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例6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61-01

在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交往智能、内省能力和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的,只是它们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组合不同,因此每个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智能差异。人类的各项智能是平等的且相互影响的,并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该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

以传统智力观为基础的传统教育存在着极大地缺陷,因为他只注重了人的某一部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例如口头语言表达、实际动手操作、音乐鉴赏与欣赏、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智力的发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多元智能理论指,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多项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人们解决问题时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因此每一种智能对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空间的思想,不能只注重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而要要重视学生每一种智能的发展,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为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这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八种智能不是均衡发展的,有的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得早些,具有较高水平,而有些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的较晚,都是初步发展。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也各异,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多样化,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同一内容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以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对老师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仍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只注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能的考核。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单一方面考虑,应该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积极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的评价学生。比如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由老师、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和家长来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2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笔者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一,多元智能理论给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要加快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还要将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重新定位,要以开发学生的智能为最终目的。第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单一智能观,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智能优势,不能对学生以智能的标准区别学生的好坏,而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其发挥自身更为突出的智能,关注他们的优势,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应用,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职业学校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同,教学计划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教学的硬件投入不多,设备陈旧、简陋、落后;不积极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等等。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制约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发展。2.教材不能适应学生的层次和水平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分为两种:一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及技校出来的学生;二是高考落榜者。前者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没有学习兴趣;后者经过初高中六年的英语学习,并且参加过高考,英语基础要稍好些。所以考生知识层次和结构各不相同,有的差别很大,如果全部用一套教材对教学与教学效果难免会产生不良影响。3.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单词、语法、课文,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没有认真地去拓展知识面,没有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接受知识的环境,没有很好地去研究知识的内涵和传授方法和手段。教师的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挖掘。4.学生自身情况由于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去思考,只是仅仅依赖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自己也不花时间和力气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没有上进心、对知识没有一颗渴求心。这样的局面必然导致英语教学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不抓紧改变这种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3

智能是一种生物潜能。在一个良性的教育环境下,任何年龄阶段的多元智能,只要通过适当的刺激和开发,都是可以得到发展的;而且开发程度越高,发展水平越明显,相应的智能水平也就越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要提高多方面英语教学输入方法及质量,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开发以及完善,那么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输出表现也就能得到提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再到暗示法等都是如此。这样的教学理念无法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最佳潜能,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多元智能理论推崇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特性进行有效智能组型,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二、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3年10月底,北京公布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再次成为了改革重点。2016年起,北京高考中的英语分数将从150分减为100分;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学生可多次参加,将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此次分值调整的意图之一是让英语学习者有更大的选择性;改革的原因之一是不同人的语言天赋不一样,每个人掌握语言的方式不一样,不同的学校能够开设语言课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在多样性的情况下,英语考试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英语的人以更多的自主选择。通过分析这次北京的高考英语改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应对当下的英语学习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学校教育应教会学生求知、理解、应用等学习技能,促进其整体智能的统一运作、平衡发展,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接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往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单一英语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许多毕业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无法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另外,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学科结合不紧,渗透性弱,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不能有机结合,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职业英语能力受阻。因此,针对该现状,我们要大力提倡“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多方开发学生英语习得能力,达到英语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教师要运用MI理论,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大学英语“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从以往单一语言智能的培养向开发多种智能潜力和培养综合语言技能转变,从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所以该模式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行和实用的理论依据。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整合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多方位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用技能。教师要增加学生“英语输入”的形式,建立英语教学的开放体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上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创建良好、平等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完成语言输入。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很有必要研究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从更多方面摄入更多的语言知识,并更好地将输入的语言知识转换为英语技能。

1.倡导“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理念的优势

“输入”是指由外到内地获取语言知识,“输出”则是对从外获取的知识由内到外的再现过程。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要适时输出。就像湖中清水的流动,只有不断地流进和流出,水才会更有生气,如果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英语语言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语用能力的输出表现是由输入驱动的。因此,大学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应积极倡导“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教学理念。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表达方式和大量的词汇语用实例,以保证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外语学习的输入源多种多样,如阅读、听力、口语等。要获得足够的输入量,就要多方、多样、多元化进行语言习得摄入。除了课堂上以精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寻找英语学习机会,如收听英语电台、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观看英语电影以及参加英语角活动等,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英语“输出”的活动设计,并以“输出”带动“输入”,实现教师将教学内容高效输入、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面输出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这些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等级区别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智能类型进行分层,认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得以持久,并实现良好的语言能力输出。多元智能理论下“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理念,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及学习者对输入的加工过程。英语学习与实践中的重要步骤是语言的输入,而语言输出的经历也能够使学习者成为一个积极的语言输入加工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给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让“输出”促进“输入”。如果只强调语言的输入和积累,而不展开交际,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学生长期积累的语言知识便无法转换为实际技能。因此,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平衡”,让大学英语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输入”和“输出”整体,并提高输入效率和输出效果。

3.贯彻“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理念,有效组织教学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教学理念,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应该以交际为目的。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来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英语语言的输入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选择适应学生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智能倾向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也可结合学生个体的智能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体会到“饥饿感、新鲜感、挑战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交际的目标;创造动态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也可运用视频图像学习英语,促进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多方智能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组织大学英语教学,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创造轻松和谐、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此次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大幅提升了听力的分值比例,意在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考涉及考生面广,很难组织口语考试。但英语口语输出能力是英语能力最直观的表现,标准、地道、流利的口语是交际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有效输入,完成积累过程;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英语水平就会大大提高。随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英语能力输出指导。只有将输入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输出,才可以更好地使用语言技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组织多种课程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分组竞赛、演讲比赛、英文歌曲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场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输出表现的兴趣和信心。另外,翻译也是一个良好的输出实践过程,它是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的最直接方法。学生一旦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英语技能的欠缺,就会相应地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摄入,主动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学习。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输入”和“输出”的互补关系,充分调动学生英语输出的积极性,以实现“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4

慕课对所有学习者都是免费开放的,但是这些丰盛的大餐并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截至2014.12,Coursera平台上拥有117所大学或机构提供的897门课程,其中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有776门,占课程总数的86%。英语慕课课程的学习对中国学生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2013年,在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Coursera等机构的支持下,果壳MOOC学院对6116名网友就学习者的身份、学习平台、课程完成情况以及学习障碍等方面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80%的学习者是在校的本科生及以上学历者;94%的学习者选择了Coursera;能够全部完成一门慕课并拿到课程证书的占6%;阻碍课程完成的原因中语言障碍占55%。由此可见,多数学习者是愿意选择世界名校的慕课进行自主学习,然而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因此,对大学英语慕课自主学习的评价不能仅限于语言智能,而是基于学生的智能差异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多个维度对学习过程和成效进行动态评价,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慕课自主学习多维动态评价体系主要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一)评价目标

传统的评价目标只重视语言知识、技能、能力的评价,忽视态度、动机等情感目标的评价。多维动态评价体系的评价目标是多元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知识等五个维度的指标。(1)语言知识:主要是指语法、词汇、语音、句法、篇章等语言知识;(2)语言技能:主要是指口语能力、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翻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自主性和意志等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全部个性因素;(4)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使外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不仅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等而采取的宏观策略;(5)文化知识:只指了解英语国家有关文历史、宗教、政治、文化、教育等文化知识。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学习知识、能力、情感的积累逐步达到既定目标,从而保证学生在多维度上的学习目标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主体

传统的评价主体只有教师,而多维动态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尤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和诊断,将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认知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他评意见的合理性,才能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评价发挥其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在评价中,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和形式设定各主体所占的评价比例,比如自我评价30%、同伴评价30%,教师评价40%,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三)评价内容

传统的评价内容过于狭窄,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策略、情感态度的评价。而多维动态评价内容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五个维度的指标。(1)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习态度的稳定、学习策略的实施与调整、作业完成情况等;(2)学习态度情感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动机的激励、学习兴趣的持续等;(3)学习技能的评价:技能的使用及发展情况、学习策略的使用和掌握情况;(4)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活动的开展、实施、效果;(5)学习成效的评价:学习内容的掌握、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等。大学英语慕课自主学习的学生在智力、能力、情感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策略和效能。

(四)评价方式

大学英语慕课自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动态化的学习,而传统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静态的,没有发挥评价应有的诊断、激励作用,因此静态评价已经无法适应慕课自主学习碎片化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实时的、个性化的评价反馈。而动态评价体系的实时性、过程性的评价,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慕课自主学习的过程、变化和成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多维动态评价体系结合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加强自主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以保证学习成效。形成性评价具体的方式是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师记录档案袋和学习成效评价。(1)电子学习档案袋是指能够向学生本人和他人展示的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投入、进步和成果的作品集。对电子学习档案袋内容的评价是多维动态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自主学习痕迹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学习策略使用和学习态度、动机等)、同伴合作学习记录(合作学习过程记录、合作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参与度评定)、作业记录(在线自主学习作业以及其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记录和描述)、学习效果记录(在线自主学习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及学习策略使用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形成);(2)教师记录档案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观察、与学生定期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记录和了解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档案集。具体包括:了解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进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然后据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指导和建议。(3)学习成效评价是指教师定期实施的线上或线下测试,如阶段性小测验、期中、期末测试等。终结性评估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一门课程的自主学习效果的结论性评价,旨在反映自主学习的效果,推断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状况。多维动态的终结性评价分阶段进行,如阶段性测验、期中、期末测试,测试结果能反映出学生在该阶段自主学习的成果和技能的发展情况。

(五)评价结果

传统评价结果的呈现是单一的量化方式,而多维动态评价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结果评价方式。评价结果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策略上有所提升。评价结果反馈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从而总结经验,树立自信;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会反思,认识自我。

二、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5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该理论看来,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只要某种能力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被确定为智能。在此基础上,一共把人类智能划分为系统,分别是:针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的言语语言智能;针对逻辑关系之理解的数学逻辑智能;针对空间位置之感受的空间智能;针对音乐之感受与表达的音乐智能;针对身体之协调灵活能力的运动智能;针对他人的表情、动作之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反应能力的人际沟通智能;针对个体洞察和反省能力的自我认知智能;针对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同一个人身上是共存的,只是因每个人个性特征的区别,因此其智能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带来了在发展方向上的区别。而差异性正是多元智能理论所注重之处,体现在教学上,就在于必须充分兼顾每一个学生在智能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其各自的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模式上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体现为:

1.重知识灌输不重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受制于中考“指挥棒”,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其知识灌输的功能,对其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却“一笔带过”,导致学生虽然被传授了大量的语文课本知识,但在语言智能方面没有明显提高。这对于他们的终生发展自然是很不利的。

2.不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在个性特征上都存在着千差万别,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相同的标准和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来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一旦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路,则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学生也会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终在整体教学效果上形成两极分化。

3.评价机制单一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们在教学评价上仅仅以标准化测试的卷面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智能组合。这种以卷面成绩“一票否决”的做法,一方面不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开发;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古代诗歌四首》为例,来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古代诗歌四首》一共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四首。正式教学之前,师生都要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然后可以把教学分解为以下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工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将他们划分为若干小组。其中,A组负责对课文的朗读,由擅长朗读的学生组成。B组负责对诗歌中的情景进行描述,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C组负责把诗歌中的情景描绘为彩图,由擅长美术的学生组成。D组负责拍摄一些能够反映出诗歌中意向的照片并制作为PPT,由擅长摄影的学生组成。

2.导入教学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最具特色吗?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唐诗,宋词,元曲。此外,魏晋时期的文化高度繁荣,也诞生了不少诗歌名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分别在魏晋、唐、宋和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3.各组开始安排合作学习

正式开始教学后,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各组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学生,在相互分工中互相配合。这样通过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教师为学生简单揭示四首古诗分别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后,A、D两组开始走上讲台。在A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C组同步对PPT进行播放。当朗读结束后,PPT的播放也同步结束。

然后是B、C两组上场。由B组像导游介绍风景那样,为全班学生描述诗歌中的情境。与此同时,C组在黑板上,根据B组对诗歌的描述,把诗歌的情境即兴创作为水墨画。

4.学生分组讨论

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以《观沧海》为例,学生需要讨论的要点包括:(1)这首诗的“诗眼”何在?(在于“观”这个字,后面的情景都是围绕“观”展开的)(2)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思,其中实写和虚写分别是哪些?(3)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的博怀?(4)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语文来讲,采取这种模式来进行教学,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的。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6

1.智能是一种潜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等。生产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对所需要的智能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望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言之,就要选择对一个人适合的发展道路。

2.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

多元智力理论提倡的教学目标:(1)教学的根本目标应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2)为理解而教。在教学策略上,由于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它尤其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其“智力强项”进行学习活动,并尽量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途径与方法。

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智能是个体和他所处的社会有效结合的表现。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

二、问题的提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自己都拥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将“为一切学生服务”作为基本管理理念。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运用多元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对于提高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的多元技能型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现在的中职生,他们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阶段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使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中职成为这个群体学生新的起点,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爱、细、严、实、勤”的具体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三、中职学校生源特点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来说不如普高生源。来中职上学的学生成绩偏低,充满失败心理,问题较多,但也有一些普高生源所不能及的长处。具体分析,有以下特点:

1.学习成绩较低,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

目前的社会观念、家长心理普遍认为上普高是“正途”,有前途。只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读中职学校。而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门槛,要求分数较低,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学习成绩较差。另外,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等。

2.学生思想变动大,具有失败心理,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很多中职学生是迫不得已才到中职上学的,他们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问题相对较多,主要有:(1)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学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心理产生极度自卑感。(2)个别学生曾有打架的历史,甚至喜欢挑畔打架,有的把在初中的一些“恶习”带到了中职学校,造成了不稳定因素。(3)个别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密或有“早恋”现象,这不仅影响其到中职学校以后的学习,而且还可能带来其他不安定因素,如出走、自杀、打架、过早等。(4)个别学生迷恋网络,迷恋游戏。个别男生抽烟喝酒普遍,撒谎,甚或极个别女生也进行尝试。

3.承受挫折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心理调适能力较强。

中职生源中很多在初中经受过很多挫折,因此,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一些尖子生要强得多。但看着同学们纷纷走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而自己却只能上大家不怎么看好的中职。失败情绪充斥了全身,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有啥办法,“混”吧。

4.对荣誉等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较高。

中职生源,在初中时比普高生源受到表扬奖励等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他们对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要高。这也正是中职教育易于突破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一点点,就会起到很大的成效。

四、学生管理的“爱、细、严、实、勤”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将“为一切学生服务”作为基本管理理念。根据以上特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转变教师观念,运用多元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应深入学生当中,对学生进行“解释、安抚、温暖、亲近”,以得到学生的信任。执行起来,概括为五个字“爱、细、严、实、勤”。爱即“爱心”;细即“观察细、思考细、落实细”;严即“制度严、执行严”;实即“务实”;勤即“勤做事”。

1.对学生有“爱”心。

用爱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爱家庭特困的学生。对于班级中纪律散漫、上课玩手机、无心向学、爱出风头、多动、经常借同学的钱不还等有各种恶习的学生,多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即“强项”),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利用他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前行,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挥。

2“.细”心做好每一件班级的事情的安排工作。

以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为契机,“细”心做好每一件班级的事情的安排,抓班集体凝聚力和正确舆论的形成。如果班级的学生的心有比较“散”的情况,以学校组织的各项运动会为契机,把“班荣我荣”的思想和理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把学生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团结、互助、向上”的班风。

3.班级管理要制度“严”,执行“严”。

从常规工作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开展班级工作中,尤其注重按照《班规》规范管理,关注细节,狠抓规范,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要求每个同学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树立主人翁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班级大家庭的一分子,人人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4.学习要务“实”。对学生的学习常抓不懈。

平时每天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要求。在思想上和同学们分析读书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很短暂和宝贵的,再分析现在的社会的就业形势,让同学们在思想上“主动去学习”。

5“.勤”做事“,持之以恒”抓常规管理。

对于班级的教室、清洁区、宿舍卫生、仪容仪表、学生出勤等方面常提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抓班干队伍的建设,培养好班级管理小助手;抓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五、多元智能指导下班级管理学生注意的问题

1.注重中职学生的智能优势,灵活处理。

当今的社会,人的发展意味着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实际情况做好安排,言语-语言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各种演讲朗诵比赛活动,人际交往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合担任班团干部,音乐-节奏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文艺活动,身体-运动智能较好的学生适宜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逻辑-数理智能和视觉-空间关系智能有优势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上激励他们大胆去探究等等,不可一刀切或者把多元智能强牵附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2.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职业就业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