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例6篇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院 感染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感染管理与医疗水平、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成果直接决定医院感染率[1],因此,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严格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院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2]。医院管理者立足于感染管理各个环节的缺陷,采取有效策略对其加以规范,才能够使感染管理达到管理目标。持续质量改进(即CQI)作为先进管理方案,立足于过程管理及环节管理理论,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管理,通过在各环节管理过程中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检测与质量评估几项工作,辅助开展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3],目前,该方法被逐步应用到当前感染管理中。我院以改进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目标,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规范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环节以及流程为对象,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感染发生率,共监测7968人次,发生感染558例,感染率为7.00%。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持续改进(CQI)的管理理念采用目标性监测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并不断持续改进,共监测8254人次,发生感染412例,感染率为4.99%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研究负责小组采用走访调查、蹲点分析、系统协调、例会反馈这几种方法,对医院内各个科室实施巡访调查,重点针对关键感染科室、重要感染事件、重大感染问题,对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人员展开调查,查访记录感染事件发生次数与发生原因。然后,根据查访到的重大感染问题,对某些科室展开蹲点调查,分析造成高感染率的问题,及感染管理具体缺陷。最后,将调查结果与电话报告、网络报告进行系统整合,及时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其加以改进。同时,在每周的例会上,对感染管理问题、原因、改进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目标及方案,以持续地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1.2.2 持续质量改进。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包括临床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药剂科、检验科、总务科、设备科人员在内的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感染防控工作指导、考核、监督人员。同时,在各临床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将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师、护士涵盖在内,由他们负责展开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及改进工作。②改进工作负责小组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办法,对感染管理部门及网络组织进行调整完善,补充感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规章制度、规范要求、考核规定。同时,与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需求相结合,制定感染管理奖惩制度,并与各个科室的管理负责人员签订责任书,督促各科室内负责人员认真落实感染控制任务。③立足于感染预防以及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术、管理能力等素质,考核聘任专业感染管理人员作为我院感染管理的指导者,并由其组织开展各科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学习与汇报工作,致力于提升我院所有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及控制水平。同时,针对具体的感染事例,向医院医护工作者展开教育工作,针对感染管理疏漏向其进行重点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以避免再一次发生类似的问题。④感染管理负责小组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实施调查,至少每周1次,检查各科室医疗用品存放、使用、处理及各项操作的感染控制工作,并为其实施指导,及时就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求该科室限期改正问题,对不按照要求积极整改者,对其实施惩罚,对于认真整改、感染管理水平较高的科室,给予其适当奖励。⑤定期对病房进行目标性监测以及前瞻性调查,至少每周2次~3次,及时地掌握医院内感染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药物应用状况,并且对其中的缺陷实施改进,以预防感染问题的发生。⑥做好感染管理的调查汇总与汇报评价工作,将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向各负责小组成员进行信息反馈,并与各科室负责成员一同就诱发感染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探讨,还要积极地针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感染管理整改措施,对问题环节展开重点监督。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对感染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x?检验改进前与改进后感染率差异,P

2.结果

以持续质量改进对我院感染管理进行规范之后,与之前相比,感染率有明显下降,P

表1 改进前后感染率比较[n(%)]

注:*与改进后相比,P

3.讨论

医院开展感染管理,不仅直接决定其医疗水平,还关系到医护人员自身以及院内患者的健康,做好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必须落实的工作。目前,医院内感染管理普遍存在缺陷,感染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损害了医院形象,使患者产生了担忧心理。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医院单位纷纷展开了对于感染管理整改工作,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则在此改进工作中得以大力地推广应用。

我院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改革之后,医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各科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及控制能力显著上升,相较于改进之前,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从整体上显著提高,证明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感染管理实施改革所具有的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工作还得出以下体会,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进行改革,既需要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其提供坚实的支撑,还必须采取责任分配、监督考核、调查汇报、限期整改等方法,督促相关人员严格地落实各项感染控制任务,以提高感染管理改进工作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内的感染管理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弥补感染管理各项缺陷,提高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与能力,使感染率得到控制,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其在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薛菊兰、刘金凤、王翠英.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174-175.

[2]应方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4):28-29.

[3]张晓卿.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0(6):793-796.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护理管理;骨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02.052 文章编号:1006-7256(2016)02-0106-03

医院感染主要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住院患者的及时康复,还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负担[1]。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2-3]。骨科由于患者多为年老体弱或外伤引发骨折的人群,特别是开放性伤口患者较多,人群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之骨科无菌手术多数是修复性手术或重建手术,大部分患者需要置入内固定物,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预防医院感染一直以来是骨科病房工作重点,受到各方的关注[4]。有研究发现,每年有30%~5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在器械消毒、病房护理、患者日常护理等过程中强化护理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5]。我院于2012年1月开始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规范化护理管理前住院患者8566例为对照组,男5022例,女3544例,年龄0~78(35.50±15.20)岁;2013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全年住院患者8884例为观察组,男5102例、女3782例,年龄0~75(36.70±1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全年发生骨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年度科室病房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采样检测结果。院内感染分类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6],相关采样、检验严格按照采样《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执行[7]。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主要:①完善和落实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在认真梳理我院前期制定的院内感染防控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并与各科室签订院内感染防控责任书,明确不同科室的责任,在全院内推行三级护理感染监控管理,一级管理即为自我管理,要求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相关护理操作;二级管理主体为各临床科室,安排各科室护士长与1名护士负责科室感染监控,按照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对每名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考核,督促检查科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书面报告感染管理科;三级管理主体为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环节质查,每月月底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大检查,一方面,检查发现的问题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量化扣分,与科室绩效挂钩,并书面反馈给科室,按照PDCA模式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将全院环节质查和月底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整改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以上内容。为提高护理人员防控院内感染的积极性,我院制定了相关奖惩办法,对院感防控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进行奖励,对出现多个问题或多次出现同一个问题的人员或科室进行处罚,进一步加大对各科室医院感染人员管理力度。②强化培训考核力度,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水平。护理人员是开展疾病治疗、护理操作、消毒灭菌等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是预防骨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消毒技术规范等学习和院感技能培训,并结合前期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护理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作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纳入到护理继续教育工作中,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的同时,重点组织各科室护士长、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进行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疾病管理的专项培训,系统讲解医院感染方面新知识、新技能,促使医院各级负责感染管理人员全面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提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③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提升护理工作安全质量。要求每名护士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办法,认真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区空气清新、整洁,做好病房床单位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出院患者终末消毒制度,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巾湿式扫床,用后消毒处理程序。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强化手卫生意识,同时加强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采取随机检查方式评价科室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④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力度。骨科病房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所有科室都是发生潜在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因此在广泛重视护理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将相关科室ICU、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等作为防控骨科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对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消毒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等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同时感染管理科不定期进行环节质查,深入科室,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室人员共同分析研究,查找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加强手术室感控管理,严格做到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明确,确保洁污分流,重视常规手术器械包、备用骨科普通器械规范管理、显微骨科器械的保养和维护。重视供应室的建设和消毒、灭菌工作,改建为层流洁净供应室,手术器械实行集中消毒供应,加强电动工具、内固定物和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与保管,确保所有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和灭菌管理合格率达100%。

1.3评价指标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要求,对病房、手术室各类环境中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当空气细菌总数≤40cfu/cm2,Ⅰ、Ⅱ类场所物体表面、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Ⅲ类场所上述指标≤10cfu/cm2为合格。比较两年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和患者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2.2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2.32012年与2013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水平是体现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贯穿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因而科学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是医院管理者、护理管理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8]。骨科病房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外伤、开放性损伤比例较高,创面污染比例高,加之医院中病原体来源广泛,流行的菌株大多为多重耐药性,如果不重视外环境消毒以及护理工作中的灭菌消毒工作极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容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延迟康复时间,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成为预防骨科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9]。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我院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检测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通过完善和落实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提升护理安全质量;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护理管理,通过培训考核,增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和患者满意度。2013年当年发生医院感染比例仅为1.78%,较2012年的5.63%显著下降;当年各项感染监控指标检测合格率均较2012年显著提高,证实医护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能力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有助于医院感染率的下降,本研究结果发现2013年空气检测合格率达97.93%,当年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上一年度明显下降,进一步证实了该论点[10]。同时,研究发现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以上,因此通过强化护理人员手卫生培训和管理,2013年的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达到96.30%,较上一年度显著提高,避免了医护人员经操作传播疾病的发生[11]。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程创新.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1,32(7):1414-1415.

[2]张玉芬.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19-122.

[3]李健.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5(5):462-463.

[4]邓丽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20):1886-1887.

[5]王霞.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86-388.

[6]陀翠英.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2014,8(1):89-91.

[7]张贺,杨晓燕,刘斌,等.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1):85-86.

[8]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6):269-270.

[9]周田.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30-132.

[10]张红.肿瘤内科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2010,14(20):23-24.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文3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关系,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方法 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院内感染专业培训,加强管理,并调查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结果 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预防医院感染中,护理管理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role of

GaoXianglian

【Abstract】Objectiv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nosocomial infections. Nursing staff of the departmen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to investigate a variety of infections and hospital care and management factors. Result Good care and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clus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are management tool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words】Nursing management; Prevention; Hospital Infection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建立和发展而存在的,同时护理工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2]。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控制医院感染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加强护理管理才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现将护理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如下。

1 护理管理

1.1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Z理部应建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作为主要成员直接参与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医院各个科室要求科主任、护士长,或者是熟悉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的科室人员组成监控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各种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好监测出的问题,从而抓好科室的预防医院感染工作。

1.2 加强医疗用具的消毒隔离:在护理工作中,我们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医疗用具、用品,在使用前除主管部门监测外,护士是最直接的质量管理者。护士在操作中应认真检查各种医疗用具的质量及有效期等, 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另外在正常工作中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及诊疗用具均都应严格消毒。

1.3 严格把好供应室消毒灭菌关:供应室工作是医院不可缺少的工作,在医院防止交叉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临床用过的物品常规消毒处理,凡未处理的一律不回收,供应室的各种医疗器械从消毒、灭菌到无菌物品的保管发放,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工作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给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供应室护士要加强责任心,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只有加强供应工作的管理,才能减少院内感染,从而保证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实施[3]。

1.4 加强环境的管理 通风不良或通风时间不够,没有严格执行陪住和探视制度,人员流动大,护士和清洁工未用湿式清扫及紫外线灯管有灰、更换不及时等空气消毒不理想等都造成环境的污染。环境一旦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病房环境以及病房卫生,一定要按规定进行管理。除隔离病房外,一般病房应保持相对湿度50%~60%,护士及保洁员要严格按规定每日湿式扫床湿式擦地,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对出院患者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患者多,危重患者多,病房内细菌增多,空气中尘埃量超标,患者抗病能力下降,更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2.1 建立合理有效的护理与医院感染管理相结合的体系: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建立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即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监控护士,把医院感染的控制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采取自查、互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结果与科室目标考评挂钩,从而保证监控工作的实施。

2.2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护理工作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医疗用具、物品,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没能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就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护士在操作中,应认真检查各种医疗用具的质量,防止因假冒、伪劣医疗器具及物品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2.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感染管理科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 并结合自身实际,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标准、规范、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

2.4 加强教育培训及考核力度: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 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使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且根据医院感染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教育, 使其掌握医院感染新知识、新进展, 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正确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并能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 只有各级人员明确职责, 才能顺理成章地配合做好工作[4]。

2.5 重视监测和监控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可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部和院内感染专职人员每周业务查房时,要认真检查紫外线照射记录,各种消毒药浓度监测记录,无菌物品消毒情况,做到现场检查、监测,现场指导。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随时突击检查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的保管、失效期。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剂量、用法,各种一次性物品的毁形、浸泡等。通过检查提问,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的护士长例会公布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例如: 护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用后一次性物品处理没按要求执行、消毒液浓度不够等情况,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科室每月做好对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监测,要求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 /m2 ,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 /m2。

2.6 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考核、监测及反馈: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一起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 认真做好监督检查、指导及考核工作, 目的是让各科室清楚知道本科室存在的问题, 如何改进, 让大家有集体荣誉感, 参与并重视此项工作, 从而推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各级预防是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树立严格无菌观念,提高防范医院感染意识,对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廷模.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137-138.

[2] 徐国利, 彭子奇, 贾氢, 等. 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3) : 218-219.

[3] 林丽春,林美华. 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 福建医药杂志, 2007, 24( 4) : 129.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45-02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一直把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作为医院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现总结如下。

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

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体系

1.1.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我院成立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由多学科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保证医院感染委员会的业务权威性,较好地发挥行政指挥感染监测、控制的职权。

1.1.2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对全院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在医院季度指标分析会上通报,对于未按标准完成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执行。参与医院建筑设计,从医院感染控制的角度上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1.1.3 临床科室监控小组。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统计及消毒隔离等工作。每月进行常规检查,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层层管理,齐心协力,有效地把好控制医院感染关。

1.2 制定并完善各项技术规范: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突发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预案》,做到管理有制度,落实有措施,考核有标准,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1.3 开展医院感染全面监测与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确保医疗安全。

1.3.1 病例监测:为了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和漏报率,我们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取双向统计办法,一是在每份病例中附一张《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要求主治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填写;二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不定期的深入临床一线,调查了解感染情况和查阅病历,同时调阅检验科相关检验结果,采取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发现漏报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能促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意识的提高。

1.3.2 环境微生物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定期对全院各病区、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供应室压力灭菌及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发现超标,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要求进行使用时间累计,同时定期进行强度监测,不合格的灯管及时更换,保证空气消毒质量。

1.3.3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主要监测对象分两个部分,一是侧重不同。ICU的介入装置相关性感染,如尿路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气管插管性肺炎。二是临床科室出现局部聚集性病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监测,以明确病因。

1.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科室学习《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强调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力争先做药敏试验,严格把握抗生素的联合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对用药的副作用及时予以通报。定期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由药剂科根据医药信息及临床用药情况编写《药讯》,总结每季度阳性菌耐药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安全最新信息、药物警戒及药“闻”回顾等栏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1.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医院严格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统一由器械科购入。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索证齐全及时。医院规定只有器械科有购入权,各科均无采购资格。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检查,杜绝伪劣产品和无证产品的购入,保障医疗安全。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有产品证件的复印件,备查。

1.6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院废物的处置是否规范,是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需要全员参与。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以及清洁人员的培训,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设不同标识的垃圾袋,生活垃圾为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袋采用黄色,设专人收取、运送、焚烧,并做好记录,做到日产日清。加强管理,杜绝医疗垃圾流入社会,以免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

1.7 加强培训,提高全院工作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培训对象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医务人员,二是岗前人员,三是清洁人员。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预防及控制措施。方式为组织定期科内学习、观看录像、定期考试等;针对岗前人员,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医务科的有关老师授课,授课对象为来我院进修人员及实习人员等,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清洁人员,进行相关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定期培训,各科加强管理。

2 成效

2.1 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和I级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I级手术切口感染率由1.6%降到0.5%;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3.6%降到13.5%。

2.2 提高了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由97.4%提高到现在的100%;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由92.5%提高到现在的97.4%;2011年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考核总体合格率94.1%,较去年有明显提高。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研究相结合,根据我市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索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医疗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志娟.感染管理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45-46

[2] 韩黎,朱士俊,魏华,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91-895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46-04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LUO Xianhu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the clinical data of 4020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time quantum, the 2000 operation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management group, the 2020 operations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nursing work quality score, risk even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 body surfac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s hands, ultraviolet radiator, aseptic materials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training, nursing safety,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humanistic care and nursing documents management score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surgical instruments no complete,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quality rate no qualified in operation room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can improv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level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risk event rate,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fluence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机体创伤或者某些部位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形成应激性反应的过程[1-2]。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因相关术中操作、消毒措施不规范引起的[3-4]。手术室作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室,其也是感染的易发地,手术相关器械、各类敷料、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等都可能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手术室相关的消毒工作和感染控制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甚至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5-6]。循证管理措施来源于循证医学,其主要参照循证医学内容,提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问题,建立循证支持,实施循证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7-8]。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的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的2000台手术作为常规管理组: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0例,胸部手术20例,头部手术700例,四肢手术30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0例,大学及以上90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进行的2020台手术作为循证管理组:男1221例,女799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1例,胸部手术19例,头部手术698例,四肢手术302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3例,大学及以上917例。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组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区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护理操作。

1.2.2 循证管理组

1.2.2.1 建立循证管理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循证管理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骨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外科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各1名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作为督导员,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根据责任护士不同职责,分管手术室各个片区。

1.2.2.2 提出循证问题 根据手术室感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感染控制工作要求、手术室相关消毒操作不规范、消毒操作制度贯彻不彻底、手术室污染区清洗不彻底、相关护理人员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

1.2.2.3 建立相关循证支持 首先是查询相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资料,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手段、护理质量系统评价、先进的感染控制方法等。综合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手术室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证据,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循证管理措施。

1.2.2.4 循证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培训:针对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头部手术、四肢手术临床特点,给予手术室感染控制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感染意识,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②进行规范性的消毒操作制度:根据手术室相关的器械,采用正规化的消毒措施,按照规定按照消毒操作制度执行,不能漏项。③建立适当的手术器械污染物清除评价标准:每一次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由小组长进行器械污染物清除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手术室相关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地完善去污监管制度。④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防护措施,注意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清理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流程的培训和患者防护措施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保证手卫生,各项手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⑤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实施循证管理措施后,手术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要及时的进行整改,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性的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0],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 ?^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考核评估的方法,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3 观察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情况。

1.3.4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医护配合、护护配合、器械准备、操作技能、隐私保护、术后方式、术后宣教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通过加权处理,总分设定为100分,分数高于80分说明手术患者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Y果

2.1 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患者满意度(2000例,99%)高于常规管理组(1600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1,P < 0.05)。

3 讨论

循证医学模式可以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循证管理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广泛的应用,其服务的中心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3-14]。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学中的重点问题[15-16]。有资料显示[17-18],手术室感染发生比例占医院感染总发生率的30%。有效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结合循证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以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将临床经验和感染控制理论紧密的结合,建立循证依据,创新循证管理措施,实现循证管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9-20]。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院感的主要内容,加强手术室感染流程控制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感染控制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相关措施更加简便易行、有顺序[21-22]。

科室感控工作总结范文6

一、项目总目标

(一)了解医疗机构的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及其变化情况。

(二)评价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为改进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评价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的消毒质量状况,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项目范围和工作职责

(一)项目范围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照《消毒管理办法》、《2012年全省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意见》和《2011年省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方案》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监测和督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工作职责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医院、公共场所、洗涤行业和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将监测资料报送市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向监测单位反馈意见;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辖区监测薄弱单位和环节,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医院、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

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监测,督促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消毒工作。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医疗机构监测内容

1、监测医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况

了解医院名称和代码、归属关系、等级、医护人员数、床位数,是否建立医院消毒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结构、主要职责、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在感染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参加院感相关培训的次数)、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2、去污染的程序

医院对使用后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包括消毒清洗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和清洗灭菌4种程序,每种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每半年监测一次。

3、手术室空气监测

选择普通手术室两间,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一间,无相应级别时可空缺。监测普通手术室沉降菌和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沉降菌、浮游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4、一般物体表面监测

每半年选择感染性疾病科等医院感染重点科室3间,现场监测消毒处理前后房间内物体表面细菌总数。

5、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家医院选择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后监测,5名感染性疾病科(住院部)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后监测,每半年监测一次。

6、口腔科用水监测

每半年选择口腔科水源水1份、储水箱水1份、手机喷水5份、冲洗水5份,监测细菌菌落总数。每半年监测一次

7、医院污水监测

调查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种类及强度。监测医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粪大肠菌群数(MPN/L)和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医疗机构监测上半年监测资料于2012年7月份、全年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于2012年底前上报市疾控中心。

(二)托幼机构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教室、活动室和卧室等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托幼机构,下同)。

2、工作人员手:重点监测保育员、老师的手卫生。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活动室、卧室、餐桌、卫生间玩具、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4、餐(饮)具:消毒后备用的餐具。

(1)监测项目: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5、饮水机水:使用中的饮水机水

(1)监测项目:菌落总数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6、其他:根据各地实际开展相关项目的监测。

(三)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工作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单位,下同)。

2、工作人员手: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工作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