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设计范例6篇

文创产品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1

【关键词】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竹

0 引言

当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形态,是产业发展到相应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有高附加值,有高成长性,当然也是高风险的产业。[1]当前发展形势下,各大学也积极把握这个发展机遇,设计、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校园文创产品是面向师生、校友及社会开发的,可以满足学院官方馈赠、校友个人收藏及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办公等所必需的特殊商品,同时也是传递校园文化、弘扬办学精神的载体,因此,校园文创产业是片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沃土。本文针对的文创产品是以“四君子”之中的竹为主要材料和重要意象,因为竹材取材便利,同时该材质也象征谦虚、坚韧、奋进的品格并与嘉院“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相呼应,将独特的校园文化作为创新设计来源,满足本校师生群体的需求的同时不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使产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丰富的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1 现状分析

在文化创意产品火热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目光投向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但就目前市面上的校园文创产品来看,存在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校方用于出席会议、互访赠送的校园文创产品一般是由专业团队精心设计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礼品,但这些产品往往立足于精神与品质的高层,而抛开了校园文化的真实需求和广大师生的真正需求;二、以“贴标设计”为基础的一些毫无设计理念,缺乏创新创意价值的种类单一、形式单一的批量化文化创意产品,虽然这些产品价格不高吸引了一部分师生购买收集,但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类产品迟早落后于时代的价值需求而渐渐失去其竞争力。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也发现,现今大学生对校园文创产品任保持着极大地热情,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十分期待具有设计理念、有内涵又有质量、美观又实用的创新校园文创产品,并会在开发出来后进行购买。可见校园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而把握这一机会的关键在于以创新创意的方式将独特的校园文化融入产品中并兼顾消费群体、市场和时代的价值与需求。此外,校园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也有许多可以改进,业绩不理想的线下销售往往归咎于缺乏有效地宣传与推广和缺乏正确有利的营销方式,也有产品自身的问题――设计落后、创意匮乏、难以代表校园文化,而线上销售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这方面可以结合优秀原创品牌的线上营销进行借鉴学习。

目前,就一些普通高校校园文创产品的现有情况来看 ,在校的学生多数并没有购买校园文创产品的经历,尤其对本校校园文创产品是否已经开发毫不知情。在校园里的报刊亭、超市、文具店等等也没有相关产品售卖的情况。但是,国内众多高校中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典型例子: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些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百年的校园历史和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而其校园文创产品也颇受师生、校友、游客群体的欢迎。虽然校园文创产品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受到高校知名度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作为设计研发者应该把重c放在探索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让产品成为代表每一位本校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真实感受,让文创产品成为承载学校文化内涵与精神的载体。

2 嘉院校园文创产品设计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开拓其中“创意”是产品的灵魂,“内容建设”是产业生存的命脉。本文以嘉兴学院的校园文化为探索点,设计了一款针对礼品盒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说明,本产品以“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为文化基点,取竹为主要材料和重要意象,寓意做人如竹一般谦虚坦诚、坚韧刻苦,在学习、工作生涯节节高升。竹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也众多,而由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的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因此将竹作为设计的来源再合适不过。本团队设计开发的嘉院校园文创产品为创意办公用品,在销售时可以礼盒整体售卖,也可拆分开单独标价销售。礼盒的包装设计以中心镂空处的竹编为设计亮点(见图1),整体以简洁大方的形态呈现,不做过多的装饰。打开礼盒,台历、笔筒、笔筒座、竹笔有序摆放,一一呈现在眼前(见图2)。

本设计的产品主要在于深入深析挖掘嘉院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并以创新创意的设计使之拥有现代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同时贴近嘉院生活。各产品的详细介绍如下:

1)台历(图3-图5):台历的设计来源于嘉兴学院越秀校区的校门,经过元素的提取以弯曲的形态保留了校门的设计美感。整个台历的框架用竹制成,竹的气质虽不如石门有着厚重的气势但却不失韵味。此外,不同于传统翻页式台历和一般的日历使用方式,本设计的台历创新的亮点在于:①参考相框放置相片的方式,采用插入的方式将12张日历卡片放置在框内。②一般我们在使用日历一般都是用笔圈划,而本设计的日历卡上的每一天都做成一张小贴纸,过去一天即撕下一张,同时也有配套的标注贴纸可由使用者DIY。每一张日历卡的背景都是当月嘉院的校园一景,随着贴纸一天天撕下,这美景也随之慢慢呈现。

2)笔筒座及笔筒(图6-图8):由市场上泛滥的“贴标设计”的校园文创产品得来的灵感,同样是用校徽作为设计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用创意的设计手段赋予产品新的生机和活力。嘉兴学院校徽标志中“风帆”造型的寓意既代表了“南湖红船”也是校名拼音首字母“J”的变形,代表嘉兴学院。风帆有大风大浪奋力拼搏和一帆风顺等意义。风帆之下三组平行的造型渐变折线,加强了标志的空间延伸感。折线形似书本,又象征着知识的海洋。在本设计中,以笔筒切口的虚面构成了“风帆”的形态,而似书似波纹的平行线也立体化,以等差的数理规律一级级变宽、变高,用作放置名片、便签本、手机等,十分方便于办公、学习使用,同时不失美观和趣味。此外笔筒座的座面另外增设了一层吸铁石片,十分便于吸引、收集零碎的大头针、曲别针等办公用具。

3)竹笔(图9):“古笔多以竹,如今木匠所用木斗竹笔,故字从竹;又或以毛,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宋代的马永卿在其《懒真子》一书卷一中写道。可见竹笔同毛笔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如今很少有人使用甚至知道竹笔,其原因可大概总结为两点:竹笔使用起来并不十分方便,其储墨的量和时间十分有限,和毛笔相比,显而易见的毛笔更为方便,因而其逐渐被淘汰;二、竹笔不同于毛笔是一种硬笔,其笔尖可任意削成所需的粗细,这也是其优势所在,在传统工笔画中也少不了竹笔,因其笔尖可比毛笔细致,硬笔也比软笔更好控制减少笔误。但这也是其劣势的根源,笔尖容易磨损造成使用的不便。在本设计中,我们旨在将竹笔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对其缺点进行弥补,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解决储墨和笔尖的问题。竹作为一种纤维植物,中通外直、坚硬挺拔,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本设计的竹笔通过切削、钻孔、开槽,并利用竹节的隔膜在笔尖自然处理出储墨的墨囊,增加了书写的时间,提升了书写的流畅感。竹笔的外部则经过打磨抛光,使得使用时更加舒适。

显然,本产品的应用,不仅使得办公、学习更加方便又有趣味,而且在传递嘉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贴近校园生活,满足广大师生、校友等群体的需求也使得嘉院校园文创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3 小结

本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嘉院文化特点,这款针对在校师生、毕业的校友、到访的客人这些群体的嘉院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承载着浓郁的嘉院文化内涵与核心精神品质,通过竹材质的使用将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也将竹的高风亮节一并寄予产品之中,真正满足了师生外出访问、国际交流馈赠礼品的需求,对校友回忆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渲染力,使得产品更贴近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2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创产品;转化

民俗,是指民间的一种文化,它是紧紧依附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并且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中国博大而深厚的的中华文化中孕育着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并且逐步演变发展代代相承。民俗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至关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发展,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以乡土社会为主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徽地区优秀的民俗文化日益萎缩,有些已经逐步消亡。安徽民俗文化涵盖内容极其丰富,各类饮食文化、服饰、节庆习俗、建筑文化、等铸成一幅色彩艳丽的民俗风情图画,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皖南的跳钟馗、叠罗汉,阜阳剪纸艺术、旱船等不仅地域特色鲜明,而且有极强的观赏性。这些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的积淀为各种创意设计提供着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本文以设计的视角为出发点借助设计手法选取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极具地方特色的徽文化作研究探讨。试图通过探究通过设计的方法对民俗文化提取进行创意设计。

一、开发徽州民俗对传承徽州文化的重要意义

徽州民俗文化是多样性的,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与信仰。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传统工艺等,都能够反应出徽州民间的审美情趣。民间舞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反应徽州独特魅力,传统戏曲影响深远,与祭祀、节庆联系很密切。传统工艺源于生活、工艺精巧。同时徽州民俗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安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山多而地少,四面环山,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间。在此地理环境中衍生出来的徽州民俗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成为了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民俗已然成为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开发徽州民俗文化资源并进行转化,从而设计出具有徽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精品,继而以此来传承徽文化。其次面对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历史民俗与现实传承的问题。以徽州民俗为例,尝试通过设计转化手法能够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历史与现实之间传承中搭建一个桥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一中消极的现状:我国所开发的文化产业,更多是以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时尚文化进行,以乡土社会为主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得不到传承。例如传统祁门县的民俗活动中古老剧种目连戏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能够表演出来的人很少了。界首彩陶、霍邱柳编这些传统手工艺会的人就更少了。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传承民俗文化迫在眉睫,十分重要。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艺术或者设计的手法进行转化,将民俗文化代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生活中处处展现民俗文化。进而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民俗文化。

二、徽州民俗文化的内容分类

民俗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着,是最贴近人民身心和生活一种文化。其涵盖内容也相当广泛,种类庞大。大致分为:物质生活与生产民俗、社会生活类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想要通过设计手法在众多的民俗文化中进行提取转化,首先应对徽州民俗的分类和代表性民俗文化进行梳理,选取每类民俗种类中具有特色的,地域性特征较大的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进行元素提取。(如图1所示)。

(一)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包括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建筑民俗等。开秧门”、“祭门神”、“接财神”、“开张礼”等仪式活动。传统的建筑民俗:马头墙、小青瓦、徽州特色民居、徽州三雕等。服饰民俗有“长袍马褂”、“端午衣”、“襦衣”;饮食民俗有传统徽菜:臭鳜鱼、毛豆腐“、刀板香等特色饮食。2

(二)社会生活类民俗

社会生活类主要。社会组织民俗方面的代表:反映村落习俗的西递、宏村;反映宗族习俗的牌坊、祠堂。节日民俗有:渔灯会、叠罗汉、五月五“赛龙舟”等。徽州传统节日:传统庙会主要有九华山庙会、关帝会、阜阳火把节、徽州婚嫁、五猖会、放水灯节令习俗、凤阳花鼓节等。

(三)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徽州的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信仰与禁忌、民间游艺、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民间信仰有皖南建筑“风水论”、“嬉钟馗”、歙县渔梁坝的傩舞和祁门县的目连戏、黟县的“金扁担”传说等。民间艺术有阜阳剪纸、界首彩陶、霍邱柳编、杜氏刻铜、芜湖铁画。语言民俗有徽州歙县民谣、绩溪民谣、休宁民谣、黟县民谣和祁门民谣。

三、徽州民俗文化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转化方法思路

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品,既不能单纯的认为是精神产品,更不能视为简单的物质产品,而是兼具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性质。作为物质产品,文创产品要考虑其适用性、产出和投入成本,要注重产品的物质材料的选择及工艺性、流行性等商业性因素;作为精神产品,文化产品要有创新性内容,更重要的是蕴含情感,赋予故事性,设计师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满足人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并通过信息、宣传、教育、文娱等功能,担负着传承精神文明、历史文化、习俗的重任。3所以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更应关注的是:好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更应该关注人们的需求,从外在变化和内在传达齐头并进,从具象到抽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传达的结合。好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更应是具有独创性的,更应是蕴含丰富故事性和情感表达。本文由调查分析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通过挖掘和凝练“徽州民俗文化”元素与特色,研究其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应用实践方法,将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提炼与创新,从视觉符号元素提炼到文创产品设计,将研究理念融入到设计实践中去,开发一系列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并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新品,通过设计创意来提升地方民俗文化,继而起到传承徽州文化。

(一)文创产品设计元素提取

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首先要分析徽州民俗文化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从而由具象元素中提取探讨徽州民俗文化及其深层含义,进而提炼出民俗文化元素转化为民俗文化符号。通过前期调研、素材收集、草图设计、具象转化、提取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应用、传达文化内涵、进行再设计。徽州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化应从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两个方面构成(如图2所示)。外在表现从民俗资源搜集分类到具象元素的提取和转化,具象元素的提取可以从服饰、造型、色彩、纹样等进行抽象提取符号化,最终应用文创产品设计中。内在表现为寓意情感的传达,从岁月积淀的徽州民俗中传承情感、通过文创产品传达徽州民俗的历史故事。

(二)文创产品的最大特征是创造

文创产品一定是个性的独特的创造,甚至是多文化交融的产物。本文以徽州民俗文化中的几个方面为例:徽派建筑、马头墙、牌坊和凤阳花鼓节日习俗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历史文化、形态、表现手法及寓意,结合现代文创产品的风格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创产品,有环保袋、书架、杯子和杯垫等。通过对上述对徽州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转换思路,通过前期调研素材收集、草图设计、具象转化、元素符号提取转化传达文化内涵、再设计进行设计实践。例如西递胡光刺史牌坊书立设计(如图3所示)。胡光刺史牌坊:徽派建筑中牌坊多为士大夫阶层的寓所,胡光刺史牌坊是为了纪念胡文光于明代嘉靖建筑担任万载县的县令时筑城墙、修学校,做过的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一方面提取安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进行抽取简化,另一方面也是徽州民俗文化的代表,将其进行简化设计,形成书立,具有功能的同时也表达文化诉求和传达。

(三)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情感的传达

鉴于民俗文化历史性、传承性及富有故事性的特征,民俗承载着设计师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设计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这样消费者才会有感动,如果没有感动,文创产品很容易就会像普通的商品一样。同时开发民俗文创产品必须要有附有产品说明卡,通过说明卡直接传达产品背后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故事,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对故事有了认同,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可以传承的故事。

四、结语

徽州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的,同时富有浓厚的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为设计元素挖掘提取赋予潜力和基础。当前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未引起重视,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只有极少的人认知,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有些甚至渐渐消失在生活之中。民俗文化资源没有进行开发或者开发仅停留在表层。因而唯有通过设计的方法来挖掘徽州民俗资源,把传统的元素用现代方式表现。提取其民俗文化元素进行抽象转化设计,将徽州的意像带进文化创意产品里,让徽州地区的地域特色能够结合产品,通过产品的散播与流动性,不但能间接推广徽州地区,传承徽州地区的历史背景与民俗特色之外,也能借由文创产品引发更多的互动感受,让更多人对徽州民俗文化有认知和了解的同时,打造本民族品牌,进而传承徽州文化。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24.

[2]何群.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82.

[3]卞利.徽州民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26-41.

[4]丁龙庆,雷若欣,叶童.徽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12(7):1-2.

[5]阮晨海.日本旅游市场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分析[J].设计艺术理论期刊,2016(3):95

[6]周雅琦.北京民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15-20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3

关键词:文创产业;产品设计;文化符号

1文创产品与文创产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用户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曾经只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解决用户生活中某项具体问题的简单化物质产品已经不能让用户感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文创产品因其特殊的美学特征和人文意义受到了极大的青睐。

文产品,是一种艺术衍生品,它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和人文精神,进行解读和重构,通过设计者对于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背后是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依靠创意人(团队)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我国的文创产业虽然发展稍晚,但前景也十分广阔。文化要素作为文创产业的核心和灵感来源,对于文创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文化资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多民族融合的优秀传统文化[ 何芹.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大舞台. 2012(09)],在文化的积累上有着多数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纵观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却并没有有效地体现文化积累方面的优势,这种文化资源积累与设计发展现状的不对称意味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在现代设计开发中发挥足够的价值。传统文化作为用户的情感来源之一,在设计创造中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无疑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我国设计师要想创造出具有文化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就需要在持续学习其他国家优秀设计师先进设计经验的同时,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有潜力发扬光大的部分,将这些元素创造性地运用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创造中,开发出具有文化感染力的优秀设计作品。

3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与创造的路径

对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创造的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相关行业的设计从业人员更好地进行设计创造,让设计的成果适应现有文创产品设计的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要想处理好我国历史性、地域性文化资源与市场上大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找到合理的切入点有效地开展设计创造是关键。通过组合、模仿、重构等创意设计方法进行合理的创意延伸,可以有效满足文创产品在外观和理念上的创新要求。当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化资源内容与包括产品设计、数字产业、工艺美术在内的创意产业的融合,已成为设计竞争中“原创力”的主要来源。在文化资源的继承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出具有设计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产品,需要我们有科学性的设计方法做引导,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与创造可以从文化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达两个方面入手,更详细地解析为以下三种方式。

3.1文化形态表达

文化资源融入产品创新与设计最直观的就是从外观创新入手,这要求产品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功能、审美定位,又能恰当地融入合适的文化符号。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师需将文化灵感中的符号学元素进行提炼,抽象出其中最具识别性和代表性的部分例如线条、色彩、空间等,同时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找到产品设计的需求点,将其与文化符号进行合理的融合,这个再创作的过程既包含了对用户和市场需求的理解,也体现了设计师对文化符号的感受与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对文化符号进行设计创新既是文化的延伸同时也是重塑的过程,在这种重塑的过程中保留什么样的符号信息、保留到什么程度,需要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文化特征与受众群体的认知与需求相结合,进行一定的理性分析与推导。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御前侍卫便签夹”,将古代御前侍卫的形象巧妙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创造出了一款兼具使用性与文化特色的畅销产品。

3.2 材质与工艺

产品设计在文化层面的创新可以考虑从使用全新的材料和技术方面入手。这里的新并不一定是指之前未曾出现过的新材料或全球最新研发的技术,而是这一材料或技术之前未曾在该领域或这一类产品上使用过,通过设计师的创新性思考,将某项材料或技术前所未有地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则可带来创新性的使用体验。例如,设计师杨明洁将苏绣、苏州园林、中国画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金属材质融合,利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呈现,创造出了新手工艺系列的落地屏风作品,使用者通过移动屏风或从屏风前走过,都可以感受到船在湖面轻轻划过或是鸟在树枝间穿行的意境。

3.3文化内在理念

文创产品设计与创新的关键在于将文化要素中的艺术内涵和理念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中,通过观看、使用等一系列过程,使产品能够调动用户的情绪,让用户与产品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为用户营造一种可感知的体验,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文化的内涵与吸引力。

4总结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重点在于将文化要素与产品的设计创造和谐地融为一体。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与创造需要设计师的精心思考,一方面需要研究用户与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应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出发,对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和再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设计师师可以从文化形态的表达、材质与工艺的和文化内在理念这三个层次入手,从文化符号的提炼与重塑、材质与工艺的创造性表达和文化理念的感染力等角度进行思考,辅助文化产品的设计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何芹.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大舞台,2012(09).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4

1漆线雕手工艺设计概述

漆线雕是闽南地区独特而又稀有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工艺以漆为料,制成漆线,盘绕勾勒在器物表面形成图案,最早用于佛像的装饰[1]。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堪称一绝,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精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的蔡氏漆线雕传承人蔡水况潜心创作,创新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艺术作品。同时,蔡氏漆线雕技艺也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手工艺品现已在厦门礼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漆线雕手工艺虽然不断精进,但是形式并未有所变化。以蔡氏漆线雕为例,其产品多为盘、瓶、人物雕塑,以及挂画等,都属于传统装饰艺术品,其设计内容也主要以民间传统题材为主,如龙凤瑞兽、祥云水波、卷草缠枝等传统图样,从形式到内容都并未和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深度结合。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角度出发,闽南漆线雕总共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器物装饰类,即漆线雕装饰在单一底色的瓷盘、瓷瓶上;第二类是画面装饰类,即在一平面上以漆线雕作画或将漆线雕作为画的一部分;第三类是雕塑装饰类,即漆线雕装饰在有雕塑性质的立体摆件表面(图1)。在三种形式中,雕塑装饰类可以说是接近漆线雕最传统的形式。漆线雕脱胎于“妆佛”,以不同纹样装饰佛像雕塑的表面,在文化创意产品的模式中,漆线雕装饰的雕塑不再限于佛像,而是转移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摆件上。雕塑和器物装饰类漆线雕,都是蔡氏漆线雕传承人蔡水况先生的独特发明,他将佛像装饰上的吉祥图案单独提取出来,置于瓷器、玻璃或蛋雕的表面,配上大红、天青、深蓝的色彩,让吉祥纹样独立成为艺术。画面装饰类是在瓷器装饰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形式,不再依托于器物,直接以漆线雕作画或装饰画面,以金线勾勒绘制出各种不同主题的装饰画。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义

2.1传承漆线雕手工艺

漆线雕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在厦泉等地已流传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06年厦门漆线雕手工技艺就被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列入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漆线雕因做工精细雅致,形象生动逼真,材料昂贵考究,风格古朴典雅,技艺微妙精湛,常常被作为高端国礼远销海外,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礼品行业外销逐渐受阻,漆线雕作为高端产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在国内,也因对漆线雕传统文化的宣传不足、流行程度低、设计创新不足等原因,没有被消费者,特别是现代年轻人所认识与接受。因此,以文化创意为载体,将漆线雕文化特征转化为视觉设计要素,并通过不同创意手段进行利用,能使漆线雕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产品的需求[3]。此外,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能贴近现代产品的形式、内涵、表现,增加漆线雕的传播度,让漆线雕工艺与工艺作品走入大众生活,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4],使更多年轻人了解漆线雕的工艺的制作过程,用一系列互动体验方式来带动年轻群体,让他们深入了解漆线雕制作与创作过程,为漆线雕工艺的活态传承与活化做出贡献,从而传承漆线雕手工艺。

2.2拓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性与文化内涵,生命力弱,不能达到提升文化影响力与创造力的作用。漆线雕手工艺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繁多(如图2),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具有国潮工艺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改善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单一、市场同质化的现状,还能有效拓宽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与文化内容来源,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在三个层次提升使用者和消费者的价值诉求,第一是外在或外形的视觉层次;二是体验互动的行为层次;三是内在情感与心理诉求层次[5]。因此,将漆线雕手工艺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拓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3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下的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3.1保留闽南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闽南漆线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传统文化价值。对于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要注重文化的识别性,从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形、色彩、结构、肌理等物质形态对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再设计与创新,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与识别度。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创新闽南精神文化内涵与情感升华,这种文化价值包含了闽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希望,认识与了解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的魅力,以及体验传统工艺的快乐。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必须满足漆线雕工艺本身对外的进一步宣传与影响,也应该满足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渴望。其次,是对文化创意产品文化符号内涵与符号象征进行现代化的创意与开发。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在于审美的愉悦性,通过结合漆线雕特色、传统图形和现代审美三者的设计,让市场接受并认可其带来的美感,从而创造经济上的效益。研究调查显示,文化创意产品购买者对基本功能方面的需求并不严苛,最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文化内涵与美观性。符合调查结果的产品形式可以首选立体摆件、玩具等贴近雕塑装饰类产品的形式。最后,是装饰性较大的生活用品,如手机壳、冰箱贴等。漆线雕的产品形式应当保留其“漆线缠绕”的最重要特点,即着重在器物表面凸显金线缠丝绕成图案和浮雕的效果。

3.2发掘传统图案创新设计手法

传统图案在漆线雕工艺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传统图案多选用吉祥如意的造型、富含积极寓意的图形、喜庆庄重的色彩。因此,产品的创意来源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在传统创新中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要体现闽南地区人民期盼平安、富足的愿景,图样、造型、色彩均可以融入本地祈福文化的图案内容,以闽南传统图案为创意创新的基础。首先,对漆线雕中的传统图案进行简单的处理,例如采用现代设计中点、线、面穿插的处理手法,使其更具设计感;其次,传统图案的现代化表现,可采用符合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将传统图形图案进行卡通画或漫画的二次再创作,结合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统图案中的美好寓意;最后,传统图形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国族文化符号,在“国潮”兴起的当下,漆线雕文化符号可以结合闽南地域文化的故事背景,形成新的文化IP形象,如传统漆线雕的龙凤、本地普遍崇拜的妈祖等作为图形IP题材,设计上采用年轻人喜爱的“国潮”“萌系”“赛博朋克”等风格,既符合市场趋势,又能使传统题材拥有现代面貌。

3.3加强文化内涵丰富互动体验

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产品体验方面,应当用文化创意的力量充分激发漆线雕的活力,可以考虑代入互动体验。例如在产品设计时,考虑装饰物体与漆线分开组装,让受众亲自参与“漆线盘结”这个核心步骤,通过深度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过程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效果。闽南民间祈福文化具有一定功利性、神秘性,可以从娱乐方面增强这种感觉,为产品设置诸如“盲盒”“抽签”等贩售形式增强体验感。另外,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移动设备上对产品及传统漆线雕做短视频或图文的全面介绍,让其不仅拥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也有教育功能,丰富其整体体验感。

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

4.1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品牌化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创意的融合,核心在于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开发、挖掘、整理、提取、再设计等。漆线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品牌化趋势,是指通过赋予漆线雕品牌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部文化信息的沟通与传达,通过符号元素编辑与传播形成消费者、使用者对漆线雕文化品牌在行为上、情感上、精神上的认同、认可与认知,从而创造基于漆线雕传统文化价值的品牌信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基础上,可以从多元角度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段和科技要素,通过再构造和再设计,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利用,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开发和转化,形成新的产品与品牌。漆线雕文化品牌的建构,核心是漆线雕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产品应该是提取漆线雕内容与形式特色,用现代的产品思维发掘、解构、再造,以传统漆线雕为特色设计出新型文化创意产品,该产品不仅要有漆线雕的形式特征,还要进行漆线雕的品牌化传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感需求和品牌体验需求。

4.2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意化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已然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与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持续的创意中,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必须深入了解其生产发源的文化地域特色、产品工艺的形式特征,考量其如何在前两个基础上实现创意的差异化,并能提供舒适的审美情感给受众。例如,敦煌博物馆巧妙利用其文化资源敦煌壁画,提取壁画中的飞天、宝相花等图案和色彩,仿造其纹样排列形式,再设计一系列带有现代潮流风格的设计元素,并将其利用到现代服饰、文具、玩具等产品上,这些文化创意产品不但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更是成功实现了对敦煌壁画元素的开发和转化。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是提取漆线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用现代化产品设计的思维进行发掘、解构、再造,以传统漆线工艺为特色设计出的新型文化创意产品。该产品不仅有漆线雕的形式特征,更有关于漆线雕的特色与文化故事,同时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的体验需求。通过创意手段设计出新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活化传统漆线雕形式,更能激发现代漆线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活力,通过创新让更多人真正认识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为漆线雕传统工艺传承、百花、发展与创新提供契机。

4.3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科技化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发展,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科技的跨界与合作,已然是传统工艺焕发生机与活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漆线雕与文化创意跨界的时尚化产品设计漆线雕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延续,在跨界设计中应注重当代新材料、新载体、新题材、新体验与新时尚,要注意当代科技智能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与适度取舍。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应当具有使用简便、功能易得、易于批量生产等特性,例如:(1)跨界新型材料,考虑使用骨瓷、树脂等降低成本,提高认知度;(2)跨界互联网、VR、AR等新型载体,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与文化市场;(3)跨界科技艺术、动漫、元宇宙等新题材,使漆线雕文化更加受到现代人的欢迎。

5结论

漆线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其文化价值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这种文化内涵的创新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对非物质文化工艺体验的乐趣。文章为传统漆线雕产品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提出了设计思维与策略,使漆线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与喜爱,特别是满足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渴望。并且通过结合漆线雕工艺特色、传统图形和现代审美的设计加持,从美感经济的发展中让市场接受并得到认可,从而创造文化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娟英.闽南民间工艺美术[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9.

[2]涂慷,陈其端.厦门蔡氏漆线雕手工技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3]王惟惟.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J].大众文艺,2019(02):3.

[4]陈思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戏剧,2018(10):54-56.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产品;现代设计

1研究背景

基于现代VI设计的理念是由西方传入这一原因,现代VI的设计风格也具有明显的西方美学特征,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性的国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扬意识的提高,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创意类产品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VI设计方面还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可以将VI设计分为以满足品牌文化和宗旨的基础VI设计及为了宣传和售卖的文化创意周边产品设计两大方面进行研究,两个方面中基础VI部分主观性更加强烈,既要避免趋同化的现象,满足令人印象深刻特性,又要耐人寻味意义深刻;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承载的是宣传特性,同时还要满足其自身的产品功能,需要的是客观的认同感。将VI中融入文化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VI的设计需要文化融入进行创新领域的拓展,传统文化也需要新形式的传承和宣传,所以怎样将两者融合的巧妙自然,便是要研究的课题。

2文化运用分析

2.1基础VI设计探讨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VI设计作为企业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承载着企业文化,具有指向意味。其中企业视觉传达系统中的基础VI部分包括LOGO为主要设计对象,包含标准色、标准字等更能代表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识别度高、令人印象深刻的VI设计可以帮助品牌更好地打开市场,这一部分的设计着重点在于将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巧妙,使其更加耐人寻味。其中LOGO的设计便是VI设计的灵魂所在,中国文化在标志设计中按照使用元素大多分为三类派别:一是使用特色形象,这类标志大多会采用地标性建筑、有着特殊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进行抽象化设计或直接引用品牌变成LOGO,例如:在湖南本土的茶饮品牌“茶颜悦色”采用的就一个中国古代女子的形象,人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获取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的信息,奠定了中国风的店铺文化基调。二是使用典型中国特色纹路,中国的纹路作为形式美学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在LOGO设计中常见的纹路有龙凤纹、云纹、水纹、忍冬纹等除了其装饰性意义,更加看重的是其吉祥的寓意。例如中国联通的品牌LOGO采用的寓意吉祥美好、万事顺通的“中国结”作为标志,代表性强,同时内涵“联结”各方的意味。三是使用中国汉字进行变形,汉字和书法艺术作为东方美学的典型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使汉字种类样式多种多样,同时因为汉字大部分是由象形字发展而来,注重形体变化却又兼具线条美感,又有着很多西方文字不具备的点线面集合为一身的特点,所以可创作发挥的空间更大,即使是单字也可表达多重含义,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标志采用的便是“宫”字的变形,虽然是单字但是却很符合故宫这座古代建筑前庭后院的思想,将古代宫殿的意味融入标志设计之中。同时中国银行的标志也是采用这类方式,中国银行采用的一个古钱币的造型进行演变设计,既符合银行流通货币这一作用,同时整体设计上也将中字放在中间,上下顶起两个半圆,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使用汉字作为演变的标志设计,整体造型特点以简洁明了、代表性强、给人记忆点深刻不需要过多的揣摩其深刻的内涵为优势,是进行和中国文化相关的标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三种文化元素形式作为LOGO设计的基础,几乎涵盖了现有将文化融入标志设计的设计方法,在LOGO设计上可能出现几种方法排列组合的方式。随着近几年古装剧的流行,无论是妆容还是服饰都带起了一波热潮,热播剧中人们服饰配饰颜色的搭配都吸引着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色的关注,打破人们认为中国代表色只有中国红的传统思维定势,让越来越多的“中国色”走入大众视野,也让颜色故事为大家所熟知。除了这类隐晦的颜色传播形式,还有一些形式更为直白,他们将中国传统名著、传统戏曲、传统建筑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中所提及的“中国色”进行研究,结合人们生活所需品形成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售卖,形成主观的宣传价值,例如“红迷会”今年所印刷的2019版的年历就是选取了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色,进行统一色相的统一整理,使每个月份都代表一个色相的颜色,形成十二个色相分区放在月份前,在日历的每一页上有标注着各个颜色的出处,既可以是人们了解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家族的繁荣与兴衰以及人物性格的迥异,又可以正确认知这些颜色明白其中的历史出处和所营造的氛围。颜色和文化有着最大的共通性就是其可以以一种单纯的物质形式存在,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典型代表。它们可以作为物质产品存在,但如果他们有其故事和人文精神内涵那么他们就是超越其自身价值的存在。所以说中国文化种类繁多,无论是实体化存在的图腾文化、纹路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中国色、中国名著、中国精神这些不分类别都是伟大民族的组成,中国人讲究的是薪火相传的传承,那么现在这些文化的新时代传承就是“取旧融新”,用新的创新形式使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之中。

2.2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现在已经面世的和民族文化有关的产品中大多都是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进行排版印刷在相应的产品或包装上,处理度和再创新度不高,所以很大程度上这类产品并不能够获得现代多元化市场的肯定,一般都作为旅游观览的纪念品进行售卖,人们的认可度并不高。所以当我们使用民族文化符号时,要利用其精神内涵或是其特有属性进行和产品的有机融合,成为具有实用美学、审美趣味以及有一定社会服务性的可在市场流通的产品。以皮影文化创意产品为例,现有售卖的产品中大部分和皮影文化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大多以售卖影人为主,做工较为粗糙,实用性不强,其他类型应用也只是以利用皮影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典型形象直接印刷在其当地特色产品包装上,运用的方式简单明了代表性强,但是使用上过于生硬刻板,欠缺灵活性并且文化宣传度也不高。除以上运用皮影的方式外,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更应该侧重于传输皮影文化作为中国影视文化源头所具有的形式和精神内涵。皮影在设计上可参考的文化内涵包括多种多样,例如其运用参照其镂空雕刻技艺方式和透光性特点相结合,是一种“虚”与“实”的转化,和现代影视行业中的镜头使用上的蒙太奇手法有着异曲同工的特点。颜色采用沉闷的颜色和艳俗的颜色相结合的形式,色彩构成上极为舒适,既不会使画面沉闷,也不会令人感觉画面杂乱没有重点。这些平常难以注意的细节,可以成为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打开新世界的敲门砖,成为以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设计重心。除此以外要寻找这类家喻户晓文化中的,鲜为人知的部分进行展示和运用,或是将传统形象用现代化的手法进行展示,可以拓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维界定,增加传统文化的新鲜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创意类产品还应具有一定功能,并且形式和功能要相辅相成结合巧妙。这样的形式既可以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同时又满足市场需求,文化创意类的产品只有受众广泛、有市场前景、具有商业价值才能得以真正传承和发扬。在中国大陆地区近几年的文化创意产品最为出色的便是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故宫文创,每次的新产品都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从开始只出版一些纸质印刷产品这样受众较少的文化创意产品,到和各个品牌联名出限定款。现在利用文化推出各种类型的生活产品,虽然一路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争议和推广方式带来的是人们对于文化关注度的上升,激发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探求。故宫淘宝早期平面设计和纸质版产品的印刷更多的受众是已经对文化有兴趣的年轻人去购买,到中期和各大品牌联名特别是彩妆品牌的联名最为轰动,和毛戈平彩妆的联名,借助毛戈平先生在美妆界的影响力,让故宫出品吸引了更多女性受众群体的关注,扩大了受众的人群。2019年品牌联名已经泛滥之时,故宫淘宝推出了故宫彩妆,这样既拓宽了自身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又因为之前品牌联名的铺垫,利用其典雅的外观和故事性的内容,整体的风格上宫廷风明显,两套彩妆线产品一金一银看起来一个大气,一个温婉,吸引着大批想要一试的人群进行购买。故宫淘宝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元素优势加上适当的营销手段,既成功地开拓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也转换形式推广了和故宫有着渊源的文化,同时增强了人们对于故宫的好奇心,吸引人们去故宫游览观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既是一场营销学上的成功,也让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6

【关键词】文化视角;旅游产品创新;文博园

一、引言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服务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服务。因此,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的文化碰撞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而好的旅游产品也必然是能引起旅游者共鸣并且对旅游者本身所存在的文化体系产生触动的。从这一点说,旅游产品的价值决定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相互关系。同时,旅游产品还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的实质就是体验,是脱离一种文化去感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活动。由此,笔者认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异地文化交往关系,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互动也越来越普遍,基于这样的视角下,旅游者更加注重对文化碰撞的体验,如何设计具有当地特色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产品,成了很多旅游目的地思考的问题。

二、文化交往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独立性、包容性以及可塑性。在人类的发展中,文化起到了导向,整合以及维持秩序的作用。不同的文化是名族身份的文化和作为民族智慧的文化,一方面,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是民族人民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民族人民历史的证明,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标识和身份;另一方面,文化本质上是人类各民族在实践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同时,文化具有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当正确处理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的特殊性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往一词不断出现的学者的视野中,不同文化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不断进行交汇融合,对当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现象确是一种现象存在,西方国家奉行裸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政策和外交策略,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大肆推销其文化,导致一些在全球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的内外环境紧张,致使保护民族文化的呼声日高。因此在文化交往中,必须正确处理文化交往与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关系,不能通过退回自身的方式消极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实际上,通过广泛地交往,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有效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交往单独看成是文化的互相传递,他是一个相互学习,对当地以及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一种现象,把“小文化”的概念拓展为“大文化”。

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品味越来越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的旅游者。因此,我们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者精神享受,这也是旅游者出游的最终目的,实现精神愉悦,建立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从而真正与旅游者建立起深层次关系。

三、文化交往视角下的旅游产品文化设计创新

(一)由表及里的感知规律与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

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是形式到意识,有感知到感悟的过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物质层面,交往层面和心理层面。针对旅游者三方面的感知,旅游目的地也应该根据以上心理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实物载体、活动安排和主题核心。形成主题―活动―物质载体这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形成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一内核为本,设计为辅的措施,抓住精髓才能做好产品设计。在这三者之中,主题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依次次之,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在主题的内涵之下进行设计。如此设计思路下形成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者文化交往的各层次相对应起来,满足了旅游者从低到高,由表及里的文化交往,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产品所提供给旅游者只有单纯的观赏、聆听的单向性接受。

(二)旅游产品系列

如何给旅游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旅游感受,这是很多旅游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形成旅游产品系列对于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可以通过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诠释,从简单的物质享受上升到个人的精神升华。比如:孔子纪念馆,以儒家思想为宗旨,设计出各类相关产品,对于儒家思想的阐述精确到位,这样也可以让旅游者更深入的了解儒家文化!

(三)注重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联系的真实性设计

真实性是旅游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每个文化都有其真实内涵和虚假外延,旅游者追求目的地的本真性,希望通过旅游感受当地的特色。为了达到还原当地原生态,作为旅游者要有追求本真性的意愿,同时当地居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尽量不要被文化交流影响自己本真的生活。对于产品的设计,第一,加强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在旅游产品中体现当地原汁原味生活景象与文化内涵,从而使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使他们与当地居民做了一次文化与意识层面的间接交流,有益于双方了解。第二,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服务。

四、旅游产品文化创新实践应用――以安徽五千年文博园为例

(一)园区简介

五千年文博园,坐落在“文化之邦、状元故里”的安庆市太湖县,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景区规划占地5000亩,以“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为建设定位,以创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景区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成为网民最关注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选“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安徽旅游品牌影响力奖――四大景区品牌”等。

五千年文博园项目由“一梦千年”景区、“十里画廊”景区等部分组成,一期“一梦千年”景区已于2011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二期“十里画廊”景区也将于2014年5月建成开放。

文博园是以雕塑为基础,打造中华文化长廊,着力打造一下文化特征:

第一,传统文化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一梦千年”景区占地600亩,以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相结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廊石刻,文化名景尽含其中,园内建有五千年文化长廊、根雕文化园、中华百工坊、文化古栈道、四大名著文化园、中华孝道园、华夏爱情文化园等百座人文景点及非遗艺术馆群。置身园中,水墨丹青,一步一景,叹为观止,让游客有穿越时空、一梦千年之感。

第二,休闲娱乐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十里画廊”景区占地600亩,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清明上河图”文化园、“烟雨江南”文化园和“创意石界”文化园等景点组成,其中“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是以两万平方米古建和1800多件青铜人物雕塑相结合,以再现康乾盛世时期的三百六十个行业;“清明上河图”文化园是以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斜坡建筑艺术主体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繁华,这是一个由无数创意串起来的一件原创大作;“烟雨江南”文化园是以水乡的形式来演绎水乡的文化与故事,打造一座立体的露天水乡艺术馆;“创意石界”文化园由一园四馆组成,分别是创意奇石园、远古沧桑馆、自然天成馆、大象无形馆和天人合一馆,该园区的艺术价值和视觉震撼将超过根雕馆群,是将无言的奇石世界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是对奇石文化最深层次的解读。

(二)文博园旅游活动组团结构

根据由内而外设计理念,主题――产品――载体技术路径,文博园旅游产品设计应该同时兼具真实性和参与性。将不同的园区通过一定纽带很好的衔接,设计出适合大家参与的娱乐活动,这样可以从表层的物质层面上深到心里层面。同时,也可以与周边的农家乐进行合作,打造出一个环文博园文化旅游带,对于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阳国亮 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6-88

[2]桂翔 文化交往与文化观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杨玲.博士毕业论文.文化交往论

[4]付保红,徐旌.曼春满村寨民族旅游中村民社会角色变化调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3):43-49

[5]钱远坤.“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旅游业担当[J].政策,2014(7):37-38

[6]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1):50-54

[7]胡亚琴.广东省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及策略[J].全国商情,2009(9):88-89

[8]陈义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