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例6篇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1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近几年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心引进的一种教学理念,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针对性,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束缚,能够将工作任务等实践环节融入平时教学中,体现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做职业辅导的教学原则,从而让学生更明确今后的职业目标以及职业内容,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行为导向”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高职院校理论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所谓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它的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优势

2.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由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构建的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尤为重要。

2.2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讲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制订计划,总结、归纳问题并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挖掘自身在工作领域中的创新潜能。

2.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通常会设置一定的模拟工作环境或者工作任务,尽量将学生的学习 环境与今后从业岗位的环境相一致,达到逼真化,而真实的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强大的团队协调来共同完成,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好地从传统的自己学自己做的教学模式中演进过来。

2.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工作素养和能力

教师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求就比较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很可能会误导学生。只有真正既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承担行为导向教学的重任,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

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3.1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教师将课堂任务设置成一种具体工作项目或任务,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最终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并拥有相应的工作技能。国际贸易实务属于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使用此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

3.2项目设计

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将国际贸易的各环节分割成各个项目,本文中以第一项目“创建公司,推广产品”为例。学生2人一组,分饰进口和出口公司,选定simtrade产品库中一具体产品开始创建公司,推广产品,双方在经过市场调研,建交邮件往来后确定商贸关系。

3.3项目描述

3.3.1项目目的

该单元项目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建交流程,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寻到目标客户,学会如何对目标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同时发出建交邀请,双方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洽谈成功后正式建立起贸易关系。

3.3.2项目优势

和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相比,这种以设计项目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模拟贸易实务操作掌握到国际贸易中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等知识点,生动地将工作环节带入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项目难点

学生语言基础较弱,实际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会表述或表述错误的情况;由于该课程开设的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在资信调查时缺乏金融知识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草草了事;让学生掌握更多寻找客户的途径也成为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较大:由于课程设计的需要,教师会设置固定的合作对象,这类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地寻找到交易对象,但是也局限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寻找目标客户时思考的有效途径。

3.3.4解决方案

面对以上难点,笔者尝试做出如下应对措施:

1)利用辅助课程如外贸函电等加强学生在贸易沟通方面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参阅各类专业英语读物,要求学生每周利用电子邮箱进行英文书信沟通。

2)通过国际贸易案例讲述资信状况不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表现,尝试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

3)根据教师已有的外贸工作经验向学生介绍有效寻找客户的途径,并且要求学生利用每个途径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一个真实有效客户。由于现行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行为导向”则注重教学过程。因此,过程管理、任务管理等理念和做法必须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教学质量,而评价体系也应该摒弃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保障,这就同时对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可以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即教师经过进行相关职业资格培训才有上岗资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外贸公司跟单员等担任课外指导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实践指导。

4结语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黄兢(1971- ),男,江西全南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曦(1967- ),男,湖南岳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665 )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48-02

行动导向法是由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教师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训练行为能力的方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独立精神;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探讨,培养合作能力;强调行动导向,培养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法日益得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的推崇,中国各职业院校也纷纷开展相关培训,将其引入各门课程教学中。笔者曾接受过德国教育专家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并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学中做过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现做初步探讨。

一、行动导向法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行动导向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具体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探索教学法、教学及作业法、教学辅助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法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备受关注。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赵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获得体验;交流展示,评价总结。李霞提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理论中最精华的部分整合成若干专题,按照精要原则开展理论讲座,每个讲座结束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分别进行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讨论辩论和情景教学等。这些探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就笔者主讲的“概论”课而言,概念性较多,政治性较强,意识形态性较高,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同时内容丰富,涉及当今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笔者对行动导向法的理解,将教学班级学生依据自愿或以寝室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进行文本研究活动、时事研究活动和实践探究活动三种类型的合作学习。

文本研究活动大致的教学过程为:以学习小组研读教材、从教材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或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选择,然后由学习小组集中学习。如果有小组选择同一个内容,将在课上开展竞赛。集中学习遵循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文本的逻辑线索、思路并确定文本的重点、难点;第二步,详细解释文本的内容;第三步,评价文本的得失,并总结学习文本的收获;第四步,就文本相关内容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或写作类似文本。集中学习后,每组要把学习情况制作成PPT或视频,并选出代表上台讲课,其他同学或教师提问,进行相互交流,最终以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成绩评定。学生没有选择到的教材内容由教师重点分析讲授。文本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锻炼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读书,培养以研究性的态度阅读文本的习惯;并在学习中提高表达与合作能力。

时事研究活动大致的教学过程为:每组要选择最近发生的某一国内或国际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集体研讨,背景分析;收集各层次人员对事件的观点看法;阐述小组成员对事件的认识;做好PPT,选出代表上台讲课,也可播放有关视频,然后回答现场师生提问。以学生整体表现来评定成绩。期末的自主命题考试将结合社会新闻出题(学院“概论”课期末考试分两部分:自主命题考试和全校统一考试,各占50分)。时事研究活动将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时事,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增强政治敏锐度,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实践探究活动大致的教学过程为: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实践项目主题,制订实践计划,进行项目实践,写出实践报告并制作PPT,选择代表上台交流并回答师生提问。成绩评定将以实践报告为本,按小组整个活动表现进行评分。上台讲课的小组代表实行不重复原则,让尽可能多的成员上台锻炼。除学生独立制定实践项目外,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一般也提供实践主题供学生选择,如各阶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调查;编排一个以“实事求是”为主题的表演节目;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一大会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本地改革成就调查;人大代表素质来源调查;本地(村寨或社区)生产行业调查、家庭人口与性别调查、家庭收入和支出调查、本地企业调查、消费状况调查;高校学生会和其他社团机构情况调查等。向实践领域回归、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的必然要求,是培训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协作和实践能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二、行动导向法在“概论”课教学中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5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ZHAO Zhenk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bil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thesis (design) writing, propos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thesis (design) guidance cours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本科毕业生进行四年学习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本科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综合考察,同时又是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从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出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严重下滑的客观事实。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了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最后,采取适合论文(设计)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

1 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不端问题经常出现,有些学生进行网上抄袭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拼凑成论文;也有的学生找人论文;还有的学生直接改用本专业往届学长的合格毕业论文上交等。这些做法,论文(设计)指导老师都很难左右。有些情况可以通过论文检验出来,有些则很难查出。但是,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会败坏了学术风气,使得学校安排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选题问题:有些学生所选题目陈旧过时,有些题目范围过大或过小不利于论文写作,或者学生所选题目的写作可行性较差。学生思想惰性强,所选题目陈旧过时,远离时代,缺乏现实应用价值。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题新颖,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尤其是对于以往反复研究过的题目,要从新的视角挖掘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重要意义,而是挑选以前学长写过的题目来写,认为可以照着别人的写法来模仿完成。

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大题目会有的可写,也容易写够字数。实际上,题目过大,在写作过程中难以驾驭和把握。当然,还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小题目会容易写具体,但是所选题目过小,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写一些具体操作流程,无法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要确定合理的范围,学生尽量选择与学过的课程相关,写作熟悉一些的内容,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再者就是所选题目是否具备写作的可行性问题,由于一些学生缺少写作经验,在选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内涵及外延,以及自己是否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论据及写作素材,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过程出现无法继续或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问题。

三是,论文(设计)出现逻辑结构不合理及写作不规范问题。从历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稿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逻辑上出现前后矛盾、条理不清、缺乏科学的论证方法、研究方法不规范、创新点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甚至于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2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没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后果强调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毕业了忙于找工作或毕业实习,对论文(设计)写作不够重视,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学生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或是请人完成应付交差。这些做法都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最终影响到学生能否如期毕业。

二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导致出现选题偏差。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量问题,没有足够强调学生与指导教师对选题沟通的重要性,更没有进行足够的选题指导实践训练;同时,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重视不够。开题并进入初稿写作过程以后,才发现要么由于指导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生论文方向差距较大而无力指导,要么学生选题问题较大而无法继续写作。

三是,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对学生写作帮助不大。由于学校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够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论文与设计的写作区别、论文(设计)的写作要求、写作规范,以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以及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内容。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论文逻辑结构问题及写作不规范等问题。

3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要进入各行业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因而高校对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应包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及责任感;较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学习能力等等。①可以看到,严格的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训练能够起到综合训练和提升学生未来从业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应建立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四是,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首先,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②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既是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项培养学生逻辑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过程。因此,必须强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该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实习实践并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及后续写作。

必须坚决杜绝学生采取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请人完成应付交差等行为。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校处理过的学术不端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其对学术不端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端做法对学业以及将来职业发展的巨大危害性。

第二,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论文与设计的不同标准和要求,明确论文(设计)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按各学院按专业建立各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授课导师组,采用竞争机制选择授课教师,使得论文(设计)课程中师生能够就讲解的案例做到专业上的充分沟通,使学生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写作训练,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应以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否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评价标准。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方面强调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达到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最好强调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复沟通,结合学生实习实践背景,在老师研究方向范围内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合理性,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能够有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之中结合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解来讲授撰写论文(设计)过程,要在教学目标中重点讲授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如何掌控好写作进度,如何做好写作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怎样避免学术不端的做法等方面。 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论文(设计)指导授课教师职责,依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要求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步骤内容分解到每课时的教学任务中,包括:论文(设计)选题、拟定论文(设计)提纲、开题报告、文献使用、研究方法选用、初稿要求、论文修改、及论文(设计)修改要求、定稿要求及学术写作规范等内容。

授课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度,即从选定导师、确定选题、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再到初稿写作、论文修改、定稿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授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指导经验,向学生强调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需要与指导老师主动沟通的要点以及没有做好这些沟通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整个论文(设计)的高质量完成。

第四,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让学生结成小组共同进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综合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及创新精神。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等进行查找和使用期刊等文献,学会文献综述写作,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实践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尤其要遵循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即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训练,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实践人才。

注释

① 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职语文;行动导向;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17-01

引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的改进,广泛的发展模式迫切的需要专业技术性的人才,中等职业院校就是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现如今语文的使用率较高,掌握语文的基本要领就自然而然变为不可缺失的。因此,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客户的需求,所有院校将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进行学习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语文来解决问题,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结合之路进行探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教育的重大改革,使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引进先进概念,职业学校教学在国内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浪潮,行动导向的教学为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迅速蔓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职业发展为标准,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此为核心的实践和理论来进行研究。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能够实现脑力与体力的结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

1、明确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可以选择两种或更多的组合的结合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目的。可以利用教学文本来做用于实际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比较广泛,可以利用创新、突破、联想等方面来进行应用。使学生拓展宽广的思维发展空间,进而实现学生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2、进行因材施教。一般来说,语文的教材编写都是一些理论体系知识,大都是由文字框架结构组成的,而现在的教学知识体系应当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进行有的放矢的编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授课准备,使自身专业知识得到不断的充实,在实际课堂中拓展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在知识的基础上使教学效果最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做好合理分配能使学生起到传播知识的效果。

3、改革观念进行角色互换。通常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以教材知识点为主要教学工具,以传授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味的灌输知识,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而现如今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传授改为指导,这样更利于激发课堂氛。要求教师们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们进行讨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并以学生为基础进行互动教学。在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过程时给予学生激励,使知识理论最终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1、进行任务目标的设定。行动导向的教学工程中,有效的设计和安排任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必要所在,明确的任务可以刺激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有效的在进行解决任务时进行自主讨论,分析思考并最终得出总结,更加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在此阶段,教师应当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合理化安排,然后准备与之相辅助的教学知识和实例,进行整体的结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

2、加设情景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实践与当前教学情境息息相关,知识的技能就是当前社会的需要,可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是很有帮助的,这样能快速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实际社会环境有更具体、更全面的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职业意识。

3、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每个学习的小组要进行合作式互动,学生必须推选小组组长,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来进行探索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收集需要制作的信息。然后通过反复练习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其项目当中。与此同时,老师要进行监督并作出指导。这样才能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正确的鼓励及评价,及时的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小组成员如果存在不统一的意见时,教师应给予协调。

四、行动导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理解教学内容考虑教学的环境,利用科技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要进行指导即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并寻找答案,学生的回答通常是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应该总结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老师在旁进行观察指导每个学生的答案,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堂上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单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往往通过给予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来进行独立解决,进而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结语: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中职院校应当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优化组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要增加教学实践,将理论知识扩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的经验,以此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能力、理论研究、及灵活的思维,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实际实施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分析,才能全面提升中等职业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5

80年代后期我校设计和组织教改实验以来,虽然教改实验活动过程得到学生积极参与和支持,但教改实验之重要意义和发展前途却少有共识。主要原因是我们尚不掌握国内外教改动态和资料,没有参照对象可以进行比较和考量。这几年我留心国内外教改信息,终于找到了同类研究的参照对象,对我校向导教学法实验,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定位分析。

其一是《职教论坛》1999年第4期第61页载文《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启示》,介绍“在德国,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提出的以学生活动和培养关键能力为中心的行为导向现代教学方法”,并指出其社会经济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转缓;二是原东德地区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从单一的工种逐步向综合化的工种转变。该文还介绍了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4个特点,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则说明“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

对比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法名称相似,而且教改指导思想基本相同,所以具有同类可比性。其不同之处在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目前还限于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活动课教学;从其形成条件分析,这一方法当产生于90年代后期,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向导教学法”则产生于80年代后期,首先从多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4大教学环节和5项教育基本原则,普适于各级各类理论和实践教学,并且不限于教学设备和条件的要求。

也就是说,西方职业教育领域推广的现代教学方法,目前尚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比我校“向导教学法”实验起步迟后大约10年;我校98年10月制订的《向导教育实验方案》,那已经是学校整体教改实验了。为此,2000年1月26日我正式向江苏省教委提出《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恳请省教委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和支持开展“向导教育”学校综合教改实验,促成取得世界一流的教科研新成果。面对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态势,试想,我们岂能置多年“向导教学法”改革实践努力于不顾,却推崇外国尚在起步阶段的“行为导向”现代教学方法?这不仅是舍近求远,而且近于妄自菲薄,极其不利于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的教育。

其二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第27页载文《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其中1976-2000年广泛开展教改实验部分,关于90年代以后主体性教育实验,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湖北荆门象山小学,分别组织了主体性教育实验。由此得知,我国主体性教育实验中,“向导教学法”实验早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而且实验层次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验内容涉及多种社会学科,进而向学校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发展。所以,我于2月15日给该文作者写信,说明“向导教学法”实验情况,考虑到教学论百年历史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提请他补充其文章的疏漏。

该文作者是北师大教育系博士研究生张天宝助理研究员,2月19日和20日他3次打来电话,谈了他论文的写作情况。我们虽是两代教育工作者,仍相约协作开展主体性教育实验,共同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中外教育史研究中,关于教育实验的选例,理当注重其典型性和代表性。从时间、规模和深度几个方面评价,“向导教学法”实验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认为,教育科研具有3个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不能闭门造车,空谈一阵束之高阁是不行的;第二是协作性,教科研需要各方面配合扩大实验,并组织研讨和交流;第三是要有奉献精神,患得患失搞不成教科研,安贫乐道才能坚持不懈。

由于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教育界影响广泛,20世纪30年代苏共中央提出的“教师主导”论至今仍然大行其道,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无从确立,所以92年撰写的实验报告搁置6年没有媒体报导。当然,这与向导教学法定性分析实验,不符合科学主义定量分析潮流也有关系。97年中央领导在全国范围提倡素质教育,实验报告摘要中央教科所专家组两次编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1、3卷,1998年7月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继200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10期摘要介绍后,2001年《现代技能开发》第1期发表《向导教学法初探》。与此同时,包含主体教育思想的拙作《新世纪教育构想》在《石油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该文英译稿已为北美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采用和教育界学者研究。

向导教育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可见我们实验的不仅是一种发展学生素质的方法,更是一种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积极提供向导服务的思想。这是一种主体教育思想,从哲学认识论来看,则是肯定人在认识和实践中主体地位的思想,是人从自然的和社会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争取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唯物史观。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可变的,但任何方法都只能由学生和教师去操作,因而师生两个主体的互动关系是各种方法的总方法,由此分化出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诸如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论等等。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欧洲《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同志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决定了创新能力形成的3个特性,即主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这3个特性则必然要求创新教育过程,即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适时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其有个性特色的主体作用。而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理想的实现。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52-01

兴起于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其“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方面颇有成效,近些年来逐渐受国内教育界熟悉、推崇,并开始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中国知网收录的1995年到2013年1月间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文章将近1150篇。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于2006年兴起,此后风生水起,逐年递增。到2009年初具规模,达137篇,之后更是逐年攀升。在2011年297篇的基础上,2012年达333篇。短短不到十年时间,行动导向法的运用、研究蔚然成风。大多数文章集中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高职院校的文理各科中的应用、对行业教育的启示、对教学法理念变革的影响、意义及教师、学生在此理论下角色之转变等等课题上,很少有文章探讨该方法于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当然,这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现状及其定位有关系。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教育相比,以就业为导向的中高职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这种定位和现状正好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相契合,二者更易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更需要理论和实践两手都发展、两手都硬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体系里也大有发展潜力,应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实践教学,笔者粗略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专职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背景

1.学生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整体水平偏差,作为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必修公共课教材的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北京出版社)对于为数不少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如果固守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灌输的模式,教师在课堂长篇阔论,学生被动的接收,效果很有可能是会差强人意,学生也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可能性甚微。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部分班级运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比照传统教学模式下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下不同的班级的学习效果。

2、教学设置

遵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模式,让学生、老师的分工更为明确。坚持以教师为辅,学生主的理念。作为行动的策划者、咨询方,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是主体,根据作业,在课后布置小组成员任务,收集资料,准备功课,展现小组工作成果,综合评价方式:由组员进行自评,再由其他组进行评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3、教学目标

这种融多种教学方法、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知识点,沉下心思认真准备,并且在观摩其他组员的成果时,能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规避不足之处。

二、行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组成小组,开展活动。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布置的作业范围设置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词汇、语法及课文后的应用文写作中,以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范围分配给每一个组,提前将教学内容分配给各组组长。组长综合组员情况,分配组员任务,最后以演讲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在每组的组内评论员自评后,临时邀请其他组的评论员就其各自表现进行综合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下面听并且在最后给予点评。活动的过程实现教、学、做、评一体,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之余,最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第一阶段——— 分派任务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成员限定在7个以内,组员自己确定组长和评论员。课程共有十个单元,由每个组长集中起来确定自己组要准备的单元及顺序。由组长分派、核实每个组员的任务,各自准备功课。评论员负责跟进组员们的进展,众人在课堂上完成现场讲解后,评论员就本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点评。之后会任意抽查其他组的评论员进行跟进的点评,就长处和不足进行点评。

2、第二阶段———实施

指导第一组学生制定工作步骤和范围。单词领读、词汇、时态的讲解、课文语法的解析、课文后的应用文写作都应有所涉及,当然,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和人员的多寡进行一些调整,教师参与讨论中,并适时地给与建议。在展示成果时,学生可以进行板书,也可以制作PPT。其他组应参照这种步骤和范围进行准备。

3、第三阶段———展示

在教师开始讲解新单元之前先由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在自评和他组评论结束之后,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就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在板书时,应提醒学生要整洁有条理,在讲解词汇时,挑选重要的词汇进行延展,附上通俗易懂的例句等等。

三、分析与反思

和没有进行行动导向法的班级相比,这种实行发现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花心思体会自己所要讲解的部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板书或者制作PPT方面会规避不足。现场讲解,也有助于克服怯场,锻炼表达和应变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运用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法自成一体,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范玲玲.基于主题实践的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J].海外英语,2012,(10)

[2] 林丽旦.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