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例6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文1

读完高尔基的这几篇文章,我觉得高尔基很聪明,很有目标,很有爱心,他是苏联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写下了大量的小说、剧本、传说、政论,还留下了许多散文作品。

高尔基聪明在于他巧装蛋糕,当食品店里的员工都无奈时,高尔基他想出了办法,在众人下只有你一个人想出了办法多光荣啊!你说高尔基聪明不聪明。

高尔基他有目标,从《小摄影师》看出,便跑回家拿,一天晚上有来了一位摄影师,可高尔基却对自己的秘书说,我只见一个男孩,你看高尔基多有目标,只认定一个东西。

高尔基他非常有爱心,一次一个男孩借图书馆的一本《童年》的书,可却弄丢了,于是,请求高尔基帮忙,高尔基把他一本珍藏多年的《童年》给了那位男孩,高尔基多么有爱心,把他一本珍藏多年的书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男孩,是啊,高尔基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的成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文2

-----续写《小摄影师》

第二天早晨,阳光依然那么灿烂。心急的高尔基望着窗外空空的街道,眼神里露出一种莫名的期待和愁怅。

不一会儿,小男孩兴冲冲地跑到了高尔基的门前,不停的喘着粗气,红扑扑的小脸蛋上闪着晶莹的汗珠。看来他一定赶了很远很远的路程。

“请让我再见见高尔基同志吧!” 他礼貌地向秘书鞠着躬。“快进来吧,孩子!他正在等你呢!”秘书微笑地点着头。小男孩连身谢着,他迫不及待地一溜烟儿钻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眼前一亮,喜出望外,“欢迎你,孩子!”高尔基热情地站起来,抚摸着小男孩热气腾腾的金发小脑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文3

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首要教学原则。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和倡导儿童主体性,既关系到儿童发展权利的充分实现,又关系到儿童需要和地位的满足,还关系到儿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他的这种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鼓励儿童积极的自我表现和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们借鉴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并尊重儿童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他们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敲打物体、探究声音等行为正是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而音乐中丰富的音响、鲜明的和节奏、动听的音调能让儿童直接体验到快乐。其次,我们要为儿童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奥尔夫推崇让孩子主动学习音乐,并且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老师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同时,还要给孩子宽松自主的权利,让他们有能力选择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还能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使孩子在积极投入的自我创作中进入并体验音乐。作为从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我们应将奥尔夫的这种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精髓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的儿童观、教育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掌握综合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奥尔夫强调,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艺术,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要借助各种音乐媒介———游戏、演奏、图谱欣赏、语言朗诵、音乐故事、人体乐器、节奏、美术、作曲识谱等对儿童进行综合训练。在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打击乐器、声势训练、即兴演奏、动作与舞蹈等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在课程内容上,也是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融入儿童音乐教学中。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我们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定、课程内容、教学教法等方面都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通过理论课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深刻体会奥尔夫的先进理念,通过专业课的探索实践,让学生掌握奥尔夫综合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教师的各种素质要求极高,每年大批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的高师毕业生中,能掌握并且能在基础教学一线实施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师甚少。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实施奥尔夫教学法应引起重视和推广。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理论课深入浅出,潜移默化

我们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专业理论课堂中,给学生们介绍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形成,他的音乐教学特点及方法,让学生对奥尔夫教学体系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在研究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儿童艺术活动的行为表现极其原因,明白音乐教育就是人的教育的道理,让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合理。奥尔夫认为将诗、舞、乐、戏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符合儿童特点和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的,我们就让学生搜集积累大量的本土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从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歌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鸟、树木、地名等;在教学方法上,可将儿歌、古诗、格言等与节奏训练、多声部训练相结合,编配各种节奏型或多声部的和弦,让孩子们在稳定的拍子中一边朗诵一边结合肢体动作训练准确的节奏感,还可以加入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来训练孩子们的听力,体会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等。让学生明白,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教法,才是符合儿童天性、最自然的、最富生命力的东西。

2、技能课综合训练,突出优势

奥尔夫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相关领域的知识,这要求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全方位的综合才艺,一专多能。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专长和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对乐感、节奏较强的同学,我们给他们增加一些打击乐、律动方面的训练;对舞蹈兴趣浓厚的同学,我们多布置一些舞蹈编排、即兴表演的任务;对器乐演奏能力强的同学,我们鼓励他们学习掌握多种乐器,特别是奥尔夫乐器的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长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技能竞赛、汇报演出等实践活动去激发学生对声乐表演、器乐演奏、舞蹈创编、歌曲弹唱、合唱指挥等多种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针对自身弱科及弱项,强化训练,取长补短。作为将来的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把各种音乐技能整合、传递、融汇的技能,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高超技能。这也是奥尔夫综合性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只有实现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借鉴,加强沟通和转换,才能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向。

3、实践课积极参与,鼓励创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文4

我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对这位苏联作家再熟悉不过了,当年他的书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争相传阅,爱不释手。盖达尔的书通俗易懂,语言明快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并富有浪漫主义的抒彩,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从小培养善良、诚实、勇敢、公正、忠诚、友谊的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就是用现在的眼光(教育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来衡量,他的书也不失为优秀的儿童读物,仍然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盖达尔属于所有的人,而首先属于孩子们。”他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是孩子们的忠实朋友,所以孩子们亲切地把他叫做“我们的盖达尔”。孩子们不仅喜欢他,爱戴他,而且在他的倡导下为社会、国家和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后来,他们的善举发展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铁木儿运动”,很快就席卷了辽阔的苏联大地,对卫国战争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作家鲁维姆・弗拉尔曼在回忆录里讲了一件事。他和盖达尔住在一条街,盖达尔每次出门就会被小孩子拦住,有时候是一大群,这条街的孩子都认识他。孩子们经常走到盖达尔面前,突然立正站着问,“今天有没有命令?”盖达尔也军人式地回答他们,“今天没有命令,有命令我就叫你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吧。”起先,弗拉尔曼还以为他是和孩子们闹着玩的,后来才相信他们是在一本正经地执行公务。

不妨举一个例子。一天,在弗拉尔曼住的房子里有个作家病了,高烧不退,心脏衰弱,已经一昼夜了。医生开的处方上有一种药,可附近药房里没有。大家心急如焚,于是弗拉尔曼就去盖达尔家,问他有没有这种药,盖达尔摇了摇头。但他沉思一会儿说“会有的,”然后站起来走到窗前,打开对着大街的窗户,吹了几声口哨。不一会儿,响起了门铃声,走廊上出现了一个12岁左右的男孩子。“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我听到您发出的信号就来了。”“这一次有任务。你看作家病了,需要一种药,可附近药房没有。我现在发出战斗命令,你们赶快去买药。”男孩旋即拔腿而去。过了半个小时,门铃又响了,又是一个男孩报告说,已派人到所有的药房去了。由此可见,盖达尔的命令已经传达到街上每家每户的孩子们了。门铃声不时响起,跑来汇报情况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他们跑遍了城里的大小药房,有个男孩子终于在很远的郊区把药买到拿来了。

盖达尔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经常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他的儿子铁木儿说:他的父亲盖达尔是世界上最高尚、最善良的人。铁木儿在回忆录里讲了一件自己的童年往事。盖达尔早就答应给10岁的儿子买一辆自行车,但过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兑现,不是手里没有钱,就是忘了自己的许诺。一次,在儿子的提醒下,盖达尔立即带上买车的钱去商店。铁木儿高兴极了,急不可耐地对院子里的孩子们讲,他的爸爸到商店给他买自行车去了。事情就这么巧,盖达尔去商店的路上,碰到一个熟人急需钱用,便慷慨地把买自行车的钱借他了。父亲回家后讲明情况,要儿子再等一段时间。眼看就要到手的自行车,没想到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儿子心里郁郁不乐,但他理解父亲这样做是对的。

作家叶梅利亚诺夫讲述了盖达尔“巧妙”帮助一个贫困大学生而被误认为小偷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一个刚考上医学院的大学生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莫斯科。他手里抱着一摞书挤上了有轨电车。他慌张地看着售票员,在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总算是摸出来了买车票的10个戈比。这时,有位乘客发现穿着军大衣的人悄悄地把手伸进了抱着书的小伙子的口袋里,便当即抓住这只手,大声喊道:“抓小偷!”一下子车上人声鼎沸,电车停下来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民警来了,叫穿军大衣的人出示证件,这人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带公民证,只有苏联作协会员证,我是作家盖达尔。”贫困的大学生却显得很平静,告诉民警他刚来莫斯科,身上的钱花光了,只剩下10个戈比。民警要他看看口袋里的证件还在不在,没想到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揉皱了的50卢布的纸币来,连忙解释说这不是自己的钱,他的钱已经用掉了。顿时,民警和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讶,还从来没见过把自己的钱悄悄塞进别人口袋里的“小偷”。大学生含着眼泪,感激地对盖达尔说:“我读过您的许多书,我从中懂得了怎样生活……”

盖达尔喜欢和孩子们交朋友,并且尊重他们的人格,在他们面前从来不摆大人的架子,更不以名作家自居,而是像平辈人一样和他们谈话,态度和蔼可亲,语言幽默风趣。卓娅的妈妈在她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里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叙述了盖达尔和卓娅的一段友情。盖达尔和卓娅是在索科利尼基疗养院里认识的。一天,卓娅和妈妈在路上碰见了盖达尔。卓娅的妈妈对盖达尔说:“她总问我,您是怎样的人,住在哪里,能不能看到您?”盖达尔笑着对卓娅说:“我是个极普通的人,住在莫斯科,现在索科利尼基疗养,看一整天都行!”卓娅说:“我认识您,您是作家盖达尔。您所有的书我都知道。”盖达尔答道:“我也认识您,您所有的书我也知道:代数、物理、三角。”

从这以后,盖达尔和卓娅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滑冰滑雪,晚上在一起唱歌,交谈读书心得。卓娅喜欢朗诵诗,她朗诵歌德的诗,受到盖达尔的鼓励和夸奖。离开疗养院前不久,卓娅问盖达尔,“什么是幸福?”当时,盖达尔没有详细回答她。过了几天,卓娅出院的那天,盖达尔和卓娅握手道别,并送给她一本自己的著作《丘克和盖克》。盖达尔在书的扉页上亲笔题道:“什么是幸福?各人有各自的见解。然而总的说来,所有的人都懂得,应当老老实实生活,勤勤恳恳工作,热爱并珍惜这片辽阔的幸福的国土――苏维埃国家。”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文5

【关键词】福禄贝尔;儿童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一、福禄贝尔儿童教育的主要思想

(一)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发展”是福禄贝尔十分强调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他因受到谢林的思想,主张进行教育按照儿童的本性,使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同样得到发展,反对因某些能力而忽视全面的发展。比如说:布置绘画配色的作业,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未来的画家;进行唱歌的教学,也不是有意地训练一个未来的音乐家,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只是使年轻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并揭示他的本性。重视体育和儿童智力与道德发展的联系。

2.活动的方法

福禄贝尔高度强调以活动的方法来教育儿童认识自己,融入社会表现本性。他反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种片面从经济利益出发而评论劳动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卑微的。出生到世界上的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需要及早地给以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因为这里存在着双重理由,即两方面必不可少的要求,一个内部要求和一个外部要求,由于前者包含着后者,所以前者是最重要的和永恒的。福禄贝尔也主张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他认为游戏是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工具,是发展幼儿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体力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幼儿获得欢乐自由满足,取得内心与外界统一的生活源泉。

(二)重视家庭教育

他曾说道:“未来的学校生活和教学生活只能在耗费昂贵代价的条件下,极其困难地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往往根本不可能培养这种能力,这方面的成效如何,要取决于利用和不利用,重视和不重视儿童的家庭生活”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甚至对于人的一生,都是无比重要的。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提供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儿童与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的共同感情是儿童最初的精神力量的根源,“这种首先把孩子同母亲、父亲和兄弟姐妹结合在一起的最初的共同感情是更高的精神上一致的基础”。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应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对我国儿童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教育家,在这点上对于我们而言,在现阶段我们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高幼儿毛入园率,提高幼儿园办学的质量。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当中来是我们目前要解决和重视的问题。目前香港、澳门、山西、陕西等地都在把学前教育纳入十五年义务教育。

(二)培养共同感情,促进道德发展。

首先,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共同感情。父母爱孩子,儿童会感受到,认识到自己对父母的爱并会去爱父母。现今,有很多父母属于溺爱型的,溺爱孩子,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做,丝毫不让孩子做,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辛劳,不会体谅到父母的辛苦,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并养成懒惰的习惯。所以,共同感情的培养还包括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可通过儿童伙伴群体的交往促进儿童共同感情的培养儿童在群体交往中团结精神得以发展,他们从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特点,有益于儿童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自我个性形成,健康情感的培养。

(三)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福禄贝尔主张让儿童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他们的塑造能力,从小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儿童期恰恰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关键期,在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地遇到问题,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在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儿童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儿童的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都得到发展,避免了思维定势的产生,儿童通过创造性活动对原来知识的重组加工,创造思维得到培养,所以,要创造条件,让儿童多进行一些创造性活动,避免思维的僵化,促使儿童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四)正确认识幼儿园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不是通常的幼儿学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我发展的场所。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不应该过早的接受概念性的知识。

幼儿园可以直接将福禄贝尔的作业、恩物教学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发展和变化,通过各种作业以及恩物教学,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对物体颜色、形状等方面的认识,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形成时间、空间等概念,利用多样化的作业和恩物教学,使幼儿在娱乐的同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幼儿教育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的工程,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为现代幼儿教育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幼儿园应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树立儿童发展观,通过多样化的游戏、作业、恩物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通力合作,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和学习中,实现自身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作者简介:庞玲玲(1990.1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原理。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著.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13.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范文6

关键词:赫尔巴特;道德;儿童管理;教学形式阶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95-02

一、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原名约翰・菲力德力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二、赫尔巴特教育理论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选择的目的,即培养和发展儿童多在方面的兴趣与能力。另一部分为道德的目的,即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为: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他认为,这种目的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关注的。他认为孩子具有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及宗教的兴趣,他对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使孩子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来继续发展。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道德的形成,因此赫尔巴特非常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所谓道德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孩子能拥有这五种道德观念,才能算是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它们依次是内心自由、完善、任慈、正义和公平。儿童管理作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之一。对儿童管理,赫尔巴特作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找到了比较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当孩子还处于幼年阶段,对所接触的东西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因此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命令和禁止的口吻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对孩子在幼年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赫尔巴特认为,教师运用命令和禁止的手段时必须与威胁和监督配合使用,被命令和禁止的事物必须明确具体以使儿童能够理解。当性格的主观部分开始显示出来时,一般在后期儿童年龄阶段,就可以开始进行调节的训育了。不对儿童采用说服办法,这条规则适用于儿童早期。教学是激发兴趣,形成观念,传授知识,培养性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儿童心灵的过程。他把教师比作“建筑师”或“园艺师”。主张教师应通过一种“艺术”――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建造儿童的心灵。为此,赫尔巴特以一生大部分精力探讨了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这个教学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明了(清楚),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三、对现代教育之影响

在赫尔巴特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学是中心。为此他对教学目的比较深入地研究,对此提出了教育的一般目的与最高目的。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与课程的设置有关。例如:经验的兴趣,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由感觉而得来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兴趣,与之相适应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科目。赫尔巴特所培养多方面兴趣的课程在我国当今教育中都一一实现了,教育为了实现不同儿童个性的充分发挥,设置了多种学科来满足儿童的需要。由于儿童兴趣爱好不同,要想实现儿童个性自由化的最大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程供儿童学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赫尔巴特注重儿童多方面兴趣,这无疑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对于教育者了解儿童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自古以来都比较重视道德,这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儒家思想教育做人要做“仁者爱人”。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的目的。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依然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对道德的重视。例如:孩子在刚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让孩子开始学习背诵三字经及一些唐诗。在孩子进入小学的时候,学校会为孩子开设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步入初中和高中,政治课的出现使孩子接受更高一层的道德教育。大学期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生期间,学校依然会开设类似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来不断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以上不难看出来,我国对道德教育给予很大的重视。赫尔巴特认为道德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这对我国现行教育儿童道德所采用的说教方法相对应,教师对儿童进行道德事件的讲解,使儿童自己从内心真正理解道德的意义。(2)赞扬和谴责。赫尔巴特认为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应当给予一定的赞许,学生内心也会感到愉悦。他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应用。相反,当儿童不遵守行为规则时,则要对其进行谴责,这是一种不愉快的艺术,但在必要的时候,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训育方式。(3)良好的健康状况。赫尔巴特认为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循循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我国对教师的人格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审核,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审核。因此,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对我国教师的教育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反映了封建国家的特色,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落后的一面。由于当时德国封建落后,所以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德国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人们才开始重视并迅速传播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形成“赫尔巴特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教育界的极大重视,对发展美国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后,他的教育思想传到欧洲其他地方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朝末年传到我国。赫尔巴特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及教学形式阶段对我国现代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赫尔巴特的许多思想至今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聚英教育培训中心.教育学考研复习指南[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教育学讲义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