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范例

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范文1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药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

1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现状

1.1教材选择的局限性

目前主要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有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化学》,在内容上侧重药物的研发方法、原理以及药物的合成路线;仉文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化学》,在内容上侧重药物的药理部份;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化学》,内容上侧重药物的结构部份。上述的教材内容全部是为人类药学专业服务,目前并没有一本完全适用于动物药学专业的药物化学教材。

1.2教学内容不科学

现有教材的内容全是描述对人类疾病防治所需要的代表药物,教育教学的重点也落于药物的名称、药物结构式、药物用途等,虽然已经选择了人畜共用的药物章节如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章节进行重点讲解,但是对畜牧业相关联的药物基础知识、药物特性的教育仍略显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难以将药物化学知识和对应的兽医药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且容易给其后续兽药研发工作埋下隐患。另一方面,目前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与动物药品行业发展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脱节问题,既缺乏目前商用临床药物的基本介绍和总结,也缺乏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而言之,上述教学现状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限制。

1.3实践内容简单

实验在药物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多以老师讲解、学生操作为主,并且考虑到实验安全性、学时的限制、实验的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设计的实验往往较为简单,可拓展性较差,学生往往按部就班操作即可完成任务[1-2],几乎没有创新性可言。如此一来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其实验综合技能的提高。

2改革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的策略

2.1开展教材研究

现有的教材内容以人类药物为重点,因此需要结合现有的药物化学教材中人畜共用的药物章节重新组织编写教材,在教材中可添加前沿的畜牧业相关的新型药物的结构式、合成方法和研发过程等,增加学生在兽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知识背景。并着重以药物的靶标、药物作用原理、新药设计、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药物结构与药效、药代、毒性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章节编写,药理学、药动、药分有关内容围绕新药研究和开发来讲,不宜过多和过杂[3]。从而让大学课程教学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研发单位对新药研究人才在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方面的需要。

2.2改进教学内容

动物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都会从事相应药物销售或者技术服务性工作,但是目前教学内容往往集中于教授较为基础的知识和实验技能,体系较为陈旧,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后亟需的综合素质却鲜有涉及。综上所述,本专业应当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更多地拓展至现有临床兽药的研发现状,包括其基本的化学结构式、合成路径、构效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等各方面,给学生提供本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前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更加专业的背景知识,同时结合自身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2.3优化实验实践

实验实践环节是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本环节出现的实验简单、创新性不足、缺乏实践等多种问题,学校和老师应该综合考量实验的重要地位,适当增加实验的学时,并且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具有一定难度的提高性实验以及具有充分延展性的创新性实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将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评判标准更多地落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联系本行业的公司,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公司日常研发生产的主要环节,积极拓展学生视野,并通过实验实践将日常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深入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全面提高各项专业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动物药学专业存在着缺乏配套教材、教学方式亟待改善、实验实践环节不到位等多种问题,严重限制了本专业教学的时效性。鉴于药物化学课程在动物药学专业的重要性地位,综合考量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所需,本行业教育者应当承担起研发教材、改善教学方式、改进实验实践的重大责任,积极为学生着想,替社会考量,为推动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改革创新发展夯实基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优良专业素质的动物药学专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洪亮,陈俭清,盛尊来.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改革探索[J].当代畜牧,2018,21(425):39-41.

[2]辛颖.浅谈虚拟实验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展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8:119-120.

药学专业范文3

1.1选择适合药学专业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材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授课的逻辑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生物化学课程相关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药学专业学生以及符合课程安排的教材显得十分重要。王镜岩的《生物化学》第3版无疑是最为权威的一版教材。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按比较传统的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我国生物化学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但是这套教材内容过于详尽,具有一定深度,对初学者难度较大,并且该教材着重于生物化学领域知识,鲜有与药学专业特殊性相关的知识拓展,同时价格昂贵,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将这部教材列为参考书目。经过筛选,我们将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第7版)作为我校药学专业生化指定教材。这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作者姚文兵和主审吴梧桐均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主编姚文兵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他承担教育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名牌课程药学生物化学基础的创建工作;主审吴梧桐也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他长期倡导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教育模式,建立了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工业微生物学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学科体系,主持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和生物制药学院,其权威地位也保证了本教材的高水平呈现。该教材在第6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第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内容,还加强了遗传信息传递和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充实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代谢调控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扩充了生物药物的近代概念,介绍了生物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书末附有生物化学专业名词英语注解等。教材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尽可能反映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研究模式的特点,突出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适合作为药学专业生化课程学习的教材。

1.2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指定的教材在顺序上仍然是先静态后动态的模式,但这种传统的编排方式并不利于学时较少的药学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解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因此我们改变了先静态后动态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整本教材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能量代谢模块(包括糖化学、糖代谢、生物氧化、脂类化学、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模块(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学、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模块(包括核酸化学、核酸代谢、遗传信息传递)。每个模块在知识构件上,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为主线,其他知识内容为支线,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优化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于生化过程的系统理解。以能量代谢为例,能量代谢模块以葡萄糖分解代谢为主线,首先用较少的学时介绍糖的结构及糖的化学性质,以及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然后详细讲解进入细胞后的彻底生物氧化过程,包括经过无氧分解代谢为丙酮酸,再经过脱氢作用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柠檬酸循环完成C的最终氧化形成CO2,最后由携H的载体将H带入线粒体内膜系统经过电子传递最终形成H2O并释放出能量。在掌握这一条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的主线之后,其他的知识点例如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糖原合成与降解等过程作为这条主线的支线知识内容,二者结合最终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有逻辑关系的能量代谢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各个途径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1.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课是生化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应当使学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都在实验前给学生描述清楚,学生的实验过程仅仅是重复流程观察结果而已,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我们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在理论课上抽出时间,将实验课要进行的实验做预先的铺垫,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上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过程,得出一些结果并讨论分析。例如油脂酸价测定这一实验,在理论课上讲解油脂酸价测定的原理方法,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的食用油的酸价是否正常?经过暴晒后的食用油酸价是否会发生变化?反复油炸后的食用油酸价是否正常?以此提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兴趣,也可由学生自行采样,在实验课上进行不同样品食用油酸价的检测,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实验方法原理的理解,也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4跟踪生化研究动态

由于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量大,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渗透知识的掌握,是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科研工作的内容能够极大地丰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水平,对生物化学前沿研究的把握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将生物化学前沿成果融入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内容。例如在讲授细胞膜转运蛋白的内容时,可穿插介绍2014年4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领导研究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即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该转运蛋白的作用在于转运葡萄糖,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人们掌握转运蛋白GLUT1的工作机理,可能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切断它的转运过程,从而“饿死”癌细胞。通过这种具体的、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描述,不但使学生较为形象地理解了转运蛋白生理作用方面的知识,还对于转运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极大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兴趣。

2教学方法优化

2.1合理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全程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为一体,为学生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不同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但是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经历也使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例如有些教师过分依赖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仅充当“解说员”角色,缺乏恰当、生动、形象的讲解,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讲授速度快,单位时间传授的信息量大,导致少数学生课堂笔记跟不上,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放弃记笔记的过程,而以下课拷贝课件取代之,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弱,缺少主动性的思考,对教学内容掌握不扎实。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弊端,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驾驭课件的能力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因此学院加强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制作、使用多媒体的技能,还建立了课件共享平台,为不同教师制作准备课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课件制作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课件,合理设计课件的程序形式、播放顺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授课过程中,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每个章节结束后对本章节进行小结,并列部分习题,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繁多的生物化学课程,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复杂的代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生物氧化一章,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过程十分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用比喻启发的方法,在教学中把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比喻为接力赛的参赛者,而把电子比喻为接力棒,使得整个电子传递的过程形象而生动;此外诸如糖酵解与糖异生,以及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的生化过程,看似相互可逆的过程,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差别以及截然不同的生理生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对比启发的方法,列表显示各个生化过程的异同,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促进积极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又可培养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设问启发、联系启发、案例启发、悬念启发等,多种方式的启发可以使生物化学课程当中抽象的概念和代谢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3网络教学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对网络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率也较高,已成为多数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行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但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校依托校园网络,定制课程包括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学习纲要、课程录像、课件共享、网上交互等板块,其中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以及学习纲要板块主要为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提供参考,并且提示每章节重难点;课程录像为教师上课的录像,为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课件共享为教师上课所用课件,可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为广大教师的备课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上交互板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教师在线回答,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上网浏览,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环境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理念。此外,这种交互式、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药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师资队伍;协同育人;文化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产教深度融合就是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具体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专业方向与职业标准要求对接,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2]。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职业面向药学服务与生产岗位,就业主要集中在药学服务、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为提升高职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探析高职药学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可行性路径迫在眉睫。以校企合作视角,高职药学专业为例,本文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校企文化融合和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等方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实施途径。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根本

校企互融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企业与学校沟通、交流的桥梁,应该是学生进行理实结合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是兼具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复合型人才。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学院派出身,虽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实践能力尚且不足,与职业院校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师资相差甚远,制约了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每年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派到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锻炼,鼓励并支持中青年专任教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体制。及时把握行业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并熟悉企业岗位标准,还要把它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把职业标准融入到教学中去。将学习到的实践技能运用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专业素养。2)支持专业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多多鼓励教师开展校企横向课题研究,与横向科研课题的开发设计、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工作相结合,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所面对的是真实企业实践活动,从而不断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这对提升一线教学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

目前企业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认识不够,如何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长久性、可持续发展,这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学校和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在合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比如,一方面,政府出台鼓励校企合作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借助现代学徒制、合作订单式等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在社会美誉度,同时,企业可以借用实习生,从而节省用工成本。此外,学校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产业教授”身份参与专业授课和课程标准制定,“产业教授”这个桥梁也可以更好地推进学院和企业合作,进一步通过共建产教平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校企合作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最新市场信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资源与企业成本。校企合作也成为目前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仅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而且拉动了地方就业,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培养出了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的双方找到了双赢的利益结合点,才能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3校企文化融合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创新

在教学改革中融入行业企业文化是培养具备优秀职业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职业素养对于高技能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引入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中,不能只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也需要看到企业文化的价值,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借鉴企业文化的建构经验,不断推进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对接,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外在的行为规范和内在的价值观念上更加契合企业的需求[4]。药企文化进课堂,如每学期安排一门特色企业课程,讲解药企药房文化和员工养成等,并不断挖掘与药企药房文化相关的课程资源,精选教学案例,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药企药房文化的熏陶,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指导合理用药的职业药师精神,进而提高学生药学文化素养。激励学生的职业岗位热情和从业积极性。具体操作层面上,在学生各个实习环节中将药企药房文化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深切感受到药学文化的气息,身临其境地体会药品经营理念。同时,药房文化与经营理念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也增强了药房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4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出路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及“互联网+”等趋势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无疑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议题。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机结合,以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为教育目的,把创新与创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转变,强化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构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既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又能体现创新创业人才的自我价值,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校企结合实践平台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并最终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所以应该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实习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开展。比如笔者曾指导药学专业学生组建团队,通过药企合作模式,在校企结合实践平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分别在2016年、2017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江苏省互联网+创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又比如,学校与医药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心,为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首先,我们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界人士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其次,建立专职教师进行短期企业实践的制度;最后,在药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从职业岗位对创新创业素质要求的角度共同建立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改进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上述的探索实践,切实提高了高素质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职业教育应坚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因此,打通产学合作渠道,深度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2]张振飞,张艳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5(20):54-56.

[3]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药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调研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中医药的发展。2002年,科技部、国家计委等八部委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提出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006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药现代化作为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中医药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医药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

1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主要思路和方案

1.1主要思路和方案。1.1.1调研背景和内容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主动适应区域医药产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大众健康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着力点,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行业内从业现状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中药的临床应用、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评价、药品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开展中药学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探索出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包括中药学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需求状况、专业发展情况、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学生就业招聘等[1]。1.1.2调研方法访谈、网络问卷、纸质问卷、邮件调研等。1.1.3调研范围江苏地区的制药企业、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药品经营企业、中医药相关企业、药品监督与检验机构,江苏省内外开设有中药学专业的同类院校等。

1.2样本数据回收情况。本次调研共设计了5类调研问卷:专家访谈、学校卷、用人单位科主任问卷、用人单位带教教师问卷、在校实习生调研问卷。总共418份问卷,回收率100%。

2中药学专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校调研内容

2.1中药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1)目前专业人才结构状况:目前,全国共有中药生产企业3800多家,中、高级技能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数以十万计的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中药工业企业。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显示,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9万张,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中药材种植、养殖的基地也需中级、高级技能型人才逾万人。(2)专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预测: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于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稳定增加。其中,执业中药师、中药调剂岗位、临床中药服务岗位、中药材种植岗位、中药经营岗位、中药炮制岗位、中药生产岗位的需求量大。基于以上调研,应加强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当前,我省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我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大力培养高职中药学人才。

2.2开设中药学专业的学校调研分析。2.2.16所大专院校中药学专业招生、就业情况6所大专院校参与了本次调研,每年招生人数在100~150人,个别院校达到400多人。每年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100%。2.2.2江苏省内各类卫生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情况综合各家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与传统教学体系开设的课程内容相比较,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高,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和要求。各级院校倾向于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还有一些自编教材。2.2.3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亮点和特色各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亮点和特色有:(1)操作能力强,质量好;(2)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校企深度合作,学生首岗适应性强;(3)知识扎实,能力出色;(4)以传承中医药基本技能为培养方向,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单位3年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和对中药学专业人才招聘情况。3年各企业对人才的学历需求中,本科和高职高专学历的需要量相对比较多。企业招聘多通过毕业生双选会、人才交流会和优秀实习生,用人计划也多集中在10至12月和来年1至3月,对于目前的招聘情况多数企业也只是能基本满足,这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中药人才的缺口还是很大。

2.4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调研及相关专业教学情况分析。中药学专业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参照中药学专业执业标准、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中药行业标准等,构建了项目化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规范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如中药炮制、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基础、药理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而基础课程增加理论课的比例。另外,设立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制订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研,对专业培养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法律知识、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体现中药学专业的教育理念,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打好基础。2.4.1用人单位对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我院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整体质量上得到认可,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多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具备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临床中药学方面培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学生团队协作和礼仪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考核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边讲边练、实际操作、临床见习、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比较好,实践操作考核、理论实践考核结合的考核形式较好。2.4.2本专业学生应该选修的人文课程有哪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应该选修的人文课程是人际沟通、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也同时反映出,良好的人际沟通对毕业生或实习生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3江苏省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按照职业岗位和技能,设置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劳动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可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过程、培训仪器操作、计算机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临床案例讨论,加深对中药功用的理解。加强中西药联用的内容,了解中药临床药学的部分知识。同时,在医患沟通和用药指导方面加强训练。

3.2继续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紧跟产业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针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校企共同开发新形态一体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推进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优质课堂。普及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线下线上的教学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3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设施完善的产教融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中药学专业学生在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培养、毕业实训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实验、社会实践、实习、课题性研究等提高学生实践技能[2]。与苏大附一院,苏州市中医医院、先声再康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华润江苏医药有限公司等校外60余家单位合作,保障实习就业。开阔国际化视野,与国际职业大学或学院合作,教师境外研修,将国际化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到工作中。

3.4应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人才模式的探讨,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提高教师队伍创新意识,大力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切实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文新,杨翠玲.山西省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4):116-117.

药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中专学校;药学专业;创新创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互联网迅速的融入到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互联网+”推动诸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助力教育的发展。总理针对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出重要指示,他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呈现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好局面,医药教育行业就当前的形式来看还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顺势而为,有了互联网的助力后,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多元化,药学专业要紧紧抓住互联网春天这个契机,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出相应的措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凭借“互联网+”为学生终身发展助力。

一、中专学校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和专业有机结合:中专学校以往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在创业教育中依托学生专业课程,比如我们药学专业对于药品的合成,服用药品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如果结合这些专业特点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教育体系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是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应该构建更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也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就教师而言,没有创新创业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教师也急需补充专业知识,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助力。3.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和互联网结合:当下互联网对各个领域影响重大,学校没有抓住这个契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给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二、中专学校药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从社会层面来看是社会的需要:我国经济近些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亟需复合型技能药学专业人才的前提下,更看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现在的中专学校要把社会需求人才的标准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要务,学校把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定位、社会的需求高度契合,结合“互联网+”,培养他们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助力。2.从学校层面来看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要服务于社会,他们将来是“社会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并有着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学校为他们贮备好必备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他们创新创业能力。3.从学生个人层面来看是提升他们综合素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专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课程设置要侧重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学生从自身发展来看,也不能把知识获取局限于课堂,要拓宽知识获得途径,这就需要学生增加在实践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积累。学生自己要设立创新创业目标,结合自己的构想,依托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并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并在社会中通过再锤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三、中专学校药学专业在“互联网+”形势下实施的有效策略

1.优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创业就业空间,学校在此契机下,要优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消除他们的就业恐惧症,帮助学生剖析自己,分析市场,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学校帮助学生培养自信、自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构建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课程;定期定时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增加实践课时和课程。3.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学校倾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平台,比如组织设计类、科技类竞赛,以赛促学;重视同医药企业的交流合作,为今后创业奠定基础。4.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完善内部制度,可以对课程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将考核标准量化,关注学生反馈情况。5.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采取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定期培训,顶岗学习;可以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任课;教师队伍多引进专业人才等。总之,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社会的认可。互联网创业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收益快、潜力大等优势,在“互联网+”视域下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更新理念、完善师资、构建个性化培养模式、搭建实践平台等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范文7

关键词:药理学;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个体间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为药学专业中的基础核心课程,其知识涵盖范围大,学生学习不积极。本文将详细分析目前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可行性方向。

1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现状

1.1知识与临床实验无法并行的传统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药理学的教学多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模式,此种模式教学易造成学生明明学到许多知识,却不清楚如何应用于临床实际,缺乏临床经验的学习,同时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进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结果将使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专业岗位。相反,有些教学过于着重临床实验教学,此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仅是了解临床现象,而忽略现象背后的相关知识。尤其现今新药数量急剧上升,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使学生缺乏面对新药物的学习能力,现今所需的药学领域专业人才,需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刻不容缓。

1.2实验训练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且课程缺乏针对性

尽管许多学校有实验训练课程的设计,却多停留于动物验证性实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剂调配、分析实验层面,造成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同时目前药理学的实际训练大多着重于医院的临床服务,对于处方审查、药物应用注意事项、非处方药分析、动态药物浓度监测、不良反应分析收集等则相对缺乏。药理学的内容应贴近服务单位的要求,然而药理学课程着重药物作用讲解,对药师在工作中所实际面临的药物应用与药物处方等涉及不多,因此缺乏针对性[1-2]。

1.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获得技能的主渠道,但现实中从医学院及药学院毕业的教师成为专职教师后大多不再从事临床医疗及药学服务一线工作,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很难和实际临床操作接轨,导致理论和实际工作脱节,不能适应医学高职各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法落实。

2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2.1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为将知识以古板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学环境简单,然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教师可尝试去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3],教师在课前准备并录制课堂视频,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在家中阅读教师准备的课程内容,并自己标注重点,到学校后,学生再和教师一起讨论课程内容,最后仅针对学生不懂之处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对该课程有基本认识与了解。教师亦可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多媒体方式辅助教学,利用生动的图文数据、3D仿真药物、网络影片等,提升学生的专注度,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2.2教师能力的提升

药理学涵盖领域广,优秀的药理学教师应具备药师、兼职医生与教师三重身份。同时,优秀的药理学教师,不仅需具备扎实的药理学知识基础,还需了解临床相关背景知识与经验。现今新药数量急剧上升,开发周期下降,以往的医学知识甚至已被推翻与修正,若教师不持续更新知识,不仅无法给学生教授最新的医学知识,而且有可能还会提供错误的知识。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药理学教师,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医学信息,可追踪国际知名医学网站学习,接收来自国际的新知识。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寒暑假深入临床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践,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许多教师非师范院校毕业,即使具有高知识水平与临床医学经验,仍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小型教学研讨会等,与其他优秀教师分享彼此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4]。

2.3基于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

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时,需了解所教导学生日后工作的领域,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特色,特别针对专业领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调整其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间的比例。因药理学领域过于庞大,教师必须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日后主要的目标岗位为药师、驻店店员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减少科学背景知识的教学,强化实际应用层面的教学,如设立模拟药房,让学生进行药品查找、药品包装、说明书阅读等,并进行用药指导实训、处方分析与审核等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若课程允许,亦可与企业或医疗单位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实际参与实习[5]。

3结语

教师应了解目前教学的困境所在,并花心思去突破教学上的瓶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随时学习新知识,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且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亮,康红钰,王雁梅,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125-126.

[2]刘刚.以“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实训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12(24):16-17.

[3]郭紫芬,张海涛,黄红林.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21-922.

药学专业范文8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1)职业素养的内涵。所谓职业素养指的就是社会劳动者对自身从事行业的了解程度和适应程度,是劳动者通过自身不断积累努力形成的关于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职业素养具有很广泛的涉及范围,它既包含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包含相应的专业技能,还包括政治意识、工作责任心、吃苦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抗挫折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职业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职业素养越高,这个人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将职业素养量化成为人们的“职商”。(2)职业素养的构成。职业素养从结构上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第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工作职业紧密相连的一种道德准则,它一方面包括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另一方面也包括职业本身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社会员工在从事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最基本的自我约束,职业意识可具体表现为对待工作的责任感,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工作创新意识和工作协作意识等。第三,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习惯指的是职业人将日常工作中的各项基本流程内化成一套熟练的习惯行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幅度提升职业人的工作效率。第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职业人通过定期的进修学习,获得的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技术能力,例如计算机技能、外语技能、专业技能等。

2我国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育的特点

对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制药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行业。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属于理论教育方式,也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理工专业类学科的教育方式,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属于重实践的教育方式,尽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开设较晚,但是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其培养出的学生已经遍布各个相关领域,甚至一些已经成为了制药企业的中流砥柱力量。但同时必须要正视的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办学定位问题,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没有认识到学校需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人才,导致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师在课堂中也无法正确把握方向,最终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的自身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所决定。从社会角度来讲,高职高专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与社会发展速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学生而言,职业素质是步入社会后开辟自己天地的保障,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促进个人发展。药学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类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当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缺失。通过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要么是遵循父母的意见,要么是迫于考试失利的无奈,很多学生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因此他们在相关职业素养上都有所欠缺。具体主要表现为:职业意识淡薄,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进行过思考;职业能力较差,中年级学生药学理论和药学基础方面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创新性都有明显的缺失;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很多高年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道路有一定的恐惧感,缺乏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2)医药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倒逼”。药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当前医药企业对求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求职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的这种“倒逼”模式,使各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培养模式,同时也“倒逼”学生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4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

(1)结合专业实际做好职业生涯教育工作。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学生步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药学专业的特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社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的认识、了解所选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2)产学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决定学生前进方向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就必须要有精锐的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应该在校内配备知识渊博,理论扎实的专业理论教师。另外学校可以以企业为依托,为学生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企业教师,学生通过跟岗培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跟随校外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3)更新教学观念增加新媒体教学模式。高职高专学校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由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发展成为引导式教学模式,教学课堂也由过去的教师占据主体转变成为学生占据主体,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创造开放新的学习空间。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新媒体教学模式,运用电子课件以及互联网课件为学生展示必要的药学实训及职业素养,如以案例视频的形式启发教育药学专业学生应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职业观。(4)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活动营造职业培养氛围。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专业实际,积极的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活动,例如举办专家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5)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引导与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在向学生传授理论与操作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引导与培养,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药学专业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了解掌握制药行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并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基层学起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使命感。其次,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学会如何以诚待人、以信做事,并通过自身实际经历和体验,使自身职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兰芳,陈临溪.基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提升药学专业研究生素质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A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