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例6篇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1

徐四海

   教学实践报告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实践后,用报告的形式来反映教育实践过程和对教育实践中经历过或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和提出看法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因此,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要扎扎实实地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多多益善地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其次是把教育实践情况、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报告出来。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要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育实践报告要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有自己的见解。

一.教育实践报告的特点

教育实践报告和调查报告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调查报告。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教育实践活动也包含调查的成分。教育实践报告具有实践性、真实性、针对性、验证性、理论性等特征。

1.实践性

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者必须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感悟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增强对教育的感性认识。收集和分析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真实性

真实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中所反映的全部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二是用事实说话,忠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用客观事实说明观点,讲清问题,不能有半点的浮夸和虚伪。

3.针对性

针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必须明确解决什么问题,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应交代清楚;二是要明确教育实践报告的读者对象,具有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针对性是教学实践报告的灵魂。

4.验证性

教育实践报告应注意验证教育理论的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又反过来修正教育理论,使之更科学,更有实践意义。

5.理论性

教育实践报告不能只是流水账,要通过对教育实践材料的分析,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形成新的教育理论,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践报告的种类

教育实践报告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

1.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

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而撰写的,要求在全面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剖析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取的各种材料,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撰写这种实践报告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教育实践的过程要作比较完整的报告;对教育实践中收集和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作比较详细的交代;要以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全部内容串连起来,但要注意不能太“杂”和太“散”,要突出教育实践报告的主题。

2.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中某个具体的教育问题而撰写的。专题教育实践报告,研究和反映的内容单一,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

3.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

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的典型性、代表性比较强,撰写时,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据,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教育实践报告着重谈具体做法、成绩和效果,经验和体会,不十分强调教育实践过程的叙述。

4.探讨问题的教育实践报告

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报告主要是找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引起社会或教育部门的重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类教育实践报告在行文上应特别慎重,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不可抓住一端不及其余,下结论不要太武断,要用探究式的语气。

5.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主要是为正确制定教育政策和正确执行教育政策服务的。撰写时,不仅要叙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的各种典型材料,包括数据、百分比等,而且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阐释利弊,权衡得失,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和调整教育和教学政策和规范提供依据。

 

三.教育实践报告的一般写法

教育实践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写法是由标题、署名和正文几个部分构成的。

1.  标题

标题就是题目。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设想对象或主要问题作标题。二是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三是用提问作标题。例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XX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报告》、《怎样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在XX小学参加教育实践的体会》等。

2.署名

在标题下署上教育实践报告撰写人的姓名。

3.  正文

正文通常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又称前言、导语等,主要用以概述情况,例如对教育实践的单位、对象、目的、方式、内容等作扼要介绍,使读者对教学实践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开头部分虽然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2

小论文撰写曾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随着文科综合考试的推广,历史小论文撰写也淡出了中学老师的视线。本人认为在强调教育创新的今天,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历史小论文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善学乐学。下面就谈一谈历史小论文教学的意义和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各位同仁斧正。

一、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一)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消磨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这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撰写小论文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第一,它是主动学习的方式,论题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第二,它是体验的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能取得更多的收获。第三,它是综合学习的方式,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各学科知识,而不局限于历史学科,这也体现了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论争答辩,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撰写小论文是研究式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知识、提高认识和锻炼能力。现代中学生理应掌握这种学习方式。 (二)撰写小论文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当学习者对某个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不甚了解时,他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那些他感兴趣的、经分析而理解的内容记忆相对要牢固。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进行情感意志的体验,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水平。学习者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的形成。撰写历史小论文还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扩大和加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并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了条件。” (三)小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历史课的灵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定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历史论文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脱离史实泛泛而谈肯定行不通。对文章所使用的论据,必然要经过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为己所用。这些活动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行为,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这些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小论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论文的写作既要求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又要求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地训练。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这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历史小论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注意历史小论文与专业论文的区别,不能把历史小论文等同于历史专业论文。历史专业论文的撰写者主要是历史研究者、史学专家、大学生等,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基本功底,对论文的专业性要求很强。而历史小论文所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知识面狭窄,对历史材料和论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差,所以我们不能用专业论文的标准来要求中学生。“只要能以历史事实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述清楚即可”,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要求过高过严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与表达历史资料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在撰写小论文的各个阶段,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活动,不能过分约束他们的行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中学生开始难于把握,所以给予一定的指导非常有必要。一要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二要指导分析讨论,教会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三要指导撰写小论文,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既要适时组织学生的搜集、分析讨论、写作等学习活动,又要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参加活动,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对小论文的评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以肯定为主,及时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不管采取什么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学生实现更高学习层次的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值。 4、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肯定表扬立意新颖的小论文;指出并质疑观点论据分析有误的文章,也可以再放给学生讨论辨析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如分析指导时,教师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活动,更不能嫌麻烦减少学生的活动,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撰写历史小论文在于激发、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养成独立观察、判断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林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J)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女诫直解》;张居正;宫廷女书

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慈圣李太后命张居正为汉班昭所著《女诫》一书做解,以教宫闱。该书收录于明万历刻本《张太岳文集》卷11,1以及清光绪年间重刻《张文忠公全集》中。2万历刻本收录该书时并未与之命名,只在卷11中首先说明“上大婚礼成,蒙圣母慈圣皇太后命臣居正直解汉班昭《女诫》,以教宫闱”,然后收录进呈以后万历皇帝所做序言及直解内容。3光绪重刻本收录该书时指出,“《女诫直解》,本自为书,不必搀入文集也”,故附于全集最后一册,并单独命名为《女诫直解》,4本文所用即为此本。该书在迄今有关张居正的研究中从未有专文论述,在一系列有关张居正生平研究的力作当中,也均对张居正直解《女诫》一事只字未提。5笔者认为,《女诫直解》是一部比较特殊的明朝宫廷女书,其编纂背景、内容特点、撰写用意、作者张居正的特殊身份、以及由此反映的万历初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等内容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女诫直解》的成书背景及内容

张居正一生宦海浮沉,著述颇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张文忠公全集》中,“文章

本非所长,集中奏疏启札最多,皆在庙堂时论事

之作,往往纵笔而成,未尝有所锻炼也。”6故张

居正全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奏疏、书牍、诗词、序

跋、祭文等,其中尤以奏疏最为重要,“书牍诗文,乃其余事。”1《女诫直解》因为只是对班昭

《女诫》的直白解释,篇幅和内容都比较简单,故又次之,附录于后。那么,《女诫直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纂的,它又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万历元年(1573年),十岁的朱翊钧即位,穆宗遗命张居正等大臣辅佐政务。万历五年(1577年),神宗十五岁,已到适婚年龄,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主持,令礼部、翰林院、钦天监等议定大婚日期,2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十九日,举行大婚礼。在此背景下,慈圣太后命张居正直解汉班昭《女诫》一书,以教宫闱。该书序言以万历皇帝的口吻阐述了此书的写作初衷和意义:

我圣母慈圣皇太后,德协坤元,功侔厚载,性好史书,宫中有暇,诵习不辍。凡内执事侍女,皆教以《女孝经》内典诸书,又以朕大婚有期,虑民间女子,未闲姆训,乃取汉班昭所著《女诫》,命侍臣略为注解,俾之诵读。既成,以示朕曰:“昔我仁孝文皇后有《内训》,慈孝宪皇后有《女则》,皆垂宪椒涂,纪炜彤管。吾不敏,不敢妄拟圣哲之制,独取古人遗编,为之笺释,亦述而不作之意也。”朕恭览一周,不胜感叹。《礼》称,“天子理阳道,以听天下之外治。后理阴德,以听天下之内治。男女正位,教顺成俗,故能不降阶序,而天下咸理。”朕以冲昧,早膺神器之重,闵然未知所适。仰承圣母朝夕谆谆,迪朕以法祖亲贤,励学勤政,数年以来,始觉有省。俛焉思所以兴道致理者,顾董内赞治,明章妇顺,盖亦有资于女德焉。乃仰廑慈虑,表章是书,以垂内范。若此者,诚欲毓成淑德,以佐朕共保鸿业也。呜呼!我圣母之心,何其勤哉!昔周自姜原[嫄]发祥,至于任姒,代有圣善,以佐王猷,故历世享祚,至千有余年之久。我明之兴,孝慈以明德,翊赞高皇,肇造区宇,仁孝慈孝,济美嗣音。至我文母,鞠育藐躬,丕承芳躅,比于有周,休有烈光矣。由此言之,我国家之卜世,宁有既乎?呜呼!既自今有听内治之责者,其亦绎思我圣母之慈训,以淑慎厥躬,斯朕亦将有攸赖矣。3

该序文指出,慈圣李太后是因神宗大婚有期,“虑

民间女子,未闲姆训”,遂命张居正直解《女诫》,令其诵读。序文还反映出阴阳相协调的观念:天子理阳道,皇后理阴德,外内相协,男女正位,方能天下咸理。皇后尤当董内赞治,明章妇顺,

毓成淑德,以佐皇帝之鸿业。

《女诫直解》开篇对班昭及《女诫》一书进行总体介绍,然后用通俗语句对其序言和各部分内容逐句解释。如开篇曰:“家字,读作姑字。曹大家是汉朝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名叫班昭。嫁与曹寿为妻,有贤德、通书史,又善作文词。汉和帝常召入宫,后妃皆以师礼事之,宫中俱称她为曹大家,盖尊之也。《女诫》是教诫女人的说话,《序》是说作《女诫》的原由。”概述后,即引一句《女诫》原文:“鄙人愚昧,受性不敏。”然后解释称:“鄙人,是大家自谦之辞,说我是鄙俗之人,愚鲁暗昧,天赋与我的资性,不甚明敏。”4以下依次如此,逐句解说。

全书一依《女诫》原书顺序,除序言外,分为七章: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慎第三、妇行第四、专心第五、曲从第六、和叔妹第七。每章前概述该章大体内容,以及何以如此安排章节,然后逐句引《女诫》原书内容,先解释每句中的关键字词,最后整句连贯解释,每整句解释以“大家说”开头,指为班昭言语,读来如讲授记录,有很强的口语性,通俗易懂。

以第一章“卑弱”为例:张居正先注称:“此一章专说女人卑而不高,弱而不强之义。盖女乃坤道,以柔顺为主。卑弱者,女德之先务也。故以为第一章。”接下来引用《女诫》原文:“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直解:“瓦砖,即今之纺砖。弄,是以手拈弄。大家说,古人生女,三日之后,卧之床下,寝之于地,将一块纺砖与他拈弄,斋戒而告之祖先,说我某日生一女。”

再引《女诫》原文第二句:“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直解:“典即是常。这一节是解说上四句之意。大家说,古人生女,所以卧之床下者,明其不高傲,不强梁,专尚卑1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第8册,《女诫直解》,“重刻述例”。

2《明神宗实录》卷65,万历五年八月己未、辛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3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第8册,“《女诫直解》序”。按:序文中所指“慈孝宪皇后”当为“慈孝献皇后”之误,指的是世宗生母蒋氏章圣皇太后,《女则》当为《女训》之误。

4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第8册,《女诫直解》“序”。

弱之义。盖女人以事人为职,故专主于下人,而不可高傲也。所以弄其纺砖者,明其熟练劳苦之义。盖女人以纺织为职,故主于执持勤劳,而不可懈怠也。斋告先君者,盖女子长大嫁人,将以内助其夫,承家祭祀,故于诞生之初,即斋戒而告之。这三件乃女人常行之道,礼法中常以为教,而不容己者。”1

以下文字均依次类推,引用一句《女诫》,约以多出原文3到5倍的文字进行通俗解说。全书将《女诫》原文分割成46句,连同注释,共计约6000余字。

《女诫》原是班昭为教导班家女子所作,并非特意针对宫廷女子,广泛流传以后,才被用为宫廷女子教育的经典。故书中第一至第五章讲女子修身,第六、七章讲出嫁女子如何与舅

姑、叔妹相处。宫廷女性固然面临比其他女子更多的规范要求,但作直解者张居正和慈圣李太后,显然都认为宫中女子同样要遵循传统女性的普遍德行,所以才会选择将《女诫》作为宫闱教育的范本。

在《女诫直解》文末,《张文忠公全集》的编纂者,张居正同乡光绪年间人田桢案:“集中《女诫》原文与《后汉书》字句互译者多,不知当时所据何本。兹就其无关大谊者,辄据殿本《后汉书》校正。惟中有五条,依文解说,未敢僭易。谨注《后汉书》原文于下,以备考订。桢识。”2可见,当时张居正选择的《女诫》版本与后来通行的清武英殿本《后汉书》中所录《女诫》字句差别较多,但无关大旨,至于张居正所据何本,已无从考证。

二、《女诫直解》的特点

宫廷女书是帝制时代宫中后妃、女官和宫女诵读学习的女子教育书籍,用以规诫宫中女性的德性和行为。但宫廷女书与民间女训书籍并没有严格界限,因为宫中女子也同样要遵循作为女性的普遍道德准则,因此很大一部分宫中女性所读女书也是民间女子教育普遍使用的,比如班昭的《女诫》;还有一部分宫廷女书则是专门为宫中女性所写的,如明成祖徐皇后的《内训》,3但即便是专门为宫中女性所写女书,也必然会涉及女性要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所以很难将宫廷女书与一般女训书籍做截然划分,此处所说的宫廷女书是指被公开采用为宫廷女性教育性阅读文本的书籍。

历代宫廷中使用较多的女训书籍包括:东汉班昭的《女诫》,不仅被汉朝宫中女性广泛阅读,还被后来历朝选为宫中女性教育的读本;唐朝有长孙皇后所作后来亡佚的《女则》,有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作《女论语》,有侯莫陈邈妻郑氏所撰《女孝经》;清代有陈宏谋所辑《教女遗规》等。清初学者王相将班昭《女诫》、宋若莘、宋若昭《女论语》、明末王相之母刘氏《女范捷录》,以及明成祖徐皇后《内训》4本书合刻翻印,统称《女四书》,广泛流传。女训书籍的命名时有重复,多冠以“训、则、诫、鉴、规”之类的文字。这些女书的内容体现了阴阳之道、内外之治相互协调的思想。

明朝宫廷女书中比较著名的有:明太祖朱元

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诏儒臣修撰的《女诫》;4

成祖仁孝文皇后撰写的《内训》、《劝善书》;5嘉靖九年(1530年)章圣皇太后所著《女训》;6

万历时期吕坤撰写的《闺范》;7万历慈圣李太后撰《女鉴》等。除此以外,《明史·艺文志》及《千顷堂书目》中还记载了一些其他的女书,这些女书中有的仅有著者和书名,因此尚不能准确判断它们是否在宫廷中使用,有的则已亡佚不存,此处列出,仅做参考:高皇后撰《内训》,宣德到正统年间王直撰《女教续编》,1嘉靖中方献夫等撰《内则诗》,2黄佐撰《姆训》,3嘉靖万

历年间王敬臣撰《妇训》,朱家栋撰《女则》,黄佑撰《女蒙求》,陈其蔥撰《女训》,徐泰撰《女学》。4

那么,张居正所撰《女诫直解》与上述著名的宫廷女书有哪些显著的不同呢?

第一,从内容来看,《女诫直解》是对经典女书《女诫》的直接解释,并非张居正新

撰,故其所反映的女训思想确切地说不是张居正的,而是东汉班昭的,张居正只是对其表示认同。这不同于其他具有自己独特编纂方式、内容和思想的宫廷女书。比如,仁孝文皇后撰写的《内训》中,从修身养性,讲到勤励节俭;从追远法古,讲到侍奉双亲、君主、舅姑,再推至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外戚,用20篇系统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女训主张。又如章圣皇太后所著《女训》,除序文外,共计12章,所论系统详致。《女诫直解》虽确为明代宫廷中实际应用的女训书籍,5但其原创性已大为降低,工具性较强。可能也正因如此,在《明史·艺文志》和《千顷堂书目》所列出的女书条目里并未收录该书。

第二,以上所论明朝的宫廷女书中,有专门为后妃所作的,比如明初的《女诫》就是明太祖为了戒后妃干政而令儒臣所作。还有较大部分女书是给宫中更大范围的女性群体阅读的,比如文皇后的《内训》等。很多宫廷女书与民间女训书籍是互通的,比如《女诫》、《女孝经》原本是写给平民女性的,或是带有家训性质的女书,后来传入宫中才成为宫廷女书。而原本为宫廷女子撰写的书籍,有时也会因为朝廷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而对民间女子教育发挥导向作用。明世宗在颁布章圣皇太后的《女训》时说:“朕惟今也时俗,大不古若,况女子最为难教。欲立其本,当自朕中宫始。”6其实是想通过宫廷女子教育,一来整肃宫闱,教育宫内女性;二来也为民间女性树立效仿之样板。而从《女诫直解》的撰写背景来看,该书是为神宗大婚而作,主要针对的是刚受册封的王皇后,而非其他宫中女性,因此写作针对性比较强。

第三,撰著者张居正的独特身份。宫廷女书的撰著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皇太后、皇后,比如仁孝文皇后、章圣皇太后、慈圣李太后等。一类是民间知识女性或是儒学家的女眷,比如班昭、侯莫陈邈妻郑氏等。第三类是儒臣,比如洪武年间撰修《女诫》的翰林儒

臣,撰写《内则诗》的方献夫等。嘉靖九年(1530

年),礼部所奏宫中应行事宜中就提到,翰林院奉旨择选有关女教者,“撰为诗言进呈,以备宫中诵咏……仁孝文皇后《内训》、圣母章圣慈仁皇太后《女训》,合行翰林院讲读官每月撰成直解各三章,仍引经传及高皇后传内事实,引证每章不得过百余字,以便女官记诵。”7有时候还会令内阁单独编写女书,如前述嘉靖九年礼部的奏疏中还称:“宫壶邃密,前项讲章,陆续进呈,或至误事,况《内训》、《女训》辞语有限,讲读易尽,合令内阁预先类编二训章旨,令讲读官通撰直解,总成一集,进呈女官,按期以次讲解。”8因此,翰林儒臣、内阁编写女书或为女书作解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以内阁首辅身份撰写宫廷女训书籍的,仅张居正一例。身居内阁首辅要职的张居正在万历五、六年时,权势正值顶峰,《女诫》一书本身并不难懂,为何一定要由内阁首辅亲自作解呢?这需要结合万历初年的大背景对其撰写原因深入考察。

三、《女诫直解》编纂原因

及其背后的宫廷政治关系

慈圣李太后为什么要命张居正作此书,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用意?结合神宗初年的历史背景及当时的人物关系加以分析,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李太后命张居正撰写该书,与张居正多年来承担辅佐和教育万历皇帝的双重职责密切相关。穆宗去世以后,张居正受遗命辅佐年幼的万历皇帝,并担负起教育神宗的重任。因此对于年仅10岁的朱翊钧来说,张居正不仅是辅政大臣,也是启蒙老师。早在隆庆四年(1570年),朱翊钧8岁时,张居正就曾力主东宫早日出阁讲学。待即位以后,张居正更是为万历帝的教育费尽心力,开日讲、侍经筵,督导日勤;进呈《四书直解》、《大宝箴》、《皇陵碑》、历代《宝训》、《御札》等书,供万历帝阅读学习;甚至亲撰图文并茂的《帝鉴图说》一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述帝王之道。当时,万历皇帝对兼充君师角色的张居正十分尊敬,曾亲笔给张居正降手敕称:“朕以冲幼,赖先生为师,朝夕纳诲,以匡不逮。”1而神宗大婚后,新皇后的教育问题也提上日程,某种程度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帝王教育的一个补充,故慈圣李太后将此重任交付张居正。

第二,明代宫廷选秀女子多来自民间,明朝祖制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2故明人于慎行评论:“本朝后妃多出民间,勋戚大臣皆不得立,亦其势使然,顾于国家有益。”3选秀女子来自民间的祖制,一方面使得他们能够知勤俭,在帝王左右朝夕陈说民间疾苦,并预防外戚党羽形成,同时,她们有限的教育水平,也造成了需要对后妃及宫人等群体进行再教育的局面。明制还规定,入宫女子要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定,“所取(宫人)女子除富豪不用,其余不问贫难之家,女子年十五二十岁者,送进洒扫宫院,晒晾幔褥,浆糨衣服,造办饭食……在京军民之家,有女子及无夫妇人能写能算者,不论贫富丑陋,皆许进用。”4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又再次令礼部出榜,招纳识字妇女入宫。具备基本读写能力,使入宫女子既能承担“记录名数物件”等基本事务,也可以为她们选择女训书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女子教育。

万历六年所立王皇后是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长女,虽非平民女子,却也算不上名门之后,神宗大婚以后,皇后教育提上日程,故有李太后编纂女训书籍的考虑。其次,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即使本身未直接预政,仍可以因其常在帝王身边,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因此后妃群体的教育问题事关重大。最后,中国传统社会讲究阴阳相协观念,皇后需“母仪天下”,协调宫闱,因此,对后妃的规范教育中尤以培育皇后德行为重。

关于新册封的王皇后,《明史》中称其“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5后来,神宗宠幸郑贵妃,王皇后也多不计较,太子朱常洛在东宫屡遭危疑,赖其从中调护。史载其“正位中宫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称”。6可见,王皇后的性格与行事皆得李太后所喜,这与其从册封皇后开始就接受女训教育、培养德行相关。同时,皇后乃后宫之主,李太后此举也意在向此新皇后表达,张居正是皇室可以倚赖之重臣,其地位与其他朝臣不同。

第三,张居正撰写《女诫直解》一事体现出李太后对张居正的倚重、托付之意,因此具有政治信托的象征意义。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实际形成了慈圣李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共同主持朝政的格局。但是由于明朝有后妃不得干政的祖训,李太后虽对年幼的万历皇帝有诸多担心,但限于祖制,只能从教育儿子的角度来发挥作用,不便直接参政,冯保又是太监身份,因此在具体政务上较多倚重首辅张居正。

与此同时,张居正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支持和巩固了李太后的地位。如李太后虽为万历皇帝的生母,但身份仅为皇贵妃,“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1冯保为了献媚李太后,提出尊隆庆帝皇后为仁圣皇太后,万历皇帝生母为慈圣皇太后,张居正则支持了冯保两宫并尊的主张,这在实际上提高了李太后的地位。此外,张居正还以视帝起居为由,请李太后从慈宁宫徙居乾清宫,以便朝夕与处,待万历帝成年大婚以后再行搬离。万历六年神宗大婚行礼前,李太后欲搬离乾清宫,张居正又特意上疏,称距大婚之礼尚半月有余,可等礼成以后再搬。可见此时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关系十分密切。李太后将还慈宁宫前,赐张居正坐蟒、白金、彩币等物,特谕曰:“我不能视皇帝朝夕,恐不若前者之向学勤政,有累先帝付托。先生有师保之责,与诸臣异。其为我朝夕纳诲,以辅台德,用终先帝凭几之谊。”2尽显拳拳嘱托之意。

由此可见,李太后命张居正亲自为新皇后撰写女训书,包含向张居正明示倚重、托付之意。况且,明宫中教习女性阅读的书籍中原本就有《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女训》、《女字经》、《女诫》、《内则》、《大学》、《中庸》、《论语》等,3《女诫》本来就是宫廷女子教育的常用书籍,其本身亦并非难懂,并无必要单独做解。而且,就在张居正编纂此书半年以后,即万历六年八月,李太后又亲制《女鉴》一书,并赐给张居正10部,张四维等4部。4由此来看,李太后其实早有亲自撰写宫廷女训书籍的意图,其命张居正为《女诫》做解,就是为了明示倚重张居正的姿态。《明史》中也评价,万历初年,张居正之所以能在政治上大胆举措,李太后“之力居多。”5张居正撰写《女诫直解》这种政治象征意义可能远远超过其实际功用。

最后,还应该注意到,万历帝大婚是张居正和神宗关系由契合转为疏离,并最终走向对立的一个节点,《女诫直解》恰是在这一时期所作。万历皇帝即位以后,张居正尽辅佐和教育之功,不仅得到李太后的赞许,也得到神宗的信赖。万历五年,夺情事起,当时的神宗和李太后都对张居正慰留有加,对反对夺情之人加以贬黜。神宗大婚,正值张居正服丧期间,平时青衣、素服、角带入阁治政,此时则吉服参与大婚礼,并充副使,行纳采问名礼。当时,户科给事中李涞言其非礼,称:“皇上之留居正,固以军国重事不可无社稷臣,若大婚副使,与经国筹边不同。况肇举大礼,以守制者行之,将事违其宜,非所以为观,乞别简大臣任使,以光盛典。”6而神宗和李太后完全站在张居正一边,斥责李涞,并允许张居正将母亲接入宫中,“复赐赉加等,慰谕居正母子,几用家人礼。”7此时请张居正作《女诫直解》,意味深长。该书所做时间恰好同张居正与神宗关系转变这一时间点吻合,前此由于神宗、李太后的支持,张居正大部分改革措施得以大刀阔斧地施行,此后,已经成年的神宗则在为政举措许多方面与张居正产生分歧。张居正戒游宴、广圣嗣、节赏赉、却珍玩、明庶政、勤讲学等主张使得这时的神宗颇为反感,只是碍于李太后才多所曲从。万历八年(1580年)以后,神宗18岁,相继举行了耕藉礼和谒陵礼,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已将神宗推到直接掌控朝政的前沿。随着神宗与张居正关系逐渐恶化,加上患病,张居正上疏乞归,神宗虽多次慰留,但二人关系实早已不似从前。

总之,张居正以首辅身份撰写宫廷女书《女诫直解》,既与其多年承担教育万历皇帝的职责直接相关,亦显示女训书籍在后宫女子教育,尤其是皇后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该书的撰写时机也体现了李太后对张居正明确的倚重、托付之意,具有政治信托的象征意义。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课堂教学

一、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的重要意义

以往,人们一直将大学视为教授高等专业知识的学府,因此,把要求大学教师要围绕课堂授课、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认真备课,如博览群书、查阅资料等一系列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视为教师的课业(功课),将此活动看作是教师的“主业”。同时,对表面上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如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等科研活动视为“副业”,认为可有可无而不予重视和提倡,认为那是研究所的功课,是担心“副业”会影响“主业”。

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领地——教师可以将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对于理工科而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对课堂教学和知识的运用起着促进和活化作用,更可打破理论研究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局面——教师可以带领课题组和学生将大学高墙里的理论知识经过课题攻关,转化为科研成果,申请专利,进而生产产品,推向市场,以接受应用于社会的检验,这才是将知识放飞、服务于社会的新理念;人文学科领域也不例外,天地转,光阴迫,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视角和思想内涵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是同一事物,对其认识也会与时俱进,产生不同的观点,而对人文社科学领域的课题研究,对于如何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时代的新思想、更新时代所要求的精神领域的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单纯的备课、讲课的过程难以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视角,难以培养处处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搞课题研究、不撰写论文的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思想性等方面也难以具有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流于将老套的知识在课堂上一届届机械往复地重复传播,课堂效果和教学内容难以具有丰富、鲜活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性、多样性、深度性、广度性。

其次,课题研究又是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的活化剂——教师把自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锻炼培养起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能够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即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教师要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学科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融于教学中,那么教师首先自身要创新,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拥有创新精神,才能拥有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把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所以,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对课堂教学起着丰富、鲜活的作用。

再次,教学活动是将原有理论专业知识加以整合并付诸实践的传承活动,教师在身兼科研课题、撰写研究论文的教学活动中又会发现新问题,或者对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有启迪作用。可见,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这种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会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亢奋、激活的状态,带领学生进入汲取知识的佳境。

高校教师不仅担负着知识的传承,更肩负着要以高深的学识站在高起点上,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中方能探索并发现本领域的新问题,引领本领域的前沿(发展),时刻具有解决时代摆在人们面前的各种高层面问题的思想意识,才能将自身的这种思想和素质渗透于教学之中——引领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如果仅局限于知识的传输,不进行课题研究,不发表研究成果,不撰写研究论文,就难以处处发现问题,就是把自己局限在基础教育的层面上,就难以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其存在的价值也会受到质疑。

本文从高校教师为了讲课而进行的备课活动和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储备、完善、整合、提升后,对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产生的完全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出发,阐述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论文对课堂教学的丰富、鲜活的促进作用。

二、为了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备课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控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学生处于从属接受的被动地位,教师备课的质量——广度和深度全由教师主导(当然,现在推广的多媒体教学力图使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投入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教学活动不再是“一言堂”,但是,无论学生是被动听课,还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的“指挥棒”仍由教师“心随我动”)。备课10小时能把一堂课讲下来,备课20小时也讲一堂课,就是说备课的空间无限,那么其产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自然不同。从人的基本属性讲,人在无压力、安逸的条件下,其潜能、创造力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有限的,教师备课的情况难免有“闲庭信步”的悠闲在里面。

三、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对教师自身的提升和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效果的丰富、鲜活作用

人在有压力、有动力、受检验、受评判的高压条件下产生的爆发力、情感力产生的潜能、创造力和效果力如高压水泵,喷薄而出,无限而巨大。在压力和紧迫意识作用下,对知识的汲取力如干枯之土,会迅捷变成自己的学识,从而会在授课中厚积薄发,教学质量及效果必定生动而鲜活。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正是属于这种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要进行课题研究——对某一事物持有疑问,并以此为研究课题,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决提出的问题。而撰写论文,就是把从事的研究活动进行文字化的记录(文章化)。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撰写论文都要接受专家学者的审查评判,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研究动力、研究视角及其一系列连带的能动力是巨大而惊人的。曹雪芹在穷困潦倒的窘况下写出《红楼梦》,司马迁在怀才不遇的境况下写出《史记》,足以说明安逸的环境下难以产生惊世之作,“四面楚歌”的紧迫感下人方能有所作为。所以,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是对教师知识的储备、充电、推陈出新、整合及创造力发挥的高压调动,对教师现有知识的“血液”更新、“血液”循环起到了活化、打压的抽取更换的作用,这是外部的作用。同时,课题研究是针对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独到见解进行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查阅书籍、资料的过程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比单纯的备课对教学的作用要更加深入、具体、丰富和鲜活,这是内在的自我鞭策、奋发向上的“觉悟”。可见,来自外部的紧迫感和内在的鞭策力会使得教师时刻处于知识的不断汲取和更新的紧迫状态,并以其敏锐独到的视角发现并解决问题,与时俱进,这个过程使得机体在新鲜的血液流动下排出陈液,机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书育人的要求而不被新知识淘汰。只有自身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推陈出新才可以丰富、鲜活课堂教学内容和质量。

1.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内容

课题研究是一个过程,即对某一现象或事物有疑问,以此作为课题,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论证和解决。论文就是把这种研究活动以文章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单纯写论文,即对某一现象或事物有独到见解和体会,然后通过大量的博览群书、查阅敏感尖锐问题和在先行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撰写论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

(1)与教师的专业有关的内容。

(2)与所教课程有关的内容。但即使所从事的课题研究从表面上看与所授课程内容无关,也不能一概认为该研究活动独立成章,因为各种知识有相通之处,更何况在同一领域涉及的不同内容更有相互渗透、承接、启迪的特点。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关联性研究课题。

可见,以上三种情况与教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补、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在授课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由实践到理论研究,课题研究不是空穴而来、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来自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撰写论文又是对课堂效果和当时教师感受的文字性记录。

2.教学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是一种相互结合的互动活动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包含、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关系。

3.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1)发现问题点——敏锐的思考力和独到的见解力,锻炼了教师在教学方面开拓新领域、新视角的能力。课题研究中必须提出问题(点)。为此,教师必须广泛阅读书籍和相关论文,对日常碰到的疑难现象有深入探究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解惑的先决前提便首先是阅读书籍、文章及自身具备的思考力。在读书的过程中,为了解释事物的现象以及解开难解之谜蕴藏的潜规则,要以怀疑的眼光去读,以怀疑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所以,在时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意识驱使下的博览群书,丰富、更新了教师的知识量,避免了同样课程周而复始的机械讲解,随时充实并丰富了课堂内容。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对问题的敏锐思考力,自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设定等方面起到了丰富、鲜活的作用。

(2)梳理先行研究和问题点,确定研究课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会时刻渗透于教学之中。此时,尚未研究的新课题和新发现另当别论,大多数的研究课题都是多多少少以各种形式承前的同时展开后续的各种研究。重要的是,发现与先行研究不同的观点,或者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范围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为此,教师需要在芸芸众生的观点中另辟新径,打破常规,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教师的教学“机体”充满生命和活力的“活化剂”,会“鲜活”课堂的教学内容。

(3)独特的分析和新数据——严谨的逻辑论证能力锻炼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思辨能力。课题研究及论文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独特性。如果没有新视点和新发现,论文就没有价值。新论证、新数据是支撑独特分析不可欠缺的重要部分。在论证的过程中,严谨的逻辑思维力会锻炼教师的课堂讲解环环相扣、深入浅出。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方法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意义重大,化学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势在必行。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化学教育科研是从客观存在的化学教育事实和现象出发,以推动化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改善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科学行动研究活动。研究过程包括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五个部分。

1.选定课题

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首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选题内容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人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用何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查文献时最好普查文献索引或目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哲学版的文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月刊)复印报刊资料(人民大学主办)等。

3.实施方案

这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落实阶段。研究者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用的资料以及自己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用;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对一些零乱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加工,使资料内含的规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只是一些具体的研究事实或数据,须经过自己思考和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发掘有关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分析的方法有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以某一分析为主,或者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当分析、综合、概括出研究结论后,还需要到变化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5.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结果要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一是总结,二是交流和推广。

二、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3.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4.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三、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其基本组成包括:

1.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2.绪论

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本论

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4.结论

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主要参考文献: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5~350。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自我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102—02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目前人们已达成共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如何是制约课程改革能否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都在采取措施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笔者是从事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的教师。根据笔者的研究和亲身体验,笔者认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设法实现自我突破:从盲目随意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向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突破,从只注重教法研究向同时也注重研究学法与学法指导突破,从任务式的低效阅读向有针对性的专业阅读突破,从浅层次的教育随笔的撰写向系统探索的教育论文的写作突破。

一、自我认知的突破:科学而明确的发展目标定位

前段时间,我们在走访我们学校所在地区部分乡镇和市级名师培养对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觉得不好把握。

现状:缺乏科学而明确的发展目标。目前,许多稍有资历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均已进入了自己的职业倦怠期或困惑期。他们对教学内容已比较熟悉,教学方式基本定型,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也已走入“高原期”。多数中老年教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精力和观念上已比不上年轻教师,因而只求平稳,不求创新,仅凭感觉来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热情比较高,但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中应走的路径却感到比较迷茫,即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突破:专业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都已有较多的研究,认为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四大素养;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建立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目的是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引领学生科学而高效地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意识。据此,笔者认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专业发展的目标应是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引导和服务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定位于学习多少教育理论、阅读多少专业书籍、撰写多少教育随笔等。

二、研究方向的突破:着重研究高效学法与学法指导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致力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不仅会制约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展,也会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现状:过多地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展,目前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理解新课程内容、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多媒体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等方面。他们关注较多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估,而对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探索则较少。

突破:多层面地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应设法使不同年龄、有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都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1)应重视学习观念培养的研究,引导学生体味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就是快乐成长,学习过程就是良好品行的修炼过程,学习过程就是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过程,学习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监控能力的过程,学习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首要课题就是要研究如何将上述观念渗透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提高自己育人的能力和育人的效果。2)要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引导学生自觉而高效地学习。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明白学习的基本程序: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一自主学习新知一遇到困难求助老师或同学一回顾、总结和提炼一复习一练习与巩固。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己对自己的超越,所以要引导学生使之具备自我监控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对制订学习计划和对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这两个环节的指导与训练。每个学期中的各门课程在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乃至每一节课应该如何进行安排,应该如何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回顾与巩固等,都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必备能力。其次,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帮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以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己学习的品质。学生学习的品质主要是指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各应具备什么样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所认识,应积极探索有效培养这些能力和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应认真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的哪些能力与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而哪些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却长期地被忽视;要分析哪些能力与习惯是学生在前一个学段所缺乏的,哪些能力与习惯是在后一个学段需要予以巩固和提高的;要探索如何将这些能力和习惯加以细化,从而可以被运用到对学生的考评之中去的办法。

三、专业阅读上的突破:结合教育教学研究的高效阅读

教师的专业阅读无疑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证。但是,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阅读的效果还很不理想,原因是他们缺乏高效阅读的策略。

现状:任务式阅读的实效性不佳。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在对教师的培养、管理与考核中都把专业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且常见的措施是给教师规定要阅读的书目和阅读的时间,要求教师要摘抄、要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甚至这种笔记或心得体会还有字数上的要求。这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初期能起到促使教师多读书的作用,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后期,效果却并不理想。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状况严重,多数教师不得不同时肩负多门课程的教学或班级管理的任务。再加上批改作业、加上要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处理家务,所以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进行专业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要么兴趣不浓,应付了事;要么效率不高,将完成阅读任务当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总的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阅读并没有起到助推他们的专业成长的作用。

突破:结合学法研究进行高效阅读。笔者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由点带面式的阅读和整体回顾式的阅读等阅读策略。1)应结合研究进行重点阅读。在农村中小学,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研究、对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对学生动手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研究、对如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的研究等,都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改前沿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教师对相关概念的把握、对于他们的研究方案的制定、对于他们的实际的研究工作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如果他们的专业阅读能够根据研究的需要而进行,那就不仅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果。2)应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阅读。可以结合工作与自己的实际先阅读那些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最有借鉴或参考价值的书籍或材料。要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并设法把它运用到自己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学之中去。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自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就会加深,阅读的欲望也会进一步增强,阅读的层次自然也会逐步提高。3)应采用整体回顾的方法进行阅读。传统的阅读是将要阅读的材料从前到后顺次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速度比较慢,提取关键信息的效果也较差。整体回顾法要求教师在阅读某些内容时要从目录或标题人手,先阅读和理解其整体框架,然后再阅读其中各部分的内容。当各部分的内容都阅读完以后,还要回头对其中的重点再进行梳理。这种阅读方法很适合成年人,适合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和掌握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

四、专业写作上的突破:撰写实践探索的科研论文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教学反思、校本教研、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等都离不开专业写作。农村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写作兴趣、写作习惯还是写作能力,相对都比较要差些。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必须设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水平也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