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例6篇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文1

主要工作成效

截止目前,2015年到位资金共计7870万元。其中:中省扶贫资金3240万(包含中省2014年第二批扶贫资金1066万);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移民资金1630万元。

(一)全力实施扶贫攻坚。根据中省市扶贫工作新常态和新要求,坚持区委区政府“立足五大工程,政府托底救助,社会合力攻坚,包干脱贫减贫”的总体思路,编制了《__区2015-2018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规划》,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并挂图作战。落实了2015年工作任务,2015年扶贫攻坚的目标是:确保23个贫困村“脱帽”、14715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各项目有序推进。一是对全区2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和对建档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进行贴息,现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预算。二是区本级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经进入项目规划,可望在6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三是2014年10个村和青居团结村的扶贫项目设计预算已经完成,目前正等待领导审批后送财政评审。四是2500万财政扶贫资金和移民资金等待规划。其中移民资金1200万元,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烂板桥村和天云寺200万元。五是劳务培训工作。2014年第二批中省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的66万元和第一批资金中由于一个培训学校中途退出结存的培训资金12万元,共计78万元。目前扶贫培训项目已在网上遴选公告,近期将对各报名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

一是以政府托底扶贫解决当前。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生活来源、自身已无力脱贫的个别贫困人员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改造、生活保障等方面实行托底,确保特困群众吃穿不愁、住房上学就医有保障。二是以产业技能扶贫解决长远。对贫困村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突出产业”要求做好“到村”规划,对贫困农户要按照“五个一”“六到户”要求做好“到户”规划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目前23个贫困村的规划已在各乡镇全面启动。三是社会参与合力攻坚克难。目前政协委员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乡镇扶贫协会成立工作全面已启动,相关社会扶贫工作相继实施。四是落实包干减贫工作责任制。按照每个贫困对象一个责任人的要求,实行脱帽减贫任务包干制。每个乡镇安排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每个贫困村安排1个区级部门帮扶,每个贫困户安排1名机关干部帮助,做到扶贫解困全覆盖,帮扶对象不脱贫、责任主体不脱钩。出台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帮村、干部帮户的实施方案。五是建立扶贫开发考核机制。细化扶贫工作考核体系,建立“时间倒排、任务倒逼、定期督查”工作机制,出台了《__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对扶贫开发工作实行任务季报、定期督查、年终考核。

单位人员少,工作力量不够强,进度缓慢。2015年,扶贫移民项目资金过亿,项目实施村多面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任务重;全区移民人口在不断增加(现已超过1万人),三峡移民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双叉河水库开工实施,任务繁重时间紧。

根据《__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建议扶贫移民项目由乡镇负责实施,区扶贫移民局负责项目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与国家、省、市扶贫移民政策和重大项目对接,精心项目储备,做好沟通衔接,尽最大力量争取最多的项目资金。

2、全力组织好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基金等项目的实施。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文2

我镇以工代赈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于2001年10月启动实施,在县局和镇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镇移民办会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移民扶贫这个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工程实施的各项要求,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了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圆满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现将三年来实施该项目做如下总结。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共建成老安坪和新街移民安置点2个,完成移民搬迁51户191人,其中:老安坪安置点16户62人,新街安置点35户129人,2个安置点都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房屋建设情况。搬迁和新修房屋51幢,其中老安坪安置点16幢,新街安置点35幢,老安坪点房屋为木结构,新街点房屋为砖混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6472m2,其中住宅5992m2,生产用房及附属建筑480m2,移民人均占有住宅31.37m2,搬迁后新修房屋估算价值达210万元。

2、道路建设情况。建成主要道路2条,总长580米,其中新街公路为水泥路面,长420米,宽7.5米,建筑方量为2360m3;老安坪通寨公路长160米,宽6米,为砂石路面。

3、输电线路建设情况。架设10KV输电线路560米,低压线路800米,改造低压线路200米,实现移民户家家通电。

4、新铺设老安坪自流引水管道1.8千米,日可供清洁饮用水达30吨;改造自来水工程一座,包括改造输水主管路300米和新建提水站1座。5、建成沼气池17口,均能顺利产气。老安坪点移民户家家用上了沼气灶和沼气灯。

6、参资建成新街精神文明活动中心,解决了新街移民集会、议事和学习场所。

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国债资金使用包括四大块。一、移民建房50万元;二、水、电、路393090.65元;三、沼气工程16480元和精神文明中心建设工程15万元;四、管理费用857元。项目工程共投入资金21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国债资金96万元,移民自筹资金109万元,镇人民政府匹配资金10万元。

三、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经常到移民户家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认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了项目区迁出地的生态环境。51户移民户来自10个村生态条件恶劣的16个村寨,人地少,坡耕地比例高。迁出部分人口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压力,特别是大溪沟16户整体搬迁后,生态得以恢复。借退耕还林东风,16个移民村寨因迁出人口而增加退耕还林面积170亩,荒山造林200亩。

2、因为项目的实施,迁入地实现水、电、路三通,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为稳步增收奔小康提供了基础。

3、拓宽了移民就业领域。两个安置点处在或靠近工矿区,70%以上移民劳动力由原来单纯从事农业转向从事二、三产业,没有出现因耕地减少而返贫的现象,相反因劳动时间增加了,收入提高了。

4、移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稳步提高。搬迁前,移民户人均年纯收入不足600元;搬迁后,由于劳动力转向报酬高的工矿业和服务业,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4年前10个月,51户移民户人均收入达1000元,最高达2500元,最低达900元。总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比例由搬迁前的10%提高到70%以上。

5、移民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由过去的得过且过的懒散习气变为现在勤俭节约,努力创收奔小康的好风尚,人人都在找致富路子,家家在寻生财之道,移民安置区呈现出一派团结、竞争、奋发向上新气象。

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移民搬迁工作在我镇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1、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我镇移民搬迁51户,只有大溪沟村民组实现整体搬迁,其余35户移民来自9个村15个自然寨,我们的工作原则是移民对象起码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居住地自然环境恶劣,是扶贫对象;二是有强烈的搬迁愿望;三是能够承担一定搬迁费用。如当初确定移民对象时不坚持原则,则可能出现搬富不搬穷,出现困难退回去,搬迁后无法生存造成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协调,就业安置,水源分配等等问题,那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人心不稳,关系到移民工作成效。做好宣传发动,为移民工作营造宽松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可以事半而功倍。

3、必须解决“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问题。要使移民“住得下”,就业问题是核心,能否就业实际上就是能否解决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只有住的而没有吃的、穿的,或者吃穿来源不能长期稳定,就不可能实现“住得下”,更谈不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文3

赣州市:把握契机 先行先试 积累经验

赣州市高度重视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并于8月3日召开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工作调度会议,认真总结上半年扶贫和移民工作,精心部署下半年扶贫和移民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赣州市将认真抓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抓紧编制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规划,认真抓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上犹江库区“渔民上岸”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积极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围绕扶贫开发政策探索,积极开展扶贫项目创新试点。同时,全力推进片区扶贫攻坚,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切实加快移民搬迁扶贫步伐,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做实水库移民后扶工作。赣州市将充分把握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契机,力争在扶贫开发政策探索,先行先试等方面积累经验。

吉安市:围绕新形势 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再上新台阶

8月7日,吉安召开市扶贫和移民办全体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会上,全体人员一致认为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是新时期扶贫和移民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对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吉安市今后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吉安市今后将围绕新形势,结合工作重点,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积极向国办、省办争取更大扶持。二是突出民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三是加强对接落实,突出拓展“大扶贫”格局。四是强化绩效导向,注重督促检查。五是抓好宣传调研,开创扶贫和移民工作新局面。

上饶市:采取有力措施 做实扶贫和移民工作

上饶市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今年前七个月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对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全面分析,对当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扶贫“民生工程”、水库移民稳定等重点工作做出部署。

上饶市制定了《上饶市贯彻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意见》以及《上饶市关于贯彻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对扶贫和移民各项重点工作进度进行重点调度。对进度缓慢的工作进行重点督办,并落实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做到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及时组织工作组深入各有关县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扶贫和移民工作进度和实施质量。及时抓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按照抓早、抓小、抓预防的思路,及时健全了从市到县、到乡镇、到移民点的水库移民矛盾隐患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了一周一报告制度,并在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水库移民矛盾纠纷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化解。尤其是对频繁上访的问题进行筛选排查,对越级、老上访户做好重点稳控。

抚州市:多措并举 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8月7日,抚州召开全市扶贫和移民部门负责人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精心谋划下步工作,抓紧落实目标任务。

一、积极主动向上对接,抢抓机遇,争取更多支持。切实加强与国办、省办沟通联系,努力争取上级在规划、政策、项目、资金以及加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抓紧落实四项重要工作。第一,迅速落实市级领导包乡扶村工作;落实有关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调整。第二,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行业扶贫、定点包扶等一系列考评考核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八月底之前,完成对市直单位定点扶贫的督查。第三,尽早与新村办联系,协调贫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事宜。第四,对市局争取新增内设机构及县区机构独立设置工作高度重视,及时跟进,努力争取早日到位。

三、围绕年初目标,逐项落实进度。一是重点工作抓紧落实。对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等列入政府考评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二是社会扶贫深度挖掘。主要是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考核机制。三是特色工程突出打造。各类示范点建设要有成效。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四是移民稳定高度重视。把加快移民发展作为实现稳定的根本之举,既要把握好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耐心解释好移民政策,又要深入移民安置区清理排查,查找不稳定苗头,努力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九江市:狠抓落实 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措施

九江市积极学习贯彻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扶贫和移民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措施,狠抓落实。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文4

2013年,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纪委的统一部署要求,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扶贫和移民工作实际。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加强监督制约,严格检查考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办党组对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增强办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重要任务亲自部署。重点工作亲自督办。其他办领导按照“一岗双责”。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意识,做到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二是着力搞好反腐倡廉工作与扶贫和移民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年初就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责任领导,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年终考核评比方案中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有七项,占总分值的25.5%,防止了“一手硬、一手软”、“两条线”、“两张皮”。三是着力抓好奖惩兑现,落实责任追究。在年终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个别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了评先资格和相关专项资金安排。各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局)先后召开了本单位、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会议精神,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纪委的统一要求,研究部署全年的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分工,落实责任。

(二)加强监督管理,惩防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扶贫和移民工作实际,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框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构筑预防腐败防线。

1、强化内部管理。省办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结合全省实际,制定了《关于在推进扶贫和移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中加强专项资金项目风险防控的意见》,出台了14项扶贫和移民工作管理制度,对20项扶贫和移民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易出问题与风险防控措施,从省市县乡四个层面进行明确、分析和规范,逐步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覆盖全面的扶贫和移民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办(局)都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制度。把落实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的责任分解到职能科室、工作岗位和具体业务上,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

2、加大政务公开阳光运作。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绝大多数县办(局)在具体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实行了“三公开”、“四个有”、“五参与”等制度。“三公开”即:公开扶持标准、扶持办法、扶持结果:“四个有”即有公示栏、有标志牌、有文书档案、农户有明细卡:“五参与”即,群众参与组织领导。参与项目确定,参与资金管理。参与项目实施,参与检查验收。项目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各环节进一步公开透明。

3、明确责任追究。为管好用好扶贫和移民资金,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省办相关业务处室对涉及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各项制度增加或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条款。

4、加强改革创新和科技防腐。为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推动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去年,省办积极探索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合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改革雨露计划培训方式,突出扶持贫困户子女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和见证补助’,以满足贫困群众在培训内容、地点和时间上的多样化要求:完善扶贫移民搬迁管理办法,明确整体搬迁,梯度安置的原则,方便扶贫移民转移就业和后续发展:出台《关于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的意见》。突出扶贫攻坚要重点把握的“七个统筹”和“六大工程”:进一步规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继续使用好项目申报软件管理系统。加强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利用网络等媒体,加大项目管理公开公示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三)围绕中心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扶持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认真执行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各项扶持政策,把管好用好扶贫和移民资金作为加强扶贫和移民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的绩效和安全。

一是认真开展绩效考评和年度工作考核。省办与省财政厅一道,对全省11个设区市、38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和51个水库移民大县进行了扶贫和移民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考评。各设区市负责对其他县(市)进行了扶贫和移民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考评。由省办牵头,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11个设区市和38个扶贫工作重点县进行了年终工作考核。

二是省办聘请江西中润会计事务所,对赣县、吉水、修水等10个县的近三年扶贫和移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共审计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16亿多元。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专门下发了整改意见书。

三是省办配合水利部移民局对上饶市、九江市武宁县等地和省办相关处室对南昌市安义县等地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情况开展了稽查。

四是省办统一部署,各地对近年来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省办对部分市、县进行了巡查和督促检查。

通过上述监督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实行奖优罚劣,提高了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和安全。

(四)认真执行“八项规定”,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具体规定下发以后,省办党组及时制定了实施细则。加强督促检查。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办干部下基层调研544次,听取群众意见276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4件,干部下基层基本做到了吃工作餐,不接受宴请,不喝酒,按规定标准住房,不上娱乐场所,不接收任何名义的有价证券、礼品和土特产;在使用交通工具方面。能坐火车的尽量坐火车,干部职工务实清廉蔚然成风。行政管理成本明显降低,省办去年办公经费比上年下降了57%。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具体规定,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三公”经费都有明显下降,干部的作风建设普遍得到加强。

(五)认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执纪监督进一步加强

按照省纪委统一部署。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开展了“红包”问题专项治理,以重典治乱的决心,开展治理工作,净化了工作环境。按照中央的决定和省委的安排部署,省办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办党员干部群众半年多来的集中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整改落实等环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省委路线教育办公室和第九督导组对省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党组织凝聚力,科学决策能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都得到进一步增强。

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省办坚持执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述职述廉、诫勉谈话、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和干部任前廉政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监督执纪。

二、2014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目标。紧紧围绕扶贫和移民中心工作任务。坚持改革创新,认真落实责任,严明党纪政纪。坚持不懈纠正“”。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健康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党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纳入全年工作整体安排,统一部署落实。统一检查考核。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要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纪检监察部门要承担起监督责任。按照规定。履行好协助党委(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二)进一步深化源头治腐工作

加强以《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政纪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等经常性教育活动。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省办将对所有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认真执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力度。积极推进资金项目分配和管理使用情况的公开公示工作,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总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

(三)进一步强化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的监管

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始终把管好用好扶贫和移民资金,作为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都将扶贫资金列入今年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各级扶贫和移民办(局)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切实提高资金项目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干部安全。要加大对全省扶贫和移民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在项目资金分配和管理使用中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或巧立名目截留克扣、挤占挪用和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文5

一、上半年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1、精心准备,顺利迎接了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我县2012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及绩效考评工作,并受到了检查考核组的高度评价。

2、周密部署,全面完成了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年—2015年)、县2013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县产业扶贫规划(2011年—2015年)三个文稿,为下一步扶贫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二、各项扶贫业务工作有力推进

(一)整村推进。今年上半年,我们按时完成了2013年整村推进(村庄整治)42个项目的申报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扶贫统计监测基期调查工作。目前,100户户表,29个贫困村的村表及1份县表已全部审核完成并录入,已上报国办系统。主要做法:

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一是在项目选择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以弱势人群的生存、发展为根本,把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考虑。要求各贫困村要召开由村规划执行小组、监督小组及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从村级“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内选择当年实施的项目,然后征询辖区群众对该项目实施的真实意愿,再逐级向上申报。二是在机构建立上,充分体现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前,要求各重点村召开专门会议,民主推举项目实施管理小组成员,并进行具体分工。

2、资金分配,创新模式。以往的扶贫资金都是平均分配,而今年的做法改变了以前的“吃大锅饭”的操作模式。我们主要是根据项目的大小,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及愿望而定,会办事、想办事、能办好事的就多给资金,不想办、不会办及工程量少的就少给资金。这样就杜绝了各村干部的“等、靠、要”的思想,杜绝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心理,杜绝了项目大资金少和资金多项目小的问题发生。

3、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一是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制定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考核各重点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并在考核基础上进行综合工作评价。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我们将扶贫资金的分配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绩效考评奖励资金,用于奖励考评结果为先进的贫困点村安排扶贫开发项目。三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四是健全管理责任机制。我办结合实际,重新拟订了项目实施责任书,并与贫困村签订好责任书,明确履行承担项目实施的具体责任。

(二)搬迁扶贫。2013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1319人。目前,已确定避灾移民搬迁对象293户1319人。其中琴江镇人43户234人、横江镇33户161人、高田镇9户45人、屏山镇11户48人、镇80户396人、丰山乡37户196人、木兰乡7户31人、大由乡73户208人。主要做法:

1、迅速传达,扎实部署。县政府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移民搬迁工作。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作了专题讲话进行全面部署。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要制定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并把移民搬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要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制定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把这项造福百姓,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办实。通过传达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思路和工作方向。

2、认真摸底,搞好规划。县移民搬迁工作会议结束后,各乡镇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确定专人办公,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召开会议,加大对移民搬迁工作的宣传力度,实行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乡镇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调查摸底,根据群众意愿、制定规划、选定搬迁地点,确定搬迁年度,并登记造册。县扶贫和移民办还组织对乡镇的扶贫专干进行了专题培训,并要求各乡镇在摸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与群众签订书面协议书,同时要严格把握政策,摸出的对象进行公示,确保底子清、对象准。。

3、强化措施,细化方案。为了确保全县移民搬迁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了落实措施。一是成立机构,县政府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扶贫、矿管、国土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扶贫和移民办、地矿、财政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切实加强了全县避灾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明确了责任,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的建设主体的责任和各部门的协作配合责任。形成了分工有序、协作推进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实行包抓、抓点示范责任。四是编印宣传单上户宣传。同时还由扶贫和移民办牵头,深入走访乡村干部和地灾户,在省市总体政策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补助标准、优惠政策等具体要求。

4、抓点带面,全面推动。在前期摸底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干部深入到搬迁要点、现场调研、现场决策、现场指导、推动工作,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抓点示范,把群众搬迁热情高、急需搬迁的组户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全县共确定了木兰乡街上,,高田镇的金叶、丰山乡的大桥山、大由乡的幸福、草岭、祥瑞、镇的白露前、横江镇的共大、屏山镇的新富祝山、琴江镇的大畲10移民个集中安置点,土地平整工作全面结束,目前正在安排房屋主体建设。通过抓点示范,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工作的开展。

(三)“雨露”计划。2013年,省办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215人,培训资金计划22.64万元。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培训人员108人,占总任务数的50.2%。其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45人,中高级技工培训63人。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力度。我县在市办开完“雨露计划”工作会议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在各村、各户进行宣传,让每家每户都了解今年“雨露计划”改革的新政策,知道不出县也能学到一技之长、还推荐就业。在家同样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2、强抓摸底工作。为了掌握今年全县的贫困户有多少人属于中高级技工、多少人属于劳动力转移培训。尽早印发摸底表到各村,并让各村扶贫专干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

3、抓实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结合”:一是短期培训与中期培训相结合;二是创收培训与创效培训相结合;三是掌握用工信息与开发就业渠道相结合。通过培训帮助45个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4、强化质量意识。一是在培训内容上,使培训课程、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相符,与用人单位需要相符,确保学员结业能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二是在补助资金发放上严格把关。对拔付给“基地”的使用资金,则由扶贫、财政部门严格监督把关,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单独建帐,票据齐全,合理列支,将资金全部用于“雨露计划”项目中。。

(四)库区移民。2013年,我县共有大中型水库移民2676人,其中有直补人口1945人(含三峡移民22人),无法核定人口1181人。目前,已发直补资金22.425万元,并通过银行“一卡通”全部发放到位。2012年后扶项目共14个,资金108.78万元。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已验收归案3个。2011年经济发展项目小型水库解困项目5个,资金17万元,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已验收归案4个。已向市办申报2013年土坯房计划,项目资金为588万元,项目个数50个。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加强对扶贫和移民工作的领导,确保扶贫和移民政策和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县、乡村相继成立了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扶贫和移民项目的实施。领导职工经常性检查、督促、跟踪项目的实施情况,掌握进度。

2.规范管理,封闭运行。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度,及时足额将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没有出现挤占、挪用和套用的情况,费用支出报账手续齐全,程序规范。

3.广泛监督,工作透明。为报账项目资金使用和情况的透明。公开,县对所有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了公告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社会扶贫。自去年来,省级“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机制为我县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资金保障。我办充分利用每年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做优文章,落实产业扶贫项目30多个,为造血扶贫注入了新鲜血液。老区促进会平台作用显现。成立老促会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市老促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届人士的热切关注。今年上半年,接受社会捐赠款12万元。截止目前,累计捐赠100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

1、整村推进资金整合难。由于受各部门资金投入规定和工作程序所限,捆绑资金整合难,实际操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搬迁扶贫工作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移民补助标准偏低,导致搬迁户经济负担重;解决集中安置区建房用地困难较大。

3、库区移民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下步工作打算

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形势逼人,我们将紧紧围绕规划目标,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整合部门资金和力量,加快整村推进的工作步伐。

二是狠力抓好产业扶贫工作,认真做好扶贫重点村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并培育出1—2个扶贫龙头企业,增强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移民搬迁政策措施,加大对乡镇督查评比力度,充分调动乡镇抓好搬迁扶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充分利用暑假有利时机,组织培训基地和乡村干部突击招生,落实培训对象,确保“雨露计划”招生培训任务全面完成。

扶贫移民工作总结范文6

一、*年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瞄准扶贫对象,直接扶持到户。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是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的最重要原则,也是总书记在四川仪陇县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按照这一原则要求,一是对全区贫困人口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建立和完善了贫困户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同时配合国务院扶贫办开展了6个重点嘎查村的贫困状况抽样调查工作。二是因地制宜,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在筛选扶贫对象时,把计划生育先进户、干部结对帮扶户、移民扶贫搬迁困难户等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在扶贫项目选择上,重点发展养羊业。三是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采取领导联系、干部挂钩、党员帮扶和“富帮穷”等形式,把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和社会帮扶等各项措施进村到户、落到实处。今年全区直接到村到户的财政扶贫资金占到了资金总额的85%以上。

(二)实施整村推进,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整村推进工作主要是通过减少嘎查村扶持数量,加大每个嘎查村投入力度,进而集中力量一村一村地解决贫困问题。*年扶持的重点嘎查村数由上一批的2300个减少到了710个,减少了2/3。投入资金由每个嘎查村分三年投入20万元改为一次性投入30万元以上。加大了资金整合力度,自治区用于整村推进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达到了2.6亿元。各盟市也都普遍加大了资金投入。特别是通辽市,每年都要从市财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村级扶贫,今年市财政又配套50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各盟市、旗县均在当地主要媒体对整村推进工程进行了公示,各重点嘎查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了贫困户,在全嘎查村范围进行了公示。采取旗县自查、盟市互查、自治区抽查的方式,对第一批整村推进扶贫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按照以奖的方式表彰奖励了17个先进旗县。

(三)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用信贷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进而带动贫困户的发展,是我区在产业化扶贫上的创新,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去年在全国会议上先后两次介绍经验。今年全区用于龙头企业的扶贫贴息贷款达2.5亿元。经过努力争取,我区的部级扶贫龙头企业由8家增加到了15家,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前列。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的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其中赤峰市的塞飞亚集团、东方万旗肉羊公司、林西锦绣大地农业有限公司、敖汉旗黄羊洼草业公司等4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数量居盟市首位。今年赤峰市投入32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建产业化扶贫村、专业小区107个,直接扶持贫困户4.17户、19.8万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安排5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在10个旗县开展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把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大连举办的中国首届扶贫展洽会上,我区12个盟市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共组织67个旗县参展,共签意向性协议41个,协议金额达95亿元人民币和0.83亿美元,成交额居全国第一,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最佳组织奖、成果奖和设计奖。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我区参展情况作了详细报道。会后,各地扶贫部门积极主动与签约方接洽、对接,一些项目已开始实施,一些项目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四)加强劳动力培训,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开展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并要求80%以上受训者实现转移就业。培训范围由去年的62个旗县扩大到全区所有旗县;培训任务分配到盟市,由盟市根据当地实际确定旗县任务。全区共认定培训机构224家,其中通辽市内蒙古煤炭工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准格尔旗、和林县、奈曼旗、敖汉旗等旗县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和做法。各地普遍加大了科技扶贫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呼和浩特市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高效覆膜种植,提高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水平。鄂尔多斯市今年拿出5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54个重点嘎查村全部安装了远程教育接受设备,建立了农牧民远程教育接受站点,使农牧民不出家门就能接受科技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指导。乌兰察布市在继续扩大寒羊养殖规模的同时,为89个整村推进重点嘎查村科技综合站每站投入2只种公羊,全面推广肉羊人工受精、胚胎移值等技术。

(五)把移民扶贫开发与加强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移民扩镇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对第三期移民扩镇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并对先进单位、个人给予了表彰奖励。与财政厅共同制定下达了第四期移民扩镇项目计划,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项目涉及30个旗县,计划搬迁1.2万人。截止目前,绝大部分移民点的基建及主导产业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年可完成全部搬迁安置任务。进一步修订了项目实施和验收方案,与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移民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资金运行和报帐等一系列程序。召开了全区移民扩镇项目现场工作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移民扩镇扶贫进行了大胆创新,起草了《吸纳社会资金开展移民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采取政府、企业、个人“三家抬”的办法,安排了4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吸纳东达蒙古王集团公司投资6000万元,计划移民安置贫困人口0.4万人,目前首批50户住宅及主导产业基础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二连浩特市整合生态、扶贫资金700万元,将100户贫困农牧民迁至市区,统一建起每户70m²的楼房,并连续3年每户每年补贴6000元的生活费。*年4月可全部搬迁入住。当前,我区的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已由跨地区移民转向本地区就近扩镇移民,由小规模试点发展到现在全区普遍实施,由政府投入发展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探索出了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和无土安置型等多种移民模式。今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同志在我区考察时,对移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区移民工作开展早、跨度大、起点高、效果好。

(六)世行扶贫贷款项目成效显著,后续项目开始启动。截至到6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6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98%;全区累计报帐5502万美元,占全部项目贷款的92%。在项目实施中,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导项目农户科学选择项目、确定实施计划;二是严格采购程序,保证采购质量;三是狠抓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四是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五是科学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六是加强领导与部门协调。世行项目实施以来,世行项目检查团历次对我区的项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认为我区的世行贷款项目在同类型的项目实施区内走在了前列。今年7月,世界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合作的“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CDD项目)已确定在我区试点,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赠款50万美元,项目试点成果将在世行第五期扶贫贷款项目中推广应用。

(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济困。今年全区参加定点包扶嘎查村的单位有1万个,干部蹲点人数3.4万人,包扶单位直接投入的资金物资4.47亿元,引进资金3.07亿元,引进各类人才547人,引进各种技术468项,修建校舍386所,举办各类培训班4600多期,共培训人员50.5万人次,输出劳务44.7万人次,资助学生3.1万人。自治区直属机关帮扶锡盟6个旗市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年内投入资金物资近6000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4710万元。今年是区直机关帮扶工作的最后一年,为此,锡林郭勒盟派出168名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深入到103个嘎查村,就帮扶项目与区直机关进行了对接,采取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承包、入股等形式,明确了固定资产产权、管护利用和保值增值责任,解决了帮扶单位投资建成的基础设施后期管理和有效利用问题。年末区直机关工委、扶贫办又组成3个检查验收组,对帮扶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同时就自治区直属机关整体转移帮扶兴安盟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落实。19个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持我区26个部级重点旗县,共计投入资金物资5756万元,引进资金1965万元,共实施项目62个,培训干部群众2200多人次,劳务输出8000多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600人次。京蒙对口帮扶北京市无偿援助2225万元,援建学校8所,新修公路93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02万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0.7万人、1万头只牲畜,劳务输出3.8万人次,劳务收入9000多万元,培训0.6万人次。首次开展了行业协作扶贫工作,先后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工商联、卫生厅、劳动厅、教育厅、内蒙军区政治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扶贫开发宣传以及组织非公有制企业、有关部门、军队参与扶贫的意见。满洲里市扶贫办加强与卫生、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力争尽快将贫困人口纳入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

(八)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区域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对兴安盟“南三北八”11个苏木共119个嘎查总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和各有关部门资金1.75亿元,投放基础母羊12.54万只,新建标准化棚圈1875座,新建青贮窖1413个,解决了8.8万人、15.33万只牲畜饮水和越冬问题,改造危房、破房3635户,全部实现了人人1亩以上水浇地,贫困户户均拥有牲畜近10头(只),培训贫困农牧民1.47万多人次,三年来在外务工人数已达4.55万人次,累计解决基本温饱人口达8.74万人,占区域内贫困人口的90%,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自治区民委、扶贫办为呼伦贝尔市10个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试点嘎查村安排5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贫开发项目。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整合民族宗教局、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资金950万元,建设的猎民新村已搬迁入住。猎民新村的建立,实现了鄂伦春猎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性跨越。与自治区民委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区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项目现场会。同时,对少数民族人口最为集中的通辽市和兴安盟的4个旗县给予了重点扶持。

(九)积极争取和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自治区领导及办领导多次进京汇报,向国家争取资金和政策,*年国家分配给我区的财政扶贫资金达到4.1亿元(包括地方配套3200万元),比1996年增加了3倍,比上年增加3200万元。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上,继续完善“三专一封闭”(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和封闭运行)和报帐制管理制度。加快了资金的拨付进度,今年国家下达我区扶贫资金的80%已于4月底全部下达,比往年提前3个月,其余资金也于年末全部下达。转变项目管理机制,由自治区审批项目为主转变为各旗县确定、盟市审批、自治区备案为主。加强审计监督,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严格跟踪督查,对*~*年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采取旗县自查、盟市互查、自治区抽查的方式进行了专项检查。

(十)组织开展了《纲要》的中期评估及“十一五”规划的衔接。今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年)》实施的第五个年头。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要求,组织力量对《纲要》的实施情况开展了中期评估调研,特别加强了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牧区、边境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向国务院扶贫办上报了我区的评估报告。针对可能进行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调整开展了大量的争取工作。积极向国务院扶贫办及有关部门反映了我区贫困问题的特殊性,争取国家以扶持贫困村为主,不再确定国家扶贫重点县。与有关部门衔接了“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

(十一)努力拓展扶贫业务,积极开展扶贫救助。*年自治区本级共举办各类培训、国内外考察学习班7期,培训贫困地区和扶贫系统干部共400人。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示范建设,在土左旗建立了自治区扶贫科技示范园区,通过两年的建设,目前总资产近1000万元。完成了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固阳县综合扶贫项目和世界银行日元赠款项目。启动了克什克腾旗南京爱德基金会旅游扶贫项目。组织并超额度完成了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评审论证工作,评审扶贫贴息贷款项目5.8亿元,实际落实到位资金2.5亿元。注册成立了内蒙古扶贫开发协会,落实了理事、会员单位,筹集了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建立了起业务联系。扶贫基金会向全区200个贫困乡镇苏木卫生院捐赠了价值2746.9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当地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特别是包头市首家扶贫医院成立以来,已先后向贫困人口发放医疗扶贫优惠证2万多张,5000多例患者享受优惠减免,减免医疗费50多万元。争取到了国家海关总署捐赠的价值1000万元的海关侵权罚没物资,并陆续发往贫困地区。注册了“自治区爱心扶贫促进会”。

(十二)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了机关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先进性教育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办党组把群众提出的两大内容15个方面、45项具体意见、建议逐一分析研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制定了整改措施,提出时限要求,并将整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各处、各事业单位。在保持先进性教育中,办党组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关心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摆在了重要位置,一些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或正在得到很好的解决。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研究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大了工作宣传,先进性期间共编发简报43期,有12篇理论文章在有关媒体上发表。办内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各地扶贫部门也都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政风行风和机关自身建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阿拉善盟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针对农牧区人口和搬迁户底数不清的实际,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了为期2月的调研普查,提出的《全盟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调研报告》和《关于妥善解决安置移民问题的意见》,为盟委行署提供了充分的决策依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较为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少发展相对落后的盟市、旗县,仍然有不少十分贫困的苏木乡镇、嘎查村,还有不少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人口,甚至有部分人口不得温饱。

一是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年,我区60个扶贫工作重点旗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102元,比全区低498元,比全国低834元。截止*年底,全区农村牧区尚有92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

二是相对贫困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绝对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相对贫困问题却日渐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从*年到*年,我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81:1升至3.12:1。

三是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约束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条件差,区域性贫困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贫困嘎查村仍然靠天吃饭,贫困户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差,收入不稳定,一遇天灾,容易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绝收。

四是农牧业产业结构依然比较单一,产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民全年总收入的80%以上来自种植业,纯牧区牧民全年总收入的90%来自畜牧业,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增产增收困难;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农牧民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中小企业发展缓慢。

五是劳动力综合素质依然偏低。由于贫困嘎查村大多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地位。有许多农牧民因子女教育而致穷,还有一些因家庭成员治病而穷困不堪。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大批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加入到外出打工行列,而不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六是贫困户消费支出比重依然较大。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渗入,农村牧区的生活风险与日俱增,一方面,农畜产品高度市场化使得农牧民收入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的市场化、产业化导致农村牧区生活成本迅速提高,再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一些农村牧区相当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在城市找不到生存空间,而却在广大农村牧区找到了消费市场。

七是对贫困人口的权益保护依然困难。近年来,尽管保护农牧民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地政府对农牧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有了明显改进,被征地农牧民的长远生计受到重视。但是,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大批农村牧区劳动力进城谋生,贫困农牧民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心理失衡正在加剧,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以人为本,保护贫困人口的权益,关注进城农牧民工的生活正在成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年主要工作思路

*年,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围绕自治区“三化互动、三力推动”的发展思路,继续完善直接到户扶贫机制,紧紧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力争解决1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继续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快推进整村扶贫。*年计划把财政扶贫资金的近79%用于整村推进,扶持70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以工代赈资金扶持1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按照“渠道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引导和整合各类资金,支持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确保扶持力度不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扶贫到户政策,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因户制宜,逐户明确帮扶项目和措施;落实帮扶责任,采取领导联系、干部挂职、党员帮扶和“富帮穷”等形式,把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责任落实到人,不脱贫、不脱钩。配合水利厅在重点嘎查村开展好人畜畜饮水工程,努力解决群众饮用自来水问题。与农牧业厅配合,开展农村沼气建设试点。重点嘎查村的扶贫项目继续实行确定前公示、确定后公告。

(二)按照自治区“三化”互动要求,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帮助贫困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贫困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继续实施养羊产业化扶贫项目。参照国家的标准,确定一批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对国家和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在享受扶贫贷款、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国家信贷扶贫资金的80%以上用于扶贫龙头企业。按照定贴息对象、方向、期限、标准和不定金融机构、不定统一利率标准的“四定二不定”原则,推进以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为支持重点的扶贫贴息贷款试点工作。做好到户扶贫贴息贷款的试点和督促检查工作。

(三)自然、人力资源开发并重,抓好科教扶贫,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培训转移力度。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牧民文化、科技、职业教育力度,不断提高贫困农牧民素质。结合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牧业科技培训。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借助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开展贫困人口的转移培训工作,促进农牧民非农就业。*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支持10万人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和减少贫困户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渠道,扶贫、教育、劳动就业、农牧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多形式地开展各类培训。重点在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维护农民权益和实现稳定就业上下功夫,实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

(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促进贫困人口、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扶贫移民开发工作将继续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总体要求,把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农牧民转移到城镇周边和水源、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坚持与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城镇化、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有土安置与无土安置相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产业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按期完成以政府为主导的30个扩镇扶贫移民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以财政扶贫资金作引子,政府、企业、个人“三家抬”的社会扶贫移民方式改革,引进企业进行移民扶贫开发,加快贫困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努力探索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的各种有效途径。

(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进一步完善社会帮扶机制,保证每个扶贫重点嘎查村有1个包扶单位和1名包扶干部,明确任务和责任,加强对社会帮扶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会同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在全面总结厅局帮扶锡盟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调整部署,做好帮扶兴安盟特困地区重点贫困嘎查村的工作,督促帮扶单位研究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项目。积极配合中央国家机关在我区开展定点扶贫、北京市和内蒙古对口扶贫与协作工作。做好救灾扶贫工作。从治本入手,结合产业化扶贫,重点帮助返贫人口发展养殖业项目,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移民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