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论文范例6篇

有色金属论文

有色金属论文范文1

利用地球岩石圈、生物圈、气圈、水圈等自然条件进行勘测,可以得到化学元素的分布情况,在利用这些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配的变化勘查矿产资源就是地球化学勘查。具体的说地球化学勘察可以通过土壤、岩石、气体、地表植被、水系沉积物等不同的自然元素进行监测寻找矿藏。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蕴藏量是由系统确定的,因此为勘查矿产资源进一步提供了精确、详细的依据。地球化学勘察具有系统分析元素多,勘察面较为广泛,勘察数据灵敏度高、活动性强的特点,可以很快的完成矿产的测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成熟有效的大深度找矿技术缺乏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找矿技术能够探测到地下1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精良的设备甚至达到4000米的深度。但是我国现有的探测开采有色金属的金属还有待改进,一般只能勘测500米左右的深度,对于蕴藏较深的红透山铜-锌矿的勘测也仅为1100米左右。我国在深度探测方面,现有的找矿理论和遥感技术还不能满足相关的要求。所以,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的相关研究部门要不断的加大对于勘查技术的研发力度,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改革创新,研制出是与我国的矿藏勘探技术。

2.2研究应用找矿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局限性我国应用找矿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物探异常现象中存在干扰和多解性。矿体本身能够引起一些化探的异常变化,同时岩层性质的变化、各类蚀变和地球的化学障等也都可能引起化探异常现象。我国现在所使用的勘探技术和理论很容易受到这些异常现象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探索找矿理论、推理成矿规律有很强的的局限性,受到自然岩层和地质构造影响的矿床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被找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够不受地质因素干扰的科学判定矿床分布。

2.3尚且没有完全实现生产、科研、各学科和技术方法的融合因为机构设置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有色金属勘查技术缺乏科学体系,不同学科和技术方法之间无法对接,不能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所以,要寻求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实现不同学科和技术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让勘查技术一体化。

2.4还需大力推广野外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现场快速测定没有进行相应的监督指导,就很容易出现漏矿的现象,影响到我国勘查企业找矿效率和找矿成果。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元素分析法、无形测定等方法,不过还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让现场测定更加准确。所以,要逐步的加大管理力度和技术投入,不断的完善我国有色金属勘查技术和方法,让野外现场的勘探更加准确。

3结束语

有色金属论文范文2

[关键字] 有色金属 找矿措施 地质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44-1

0 前言

实现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的突破,不仅是为了发展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是巩固我国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方面的国际地位的迫切需求。为了使我国地质勘探方面的实力能够得到快速有成效的增强,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质工作者们的责任更加重大,要达到的要求也更高。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有色金属勘查工作方面的程度不断加深,露出地表的和近地表的有色金属矿产愈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把找矿的目标从已经大体查明的第一深度空间转变到更深的第二深度空间。

1 需要改进的措施

1.1 创新理论,更新观念

鉴于前言所提到的,为了缓解有色金属矿产的资源危机,那么就要加强深部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力度。深部找矿在现有的各项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实施的,而且其理论和观念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

鉴于深部找矿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发现并勘探到深部的资源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非常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对已发现的深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物质来源、构造条件)、成矿作用、矿体特征加以研究,不断完善资料、提高认识、总结,形成成矿模式,为以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地学习国内国外深部找矿的相关理论和借鉴先进的找矿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理论,才能在深部找矿中取得突破。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找矿工作中仅仅有了新的观念和理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对于矿床学乃至所有的科学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做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开发的地质工作者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做好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今的实际工作和科研中,最常见的一个不好现象就是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一些典型的行为表现在:对于全面阐释有色金属勘探过程中的实际现象、全面研究有色金属矿产特征的成果很少;很重视论文的发表,而忽略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实践检验中是否合理的情况。而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前线工作者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却不注意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注意补充最新的理论知识,这都不利于找矿工作的发展。

有鉴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本文提出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①坚持生产学习科研相结合,实践证明,这在大多数科学领域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我们有色金属矿产勘探领域,也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②对于个人评价,应该结合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对有色金属勘探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理论上的创新,一种是实际工作中有重要的发现,两者不应该只取其一,应该齐头并进,都考虑到个人评价当中;③对于新进单位的年轻人,应该先全面培养其综合科研能力,可以先接触一下深入研究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全面打好地质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未来培养长久人才;④对于前线工作者,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培训课程,或者多提供一些去高校进修的机会,这样可以使第一线的找矿工作者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丰富最新的理论知识,将他们培养成更高一级的地质人才。

1.3 勘查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勘探技术也不断创新,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是以重磁电法、激发极化法等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方法和技术推陈出新。主要包括三维地震技术、地面高精度重力勘查技术、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查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频谱激电法、井中声波透视法技术、地下电磁波法等[1,2]。

同样,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数学地质方法的发展;遥感技术也是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工作频率向全波段的延伸、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不断增大。

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种种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带来的是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大,找矿效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寻找更新、更完善的勘查技术,使之为我们的深部地质找矿服务。

1.4加大资金投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资金对于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何况是地质勘探这么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吸纳最杰出的地质人才,才能使用更先进的勘探设备,得到最全面的地质资料,得到更好的勘探效果。

但是这里的加大资金投入并不是盲目的、浪费的,而是要用在刀刃上的。必须提前做好完善的预算,保证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必需大量资金投入的地方绝不吝啬,对于可以节省开支的地方也绝不浪费,这样才能使资金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成正比。

1.5 建立和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

对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是核心,地质找矿工作也是如此,培养和鼓励优秀的地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措施。比如可以改善一线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提高野外出工的工资补贴;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工资分配或者奖励制度,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按所取得的成果大小和贡献比例来分配;还应该加强地质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培育创新型的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只有充分培养和利用各层次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找矿事业的发展。

2 结语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工作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在勘查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勘探的效率,使未来的地质找矿工作更加顺利、更加高效地进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有色金属论文范文3

关键词:资源禀赋;方差分析;劳动力;矿产资源

1、前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不平衡的局面 。随着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差异问题的凸现,加快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2006年中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中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包含国际间和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过程,产业转移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因此,研究安徽如何理性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加速实现安徽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给出来探讨,以期指出安徽省具有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源上的优势。

2、安徽省要素禀赋分析

学术界普遍认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民总产量的高低,除了受到国家的宏观政策影响以外,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无非是受三个主要因素控制的,即:要素禀赋、资本和技术水平。本文将从要素禀赋、资本以及技术水平三个方面对安徽省的产业以及未来发展基础做详细的分析,首先,本文将对安徽省劳动力禀赋进行分析。

2.1劳动力禀赋分析

就区域发展而言,人口条件是最重要的。首先,人是生产者,它是区域开发的基本动力;其次,人是消费者,它对区域资源形成压力,同时又从消费的角度对区域发展形成动力。因此,计量分析区域人口,这是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最重要的环节。区域人口的计量分析一般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规模三个方面。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仅以劳动力资源作为出发点,来讨论安徽省地区劳动力资源规模,其计算公式为:d×g×(α=αm+βh)式中,d、g分别表示地区的社会劳动者人数和平均寿命;α表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之比;m表示中等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之比;h表示高等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之比;α、β分别表示具有中等和高等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工资相当于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工资的倍数。其取值更具发达国家的经验数值。α取值为1.5-2,β取值为2-3,在本文中,取α、β分别为1.5-2、2-3的均值,即α为1.75、β为2.5[38-40]。本文以2005年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全国劳动力要素禀赋,并参照全国其他省市的劳动力资源规模来看安徽省的劳动力所处于的全国所有省市中的位次。搜集中国2006年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进行处理后,计算后得到下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劳动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九,占全国劳动力资源的4.339%。从这方面来看,安徽在可以效仿浙江省,在产业发展初期将注意力放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同时等待机会逐步将经济发展的触角伸向技术密集型。此外,还可以看出发达地区的其他省市的劳动力规模,如:江苏省排名最高位列第四,浙江次之位列全国过第十,上海最次位列全国过二十二灯。显然,安徽的劳动力资源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禀赋的比较上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因此,从劳动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完全具备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条件。接下来,我们来看安徽省的资源禀赋的水平及其组合优度如何。

2.2 资源禀赋分析

自然资源条件的好坏,还有一个资源的空间组合问题,一个地区各类自然资源的组合情况,可用“组合指数”表示,用“标准差”计算。下面我们分三大类进行讨论。统一的公式为

X=∑ni=1Xin=(x1+x2+x3+…+xn)/n

标准差值S=[∑ni=1(x1-x)2/n]1/2,标准差值大说明地区各类自然资源占全省比重,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弱;相反,标准差值小,说明组合状况好,有利于地区综合发展[41-44]。

2.2.1 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禀赋及组合指数

通过对中国2006年统计年鉴和安徽省2006年统计年鉴中含有能源、黑色金属矿产的数据提取得到下表:

本文将安徽省的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同全国的相比。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锰矿、铬矿、矾矿、原生钛铁矿。如表3-2所示,安徽省所含的能源以及黑色金属矿产的种类占总的能源以及黑色金属矿产的种类的5/8的,其中煤炭是所有能源及黑色金属矿产中占全国比例最高的约为4.3736%,其次是铁矿资源占全国铁矿资源的4.1983%,排名第三的是矾矿,安徽省的矾矿资源占全国矾矿资源的1.6622%。其他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只占全国能源总量的很小比例。我们将安徽省所拥有的这五种能源、以及黑色金属矿产资源进行空间组合。得出上表的最后两列:均值等于0.02572说明安徽省含有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的占全国同种类的2.572%。从其方差值0.000435155(表格中只列到小数点后四位,) 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各种类的配置差别不大。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现象,当各样本空间占总样本空间比例很小的时候,方差自然也就不会大,所以还要结合原来的原始数值来看,通过对原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天然气所占全国天然气总储备量的相当低的水平,其他的能源和黑色金属矿产都是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由于本文在计算中其组合指数的时候已经将其忽略不计了,所以可以得知,虽然安徽省的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相较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等资源大省来说虽稍显弱势,但是其配置却比较合理。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以及黑色金属矿产利用的技术水平继续优化其发展。

2.2.2 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禀赋及组合指数

通过对中国2006年统计年鉴和安徽省2006年统计年鉴中含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数据提取得到下表:

表3-3 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 (2005年)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依旧将安徽省的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同全国的相比。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包括: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菱镁矿、硫铁矿、磷矿、高岭土。如表3-3所示,安徽省所含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种类占总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种类的3/4的,其中硫铁矿是所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中占全国比例最高的为19.1352%,其次是铜矿资源占全国铜矿资源的8.5971%,排名第三的是磷矿,安徽省的磷矿资源占全国磷矿资源的1.0008%。其他的铅矿、高岭土、锌矿矿产分别占全国能源总量的0.6832%、0.5808%、0.3514%。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资源要远丰富于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的储备量。下面将安徽省所拥有的这六种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进行空间组合。得出最后两列,其均值为0.0506,方差为0.0058,由此可见,安徽省拥有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总量占全国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总量的5.058%。约高于全国平均总水平两个百分点。结合具体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数量可以明显发现安徽省的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具有相当的优势。此外由得出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组合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安徽省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组合优度指数也很高。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安徽省可以侧重于发展以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为生产要素的行业。

2.2.3 自然资源禀赋及组合指数

通过对2006年中国和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含有自然资源要素数据提取得到下表:

表3-4 自然资源(2005)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同全国的相比,得出如下的结论。在做出结论之前,需要说明以下几点,在本文中所说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其中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业用地;森林资源包括:森林面积、森利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水利资源包括:水资源总量和地下资源量。如表所示3-4,安徽省的自然资源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1.4707%、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0.5878%、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639%、地下水资源占全国过地下水资源的2.6393%。此外,安徽省的森林覆盖率更是高出全国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的7.79个百分点。由上表,可以知道,安徽省是自然资源大省,尤其是土地以及森林占有率上。那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拥有较高水平的资源组合情况呢?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计算自然资源的空间组合指数。以此来推断地区的综合发展。得出上表中的最后两列,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其组合配置优化程度的时候是以各大项作为考量的,即主要考察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三个大方向的组合优化程度。通过X和S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的所有的自然资源占全国同类型的资源的19.4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6.1个百分点,其方差也就是组合指数相较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能源、黑色金属矿产的组合指数来说要显得略高。将对其进行检验后,得知其置信区间仍然在85%内有效。所以,整体来说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绝对优势。

3、结论

通过以上对安徽省劳动力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其资源组合效率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资源禀赋水平处于全国一个较高的位置,这为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做好了资源禀赋的准备和保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在国际区际关系中经济发达地区总是要求欠发达地区一体化以开放市场,以此吸纳更多优质要素与资源。相应地,后者就要有适当保护措施。如同我国当年加入WTO为什么谈判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进入即要获得过渡期逐步放开市场。这是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共同特点。何况东部地区在体制政策具有比内地拥有更多的条件和优惠。此外,还有交通条件的限制等。所以,在早些时候,安徽省的学术界认为在这些软硬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安徽与发达地区一体化的提法不可行。近年来安徽省又提出融入长三角的口号,通过本文的分析,说明了安徽省具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基础。客观上安徽省的物质,资本,人才,技术等能创造出财富的要素都已基本做到自由流动。以上仅仅是为安徽省东向战略作理论上的论证。然后我们的目的是要从更高的层次看待东向战略。至于如何实施东向战略,如何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尚需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施锡栓、范正琦编著.资料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452-468

[2]Box,G E.P and Jenkins ,GM.and Reisel,GC.(1994):《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顾岚主译)[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56-67

[3]张晓炯.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23-147

[4]Robert Rowthorn and Ramana Ramas wamy.Deindustrialization: Causes and Implications.IMF Staff Papers,1997:19-26

[5]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21-35

[6]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234-264

[7]Michael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The Free Press,1990:265-284

[8]Kyle Bagwell and Robert W Staiger.Shift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Accession in the WTO.Y al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1(6):33-38

[9]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年鉴2001-2006

[10]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2001-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有色金属论文范文4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炼 废水处理 研究现状 展望

当前,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所排出的废水是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已被列入高污染的领域中。其中,废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是最为常见的,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1]。国家也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并颁布了法规来治理废水的污染。所以,针对有色金属及其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水质特点,研究切实可行、成本低、便捷的废水处理方式,彻底解决当前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废水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确保有色金属行业能良好的发展下去以及解决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是非常关键的[2]。本文从有色金属在其冶炼过程中排放废水及废水的特点出发,对当前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污水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发展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冶炼过程中的废水

1.废水来源和性质

有色金属在其冶炼的过程中,冲洗液、冲渣水、烟气的净化水以及车间用水等都是废水的主要来源[3]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冲洗液。包括各程序中多种酸的洗液、产生的废酸,颗粒清除的洗涤用水,硫酸环节的废液,点解过程的废液等都对车间排除水的污染有非常大的相关性。该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在其理化性质上具有pH值低,重金属含量大的等特点火法冶炼过程中的冲渣水。在有色金属的火法冶炼过程中,需要对熔融态的残渣进行淬冷处理,这个过程通常是用水进行,相应的产生的废水也具有残渣颗粒多、重金属含量高以及水温度高的特点

冲洗过程带来的废水中也将烟气中的各种杂质都带到了废水中冶炼过程中车间冲洗产生的废水。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需要用水对各种设备、车间地板、物料等进行冲洗处理。这个过程中设备表面所残留的各种原料和产物以及点解车间电解液的滴漏等情况都使得清洗用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性物质有色冶炼过程中设备冷却过程中的用水。这里主要是指冶炼过程中对炉窑等进行冷却的环节中所产生的废水。该废水由于仅作为循环用的冷却水,不会接触到设备的表面和原料,因此其除了温度较高外,基本上没有重金属、酸性等的污染。

2.废水的危害性[4]

首先,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排出的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可以说是重金属。其在废水中具有含量高的特点,而且其对周围的环境、动植物等有非常大的危害。例如当前报道的湖南的镉超标的毒大米等,从物种的角度会最终影响到整个环境及人类。

其次,有色金属在其冶炼过程中所产生和排除的废水,不经处理其中的重金属和强酸性都会对物种造成危害,包括植物的死亡以及动物的灭绝等,最终对人类造成危害。

再次,有色金属在其冶炼中所排除的废水中,还有着各用酸环节中带出的强酸性的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否则最终会导致饮用水的pH的降低,对动植物的生存也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外,污水中的强酸性物质及其挥发造成的酸雨等会对各中建筑中的金属及墙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有色金属行业排放废水有效处理的研究状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技术的提升,当前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从企业到学校再到可以机构都会废水的处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有关有色冶炼过程排放废水的文章进行了查阅。共发现有300多篇相关的研究。从的时间上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05年之前,研究相对较少,每年仅几篇相关的研究。但进入2010年后,研究论文呈几何倍数递增。这主要是人们对环境治理要求的增加以及当前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

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就“中和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中和法”的技术在其原理上主要是用石灰对废水进行中和处理,相关研究也从初期的一级、多级处理改进为当前的HDS改良方法。并以HDS技术为基础研究发开出了大量的综合性处理方法。从2005 年开始,在有色金属废水的处理中,人们引入了膜法以及吸附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这两种方法也被大量的研究,并有着代替传统中和法的趋势。但是其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其缺点主要是其使用过程中,吸附剂使用后需要进行再生,而再生环节非常频繁,这对吸附法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废水的处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相关技术的提升,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排除的废水在其处理过程的相关研究在当前有了新的趋势[6]。

1.高技术含量的处理方法及联合处理方法代替传统的处理方法

当前,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对于排放废水的处理通常以传统的一级或者多级的“中和法”进行。该废水处理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小等的优点,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沉淀难处理、工艺处理结果变化大等问题。基于上述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和法”进行改进,并研究开发出了很多效果好的处理方法。

案例:某锌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高浓度泥浆法(HDS)对排放污水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处理。

该公司对于冶炼过程中制酸环节所排出的废水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环保处理。当前,该冶炼工段的废水中强酸性物的生产为80 m3/h,其中硫酸的含量为2%,浓度约为20 g/L;而且重金属含量也严重超标,Zn离子的含量高达1600 mg/L,Cd离子的含量高达400 mg/L,Pb离子的含量高达500 mg/L,As离子的含量高达1500 mg/L。从这个检查结果看,该冶炼过程排出的废水属于严重的重金属超标和强酸性污染水。利用改进型的处理工艺:高浓度的泥浆法(HDS)+铁盐,对废水进行处理。该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总的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人民币,每天可处理污水2000 吨,此过程中每立方污染废水的处理成本仅3.96 元。该强酸高重金属的废水经改工艺处理后,水质完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标准。

2.从过去传统的污染废水的处理向当前重金属的回收和水的重复利用转化

在当前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对于强酸及重金属超标的污染废水,企业在处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一级或者多级的石灰中和法进行处理,进而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后进行排放处理。在企业的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每吨的成本也较高,重金属离子经处理后会以沉淀的形式随着废水排除,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废水中的重金属无法得到回收利用,相当一部分的重金属都这样被浪费掉,进而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重金属回收的价值,开始对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成为了为了研究的方向之一。

当前的新技术-膜分离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将重金属离子回收,对废水处理后能完全达到国家对于污水排放的要求。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的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截留,当前的研究的截留效果高于百分之八十五,相比与传统的常规处理方式,截留效果能提升五个百分点。同时,膜分离技术的处理工艺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这样就使得对于处理工艺的维护等非常的便捷。此外,膜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占用的场地是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杨晓松等在其研究过程中对于韶关冶炼厂的膜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该厂当前使用的废水处理方式为具有超滤和纳滤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结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废水处理效果。采用该复合膜分离技术后,这个水处理的过程的脱盐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水经过处理后满足了工业上循环用水的标准。该标准为Ca2+离子浓度小于100 mg/L,F-离子浓度小于10 mg/L,SO42-离子浓度小于100 mg/L,溶液的电导率小于250 μs/cm,Pb2+离子浓度小于0.05 mg/L,Zn2+离子浓度小于0.05 mg/L,Cd2+离子浓度小于0.005 mg/L。 废水经过双层膜分离技术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也完全满足了国家污水排放的要求。其中超滤膜分离过程水的产出率高于百分之九十,纳滤膜分离过程水的产出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五,污水处理过程的总水的产出回收率大于百分之六十五。该水处理工艺的成本价格为4元每吨。

常皓等人在其研究研究中采用复合吸附法进行近身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的富集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生物制剂A 配位+二段水解+深度脱钙”的工艺。该工艺能实现重金属离子例如Zn2+离子浓度、Cu2+离子浓度等到达国家用水标准。Pb2+离子浓度可控制在0.05 mg/L,Cd2+离子浓度控制在0.05 mg/L ,也非常接近国家水质的标准。王勇等在其研究中对于铜冶炼中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可以让废水中的砷离子转化为亚砷酸铜,进一步的就可以利用二氧化硫对其进行还原,最终可以得到三氧化二砷。该工艺技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含有砷的废水进行处理的目的。此外,对回收的残渣进行氧化反应就可以将硫酸铜进行回收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硫酸铜可以在改技术工艺过程中进行循环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的有效处理的研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从研究的重点来看,除了传统的“中和法”工艺技术的改进,也出现了新的膜法和其他技术。这些研究开发的综合性技术在当前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相关研究的重点上也能够看出,未来有色冶炼废水研究的趋势是将传统的“中和法”进行改进以及开发综合型处理工艺。此外,当前很多研究也集中在从过去废水的处理向重金属的回收以及水的重复利用的方向转化的趋势。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有色金属冶炼领域所产生的废水,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进一步的提升行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勇. 含砷废水制备三氧化二砷及处理[C]//2009 年全国硫酸工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2] 王绍文,邹元龙,杨晓莉.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常皓. 生物制剂深度净化高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 杨晓松, 刘峰彪. 高密度泥浆法处理铅锌冶炼综合废水[J]. 有色金属,2009,61(4):166-169.

有色金属论文范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氧、硅、铝、铁)的相对含量

(2)掌握Na、Al的重要性质,认识N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3)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铝箔、酒精灯、火柴、坩埚、三角架、泥三角、坩埚钳、砂纸。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金属制品,大到飞机、坦克、航母,小到缝衣服的针,说明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一章,我们来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回忆初中所学有关金属的性质,回答下列思考题:

【思考】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分别为: 氧、硅、铝、铁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2、地球上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 化合态

为什么? 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写出下图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金属在反应中的性质(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1)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2)镁条燃烧 2Mg + O2 ======= 2MgO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 2AgNO3 ==Cu(NO3)2+ 2Ag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4)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4、上面四幅图基本概括了初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的上述性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还原剂

为什么? 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

【过渡】金属的这些性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某一金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认识一种活泼金属Na的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展示金属Na,Na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相信大家都听过“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有些金属(如:Au)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也不与O2发生反应,而有些金属(如:Fe)在常温下就能与O2发生反应,金属Na又如何呢?

【实验探究一】――常温下Na在空气中的变化

取一小块金属Na,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Na的颜色、光泽、感受Na的硬度,新切开的Na表面在空气中发生什么变化?(注意:凡是接触Na的用具都必须是干燥的,取用Na后剩余的应放回原瓶)

小结:1、Na的物理性质: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密度比煤油大、熔点低、易导电、易导热

2、新切开Na的表面: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很快变暗,生成白色固体

(这说明Na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

3、反应方程式:4Na + O2 === 2Na2O

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找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过渡】Na在常温下就可以和O2发生反应,如果我们改变反应条件,对Na进行加热,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实验探究二】――加热条件下Na在空气中的变化

把一小块金属Na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

现象:Na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2Na + O2 ======== Na2O2

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找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总结】Na与O2反应,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过渡】Al与Na都是活泼金属,那么Al与O2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

【实验探究三】――铝箔与O2的反应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

结论:在常温下,Al的表面生成一层Al2O3薄膜,保护了内层金属

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

结论:在加热条件下,Al的表面会很快生成一层Al2O3薄膜,从而保护内层金属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反应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

【思考】若要观察Al的燃烧,可采取哪些措施?

(1)增大Al的接触面积,将铝箔换成Al粉

(2)增大O2的浓度,在纯氧中反应

【思维拓展】其余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Fe + 3Cl2 ===== 2FeCl3

Fe + S ===== FeS

有色金属论文范文6

一期刊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及其特点

2002年何学锋等[8]提出了用动态评估模型进行科学评价期刊的新思路。认为判定期刊评价合理性的原则是:(1)科技期刊应该更多、更快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通过强化评价指标中的有益影响来减弱评价指标中的不利影响。(3)评价结果应产生较好的导向作用,使科技期刊朝着正确的办刊方向发展。选取总被引频次R、载文量A为主因子,选取即年指标G、国际论文比C、基金论文S、影响因子F和他引率O为修正因子。

二基于JCR和CJCR的我国SCI材料类期刊影响力评价结果

为分析我国SCI材料类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本文作者基于JCR的计量指标,选择JCR收录的中国大陆的13种材料类SCI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1997~2014年这些期刊的部分经典指标(总被引频次、载文量和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如图1(a)~(c)所示。同时,根据公式(1)计算出各个期刊1997~2014年的影响力评估因子I,其变化趋势如图1(d)所示。由图1(a)可知,2009年前,我国材料类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较低,超过1000次的期刊不多,总被引增长速度较缓慢;2009~2014年,我国材料类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的增长速度明显增快,其中总被引频次增长较快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稀土学报》和《材料科学技术学报》(J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