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学习计划范例

科室学习计划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小学数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幻灯片、投影仪等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过程,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促进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产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在线课程教学,使网络教学从过去的教学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资源平台综合起来形成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当下,信息化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将抽象的、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优化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目的及具体方法

该项研究是从信息化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运用开题,分析信息技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促进作用,并探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完成教育目标的工作体验,为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课程改革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整理以及“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从而找到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参考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的技术和手段。

二、信息技术优化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1.信息技术改善了教学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对其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部分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趣味化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接收数学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用动漫、音效、美景、科幻变化的课件,给学生呈现出图文并茂的、视听一体化的、形象化的多媒体素材,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信息技术+”的环境引领下进行教学,信息的呈现是具体的、形象的、多元的和动静相融的。例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模型的平移、伸缩和翻转变化,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立体化和生动化,同时也展现出了数学图形的曲线美和对称美,让学生领会数学学科带来的无限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学习。2.通过信息化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水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展教学活动非常重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都将对学生的学习空间的提升大有作为。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学习过程的转变,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使学生变成了真正主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需要观察、试验、推断和不断的探究与创新活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旧模式,引领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探究中来。在学生学习的探索、协作、交流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需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喜悦的成果,进行团结协作与交流,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进行课堂教学,适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可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学生在小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本学习小组的研究过程、学习步骤及结果。在呈现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个体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吸取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摒弃错误的或不恰当的见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我展示以及合作交流,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为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3.信息技术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视野。“信息技术+”教育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探索和交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进行有目的地选择性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应以口述为主,而要通过信息技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数学知识的练习、推理、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数学理论概念,创制各种数学学具模型,通过具体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推理,依次得到判断,为学生交流展示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力的、直观的、明晰的手段。现代化信息网络资源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为学生的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比如,在教学完圆周长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学生会兴致勃勃地逐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享受博览古今文化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的重难点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优化,使教学效果从量变达到质变

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只有准确地掌握了本单元的重难点,才能进行后继章节的学习。而重难点往往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易混淆的、易出错误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如果这些重难点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继章节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如果顺利地突破了这些重难点,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并自主地借助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消化。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详细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表象,实现学生思维由具体型向抽象型的飞跃,促进其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练习,并做到熟能生巧。然而枯燥、无味的练习使得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合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提高练习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练习中的运用,使学生的练习既轻松又愉快,提高了练习效率。由于书写板书会浪费很多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先利用信息技术制成新颖的视频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光、色等表现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发学生的视听感官,既有利于知识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知识的固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为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便利,实现课内课外辅导

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一个共享群组中,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或者困惑推送到群组中,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共同探索学习,培养了合作意识,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辅助教学,在线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不论学生在何处何地发送消息,只要群组中互动,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学生,实现课内和课外辅导相结合,使师生不见面而可以实现实时交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是信息技术改善了数学教学环境,丰富了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二是信息化开创了学生学习的新途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完善体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三是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师生获取信息,帮助思考,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得到了突破。四是信息化的不断运用,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五是网络及信息资源平台是学生学习强有力的工具,师生实现了全天的互动,学生更乐于投入到虚拟空间探究性数学奥秘。

四、结语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药品营销等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概念多,反应多,理论抽像,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近年来教学改革,理论课时从72学时减到54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感到压力很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教师教不透,学生吃不透,最后就浑沦吞枣应付期末考试。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可以弥补线下面对面教学时间的不足,利用线上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反复学习。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下和线上两部:线上是老师通过平台推送自学和预习的资料,线下是老师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1-2]。本文以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这章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药物中,杂环化合物占的比重相当的大。我校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杂环化合物是第十四章内容,计划安排2个学时。

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能力目标是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熟悉重要的稠杂环的结构和性质。素质目标是了解杂环衍生物的结构和药理活性。

1.3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杂环的命名、五元杂环与六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难点是无特定名称的杂环的命名。

1.4学情分析。本章教学安排在第16周,同学们基本有机化学的特点: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线上教学部分内容安排自学。如:有特定名称的杂环命名;含有杂环化合物不同衍生物的药理活性。

2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线上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

3.1课前预习。雨课堂推送学习内容,第一部分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推送微课视频10分钟左右的,讲解特定杂环的命名规则,看完视频后,完成主观两个命名题。第二部分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讲解六元杂环和五元杂环的结构,完成客观选择题。学生的预习情况,见图1。

3.2中课讲解(1)新课的引入(2min),PPT演示一个含有杂化的药物分子结构,学生给出杂化的名称,通过雨课堂与同学互动,开启雨课堂弹幕,可以看到学生的答案。(2)杂化命名的讲解(25min),特定名称的杂环已经课前用雨课堂推送给学生自学,课堂上重要讲解题目。无特定名称杂环的命名和系统命名法有点区别,需要课堂上重点讲解,雨课堂推送两个练习,检测同学掌握的情况。(3)六元杂环和五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40min),结构的讲解雨课堂已经推送,分别提问学生六元杂环和五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学通过雨课堂弹幕做答。教师讲解六元杂环五元杂环的性质。教学过程中通过雨课堂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见图2。(4)课堂练习(18min)。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雨课堂推送练习题,可以立刻反应学生的作答情况,见图3。(5)小结(5min)。再次强调六元杂环是“缺π”杂环,相当于苯环上接了一个硝基,五元杂环是“多π”杂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注意条件选用温和的非质子性试剂。

3.3课后小测。完成课本后面的练习题,选几道题用雨课堂提交,教师及时批改,掌握学生完成的情况,不用像以前一样交作业老师批改,一般作业本一周以后才返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见图4。

3.4板书设计。黑板板书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上课的内容的标题,右边是重点的讲解,特别是没有特定名称的杂环命名,必须在黑板上板书,按照命名的顺序,一步一步的边讲边画,否则大部分学生是掌握不好这部分内容的。

4教学反思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中的实验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进行深化迁移。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自身化学素养,达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

实验细化;实验迁移;仪器选择;化学生活化

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教学,表面上似乎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实际上,会使一些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跟不上,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快乐、倾听的快乐。

一、实验细化,培养学生思考兴趣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进行授课,让大胆、自愿的学生到讲台上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此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的实验图,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比如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水槽、集气瓶、吸管、玻璃片、学生在吹气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展示一个空的水杯:问:里面有多少空气?答:满的。又展示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水杯:问:里面有多少空气?答:水上面那部分的体积就是空气的体积。最后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杯:问:现在水杯中还有多少空气?答:几乎没有空气了,里面充满了水。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用什么方法可以赶走水杯或者容器中的空气,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对后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有一定的铺垫作用。让学生再看第二和第三幅图:问: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上玻璃片还是取出水面后再盖上玻璃片?答:水中。问:为什么?答:防止空气进入。问:生活中我们水杯装满水后不盖瓶盖,倒放水会怎样?答:水会洒出。问: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为什么正放在桌面?答:防止气体逸出。……这一层层的推想使学生逐渐思考收集气体的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这个时候再追问如何收集早晨操场的空气,学生会很快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引导花费时间虽然长,却给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课题中收集氧气的方法作了铺垫,达到了学习的高效。这种课堂的效果不会在本节课立刻显现,它是一个过程,用前面的铺垫化简了后面的难点,使学生在练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净化水的实验重点强调过滤操作,但在做题时会涉及净化效果的高低,在上课时不能简单地只强调过滤,还要涉及一些潜在的思考。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展示实验现象:小组一:水变得清澈。小组二:水变得清澈,但是有颜色。小组三:水变得清澈,但是有异味。小组四:水变得清澈,但是既有颜色,又有异味。问:观察过滤后的水和滤纸上的残留物,思考过滤操作除去水中的哪些杂质?答:除去了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还在水中。点评:正确,那如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呢?答:在水中加入活性炭,然后再过滤。点评:回答得很好,可是过滤的时间较长,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能将活性炭固定住就好了,再让水经过活性炭。点评:回答得很完美,你们如果能动手做出这样一个装置就更加完美了,你们可以课后思考着做一个。展示一支事先已经装好活性炭的注射器,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这样能激发学生改进实验的兴趣。

三、巧选实验器材和药品

现在有一种化学叫绿色化学,也有一种实验叫微型实验,注意节约,减小环境的污染,但是课本中的化学实验最好不要用替代仪器和微型实验。课堂实验最好使用规范、常用的仪器,使学生思维规范化,取代仪器最好在兴趣实验或“变废为宝”中出现,增强学生的思维转换意识。微型实验虽然能减少污染、节约药品,但课本实验的目的是学生能观察得更仔细,用规范的实验操作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保持实验的可观性。药品的添加也要重点强调,否则学生只会简简单单地把药品混合。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学生可能只观察到药品的混合,没有想到药品的添加有先后顺序,引导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常识,如,在小河中扔一块小石头,这时有什么现象?学生思考后会回答水会溅出,再问当固体和液体混合时先后顺序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先放固体,后放液体。组装仪器也是一样的道理,用引导生活中建筑楼房和生活中的习惯性,引导学生掌握组装仪器的先后顺序,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生活化,更感受到学习化学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总之,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实验操作,讲解实验要领,使相关实验生活化,训练学生培养化学思维,以最短的时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不知不觉中轻松提高自身能力,达到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感觉不到恐惧,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性和耐心。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形成、方法的获得,都需要这种过程的浸润,课堂是生态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自己能发言的课堂,让课堂在化学实验中变身为师生争辩的课堂、有学习兴趣的课堂、轻松愉悦学习的生态高效课堂。

作者:杨木青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4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类人才。由于会计类软件的普及和发展,企事业单位普遍都采用了软件进行记账、核算和报告管理。会计软件操作和使用已成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一般会计类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社会各类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角度,主要分为三类需求:第一类是对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需求,例如会计记账与核算、报表编制与输出、账套审计与查询等,这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第二类是对会计软件管控技能的需求,例如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财务管控、资金集中管理等,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技能的需要;第三类是对会计软件设计与研发的需求,例如财务软件设计与研发、Excel财务开发技术、XBRL网络财务报告等技能需求,此类需求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是对高级会计信息化技能的需要。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设计与建设

1.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作为实践类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位于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实验中。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解决会计信息实验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应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当然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的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需要在大学通识课程和前设课程中予以解决,给学生打下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2.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支撑平台,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比重,使学生从事实验课程的学时达到了总课时的30%以上。会计信息化实验课课程体系按照“分流培养、分类成才”教学理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开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除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课以外,建立操作类课程群、管控类课程群和设计类课程群。操作类课程群包括ERP财务会计实验、企业合并报表实验、审计软件综合实训等;管控类课程群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实训、预算会计软件综合实训、全面预算信息化实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实训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财务软件设计理论与方法、Excel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和XBRL财务报告语言等。

3.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接受情况,分批逐步建设,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和调整。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实验软件。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由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是要突破会计知识体系的界限,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创新型课程的探索,从教学角度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和巩固会计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经验和知识,形成以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其他实验资料等为一体的实验教材建设;(4)通过体验式教学搭建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企业环境、财务管控流程、会计核算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控制。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并最好在教师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跟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尝试。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通过组织并参加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四、小结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肺炎疫情;有机化学;在线课堂教学;雨课堂;腾讯会议

2020年春季学期,为了既能够抗击肺炎疫情又能够减小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1],南开大学积极响应,利用寒假时间迅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雨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培训工作,鼓励教师通过在线课堂教学方式授课。本文以本科生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介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利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教学软件,开展本科生“在线课堂教学”实践,保证疫情期间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1选择授课平台做好课前准备

线下课堂的授课方式是面对面的形式,容易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在线课堂教学很难把控学生的上课状态。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就需要任课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在线课堂教学,《大学化学》也报道了不同高校开展在线课堂教学中的典型做法[2,3]。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主讲教师与学生助教合作教学模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有机化学全职教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同时聘用1–2名有机化学专业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组成教学团队,并分别建立教师教学微信群和学生课程微信群用于教学备课、分享预习资料以及布置课后作业。在线课堂教学区别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对电子网络教学设备要求较高,每次上课前提前试课非常关键。在教师做好授课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必须督促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预习工作。每次上课前主讲教师会提前将教学课件发送到课程微信群中,布置本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助教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撰写预习提纲,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课程预习。学生通过学习预习提纲中的引导问题,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对不理解的部分做好标记,方便在听课过程中着重学习不懂的内容。

2结合疫情热点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重点介绍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专业兴趣,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疫情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认识研发抗病毒药物对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介绍抗病毒药物研发基本方法和有机化学在抗病毒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020年2月1日,美国报道其首例病毒感染者康复,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Sciences)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发挥关键作用[4]。瑞德西韦是一种含磷手性核苷-磷酰氨基酸酯化合物,该药物的合成中涉及亲核加成反应、缩合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反应类型,反应中还涉及官能团保护和脱保护合成策略,同时包含通过动力学拆分手段,利用手性诱导试剂不对称合成磷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这些基础知识已经在课堂上学习过。我们结合疫情热点,通过介绍瑞德西韦的合成,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瑞德西韦的合成采用汇聚合成方法(图1),反应首先以二氢呋喃-2-酮衍生物1和7-碘-吡咯并[1,2-f][1,2,4]-三嗪-4-胺2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3,然后通过官能团转化将中间体3中的羟基转化为氰基,同时脱除羟基保护基得到关键中间体C-核苷5。进一步以五氟苯氧基磷酰二氯7为原料,与苯酚和丙氨酸酯盐酸盐8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另一个关键中间体磷酰胺酯9和9’。这时反应得到的磷酰胺酯是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可以通过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手性磷(Sp)酰胺酯9和手性磷(Rp)酰胺酯9’。反应最后利用2’,3’-羟基丙叉保护的C-核苷6与手性磷(Sp)酰胺酯9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瑞德西韦前体化合物10,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脱除2’,3’-羟基保护基即得到瑞德西韦[5]。瑞德西韦的合成步骤多,官能团转化复杂,涵盖的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丰富,设计合成路线的集成化程度高,是有机合成教学非常典型的应用实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回顾合成瑞德西韦所涉及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阐明每步反应的反应机理,熟悉和掌握多步有机合成的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课后教学效果反馈显示听课学生普遍认为非常“解渴”,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紧扣当前疫情热点,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药物研发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正在学习的是非常“有用的化学”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增加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线课堂教学平台“雨课堂”有其自身优点,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课前预习资料,设计主观题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家完成自学,然后上传预习作业到雨课堂,教师再下载作业批阅并反馈,完成课前知识吸收。但是在知识内化阶段,尽管雨课堂语音直播时有弹幕和提问窗口,却无法让学生同时多人发声讨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又学习了“腾讯会议”技术,发现它具备屏幕共享和多人同时发言的功能,而且全程高清流畅、操作简单。于是,结合雨课堂平台和腾讯会议的优势,再加上课程微信群的即时联络,通过网上直播测试,确定了雨课堂+腾讯会议的直播模式,完成了让学生走上翻转课堂主播台的硬件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年春季学期本科生“有机化学2-2”课程教学中有学生学年论文教学环节,要求每位学生自选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学期末上交综述报告并组队进行学年论文展讲。这种教学安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有机化学课堂知识的同时,更多涉猎有机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有机化学前沿成果,培养科研兴趣并明确个人今后科研努力方向。有机化学学年论文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中英文文献检索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学年论文展讲环节则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学术演讲能力、有效制作演讲课件(PPT)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通过有机化学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化学学院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工作能力普遍增强,阅读和检索英文文献能力普遍提高,非常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的直播模式,让学生走上翻转课堂主播台,完成有机化学学年论文展讲环节。首先学生组成3–4人的小组根据所选定的论文题目查阅文献并制作论文展讲PPT,然后根据展讲顺序安排由任课教师预定“腾讯会议”,作为会议主持人教师做好每个学生主播之间的自然过渡,同时根据学生的讲解内容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思考问题,并在讨论中接纳其他同学的思想,完善自己的体系,互相学习,联播互动。参加课程的每位同学既是听众,又可以参加课堂讨论,同时对发言同学的论文展讲表现进行打分,最后评分按照教师评分60%学生打分平均值40%作为发言同学论文展讲得分。我们利用“腾讯会议”为学生搭建翻转课堂主播台,将学生从每个屏幕后协调组织到一起进行网上讨论互动,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促进了教学相长;既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又加深了师生感情,创造出温馨和谐的在线课堂教学氛围。

4加强课后答疑保证教学效果

不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在线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核心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有机化学课程特点是不同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各章节知识点相互串联,相互交叉,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章节知识点的联系贯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便理解和记忆。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进行在线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加课堂测验环节,同时加强课后答疑和习题课教学环节,保证在线课堂教学效果。每章教学完成以后教师会安排20分钟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测验利用“雨课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主观题等命题模块设计测验内容,要求学生课堂作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出分数。每章网上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交助教老师批改,助教老师会统计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网上答疑,依托“腾讯会议”利用语音交流以及“共享屏幕”功能可以实现助教与学生的在线实时对话(图3),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加强在线教学课堂测验和课后答疑环节,使任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相应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内容,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

5结语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求职面试;信息化教学设计

“求职面试”是学生将来求职,特别是到涉外企业面试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求职面试”需要学生在情境中反复操练和内化。但是教材情景案例不完整也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将听、说、学、练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做中学,学中做”的课堂。

1教学分析

在中国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对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教师和学生的新需求,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以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现“做中学,学中做”。

1.1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课程——《公共英语2》,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学习第八单元:求职(ApplyforaJob)的主要内容:JobInter-view,求职面试。教学对象为会计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教师利用云课堂App的课前问卷调查进行学情分析与总结。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公共英语一》和《公共英语二》大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可是仍有部分学生语音、语法不过关,因而有畏惧心理,不敢开口说英语。

1.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岗位需求和学生情况,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认真贯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原则,确立本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面试礼仪,掌握面试基础词汇和经典句型,掌握面试自我介绍;能力目标:恰当运用面试礼仪,利用熟练的自我介绍顺利进行面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礼貌自信地展现自我的能力,提升语言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确定面试词汇、句型和面试礼仪为教学重点,面试自我介绍为教学难点。

2教学策略

为改进传统教学中方法手段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有限等不足,笔者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提升学生参与度,破解教学重难点。将课堂延伸为课前体验、课中实施和课后提升三个部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学习和课中练习,利用云课堂App和英语学习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任务驱动和情景驱动法。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因此,合理运用课程平台和学习软件,通过任务驱动和情景驱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3教学过程

分为课前体验—课堂实施—课后提升三个部分。

3.1课前体验——翻转课堂,布置任务

教师利用云课堂,提前一周推送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课前任务,教师利用平台实时查看学生结果,根据结果合理安排,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参与。任务一:要求学生在云课堂上查收一则会计人员招聘广告,让学生熟知课堂任务,体验职业,迅速进入角色。任务二:在云课堂App上观看有关面试礼仪的微视频。教师布置分组任务,分组讨论面试礼仪——学生查收任务。完成任务后由小组长上传至云课堂App,教师实时批阅。任务三:在学习软件上跟读相关词汇和短语,反复聆听模仿对话录音,解决学生语音语调不准确,开不了口的难题,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体现“做中学”。解决教学重点之一:核心词汇和句子。学生完成语音测试,并将通关结果上传云课堂,教师在平台进行考核,依据测试结果完成阶段评价,进而优化教学设计。任务四:学生分组模拟操练英语面试并上传至云课堂,教师查看记录并进行评价。

3.2课堂实施——创设情境,实战操练

3.2.1导入

任务一:猜猜会计专业就业岗位。激发学生的职业向往。云课堂讨论完成配对题。教师即时考核、反馈。督促每位同学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任务二:观看“面试三点技巧”视频。然后进行头脑风暴,学生总结出如何才能面试成功的三个要点。任务三:在云课堂中创建讨论,共同归纳出两个任务要点:面试礼仪和面试自我介绍,即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3.2.2面试礼仪

任务一:观看面试礼仪反面案例,让学生对剧中人的着装及表现评头论足。任务二:当堂展示课前布置的关于面试礼仪的分组任务。任务三: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有关面试礼仪的注意事项。解决教学重点之二:面试礼仪。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学会了面试礼仪和如何大方得体地表现自己,避免了传统抽象乏味的口头说教,课堂互动好,学生兴致高。

3.2.3自我介绍

任务一:观看面试自我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接着通过投屏展示范例,要求学生参照范例设计个性化的自我介绍;任务二:学生通过FiF口语训练App反复进行面试自我介绍相关词句的听读练和情景挑战。教师根据学生跟读和录音实时指导和纠正,进一步强化面试自我介绍的相关词汇和句型,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随老师被动跟读,让枯燥的词句操练变得有趣、高效,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三:自主练习并在堂上做个人展示。突破难点:自我介绍。任务四:大家点评。学生在面授中进行实时投票,选出最佳自我展示者,实现即时反馈。通过“看例撰写、操练展示、大家点评”的方式,学生轻松学会了如何做自我介绍,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3.3课后提升——巩固拓展,提升技能

任务一:知识巩固。利用“英语趣配音”App玩经典电影面试片段配音。任务二:讨论答疑。在云课堂中的课后进行有关面试问题在线答疑和讨论。任务三:知识延伸。利用学习软件进行面试常见问题的练习。

4教学反思

4.1优点和特色

云课堂助力评价多元化和即时化,运用、检验、评价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阶段性评价,并通过云课堂生成最终成绩。由线上+线下+作业+小组任务共同构成最终成绩,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基于职业能力,以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借助云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云课堂手机投屏教学、手机App学习软件、职教云在线学习平台、微课等助力教学信息化。

4.2不足

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时间较随意,自主学习较松散,前置后续工作要充足,课堂才能紧凑有序。5结语信息化教学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极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将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岗位技术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霞.一堂英语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一堂英语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J].职业教育,2015(1):78-79.

[2]谢海玲.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设计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3]肖音.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高职英语课之求职面试[J].时代教育,2017(12):176-177.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大学化学;改革;学生能动性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1]在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大环境中,传统的枯燥、单一、无趣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新世纪创新人才策略,因此探究生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必要。[2][3]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当下,网络可以作为在线教学的媒介,基于微信的移动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学习方式。因此,为高效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提高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依据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过程,从“课前预习—课堂跟踪—课后追踪”三方面构建混合式教学新思路,探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新思路。

一、农业院校大一学生学习能动性调查分析

1.调查方法

在当前的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四个教学班120人为研究对象,在其刚入学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课内容扩展性、多样化教学模式适应性、实验课程考核方式开放性等10项指标。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18份,回收率为98.33%。

2.调查结果

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接近80%的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关注化学前沿知识,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化学前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添加前沿的相关内容,如每年的化学诺贝尔奖、现行的化学热点和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等。仅有6.1%的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喜欢且害怕受伤,40.4%的学生喜欢并想尝试,18.7%的学生喜欢但害怕操作,34.9%的学生感觉一般但不至于反感。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既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适当加大实验学时和微调实验内容。在多样化教学模式适应性方面,当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时,有17.46%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解答,多数学生喜欢通过相互讨论或者询问来解决,这说明相对于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实验课程。56人选择靠老师的传播,84人选择自学,81人选择结合老师的指导,课后继续探索,31人选择小组学习,说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分组讨论、辩论、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解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化学实验课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前备课充足,将课堂一股脑地交给学生,只挑重点知识讲解。学生往往很少或几乎没有时间向老师提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守株待兔的心理,对知识的理解完全顺应老师的思维,缺乏自己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让学生在思考与求证的过程中浪费更多的时间。的确,在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潮流下,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更高的成绩,但是在大学阶段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在分流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应针对农业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需求,制定相应配套的教学目标。目前,对农业院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结果是: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跟踪,课后追踪。

1.利用网络实现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课前预习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入校后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新生开课前,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设计和准备,将每一课的教学操作视频、期末考核的项目都上传至所教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要求学生上课前熟悉熟记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梳理实验流程,能做到过电影式地预习实验内容,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了考核全班同学的预习情况,将30人的教学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登台讲课,讲课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实验内容交流相应的疑问,且把课堂交给学生,选出代表向其余同学讲解自己预习的实验原理、内容、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最后再让学生互评,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的互相评价来了解大家对该实验的理解程度,快速准确地把握学生对该实验了解得不透彻的地方,进一步强调难点、重点,准确总结学生薄弱点,实现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强化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为了充分调动每一组每一个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分工明确,一组人有的完成实验内容,有的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台面,整理实验数据,将实验中的疑问和注意事项整理后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且教师随意指定一名学生用手机录制一些形象生动的实验小视频,需要学生反复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不断地改进实验操作。例如,录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洗涤,润洗,捡漏,转移溶液,稀释,定容,等等。比较每组学生视频的优缺点,让每组学生互相点评。比较式的教学方法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达到主动探索,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时间空间的利用。

3.课后学生和老师追踪式的沟通交流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课的共性问题,集中在“答疑讨论区”里回答和学生互动,学生也可以随时上课不懂的理论和实验操作步骤,不仅可以课上及时找老师答疑,也可以在平台上回看视频,重新积极思考和拓展实验内容,其他时间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智能通讯工具完成答疑和指导。

四、结语

教学全程的制度改革,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们多样化思维上,针对学生们长期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消极学习状态,将网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科研或实际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农业院校培养学生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雯,高培红,向丹,等.无机化学元素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学化学,2018,33(1):24-28.

[2]刘景宜.“互联网+”时代高校混合学习设计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35-39.

[3]汪德露.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蓝墨云班课APP在教学运用中的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6):221-223.

科室学习计划范文8

当今社会,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开展,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国际贸易课程是针对外贸业务岗位而开发的课程,随着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中,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方式多元化分析也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课程。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显著增加,互联网无处不在,在网络环境下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1研究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1.1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决定性

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但是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烦琐复杂且内容抽象,学生想要很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非轻而易举。所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实现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1]

1.2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增长提出的必然要求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扼转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也显著增加,对外贸易规模较大。2016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当月累计高达17126.7亿美元。逐年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推进也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所以需要通过国际贸易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国际分工、区域经济等问题及相关经济现象。

1.3网格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材仍没有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并不是保持静止、一成不变的课程,它与国际经济前沿联系最为紧密,是动态发展的学科。所以编写国际贸易课本既要体现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又要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内容。虽然国际贸易专家都意识到这一问题,每两年至三年就会更新一次教材,但是在更改到出版所用的时间内,国际贸易的政策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又不能及时地在改版的课程中得到显现。[2]并且案例在课本版面上受到限制。所以,由于编写教材自身的局限,想要在国际贸易教材上看到完整的体现国际贸易的最新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最近英国脱欧问题炒得火热。欧洲大陆是英国最大的金融和贸易服务业海外市场,英国退出欧盟将影响英国金融贸易服务业,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也将带来巨大影响。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显现。

1.4“慕课”的出现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慕课”是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注册加入其中学习。“慕课”的到来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它极大地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并有效地通过网络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改变教师全程占据课堂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步子学习,而是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全部有弊,我们要学会很好地将“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各取所长。

2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分析的核心问题和解决

2.1国际贸易课程与时俱进

一方面要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一环是科研,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让教师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动态,对国际形势了解。[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结合的方式就是专题讲座,深入分析某个国际贸易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2利用现代网络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授课:一是视频教学法:在教课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自己枯燥地一个人讲,要学会适时地插入国际贸易相关问题及事件的视频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利用网络搜集最新的国际贸易案例。教材的资源很有限,而互联网具有更新数据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讲到某理论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三是“慕课”的使用。“慕课”的使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包括国内高校的“慕课”也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慕课”。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加课程的讨论,尤其是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讨论,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使用讨论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问题:第一,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大家所关注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讨论不能无目的无次序,应该有组织有领导,这样才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不然会导致课堂混乱。第三,必须强调讨论的成果。关于课后思考题的布置,每个章节和内容后面都会有思考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思考题的布置,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强化,并理解内容的现状。在第二次上课前,通过抽查方式来考察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思考题的布置不能是简单易完成的内容,而应该选择需要学生思考的综合类有实效性的题目。

3构建多样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

一是在正式讲解内容前,通过提问和视频教学法,用与本课堂有关系的视频(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二是上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上面表格所列);三是课后为巩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四是不上课的这段时间最容易被忽视,在日常中,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专题讲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层面。“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推动课程的完美进行。

4结论

国际贸易课程包括了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虽然看上去比较枯燥乏味,但还是丰富多彩的。因而要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对国际贸易大有裨益的杰出人才。

作者:续彩虹 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杰.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