在选稿范围上,不仅关注新华社电稿,也关注权威网站和外报的报道;在稿件内容上,不仅关注政经要闻,也关注社会、文教特别是军事新闻,力求满足不同读者的兴趣。二是关注民生报道,彰显媒体的百姓情怀。例如,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事新闻中心承担了每天两个版的后方报道任务。我们深入解读“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突出报道总理及部长答记者问,聚焦房价、物价、社保、学前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热点话题。三是突出舆论监督,体现报纸的社会责任。例如,《过度医疗:按下葫芦浮起瓢》、《中国汽车维权之路有多长》、《看进口红酒如何变脸》、《9家名药企被曝使用毒胶囊》等报道,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点:体现报道深度。改版以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稿件进行精深加工,力求让时事报道立体化。一是突出每日重点。在国内和国际版分别设计了“今日关注”和“环球观潮”头条栏目,聚焦当日热点,主体消息之外,配发相关链接,板块化操作,组合式呈现。二是打造周刊品牌。每周五推出《周天下》专刊,每期集中解读一个话题。目前已刊发20余期,涉及美国新军事战略、伊朗和叙利亚问题、美军士兵枪杀阿富汗平民、中国渔民安全、南海维权、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朝鲜半岛安全局势、国内景区门票涨价潮、清查“三非”外籍人员等热点话题。三是挖掘纵深专题。除每日重点和周刊外,根据新闻热点不定期推出半版或整版纵深报道。例如,从访美看40年中美关系、《春风化雨二十年——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朝鲜发射卫星、黄岩岛事件四大焦点透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等等。

第三点:彰显思想观点。观点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我们从三个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有思想、有观点的时事报道。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比如,及时刊发新闻发言人就、南海争端、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的表态,阐明中方立场和主张。针对日本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希拉里指责中俄阻挡叙利亚问题解决、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挑事端等言行,及时撰文予以驳斥。二是加强评论写作。在国际版和国内版开设“话天下”和“子夜谈”两个时评专栏,评析热点,引导舆论。这两个栏目以自写为主,专家约稿和电稿为辅,目前已发稿近百篇。三是坚持开门办报。开设“荆楚眼”、“圆桌谈”等专栏,约请省内外专家解读热点新闻,已累计发稿20余篇。例如,《伊朗铀考验中国油》、《焚经事件为何犯众怒》、《抄底欧洲胜算几何》等,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有的稿件被人民网、新华网等转载。

第四点:突出策划为魂。改版后,责任编辑每天下午上班,提前阅读电稿、浏览外网,并初步选稿,然后召开部门策划会,点评当日本报及兄弟外报,讨论次日重头稿件或专刊报道,力求打好主动仗。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考虑:

一是做好重大节点事件的策划报道,例如党的十、韩中建交20周年、中日关系正常化40周年、美国总统选举等等,包括精心策划好年终系列报道。

二是加强热点新闻专题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头条报道、专刊专题的策划和编辑。我们的编辑要成为会选、会编、会写、会组版的行家。

三是打造名专栏。在国内新闻版打造“今日关注”和“子夜谈”两个专栏,在国际新闻版打造“环球观潮”和“话天下”两个专栏,另外策划好“周天下”专刊和“纵深”专题报道。

值周总结发言稿范文5

陈寅恪先生的学术著作在他生前单行的有三种:《唐代政治史论述稿》初刊于1943年,解放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印行过;《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初刊于1944年,解放后中华书局印行过;《元白诗笺证稿》1950年11月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室出版线装本,又由中华书局出版增补本(平装)。有鉴于陈先生的单篇论文的学术价值,1958年,《元白诗笺证稿》甫出版,中华上编的编辑就约请陈先生将有关古典文学的论著编集出版,得到了陈先生的同意。自此到1963年陈寅恪先生交稿,六年间,中华上编的编辑与陈先生书信往来不断,有十余通之多。1958年9月6日,陈先生复信云: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负责同志:

昨接尊处1958年9月2日(58)华沪编字第0632号函“函询论文集交稿日期由”。拙著拟名为“金明馆丛稿初编”,若无特别事故,大约可在1959年2月以后8月以前交稿。专复

此致

敬礼

陈寅恪1958年9月6日。

1959年2月27日,陈先生之女陈小彭来信说,其父“因血压甚高,遵医生之嘱,不多说话,不可用心”。中华上编复信慰问,并询交稿日期。1959年6月7日,陈先生复信云:

上海编辑所负责同志:

敬复者,顷接“59年6月4日华沪编字1234号”来函,敬悉一切。残躯自去年至今疾病缠绵,以致整理旧稿工作完全停顿。前次预拟交稿之期未能寔行,曷胜歉疚。但俟健康稍复,自当继续整理旧稿工作。何时能告一段落,现尚未敢预言也。专此奉复,并希望鉴谅是幸。此致

敬礼

陈寅恪1959年6月7日。

1959年7月,中华上编副总编辑陈向平赴广州期间拜访陈先生,并赠新印董西厢一书。次月18日,陈先生来信致谢,并告:“拙著‘金明馆丛稿初编’现因疾病缠绵,未能寄上付印,甚为歉疚!”

1961年9月2日,陈先生复信云:

负责同志:

(61)华沪二字1568号来函敬悉。寅恪现正草钱柳因缘诗释证,尚未完稿,拟一气呵成,再整理《金明馆丛稿初编》。年来旧病时发,工作进行迟缓,想必能鉴谅也。此复并致敬礼。

陈寅恪61年9月2日。

信中所述“钱柳因缘诗释证”,即后来出版的《柳如是别传》,陈先生于1954年始撰此稿,至1964年才完成。

1962年3月30日,陈先生又复信云:

又现正写钱柳因缘诗释证稿,已至最后一章,但因材料困难问题复杂,非一气呵成然后再整理旧稿(即金明馆丛稿初编)不可,否则必将功亏一篑也。至旧稿须补正之处颇多,新添之意见及材料亦非自己动手不能满意。若旧稿未及整理而盖棺之期已到,则只好听诸后人而已。总之,卖驴之券倚马之文固非烛武之才师丹之岁所敢效法者也。

1962年5月,中华上编副总编辑戚铭渠赴广州期间拜访陈先生,又约“钱柳因缘诗释证”稿,蒙陈先生同意。回沪后,即将两书约稿合同寄上。因是格式合同,有一些固定条款,陈先生表示不能同意,1962年5月14日复信云:

上海编辑所负责同志:

(62)华沪二字第1501号来函并约稿合同四份均收悉。披阅应共同遵守各条(甲)约稿第一条中之第二目,于拙著中所引书一一注出页数及出版者和出版年月等,皆不能办到。又拙著中故意杂用名、字、别号。人名如钱谦益、受之、牧斋、东涧、聚沙居士等。地名有时用虞山,有时用常熟等,前后不同,以免重复,且可增加文字之美观。故不能同意。

(乙)拙稿不愿意接受出版者之修改或补充意见。故第二条完全不能同意。

(丙)拙稿尚未完毕,交稿日期自不能预定,字数更无从计算。故此两项亦不能填写。

因此将约稿合同四份寄还,请查收。总之,尊处校对精审,本愿交付刊行。但有诸种滞碍,未敢率尔签定。傥能将上列诸项取消,则可再加考虑也。专复,此致

敬礼

陈寅恪 一九六二.五.十四日

同月26日,陈先生再次复信,重申上述意见,并补充道:“又两稿皆系文言,故不欲用简体字。”这两封信,具见陈先生的学术个性。中华上编复信说无不从命,并请求将《论再生缘》一文交《中华文史论丛》发表。同年8月1日,陈先生复信云:“《论再生缘》一文尚待修改”,而《金明馆丛稿初编》还未整理。

在长达六年的约稿过程中,中华上编一直非常尊重陈先生,赢得了陈先生的信任。1963年3月,陈先生终于将整理好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寄给中华上编,内收文章二十篇。《金明馆丛稿初编》自序云:“此旧稿不拘作成年月先后,亦不论其内容性质,但随手便利,略加补正,写成清本,即付梓人,以免再度散失,殊不足言著述也。一九六三年岁次癸卯陈寅恪识于广州金明馆。”中华上编接到来稿后,即由梅林、金性尧两位编辑先后审读。当年9月,他俩分别写出审读报告,就稿件中涉及少数民族称呼和邻国关系等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中华上编领导反复审读后,决定报请上海市出版局批准出版,时为1966年2月。嗣后“文化大革命”开始,稿件即被搁置下来,未能出版。 二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陈寅恪先生的弟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先生通过老友、原中华上编编辑吕贞白先生转来陈寅恪论文集《金明馆丛稿》目录。论文集全稿八十八篇,包括“文革”前交来的二十篇论文,依编年方式编排。当时中华上编已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古籍室文学组编辑富寿荪提出处理意见,认为“陈氏的论著,一般都有真知灼见,不但可以推动学术研究,在政治上也有一定影响。我们建议先和蒋天枢先生联系,把稿件接受下来,关于整理方法,待听取蒋先生意见后,再作具体研究”。这一想法,得到了已恢复工作的古籍室负责人李俊民的同意,列入选题计划。时为1977年6月29日。

1978年1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古籍室的基础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李俊民担任社长,《陈寅恪文集》首先被列入出版计划。文学编辑室着手编辑事宜,文学组编辑魏同贤提出了详细的审读意见。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陈寅恪先生及门弟子蒋天枢教授的大力支持。蒋先生除承担陈先生文集全部稿件的整理工作外,还撰写了《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一书,作为《陈寅恪文集》附录于1981年刊行。对陈先生为保存学术文化作的这一贡献,学界已有定评,这里不再赘言。仅述编辑室的工作。《陈寅恪文集》凡七种:一,《寒柳堂集附寅恪先生诗存》;二,《金明馆丛稿初编》;三,《金明馆丛稿二编》;四,《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五,《唐代政治史论述稿》;六,《元白诗笺证稿》;七,《柳如是别传》。其中前三种为陈先生的论文集,分别初刊于1980年6月、8月、10月,责任编辑分别是邓韶玉、王海根、沈善钧。后四种是学术专著,前三种和《柳如是别传》是初版。《柳如是别传》初刊于1980年8月,责任编辑是魏同贤。其出版经过,鲲西先生大作已有述及,此处不再赘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依中华书局原纸型印行,《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二次印刷版本纸型重印,新一版均刊行于1982年2月;《元白诗笺证稿》1978年1月新一版,1982年2月第二次印刷。至此,《陈寅恪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历经三年始告完成。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还继续为搜集、整理陈寅恪先生的未刊文稿而努力。1989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之部》。至此,陈寅恪先生的存世著作大体完备。此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出《陈寅恪文集》,即是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陈寅恪文集》等的基础上稍事增益而已。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其前身中华上编在出版陈寅恪先生著作等方面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和出版的贡献,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在出版《陈寅恪文集》的过程中,对于陈先生著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对此也有斟酌,最后还是本着尊重历史、尊重陈寅恪先生的想法,多按原样保留,当然也有例外,如关于周一良先生的部分。这一做法,在当时需要有思想解放的勇气,也得到了罗竹风的支持。罗竹风在审读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百家争鸣’范围内的学术观点问题,一律不加改动”;“对政治性问题,不要轻易放过,但也必须处理很恰当。如果是引文中所提到的,一般以不改动为好”;对王国维、罗振玉、胡适、冯友兰等的言论,“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非特别露骨者,可不必纠缠。”

周一良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从陈寅恪先生问学,与陈先生关系密切。陈先生《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前言云:

卢沟桥事变前,寅恪寓北平清华园,周一良君自南京鸡鸣寺往复通函,讨论南朝疆域内氏族问题。其后周君著一论文,题曰“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载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第四分者是也。此文寅恪初未见,数年之后流转至香港,始获读之,深为倾服。寅恪往岁读南北朝史,关于民族问题,偶有所见,辄识于书册之眉端,前后积至如(若)干条,而道经越南,途中遗失,然旧所记者多为周文所已言,且周文之精审更胜于曩日之鄙见,故旧稿之失殊不足惜。惟忆有数事,大抵无关宏旨,或属可疑性质,殆为周君所不取,因而未载入其大著。旅中无聊,随笔录之,以用此篇,实用窃道家人弃我取之义,非敢谓是以补周文之阙遗也。忆当与周君往复商讨之时,犹能从容闲暇,析疑论学。此日回思,可谓太平盛世。今则巨浸稽天,莫知所届。周君又远适北美,书邮阻隔,商榷无从。搦管和墨,不禁涕泗之泫然也。一千九百四十二年九月九日陈寅恪记于桂林良丰雁山别墅。

此前言,1958年陈寅恪先生请助手黄萱校时仍保留(见《陈寅恪先生遗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删去此前言,人们多以为这是陈寅恪先生鄙薄周一良先生解放后“曲学阿世”所为。周一良先生也认为:“蒋天枢先生编陈先生全集,所收江东民族条释证文中,删去了此节,这当然不可能是蒋先生自作主张,定是本陈先生意旨。我看到全集后,不假思索,立即理解陈先生的用意。陈先生为文遣词用字都极考究,晚年诗文寄慨之深,尤为严谨。对于旧作的增删改订,必有所为。删去此节,正是目我为‘曲学阿世’(《赠蒋秉南序》中语),未免遗憾,因而不愿存此痕迹。”(《毕竟是书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周先生晚年还为此事自责不已,觉得有负陈先生之厚望。其实,这一删节非陈先生所为,确是蒋天枢先生“本陈先生意旨”所为。《金明馆丛稿初编》编定于1963年,周一良赴广州晋谒陈先生,陈先生还很高兴,决不会删去此节,观上引1958年校文保存此节便可为证。周一良的命运变化是在“文革”后期,他被召入“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四人帮”被打倒后,“梁效”遭批判,参加“梁效”的周一良等,也被政治审查,直到1978年秋结束。当时,饱受“四人帮”迫害的广大知识分子对“梁效”之流十分痛恨,舒芜作《四皓新咏》,谴责“梁效”成员中的四名老教授——冯友兰、魏建功、林庚、周一良(参见《毕竟是书生》)。正是在当时这种背景下,蒋天枢先生决定删去此节。而文中提到“周君”、“周一良”及论文则予保留,大概是怕改动原文的缘故吧。当时参与编辑的魏同贤先生证实了此事。在蒋天枢先生致魏同贤先生的一封信中说:

值周总结发言稿范文6

我只有把这份感谢与感恩化成作行动,永远遵循“虚心、热心、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倾注全身的激情,静下心来思考,埋下身子努力学习,潜心钻研业务,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保持阳光心态,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克己奉公,遵纪守法,敢于担当,努力工作,为央行事业贡献微薄之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评奖感言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评奖感言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代表x年度先进员工发表感言,此时此刻心情真得很激动。

真得很高兴,幸运地获此殊荣,因为我知道公司团队中优秀的同事还有很多很多。

在这里衷心地感谢公司!

是公司给了我们广阔发展的舞台,我们可以自主发挥,不断前行;在这里,我们耕耘就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公司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公司的和谐、温馨、年轻和朝气,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事都深深与我有同感,由衷地为在公司工作、为自己是公司员工感到无比自豪和快乐!

其次,要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事,工作期间你们给予了我们太多无私地关怀和帮助,在进步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在困难的时候给我们以帮助,工作中对我们信任,生活中给我们关怀,正因为这些,才使得我们成长的路更加顺畅,取得的成绩更加优秀。衷心地谢谢大家!

回首x年,是公司发展值得纪念的一年,公司成立十周年、公司工会成立、广州分公司扩编、搬迁…,这一切无疑让我们所有员工看到了公司的大步发展和蓬勃生机。在这一年里,我们自己也是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奋斗,因为我们知道唯有努力工作,才是对公司和所有关心我们的大家最好的回报。

在继往开来的x年,虽然我们正面临全球金融海啸的巨大考验,但是我们相信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在公司优秀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必将取得新的成绩。我们信心十足,我们更要以百倍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工作,胜不骄败不馁、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最后,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恭祝大家新春快乐、猪年大吉大利!也衷心祝愿我们的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评奖感言发言稿2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获得公司本年度优秀员工荣誉称号,并代表公司全体优秀员工做获奖发言。

在这里我首先向各位领导、同事表示忠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何总、粟总及李总的栽培,感谢叶总监的关照以及我们整个研发团队成员的配合,感谢公司所有员工的认可。谢谢你们!

在这一年里,我们与所有员工一道,为安洁士公司的发展、壮大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拼搏与奉献。无论是机械设计,还是自动化控制;无论是现场调试,还是电器安装;无论是库房管理,还是机械加工;无论是显微镜下,还是反应釜中,都留下了全体员工辛勤的含水。

公司成立伊始,我便有幸加入到这个团队,几年来,我并没有为公司做出惊天动地的大贡献,更没取得特别值得炫耀可喜的成绩,我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尽快的去完成每一次任务,总结自己的经验,从经验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当选为优秀员工让我们觉得很自豪与光荣,它印证了我们工作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促使我们更加勤奋与努力,去更好地完成每一件事情,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荣誉属于昨天,重要的是今天怎么做,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领导们的期望,戒骄戒躁,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团队精神,与所有同事们一起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公司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共同奋斗。最后,在这玉兔方去,蛟龙早腾之际,预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评奖感言发言稿3获奖企业代表:有幸获奖,我将化为企业的动力,更加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获奖企业代表:谢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我伴着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成长,我是忠实的读者,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永远是我们经销商的家,谢谢。

获奖企业代表:渠道需要培育,想起当年在渠道奋战,感慨万千。

获奖企业代表:能获得这个奖项非常高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做强作大。

获奖企业代表:打造礼品界的航母,为礼品界的荣誉而战。

获奖企业代表:拿到这个经销商奖我非常高兴,非常感谢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这么好的一个学习跟交流的静态,我相信在今后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创造出新的突破性的销售业绩。

获奖企业代表:继续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主持人:谢谢。

获奖企业代表:感谢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办法这个奖项给我们企业,这个奖项对我们企业是莫大的鼓舞,我想把这种鼓舞转化成更多的社会责任,服务更多的社会大众。另外感谢一下组委会的刘小姐的热情款待。

获奖企业代表:感谢奥康集团,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

获奖企业代表:首先我感谢广州市灰泰龙(音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给我这个机会,也感谢第七届中国经销商的各位同仁,谢谢,我们会把团队精神做好!

评奖感言发言稿4大家好!今天有幸作为全市党史系统先进个人的代表在此发言,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又感到无尚的光荣。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激的是我的同事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大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感谢你们把手中的选票无私地投给了我,使我今天有机会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这个无比光荣的奖项。同时,我要感谢领导和大会的组织者,是你们的偏爱和选择,使我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

下面,我就用这极其珍贵的时间,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党史工作中的点滴感受。那就是:

选择党史,我人生无怨无悔。

选择党史,我享受快乐工作。

选择党史,我实现心中梦想。

对于党史工作,我是一名新兵。之前,我从事了几年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工作勤勤恳恳,年年也是先进,加上单位的工资效益不错,为许多亲朋好友所羡慕。但是,作为一名以写作为乐的人来说,心里总有个结没有解开,心中总有个梦没有实现,总觉得自己的专长还可以发挥得更好。2019年,我踏进党史这个门槛。对于我的选择,不少朋友无法理解。但是,我自己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可以实现写作人梦想的平台。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作为一个写作者,你的作品在哪里?所以,我义无返顾地放弃了杯觥交错,选择了每天下班后可以回家喝粥、看书、写作的党史工作。当然,对于有过太多应酬的人来说,晚上能够回家喝碗热粥,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从感受全国、全区党史工作会议的规模,再到今天看到如此多的领导、如此多的部门出席这个大会,使我更加坚信,我的选择没有错。党史工作也非常重要,党史事业也大有干头。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句不太恰当的广告语:不选贵的,只选对的!是的,选择党史,我无怨无悔!选择党史,只因我心中有梦想。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只要人生还有梦想,那工作就会更加努力。那是因为,梦想会激发我们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改变现状,去创造辉煌。

选择党史,我享受快乐工作。来到了党史,除了秘书科日常工作外,领导根据我的特长,还安排我负责主持《钦州大事速览》的编辑工作。《钦州大事速览》是一份主要记载钦州大事要事的内部刊物。我利用自己在日报当记者编辑十年时间所获得的办报知识和经验,与同事们一道,对每期刊物进行精编细雕,力争精确地把当今最新的党史材料收录下来,努力去实现“准确存史,资政育人,交流信息,推动工作”的办刊宗旨,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肯定和鼓励。

我常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所以,有时虽然干得累而苦,但收获到的却是快乐。例如,去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自治区党史研究室分配给我市一个党史研究专题——中国共产党在钦州执政65年的专题研究。这个任务后来落到了我这个党史新手的肩上。接受任务后,我便沉下身去探求党在钦州执政65年的历史真相。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通过对党在钦州各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发展战略进行梳理,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钦州执政65年,就是谋求钦州发展的65年,带领钦州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65年,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65年。65年来,钦州历届党委始终带领钦州人民顺应时展潮流,发扬“钦州精神”,探索出一条符合钦州实际的发展之路,腾飞之路。这条路,就是大港之路!接着,我就把这个成果写成了27000多字的《大港之路》专题报告,编入了《腾飞广西》一书,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编辑的赞许。我也从中享受到了一个党史工作者的快乐。

党史宣传普及教育工作,从全国范围去讲,都是一项要努力加强的工作。就我们钦州而言,现存的革命斗争史料,多是上百万字的大部头,但印数一般只有一两千册,所以,尽管其内容非常丰富,普通市民群众却不易读到,老百姓因而对钦州党史知之甚少,普及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创新这项工作呢?我提出了借助外力,请市内知名作家们来一起编写一本简明的党史普及读物的设想,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重视,去年把它列入纪念建国65周年的系列活动里去。经过一年多的编写、修改、校对,一本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全面准确地反映钦州革命历史的光辉历程的《钦州革命小故事》编成了,又一个成果呱呱落地。看到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心中的梦一个又一个地实现,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感和成就感。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再过几天,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新的一年将迎来我们伟大的党成立93周年。在这个千载难逢的特殊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党史事业,与同道们一起,把明天的党史工作做得更好!

评奖感言发言稿5敬爱的领导们,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首先很高兴,俞总能给我这次表达自己感想的机会。感谢俞总,感谢领导们对我一年来工作的支持与肯定!

充满机遇的201x年已经悄然离我们而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都曾为了公司,为了家庭,为了自己努力过,奋斗过,不管过程如何,我们都用了一年的光阴去换取最终的成果。显而易见,我们的业绩也是可喜可贺的!

对于这次先进个人奖的评定,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这是汗水与努力结合的产物,是我对公司尽心尽力的表达,也是领导们对我工作的认可!当然这也不能代表许多同事幕后的努力白费了。公司是大家的,努力也要靠大家努力,只有我们大家携手共进,上下齐心,才能有公司更辉煌的明天!

201x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又会迎来新的挑战,新的机会,新的人生。庄子说的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短暂,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而让眼前的大好机遇白白浪费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珍惜现在,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的感言就此收尾,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