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例6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全新境界,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式智慧”,而这主要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的影响。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现实意义

1.为党员干部强化学习提供方向。现阶段,全党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尚未形成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难以对其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灵活地运用。同志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党学习的问题,重点阐述,积极带领中央政治局集体垂范学习,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积极的榜样[1]。比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重点指出,要全面推进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学习的重点,以期更好地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内涵丰富,具有高尚的价值追求,且在方法论层面上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为党员干部强化学习提供了明确地方向。

2.?檠?习型政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学习型政党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必须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等基本要求,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而这一战略的贯彻与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同志立意深远,针对党内存在的学习问题做出了全面地论述,科学回答了全党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原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学习的路径与方法,为全面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近年来,伴随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得党创新能力与法治能力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与境界,增强了中国共产党联系并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站在这一层面分析,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则为党的建设科学化以及自身先进性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保证党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有效进步,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的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巨大的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由“梦想”引领,即“中国梦”,其中蕴含着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富强等诸多意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梦”能否在国家未来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实现这一梦想,一定要始终坚持学习并强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为党员干部群众强化学习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为整个社会的学习净化风气,为构建学习大国提供保障,促进了“中国梦”的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研究

1.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就被确定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全部知识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伴随时代与实践发展更加丰富,成为当前最为先进的思想体系,在党与人民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现阶段,党与国家事业的发展进入到全新时期,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需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旗帜的带领下推进全党团结奋进。由此可见,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实现奋斗的目标。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同样也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成果,属于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注入了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被载入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册当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被当做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

同志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问题做出了详细地分析,提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全面且深入地学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应着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指导并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党准确地把握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新实践的要求进行回应,始终团结全国人民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至全新时代阶段[2]。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应强调原著与原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其中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更为深刻,要想从本质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与思维,就一定要专心地研读,通过对经典著作当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掌握,强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应有机结合读书学习和现实问题研究两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主动运用理论与方法,保证融会贯通,更加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世界各国切实感受到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构建具有自身历史文化特点的希望。中国道路、模式与经验谱写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篇章,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了“中国式智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01-03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仅仅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而学会掌握知识的途径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国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兴起是源于新课改的实行,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也在教育界流行了十几年的时间,至目前为止建构主义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建构主义的复杂性和深奥性,人们对它的研究还会继续并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一 建构主义的含义及起源

1.建构主义的含义

何为建构主义呢?所谓建构主义就是指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

2.建构主义的起源

第一,哲学起源:首先是维柯的“新科学”。维柯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哲学家,在1725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新科学》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以深邃的洞察力指出,即使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对世界的反应也不是幼稚无知和野蛮的,而是“富有诗意”的。维柯认为,人生而具有一种本能的、独特的“诗性的智慧”,指引他们以隐喻、象征和神话的形式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并且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所建构的一切。①其次是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康德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了综合,并且通过对“综合”与“分析”、“先天”与“后天”、“主体”与“客体”以及“感性、知性、理性”认识形式的区分与研究,试图展现主体的内在矛盾性,揭示认识的双向性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②最后是杜威的经验自由主义。杜威是20世纪最负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受实用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把经验看作现实世界的基础,并且他的全部哲学出发点都是试图运用新的经验方法取代二元论的非经验方法。

第二,心理学起源:首先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观与建构观。皮亚杰结合了哲学认识论和生物学两个方向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提出了有关人的认知发生的双向建构论:人的建构活动一方面产生了以逻辑范畴为代表的人类智慧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广义的物理知识也正是从建构活动中生成的,并且认为结构是在建构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任何结构都不能与建构相分离。其次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是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他确立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正是由他首先确立和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了着眼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化”“强化”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因此,教学应该成为促进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最后是认知革命的倡导者布鲁纳。布鲁纳是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的倡导者,在他漫长而坎坷的认知探索的道路上,对人类知觉的特性、概念的获得以及思维过程和直觉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为建立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并且在学习假设的基础上为认知研究的教学提供了一个一般的框架。

二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及方式

1.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动性原则: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主动的过程。(2)相关性原则:所学习的内容、所提出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相关。(3)建构性原则:学习者是自己建构知识,应该寻找和重视学生的观点。(4)沟通性原则:学习需要语言与沟通。(5)社会性原则: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6)情境性原则: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获得和建构的。(7)联系性原则:学习应该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8)反思性原则: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的反思。(9)动机性原则:学习动机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关键要素。(10)真实多样性原则:在评价中应该多使用适合于真实和多样情景性的评价工具。(11)主动性原则:使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和设想。

2.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方式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的方式,共包括十一种。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自我独立发展和相互依靠发展之间达到平衡,而且这种平衡是利益中动态的平衡。即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它包括建立学习目标、定义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其主要特征为:能动性、主体性、选择性、有效性、相对性、独立性、责任性。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调动教学系统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促成学习者互助合作、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达到学生合作、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的学习目的。个人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加工是促进小组合作有效进行的五个基本因素。

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就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体验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其宗旨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发展”,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征为实践性、情境性、互动性、反思性。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它包含了探究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其特点为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获取证据、形成解释并作答、评价自己的解释、论证提出的解释。

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是把教室扩展到校园网上、互联网上,是资源在全校甚至全国、全球范围共享的学习。其特点为开放性、及时性、灵活性、可控性。

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是在以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反思,以行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在行动中不断学习知识、深化知识与生成知识。这种学习常常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在组员的支持下不断地反思与成长的学习过程。由问题、行动学习小组、形式、教师、行动过程五要素构成。

全脑学习。全脑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他要求学习者大脑的左右半球、四大象限、智商、情商以及多种感官主动地、共同地、协调地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人脑的两个半球要得到共同发展;人脑的四大象限要得到协调发展;人的智商和情商要得到同步发展;人的多种感官要得到丰富的环境刺激;学习者要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个人意义。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一种有学习者用心参与、主动和积极探索以求获得知识概念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方法。其原则为运用自己的头脑;使知识成为自己的;自我奖励;通过假设解决问题;在自我循环中学习;对照的效能。其特点为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是由奥苏贝尔创立,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有意义的学习。该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而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其特点为不排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习者表现出主动积极性;教师扮演引导者等多种角色。

理解式学习。理解式学习就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的学习方式。其特点为学习的个性化;学习的情景性;学习的兴趣性。

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④其特点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问题式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第二,建构主义教学的方式,共分为五种。

互动式教学。互动教学是指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就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多向的、连续的对话和交往,学生在与周围环境及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形成对知识、观点的理解、思考和反思,从而完成个人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的教学形式。其特征为双主体、互动性、连续性、一以贯之。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其特点为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师生有效合作与互动的对话式学习;成人提供的支架是动态的、渐消的。

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是由美国学者约翰・布蓝斯福特等人在1992年提出的,是一种以技术为基础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复杂、实际的问题,应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景中评估。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事件或问题被称为“锚”,确定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但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立了,整个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了,故称为“抛锚式教学”,又称为“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⑤其主要特征为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学习学科内容;创设情景整合关键概念;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架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鼓励学生在问题中大胆探究;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倡导合作学习;深层理解概念;师生共享教学情景。

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又称为随机访问教学。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对事物的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呈现,所以随机进入教育应运而生。其特征为将师生的角色合理定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的现状;参与教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指一种以“情”为经、以“境”为纬的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有效的具体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在情景思维中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活化所学知识。其特征为直观性、趣味性、情感性。

三 对我国教育中建构主义的反思和启示

1.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建构主义在新课改中虽然实行了十几年,但感觉实行的力度还不够,又加上建构主义的理论众多,研究者众说纷纭,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在理解和运用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有偏差。一方面是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就存争论;另一方面是教师理论素养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所以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就千差万别。这样,教育者们对该理论的运用就会存在偏差。

第二,教育者们对教法和学法难以抉择。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下,产生了很多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有时候他们之间差异性较少,在不仅很多而且很相似的情况之下,教育者们是很难去选择的。

第三,建构主义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受地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新课改实行的力度不同,所以就会在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实行不同的建构理论。

第四,理论与现实脱节。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和受地方条件的限制,建构主义理论很难在实践中去推行。

第五,建构主义理论需要本土化。由于建构主义大多数是国外的研究成果,所以,在研究和运用该理论时要注意本土化。

2.对建构主义的建议

第一,加大教育的改革力度。教育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教育不能不改,也不能乱改。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建构主义,要放到社会改革、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去研究。

第二,加大对建构主义的研究理论。每一个政策的实行都需要有理论的支撑,而理论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实行结果的优劣。再则,建构主义是新课改实行的两大支柱之一。所以,加大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时事所趋、人心所向。

第三,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由于地区差异性的存在,教育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需要政府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性和公平性。这样,新课改推行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建构主义伦理也能很好地被应用。

第四,提高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只有教育者自身素质提高了,建构主义理论才能很好地被理解和运用。

第五,转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由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法和学法才能很好地被运用到课堂之上。

总之,在现代社会,教育中运用建构主义伦理是符合时展需要的,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虽然,建构主义的实行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只要用心去解决,建构主义就能很好地运用到教育领域之中。再者,建构主义也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构主义也需要跟上时展的需要。

注 释

①〔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②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③林琼.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教师的新角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3

一、总体要求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全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紧扣全市“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防风险”年度工作主题主线,高水平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为书写新时代乐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学习重点

(一)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辅助读本,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在逻辑脉络和重大原创性贡献。通过深入学习,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在思想上有新感悟、在政治上有新升华,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深入学习经典原著中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提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深入学习领会关于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深刻把握研究和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既要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注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通过深入学习,更好地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学习在党的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深刻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推动全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五)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持稳字当头,增强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六)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七)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八)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崛起,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生机活力,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此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既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又要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更好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

(九)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红色基因,鲜明政治本色,对党保持忠诚,恪守人民情怀。通过深入学习,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在党的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读党的五中全会文件,深刻理解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上来。

(十一)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深入学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各层面各领域思想观点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创造性实践和历史性成果,深刻认识“八八战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内在关系,深刻把握同志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上全面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浙江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践行好赋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期望,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开创省域治理现代化新局面,努力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十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创新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牢记寄予的“把温州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书写新时代乐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学习要求

(一)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

1.制定学习计划。各单位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将以上学习重点列入专题学习计划,作出统筹安排,创新学习形式,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学习任务,着力提升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各自实际,适当增加党内法规、民族宗教、科技前沿、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2.加强集中研讨。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的规定要求,探索建立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以学习研究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中之重;始终聚焦政治学习定位,在提升学习思想性理论性上下功夫,坚持集体学习研讨为主,安排好重点发言,确保集体研讨有思考、有深度、有见地,防止以常委会会议传达、工作碰头会部署等代替理论中心组学习。

3.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 既向上级学又向专家、 基层和群众学, 运用好“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工作载体,结合“三服务”工作机制,把调查研究贯穿理论中心组学习全过程, 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过硬本领和能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4

关键词:连接;关联主义;学习观;知识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21-03

一、引言

近几年,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一词在认知、教育等领域出现频率较高,国内也有译作“联通主义”或“连通主义”,它是由加拿大学者乔治・西门斯(George Siemens)于2004年末在eLearn空间上发表的《关联主义:网络创建即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网络理论、混沌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等构成了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使其呈现了网络性、混沌性、复杂性与自我组织性等特征[1]。西门斯在2005年发表的《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一文中明确指出:三大经典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被频繁用于创设教学环境,而关联主义给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这引起了国际学术同行一定程度的关注。[2]其中,西门斯思想学说的坚定拥护者――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著有《关联主义和连接知识》、《学习网络和连接知识》、《连接知识导论》等代表作。[3]自从关联主义提出以来,西门斯和唐斯就一起合作发展其理论并把它运用于实践。

二、关联主义: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从相关研究中发现,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倾向于“连接”的角度把学习定位为一种“网络联通和网络创造物”。该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在快速变化的网络数字时代复杂的学习过程,为解决数字化时代的复杂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网络数字时代,知识所具备的连接点使散落在各节点的碎片化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联通、重组和创新。碎片化的知识在不同的境脉下有着不同的意义,学习者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网络和自身学习需求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联通汇聚,并形成更为复杂的个性化知识网络。[4]基于技术的支撑,关联主义能真正实现一切教育资源和关系的连接,构建联通创新的、多维立体的、协同合作的、弹性而有序的完整学习系统。

人类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置身于动态社会中,在过去几十年学习方式不断变化,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都成功体现在许多环境中。然而,当学习进入网络化的、科技引领的时代时,这些理论就不足以支撑学习的改变,难以作出合适的解释,更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在数字社会里,网络内部的连接和关系促进了学习的进行,西门斯和唐斯把该理论实践于开放课程并且强调实行更多开放教育的重要性。西门斯指出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人的活动,他还强调在开放社会学习环境和网络化的学生之间的联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以网络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关联主义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点,它以一种新的认识框架和体系重新建构学习,在理论上给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提供了指导,使学习者更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

(一)关联主义的基本原则

关联主义有以下原则:学习和知识的关键在于观点的多样性;学习是一个连接特定节点或信息源的过程;学习可存储在非人工的器具中;知道更多比目前已知的更为重要;培育和维护连接是持续学习的必需条件;核心技能是能够看到不同领域、不同理念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现时性(准确的、最新的知识)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者活动的目标;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不断变化的现实,可以知道选择学什么和当前信息的含义;虽然它现在是一个正确的答案,但由于信息潮流会影响决定的改变,在明天可能就是错误的了。[5]基于以上八项原则,可以看出关联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素是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及工具。该理论汇集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网络理论、复杂系统以及相关学科的独特想法。它强调的是连接的首要地位,认为连接形成于不同的层次,即神经、认知或概念、社会,并通过不同节点连接成网络,所有形式的学习初始连接都是一个人、一个概念或一个想法。关联主义还提到,许多团体所面临的挑战是知识的管理活动。知识存储在数据库里需要与正确的人在正确的上下文中才能被列为学习的连接。然而,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并没有要解决知识的组织和传递的挑战。

(二)关联主义的基本观点

基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笔者结合关联主义的基本原则来阐释关联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

1.知识观

西门斯认为,知识能被描述但不能被定义,它是一种组织而非一种结构。传统的知识组织主要采用静态的层级和结构,它不同于现在的网络时代,知识的组织主要采用动态的网络和生态,知识被无数人创造、传播、挑战、修改、完善以及扬弃。因此,西门斯引入了一个知识流的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输油管中的石油,在网络中循环流动、创建、维护和利用,知识流应该是一个关键的组织活动。而关联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知识组成一个网络,既会流入组织和机构,又反馈到网络,然后继续支持个人的学习。知识发展的这个周期(从个人到网络再到组织)允许学习者通过他们已经形成的连接来保持各自领域的现状。按照西门斯的观点,人类就是通过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错综复杂的、自我纠正的、预先假定的和夸张的网络得到知识的,他还把知识分成五类:知道是什么、知道如何做、知道成为什么、知道在哪里和知道怎样转变。[6]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人们知道的信息比目前公开的更多,也就是连通能促使我们得知的更多,而且“知道在哪里”和“知道成为什么”比“知道是什么”和“知道怎样做”更重要。比如:如果把知识比作在管道里流动的石油,那么,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因为,石油要经过大量分散的支流并且在迅速地改变着,而管道起支撑连接作用――连接每一个细流。在学习非正式化、网络化的今天,知识碎片化并且生命周期短,那么,连接个人的“知识小世界”就能极大地促进个人学习,这就需要发展社交网络,连接那些能够促进和维护知识流的人。

2.学习观

从网络层面看,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形成连接、创建网络的过程,是通过结点来形成一个网络的外部实体,这个结点可能是人、组织、图书馆、网站、书、杂志、数据库或任何其他信息源,而创建外部网络结点是学习的行为之一,在结点处连通并且形成信息和知识源。另一方面,发生于头脑内的学习是一个内部(神经)网络形成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网络可以被理解为建立的一种(知识)结构,而建立这种(知识)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持续获得知识、联通新知识、筛选精确的知识。在学习网络里,并非所有的结点都是有价值的、能持续地保持相关性的,而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连接知识的现时性(准确的、最新的知识),也就是说保持现时性的能力比任何个别内容都重要。

在网络时代,不断激增的知识以片段的形式散布于知识网络的各个结点,而每个人都只拥有这种分布式知识表征的一部分,无法亲历所有的知识,所以,研究任务是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连通与聚合起来。关联主义正是主张把某些知识流的处理和分析功能下放给学习网络上的结点,因为网络化世界能以自治的方式不断地精练知识、再造知识和解释知识。另外,唐斯是主张把连通性知识作为关联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的,在区别“团体”和“网络”这两个概念时,他提出了关联主义学习的四个主要特征:①自主性,网络中的每个个体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价值和决策自主地支配自己;②多样性,网络中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独特的观点和状态;③开放性,网络成员是流动性的,并且允许把各自观点输入系统,即网络接受外部输入;④交互性,知识在交互活动中产生,而非产生于把一个实体的特性传播给其他实体的过程中。[7]

(三)关联主义和三大学习理论的区别

1996年,Vaill强调“学习必须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系列持续的个人和小组经常想跟进的新颖的、凌乱的、有些突兀的重复事件的态度和行为”。而行为主义指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理解一个人体内发生的事情(“黑箱理论”)[8]。2001年,Gredler指出行为主义包含了关于学习的三大假设的理论:(1)可观察的行为比了解内部活动更重要;(2)行为应集中在简单的要素:具体刺激和反应;(3)学习是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而学习正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9]一般情况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适合指导传递性学习,该理论用于学校教育实践就是要教师对学习者进行重复的外部刺激,掌握矫正和塑造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认知主义往往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模型。学习被看作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包括短时记忆的管理和长期记忆的编码。Cindy Buell详述这个过程:“在认知理论领域,知识被看作是在学习者头脑里象征性的心智结构,以及学习过程是通过这些符号表征致力于记忆的手段。”[10]认知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通过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来实现的,而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人类学习发生于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美国布鲁纳认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观点并提出“认知―发现说”,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和学习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学生遵循自身特有的认知程序。如此看来,认知主义适合指导自发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创造知识,因为他们试图了解他们的经历(Driscoll,2000年)。[11]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把知识看作为学习者的外部延伸和学习过程的内化,而建构主义假定学习者不是装满知识的空容器,相反,学生都在积极尝试创建意义,学习者往往选择和追求自己的学习,也就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者原则上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是凌乱和复杂的,也就是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课堂教学模仿这种情境性的学习,把握学习知识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将能更有效地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做准备。

综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大学习理论的研究,通过表1的比较不难发现,它们都局限于指向学习发生在一个人的体内。甚至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转变为客体的结构性动作。这些理论没有提出人体以外的学习(即学习存储和操纵技术)。而开放、实时、双向的信息流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在自身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关联主义强调的连接、识别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正是这个时代生存的关键。作为学习者,要充分利用关联主义理论,完善自身的内外学习环境,积极构建自己的健康生态的学习网络系统。

三、结束语

关联主义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数字时代具有影响力的学习理论之一,它弥补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在阐释学习方面的不足,为应对从正式的、严格的学习向非正式的、基于连接的网络化学习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随着知识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要求学习者要积极连接自己的社会知识网络,并学会通过社会网络和媒体手段创造自己的知识生态圈;另一方面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具有相当的社会教育网络资源和加强拓展关系网( 即构造连接或将弱连接变为强连接) 的能力;第三方面则是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者应该更深入了解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设计中。关联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5] 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40.

[2][4] 王佑镁,祝智庭.从关联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9.

[3] G・西门斯著.詹青龙等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50,76.

[6] 周忍,钟志贤.关联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59-62.

[7] 王小霞.联结主义、关联主义和学习[J].中小学电教,2013,(9):20-22.

[8] George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EB/OL]. http:///Articles/connectivism.htm,2004-12-12.

[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structivism, Constructivism, And Connectivism[EB/OL]. http:///learning/the-difference-between-instructivism-constructivism-and-connectivism/,2013-05-06.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5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组织的特殊形式,具有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的一般规定性,同时,还具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在的特殊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规定性,既包括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的一般规定性,又包括中国共产党先进本质的特殊规定性。[1]因此,厘清“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的概念对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习型组织。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第一次正式的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型社会前进”的要求,并且正式推出要把学习型社会形态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90年代,随着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的名作《第五项修炼》翻译成中文,“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圣吉认为,在信息时代,任何单位的创建、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以“学习型”为前提和起点,至少需要进行五种修炼:不断地更新知识以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观念以改善心智;建立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组织好团体学习;开阔视野以系统思考问题。这五种修炼,实际上就是学习型组织所应当具备的五个特征。

2.学习型政党。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再一次提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提出了“学习型政党”的新概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按照学习型组织的一般概念,学习型政党就是在不断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有组织地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用学习力来推动创新力,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内在活力,使党更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概念,是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理论发展。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种新提法,赋予了学习型政党的新内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决定》进一步明确论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政党,而学习型政党不一定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因为:第一,在思想方面,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工作的思想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确保党的政治素质、政治意识、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的实施。第二,在学习内容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着眼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更准确地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变革调整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原则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已赋予新内涵且与中华文化交汇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坚持领导干部在学习中作表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强力推进反腐;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这些原则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先进性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由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保持和发展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如列宁所说:“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准确掌握和自觉运用这一具有丰富知识含量、思想含量的先进理论,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功夫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认真学习是不可能的。

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创造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起到最坚决、最有力的推动作用,引导社会发展进步,保持党在实践上的先进性,同样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是因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性品格,探求未知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远大的目光和开拓奋进的勇气,需要掌握和运用人类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科学知识及时总结经验、深刻揭示规律、科学预见未来。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自身要认真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政党,而且要以自己的示范行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努力成为学习型政党。

2.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历来就十分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重要性。早在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领导革命就要学习,这是我们发起学习运动的原因之一”。他强调说:“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并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用于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不断加强和推进,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决心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的优良传统,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巩固和发扬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在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在不断发展,社会实践在不断深入。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动大调整的同时,中国也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我们党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永不自满,永不停滞,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4]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1.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科学理论武装列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建设“四个要求”之首加以强调,并再次提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思想精髓。在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只有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具体历程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理论同研究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既着力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新的实践,又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向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学习。这样学习必定会开阔我们的眼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懂得了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才能进步,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就能走出新工业化的道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走向世界以后,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学到的本领。所以,今天我们只有继续这样学习,才能保持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些年我们党之所以进步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当然在学习中要防止西化、分化的问题,防止食洋不化的问题。中国的经验证明,不了解世界的经验,固步自封是没有出息的;反过来,食洋不化,一切都是人家的好,没有自己的主心骨,也不会成功。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学习人类文明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90-02

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当前就是要把握根本任务、突出地区特色、完善制度机制,切实打牢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根基,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可靠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把握根本任务:落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办的事和完成的任务有很多方面。从当前的情况看,最根本任务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把深邃的理论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的普遍信仰、人民大众的普遍认同。深刻的理论并不必然要求艰深晦涩的语言,而朴素和简明的表达才能适合大众需求。

1.把握政治要求,坚定政治信念

必须深刻把握其政治要求,抓住坚定政治信念这个根本,使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成为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在学习优良传统中坚定政治信念。针对有的同志对党的优良传统缺乏深切感受的实际,把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与加强党史、地方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使大家认清“非党化、非政治化”等反动观点的荒谬性,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性。

2.端正价值追求,严守思想道德阵地

政治上变节、思想上变质、斗志上变衰,往往是由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造成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抓住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关键,在强基固本中扎牢思想“篱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要大力开展培育当代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用知识和哲理启迪心智,用热情和真诚打动心灵,用具体和平等开阔心胸,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从追求职务晋升的困扰中走出来,形成敬重事业的心态,做到在职务待遇上知恩知足,在事业工作上永不满足,不为官职浮名所累;从追求利益的困惑中走出来,形成淡泊名利的心态,做到廉洁用权、清白为民,不为一己私利所缚;从追求“潇洒”的诱惑中走出来,形成身处闹市不为所动的心态,做到作风正派、情趣高尚,不为“酒绿灯红”所迷惑,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国家、崇尚荣誉”为干部群众普遍认同、自觉践行,使大家在社会多元价值取向中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守住思想道德阵地。

3.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各级党的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必须紧贴时展和群众实际,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要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计划和统一领导,认真学习新理论、开阔新视野,拓展新思维,完善新机制。要把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坚强的组织领导,科学的计划安排,有效的工作落实,推进社会建设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

二、紧贴实际: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

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宣传、普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地位,提高群众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是各级党组织巩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化和继续。

1.针对不同群体认知差异采用不同方式抓普及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必须紧贴群众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当好“理论翻译”,用好“大众话语”,让创新理论走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群众日常话语解读理论术语,使深入浅出的科学理论与群众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琅琅上口的“群众话”、易记易背的“顺口溜”,使群众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组织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干部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企业、农村,感受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成果,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针对青年群体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少深刻感受的实际,通过开展“我看祖国新变化”故事会,举办“从图片看发展、从数字看成就”展览,引导大家从改革30多年来群众在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各项保障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魅力。

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熏陶的内涵和功能,广泛利用“网络文化”、“灯箱文化”、“群众广播”等宣传载体,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严肃的教学生动化,实现理论学习从无声到有声、从平面到立体、从单调到多彩的转变,浓厚科学理论的学习氛围,把科学理论融入群众一日生活之中,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强化记忆、点滴渗透。同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标兵”评比活动,挖掘和宣扬身边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以真信促真学,以真学促真用。

2.针对群众兴趣特点创设课堂抓辅导

积极适应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求知、求新的兴趣特点,精选学习主题。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群众最关注、最容易引发共鸣的热点话题,以此作为创新理论学习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着力创设“精品课堂”。采取集体备课,党委领导围绕学习主题,分别思考、集体讨论、专家会诊确定授课题目及思路,精选归纳备课素材写进教案,实行分层授课,在统一宣讲的基础上,区分干部、党员骨干、群众不同层面,由理论专家和“四会”政治教员分别负责授课,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领悟创新理论精髓要义。人人参与活跃“理论课堂”。办好“小讲台”,借助开会、党员学习,发动大家人人登台发言,讲理解认识、谈心得体会;组织“小问答”,在集中居住宿舍、分散工作工场、作业现场等地,采取“一问一答”等形式,帮助大家及时温习巩固所学内容;利用饭前课后等点滴时间,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小讨论、小辨析,进一步消化理论、交融思想、解开困惑。开阔眼界;创立“网络课堂”,建立创新理论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分门别类收集整理视频资料,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建设成就,构筑发展前景网上“望台”,鼓励干部骨干开设“理论博客”,开辟“理论讲坛”,真正使理论学习的课堂活起来用起来,切实提高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普及引向深入。。

3.针对担负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抓深化

学习理论普及理论的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保证有效履行使命和提高社会科学发展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紧围绕干部群众履行使命任务来进行。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解决重大问题的现实课题,聚集中心工作抓好科学理论普及深入,在改进创新中提高新起点、确立新标准、强化新功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在中心位置,做到领导力量投向“中心”,工作安排突出“中心”,活动开展围绕“中心”,物资保障优先“中心”。要把理论普及的出发点放在提高社会和谐度和生产力上,通过加大科学理论的教育比重、发挥优良传统激励作用、抓好高素质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激发群众的学习动力。要紧贴中心任务,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干部群众认清肩负的神圣职责,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优精神。

三、完善制度机制:确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常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持久坚持、整体推进、步步深入,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常态制度机制,做到理论创新每向前发展一步,思想发动工作就跟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深入一步。

1.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机制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持久,也难在持久。要把科学理论的武装纳入理论集训、中心组学习、党(团)课、政治教育等分层次系统学习;明确党委、支部书记作为理论武装的第一责任人,对学习教育活动负有领导、组织、实施的责任;建立年度领导干部课题研究制度、季度形势分析制度和月学习交流制度,在坚持党委议学、个人述学、群众评学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武装情况进行定期的、严格的检查督导,定期通报学习情况,做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学差不一样。

2.建立理论学习的考评机制

以考促学,以考促用是推动科学理论武装求深入、讲实效的内在要求。要把科学理论武装引向深入,仅靠学习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保持科学理论武装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按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理论水平、思维层次、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区分层次、划分阶段进行考评。同时,要注重抓好帮带指导,把考评的过程变成帮抓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确保科学理论武装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建立理论骨干的选拔培育机制

培育理论学习的“明白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进入基层进入群众头脑的关键。要建立规范的培育机制。广泛开展干部和理论教员集训、科学理论学习交流会等活动,通过以会代训、蹲点帮带等形式规范学习方法、研讨交流心得,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开展科学理论传播工作的能力,增强学习宣传科学理论的层次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基层人员变动、工作转换等实际,有针对性的抓好科学理论武装,做到理论的普及不因人员更替而断层,不受形势任务转换而走形,确保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化制度化进行。

4.要建立适应形势的学习创新机制

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理论普及中的矛盾问题,才能使学习确保经常化。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确立主动创新、积极创新、勇于创新的科学理念,注重在结合中创新,在解决问题中创新,在探索规律中创新,切实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创新的办法,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