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例6篇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制度理念需要系统创新:国民经济管理职能理念的创新;国民经济管理特征理念的创新;国民经济管理内容理念的创新;国民经济管理视野理念的创新;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理念的创新。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型,产业结构正在从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型,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正在从高成本、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向低成本、高产出的集约型经营转型,科学发展、民主发展、和谐发展,尽快建成创新型国家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有新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作保障。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是适应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适应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要求、适应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要求建立的。既然现在发展转型了,制度也需要转型,转型意味着创新。

虽然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形成了一种制度的惯性,它的创新必定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系统的工程。从目前的创新起点看,为了顺利启动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国民经济管理理念作为必要的思想前提必须先行创新,在旧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还没有改变,新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还没有确立之前,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系统创新难以起步。

一、从本质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理念创新环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理念的创新。在传统工业经济发展中,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促使微观主体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财富,达到宏观层面物质财富供给与物质财富需求的均衡。为了达到这种均衡,国民经济管理在劳动力供求均衡、生产资料供求均衡、消费资料供求均衡、进出口供求均衡等要素均衡中进行宏观调控。这种以社会物质财富供给满足物质财富需求为职能的国民经济管理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会造成严重的管理缺位,因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生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表明人们的经济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物质需求层次上升到了社会和精神需求层次。合格的国民经济管理,就不能只是关注人们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人们的社会和精神需求,在物质产品供给与物质产品需求均衡公式的基础上围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去建立社会与精神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公式,要像了解人民的物质需求一样,了解人民的社会和精神需求,像引导和开掘人民的物质需求一样,引导和开掘人民的社会和精神需求,需求管理比传统工业经济时期具有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嵌入性。

从供给角度看,因为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将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理念转化为现代经济产业和产品成为国民经济供给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传统工业经济时期不被列入国民经济供给管理的闲暇、娱乐、学习、健康、运动、咨询、时尚、创意、安全、满意、幸福、和谐等社会和精神产业逐渐被国民经济供给管理所关注。主动而有序地创造满足新的需求的新产业、新产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多地具有了社会和文化内涵,甚至文化创意本身就成为主导产业。当然,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中除了满足人们社会和精神需求的产业外,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农业、制造业以及传统服务业还是大量存在,还要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但是,即便是农业和制造业等各种传统产业,也必定通过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自动化改造,被新型产业主导、连接、提升到一个新的运作水平,传统产业因此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传统产业想固守在传统产业结构中止步不前就会失去生存的可能。在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以目前中国传统产业依然存在、依然落后为理由,否认我国国民经济管理制度职能创新的必要性。产品从原材料和资金的投入到物质产品的生产,其最钟情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DP,为了GDP的增长,各级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致力于抓投资,搞引资,上项目,扩规模,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绩以GDP的多少来衡量,GDP增长得快,得到上级政府的表扬,干部的提升也快;GDP增长得慢,受到上级政府的批评,干部的升迁也慢。这种国民经济管理评价理念必须创新。

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特征理念的创新。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鲜明的行政特征,国民经济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行政等级管理系统。宏观行政主体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行政上下级关系构成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主要关系,国民经济管理多半是上级对下级的行政调控,行政指令成为宏观调控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手段。这种行政惯性在我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积淀,既和我国传统的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粗放式经营相吻合,又与我国原有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知识经济转型,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行政惯性特征。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集约经营模式,现代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需要国民经济管理从行政等级型特征转变到法治契约型特征。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不是行政管理而是法治管理,不是等级管理而是契约管理,这并不是说新的国民经济管理没有行政管理,而是指新的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行政管理只能是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是依法行政管理。所以在新的国民经济管理中,立法、执法、司法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宏观主体。在宏观管理特征变化的同时,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的关系也发生根本的变化,宏观管理主体不再简单地用上级的行政权威控制下级的经济行为,而是在尊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谈判协商程序,微观主体权利与宏观主体意图在协商谈判中达成统一,形成契约,用法律规范微观主体行为。也就是说,宏观主体对于微观主体的权威首先来自于法律而不是来自于行政,法律权威先于行政权威,法律权威导致行政权威。过去基本上靠行政权威进行的宏观调控不再简单地是行政调控,而是依法调控,所谓依法调控,指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调控行为一定是通过立法原则和立法程序进行,是以法治为依据的调控,即便是紧急情况下的行政干预,也一定是通过立法特别授权的。

国民经济管理的法治特征的更深层的含义是,宏观管理主体的权力是微观主体宪法意义上的授权,微观主体当然是宏观主体的管理对象,但是由于宏观主体是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是受人民委托的人的宪法内容,微观主体与宏观主体的关系从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看,有一个委托人与人的法律授权关系,微观主体作为社会民众对宏观主体具有委托人意义上的监控权利。过去以为宏观主体对微观主体的关系只是行政等级关系,现在则要在行政层面上再进一步看到宪法层面上的关系,宏观主体是为全体人民进行宏观管理。这样一来,宏观管理包括政府行政管理在内本质上是宪法意义上的服务型管理,是市场经济平等竞争条件下的有限管理,是社会自治合作基础上的和谐管理。鉴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权特性,我国当前阶段尤其要强调微观主体可以监控宏观主体,宏观主体的行为首先受到法律的约束,微观主体对宏观主体有监督的权利。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的行政单向关系变成法治双向关系。宏观主体必须依法办事,宏观主体违法必究,这样一来,国民经济管理自然构成新时期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体制的改革实践也证明,如果只强调宏观管理主体的绝对权力,忽视微观主体的权利,极有可能出现宏观主体对微观主体的侵权,过多的行政审批、过多的收费罚款扰乱微观主体正常的经济活动。更严重的是,在有利可图时,宏观主体直接把持经济领域形成的行政垄断,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等竞争形成阻碍。目前中国出现的房地产热、投资热,垄断中体现的,以及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政府部门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经济活动的谋利主体。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如此普遍的政府谋利行为呢?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只把国民经济管理当作行政问题看待,严重忽视了法治层面的特征,忽视了全体人民对于政府职能、政府行为的监控,造成目前的调控困境。既然问题的根源出在法治层面,光靠中央政府用行政强制控制地方政府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国民经济管理是全体人民都依法参与的管理,是全体人民授权政府的管理,人民有权管官,有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程序保障人民及时校正政府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民争利的问题,这是目前将国民经济管理从行政化特征转到法治化特征的关键。

二、从管理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国民经济管理内容理念的创新。我们习以为常的国民经济管理内容,以物质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投入产出为主线,从宏观上掌握全国自然资源的存量与开采,全国物质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全国货币资金的存贷总量与结构、全国资本市场的流量与存量,致力于如何调动物质资源,如何进行货币投放。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一般是围绕物质资源和货币资金的投入产出而配置,劳动力是作为与物质资源和货币资源同样的生产要素对待的。这种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物流和资金流为主线。在传统产业结构运作中,在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中,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的物质财富生产中,这种国民经济管理内容无可厚非。但是,在以知识和信息的投入产出为主线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中,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不再是主要的生产要素,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过去考虑的是如何开采自然资源,将现有的物质资源、货币资源转化为产品,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开采人们的思想,开采人们的知识和潜能,如何将人们的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用符合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要求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本的潜能转化为现实能量,围绕人力资本的创造潜能配置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成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主线。国民经济管理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我国有多少物质资源,多少货币资源,而是我国有多少人才资源,有多少具有创新潜能的知识资源,从这条主线出发,对人力资本的知识和创新潜能的运作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本成为国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把国民经济管理的着力点从物资流、货币流转变到知识流、信息流。围绕知识流、信息流组织物资流、货币流,必须从宏观上改变产业结构的原有排序。从物质资本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教育、医疗并不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属于社会管理的内容。但是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教育应该列入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因为教育是否能够生产出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运行的起点,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前提,所以教育构成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知识型国民经济的基本建设;同样,从物质资源的管理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也不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因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构成的新的技术周期对旧的技术周期有替代作用,而企业一般是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形成物质资源的投入产出,从直接的物资流看产业结构,就无法容纳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的整个过程,但是从人力资本管理的角度看,科技研发就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因为科技研发是将人力资本的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人力资本的知识和创新潜能在科技研发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离开科技研发,人力资本的知识只能停留在潜在状态下,无法转化为现实获利。过去我们只是把科技转化当作科技部门的事情,在知识经济的运行中,通过科技研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成果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内在工序,所以科技研发和转化中介也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此外,直接用社会和文化元素生产服务以满足人的社会和精神需求的软产业构成新的主导产业,如创意产业、广告业、休闲业等。所以,看一个产业是否具有主导性,不再看它投入的物质和资金的多少,而是看它投入的人力资本的知识的多少,人力资本投入越多从而创造价值越多的产业,越能成为主导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排序。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是依附在人身上的生产要素,进行人力资本为内容的国民经济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的管理,如何用高效的制度系统,将人身上处于潜在状态的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状态的人力资本,就是国民经济管理内容的核心层面。那种把钱看得比人重的国民经济管理观念必须抛弃。国民经济管理用制度保障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包括人力资本的财产权、人力资本的竞争权、人力资本的交易权、人力资本的组织权、人力资本的创业权、人力资本的创新权、人力资本的流动权。国民经济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的权利的管理。围绕人尽其才,关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财产权落实没有,是否有平等竞争的机会,是否可以与货币资本所有者谈判交易,是否可以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否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创业创新,是否有与人力资本能力相匹配的利益分配格局,经济效率与公平是否统一,收入增长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否统一,那种单纯以GDP增长作为发展目标的管理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目标的管理,以人力资本投入产出为主线的国民经济管理,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国民经济管理视野理念的创新。国民经济管理视野包括国民经济管理的空间视野和国民经济管理的时间视野。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视野从空间状态看,是以国内范围为主;从时间状态看,是以现在时态为主,视野还是比较狭窄的。从空间状态看,传统产业结构的运作虽然也有进出口贸易,但在加入WTO之前,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还大多在国内从事经济活动,主要是在国内自我循环的生产销售运作。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虽然也有国际关系,但高度集权的行政指令性计划主要是国内的制度运作。但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企业和外国公民大批进入中国,而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也大批走出国境。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实力大为提高,初步具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经济网络中。中国进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也使中国的经济制度运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进入了国际市场体系。产业的开放度和体制的开放度决定了国民经济管理的开放度。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本身就是国与国之间在全球范围内创新能力的较量,从事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的国民经济管理必须从单纯的国内视野扩展到国际视野,将国民经济的运作放在全球背景综合规划,目标定位在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国际创新力的高度。从这个高度思考国民经济的管理,如何提高科学技术的原创性,如何创建国际品牌,如何打造胜任国际竞争的企业,如何与世界各国形成和谐的具有民族自尊的国际经济关系。

从时间状态看,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是对传统产业结构的运作的管理,传统产业结构的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传统产业结构的体制运作效率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管理或者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物质货币循环,或者是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改良,在国民经济管理的时态模式上处于跟进式、引进式。新的国民经济管理在具有了空间状态的全球化视野后,在时间状态上应具有未来时态视野。就是国民经济管理不是仅仅着眼于现在的技术状态,现在的资源状态,现在的品质状态,现在的制度状态,而是着眼于开发未来的技术状态,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原始性创新,争取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寻找未来的资源状态,就是不单纯地看到现有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更要通过人力资本的创新活动再生出新型的经济资源,更要将人力资本的知识和潜能当作财富生产的首要经济资源,从而创造在传统模式中不可思议的生产力;创造未来的品质状态,改变给外国品牌打工、贴牌生产的状态,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用自有品牌去占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探索未来的制度状态,着眼于从成为世界创新型强国的要求构建制度系统,将不利于创新的制度改造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将动态地提供鼓励打破常规、鼓励创新的制度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宏观管理主体是创新引导型而不是固守传统型。不是简单地用战略规划,用长期计划,框住微观主体的活动,而是规划计划本身对于微观主体的创新具有弹性和包容性,承认规划本身的非规划性、非预见性。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够不断被宏观主体认可扶持,宏观主体的规划计划本身就包括对创新的预见、对创新的激励,宏观主体能够在微观主体充分参与基础上创新战略,这是新国民经济管理的特点。

三、从运行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一是政府组织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另一种特点是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适度分离,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要退位、正位、到位。退位,就是政府组织从直接经济活动领域退出,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进入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竞争,为民众创业、创新在组织上扫除障碍,提供方便。特别是政府组织的一把手通过组织结构退出经济领域,打破行政垄断。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改革的另一方面是政府组织到位。当政府过多地在经济领域活动,甚至与民争利时,国民经济围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职能没法尽到,退出民众可自由竞争的经济领域,进入需要政府直接扶持的经济领域,创建政府的社会公共经济组织,比如扶持公共消费的公立组织如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园,扶持公共创业平台的公立生产组织,例如,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基本建设的引导投资、战略产业的前期起步投资。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2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经济形势分析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对国民消费支出的贡献作用。反映国民消费支出的指标有很多,如居民最终消费占GDP中的比重、劳务支出指标等。这些指标数据可以有效的作为国民消费支出核算的原始数据,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能够很好的反映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另外,消费核算信息可以很好的反映居民消费中的构成比例,如食品以及通信类的支出份额。有了这种信息,就可以更好的倡导居民进行适当的消费支出,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的详实科学,能够促进我国的税务改革,了解当下消费热点,树立居民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核算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居民的储蓄与投资有很大的贡献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投资储蓄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等指标,可以很好的分析当前的各种货币供给与需求状况,了解我国的居民储蓄在国内储蓄中的地位,以及储蓄对投资的贡献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政府投资与居民投资的比例关系,更科学的实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际上,储蓄、投资、税收是联系很密切的三个环节,对储蓄与投资信息的严格审读,有助于税务部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除此之外,储蓄的变化状况还可以反映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住房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成果。比如,在1991-1999年短短的9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增长超过40%、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增长超过120%。

预期心理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工人就业状况糟糕、医疗制度以及住房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居民对未来隐忧加剧而让银行储蓄增加。对此,相关的部门对我国的各个体制进行了适度的改革,让居民放心消费。虽然,我国的社保制度不够完善,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毕竟居民的消费心理需求有了适当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核算,可以让统计部门与政府部门有很好的参考依据,各个职能部门也据此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的良性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可以让收入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国民经济的循环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生产只是一个阶段,对于最终成果的消费才是目的。不过,成果的消费并不是生产者一个人“享有”,而是要经过“分配与交换”的多个环节,才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国民经济的核算就是要对消费品在“分配与交换”的各个环节进行统计与核算,这其中也包括对最终产品的使用情况。国民经济的核算可以让收入的分配更加的高效与科学,提升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收入分配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框架要清晰合理,收入的分配要分层展开,有次序的进行。为了让收入的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核算的信息应该包含更多的机构部门,应用SNA在核算整个收入分配时,就应该按照“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两个阶段进行。在收入分配增长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让宏观收入分配的结构更好的得到调整,初次分配可以让收入结构得到很好的转移,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结构状况。国民经济核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与对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国民经济核算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的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也就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例如,联合国根据连续六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会费;世界银行业根据相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决定一个国家能否享受到相应的优惠待遇。所以,国民经济核算还深层次的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间接影响到了我国与外国的经济往来。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分析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对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很大。也有相应的投入产出方法,用于国民经济的核算。投入产出方法又称为投入产出分析,以一定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比例系数与结构分析,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相关的经济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结构以及原因和影响。投入产出的方法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中有一个漫长的历史。1950年,投入产出分析第一次被建议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1968年,SNA就吸纳了投入产出分析法。1993年,SNA就把投入产出纳入到了整个核算体系。实际上,我国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了。1974年,我国就编制出了第一张实物性的投入产出表,涵盖了61种产品。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更是编制出了大型的“1987年投入产出表”。2004年,“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更是让投入产出的核算方法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投入产出表考虑了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入来源”与“使用去向”,是一种棋盘式的平衡表。它可以很好的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同时能够很准确的表明“投入的来源”与“产出的去向”。另外,对于各个部门之间很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投入产出表也能够很好的把握。投入产出表的样式多样,分类齐全,结构清晰明了。如“实物性”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就充分考虑了计量单位的特点,便于审核统计工作。另外,也有根据地域划分的投入产出表,如“全国投入产出表”与“地方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可以直观地反应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中。“对称性投入产出表”用于预测和制定计划。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贡献价值

宏观经济效益能够很好的反映各个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在当今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很多人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一味追求GDP的量与速度,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在宏观经济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很好的衡量社会总产出。一定的情况下,GDP的数字越大,就代表这个国家的产品以及服务的增加值就越大。目前,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中,很多的人意识到了不能一味的以财富数字的增长来衡量GDP。如果牺牲了环境与浪费掉了大量的资源,虽然换取了经济财富的增长,GDP指数的上升。但是,GDP并不体现资源的掠夺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实际上,这种GDP的数字是一个虚假的数字,过度的夸大了“财富”,却忽视了对成本的折算。鉴于此,一味的追求财富GDP的增长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办法,要考虑环境与资源的因素,减去相应的成本。很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了绿色GDP这样一个概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一个“绿色GDP”概念的产生,是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们在权衡了环保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以及利弊后的一个结果。

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及宏观经济模型建立的基础

在宏观的经济管理中,涉及到很多的统计数据以及模型,而国民经济核算就可以为这种数理统计以及模型的搭建提供范本和奠定基础。作为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核算确定了很多宏观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指标设置以及基本分类。这样的功能让经济统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的提高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效率,增强了其应用功能。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科学的制定与检验国民经济的方法

国民经济计划涉及到很多的宏观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所反映的现象,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经济联系。为了更好的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计划与规划的指标数量也必须满足这种经济联系。国民经济核算的手段非常科学,也正反应了这种内在的经济关系。因而,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科学的制定与检验国民经济的方法。

四、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3

1月12日(星期六)

1月13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

1020105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国际贸易

102010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88 基础英语  00076 国际金融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餐饮管理

102011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77 餐饮业法规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工商管理

1020176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95 生产与运作管理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会计

1020203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8 成本会计  27009 管理会计  27092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1020205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市场营销

1020207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旅游管理

102020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电子商务

1020215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物流管理

102022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5362 物流英语  00012 英语(一)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采购与供应管理

1020265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62 物流英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销售管理

102031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律师

103011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法律

1030112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1 行政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20245 刑法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社会工作与管理

1030202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

1030301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12 政治学概论  学前教育

1040101  00386 幼儿文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

104010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412 小学班主任  29766 现代教师学

心理健康教育

104010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29659 家庭心理治疗

04729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

1050114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英语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4

从静态分析,中国古代朴素社会经济思想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众贤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意识现象或思考。因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客观事实,并加以思维、去伪存真而提炼出的科学的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看法和观点,并被后世所推崇传承的思想精华。从动态上看,一种科学的经济思想一旦产生,就不因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消失,它有相对独立性,而被后世所承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任务,就是揭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精华产生发展的规律性,以古为今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思想的精华,从古代到近代,犹如一条红线,一脉相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一)以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中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世界观;以科学的“天人合一”思想,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并以其思想指导和进行社会再生产活动。初步认识了改造自然与变革社会的规律,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如治洪水、定九州,兴修水利;以重民、裕民,民为邦本的思想进行社会变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中经封建社会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历了人类社会五个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将承传的中华民族祖先的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而发展到自觉阶段,指导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取得了辉煌成果。

(二)以尧舜之道,作为进行社会再生产活动和变革社会的真理和遵照的规律。所谓尧舜之道,是指尧舜二帝的仁义立人品德、经国济民方略的当行之道理。依据孔子所述《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论,汉《淮南子•原道训》和唐代韩愈的《原道》对尧舜之道所承传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在经济上,“天下为公”,生产资料归公有,人民共同劳动,财富平均分配,无阶级剥削,社会成员均有物质生活保障;人际关系上,以仁与义做为立人之道,讲信修睦,相互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政治上,实行禅让民主制度,选贤任能,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均有参政权利。

孔子把尧舜之道称之为“大同”:《淮南子•原道训》评介尧舜之道,“一立而万物生矣”,“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韩愈不仅著《原道》,倡导从精神到物质都要遵行尧舜之道,而且作《师说》,让教师们担当起传承尧舜之道的历史任务。并要求教师把“传道”作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授业、解惑也”。宋代王安石回答神宗变法图治“以何为先”时就建议宋神宗“应当效法尧、舜,何必学唐太宗所为呢?尧舜之道,选贤任能,而不烦琐”,“使天下之力创造的天下之财为天下人消费”,不准少数人垄断而私吞。宋神宗示谕:“卿可全心全意辅助朕,同舟共济完成这项改革”。于是,王安石便摧抑兼并,开源节流,革除旧习,开创新路。王安石认为不行尧舜之道,不光是“豪党之家”从事兼并,即使“阡陌闾巷之,”[1]任其自由放任,也能发展为兼并势力。近代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都主张“天下为公”,使“耕者有其田”。现代伟人,更加明确地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实行“三大经济纲领”,愿“六亿神州尽舜尧”。由此可见,尧舜之道的经济思想,不仅在古代受人民欢迎,即使到了近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尧舜之道的基本内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作为必须遵行的经济规律,沿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向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奋力迈进!

(三)以孔子的“大同小康”论,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理想目标。《礼记•礼运篇》记载,孔子在鲁于12月与宾客到近郊大祭万物的“腊祭”(神农始作腊祭)仪式结束后,游息到鲁门,见门关闭,门两旁悬挂着国家典章以示人,孔子便借此而长叹!深有感慨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具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接着又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孔子的大同小康论,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基础,体现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关系和不同的社会经济管理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反映着原始社会末期,三皇五帝时生产资料公有制,无阶级剥削;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平等互爱,同心协力,共享成果和福利保障;社会管理人员选贤任能,民主禅让;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民族联合一统天下的大道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反映我国进入奴隶制和封建社会,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变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了。社会再生产“货力为己”;不过夏、商的奴隶制和西周的封建农权制,土地归王有,实为国有,又分给农民耕种,以劳役地租代耕公田,税租合一,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因此,农民都有份地以维持生存;三代均以礼义治国,故称三代禹、汤、文加之武、成和周公为六君子;由于政治修明,人民康乐,“是谓小康”,仅逊于大同。

因此,孔子的大同小康论,成为后世所向往的理想目标而承传。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之后,封建领主经济变为封建地主经济,田里不鬻变为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2]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的生存条件,便揭竿而起,造成社会尖锐矛盾,于是人们向往三王时代井田制或王田制。董仲舒的限田论、王莽的王田论和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都想以夏商周的王田制、小康社会,解决秦汉以来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尖锐社会矛盾。到近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康有为的《大同书》,都设想以孔子的大同小康思想变革社会,建立“公农”“公工”“公商”,作为社会再生产理想的经济关系。孙中山先生说,三代的井田制,是“我国固有的社会主义者”,“又是共产主义之嚆矢”,“足见我国人民脑际久蕴社会主义精神”,并说他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3]为实现其理想,他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这种痛苦,就是要共产。”提出,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大同小康是中国人民的理想目标,是民主性的精华,所以被后世一脉相传,并被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予以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现小康的具体步骤。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于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小康社会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承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大同、小康理想目标的具体体现。

(四)以经济伦理作为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的管理方法。经济伦理,淤乃是将伦理对事物固有的气、形质、识别、分类、分辈、阐明其性质和用向及其形成发展规律的基本含义,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经济活动领域的组织、分工和控制,以理顺经济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我国炎帝神农时代就进行了农牧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基本形成。对交换环节,进行时间(日中为市)、地点(部落间)的规定与管理。黄帝时进行了手工业与农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为交换便利,并创造了度、量、衡;尧管理生产,因人、因地制宜,“水处者渔,定九州,地分等,征贡税;商汤进行了商业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化出商人为工农业产品交换而服务;周文王将各族人民划分为士、商、农、工四民,并要求四民“业分而专”,只有“业分而专,方可成治,是为和德”;周公进行设官分职,组织管理社会经济;荀子认为“明分使群”是富国之道,救患除祸之法,从理论上阐明了经济伦理管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世界万物都有气、形、质三要素构成。然而“同宇而异体”。[4]无数的植物类、动物类、水产类,形体各异且不论,就人类而言,不仅有民族、形体的不同,就中华民族而论,生长在不同地区,人们的形体也有差异,素质也不一样;教育水平的不同,气质也不相同,但各有其用,为社会实现其价值。因此,“人伦并处”,“无分则争,争则乱,无分是天下大害。”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成为管理者“经国济民”的“枢要”之务。管子传承文王、周公之法,在四民“业分而专”的基础上,又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即“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士居间燕清静处,工就官府,商处市井,农就田野。”[5]这样,分业定居,有利于专心务本业,有利于社会再生产和理顺经济关系。

在经济管理思想上,运用经济伦理管理方法,分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以区别管理范围的差别。如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有:老子的“无为而治论”、管子的“轻重论”、司马迁的善因多法论;企业微观管理有范蠡的“农商俱利论”和白圭的“乐观时变论”等等。这都是古代社会经济思想运用经济伦理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进行分类管理。在对事物认识、分类、序列的基础上,然后“以类行杂以一行(统)万”,于从而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以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再生产过程范围的扩大,产品数量的增多,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无论是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分化出许多新部门、新产业、新行业、新学科、新专业。这些又都需要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胜任新的工作任务。因此,我国古代经济伦理管理方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运用。如:在社会分工上,培养各类技术专业人才,充任不同岗位。定岗位,评职称,“业分而专”,以提高社会再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在人伦辈份上,保护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制定了《未成年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保证社会对儿童的培养教育,使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及老年人老有所养,从而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在民族关系上,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平等互爱,习俗上自由;在外交上,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传承古代“五湖四海皆兄弟”的伦理观,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制定和平外交路线,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根据世界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国力强弱,划分为“三个世界”,以采取不同的交往政策。这是从经济收入、政治态度识别敌友、分等级、划成分而组织革命力量孤立打击敌人而取得胜利的策略在世界革命中的延伸或运用。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伦理思想。

二、中国古代朴素社会经济思想精华传承脉络

中国古代朴素社会经济思想精华的传承,首先呈现出由古代朴素社会经济思想向国内外及空想社会主义承传的脉络。根据我国先秦文化典籍记载,在三皇五帝、夏、商、周的社会再生产实践活动中,对中国古代朴素社会经济思想精华的传承脉络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尧、舜、禹、汤、文、武六君王之间,不仅传承其道义,而且指导实践“行其事”。[6]第二阶段,由周公而下,孔子、孟子、荀子为臣之间的传承,而且“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祥”,[6]只是书本说教。第三阶段,先秦诸子思想文化在国内的传承。在秦汉封建地主经济确立后,产生过数次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激起了连绵的农民起义。思想改革家以“尧舜之道”,摧抑豪强,呼声不断。终于在近代“三座大山压榨下产生了”“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太平天国革命和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变法思想。与此同时,先秦诸子思想传到西方法、英、德等国家,如法国把启蒙思想家魁奈称为中国的孔子;德国黑格尔把中国老子的朴素辩证唯物论,颠倒为唯心辩证法,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社会变革以及圣西门、欧文等人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其次,由空想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由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传承的脉络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英国的经济学和德国的哲学,由马克思恩格斯传承、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揭示了物质世界发展的辩证统一、量定到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两个基本经济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第二阶段,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践行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了沙俄封建统治,创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形成了“苏联模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根据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链条薄弱环节,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并预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解放革命的胜利。第三阶段,中国传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传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和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并且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十,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传统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一个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结语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5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将混合所有制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实现形式的高度,认为在国企改革中,股权结构的调整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核心部分,要将单一股东、单一国有改制成为混合所有股权结构,让非国有资本参与进来,构建出科学规范的权力制衡治理体系。国企改革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同时,伴随着国企改革的进行,对“国民进退”问题的争论也日益激烈。

正确理解不同时期国企改革的政策背景,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发展形势,理解现有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目的,促进经济长久稳定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企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民进退”之争进行简要论述。最后,综合考量不同经济时期下国企改革的政策目标,对国企改革与“国民进退”的有关争论提出相关见解。

二、国企改革历程回顾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为提升自我竞争力,不断地满足时展的客观需要,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命运走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课题组)。

改革之初,我国采取放权让利、承包制和拨改贷等方式解决旧体制下企业缺乏积极性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被进一步认识到,中小型国企民营化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小型国企的民营化基本结束,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大型国企改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杨其静,2008)。

(一)第一阶段(1978―1993年)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十四届三中全会之间,国企扩权让利阶段的初步改革基本完成。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均由国家负责。为消除政企不分的弊端,国企首先进行了经营权层面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成为了国企改革的侧重点。主要内容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试行经济责任制以及利改税等。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促使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调动企业和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为企业顺利进入市场奠定初步基础。

国企从经营权向所有权方面的过度主要是在1987―1992年间完成的。在这期间,国有企业逐渐深化改革层次,将侧重点放在国有企业所有权层面的股份制改革上。股份制改革打破了国有企业改革范围必须固定在其原有财产关系之内的限制,是对所有权层面改革的一个推进。股份制改革打破了由国家垄断的企业财产制度,实现了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优化了国企内部治理结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纵深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课题组,2015)。

(二)第二阶段1993―200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进入第二阶段。这期间,国企改革通过分离企业职能,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减少了企业发展包袱,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将国企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五届四中全会之后,国有企业通过实施战略性改组等措施,形成了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机制,进一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10年间,我国通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等方式,有步骤有次序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了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有序进退,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阶段2003―至今

这个阶段的国企改革主要是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导。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解决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中央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使得国有资产监管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邓荣霖,2008)。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在国有企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实施。十七大指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力、控制力及影响力。

党的十进一步提出,要将国有资本更多的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强调将混合所有制作为一种体制突破,明确提出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实现形式的高度,倡导将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至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国企改革的新方向。

三、“国民进退”之争

自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争论不绝于耳。部分学者认为,从改革开放期初至2003年是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刀阔斧的推行国企改革,个体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民营经济逐渐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有关“国退民进”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国有经济相对民营经济的“缩水”进行,如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之后,以“顾郎之争”为转折点,“国退民进”被“国进民退”取代开始主导我国经济大局,2004年至2013年这十年,可以说是“国进民退”高歌猛进的十年(宋文阁,刘福东,2014)。这一时期,伴随国企改革进一步的深化推进,政府对企业采取了强力的干预措施。国企借助有利的政策措施,通过重组等手段在一些重点领域不断地巩固其垄断地位;反观民企,在进入某些领域的过程中受到层层阻扰,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以及不堪承受的赋税等也严重抑制了民企的发展壮大。

国民进退之争由来已久,但我们不应片面的看待问题。我们应该跳出国民争论的观点圈子,关注和回归到事实本身(朱伟,2010)。`在特定的时期,国有企业承担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暂时性和应急性,不应视为政策导向(徐旭红,2010)。经济的发展水平仅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一部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赢,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最主要的目的。

四、国企混改与国民共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股份制,使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之后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改革开始纵深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提升到了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实现形式的高度。

通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不同性质的股权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综合平衡各类股东的控制力,充分发挥股权之间制衡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体制,实现各类型股东合作共赢,促进经济纵深发展,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中的国民共进。

五、评述

结合上述我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制定的经济政策,我们不认为在国企改革的整体进程中存在着“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现象。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会随之不断的调整变化,而随着政策制度的调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会出现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现象(尹国强,2013)。

目前存在的有关“国民进退”的争议都是对我国基本经济政策的片面理解。我们不能简单片面的以进退来定义国民之间的关系,一方的发展并不会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二者之间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共赢发展。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结构的调整是其核心部分,通过将单一股东、单一国有改制成为混合所有股权结构,让非国有资本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真正构建出科学规范的权力制衡治理体系。

综上所述,“国民共进”才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题中要意。只有坚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才能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符瑶,2013),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步伐的顺利进行,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才能够相互协作,真正服从和服务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国民共进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陈俊杰.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比较与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3(10):1-5.

[2]陈小卫.政治国企病的有效途径―混合所有制改革[J].管理研究,2015:16-17.

[3]丁任重,王继翔.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演进:另一种视角的解读――关于“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争议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0(04):35-40.

[4]邓荣霖.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0):32-35.

[5]符瑶.关于“国”“民”进退问题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3(05):42-43.

[6]谷书堂,谢思全.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N].经济纵横,2002(09):2-6.

[7]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课题组.国企改革历程回顾与当前改革重点[N].中国经贸导刊,2015(07):27-29.

[8]葛兆强.“国进民退”的本质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构[J].河北经贸大学报,2010,31(1):39-46.

[9]李政.国进民退之争的回顾与澄清――国有经济功能决定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J].社会科学报刊,2010(05):98-102.

[10]秦威.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视角-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4(29):130-131.

[11]刘泉红.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深化国企改革[J].前线,2014(02):16-18.

[12]宋养琰.国企改革30年[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4.

[13]文一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民共进[J].财会学习,2014:10-12.

[14]徐旭红.议国民共进之计[N].中国企业报,2010:1-2.

[15]杨其静.国企改革:在摸索与争论中前进[J].世界经济文汇,2008(01):55-63.

[16]杨娟.论述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经营管理者,2015:229.

[17]尹国强.正确认识“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问题[J].经营与管理,2013:38-40.

[18]周放生.走一条“国民共进”的新路[N].经济日报,2014-05-05.

[19]周明生.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J].红旗文稿,2012:15-18.

[20]张卓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种资本优势互补共同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2):5-9.

[21]张航燕.中国国有经济现状及改革的方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34-39.

[22]朱伟.国民进退争论回溯[J].现代国企研究,2010:22-34.

[23]周明生.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J].红旗文稿,2012:15-18.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6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