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周情况总结范例

值周情况总结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1

关键词:设备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提产降耗

1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通过设备台账、维护标准以及体系化的维修策略管理,实现企业设备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设备利用率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设备管理体系主要是在设备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引进了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观点而提出的设备管理思维模式。它主要是采用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以设备故障浴盆曲线、预防维修为主线,状态维修、事后维修为辅线,结合日本的全员生产维护即“人、机、物、法、环”QC管理,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且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设备管理体系。该设备管理体系主要是以设备使用时间为轴线,以设备更换周期为节点,结合日常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为手段的全套设备管理理念。常见的时间轴线管理主要是以设备故障浴盆曲线为指导(如图1),将故障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呈现的分布类型来估计设备可靠性参数,以采取合理的监测方法和维修方针,并通过多年的设备运行情况总结设备周期,将设备周期节点进行固化,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相对的设备检查工作,对设备日常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及时处理设备隐患,从而达到设备管理的目的。

2设备维修管理

我国目前进行定义的维修主要有故障维修、定期维修、改进维修、状态维修四种,设备管理工作就是围绕设备的高效运行进行开展,通过设备管理、维修管理来保障设备预防维修,降低设备事故率。而想要达到设备的高效运行就需要从设备基础管理、周期性管理、预防性维护、设备运行检测以及归纳总结分析几个方面进行分解落实,促使设备维修工作从反应模式向自主维修模式转变,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如图2)。

2.1设备基础管理。设备基础管理是整个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部分,工厂中所有检修维护、故障分析、备品管理等活动都是围绕着设备开展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有完善的设备信息台账与备件台账,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来指导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在管理前期要对所有在用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并通过备件更换、设备检查来逐步完善备件台账,通过台账的建立对所有设备大致情况进行掌握。设备台账管理分为四层设备信息体系: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实时信息、非结构信息(如图3);建立设备、设备位置、设备类型三维管理,使设备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建立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包括维修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设备全方位台账,包括静态台账、备品备件台账、检修台账、周期性维护台账、检修成本台账。

2.2预防性维护管理。预防性维护主要以设备巡检十字方针为主导,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开展,拦截绝大部分故障和事故,并通过设备的参数变化、在线数据监测以及油液检测等技术手段来对设备隐性隐患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设备内在隐患,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有设备润滑管理及设备事故分析,设备润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在缺陷未发生前事先进行润滑保养维护。设备润滑管理是通过润滑维护周期制定“五定”计划,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进行设备保养维护;设备事故分析是通过相关的事故分析,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当然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偶然性、突发性的设备故障或运行情况,需要专业人员对个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

2.3设备周期性管理。设备周期性管理是以设备的类型进行区分,按照设备本身及所属备件的周期不同建立相关的设备检查周期,并对重要设备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确定设备及备件的更换周期,按照各类设备及备件的检查周期、更换周期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设备周期性管理是在以上设备管理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对在线监测以外的静态、辅机设备,有效地周期维护可使设备运行时间增加,减少故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周期性维护通过周期、运行时间、事件和测量等维护策略,进行定期检查维护,自动生成周期维护工单,为需要维护的设备建立详细的维护计划措施,提高设备维护维修中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将企业职员尤其是设备维护人员从庞大的紧急性维修工作中解放出来。摸索主机设备的运行规律,制定有效地备件更换周期、设备维护周期,按照周期制定完善的设备检修计划恢复设备使用性能,避免事故发生。

2.4归纳总结分析。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笔者以设备台账为基础,延伸出了备件台账、图纸台账、易损件清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设备巡检规范,以设备事故为基础,延伸出了设备事故汇编、易发生设备事故关注点与处理方案、主机设备备件周期表、润滑油检查、检测台账、周检计划表等各类台账、表格,通过各种台账、表格的交叉进行,从而达到设备高效运行、成本降低的目的;通过各类型设备的性能对比、周期性分析以及专业性的总结,来摸索设备的管理规律,对已经确定设备更换周期、维护保养、检查测量等内容进行固化,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其中,设备的升级改造作为提产降耗的最直接途径备受瞩目,加大技改力度,实现技术装备水平的根本性提升,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的硬实力;制定公司技术创新规划,以技术、装备升级为引擎,带动企业提升生产运行质量势在必行。如下表1为设备升级改造的预期效果,实现了提产降耗的最终目标。

3结语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2

目的通过对本院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开展分析,并探讨其持续改进方向。方法选择本院近2年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中的6481例危急值报告,依次在其科室分布、检测项目、发生时间与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危急值报告评估的临床作用,并阐述其持续改进内容。结果本研究危急值报告最常见于ICU科、血液科与肝肾内科,最常见检验项目为血钾、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每周一、周四以及每日9:00—13:00危急值报告发生率最高,各科室处理效果基本相当,而ICU与肿瘤内科处理率最高。结论危急值报告高发科室、项目以及发生时间存在一定规律性,需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给予针对性持续改进措施,以完善临床工作质量。

[关键词]

临床化学实验;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危重病人医疗/组织和管理;病人安全;参考值;临床决策

临床检验危急值主要是指检验结果较明显偏离正常标准范围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1],对临床医学水平有决定性作用,从而获得危急值报告后需及时给予相关急救措施,以避免发生严重后果[2]。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学者首次提出危急值概念,我国医疗协会所发表的《2007年患者安全指标》中也表示医疗机构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善医疗安全准则,并建立危急值报告相关制度[3]。本次研究为深入明确危急值报告实施现状,对本院近2年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接收实验室检验标本367289例,根据危急值登记可见共6481例危急值报告,其发生率为1.8%,其中男性患者3427例,女性患者3054例,共涉及危急值项目21项,科室15个。

1.2方法

1.2.1危急值项目与范围

整合6481例次危急值报告科室、项目、发生时间以及处理效果,具体时间统筹以我院LIMS报告中审核时间为准。危急值项目界定均依据我国卫计委的安全标准,其中必须项目包括血糖、血钾、血钙、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权威报道与同级医院评估分析拟定常用项目为血钠、氯、肌酐、尿糖、尿素氮、血红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淀粉酶、超敏肌钙蛋白T、二氧化碳结合力、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合计共21项危急值项目。危急值项目范围与临界值规范均以《检验质量现场考核指标》、《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医学实验危急值相关规定[4]等内容为基础,由本院检验科、医务科、临床科室与伦理委员会专家探讨后拟定具体内容。

1.2.2危急值报告流程与处理方法

临床检验发生危急值时先行仪器、操作审核工作,确认无质控影响因素后危急值报告[4],迅速联络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并行记录。科室医生复查患者病情,如认为危急值报告结果不当,再行复查工作。本院日常危急值工作内容主要纳含患者基本资料、申报科室、检验时间、报告时间、危急值项目、处理结果及处理效果等,在整合为报告表后每周定期进行回访,每月定时开展监督。

2结果

2.1危急值报告科室分布情况

本研究危急值报告最常见于ICU科、血液科与肝肾内科,并且3个科室中危急值报告占其检验总数比例最高。

2.2危急值报告项目分布情况

本研究危急值报告项目总占比前3项分别为血钾、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而危急值项目占其检验总数比例前3项为血小板计数、超敏肌钙蛋白T与白细胞计数。

2.3危急值报告时间分布情况

根据日期分布可见危急值报告高发于周一与周四,而周二与周日发生率最低;根据每日时间分布可见危急值报告高发于9:00—10:00、10:00—11:00、11:00—12:00与12:00—13:00共4个时间段。

2.4危急值报告处理效果

根据危急值报告处理结果效果可见,ICU科与肿瘤内科的处理率最高,而神经内科、肿瘤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与骨科的处理率相对偏低。

3讨论

3.1本院近2年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近2年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在367289例次患者的临床检验中共存在危急值报告6481例,其发生率约为1.8%,王伟等[5]报道表示其肿瘤医院危急值报告发生率为0.43%,而陈光意等[6]研究表示其医院危急值发生率为12.9%,均与本院情况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危急值报告科室分布状况评估发现,ICU科、血液科与肝肾内科在危急值报告总数与本科室检验总数中占比最高,其中,ICU科室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进而更易出现危急值情况,而血液科与肝肾内科患者的危急值项目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肌酐及尿素氮等检验中。研究中危急值报告项目发生率前5项分别为血钾、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肌酐与血糖,但目前医院对血小板计数危急值范围已做修正,且尿毒症患者的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已排除在危急值报告外,以此提升报告指导性作用,避免了临床医疗资源的浪费。总结危急值报告时间分布可见周一是危急值高发时期,笔者认为与周一急诊量较多存在密切关系,而每日9:00—13:00为危急值报告最密集阶段,提示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在此阶段需提高危急值关注程度。综合评估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结果发现,ICU与肿瘤内科处理率略高,同其科室患者严重病情程度相关,而大部分外科处理率偏低,多为外科手术围术期的进行性观察措施所致。

3.2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持续改进分析

虽然危急值报告的实施能够良好改善临床医疗质量,减少危重患者临床风险,但纵观危急值理论,其重要性不仅局限于报告的阶段,还需在各操作环节给予深入认识[7,8]。本院在危急值监督过程中全面纳入检验科、医务科、临床科及护理科等众多科室,定期针对阶段性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整理与分析,协调各科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危急值处理方案中,以便确保危急值应用的及时性与可靠性。检验科承担危急值报告任务,提出报告时需准确指出检验时间、项目及科室,临床科室接收报告后及时同检验人员进行沟通,迅速开展相关急救处理,而医务科工作员需持续鉴定危急值报告的合理程度及处理方式[9],给予最恰当标准规范,以确保危急值报告获得最为恰当的应用。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高发科室、项目以及发生时间存在一定规律性,各科室在处理效果上基本相当,仍需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给予针对性持续改进措施,以完善临床工作质量。

作者:张继东 马媛 张厚毅 单位: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伟,李海勤,熊林怡.个性化检验危急值实施后漏报情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722-2724.

[2]刘颖,朱琦莲,陈永铭,等.检验危急值对ICU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9):1045-1048.

[3]葛金莲,姜艳,罗德梅,等.检验“危急值”的临床现状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10):1287-1289.

[4]张桂凌.普通外科检验危急值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5):2271.

[5]王伟,周湘红,邵春燕,等.贵州省肿瘤医院2013年度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6):779-782.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3

科室目前共有8名常规值班人员及4名组长值班。平常值班:周六由各组长负责,其余时间由8名常规值班人员按排班表依次轮转,周日值加班按规定跳班。如遇周日为正常上班时间,则加班和跳班均取消。当天值班者下午或中午不需电脑考勤登记。节日值班:在正班时间值班人员要协助临检组工作,主要以窗口抽血为主。非正班时间负责全院范围内的急诊检验工作和急诊输血工作。平常值班补休:一般安排在次日下午进行。如次日本身为休息时间,原则上补休自动放弃。周六、日值班补休:一般安排到下周六上午休息(特殊情况例外)。且周日值班者下周内不安排值班,使其在下周得到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周日跨节日假期例外)。节日值班补休:原则上于下周内安排,如遇工作原因不能排休者,经科室同意后,由科室出具签休条方可累积。特殊情况需要补休时,需经组长同意,报科主任审签后,在不影响值班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并在LIS考勤补休中注明。

2传统值加班模式问题分析

医院在分部的领导下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组织活动,大力改革实行无假日门诊,服务地方患者,增加部队驻军医院在当地的群众基础。然而,科室人员均已定岗定位,无假日门诊后劳动负荷增加,休息时间大大减少,值加班更加频繁。因此,医院急需制定精细化优化措施,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优化整个值加班模式。

3优化值加班管理模式

通过学习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知识概念及典型案例,结合本院实际,通过不断地摸索及尝试,最终形成适合本院的值加班管理模式。此次科室分为两步走,先优化周六值加班模式,后优化周日值加班模式并调整整个假日值加班管理方案。周六优化后的平常班值班情况:对当日值班者的值班时间进行分段处理以减缓值班人员疲劳,当日值班者当日下午予以补休,为夜班调节好睡眠。值班次日下午再次补休,缓解夜班后的疲劳。周六优化后的周六值班情况:每个组周六上午仅留一人,其余人员休息,组内轮流试行双休模式(较之前少半天班);周六下午增加一人加班,缓解当周组长值班压力(加班人员为下周一值班人员)。周日值加班优化时,平常班模式保留。周日优化后的周日值班情况:周六组长值班人员与周日原来加班人员岗位对调,整体值班顺序不受影响,组长周日加班时开启常规仪器,快速处理常规工作,达到周末也能正常出具常规报告的目的。周六中午和下午根据各组工作安排分别由临检组和生化组、细免组承担。临检放在中午而生化放在下午,主要考虑临检项目出具报告时间短,而生化项目相对时间比较长,可以高效利用中午2h的时间。组长无值班也就不存在正课时间补休问题,每天都在科室处理日常所有事物。组长作为科室骨干中坚力量,负责本组各专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科研、教学和部分行政管理工作,按时向科主任总结汇报;规划及落实本学组各专业建设的发展计划,制定质控办法及要求,建立各检验项目的操作手册及仪器操作手册,经常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时深入临床科室征询其对检验质量的意见,介绍新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必要时参加临床疑难病例讨论或查房,主动配合临床医疗;结合临床医疗工作,制定本学组各专业的科研规划并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参加2012年浙江省检验学术会议和2013年检验医学国际会议,学习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项目,提高本专业的技术水平。

4小结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实习现状;教育实习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教育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为进一步讨论研究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现状。本文将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寻求有效地解决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能促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任务。本研究以鞍山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A校”)99名实习主要参与者为研究对象,线上回收问卷样本总量为74份,有效样本量为68份,男生5名。基于调查和A校实际情况,笔者发现影响A校实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时间、教育评价、教育指导和教育实践四个方面,据此展开研究。

(二)调查结果。1.时间调查。A校教育实习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8-12周),计划在大四下半学期首月收尾。根据A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比较适合的教育实习时间安排”,85.29%的实习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仅有16.18%的实习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关于“比较合适的教育实习周期”,绝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实习周期应该在8-12周左右。实习周期过短不能很好地达到专业实习的目的,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教育实习不应该仅限于大四上半学期,可以分散在各个学段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然后在大三下半学期进行为期8周及其以上的教育实习。2.评价调查。为了更好地体现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弥补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评价应是生成性的,单单总结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即便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未必有机会在实习中更正。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评价主体以高校带队老师、幼儿园教师及学生自评为主,实际上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及学生自评相结合只占25%。当中83.82%的学生认为应该三个主体相结合。3.指导调查。教育实习指导影响实习生的实习质量。集中或分散的本科教育实习由高校教师带队,旨在实习前期传达学校文件、联系实践基地以及沟通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实践,答疑解惑;实习结束后召开实结,综合表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数据显示,70.27%的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与高校教师沟通情况比较好,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能收到1-2次指导。与A校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之后,了解到由于学生接受的实习形式不同,导致指导的形式和次数变化。本地与其他地区受远程限制,很多实习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多问题解决依赖于归校后的实结。4.实践调查。困扰A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困难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深入访谈调查后,了解到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存在困难。例如,面对幼儿入园焦虑,理论知识提到过转移幼儿注意力,实际上受个体差异和环境的影响,很难做到真正的转移注意力。笔者在亲身实践经历中发现,有的幼儿过于依赖父母,而父母也割舍不下。实践观察发现,家长不放心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长达一周的时间将自家轿车停在幼儿视线范围之内,导致幼儿一直嚷嚷着要出去,给小托班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无论用什么办法转移注意力,都是暂时的,只要幼儿一眼望向窗外,想要回家的心情又被激发出来。在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实习生表示,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在面对具体的实践问题总会有很大的出入,甚至类似于上述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储备,但是在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时依然会手足无措。在创新能力方面,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设计需求,有创新想法但过于理想化,容易站在成人视角去设计创造,很难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相关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性别、实习时间或周期、评价方式与实习指导次数与A校实习生最终的实习效果反馈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因此随机抽取有效样本50份先进行相关分析。关于性别、评定方式、实习指导次数这三项与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喜爱、对实习的期待程度之间均不会呈现出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意味着之间均没有相关关系。而实习周期与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是-0.454,意味着实习周期是与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2.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实习周期与对自己的教育实习评价会产生负影响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对其进行具体的线性回归分析。本研究以实习周期作为自变量,将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R方值为0.206,意味着实习周期可以解释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的20.6%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2.481,p=0.001<0.05),也即说明实习周期一定会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实习周期的回归系数值为-0.292(t=-3.533,p=0.001<0.01),意味着实习周期会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2.481,p=0.001<0.05),也说明模型构建有意义。综上所述,评定的方式和指导的次数并不会影响实习生对自己教育实习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及期待程度,而教育实习的周期对实习生自己评价产生影响,且为负相关关系。因此可知,高校应结合实习生现实意愿合理安排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周期。

三、针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习的应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实习时间。根据实证调查结果,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于教育实习周期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存在需求。表示希望学校实习周期在8-12周,认为若是实习周期过短则不能有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达到良好实习效果。此外,关于分散实习周期,该校学生认为大四期间各方压力过重,应相应的将实习期分散在其他学年以教育见习及研习的模式存在。基于此,高校应回应学生关于实习时间的呼声,适当增减或分散实习时间。

(二)改革评价方式。教育实习评价是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与效果进行考察与评估的一种手段。A校当下的评价主要以高校教师综合学生自我总结和幼儿园教师总结性评价对实习生实习质量进行评估,是以高校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总结性评价。然而,这并不符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应以学生自评结合教师评,并以阶段性的形式呈现,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和总结阶段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将这些作为最终评价的基础资料。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幼儿对实习生的反应,一次成功的实习,隐性的参与评价的主体便是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一样与实习生朝夕相处的幼儿。可以透过公开课的幼儿的表现,侧面反映实习生的实习质量;也可以通过建立“实习生档案袋”,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结束时召开实结大会,展示实习成果。

(三)提高教师指导效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目的就是要培养实习生成为有主动发展意识和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人。通过教育实习,实习生经历生命实践的过程,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以实习生为主体,不能忽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进行评价的主体主要有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园长,三方主体应阶段性的保持联系,针对每个实习生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不能只依赖于最终的总结性评价,甚至多数园长并不参与实习生的评价,将幼儿园方面的评价全部交由带班老师进行。所以,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效能的发挥。想要提高教师的指导效能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发展联合培养,强化各级类教师指导效能,能有效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四)培养学生理实结合能力。大学生实际经验及社会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在结合过程的矛盾,高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学生在这方面的困扰,有意识的修订或增添相关的课程内容。此外学生由于长时期待在学校里,对于寻求实习单位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困难。因此,除了内部要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对接以外,还要无缝衔接校际与园所之间的实际联系,在非实习年段,可以采用观摩、校内讲座、园长指导等各种方式来满足实习生此方面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岚.重庆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余园.监生历事制对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启示[J].教育管理,2018(2):130-131.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5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宾,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明确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

开学初,召开新学期正副班主任会议,系统学习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岗位职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方案》等,让每一位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为指导,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对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导示范作用;通过班主任每月例会,及时反馈班级管理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义庄协作区一等奖获得者费宝芬教师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争取好成绩。

3、关心新上岗班主任。

本学期,学校新进了四名新班主任,由于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教育经验,我们将组织互帮组帮助新班主任及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推荐她们参加岗位培训,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落实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培养。

1、为配合市“市文明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学校”开评,本学期,我们将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相关细则,各班主任对照要求,逐条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努力落实到位。

2、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坚持原有的每日一查的“三项常规管理”,下发评比细则,组织大队委员、服务队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两检查,确保常态下的校园面貌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坚持各项常规抽查,晨会每月至少抽查二次;班队每月至少抽查一次;卫生每月安排一次大扫除,每月抽查1至2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强化午餐管理要求,重申午餐管理细则,每周抽查一次,每班要通过餐桌小组之间的评比来切实提高就餐纪律与就餐情况。

重视安全教育,规定学生活动区域,重申“行走”规则,杜绝教学楼区的追逐、打闹、狂奔现象。

根据每月的检查、抽查情况评比每月的文明班集体,并及时反馈每月的评比情况,督促文明行动落到实处,

3、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办好“聚沙少年宫”,迎接苏州市现场检查。

(三)深化“孝爱”特色教育,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继续深化“孝爱”教育,结合相关的节日“教师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践行“孝爱”,培养学生的“孝爱”意识,根据学生的表现,每班评比班级的“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评比校“十佳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结合庆元旦活动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及表彰活动,邀请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前来观摩活动,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每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丰富少先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本学期,我们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体验教育,强化传统节日的教育。结合“建队日”,在一年级发展一批新的少先队员并作好相关队知识的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和经典诗文诵读赛”。

2、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健全和完善德育课程,增强德育的科学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每两周制作一期电视节目,及时反映学校德育活动的动态;以五、六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每周以班为单位播出一期广播节目,期末进行评比。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富有教育意义。

3、各班更换“雏鹰争章”板面,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地进行争章活动,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让争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倡导小班长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对值周班长的值日进行指导和总结。校大队部每月举行一次小干部交流活动,跟踪跟班小干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各班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不断健全。

(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校省级子课题《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2、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师生沟通交流,把思想疏导工作及时做到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做好离异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3、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六)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强。针对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召开一、四、五年级家长会,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邀请专家到校为家长作专题讲座。继续出好校刊《家教通讯》,鼓励广大辅导员老师用好网上家教平台(家校路路通),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2、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新一届家教委员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宣讲相关法制知识,加强与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外德育基地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1、制定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条线、正副班主任会议。

3、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九月:主题:新的学期新的目标

1、正常教育秩序,各班认真组织学习《梅小学生一日常规》

强化就餐、课间纪律教育,做到“静”。

2、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班级布置评比、黑板报评比。

3、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九月份先进班集体。

5、“百名教师走千家”集体家访活动

十月:主题:童心向党争当四好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孝爱活动:慰问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份礼物

3、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决赛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月份先进班集体。

十一月:主题:积极寻访努力学习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召开三、五年级家长会。

3、邀请交警叔叔来校作交通安全讲座。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一月份先进班集体。

6、各班推荐“孝爱之星”“孝爱家庭”

十二月:主题:我爱运动我会锻炼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庆元旦“孝爱”表彰活动。

3、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二月份先进班集体。

一月:主题:回顾总结迎接寒假

1、组织学生复习备考,上交(传)各种材料;

2、召开家教委员会。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6

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对于研究民族文化有很大价值。近年来,学者对于民间手工艺研究不断重视,对刺绣艺术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多的发现,刺绣艺术包含的各种内容被不断挖掘。文章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刺绣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少数民族;刺绣;研究综述;文化;图案

中国独特的刺绣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民间刺绣的研究与介绍成果颇丰,特别是对汉族四大名绣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随着民族文化不断得到重视,对少数民族刺绣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少数民族刺绣所蕴含的各种元素中,图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族的历史、审美以及对生活的期许,都常常流露在日常生活所留下的痕迹中。刺绣图案作为一个载体,反映了很多信息。目前,对于刺绣图案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图片、图集、专著、硕博论文等。内容涉及图案、纹样、文化内涵、图腾崇拜、文化渊源、传承保护、比较研究、刺绣技法、刺绣产业化发展。除了汉语研究成果外,还有不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研究。笔者通过在知网上查询,发现截至2016年6月,学术界对于刺绣只有一篇研究综述,并且缺少研究文献总结,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

一、各少数民族刺绣图案的整体研究

我国各少数民族刺绣都有系统而成熟的审美创作体系,在对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图案进行研究时,对于刺绣进行综合性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专著很多,主要有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刺绣篇》,胡蓉、周卫主编的《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刺绣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钟茂兰、范欣、范朴编著的《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年版),等等。这些专著或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整体特点作出总结,或针对特定的少数民族刺绣文化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及其他特质进行分析。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刺绣篇》对多个少数民族的刺绣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以综合视角解读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艺术。以综合视角研究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学术论文也有很多,主要有陈默溪的《黔东南苗族戳纱绣》(《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范明三、杨文斌的《黔东南苗族刺绣艺术》(《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3年第00期),韩恒威的《东北地区锡伯族的剪纸与刺绣》(《满族研究》1995年第3期),吕霞的《土族刺绣艺术》(《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热娜•买买提的《维吾尔族的刺绣艺术》(《美术观察》2011年第3期),杨晓辉的《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蜡染与刺绣》(《美术》2014年第6期),等等。其中,帕提姑•阿不拉的《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工艺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并结合一些相关研究资料,对新疆维吾尔族刺绣艺术的技法、渊源、美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二、少数民族刺绣色彩纹样艺术研究

各民族刺绣文化的不同除了体现在材料、技法上,更体现在纹样与色彩选择上。受自然环境、生产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影响,各民族刺绣艺术在色彩的运用上存在诸多差异,各有其偏好的色彩搭配,极富特色。在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刺绣图案与纹样艺术的专著中,谭遥编著的《西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以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为对象,选取了苗族、彝族、布依族、藏族、羌族、傣族、侗族等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进行研究。其他专著大多是从美学角度对刺绣图案进行分析,主要有: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文艺工作团、贵州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研究组编著的《苗族刺绣图案》(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编写的《新疆民间染织刺绣图案》(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邵宇主编的《贵州苗族刺绣》(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李小非、周爱国编著的《苗族装饰艺术》(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等等。研究少数民族刺绣纹样的学术论文主要有:潘梅的《贵州黄平苗族的刺绣图案》(《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田鲁的《苗族服饰刺绣中的故土及迁徙图案纹样》(《装饰》2005年第12期),黄玉冰的《西江苗族刺绣的色彩特征》(《丝绸》2009年第2期),肖锟的《刍议新疆锡伯族香枕刺绣的艺术特征》(《装饰》2011年第12期),杨渝坪的《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学术论坛》2012年第5期),等等。其中,田建强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与设计)》的文章《蒙古族民间刺绣艺术风格探微》充分肯定了图案是研究蒙古族刺绣艺术的核心,也是独特民俗艺术和发展历史的体现①。他选择从蒙古族刺绣图案纹样的审美表现、生活应用和美学价值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蒙古族刺绣与中原文化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未来趋势。这种观点也是当前学术界对于刺绣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要研究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对于少数民族刺绣纹样艺术的研究热情进一步提升,硕博论文中有一些研究角度十分新颖。如,刘芳君的《湘西苗绣装饰纹样初探》一文把湘西苗族刺绣纹样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其他纹样四种类型,并将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分为对称与均衡、自由与塑形、打散与重构三类。

三、少数民族刺绣图案文化内涵的研究

少数民族刺绣反映了民族文化内涵与审美倾向,刺绣艺术品的配色、纹样、选材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说也不时体现在刺绣作品中。同时,刺绣文化在流传过程中存在变体及演化。周乙陶的著作《文化变迁中的苗绣》是其中重要的学术成果,该书共分为“手工”“变迁”“苗绣”“传承”“图例”五章,主要分析了苗绣手工蕴含的文化意义、苗绣与文化变迁的关系以及对苗绣传人的访谈与记录信息②。本书的显著特点是针对刺绣过程中的心灵感受进行描述与总结。与该书研究角度有所区别的著作也有许多,如,阿多著《解读苗绣》一书抒情地描绘了苗族刺绣的美好蓝图,富有文艺气息。其他著作主要有龙湘平的《湘西民族工艺文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李湘树、李立芳著《湖湘刺绣(二):湘绣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等等。相关期刊论文中,沈雷、许静在《羌族刺绣图案题材及民族文化内涵分析》一文中对羌族刺绣图案题材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它们逐一分析,他着重对牡丹、凤凰、蝶、孔雀、山水等图案题材从文化角度进行了诠释③。苟双晓的论文《苗族刺绣龙纹特征及内涵分析》与沈、许的研究角度有相通之处,都是针对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品中的一些图样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依赖于学者广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章有较高的价值。对少数民族刺绣艺术进行文化探究的文章还有:陈艺方的《贵州苗族刺绣艺术的装饰意味——兼谈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意蕴》(《美术》2007年第12期),龙英的《贵州苗族刺绣中的母体崇拜》(《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苗延荣、高洁的《苗族刺绣图案中蕴含的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法》(《包装工程》2012年第14期),彭代明、彭潘丹犁的《羌族服饰及刺绣图案中的宗教文化含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梅梅、岳怀旺的《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纹样中的分形痕迹及其原因分析》(《装饰》2010年第9期),等等。这一领域的学位论文倾向于把刺绣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杜宗景的《花蓝瑶服饰刺绣文化的嬗变》是一篇系统论述瑶族刺绣文化变迁情况的文章,作者关注瑶族刺绣文化发展中的变化与趋势,采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变迁原因,并对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④。同时,其他一些学位论文对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巨大经济潜力与社会功能进行了评估,陈永岗的《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区域性价值研究》与萨仁高娃的《市场化过程中的蒙古族刺绣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均从这个角度对少数民族刺绣艺术进行了探究。

四、少数民族刺绣图案的历史源流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生活的变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刺绣文化的艺术特征不断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艺术形式。我们对各民族刺绣纹样的历史源流进行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各民族刺绣艺术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了解隐藏在图案表象下的一个年代。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刺绣历史源流,孙佩兰所著《中国刺绣史》一书完整阐述了各民族刺绣从古至今的演变,包括少数民族刺绣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在针对刺绣艺术源流的研究中,刺绣与历史进程结合的紧密程度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方面,丁荣泉、龙湘平的文章《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其造型艺术特征》从苗绣的起源时期——炎黄时代开始,针对不同时代进行分析与总结,集中研究了苗绣在各阶段所关注的不同主题。文章提出,苗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描绘的主要是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元素在苗绣作品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说明刺绣艺术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其他学者基本赞同这种观点,如,王松的《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色彩特征形成因素探析》,张成义、周松林、刘昌盛的《满族刺绣纹样起源考证与研究》,吴新星的《历史变迁对羌族刺绣的影响》,许静、张皋鹏的《羌族刺绣图案设计探源与分析》等文章均结合历史进程对少数民族刺绣艺术源流进行了分析。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与之前相比具有更多的现实性与实用性,在探究刺绣艺术历史源流的同时也关注刺绣当前的传承问题。韩姣在《萨满文化对满族刺绣纹样的影响》中提出,萨满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发展进程有巨大影响,这也是满族刺绣艺术的历史源流之一。作者通过收集与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满族刺绣作品中的图案与萨满文化中的装饰纹样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而缪祥彦的文章《旅游与市场化背景下云南石林彝族刺绣的变迁研究》以及安秋旭的《社会转型期紫泥泉种羊场哈萨克刺绣传承研究》均从历史传承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这和当前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结语

少数民族刺绣艺术蕴含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对以上学术成果的整理与总结可以发现,国内针对少数民族刺绣的研究成果斐然,研究方式与视角也日趋成熟。研究者注重由浅入深,从刺绣的图案、纹样入手,发掘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并逐步从文化层面剖析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源流,研究视角全面、内容十分丰富。与此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研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都存在各民族杂居的情况,有必要针对各民族文化融合对刺绣艺术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当前学术界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时展,我们应当从一些新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如,从经济学视角入手,探究少数民族刺绣产业化道路;或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探索性别因素对刺绣艺术发展过程的影响;等等,这些新视角的开辟对于刺绣艺术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作者:徐静仪 左红卫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注释:

①田建强.蒙古族民间刺绣艺术风格探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3).

②周乙陶.文化变迁中的苗绣.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7

【关键词】治疗;疾病;米非司酮

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对于女性来说,妇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得病人群越来越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过程中,一般的药物效果不是很明显,并且治疗周期很长,病情会复发,困扰着女性的生活。米非司酮主要使用在避孕等方面,也可以使用到子宫肌瘤、引产等方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产科药物,在治疗妇产科疾病过程中不良反应很小、零激素。基于此,本文仔细分析和观察治疗妇产科疾病时使用米非司酮的质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在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妇科患者90例,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比组中患者年龄范围(20~56)岁,平均年龄(36.27±2.73)岁,患者患病类型:10例子宫出血患者;12例子宫肌瘤患者;14例早中期终止妊娠患者;9例其它妇科疾病患者。实验组中患者年龄范围(22~57)岁,平均年龄(35.42±2.17)岁。患者患病类型:9例子宫出血患者;13例子宫肌瘤患者;12例早中期终止妊娠患者;11例其它妇科疾病患者。对比组和实验组患者的资料,其P>0.05,数据相差符合规定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开展一般药物治疗方式,而实验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药物开展治疗。具体情况为:第一,对于子宫出血患者,要认真检查此类型患者的出血量,服用米非司酮药量在10毫克到12.5毫克之间,一天一次,治疗周期为4个月到6个月。第二,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药量在10毫克到12.5毫克之间,一天一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到6个月.并且通过B超定期一个月检查一次子宫肌瘤情况,并且根据B超检查的结果随时的调整米非司酮药量。第三,对于早期终止妊娠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药量在25毫克,一天两次,治疗周期为3天;对于中期终止妊娠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药量在50毫克,一天两次,治疗周期为3天,切记第三天要调整药量到30毫克。第四,其它类型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米非司酮药量。

1.3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对比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状况。治疗效果具体判定如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没有得到任何好转,则为无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则为有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患者没有不良症状,病情患者的身体恢复较好,则为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运用SPSS22.0软件,一般情况下使用(x±s)体现计量资料,运用t对比较进行检验,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比组的总有效率(73.33),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对比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对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8%),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妇产科疾病发生的概率逐渐递增,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最近几年,米非司酮药物在治疗妇产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不但能够有效的控制该疾病,并且当该药物到达人体以后,能够有效的分泌腺激素,从而黄体酮会很快的溶解,进而抑制发育形成卵泡。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和其他药物结合一起使用米非司酮展开治疗。一些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药物进行人体会,会促进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状况发生。但后期会自动消失。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比组的总有效率(73.33);对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8%),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总结

总体来说,对妇科科疾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并且有效的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8

关键词:压气站;设备管理;点检

前言

压气站是长输管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站内的压缩机更是整个场站的心脏,如果压缩机停机,就是场站的应急事件,恢复不及时,整条长输管道就得停输,上游采气单位也需要停机减少输气量,因此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压气站的设备主要由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空压机、冷却塔、循环泵、电气设备、自控设备组成。以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设备事故率、减少维修投入为目的,站内员工总结多年设备管理经验,总结出值班人员加强巡检质量和技术员“日点检,周切换,月全检”的设备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设备隐患进行处理,将设备故障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设备运行现状

由于全站始终处于连续运转状态,随着站内设备运行时间进入第九年,喷淋泵、润滑油泵等动设备逐渐进入故障高发期,温控器、加热器、电源模块、本特利等电气自控设备也故障频频。4台变频器顶部热交换风机、干气密封加热器温控模块等故障都在一年的时间接连出现,故障的频发,给首站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隐患排查工作将更为重要。

2制定设备管理新制度

榆林首站设备众多,如何及时有效的发现设备运行隐患,使备用设备保持稳定可靠,是保障运行的重要工作。针对榆林首站出现的设备老化严重、故障多的问题,榆林首站全体人员分析故障、总结经验、制定新制度,争取及时将设备隐患、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1加强巡检质量

值班人员每两小时巡检一次,因此他们是最快、最容易发现设备故障的。针对一线技术人员更新快,工作时间短,经验严重不足的问题,对各专业设备日常性操作与维护工作内容进行整理,建立分专业的设备岗位手册。将日常操作与维护内容分类别、分项目进行描述,力求详细,直观,可操作性强,以确保新入职岗位人员可根据手册完成基本的设备管理操作,满足现场的设备管理需求。针对压气站设备管理特点,榆林首站进行压缩机工培训,制定岗位标准。一是通过“导师+学员”制培养,根据值班人员先期知识掌握水平签订榆林首站压缩机工培训任务书,以《压缩机工教材》和《压缩机仿真系统》为工具,以月度考核、案例答疑、针对性培训为手段,系统提高压缩机操作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具备独立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提升榆林首站压缩机及相关设备的管理水平。二是针对压缩机岗位制定了压缩机岗位顶岗标准,召集站内技术员及值班班长开会进行讨论,对于顶岗标准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最终确定了详细的压缩机及辅助设备顶岗标准。压缩机岗位人员及压缩机工对照此标准查找自身不足,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技能,全面掌握站内压缩机及辅助设备相关知识。榆林首站技术员将压缩机各系统需要注意的数据、巡检各设备需要注意的参数、动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各设备常规操作等对值班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值班人员开展压缩机巡检、数据监测的能力。

2.2制定点检制度

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对设备原理、参数等的了解程度,按一定的标准,一定的方法,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设备的异常、隐患、故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使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榆林首站在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先后组织60多人次,召开4次“点检制度制定”专题讨论会。以实用、简洁为目的,对点检的格式、内容进行简化、修改,针对压缩机管理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压缩机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自控通信设备和工艺设备的点检标准和点检内容,定人、定时开展设备日点检,点检完毕后由各专业负责人对点检内容进行审核,并安排专人检查并通报点检情况,建立了工艺设备、电气设备、自控通信设备、压缩机及辅助设备点检制度。

2.3修改切换周期

在综合往年运行经验和厂家建议的基础上,改变辅助设备切换周期,如“空压机2000小时切换”、“循环泵1个月切换”统一调整为“周一切换”,切换时及时检查设备运行和机械振动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隐患,进一步保障了设备的平稳运行。

2.4制定全检制度

在做好每天、每周的设备检查工作后,还要加大月度设备全检的面积和力度,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员和有经验的老师傅,从设备的振动、噪音、润滑等情况,对设备的运行检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到签字负责。

3加强设备备品备件管理

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长,因磨损或污染而需要更换的配件越来越多,如何在需要更换配件时及时满足设备需要,减少因配件缺乏而造成的设备的不必要停机,使压缩机等各部件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备品备件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严格按照公司各项制度,完成备品备件管理的同时,根据榆林首站备件多、品种繁、管理工作量大的情况,改变物资管理员和各专业技术员的职能,将各备件分配到人,以压缩机、自控、电气、辅助四个专业为单位整理备件、清点库存,各专业技术员负责所属备件的季度盘库清点和卫生清理工作,由物资管理员进行监督、检查和出入库管理,合理分配工作量,对备品备件分类摆放并建立台账通过软件化的管理机制使压缩机等设备备件信息一目了然,提高压缩机等备件管理效率。由于投产9年多,榆林首站频繁出现电气及自控元件因长期运行老化损坏事件,如1#、3#MCC流体温度器线路控制板因老化烧坏,致使流体加热器不能正常开启等故障。针对这种情况,榆林首站在全面排查电气、自控设备隐患的同时,再次梳理易损件情况,丰富易损件的种类和数目,做好易损件的报备工作。锐意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面对变频器备件紧缺的问题,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首站员工大胆启用国产备件,用600元即解决了12万的风机问题,有效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缩短了故障处理的时间,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效果及评价

严格的日点检、周切换、月全检工作,是发现设备隐患、保持设备性能的重要途径。按照点检要求,榆林首站技术人员和保运队伍每天按工艺、压缩机、自控、电气四个专业检查全站设备,每周监测切换润滑油泵等辅助动设备,每月分析压缩机运行情况。年内完成点检1460次、切换设备2900多台次、完成月度分析和监测报告38份,有效地保障了压缩机等设备的平稳运行。以没执行设备管理新制度前的2017年为例,榆林首站发生各类设备故障274起,因设备故障造成停用的设备出现26台次。2018年榆林首站执行设备管理新制度,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先后发现并及时处置设备隐患337次,因设备故障造成停用的设备仅出现14台次,设备故障率明显较低。通过制度约束和养习惯使站内人员各司其职,自主完成设备管理的各方面内容,最终实现设备的体系化、标准化和自主化管理。榆林首站通过加强巡检、细化日点检、周切换、月全检制度的工作内容,及时将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使设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安全稳定生产顺利运行,设备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尹广增,伍焱,黄显中.输气管道压气站设备完整性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09(06):22-23.

[2]颜庆丰,王永周.论做好设备点检、润滑工作的意义及内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2):191-192.

[3]陈鹏.如何完善石油场站设备管理工作[J].石化技术,2018,25(0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