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教案范例6篇

中国结教案

中国结教案范文1

摘 要: 本文以韩国国民大学与韩国社会企业的实际产学结合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来帮助社会企业,使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并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希望本文能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企业;才能奉献;设计高校教育流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笔者以韩国设计专门大学院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企业)进行“知识和才能”支援奉献的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由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社会企业支援部门(SESnet)一起携手完成对社会企业的帮助。与社会企业结合的项目是通过学生的创意才能,以社会奉献为基本出发点,与劳务为基础的一般产学结合项目是有区别的。设计成果可以提高社会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将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广泛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方法论的摸索,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文中记录并整理了社会企业“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形象设计开发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结果。最后笔者希望此论文能够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材料。

二、社会企业概况

通过对社会企业设计的支援,以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研究的核心,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了解。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是从英国兴起的,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概括而言,社会企业就是其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本身或者社会。与一般其他私有企业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为了股东或者企业的拥有者谋取最大的利润而运作,在中国通常称“福利企业”,社会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的力量。

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所得到的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地域发展及社会企业的本身投资,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赢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企业是以“利润创出”和“社会目的”同时创收的企业。

1 韩国社会企业现状

社会企业在韩国法律上的定义为:“通过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或就业机会,提升地域居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的,并实施财政以及服务的生产、销售等营业活动的企业”。现在在韩国对社会企业的认识还是相对较低,自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支持社会企业创业,韩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社会企业创业。

2 与设计教育部门相联合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开拓销售渠道和宣传问题上,这些将直接制约社会企业的发展、人员招聘、销售等。也就是说,如果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无论企业生产出多好的产品,有多好的服务,也将会制约社会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由于社会企业的性质和雇佣人员的关系,社会企业将缺少一些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和专业人士、技术。

从以上可以看出,韩国社会企业是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社会认识的,这里设计将会起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很多社会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会面临很多财政和资金上的不足,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作为专门教育机关本着社会意识帮助社会企业完善发展,提高宣传力度和企业竞争力。

三、设计活动的支持与运营方式(以社会企业“共同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 )

“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开发研究进行了约4个月。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设计开发的采访和研究,实际提升企业的形象并以开发新的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目标。“共同工作的世界”通过SESnet的介绍,在金民教授的指导下,由1名博士、22名研究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对本次项目进行了开发研究。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清扫企业的调查总结出企业理念,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成功企业的调查,学习在设计宣传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形象的方法和理念。之后展开创意和造型能力开发符合社会企业的综合形象设计。为了使完成度进一步提高,由SESnet的理事,国民大学TED专门设计大学院的11名研究人员和 Humming Company 的3名设计师组成的审查团,对最终结果提出意见并进行投票。

1 设计研究结果

最终在21个候补案中选取11个提

案。提案并不是到公司提交发表的形式,而是以展览的形式出现,邀请社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前来选取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志。通过此次展览企业负责人可以更主动地选取设计作品,并可以和设计师们近距离地沟通。

2 设计说明 〖HJ1.75mm〗

图3中,为了体现“共同世界”的〖LL〗企业文化和思想,以加号和除号为设计元素,把大家的努力和力量融合在一起,把爱分享,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标志采用温暖的黄色和橘黄色,橘黄色圆形象征着太阳,用真诚和热情去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希望。

四、结论

中国结教案范文2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55-03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由国际贸易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跨国货币收付,是一门外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及其他方面的交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由此产生的对国际结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各种业务操作的娴熟技巧的国际结算人才。但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与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国际结算课程的时候感觉内容枯燥、又多又细,不仅难以掌握,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围绕中心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目前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上课讲概念、讲流程、讲操作、讲例题,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结算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繁杂,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实务层面如单据、结算方式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论层面的内容,由于条文众多,内容显得空洞又难以把握。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知识及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改传统模式下的TTT(Teacher Talk Time)为STT(Student Talk Time),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片面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新型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范式。王学惠、张丽琼(2008)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育者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自身要做到终身学习,紧跟国际结算的新变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侯方淼等(2011)提出了“国际结算课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包含四个互动层次:老师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知识能力互动以及课内课外互动。通过这四个层次的互动来实现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建构理念。赵璋等(2009)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Theoretical teaching)、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实践教学(Practical teaching)四个环节,即“TCSP”教学模式。运用“TCSP”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将课堂作为共同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调研、课内与课外、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动态与静态五个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张才杰(2010)提出了“国际结算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大学与商业银行、进出口公司和企业联合的方法来实现国际结算人才的培养直接与国际结算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新型的国际结算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在探索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双语教学法等。

中国结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ZENG Wei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Abstract In the case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select typical cases and the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actual cases,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egal theory,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the law, enrich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thod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的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出结论,进而学习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精神和法律规范,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法学教育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没有实践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究其原因,首先,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实践;其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各种形形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践。总之,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跨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不仅数量上非常庞大,而且种类也各异,这一切无疑增加了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其实,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源远流长,众所周知,案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自然,案例法的学习与研究是这些国家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早在1870年就已经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师讲授与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去阐述概念或定义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熟悉和掌握法律的理论与精神,达到提高学生法律理论水平,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案件资料,学生在熟悉案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法律理论知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结论。在课堂上,授课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针对案件的基本事实,通过变换假设条件,提出一系列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和理解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规范,并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案例教学法成了近代一百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尽管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但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以致有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现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也日益重视案例的编纂与研究。

案例教学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面临了全所未有的新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唯有通过改革法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法学教育质量,培养既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

2 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甄选的标准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可以说案例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甄选是否恰当。②在挑选国际经济法案例时,一般必须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2.1 结论的不确定性

挑选的案例的结论应具有不确定性,换言之,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案例的结论显而易见,那么这样的哪里对于教学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案例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总会隐含着业界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但这些行动或对策只对学生起某种提示或引导作用。总之,教师在甄选和制作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修改案件的案情,使得该案例具有可讨论性,避免限制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案情。案例结论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根据条件变化的不同情况,探寻解决案件的不同方法,并在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更佳和更有效的解决手段。③

2.2 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中的案件事实与拟讨论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较强的对应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较清楚的诠释某个或某些法律规则的意涵。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不同,案例教学不仅要达到传授理论知识的目的,还要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目的,在选择案例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必须保证所挑选的案例既具有国际经济法理论价值,同时兼具国际经济法实践意义。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案例,才能够达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律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才可能会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并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论,并能够熟练的使用该理论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3 案例的针对性

所谓案例的针对性,是指不能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来挑选案例,案例的选择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并为教学的需要服务。因此,针对性要求教师在挑选案例时,必须考虑案例在内容上是否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这样,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对于某些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就可能更为深入和透彻,也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众所周知,国际经济法既包含国际法也包含国内法,其庞杂的体系与繁多的内容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掌握国际经济法知识,这要求教师所挑选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拟讲授的理论知识,换言之,教师应该对原始的案件资料进行加工,剔除案情中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不必面面俱到,尽量使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案例的基本情况,当然,对于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必须要充分交代清楚。

3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案例的整个背景及发展情况,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进行适当加工后,应该把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和准备。与此同时,根据案例资料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国际经济法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规定以及其他的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案例。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预习课本,另一方面要仔细研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提炼案例涉及问题的主要观点与依据,为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立场作积极准备。这样,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了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目的和步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手段,亦即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偏重其中某一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首先是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案例的教学与讲解。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效率高、形式活泼等优点。④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会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而且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具可操作性,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立体。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已经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适当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做最后的陈述。总之,应该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⑤

3.3 案例实践理论化

案例实践理论化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最后环节,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经过前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案例资料的准备与消化,以及充分的课堂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对其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不仅要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而且要分析其发生错误的原因,还要将课堂教学中所讨论的案例内容加以理论化,尤其要注意告知学生通过怎样的理论分析过程得到最终的案件结果,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或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反思能力,而且也是对案例所涉及的国际经济法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对于重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教师可提供相应格式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以书面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案例教学。⑥

注释

① 祁建平.论法学创新素质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60.

② 肖天乐.《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河南教育,2011(12):24.

③ 党伟.国际贸易法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用.航海教育研究,2008(2):67.

④ 伍艳.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初探.甘肃农业,2011(12):47.

中国结教案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法;双语教学法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伴随着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其现存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已显得尤为必要。《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了解和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熟悉各种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掌握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能够与现实紧密地联系,有效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当前《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手段滞后

对于《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教师满堂灌,此法虽然在讲解中更系统、更完整,但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就是课堂上学生只知道不停地记笔记,而不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进行创新了。此种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很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对课程内容缺乏学习的兴趣。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极容易受挫。

1.2理论脱离实践

在当前高校中承担《国际贸易结算》的老师很少有外贸企业的工作经验,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再回到学校,理论知识相对都很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这些授课教师仅仅是凭借课本再借助互联网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为这些知识学生也很容易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他们缺乏的是对一些实际操作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纸上谈兵”。

1.3教材不能随时更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与国际结算相关的国际惯例、进出口单据形式等也相应作出调整。但由于教材出版滞后,教材内容与实际的操作会出现脱节,比如《UCP600》,《URDG758》等最新版惯例已生效,但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还没有及时更换。而且比较好的双语教材也比较缺乏,更不利于高校推行《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学的进程。

2《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案例教学可以将看似复杂枯燥的理论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把实际发生的国际结算事件引入课堂,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去分析、去解决,枯燥单调的理论借此也会变得生动。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很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灵活用,不符合国际贸易结算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使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1选择恰当的案例

选择案例时以下几点应该注意:(1)典型性。在课堂上讲授的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特点,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要点能在案例中体现出来。(2)新颖性。要求提供的案例不能太陈旧,最好能选择外贸企业的一手资料。(3)实践性。所选案例应该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在讲解汇票、本票、支票时,可让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案例动手开立各种票据,通过亲自开立票据掌握各种票据记载内容和形式。(4)引导性。讲解中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案例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维,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促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案例的学习

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一定要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后进行。譬如在讲解汇款中票汇的结算方式时,先让学生详细学习票汇的基本含义和业务流程,其中在介绍业务流程时就要让学生思考,票汇这种汇款方式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接下来的案例教学做好准备。然后就是案例的导入,导入案例之后先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材料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教师讲到托收时,必然会涉及承兑交单与付款交单的区别,如果纯粹的课堂讲解,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借助案例可让学生讨论为何出口商收不到货款?在现实中如何才能规避这种风险?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根据案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讨论。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好坏决定着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分组讨论的进行中,为了提高效率,每组可选取一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不同的意见,本组代表要对质疑进行辩驳,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向学生颁发奖励,比如小礼品或者给学生平时成绩加分等,形成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

2.1.3案例的总结

讨论完案例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答案,学生的分析一般不会太全面。作为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答案进行点评,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对于表现积极的同学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分析中的不足之处,也应分析出原因。最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通过总结,学生能对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2.2实验教学法

《国际贸易结算》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达到的,此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操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实验教学可在实验室上机操作完成,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国际结算的实际操作流程。商品国际结算过程会涉及进出口方银行、进出口企业等多个部门。实验教学通过操作各类软件,模拟国际结算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各种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有一种真实的感受,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软件完成,少数校内外实践环节也包含在内。实验环节可分为以下部分。

2.2.1单证的制作

在课堂上讲授完票据、各种单据和信用证之后,可借助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平台中的单证部分,让学生通过软件流程独自操作国际结算所涉及的各种单据和信用证的制作,并且审核单证是否相符。信用证结算方式是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此种结算方式对单据的要求全面且极其严格。在信用证的内容讲解完之后,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教学背景资料在软件平台上练习信用证的实际操作流程,涉及填写开证申请书、审核信用证、制作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提单等一整套单据、审核单据业务等等。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就如同在实际中完成一批结算业务,印象非常深刻,加深了对信用证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在软件中的同步练习中找到相关的信用证练习题,可在平台上完成后直接向系统提交,系统会自动进行批改,教师根据批改情况进行点评,使同学们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单证练习和单据填写的能力,在软件平台上训练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操作软件平台上的在线考试模块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2.2.2仿真角色模拟

在国际贸易结算实际业务流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涉及的当事人也较多。要使学生对每一个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透彻,可以在软件平台上进行各种角色的模拟。比如讲到信用证结算方式时,学生可分别承担出口商、开证行、进口商、通知行、议付行、付款行、保兑行等不同的角色,涉及不同的业务。在讲到托收结算方式中,学生又可以充当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付款人、提示行、需要时的人等角色,学生们通过自己扮演的各个角色来深切体会各个当事人的职责。在汇款业务中,可担任汇款人、汇出行、汇入行、收款人等不同的角色,深刻了解汇款的实际操作流程。这种角色模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实施校企合作

学校应该和本地一些银行和外贸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双方各自利用自己的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比如可以聘请银行和外贸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也可以邀请他们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专家能够向学生提供最新的外贸操作知识及技巧。在学生放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外贸企业或银行进行实战学习,学习实际的操作流程,真正感受到所学国际结算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2.3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是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在专业课教学中互相促进,它是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解释为辅的专业课教学方式。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应该实施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结算的操作流程中,涉及的票据和单据都是用英文表达的,如汇票、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还有信用证都是全英文表达,因此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涉及很多国际惯例和法律,它们也构成了课程的一部分,如UCP600、URC522、URDG758、ISP98等国际惯例都需要英文基础,教师可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惯例内容,具备根据惯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国际结算基本知识的讲解时,应同步加大对相关英文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结算的相关工作。为了适应当前全球化的背景,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法上,基本理论知识还要采用中文讲授,同时应当增加对相关英文的使用,适应国际结算的实际操作需要。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同时要注意双语教材的选取。

3结论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的脱节。因此,教师在国际贸易结算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结算业务实际操作中去。本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业务中的应用,因此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结算实际工作的需求。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结算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贸易结算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总之,《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任课老师不断去探索和实践。但在改革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双语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封文丽.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4).

中国结教案范文5

关键词:国际金融;案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244-02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发展的特征明显,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通过教材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能从特殊归纳一般,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其最大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种类型的经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判断并作出决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近年来其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金融学课程教学中。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运用的关键环节

(一)完善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

案例教学成功运用的一个关键点是案例的收集和编制,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仅靠个人力量很难收集和编制出众多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这就需要学院或系里教研组集体编制案例库,学院应当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案例库的建立。此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心血,因此需将案例教学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所以,引入案例教学需要对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他制度协调,以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持续性。

(二)选取合适的案例

选择适当的案例材料、以精选的案例为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在案例教学中容易出现为案例而案例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选取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案例。国际金融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与当前的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国际金融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越能引人深思的国际金融案例,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此外,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案例过易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案例。教师平时要注意从多渠道多途径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案例,比如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网站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国际金融市场有关的资料。此外,教师要注意不断更新旧的案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目的。

(三)注意案例教学环节的衔接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提出。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提出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案例。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变得更为重要。由教师选择案例的优点是可以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便于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但学生的关注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精心挑选的案例有可能学生并没有兴趣讨论。因此,可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讨论的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更好的了解班上学生的关注点。其步骤是:第一,准备演讲的小组自由选题,完成选题后需与教师沟通并为正式的案例分析题目。第二,学生在选题基础上制作案例资料。第三,课堂上安排该组学生配合PPT 资料进行演讲,如果案例比较复杂可以先将演讲资料发给其他小组的学生。第四,学生讲演完毕,可由其他组的学生提问,讲演的学生来回答。第五,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并对小组成绩进行评定,通常可以从选题的价值、演讲水平、同学的反应等方面给予评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而且通过上课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一个主要缺陷是时间往往占用过长,特别是讨论热烈时往往时间难以控制,这无疑会挤掉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时间。传统的教师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概念理论都没有掌握的话,是不可能结合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考虑到本科教学及金融市场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应在传统教学上分配较多的时间,尽量避免案例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一方面当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比如应事先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作准备,或者在案例讨论时事先明确规定讨论的时间(一般在下课前留20~30分钟,这样时间易于控制),在讨论时能恰当的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内容上来,最后适时进行收尾总结。

(二)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这样,既便于学生对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便于在国际金融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国际金融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案例材料需要重新进行组织编排。一个好的国际金融案例不是简单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原理作出判断。因此国际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而要围绕一个理论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国际金融环境、理论命题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而更有助于国际金融案例教学的开展。

(三)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若使用一些近似案例的国际金融现象或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相距较远,就会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不可能积极地为一个虚假的案例作充分的准备。案例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有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掌握获取国际金融数据的方法。此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内容可能会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也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时事,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广范围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的推广,有不少案例集相继出版,同时有些教材里也包括了案例资料。但选择案例一定要新,最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案例更容易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因为事情正在发生,会有许多新闻报道,学生处于事件环境中,感觉更真实。如,20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金融教学案例。另外,新事件的发生和结果的时间差便于学生验证自己结果或推论的正确性,从而更好的关心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

(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理论性和实践性俱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十分必要。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使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而不是为了让教师教,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的思想都激发出来。成功使用案例的关键是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和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教师在上课前需要作以下准备:(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案时,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一定要全面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案例教学;(2)把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划分到学习小组里,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所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小组的划分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通常喜欢同质倾向的组合,要调动班委的积极性来调配小组成员;(3)精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首先要选择最新发生的事件制作成案例;其次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案例都不适合。最后要注意案例讨论的频率,在哪个章节进行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应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2]朱文案.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中国结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12-02

据《中国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案例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中国近现史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又关注实践,既注重历史又联系现实的课程,这为案例教学的运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和发挥的空间。客观上的因素只是案例教学法得以运用的基础,但要上一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还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密切的配合。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适宜。在选择案例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引进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所选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能为了迎合某种社会思潮和学生的爱好而选择偏离大纲和教材的案例。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反映事物本质和特征。同时也不必强求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案例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系统性原则,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所有案例作一系统规划,不仅要关注案例本身,而且还要注意案例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围绕某个主题选择一系列案例,层层深入,步步演进,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第三,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力求真实、准确,教师在选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案例时,一定要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力求所选案例是真实可靠的,这不仅体现了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是上好案例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下工夫,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还要对案例本身有所研究。这样做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二、案例教学的运用

第一,选择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普遍性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完成教学目的之要求。我们在编写案例时,首先要在教师中进行集体讨论,然后由教师去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则由教师共同编写案例。在选择某个案例时,要力争做到:材料真实、案例典型、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后面提出几个思考题,供学生讨论使用。第二,组织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它包括分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填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在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确讨论的中心,避免出现“跑题”的现象。但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探讨案例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如笔者在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时,首先明确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有二,一是受到某种社会观点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甚至是现代化的认识;二是鸦片贸易是否是中外正当的贸易交往。基于此,我就给了同学们几个案例,一是16―18世纪中国对英国出口茶叶的情况,以此作为切入点,根据资料和数据以及西方人的回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饮用茶叶增强了英国人的体质;二是同一时期,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的情况,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大量的图片以及个别人的遭遇,引导学生得出,和英国人饮用茶叶的效果恰恰相反,中国人吸食鸦片不仅使大量白银外流,更重要的是摧残了身体;三是具体讨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使学生们认识到鸦片只是一个导火索,在其背后则是英国的侵华野心和目的。在讨论时,学生相当踊跃,各抒己见,异常激烈,这样就是原来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由“你要怎样做”变为“我要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第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认识;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已经解决了问题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第四,教师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和总结。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讨论问题的集中程度和分析问题的透彻程度,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以鼓励为主,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如在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总结时,教师就应该得出,首先是鸦片是一种非法贸易,其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其次是中国政府禁鸦片是合乎情理的行为,英国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是牵强附会的;再次是在鸦片战争的背后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此获得在中国的权益;最后则是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现代化,反而增加了中国积弱积贫的形势,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总结时,教师未必要一次性解决全部问题,应该允许学生中存在不同的认识。

三、运用案例教学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恰当使用案例教学法,并非每章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这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而定,如绪论部分就不宜使用案例教学法;而且即使是同一章不同节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也要有所区别,以第七章为例,教师如果在“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节运用案例教学,很容易将案例教学处理成举例说明,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而教师如果能在“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第二,案例教学法要与传统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每种教学方法都有本身的优缺点,案例教学法也是如此,它的优点不容赘述,其缺点是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向大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二者相结合使用。第三,注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为主,而且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所限,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和主要位置,在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中也存在着教师的主导现象,从指导案例、分析到做出结论,从指定学生到设定回答时间的长短,全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第四,教师要把握课堂的气氛和讨论的节奏,和一般的专业课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基本上是大班授课,要面对一百多名学生,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坦诚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而且教师要注意讨论节奏,出现“冷场”时,教师要出来进行“串场”,可以简单总结前面同学的观点,然后过渡到下一问题,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出现“顶牛角尖”和“跑题”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主要问题上来。

四、案例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变灌输为探究,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它不仅重视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精通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信念,内化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三个选择”的认同。而案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使每位学生都能去充当实践者,通过案例,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变理论为实际,提高了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较强的公共课,所以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学生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引用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引起他们的共鸣,也为理论联系实际建构了一座桥梁,使学生自觉地学会用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基础课教学应该给学生的是生活的真谛,是对人生的启迪,是关涉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大问题。而这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通过“告诉”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的,它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体验和内省来完成,而案例教学符合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表现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通过这一系列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角色”和“任务”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观众”和“配角”转变为案例教学中的“演员”和“主角”,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

总之,在《纲要》课教学中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是保证这门课教学时效性的必要因素,而适时使用案例教学对完成这些要求都是有意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和教学内容不同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设计及效果,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志丹,杨云良.浅谈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8-21.

[2]张广才.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0,(6):33-35.

[3]靳诺,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4-125.

上一篇语录计划

下一篇清明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