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例6篇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文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2.1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可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公共课、化学类、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包括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数理统计学等。

2.1.2学位课程由医学基础课、公共课、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教学大纲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公共课学时624占总学时(2816)22.16%,基础课学时704占总学时25%,专业课学时816占总学时28.98%,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学时(584)和实践课学时(338)的比例为1:0.579;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5周,共计23周。经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认为满意136人,占73%,不满意50人,占27%;总体来看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目前认为基本合理。调查结果见表1。

2.1.3选修课程设置经调查,药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临床药理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均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针对增设选修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

2.2实践能力培养

2.2.1生产(毕业)实习根据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安排药学专业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时间为8周,经调查认为毕业实习时间合适92人,太长4人,太短的94人。

2.2.2毕业设计药学专业安排毕业设计时间15周,经调查认为时间合适141人,太长36人,太短9人。

2.3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见表3

2.3.1专业前景药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比如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2.3.2就业意向目前有390人次分别选择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向就业;51人选择继续深造考研。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在通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个性培养,这样也能改善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高职实践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的总称[1]。高职教育与本科等的教育相比,其特色和优势就是要突出实践教学水平,一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这个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本文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药类专业群(含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各专业的所有实践项目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跟踪调研,以此形成了较详实的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实践项目的评价

1.实践项目方案的制定

实践项目包括职业基础课程及职业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校内外实训。方案的制定考虑了学生的入学水平、就业环境、将来发展等因素,由专业带头人主持,全体专业教师参与研讨制定。

结合当前制药专业群学生的就业岗位,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即制药岗位和药营岗位。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与制药岗位相关的实践项目包括:认识实习(制药企业参观实习)、药物制剂及工艺课内实验、药物制剂机械课内实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课内实验、药物检验课内实验、毕业实习等;与药营岗位相关的实践项目包括:认识实习(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实习)、生药学课内实验、药品销售方法和技巧课内实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课内实验、毕业实习等。专业带头人将专业所有实践项目汇总,权衡考虑其首尾衔接的连贯性,避免重复教学,力求达到最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

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后,专业教师集中对体系的科学合理性进行研讨。研讨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能无缝胜任将来的就业岗位为目标,评价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以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中药材采购、中药制剂生产、中药产品检验、药品销售、药品研发等。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应该对应支撑的实践项目,比如中药材采购岗位,有药用植物学课内实验、中药鉴定课内实验、天然药物化学课内实验等多门课程的实验进行支撑,使学生掌握了从中药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等多方面鉴定中药的技术,从而具备采购了中药材的能力。

二、实践技能培养的评价

1.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

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能力如何,最客观的评价还是来自于企业。吉林省是医药大省,我们专业的毕业生也遍布省内的多家大型制药及药营企业,如修正药业、万通药业、敖东制药、吉林大药房等等。正因为我们有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始终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理念,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的认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供不应求就是最好的说明。

2.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合理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我院制药类专业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工作多年以后对自我评价良好。例如毕业时间还不到十年的毕业生,有很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了企业的高管,在行业内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企业内部乃至行业的各类竞赛中,我院的毕业生也显示了强劲的实力。老毕业生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也是信心满满,这种信心无疑来自对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

三、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一定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不仅要不断拓展校内的实训资源,还要积极开发校企合作,抓住机会,增加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次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学时中的比重,着力培养学生更良好的实践技能。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充分重视企业的合理愿望和利益,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时性[2]。

制药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可以说,高职实践教学不仅能成功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问题,还能增加学生的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研究性以及探索性[3]。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6(3):5-10.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文3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创造新的记录,同时这几年经济增速下滑,企业人才需求出现了软疲现象,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及本人基层工作经验,本文结合医药学院实际,主要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对学校评价等指数进行全面分析,将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等角度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

关键词:扩招;满意度;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39-0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7年的连续扩招,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质量下降,近年来,每年毕业生总人数都在创新高,毕业生数量之多,已经严重超出企业对应届毕业的需求量。高职院校作为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次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社会各界歧视的眼光看待,为原本就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上增加了难度,而我们医药学院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局限性,有些地域化工企业多,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容易,有些地域化工企业少,想回本地就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工作就比较难。如何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已成为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医药专业毕业生存在问题

经初步调查,就目前医药专业毕业生而言,学生满意度较低,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人事采访+学生代表谈话+问卷调查”形式就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医药行业地域分布问题。以浙江省为例,我省医药行业主要分布在台州地区、绍兴上虞地区,其他地区医药行业分布较少,而我校毕业生主要来自台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来自台州地区的学生可以在本地很轻松的找到对口工作,而来自宁波、温州等其他医药企业较少的地域,如果想回家找到专业对口工作难度就非常的大。

2.医药行业工作环境问题。相对来说,医药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原料药车间,经常能闻到臭味,对身体或多或少存在伤害,同时因为生产的24小时连续性,工作存在两班倒或三班倒情况,碰到晚上上班要通宵值班,刚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毕业生,一时半会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3.毕业生对医药行业认识问题。毕业生对于医药行业存在很大误解,总以为医药行业很毒、臭,随着90后进入大学学习并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处于优越物质环境成长下,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是;活儿少,工作轻松,高工资。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使他们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即一上岗就能上手,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认可,但是也存在就业稳定性差。据相关企业人事部T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为对新的工作岗位环境感到陌生而在较短时间工作后就离职情况时有发生,频繁的更换工作让人力资源部门对应届毕业生感到非常无奈,出现了很多企业能招有工作经验的,坚决不招应届毕业生情况,给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增加了不利因素。

5.在校生职业教育问题。现在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在校生职业教育,开设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开设课程集中在课堂,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企业,对于企业认识只局限于书本、课堂老师讲述,最多是偶尔非常匆忙的企业参观。很难有机会深入了解今后就业职业发展前景、晋升渠道、发展空间等。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探索

从我国的就业指导实践工作来看,还没有建立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行政管理职能较为突出,往往局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缺乏相应的服务职能。大多数高校都是从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等层面进行指导,并且只将应届毕业生作为服务对象,而没有对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教育,导致应届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盲目进行就业。

而我们医药学院毕业生因行业的特殊性,一、医药行业分布不均匀,学生偏向回家就业或离家附近地方就业,而本地拥有化工企业的可能比较少,很难找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迫不得已而转行。二、医药行业家长存在偏见,医药行业在家长传统观念中是属于脏乱差、对身体有毒行业,在这样偏见下,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子从事医药相关工作。三、专业选择性,广大高三考生当初选择医药专业,是报考其他专业进不去,被迫调剂到医药专业,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在无奈情况下选择了医药专业,经过大学三年学习发现对于本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愿意将从事本专业作为终身职业目标。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用人单位、应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访谈调查,结合医药学院实际,主要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对学校评价等指数进行全面分析,将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等角度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1.加强不同区域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我院毕业生主要来自浙江省11各地区,我们通过主动和不同地区医药企业进行协商沟通,对于生源较多的台州、温州、宁波地区,寻找3―5家高质量的规模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和在校生见习基地,其他生源较少地区,确立1―2家高质量规模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这样做到不同地域学生从我校毕业后均能回原籍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

2.改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环境。通过和实习基地企业进行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和就业过渡期,今后从事生产车间岗位工作的学生,在毕业前,暂时不实习三班倒,安排在白天正常上班,给他们思想上留着充分准备期,让他们对工作环境有个比较好的适应阶段。今后从事QA、QC等分析检测工作的毕业生,给他们安排老师傅进行悉心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甚至能独当一面。

3.加强职业引导教育。在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前,通过邀请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来校为毕业生做职业生涯讲座,通过往届生和用人单位职业教育,让他们能沉下心来安心工作,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发展。极大减少过度频繁跳巢,对于工作岗位挑三拣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

4.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对于毕业生在企业表现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问题,要和用人单位进行及时沟通,共同商讨如何提升企业就业稳定性问题,综合企业的意见开设相关方面的职业教育。

5.加强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了很大帮助,我们可以增设适合医药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见习课程,通过让学生到医药企业见习职业教育相关的实践,让他们更加清楚了解未来就业岗位,明白如果才能在企业中得到发展。

三、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同行业、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保障性作用。我们医药专业毕业生,通过学校加强在校生对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加强不同地域企业的紧密合作,发挥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校方三级联动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能将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三桂.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2]何胜利,潘万贵.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罗清萍.对高职生就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

收稿日期:2016-12-01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

本文对一部分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的就业质量调研,在提高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就业指导效用等方面有着极大作用。

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的对象、方法、内容和结果分析

首先,调研对象是某地区的三所高职高专院校,从2013年到2015年间,药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450人左右,因而将其作为本文调研的重点对象。其次,调查方法采用的是:第一,用人单位座谈方式;第二,问卷调查;第三,电话调查;第四,网络调查,等等,以在问卷发送到每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情况下,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就业质量。本文开展的调研采用了600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回收回来的有效问卷是420份,因此,回收率是70%;直接面对面访谈的学生人数是84个,直接访谈的用人单位有45家。最后,本文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二,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第三,药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情况,等等。

由于学校对药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关注,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多种原则,因而毕业生就业获得成效比较好。在上述调研的几所学校中,药学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制药企业;第二,医药经营企业;第三,医疗企业,等等,专业对口率非常高,因而整体的就业率达到了95%左右。根据问卷、电话、座谈等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职业操守等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重点指出很多毕业生能够严格遵守工作制度、积极参与各种提升活动,但是大胆创新和探索、协作完成任务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而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是当前各大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来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解决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药学专业教育改革需要紧密与职业技能岗位要求相结合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发挥着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为药学专业教育不断创新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进而促进药学专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根据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强药学专业教育改革与职业技能岗位要求之间的联系,并保持紧密结合,才能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由于要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存在一定特色行业性质,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岗制度等不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竞争实力等,让药学专业毕业生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才能在药学专业教育各方面得到合理调整的基础,促进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从而在就业过程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2)将就业作为重要指导方向,加大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力度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较大灵活性,特别是在经营企业、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上,他们可以自由调换。因此,药学专业教育改革需要将就业作为重要指导方向,尽可能的开发各种与药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不同企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与此同时,全面掌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针对性的为药学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前的教育活动,对于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3)对基层就业加强关心,加大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宣传力度

一般情况下,山区、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都存在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较差等问题,因此,很多药学专业毕业生都不愿意渠道这些地区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加强基层就业的关系,并加大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宣传力度,才能更好的赢得药学专业毕业生的支持,进而为山区、偏远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共享。例如:“我与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基层医疗事业的重要性”等多种主题的就业指导活动,需要积极呼应药学专业毕业生参加,才能真正促进基层地区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

(4)注重就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障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面临裁员、倒闭的选择,因此,药学专业毕业生需要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是当前药学专业教育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开展毕业生推荐活动、企业供需见面会等,才能尽量优化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同时,注重就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确保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和人员的有效落实,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就业平台,以在他们获取各方面的就业信息的基础上,促进药学专业毕业生未来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是我国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等,才能真正提升药学专业教育水平。因此,全面了解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断优化他们的就业环境,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对于促进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更加完善有着极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聪颖,付文娟.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11-113.

[2]刘丹丹,郑炜.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药学教育,2013,06:61-62.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文5

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的对象、方法、内容和结果分析

首先,调研对象是某地区的三所高职高专院校,从2013年到2015年间,药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450人左右,因而将其作为本文调研的重点对象。其次,调查方法采用的是:第一,用人单位座谈方式;第二,问卷调查;第三,电话调查;第四,网络调查,等等,以在问卷发送到每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情况下,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就业质量。本文开展的调研采用了600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回收回来的有效问卷是420份,因此,回收率是70%;直接面对面访谈的学生人数是84个,直接访谈的用人单位有45家。最后,本文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二,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第三,药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情况,等等。

由于学校对药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关注,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多种原则,因而毕业生就业获得成效比较好。在上述调研的几所学校中,药学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制药企业;第二,医药经营企业;第三,医疗企业,等等,专业对口率非常高,因而整体的就业率达到了95%左右。根据问卷、电话、座谈等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职业操守等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重点指出很多毕业生能够严格遵守工作制度、积极参与各种提升活动,但是大胆创新和探索、协作完成任务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而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是当前各大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来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解决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药学专业教育改革需要紧密与职业技能岗位要求相结合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发挥着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为药学专业教育不断创新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进而促进药学专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根据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强药学专业教育改革与职业技能岗位要求之间的联系,并保持紧密结合,才能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由于要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存在一定特色行业性质,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岗制度等不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竞争实力等,让药学专业毕业生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才能在药学专业教育各方面得到合理调整的基础,促进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从而在就业过程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2)将就业作为重要指导方向,加大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力度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较大灵活性,特别是在经营企业、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上,他们可以自由调换。因此,药学专业教育改革需要将就业作为重要指导方向,尽可能的开发各种与药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不同企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与此同时,全面掌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针对性的为药学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前的教育活动,对于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3)对基层就业加强关心,加大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宣传力度

一般情况下,山区、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都存在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较差等问题,因此,很多药学专业毕业生都不愿意渠道这些地区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加强基层就业的关系,并加大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宣传力度,才能更好的赢得药学专业毕业生的支持,进而为山区、偏远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共享。例如:“我与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基层医疗事业的重要性”等多种主题的就业指导活动,需要积极呼应药学专业毕业生参加,才能真正促进基层地区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

(4)注重就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障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面临裁员、倒闭的选择,因此,药学专业毕业生需要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是当前药学专业教育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开展毕业生推荐活动、企业供需见面会等,才能尽量优化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同时,注重就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确保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和人员的有效落实,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就业平台,以在他们获取各方面的就业信息的基础上,促进药学专业毕业生未来良好发展。

药学毕业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名老中医;师承方式;中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266-03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政策的不断推出,全国中医药发展以北京为代表日益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不少医学院校设立了中医药学院或中西医结合学系,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将一些医院作为部级或地市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并对各类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进行审批和认证,多数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也逐渐强化了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学的学科建设,一些医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科,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专家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的下达,标志着各级政府部门把落实中医药政策提到常规议事日程。

1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业绩

正如在建国五十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上,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教授所指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近些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也的确朝着积极蓬勃的方向发展而去,前景乐观。主要可概括成如下四个方面。

1.1 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成果显著 科研方面,形成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临床方面,确立了“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中医学规范化、客观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挖掘抢救”式保留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及研究经验,为中医乃至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方法及经验。

1.2 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 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将中西医结合理论精华融会贯通,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观念,并编著成书,为相关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理论;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首创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各省市设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科研及临床队伍的显著壮大。

1.3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术组织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这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产物,为世界首创。从临床到科研,再从科研回到临床,不断丰富中西医结合理论及经验。在学术组织方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是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随之成立的全国各地中西医结合学术及分支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交流及各学科的发展建设。

1.4 中西医结合医学观念深入群众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观念深入各级医院及普通老百姓之中。在临床治疗上中医、西医优势互补,互相借鉴渗透,疗效显著,形成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这为中医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树立了良好形象,对明确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并贡献了丰富的经验,为科研思路提供了新方向,使中西医结合观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1-3]。

2 当代中医类专业与西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

西方医学以近现代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为基础,尤其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微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大量容易重复、精确定量的辅助检验、检查手段,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回顾中医药的教育,我国古代推崇官办学校教育和民间师承教育方式共存的医学教学体系,方式上以师承教育为主。晚清时期,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医学遭到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传统医学在医疗系统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中医几经存废之争。在以同志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领导下,我国首创高等传统医学教学制度,为传统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湮灭的贡献。反观古印度医学、古巴比伦医学以及所谓“韩医”“汉方医学”等传统民族医学均退出正式公立医疗领域,唯有中医学凭借其博大的文化渊源、深厚完整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论著等卓越特点,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独树一帜。不过,我们应当正视的是: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与西医类专业学生相比,仍有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面临着几个问题。

2.1 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及相关法规制度的不足 随着医学院近年来不断扩招,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大型综合性医院人才过剩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从96级起,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已从100%逐渐下降到79%。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中医七年制专业在不断扩大,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在随之加大[4]。长学制临床医学生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相比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较好,这些优势在就业中本应有很大优势,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况且如此严峻,医学本科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国内中医院床位比西医院少,医院规模比西医院小,对中医医师的需求不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另外,中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特点限制了就业面,中医院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成为一个怪现象,即使中医专业毕业生成功就职于西医院,从事的也是中医之外的工作[5]。此类因素均加重了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2 高等中医教育与就业单位需求部分脱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制度还需改进。针对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满意度的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中医类毕业生所持证书最看重的是专业操作技能证书(占75.44%),79.84%的从业人员建议在校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活动应开始于大二或大三。而现实情况确是见习基地不足,带教教师人员短缺,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考核形式单一,尤其是在实习后期,又涉及找工作和考研问题,很多学生不能安心投入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临床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功底不扎实[6]。由此可见,在各项技能中,医疗类就业机构对临床能力最为看重,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临床思维及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而欠缺的部分恰恰是就业单位所需要脱节,中医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此外,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就业压力。有学者认为,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明显,集中体现在: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重复设置专业,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之间专业雷同性强,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课程设置雷同[7]。

2.3 医学专业类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完美主义”倾向及择业焦虑 医学专业类学生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福建省一项包括中医、西医类专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临床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现状不容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消极应对等因素均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8]。另一项针对中医专业的就业调查表明:就业焦虑总分及其子维度得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医骨伤学>针灸推拿学,且中医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分数相比其余3个专业程度较高。因此,提高医学类专业就业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合理化专业设置以及针对医学类学生心理指导有利于消除医学生就业焦虑倾向,创造就业岗位[5]。

3 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优越性

从当代中医类专业就业遇到的难题与困境中不难看出,提高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基本技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合理安排尤为关键,其中,名老中药专家师承制度不失为一种高效且成熟可行的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直接提出:“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9]。

首先,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通过对其个体临床经验,思考过程、学术思想、学术源流以及成才之路进行全面的传承研究方式,是对中华传统医学宝藏的抢救性发掘手段。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无疑是他们数十年(甚至包括其先辈在内的更长时间)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传承研究继而发展名老中药专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能更好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精髓,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诊疗水平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展的需要[10]。

其次,祖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便是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等一对一的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正是这种口口相传、谆谆教导的方式,保留下了许多祖国医学的精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治疗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从临床出发,将理论寓于临床之中,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中医理论的理解。将临床中的大量感性认识,升华成理论,有利于初学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前辈的用药特点,有利于前人经验的传承和研究。

第三,新中国成立国以来,通过西学中方式我国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家、理论大家,活跃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界,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理论、科研成果。西学中是对世界传统医学精华的开发发掘方法中的一大创举,尤其是对于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在学习了一定现代医学知识、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以后,再通过西学中的方式,接受传统中医学的熏陶,较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中医理论,更容易在临床中发现现象、症状、证候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在科研中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名老中医师承制度行得通、成果显著。

第四,师承方式在现今医学生中有良好群众基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笔者就曾观察到,在该校国医堂门诊部出诊的名老中医专家身边,不乏自发前来跟诊的各年级中医专业学生。这显示出高等中医教育在读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师承制度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约66.67%)认为:大学教育与师带徒方式结合更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此外,不仅存在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之中,在西医学教育中也强调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提倡医学生多实践,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6]。由此可见,师承制度受到广大医学专业师生、从业人员的欢迎。

第五,科研是传承名老中药专家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一条捷径[11]。传统名医的成才之路漫长而艰辛,师承制度是传承宝贵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科研则是转化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催化剂,有利于其推广和发扬光大,科研还能促进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提高和创新。一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文献分析表明,总览几十年的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走过了从起步到繁荣,从独立研究到合作研究,从运用传统方法到尝试各种新方法的道路。1993年至今,关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论文数量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2]。

4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展望及思考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看出,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现代化中医教育制度。该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教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弥补中医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临床实践时间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能总体提高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符合广大中医药学者的实际需求。此外,师承制度作为传统中医药教育的主要方法,自“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临床成果,有利于抢救挖掘一大批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宝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向借助于基础实验、循证推广等先进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研究发掘中医药瑰宝的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素材。作为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师承制度是一条捷径,尤其是对于西医出身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在达到了西医主治医师级别,有了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的较深认识以后,若有志于中西医结合事业,通过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便能对中医药对于疾病的显著疗效产生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的兴趣,激发出科学研究中医中药的热情,如此以往,更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传承、创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士奎.建国50年中西医结合十大成就[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304.

[2] 马晓昌,陈士奎.建国50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暨199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2):531.

[3] 危北海.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2(5):28-30.

[4] 吴荫梅.中医七年制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39-40.

[5] 方楠.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倾向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63-64.

[6] 余晓辉,漆慧,赵凤,等.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本科医学教育评价的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4-15.

[7] 李雪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8] 张艺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8.

[9] 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77-679.

[10] 白桦,徐春波,顾晓静,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世界中医药,2012,7(2):96-98.

[11] 杨宁,伊凡.科研是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捷径[J].世界中医药,2009,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