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外辅导书范例6篇

中国课外辅导书

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1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任课教师;合力育人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概括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四学”:“学会学习(1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学会交往(1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1earning to be)”,并坚决地重申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是高职育人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他们各自主要承担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与教学工作。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二者有机结合,将对高职院校更好实现人才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何育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育人现状分析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然而,目前高职辅导员管理育人以及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辅导员管理育人,角色多,收效微

高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高职生源与本科生源素质的差异,辅导员要负责一两百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再加上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高职院校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就落实到辅导员身上,造成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多重角色、多重管理带来了多重责任,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范同越束越广,辅导员大多不堪重负,工作效率降低。

(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重教书,轻育人

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教书与育人、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二者割裂开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工作在教学岗位上的任课教师,他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负责课堂上的45分钟的教学,至于学生的管理、教育是学校其他部门的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状况、思想道德等情况更是置之不理,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被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的责任,而其他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忽视了本应承担的育人责任,从而使学生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知识传授即智育相剥离,使高职院校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二、充分认识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在工作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归根到底就是共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进而培养 “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风、学风不仅是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和风气,更是辅导员自身之风作用于学生的表现。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助于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奋进和谐的氛围,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辅导员在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又要以专业学习为主,其课程的学习活动自然要占用大部分时间,而任课教师又是整个“学业”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共性是“育人”,而个性在于侧重“成人”还是“成才”。双方要完成一个中心,即共建对学生的教育职责。要完成“成人成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德育教育,二是坚持授业教育。

在当前形势下,研究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有效协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广大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二者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三、创新高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合力育人的途径

“合力育人”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是基于学生培养多方面不同重点工作而提出的,旨在创建全方位育人的新理念、新机制。

(一)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合力育人的系统框架

首先,要使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工作联系制度化。目前,辅导员管理育人与任课教师教书育人,二者只是简单停留在辅导员定期进课堂,定期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了解课堂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合力育人的系统框架,从而确保合力育人的效果。

(二)树立配合参与意识、以教风促学风

学风是高校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应与任课教师之间树立配合参与意识,以教风促学风。

1、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定期召开有关“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并邀请任课教师参加,为学生搭建与任课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上课之余能够对专业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技巧和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的边缘知识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在开展班级阶段性工作时,如评选三好学生、奖助学金学生、优秀毕业生,发展党员、推选专业类志愿者、参加学校重大活动等方面,辅导员应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邀请他们参与其中。另外,在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总结,以及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参与竞赛、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同样要注意汲取和采纳任课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及指导方法,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辅导员应掌握所带年级的教学计划、进度和教学大纲等基本的课程教学信息。在班级的管理中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将教学进度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让班级管理随着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达到规范班风和学风建设的目的。另外,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对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与以诚相待,这样才能真正鼓励学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4、辅导员应持续将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合理安排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活动的时间。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树立支持沟通意识、实现“教”与“管”相结合

辅导员应与任课教师之间树立支持沟通意识,使二者形成科学、和谐的工作团队,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高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等工作。

1、利用每周例会时间,增强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帮助任课老师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配合任课教师从教学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特征等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在清楚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后任课教师就能“因材施教”,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课堂纪律、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学习氛围、课上教学质量、教材使用情况等具体表现,使辅导员客观、全面地掌握班级和学生的各类情况及信息,从而更好地担当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工作有效的开展。

2、辅导员工作的重点除了日常生活的管理外还应放在学习风气和教学保障这两个方面,而这两点就需要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协助,其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可以反映出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也可以从多个角度为辅导员实施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默契和信任,进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通过建立相应的年级教学档案和班级日常管理记录,把辅导员的工作核心从“粗放型管教”转化为“集约型的培养”;把任课教师从“单一的传统教书”提升为“多元化的育人教学”。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相互支持和沟通在充分发挥课堂和班级两个教育阵地功能的前提下,使课堂教学成果贯彻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使“教”与“管”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分别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个领域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明确并树立共建促进意识、配合参与意识以及支持沟通意识,与任课教师互相配合,任课教师也要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地争取辅导员的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二者才能相互提高,共同进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高校对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余波,甘晔.对高校教师管理育人观的理性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75-78.

[2].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求是,2000(5):3-5.

[3]杨克平,傅晓燕.教书育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2

关键词:高校;中国画;书法课程;教学

在书法进入高校教学体制不过五十年的短暂时间里,最有效的抓手,即是“教学法”。目前高校国画专业的书法课程教学,一般是由固定的教学地点、相对稳定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等几个方面组成,就国画人才的书法培养而言,如何开展教学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

高校国画的书法课程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课程绝大多数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而书法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合理的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并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每一节课都要有学生必须掌握的重难点,这是一堂课的核心内容。

从目前的高校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来看,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的教学大纲,也很少有统一使用的书法教材,因此,不同的高校在国画专业开设的书法课程时,教学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灵活的掌握教学内容,设计出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例如《书法临摹》这门课,由于书法碑帖非常多,根据国画专业的人才定位,在教学内容中也要有所侧重。如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书法更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书法临摹的教学内容中,应当注意不同时期书体的演变、书法技法的运用,例如隶书的书体演变而形成笔法、结构上的变化,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个书体,对将来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二、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教学中,虽是班级授课制,但是对于国画专业学生学习书法,主要是技能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就应该将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技能课程而言,虽存在普遍的规律和临习方法,但是国画专业的学生技能基础相对还是薄弱,且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将需要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例如,我们如果开设《隶书》技法课程,需要老师集中讲授隶书的演变状况,讲解隶书的笔法、结构、章法等艺术特点,还要向大家讲授历代隶书碑帖的艺术风格特征,并对碑帖作详细的技法解说,这些共性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集中讲授来完成。但是,对于《隶书》这门课程而言,这些共性的内容不是课堂的全部,它只是这门课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的还是书写技能,对于书写技能的内容,虽然不少书写规律和笔法可以集中讲授,但学生在临习碑帖时所出现的问题不一,如有的学生可能是笔法的理解不对、有的是碑帖的结构理解不对等等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对于这样复杂的情形,书写技能课程教学必须在集中讲授的同时结合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个加以辅导,以便学生尽快解决出现的各种技能问题,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辅导的时候,老师不仅要查看学生的作业,更需要观察学生的书写状态,包括其书写的字势、运笔发力的状态、点画的处理方式等状况,都需要老师作仔细观察,这样才能找出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因而,技能课程的教学中,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三、将教学互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虽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教”与“学”充分互动。无论是书法的技能课程还是理论课程,教学互动应贯穿整个课堂。

采用教学互动的方法是多样的,一般包括提问式、讨论式、角色互换式等多种方法。可以说教学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充分互动起来,学生就能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学效果也会相当理想。更为重要的一点,在教学互动中,能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国画专业的学生,多采取提问式、讨论式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眼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诸方面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书写技能,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及时掌握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究竟掌握了多少,任课教师需要及时做信息反馈,而得到这些信息反馈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作业检查、课堂提问、问卷调查、考试考核等,都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要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就上一节的授课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就能较快得到相关的信息反馈,还可以及时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通过查看作业的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而如果想知道任课教师的教学整体状况,比如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等多方面的信息,就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多方面的问题,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以此来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五、布置合适的课外学习内容

高校的书法课程,要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期间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提高自己。以书法技能学习为例,无论是篆、隶、草、行、楷等任何字体,还是学习篆刻专业技能,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除课堂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外,还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外练习作业,因为专业技能的提高,即便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方法,也需要一定量的训练,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当然,由于学生的差异,书写技能作业量的多少,甚至书写作业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区分对待,这样的作业要求或许就能真正解决学生书写技能的实践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以上几个方面其实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课堂教学虽然是国画专业书法人才培养最为主要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它是没法独立实现国画专业书法人才培养整个的目标,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裴琳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3

1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分析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通过板书方式进行的。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表情、手势及语言等,启发学生思考。尤其是在问题分析、定理证明和例题讲解等过程中,教师通过板书推演,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思维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板书教学存在着信息量小,内容展示不够直观等缺点,影响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由于数学课程涉及大量的定义、定理和例题,板书往往需要大量时间,从而导致授课节奏缓慢,教学效率不高。

而多媒体教学能够为提供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声像等内容,信息量大且快速便捷。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如下不足:展示速度快,本文由收集整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习惯把重点放在演示和解说课件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

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但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够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辅助板书教学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心理学认为,大脑的思维是智力形成的动因。因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内在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来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一种心灵交融的境界,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知识脉络,充分享受思维的乐趣,体验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应用板书,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因而能比较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板书教学作为主体。然而多媒体能够为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资源,创造引人入胜的知识情景,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度,所以多媒体手段是板书的有力补充。因此,以板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3 多媒体辅助板书教学的技术要点

3.1 教学方案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内容和板书教学内容的选取,多媒体演示与板书的合理衔接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之方案设计的两个关键问题。

在多媒体课件内容与板书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应注意突出两种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势。对于只需直接展现的内容如标题、定义、定理、例题、小结以及各种概念和问题的实际背景、图形、图表、动画、声音等适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而定理的证明、例题求解等推理推导过程适宜由板书表达。

板书与多媒体合理衔接的设计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之处。在设计中,要注意突出板书教学的主体地位,明白多媒体的展示是为板书服务的。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展示为的是提高板书的效率,问题背景、图形、图表、动画、声音等的形象演示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板书推演的效果。重要的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要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为主线,以多媒体辅助板书教学为宗旨,把思维逻辑很好地体现在教学中。

3.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注意版面布局合理、内容醒目,切忌使用与内容无关的动画、符号、图片或声音。在充分发挥演示课件的功能外,还要注意与mathematic、matlab等数学软件相结合,运用数学软件的数值计算、图形图像处理等强大功能,使教学内容的展示更加生动和深刻,同时也传授给学生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学

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3.3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板书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原则。把握好“讲”这一环节,在“讲”字上下功夫。注重启发引导,讲出道理、讲出艺术。教师要边讲解边板书边演示,将分析的思路、方法、要点写在黑板上,再加以多媒体演示,起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真正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时候,应避免站在电脑前,扮演操作员、解说员的角色。教师应恰当地运用电子教鞭,走近学生,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以语言、眼神、表情、手势等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营造思想与情感相互交融的良好氛围。

3.4 课外学习平台的建设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客观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单元信息量大等原因,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以此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外辅导外,还可以借助于课程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的与教学同步的教学平台,开辟了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及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4 教学实践

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多媒体技术水平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我们通过师资培训和教学示范、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多媒体技术水平,使每一位老师深刻把握教学基本规律,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

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我们专门制定了《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办法规定:(1)教师必须亲自制作或改作多媒体课件,以实现与自己教学风格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2)新进老师至少要进行为期三年的板书教学。三年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水平的考核者,才有资格进行多媒体教学。(3)对开展多媒体教学且学生评教优秀的教师给予工作量加倍的奖励。(4)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督导和检查,对完全借助于课件演示照本宣科或依赖课件不认真备课的教师提出批评并取消多媒体教学的资格。这些制度有效地保障和推动了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4

关键词:教辅;历程;课改;新政;趋势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32-02

一、教辅的定义与分类

教辅,即“教学辅导”的简称,是教学辅导类资料的总称,是指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方面的图书。

教辅图书根据与教材配套的程度分为同步类教辅图书和非同步类教辅图书两大类别。根据形式不同,分为软教辅、硬教辅和数字教辅。所谓软教辅,大多以期刊、报纸形式,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主。硬教辅即常见的教辅图书,优势在于贴近考试,针对性强。数字教辅即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以字、声、像相互支持为主要呈现特征,以有效互动满足人性化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数媒介质教辅。

二、中小学教辅的发展历程

中小学教辅图书相对于其他门类的图书历史并不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课改前和课改后。2001年是我国课改的重要一年,所有教材竞标出版引起了教育出版的变革。在教辅图书发展历程中,新课改无疑是教辅图书的分水岭。

(一)课改前的教辅图书出版

课改前的教辅出版按照时间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档,即空白档,起步档和发展档。

1.教辅的空白档(1950~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对中小学教材实行“一纲一本”的集中制管理,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统一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当时,教材都非常稀少,教辅图书几本不存在,连最基本的教辅概念也没有出现。

2.教辅的起步档(1980~1989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央提倡中小学教材多样化,即全国一个教学大纲下多个教材版本,简称“一纲多本”。而作为教材重要补充的教辅材料也引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界、出版界的香饽饽。教辅材料从刚开始的铁笔蜡纸油印资料到教辅图书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少量有知名度的品牌教辅,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精编系列”丛书。

3.教辅的发展档(1990~200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计划生育成效显现,大部分学龄孩子家庭都一到两个小孩,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非常高,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自然就增大。在这种氛围下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拼孩子”上,教育的市场自然大大扩大,教辅图书也跟着大热起来。教辅图书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让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和众多的教育机构和民营公司参与编写、出版和发行,这也推动了教辅图书高速发展。

(二)课改后的教辅图书出版

课改后,也就是2001年至今,是教辅图书出版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可以从新政出台前和新政出台后来看。

1.新政出台前(2001~2010年)。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在42个省市实验区试行,关键是提倡素质教育。“课改”重点是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后,教育部审查通过了22个学科共167种教材,供全国各地中小学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标多本”政策。教材大改,教辅也跟着大改。从2001年“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全国的教辅市场也经历了一场大换血,大发展。这一时期,教辅出版发行呈现以下特点。

(1)品种太多太杂,内容和质量良莠不齐。我国580多家出版社有90%以上的出版社出版各类教辅,有数千家文化公司参与教辅出版发行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教辅市场动销品种20多万种,销售实洋200亿~250亿。面对如此诱人的数字,各出版机构及众多民营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出版界和教育界上演了空前热闹的教辅乱象。这些海量教辅品种,80%以上属于同质化产品,这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辅材料时茫然不知所措,也是教育资源、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品种过多会增加人们的选择成本,但它也是市场繁荣的一种表现,读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产品越多,竞争越充分,对读者越有利。

(2)定价高、折扣大、回扣多,行业链腐败严重。在教辅图书“限价令”颁布前,定价普遍存在偏高甚至虚高的现象。表面原因是政府部门对教辅图书定价缺少约束机制。深层原因是教辅图书在销售、选用过程中,给予中间环节的折扣大,回扣多,这就抬高了成本,最终转嫁到学生身上。教辅图书的高定价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采取高折扣、高回扣等销售手段,滋生了行业链上各环节的腐败,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及学生健康成长。

(3)多渠道发行,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辅市场乱象其中一个突出环节是销售与采购环节。在新政出台前,教辅销售通常有三种模式:大征订,小征订和市场零售。大征订是由教育系统和新华书店系统统一推荐征订,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小征订为学校、年级或班级团购,主要由当地民营书商联合学校或老师向学生推荐统一征订,有一定的强制性。市场零售是由读者到书店自由选购。

进入学校的教辅往往是多渠道供应的结果。这不光教辅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且严重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新政出台后(2011~至今)。为了解决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规范教辅市场,各有关部门在教辅材料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等多个环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主要措施为出台了三项政策:一是教辅出版发行管理的政策。比如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2号)。二是教辅选用使用管理的政策。比如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通知》(教基二〔2012〕1号)。三是教辅价格监督管理的政策。比如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975号)。以上三项措施的出台,对教辅的编写、出版、发行乃至整个教辅产业链影响很大。

三、新政出台后凸显内容质量

之前,我国大多数出版社和文化公司不太注重内容质量和教辅品牌的打造,而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上下功夫,导致不少教辅图书粗制滥造、差错满篇、逻辑混乱。新政出台后,对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实行准入制度,净化了市场,保证了教辅质量。为了保证教辅图书质量,应该从作者、编辑、出版单位入手,严把产品制作源头关。

1.内容质量关键在作者。教辅图书的作者主要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出版社向作者约稿时,就应该从作者的资格、学历、教学经历、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严格审查。作者达到标准出版社才能向其约稿。

2.编校质量责任在编辑。不是有出版资格的编辑就能做好教辅编辑,教辅编辑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出版管理部门要求各具有教辅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编辑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低于总人数的30%,具有教育教学背景或师范专业的人员不低于总人数的30%。另外还要求担任某一学科的责任编辑必须是申报教辅出版资质时的相应学科申报编辑人员。这些都是出版管理部门为保证教辅质量出台的措施。作为教辅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辅编辑人员还应该熟悉中小学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相应学科课标要求及课改方向,经常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

3.整体质量把关在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大多是各出版单位的香饽饽。虽然出版管理部门对出版单位进行了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管理,但为了取得更多学科的出版资质,大部分出版社是集全社编辑力量去取得,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编辑人员及相关配套软硬件。要提高整体教辅质量,还需出版社高度重视起来,从编、印、发各环节着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加强软硬件的配套,树立教辅图书无小事的思想意识。

四、教辅品种今后的发展趋势

同步类教辅、专题类教辅、中考高考类教辅、试卷类教辅、参与操作性教辅、数字化教辅等类别各显神通,迎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在竞争中求生存。

1.同步类教辅品种少而精。同步类教辅比重最大、选题重复、竞争恶性,书时效性很强,高风险、低回报。教辅新政出台后,同步类教辅品种大幅度下降,竞争主要集中在教材原创社和授权社之间,教辅品种将向品牌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将出现不少精品。

2.专题类教辅发展势态良好。专题类教辅是对各学科重点知识、重点内容进行单独透彻地阐释。这类教辅图书生命力较强,销售周期长,受教材改动影响小,降低了运作风险。不少非授权社和文化公司进军这一领域,取得不错业绩。

3.中高考类教辅地方化趋势。从2000年开始,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市不断增加,到目前已有16个省市自主命题。作为当前课改发展的一个成果,不少学科高考省命题,中考地市命题的现状,加剧了中高考类教辅图书地方化、特色化的趋势,任何一套考试类教辅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再有。

4.试卷类教辅需要新思路。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当下,试卷类教辅材料是中小学教辅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试卷类教辅书大多迎合应试教育要求,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随着课改和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试卷类教辅也需要新思路。

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5

关键词:国外高等院校;自主学习;经验启示

1.国外高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1美国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美国高校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实行由学生自发学习、自我评价的教育方式。与传统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不同,自主学习却以学生为中心,在明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选择性的学习。如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教育成世界公民,开设了政治、历史、艺术等1000多门基础课程,甚至还开设了基础写作这门课程,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其次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美国高校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最大限度的指导学生全面掌握每门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寻求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再者,以教师主导性教学为基础。美国高校教育十分注重教师的主动性教学。①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准备详细的提纲,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前有时间准备,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主动。②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对相关课堂内容测试以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③教师会给出专门时间为学生辅导答疑,通常,教师辅导答疑时间是上课时间23倍。同时,以自主选择性学习为重点。美国高校学生的专业、内容等都是自主选择的。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美国教育提倡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要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学习。学校提供网上图书馆、实体图书馆以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同时实施开放式办学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2]。

1.2英国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国高校强调的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英国高校认为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例如知山大学采用Blackboard系统,集教学、管理、师生互动以及学习服务与支持为一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行“基于行动的能力教育”,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例如,英国的知山大学,学生入学后学校会为每名学生配备导师,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导师只给出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学会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也只是起引导作用。英国高校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典型代表有:萨塞克斯大学的“自主管理式学习”、牛津大学的“成绩记录”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鼓励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自我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决策。

1.3澳大利亚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澳大利亚高校教学中,给予学生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体现在对课程的选择。澳洲大学学生选修内容不受年级、院系、专业的限制。课程考试,尤其是文科类的课程测试多半以开卷的形式进行,题目和内容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在决定题目和内容时,学生需要去网上或实体图书馆查阅资料。

合作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另一种方式,合作性学习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典型的合作性学习形式有:①辅导课,这种教学形式多半存在于大学中,包括讲授与辅导,讲授部分多偏理论,辅导部分多偏实践。②学习小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学习小组,多为完成临时小组作业;另一种是根据对某学术流派、研究方法或个人兴趣而自发成立的学习沙龙小组。

而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可以起到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上文提到的临时学习小组和学习沙龙小组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指导教师可以为学习或者讨论的方向、内容提供参考意见,对遇到的问题提供分析和解答。

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也极其重要。图书馆是重要的方面。在澳洲,各所高校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周,都会分批接受图书馆使用培训。培训不仅介绍图书馆各层类别及借还书流程,而且教授学生如何最快速的查询资料。图书馆还会定期为老师学生培训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2.国外高校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启示

(1)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当代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弘扬其个性,考虑其兴趣特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都是为了学习者[3].

(2)扩大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并给与有效指导。我国高校学生对于限选课或者公选课的选择面较窄,相关选课制度也很简单。国内各大高校对限选课和公选课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盲目的选择导致时间精力的浪费。建议各大高校设置选课辅导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选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形成学生教师双向自主学习模式,重视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要求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最新学科动态有很好的捕捉能力。大部分教师多年来都是用同一个课件、同一种教学方法去教授同一门课程,使学生提不起兴趣。

(4)提高学生参与度。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是单向式,学生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我们可以借鉴牛津大学的讨论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可采纳知山大学方法,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相应地减少理论知识的教授,采用“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能力,分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演讲能力等。

(5)提供全面的自主学习平台。图书馆早已在我国各大高校普及,辅助学习的各类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也搭建起来,大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均已十分完善,但是由于自主学习相关的设施使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可借鉴澳洲学校的做法,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如设立专门机构,定期由专业人员如何进行图书馆深层使用的介绍,学生专业书籍、相关学习材料的位置,如何查阅和加工处理需要的信息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JY-B201252)

参考文献:

[1]Vrieling E M,Bastiaens T J,Stijnen S.Effects of increase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n student teachers meta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53(3):251-263.

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6

步步为营,坚守广东市场

2016年3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了《广东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关于评议教辅材料的公告》,规定对送评的教辅材料实行动态管理办法,按照优胜劣汰、确保质量的原则进行评选。笔者有幸参与了《百年学典 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 化学 配人教版》的送评工作,见证了《百年学典》系列教辅顺利通过审核及复查。下面以《百年学典 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 化学 配人教版》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百年学典》的编写模式和特点。

1. 编写模式

《百年学典 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 化学 配人教版》的编写模式以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化学》同步教材的具体内容为依托,从初中生的实际学情和本学科特点出发,采用新模式、新题型,体现出内容的新颖性、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与时俱进地选取生活中的素材,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

2. 编写特点

体例设计以简谋略,以质取胜。本着“思想决定模式,模式决定板块,板块决定栏目,栏目决定内容,内容决定质量”的原则,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局部后整体”的认知规律,按照“从知识能力到方法规律,从同步学习到章末综合”的思路来设计体例。 “讲、例、练、测”四位一体,环环相扣,“课前、课堂、课后”线路清晰,“自主、合作、探究”方法明确,“课节、单元、全书”架构合理,体现出科学性、严谨性、新颖性和系统性。

体现与教材的衔接度。本丛书以人教版《化学》同步教材为基础,服务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跟踪最新教材变化进行同步调整,按照教材章节同步编写,“讲、例、练、测”均根据教材顺序逐一呈现,参考课程标准、教参和一线实际等合理划分课时。

符合广东地方特色。编写内容与广东地区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时代性、生活性及地域性。检测卷的题型、题量、难度均参考广东省中考进行设计和编写。试题难度小、针对性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结构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感到新鲜有趣。

内容设计简洁、实用、高效。分别设有基础知识的自主预习,针对重、难、疑点的“学习始于疑问”“名师疑难点睛”等栏目,以及典例剖析和相应的针对性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此外,既有课节的随堂巩固训练,又有章末的综合检测和期中、期末的综合检测;“讲、例、练、测”有机统一,比例约为2 ∶ 2 ∶ 5 ∶ 1。

立足广东,走好跨出广东的第一步

作为广东品牌教辅之一,《百年学典》一直致力于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随着《海南省2013年秋季学期至2016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目录》中的教辅材料使用期限已满以及《海南省2016年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公告》的,我们迎来了机遇。报送海南省中小学教辅材料,成为检验《百年学典》系列丛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