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色冶金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色冶金概论

有色冶金概论范文1

关键词:有色冶金原理 课程 教学质量

《有色冶金原理》是研究和确定各种元素与其化合物等在冶炼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普通意义的物理化学规律,从而为有效地控制现有生产工艺,改造旧工艺和新发展工艺提供理论根据。《有色冶金原理》是有色冶金专业必修的课之一,它是有色冶金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该门课程在整个有色冶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极为重要。《有色冶金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该课程的教学,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有色冶金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1 把握专业基础课定位,处理好“3232”

《有色冶金原理》作为有色冶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把握好专业基础课这一定位,来组织实施教学。具体来说,《有色冶金原理》课程承上启下归纳为“3232”,《有色冶金原理》是物理化学作用规律在有色冶金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个“32”承上――与基础课的联系(主要是物理化学)具体的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两部分内容:

三个问题:①如何确定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究竟向哪个方向进行?

②如何确定反应进行到何种状态达到平衡?

③如何确定反应进行的速度?

即研究确定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两部分内容:①反应的热力学。

②反应的动力学。

即反应的原理、反应速度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要将以上三个问题、两部分内容讲授清楚,必须了解学生对物理化学掌握情况,并据此来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思考有色冶金生产的实际问题。

第二个“32”――启下是《有色冶金原理》在各门专业课(主要是《冶金学》)中的应用。

具体的也可以概括为三张图,两部分内容。

三张图:①渣系状态图

②ΔG―T图

③E―pH图

即将物理化学的抽象规律,转换为有色冶金专业的专用直观图表。(解释内容、分析具体用途)

两部分内容:①火法冶金

②湿法冶金(解释内容、分析具体用途)

即从冶金反应的温度和反应物质所呈状态的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

这三张图和两部分内容,体现了从有色冶金专业对《有色冶金原理》课程内容的分类,以及将物理化学知识转化为有色冶金专业直观工具,为学生以后利用这些工具业进行专业的思考和研究打好基础。

2 突出重点章节,精讲多练

目前通用的《有色冶金原理》教材,一般都包括冶金炉渣、化合物离解生成反应、氧化物还原、硫化物火法冶金、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火法氯化、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矿物浸出、浸出液净化、水溶液电解质电解、熔盐电解等内容,要在有限的90个学时来完成以上这些内容逐一讲精讲透既无可能也没有必要。而是应根据第二个“32”,结合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章节,精讲多练。具体地说就是要从火法冶金、湿法冶金这两部分内容出发,重点讲授化合物离解――生成反应、冶金炉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这三个章节,使学生了解、掌握应用渣系状态图、ΔG―T图、E―pH图;同时也对具有相同基础知识点的章节教学打牢基础,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自学能力。

3 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授课质量

根据《有色冶金原理》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丰富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往传统教学中手段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1)开发和使用《有色冶金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版),通过课件的使用将传统教学中难以处理的抽象概念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休技术展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将教学内容移到校园网上,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主动学习,既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化合物离解-生成反应中讲授ΔG―T图时,传统教学从图的绘制、分析、应用基本需要6~8学时,但由于不够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采用教学辅助软件后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ΔG值(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T变化规律,进而通过ΔG值的大小判断反应平衡进行的方向,并与冶金过程尤其是火法冶金过程的应用相结合(反应条件、还原剂选择、还原程度控制、杂质脱除程度等)。同样在火法冶金过程常用的基本知识―三元相图的教学也是如此,传统教学方法从绘制、讲解、应用的整个过程耗时较长效果不理想,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后,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2)充分利用校园网及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布置一些专门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实现讲授与自学的有机结合,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观念,并进行讨论,达到教学良性互动。

4 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如何与3232相联系)

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及学时安排,有针对性地安排了3~4个有典型代表性的专题实验(氧化铅还原动力学实验、硫化锌精矿焙烧动力学实验、铁―水系E―PH图测定)。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直观了解相关反应的机理及过程。巩固相关知识的基础。

5 结束语

只要牢牢把握《有色冶金原理》专业基础课的定位,处理好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承启关系,突出重点,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使《有色冶金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出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型冶金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荣.冶金原理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9,(04).

[2]刘洪萍.高职院校有色冶金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

有色冶金概论范文2

[关键词]冶金工程 课程设置 学分制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24-03

《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是对在其中受教育的人施加教育影响,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帮助其实现个人目标。大学教育是完全意义的专业教育,重视人的品质、素养形成、重视“完人”教育。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冶金理论,掌握冶金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知识,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从原来的学年制转变为现在的学分制,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经过了多次修订,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太多,导致自由选修课学分少。虽然课程设置数目多,但是学生学习的选择空间小,难以实现“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大学本科教育实际上是高等基础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让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实现终身教育为目标进行设置。

一、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目前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专业学科的合并和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但是新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原二级学科培养模式的思维,轻金属冶金、重金属冶金、稀有金属冶金以及钢铁冶金等专业界限明显,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的分量太重,选修课程的设置太多、过于凌乱。

我校冶金工程专业课程安排上,前两年主要是公共课程和大类课程的学习,公共课程和大类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和学校要求设置的课程,与大多数的工科专业课程基本类似,从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四年中共要求修满最低18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专业主干课(必修课)要求的学分为42学分,包括必修主干课程17学分和必修实践课程25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其中必选课程占了10学分,自由选修课程只有6学分,选修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自由选修课程达到24门,学分超过48学分,而学生对自由选修课的需求总共只有6学分,由于课程开设太多,太过凌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设置中分为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等三个模块,在有色金属冶金模块中又设置了重金属冶金学、轻金属冶金学、稀有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模块设置了钢铁冶金学,这四门课程又分为I类和II类,I类课程设置了4个学分,II类课程设置了2学分。I类课程为必选其一,另外可以选修II类课程,但选修I类课程的学生不能选修同门课程的II。这种课程的设置还是根据原来传统专业思想,存在几个弊端:1.不适合于现在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思想要求;2.占用了更多学时,减少了学生选择其他课程机会,不适合学校“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的培养原则;3.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缩小了选择的范围。

二、学生进行课程选择的问题

大学课程主体趋向多元化,终身教育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及课程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设置中,现在要求“宽口径、培养个性化、出口多方向的制订原则”,学分制就是为了适应这些教育理念而实行的。

由于我国初等教育体制的原因,学生观念跟不上学年制到学分制的内在理念的转变。现行高考制度是“应试教育”最得力的指挥棒,使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惨遭扼杀。进入大学后,学生往往对自主学习、个性化自我教育认识不到位,学生经常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现在部分学生在选课时,由于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引,导致学生缺乏科学的指导。部分学生为了能尽快修满学分,只考虑该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分是否容易拿到,多数学生不能规划自己的课程框架,而缺乏对专业知识结构和系统性的考虑,选课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现行的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自由选修课要求的学分少,而课程设置数目太多,学生选课随意性更大,在学期中以各种理由要求退选或放弃某门课程,导致部分课程开设一段时间后不能继续进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学分制的本质就是要实行选修制,这是学分制的灵魂,强调个性的发展是学分制的重要特征,但是学分制也要实行目标的管理,相对学年制的过程管理,学分制实行目标管理,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目标,针对性地实施过程管理也是有必要的。

(一)设置冶金工艺学课程

现代冶金工程教育应着眼于“大冶金”,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为本,教学重点应由冶金工艺转向学习冶金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善学习、会思考、勤探索、能创造的能力,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为目的进行课程设置。因此除了冶金原理等必修的基础课程外,取消冶金工程概论课,把冶金工程概论和选修课程中的轻金属冶金学、重金属冶金学、稀有金属冶金学和钢铁冶金学设置为冶金工艺学。冶金工艺学课程安排应避开原轻重稀和钢铁冶金的思维,按照冶金工艺方法重新编排课程。

(二)必修课程的设置

必修课程设置应以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来设置。冶金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可以设冶金原理、冶金工艺学、冶金设备和冶金课程设计四门课程,前三门课程的学分设置为每门课3-4学分,冶金课程设计为2学分。前三门课程可以涵盖冶金的原理、工艺和设备,是冶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第四门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训练的课程。通过这四门课程的学习,即可以了解冶金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原来必修课中的材料科学基础和传递过程原理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以设置在大类课程中,每门课的学分设为2学分。由于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了冶金工艺学,因此取消原大类课程中的冶金工程概论。

冶金过程是一个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冶金工作者来说,改进现有的冶金过程并探索新的冶金过程,确定最佳工艺,必须进行冶金工艺过程的研究。因此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是冶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在冶金过程控制和冶金工艺研究过程中,离不开分析检测技术,因此掌握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也是冶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可以把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课设为必修课,学分设置为每门课2学分。必修的实践环节“文献检索与选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总学分为25学分。这样,专业必修课程的总学分仍控制在42学分左右。

(三)选修课程的设置

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说“创造性是一流大学之魂”,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也提出“精简课程、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目前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太多,加上许多课程是限选课程,学生自由选修的空间比较小。因此除了必修课程外,取消限选课程,把其他课程都设为自由选择课。根据专业特点,精简选修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在学分设置上,没有实验的课程设为2学分,有实验的课程设为不超过3学分。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原来的轻金属冶金学、重金属冶金学、稀有金属冶金学和钢铁冶金学设为选修课程,但是在冶金工艺学中出现的内容不再出现在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中。对其他的选修课程进行精简整合,选修课的安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创造能力为目标,避免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的课堂学习课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空间,选修一些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课程,应该是学分制的灵魂。

(四)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院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向来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环节使学生的工程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双结业”培养模式多年来得到了发展和实践的检验,但是由于“双结业”的工作量大,也出现了“双结业”环节影响毕业论文的情况。而且在专业面拓宽、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实验的学时数由于基础课的加强和教育投资的不足而受到削弱。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应加强实验的学时,能开设实验课的科目应开设实验课。改革“双结业”的培养模式,开设实验类的选修课,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就进行“双结业”或实验选修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的工作能力。

四、设置本科教育导师制

由于招生人数的扩大,高校加强了辅导员或班导师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和班导师大多是从事管理岗位的老师或优秀的研究生补充到这个队伍中,因为专业知识或教育经验不足,难以指导学生培养计划的制订。

国外的本科教育中,导师制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在国内,虽然很多的学者建议完善导师制,但是实际上实行还不够全面。应参考研究生导师的经验,给本科生配备导师。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入学后两年内,指导学生制订培养计划和进行课程的选择,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现在试行的冶金工程试验班导师制是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的有益探索,但是在工程试验班的导师制中,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而几乎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制订中。导师应指导学生制订培养计划、指导安排学生的课程框架和每个学期的学习计划,避免学生学习的课时过度集中,指导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渠道。

[ 参 考 文 献 ]

[1] 肖朗,陈家顺.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范例[J].教育研究,2006,(9):19-24.

[2] 蒋亦华.大学课程实施:专业本位的价值取向[J].现代大学教育,2010,(4):103-109.

[3] 中南大学教务处编.冶金与环境类本科生培养方案[M].中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2008版),2008:47-55.

[4] 李硕豪.论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J].教育与现代化,2010,(3):12-16.

[5] 卢国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再认识[J].现代大学教育,2010,(5):81-86.

[6] 高淑贞,李守义.高校学分制与大学生受教育权[J].中国地质教育,2007,16(1):88-92.

[7] 张尧学.改革创新促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在中南大学三届二次教代会、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EB/OL].中南大学新闻网,2012-2-29/2012-3-19.

[8] 滕明,戴曦.一个初见成效的实践:传统工科本科生“双结业”培养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3,(3):78-80.

[9] 张雪.美国学分制探析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6):93-94.

[10] 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47-149.

有色冶金概论范文3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表、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求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即时、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于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视听、思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中还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交替进行,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同时,加上老师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正确操作可以提高学科实验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如在高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实验中易出错的环节进行模拟,以掌握正确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和热情,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地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二、仿真技术对实验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极大普及。仿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在学生实验中引入过程仿真技术,就能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强化训练。针对现阶段国内高职教育现状,将虚拟仿真融入到教学研发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将设计、装配以及制造等环节全面虚拟化,使整个研发过程都处于数据可控的环境之中。

冶金技术专业是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通过仿真技术可以把大型钢铁冶金企业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流程仿真集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把大型钢铁冶金企业的生产要素组织和生产状态直观地表现出来。系统将多炉对多机的匹配管理与实时信息管理加以结合进行仿真,实时反应能力强,既从系统获得实时的信息,又对信息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现代大型钢铁冶金企业的生产情况。从而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专业技术人员角色的转换。同时数字化仿真技术可以降低高职院校实验经费投入,由于高职院校发展受到地方财政投入影响,学校往往会因为资金短缺存在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从而满足不了教学实践的要求。通过过程仿真实验可以降低实验成本,花小钱办大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可视化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它是以视觉表征手段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观,将知识以清晰的图解方式呈现,它促进了知识的吸收和传播。由于人类知识的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取,知识可视化常用的工具众多,有维恩图、鱼骨图、顺序图、框架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其中以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常见。

概念图是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整理,利用概念图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绘制概念图可以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加工,更好的了解知识结构和构建知识体系。

有色冶金概论范文4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教学创新;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12-02

《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化工、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建筑与环境工程、制冷空调、水利水电等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工程实际意义的课程[1]。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基础,进一步向冶金应用方面所涉及的理论进行延伸,是《冶金工艺》课程的基础,在冶金工程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冶金传输原理基础》内容覆盖面广,包括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以及三种传输现象的类比。随着课时不断地减少(全书由120学时压缩到80学时),但课程主要内容却没有减少,这就导致各部分内容讲授的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处于了解水平,并没有真正掌握问题的实质。此外,传统的借助于重复强调概念和大量板书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得学生感到烦琐、枯燥、乏味,进而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广大师生普遍认为该课程“难教、难学”[2-4]。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对相关的冶金传输原理能够做到讲解全面、重点突出、讲懂讲透,同时,教学方法要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深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一、传统传输原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做到师生互动,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教学中常见问题如下。

1.单一的授课方式。《传统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手段一直是“黑板+粉笔”的单调形式,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运用语言、文字作为信息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影响了其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融为一体,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情境式教学环境,使传统教学中枯燥抽象、用单一语言文字和图形讲解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令学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然而,多媒体教学在加强学生领悟能力、启发思维方面有其不利方面,并且教师在把握课堂节奏、学生记笔记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做到板书教学与课件教学的有效结合的授课方式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一个方面。

2.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对学生有吸引力,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工作量巨大、灌输而非引导的教学模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比较难学且枯燥,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按课程的重点、难点,分层次设问、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能突出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三种传输现象的关联性。传输理论是与力学、热力学以及电磁学等同等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着眼于流体动力学、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也就是传递过程或速率过程,这三种传输过程的类似具有统一性。在实际的冶金过程中,单独的传输过程很少,经常是两种或者三种传递过程耦合进行,虽然这三种传输过程具有类似的特点,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课程内容的安排是以动量传输为切入点,在随后进行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的教学中,采用依次递进的类比法。例如三种传输过程的类似性、对应传输系数的类似性以及三种传输方程形式的类似性等,通过这种类比法的合理应用,加深学生对传输过程的理解。

4.单一的成绩考核评定。《冶金传输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准数、基本方程等虽然简单,但它们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完全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查,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传输原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同时对所需要的复杂的公式以附录的形式给出。考试的侧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准数的相关应用,结合简单的工程应用,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冶金传输原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在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二、《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鉴于传统《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存在些许问题,我们相应地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和具体的实践。

1.改进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在授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方向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初步设计,编制教案。第二,教师在上完每节课后,及时总结上课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况、学生理解的情况、课件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建议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同时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等,让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第三,教师在上完课后,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注意选择典型的、综合性的习题,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第四,课程组要定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

2.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针对“填鸭式”教学而提出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比较难学且枯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从工程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思维,有针对性地按课程的重点、难点,分层次设问、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目的明确、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受欢迎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融为一体,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情境式教学环境,使传统教学中枯燥抽象、用单一语言文字和图形讲解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令学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考试的改革。改革后的《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考试包括成绩考核与试卷分析。该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同时合理地建立起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动手编制相关程序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些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全面,教学活动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是历届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的课程,要讲好该门课程并不容易。经过我们长期的教学改革研究,《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符合冶金、材料等专业的培养要求,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改善了《冶金传输原理》课程“难教、难学”的现象,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参考文献:

[1]韩丽辉,郭美蓉,吴懋林.冶金传输原理三级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199-202.

[2]朱光俊,杨艳华,曾红.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2009,(8):133-135.

[3]王超,袁守谦,杨双平,鲁路.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9,(4):42-44.

有色冶金概论范文5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学科领域,是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针对有色领域的重污染现状,依据中南大学的学科特色和环境工程学科体系的建设规律,在中南大学新世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等的资助下,经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有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新的教学体系。其中,具有有色冶金特色的《环境科学导论》的教学是新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结合近年来在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导论》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谈几点教学改革与创新之处,旨在充分发挥交叉重点学科群的优势,培养冶金环境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重点解决矿冶领域的重污染问题。

课程性质与特点《环境科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之一,属于必修课。该课程以人类生存环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阐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介绍城市、农村区域生态与环境、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新方法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进展。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研究内容与人类自身利益关系紧密。学科领域覆盖面广,学科知识交叉性强。其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涉及化学、化工、土木建筑、机电、物理等多学科知识。

概念新,出现的新名词多。如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壁垒、绿色消费等。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较密切。如各种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工程设计紧密相关。研究方法综合性强。各种方法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知识更新快。环境科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环境热点不断变化,环境质量动态变迁。

授课时间有限。当前,大多数高校均强调学生的宽知识面和综合素质培养,学时数大幅度压缩,课堂授课时间很有限。

我们结合冶金特色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环境科学导论》的课程特点及在有色冶炼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工程实践,经过6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寻出了一些冶金特色《环境科学导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选择按专业性质精选内容,详略得当《环境科学导论》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因授课学时所限,不可能面面环境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跨越发展的关系研究《环境科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俱到,理应"因材施教",即根据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及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略选择。

针对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应重点讨论矿冶行业实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介绍现有冶金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环境意识,将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

按专题备课,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质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传统的按节备课法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根据课本外的大量新信息补充、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更是如此。我们按专题进行备课则很好地弥补了该方面的不足。我们根据授课总学时数、教学重点和能够找到的教学材料,将教材重新组合,分为若干专题讲授,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热点、难点。为此,不仅需要补充或更新教材内容,往往还要打乱教材现有结构,将最需要讲授的内容梳理出来,重新形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并传授给学生。教学实践表明,按专题进行备课和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改革互动式教学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授课内容,并将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课件,每次课抽一、两个小组上台就自己小组的专题作报告。

如讲"水污染"专题时,除进行三河三湖七大水系的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湖泊富营养化等专题的讲解外,我们根据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还列出如下专题:试分析历史上环境事件中有几起是由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及其内在原因;与重金属有关的湘江镉污染事件、北江镉污染事件、岳塘砷污染事件、株洲新马村镉污染事件等等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为增加授课趣味性,我们在授课中经常插播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状态。

有色冶金概论范文6

关键词:绿色设计;冶金机械;机械设计;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069-02

在我国钢铁行业不断大量涌现,在实际施工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污水很大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破坏,这样的技术形式和影响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污染了环境,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基于这样的发展状况,冶金机械行业就应该充分地应用绿色设计技术进行长久的发展。在以往的机械设计过程中,企业只是一味地要求产品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利益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基于此,随着冶金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绿色技术形式。绿色设计的应用对钢铁机械制造行业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使得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加以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以免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冶金机械制造的生产中企业合理地使用绿色设计方法,将以前所丢弃的废弃物加以回收利用,这样企业可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进而减少了资源的使用,这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的支出。另外,将生产技术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制造工艺上充分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还要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的绿色意识,进而能够生产出安全绿色环保的新型设备。

1 冶金机械绿色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冶金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绿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绿色技术需要有效地进行,在企业中绿色设计的程度是不能满足现在行业的需求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冶金机械制造行业的绿色设计方法中的一些比较有效地环节和问题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例如:绿色设计是需要进行严格研究和指导的,进而找到绿色技术的实施方法;在进行绿色设计时技术人员应该拥有良好的意识和新型观念,而且应该养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使得冶金机械的制造生产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资源同时保护环境。绿色设计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冶金机械产品的绿色质量,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生产施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的制造阶段还是控制产品的使用时间问题都充分应用了绿色设计方法,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和产品的质量。

在冶金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在传统的生产施工流程中,冶金机械的制造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工业中的废物和污水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这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产生进程和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绿色设计的应用就充分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绿色设计充分地考虑到了人、环境和生产工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不仅可以使得企业的成本能够降低,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以下是一些绿色设计的特点:

一是在绿色设计中是通过封闭环行的方式进行的,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地将产品的使用寿命变长,也提高了废物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加强了企业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二是绿色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绿色设计的体系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的,技术设计人员对产品的流向进行跟踪测量,在计算机的绿色设计系统中输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环境的影响评估过程,将两项进行相互的分析进而充分有效地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

三是节约资源的使用减少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国家能源的开采,通过在冶金机械制造行业充分地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传统工艺上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在绿色设计中,技术人员通过分析材料的特性,进而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数量,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有害的材料的使用会很大程度地污染生产环境,这样是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绿色设计在生产各个环节控制有害材料的利用,将这样的材料替换成其他的绿色能源,同时将企业产品的结构相应的变化,这样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 冶金机械制造行业中绿色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冶金机械制造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利于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问题,例如:在工厂里大型机械的不断生产作业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这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在工作的工人的身体也会受到影响;生产中有时候还会使用一些有害人类健康的材料,而且产生的废弃物大多是有污染的,这样的情况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根据这样的现状,冶金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绿色设计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

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发展,能源的浪费问题非常严重,目前国家也相应地重视起了这个问题。绿色设计的应用将生产后丢弃的废弃物和能源进一步加以回收和利用,这就很大程度地节约了能源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冶金机械制造中采用绿色设计一方面使得员工的绿色意识加以增强,人们从思想上对于绿色设计得到很有效的认识,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冶金机械的制造。另一方面在生产中使用绿色无污染的高新材料,设计新型的生产工艺进而提高了生产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时间。而且企业不会排放出有害的物质,进而保护了环境,提高了生产质量。

3 冶金机械制造中的绿色设计

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购买的材料有一些是对人体有伤害的,有毒物质的使用不仅不会提高生产质量,反而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不利于环境的保护,绿色设计的内容就是要改变企业的这种状况,大量应用高质量、低污染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加以控制和管理,这样就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绿色设计将工厂中的大型机械进行改进和定期的维修,充分、有效地降低机器的噪音和辐射对人类的影响,对一些震动大的零件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保护了环境。在绿色设计中将产品的结构进行简化处理,可以节约物资的使用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同时,对冶金机械制造行业的人员进行绿色意识的培养和加强,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冶金机械的制造。因此,这样的设计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绿色设计的方法也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因此,对于冶金机械制造这样高污染的行业进行绿色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应用高新绿色的能源进而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现在的社会冶金机械制造行业应该跟得上潮流,充分利用绿色设计理念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自己,使之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管丙雨.浅析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2] 孙波.浅析冶金机械的绿色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传播,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