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管理范例

行为科学管理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1

本文以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和分析了行为科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人的行为,把人的行为作为管理会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关键词:

行为科学;管理会计;决策会计;责任会计

行为科学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强调要关注人的需求、思想、感情、创造力。行为科学与管理会计的发展密不可分,行为科学认为“人”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理会计从标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和差异分析,到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无不体现了行为科学的思想。行为科学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经验证明,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一、行为科学理论

美国管理学会在1970年出版的《管理手册》中将行为科学定义为:“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管理中人的方面及人际关系进行的研究。”行为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梅约创立的。如今行为科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

(一)组织行为理论

“社会人”的思想是组织行为理论的基础,它认为“人”是组织管理的核心。依照行为理论进行组织管理,可以形成组织的凝聚力,激发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最终提高组织效率。

(二)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的动力来自于人的需求,而激励对需求起着激发、驱动和强化的作用。

1.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构成了金字塔型结构。当某一层次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发挥最大的激励效应;当低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才会被激发出来。

2.双因素理论

根据双因素理论,可以将组织环境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与管理制度、上下级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工作安全等等,这些因素是维持一个合理的满意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二是激励因素,包括为组织成员取得成就和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等因素,它对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具有强化和激励作用。

(三)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指的是基于不同的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所得出的指导决策的原则,它是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的“先见”,并将其贯穿于决策过程之始终。例如,科学管理理论依照“经济人”假设,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总体目标,将经济激励作为激励组织成员的基本的或唯一的手段,其决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则为“决策最优化”。而行为科学理论则强调的是对“人”的社会激励作用,“决策满意化”是其决策模型的目标函数。

二、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要改变单纯的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的做法,要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因素的作用,以便引导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各成员的行为至组织目标,同时,还要使组织成员认知到个体的目标可以在组织的目标中得以实现。例如,“参与制”的民主管理方法,就为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满足了组织成员受到尊重的需要。平衡记分卡之所以是一个比较好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于它融入了行为科学的思想。在财富500强中,超过半数的企业组织采用了平衡记分卡。在平衡记分中,每个员工的经济利益不但与自己的平衡记分卡有关,而且还与本部门的平衡记分卡有关,与整个企业的平衡记分卡有关,组织成员可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倒向组织目标。

(一)决策会计中的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假设由“经济人”转向了“社会人”。因此,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决策目标而言,由原来的单一化的目标向现在的多样化的决策目标转变,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最终使二者协调一致;第二,就决策原则而言,则由原来的“最优化”原则转化为“满意性”的原则;第三,就控制会计而言,行为控制会计改变了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发挥多种激励因素,包括物质层面的因素和精神层面的因素,特别是精神层面因素的作用,能够激励和引导组织各部门和各个成员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做出最大贡献,并使他们感受到他们各自的个体目标和需要也得到了最好的满足;第四,就业绩评价会计而言,业绩评价会计对业绩的计量、评价和监控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指标体系,既要包括财务指标,也应当包括非财务指标;既要包括反映物质因素的指标,也应当包括反映精神因素的指标,进而有效地激励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个成员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在“目标一致”的原则下,使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协调,以实现整体利益最的大化。

(二)责任会计中的行为科学

责任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与行为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团队建设以及综合考核与评价来实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

1.行为观的团队建设

如何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及个人绩效对组织绩效产生正面的影响,是提升整个组织效能的关键。按照行为科学理论,责任会计中心工作应当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将观念相似、利益相关的人员组成责任群体,以实现成员间的互补与密切协作,形成群体优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规模效应”。

2.行为观的激励机制

现代管理会计融入了行为科学的范畴,将激励机制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一是激励员工认同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体目标;二是激励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根据行为科学理论,要影响人的行为,首先要满足人的动机。而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内部的动机需要外部的刺激,包括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责任会计制度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激励工具。当组织的目标同时也是个体的目标的时候,组织效能的实现便水到渠成了。

(三)行为科学在预算(规划会计)中的应用

预算是决策目标的数量表现,预算能促使和激励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采取一致行动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1.行为观的预算编制与分解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的“社会人”假设,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一是要把目标最优转变为目标满意,制定多样化指标的预算体系,以调动各层级员工的积极性;二是要采取“参与制”的预算编制方法,同时在预算的分解和执行环节也要充分尊重下层执行者的意愿。

2.行为观的预算执行与评价

在“参与制”基础上形成的预算体系,由于各执行单位均有较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因此在其执行与控制的实施中,不仅要妥善协调上下级关系,而且还要妥善协调同级单位之间的关系,使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力求符合“目标一致性”的原则。在“参与制”基础上形成的分预算体系,其执行与评价、控制和考核,应当主要依靠执行者本身自主进行,让执行者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差异,消除不利差异。

(四)行为科学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保证预算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传统成本控制是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来控制成本,而行为观的成本控制的特点则具体表现在:标准的制定应该实行广泛的“参与制”,建立成本差异分析制度,及时地为标准的执行者提供差异化信息,以便执行者能够经常而又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成本标准的执行情况,使他们能够及时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可见,行为观成本控制是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而不是单单依靠经济奖惩。

三、结束语

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与行为科学理论相伴而生的。它是按照先由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由群体行为到组织行为、再由组织行为到社会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展开的。在管理会计产生的早期阶段,比较注重对个体行为的研究,目标是寻求成本的降低;而在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变革时期,则比较注重对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目标是寻求提高组织竞争力。随着行为管理科学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融合,未来的管理会计,必定要把组织行为放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进行考察,以使组织行为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总之,现代管理会计只有通过人的行为和人的作用,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实际的效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综上,只有以人本管理为基础,才能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的有序发展。

作者:连小军 单位:河南省公安厅

参考文献: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2

具有“科学管理之父”美誉的弗雷得里克•W•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到劳动者,一律采用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泰勒的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工厂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并且后来在教育管理领域里的运用也是成效显著。因此,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管理理论使学校的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科学的集约式管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风云变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和中心的“科学管理”把人当作“机器的部件”和“活的机器”,对人施加标准化的专制型管理,甚至认为实施标准化管理就需要有标准化的工人,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就不能上岗,这种统一的硬性管理模式延续到最后不仅未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反而造成工人普遍出现苦闷、压抑和反抗的不良情绪。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涌现出来的缺陷已日益凸显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只是我们未能以学科知识的视角来对其加以科学阐释。班级管理的对象既是学生群体,又是学生个体,这种管理对象的“双重主体”就决定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众多特定的管理标准只是针对特定的学生个体,而只有少数宏观层面上的管理原则是针对学生群体。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管理同样需要因人而异。但是,因班主任的强制管理而引发师生之间严重矛盾冲突的不良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类似“无效管理”后果的根源就在于班级管理者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把自己当成法定的监护人,把学生当成理应的被监护人,一味强调纪律约束而忽视了柔性的人文管理。

二、行为科学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修缮革新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人际关系学说为出发点的。埃尔顿•梅奥在参加著名的“霍桑试验”之后,在其著作《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四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隶属于集体,人的行为受到物质条件(金钱)和社会心理因素(友谊、安全感、归属感等)的双重影响;第二,工作效率主要由工人的士气来决定,而工人的工作士气来源于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第四,采用全新的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促进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之间开展良好的合作。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所遗留下的实践疑难,促使教育管理学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向“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转变。它是一种真正从人性出发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视角转向了对人的关切,注重发挥人在管理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群体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此外,行为科学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着管理行为的意向。班级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管理活动,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又要秉持科学的管理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是各方面业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正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这就不能用成年人的目光、成年人的思维以及成年人的行为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管理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递升,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方略,以和谐班级的建设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具体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路径

1.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顺通班级“纵向对话”的有效渠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那种视教条式的规章制度为班级管理的“金科玉律”则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也是对学校管理条例的误解。学校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整个学校的宏观层面上的,是一种管理方向上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班级管理操作程序。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视各个年级而定,视各个班级而定,还要视个别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而定,而具体管理程序的展开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首要条件的。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进行对话交流,没有顺畅的全面沟通自然也就无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摒除师生之间的角色障碍,使师生彼此能够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接纳与认可,实质上是教育活动回归“以人为原点”的鲜明体现,是班级管理走向人本化的发展特征。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纪律规章的泛滥宣示,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纵向对话”,一种在师生间能够互相认同和配合的“默契”。规训式的管理手段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给班级管理的展开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而且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层渗透。只有师生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才能使学生真实体会老师对自己的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才能使老师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班级管理也就拥有了坚实的人际基础。班级管理者需要的是耐心、爱心和诚心,是与学生之间的交心,“师爱具有精神感召性”。

2.发展主体间际的生生关系,构建班级“横向交流”的广阔平台互助合作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主题,如何将其正确引入班级管理活动是班级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有些班主任虽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合作,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操作中经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的做法。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校期考后的学生成绩排名公开张贴在教室里,并对成绩优异者大加赞扬,而对成绩倒数的学生加以批评。这种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班级管理危机,不仅会加剧班主任与差等生之间的潜在矛盾,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妒忌和疏远。在学校对学生考核后,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私下的个别指导和公开的学结,给优等生的不是太多夸奖而是期望和信任,给差等生的不是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和信心,还可以采取优等生对差等生“一对一”的特殊帮助形式,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主体,班级其实就是学生个体的主体集合体。健康的班级生态需要“个体的主体性过渡到共主体的主体间性”,“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主体之间不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主体间平等共生关系”。生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营造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共同的进步,而这些都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管理者需要为生生之间的主体间际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民主和平等的对话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幸福所在,认识自己的责任所在,体会同学友情的本质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从而使复杂的班级管理走向主动的自我管理。

3.倡导异质共存的管理理念,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行为科学并不以压抑人性为宗旨,反而尊重人性的自由。崇尚人文关怀和发扬自由人性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也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教育应该有自由的自觉,应该秉持‘教育就是教育’的精神取向,教育精神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个体持续的自由生长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管理使用统一的手段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这种规约式的传统做法早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迫切需要。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至今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和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就在于教育者没有从自我意识上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观念。班级是一个由多重元素构成的生态体,学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元素。班级管理需要切实固守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即“在尊重人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遵循一种自觉性的教育理念,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都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因此,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力,注重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同样注重采用差异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异质共存、多元共生的管理目标。师生间的“纵向对话”和生生间的“横向交流”在客观上就执行了“求同存异”的管理理念,都是为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而服务的。班级建设应“使每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往中,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四、总结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3

课程管理方式是指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管理,调动各方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因素而使教学目的得到体现的过程。它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效率,课堂管理正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调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师行为过程,其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吸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有效性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一切行为,而教学行为有效性指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首先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育行为是不是明确的,学生的参与力如何,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课的模式。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达到了标准,那么所获得教育效果也是显著的。

三、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

1.教学重点向学习过程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里更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是否全面等,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下来学生除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思维也没有被挖掘。新课程改革中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于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向过程偏移,只要了解学生解题思维,然后教师进行逻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变。

不管是课堂管理方式还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因此有效性教学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组织出精炼的教育语言,将自己消化好的教育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进行英语题目的解答。英语是众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可以开展有效的学习。

3.良好的教育沟通模式。

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和教师沟通方式影响的,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此年龄段的学生英语能力较薄弱,并且中职英语又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时期,如果前期基础打得不好,常常会变成恶性循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遭受瓶颈。因此在此段时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耐心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及提出的建议,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们的需求相结合,研究出一套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解决“教”“学”矛盾的教育方式,利用宽松的课堂管理方式,改善死板的学习氛围。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话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4.注重实践。

中职英语学习同样要注重实践,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学了几年,对于英语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出国学习一年,似乎掌握了英语学习的诀窍。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实践的后果。因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部署。设置多种模拟情景,增加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当然这种方式涉及到教师管理课堂的水平,如果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或是课堂管理计划还存在缺陷,即使让学生在课堂上彼此流利的交流,但是离开了课堂与外国人交流学生还是无法开口,排除学生自己沟通能力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课堂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不足,模拟对话已经流程化,缺乏学生思维的自主运作。因此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课上开展多方面教学,不光是简单的对话、问答,还需要在歌唱、小品、画画等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涉及面,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5.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特长。

一方面,需要了解的是中职英语教师一般都不只在一个班级上课,因此教师涉及到了班级特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爱好沉默背书,有的爱好大声朗读。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可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个人教学、全班教学、部分教学所占的比重,只有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不光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长处,例如会画动漫的英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单词拼凑出动画图案,会唱歌的教师每节课花五分钟教学生唱几句英文歌曲等等,教师的这些特长并不需要专业化,这只是达成有效教学的一种媒介,是将课堂管理和有效性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手段。

四、结语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4

预算管理的含义就是指事业单位通过业绩考评、内控制度执行、预算编制等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财务核算管理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要顺利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从事业单位发展大局上来看,预算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囊括了整个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好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才能让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事业单位的整个预算管理中,尤以资金管理最为重要,而预算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又包括了两大部分,即预算支出和收入预算。从不同的时间跨度来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业分为两大部分,即长期资金收支预算和短期资金收支预算。由于事业单位各自有着不同的经营发展策略,因而不同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详细规划发展对策,并通过预算管理来合理使用资金,让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要想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现代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内部机制的科学运行,就必须从预算管理着手,只有做好了预算管理工作,才能让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顺畅协作,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好财力、信息、物力、人力等资源,优化财务管理,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认识欠缺科学性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还是很重视的,但是仍然欠缺科学性。全面、科学是预算管理的两大特性,必须要所有员工都重视并积极参与。不过,在不少事业单位当中,中层管理及基层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片面地将预算管理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误以为预算编制是会计工作的事情,只要财务部门负责就行,和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在财务部门中,一些财会人员对预算编制的关键内容认识不深,不能深刻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使得事业单位违反科学、完整、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这就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位,执行力不强,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由此漏洞百出。

(二)预算编制方法粗放

战略性、粗放性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普遍问题。事实上,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面性,需要花费长时间来进行编制,过程也有些复杂。而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通常在预算编制时间一般没有超过两个月,预算编制没有经过详尽的调研取证,缺乏科学性。零基预算是当前比较常用的预算编制法,该编制方法忽略了往年的发生费用,将全部预算支出记为零,并依此作为实际预算编制方法。该方法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预算的计划和执行不会受到以前的预算编制的影响。而很多事业单位依然还是以增量预算编制为主,这种编制方法就是根据去年实际支出为依据来安排今年的预算编制,并根据当前新出现的因素做出预算安排,这是一种不科学的预算编制。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通常来讲,经过批准的预算管理需要被严格执行,不能盲目进行更改。然而,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不够强,对预算指标盲目变更。具体来说,一是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预算财务指标。预算执行的事后分析、监督、考核有缺失,使得当年的预算编制无法以指标作用影响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二是监管不到位。某些事业单位尽管有监督制度,但是也没有全面监督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三是奖惩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中,工作做到位的员工应该受到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在预算执行中盲目增加支出,资金没有合理使用的人则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当员工的绩效考评和预算执行挂钩时,预算管理才会出成绩。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方法

(一)创新预算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应该一改过去的预算管理理念,让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尽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相关的硬指标制度,不过,很多事业单位还没有对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有实质性的认识。因此,打破传统预算管理思想,深化预算管理认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必须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高度重视预算管理,以便于能够至上而下地认真执行预算管理。在执行预算管理之时,既要重点做好财务部门管理工作,又要将其它各部门的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绩效考评和预算挂钩的管理方式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度。通过良好的自我约束与监管,保证编制预算的科学性,使预算能够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最终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出预算管理的效益。

(二)合理运用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利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过程的有序进行。预算编制涉及时间长、范围广、程序多,因此,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编制,如果仅仅只用一两个月,那么预算编制的效果肯定不理想。要让预算编制有充分的时间,事业单位就应该将预算编制时间提前或者推后,让编制人员能够真正根据单位情况和总目标来确定预算编制流程,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方案。在预算编制中,运用先进的方法很有必要,因为过去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形式,和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矛盾。所以,应该运用零基预算来进行编制。

(三)完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

预算编制只是预算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有认真配合执行预算编制,才能让预算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要以层层分解任务的方式分配预算执行任务,各部门的所有员工都要积极落实预算执行工作,以岗位绩效考评挂钩预算管理的方式,引导到内部员工自觉、认真地参与预算管理,让预算执行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另外,预算的内容和任务安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被严格执行,禁止对资金用途私自篡改,杜绝资金浪费与超支超额问题,以全面的监管促进预算项目的顺利实施,并通过预算执行和预算安排比较,找出预算执行效果较差的环节和个人,以事实为依据解决相关问题。

(四)加强预算监管机制建设

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离不开监督机制的保障。完善的监管机制能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编制科学、执行有效。因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成立监督小组的方式对预算管理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如果部门或者员工被查出问题,既要记录在案,还要进行追责,将之纳入绩效考评里,这样才能督促员工重视预算执行工作,让预算管理真正深入人心。另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聘请其它社会审计机构复审,不断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朝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当然,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需要外部社会的监督。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向社会公示预算编制执行状况以及监督体系的方式提高管理的透明性。

四、结语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5

1.从“教”向“学”转变。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这样难以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从“教”向“学”转变,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尽可能的自主解决英语问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英语,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从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结果上,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核心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且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主要是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解决英语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进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发挥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重视良好的沟通。

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中学,这个时期,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尽可能的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需求,这样在教学设计中才能更好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里需求结合起来,学生的心里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英语课,这样英语教师也可以很好的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而且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4.重视实践。

语言学科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自然其实践性也很强,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让学生经常使用英语,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面对目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的形势下,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例如,英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模拟的情境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多说英语,另外还可以通过学唱英语歌等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从而发挥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二、结语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旅游专业教学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对于教育来说,互联网的出现,有效的使教育逐渐摆脱了一些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形式逐渐走入了课堂,代替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微课就是其中一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由于其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在课堂之上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和实践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微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微课在教学之中的优势和特点,找到其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课程,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首先,微课之中的“微”指的是微小、短小的意思,在教学之中就是指课时时间短。在通常情况下,微课的课时时长不会超过十分钟,一般在5-8分钟之间,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微课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微课整体体量较小,往往只有几十兆的容量,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对播放设备产生较大的负担,同时还能够保存在这种设备之中,方便更多的人下载和使用。微课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一是目标十分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微课都是针对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或者是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且主要以难点或者重点知识为主,因此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二是资源来源多样。微课本身的就是将互联网之中的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整理传输到相应的平台之上,最终完成教学。互联网之中的学习资源多种多样,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来完成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微课整体短小,十分方便。在上述内容之中提到,微课本身时长很短,多数不足十分钟,这是符合人类精神疲劳规律的。另外,微课的体量很小,可以使师生随时都能够下载到移动设备之中进行观看学习,整体方便快捷。

2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分析

微课这一种教学方式将互联网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时间长、易疲劳等问题。(1)微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出行以及学习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之下,学生对网络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或者是学习资源,这样就为微课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一些教学重点或者难点制作成为短视频,上传到相关的学习平台之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相关的学习平台下载这些视频学习资源,实现重复学习,最终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由此可见,微课本身能够有效的补足传统教学模式之中的存在的缺陷,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最终的学习效率。此外,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部分的内容没能熟练掌握,就可以通过微课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补充学习。同时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实际的学习质量,并能够以此为基础对自身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微课进入到教学之中后,有效的使教师的帮助覆盖到所有的学生,最终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微课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问题。从上述内容之中知道,微课本身由于市场以及体量上的特点,使得微课本身在通常情况下会围绕其中的一点展开,并且通常都是一些重点或者难点部分。每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一些自己无法掌握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够以微课视频为基础,自由调整自身的时间和控制自己所要投入的精力,还能够对某一知识点来进行反复的学习,以此来充分掌握该知识点,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微课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微课为基础照顾到学习层次不同的所有学生,最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将下节课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相关的学习平台之中,让学生实现对这一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在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学习新课程内容,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3)微课能够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微课的视频教学完全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冲破,使教学本身从传统教学之中的束缚之中挣脱了出来,但是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微课视频的制作是需要一定水平的。要求教师本身除了需要对旅游专业课程的内容能够数量掌握之外,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视频制作技术,因此整个微课视频制作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微课制作方面知识的考察过程。同时,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之中,通过对微课视频内容进行合理地排列组合,教师还需要对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将自己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教学问题巧妙地融合到微课视频之中。这样就按要求教师本身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另外,在微课制作过程之中,教师将自己的整个教学内容再次进行梳理,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最终实现自身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3微课形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微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当今时代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之中还是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合理的应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课堂教学之前的应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在以往,学生会一般都会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这种预习的方式,学生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进行预习,最终的效果并不好。但是教师通过微课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平台之中,使学生能够自己自由选择时间来通过视频进行预习,并且还能够了解其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同时还能够将自己在预习之中所到的各种问题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师进行解决。微课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应用,不仅能够通过视频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不断地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进行预习的好习惯,提升学习质量。另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微课的点击率和播放量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没有兴趣,那么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来说,教师也需要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微课的优势,如直观性强、针对性强等。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观看那些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视频,使学生对旅游管理产生一个较为直观以及整体的印象,以此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导游业务”这门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微课将导游平时的带团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了解导游具体的工作内容,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后续的专业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在讲授“模拟导游”课的时候,将少林寺景区的讲解过程录制成一段9分23秒的视频,自己模拟导游的身份,从山门殿一直讲到最后的千佛殿。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这个微课视频,使学生对少林寺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对怎么讲、讲哪些重点心中有数,比干巴巴地在讲台上填鸭式教学要有效果得多。(3)在讲解实训实操技巧时的应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因此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复杂,并且其中的一些课程如“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训实操技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并不能够完全将这些进行深入并且全面的讲解,所以最终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难以掌握其中的专业技巧。因此,在旅游技巧的讲解之中,通过微课贯穿其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其中的专业技巧。例如,“旅游职业礼仪”这门课在讲解礼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巧的时候,教师会因为内容繁杂难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讲解清楚,并且学生也难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掌握专业技巧。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礼仪展示的微课将其中难点和重点集中起来,在短短的视频之中进行展现,随后在课堂之上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极大的缩短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李翠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应用效果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7):207-208.

[2]李征.浅谈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9.53(03):19,21.

[3]李永妹.浅谈中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11.

[4]魏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应用效果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2):175.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7

在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适当的改进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施行,才能将企业文化培植进企业中,并在不断改进中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建设。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并且要不断创新并改进,但前提是要保留优良传统,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其质量上有所提高,才能使其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不被淘汰掉。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宣传,还要使员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去受到感染,在政策上一步一步的去引导,同时给出榜样的例子去让大家学习,然后在知识上能让人有所启发,而且也会给予相应的物质上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吸引更多的人,最终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进行文化建设的企业环境。

2建设企业文化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

尊重、理解、关心和激励这八个字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对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他们都强调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和谐相处,各部门员工要有集体荣誉感,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要进行提高。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企业所有员工的团结合作,这个企业也就是个空的,所有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通过改变企业中的人的思想状态才能去改变企业所生成的物质产品、企业制度和企业的精神状态。企业文化是超脱于物质、行为和制度的一种虚拟物,与思想政治工作同一个性质,从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施行。

3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1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个企业只有存在于这世上,其企业文化才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是具有一系列功能的,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协调功能,这些功能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对我国企业管理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还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对党和国家的任务在被完成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一门学科在我国高校中属于一门新学科,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去建设企业文化,不能直接把西方的经验拿过来照搬照抄,因为西方的那些经验对我们国家不一定合适,也不一定成熟,而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我国的国情来说是相当成熟的,它的组织体系基本已经形成,在理论和方法上也完成的比较成熟,最重要的是它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而且它的某些经验已经被运用成功。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并将其运用到企业文化中,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3.2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要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指导思想

在对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的关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它们是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与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对其发展方向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我们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路线,因此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坚持在企业中实行思想文化的建设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道路。

3.3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础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极大的利用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明确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通过这些去建设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使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具有丰富性,同时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

4结语

行为科学管理范文8

(一)企业管理价值的内涵

企业管理是企业为追求和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企业不断涌现,企业追求的价值实现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管理价值是指为实现人的需要和人所追求的价值,人们通过企业管理活动来使这种需要和追求获得满足,从而形成一种效用关系。企业管理价值的内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和生产再循环的企业利润价值。实现利润是企业所必须和最基本要求,企业只有维持自身经营的平均利润率高于银行的利息率,企业扩大再生产和生产再循环才能得以持续,企业才能在社会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第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价值。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单纯地追求企业利润已经不能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保持优势地位,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所要走的必经之路。第三,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物质需求和价值需求的人际和精神价值。要充分满足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山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企业主人翁意识。第四,满足社会和谐发展和高效运行的群体和社会价值。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应该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

(二)企业管理价值观发展的几个阶段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展,这种深化和扩展使企业管理在不断变化自身的价值追求。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员工需求问题、人的需求层次问题,对企业管理价值生存与发展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开始将自身的管理价值由“物质”上升到“精神”。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经济组织,随着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具体来说,企业管理价值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管理价值是以生产为导向,这一阶段的代表理论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第二阶段,企业管理价值是以推销为导向;第三阶段,企业管理价值是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第四阶段,企业管理价值是以战略为导向,这一阶段,企业更加注重整体的战略导向和战略布局;第五阶段,企业管理价值是以知识为导向,企业在管理中将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事实上,从企业一产生,对企业管理价值的理论研究就没有间断过,归结起来,企业管理价值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科学管理价值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泰罗在1913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的最终管理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应该实现利润最大化,将人看成只为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这一时期,企业管理是为满足物质追求的最大化,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一指挥,把企业组织生产的可靠性、纪律性和稳定性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第二,行为科学管理价值理论。行为管理是梅奥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人是生产的主体,在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也要求有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著名的“霍桑试验”中,梅奥等人发现作为社会人,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个体在社会上不仅要求获得物质满足,还要求获得安定、友谊和归属感的满足。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更关心人,对员工实行激励措施,维持好员工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实现企业效率的提高。第三,现代管理科学的管理价值理论。这一阶段,企业管理开始全面关注人的本质和整体和谐,探索企业内部和谐、企业的对外和谐、企业功能的和谐和管理过程的和谐,在这种管理下,将人的工作不仅看成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企业的产品生产也更加注重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第四,绿色管理价值理论。随着21世纪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矛盾的日益显现,出现了绿色管理的观念,将企业管理与社会、自然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将企业管理目光投向员工的心理世界,企业管理更趋于综合、科学。

二、企业管理价值存在问题

在当代,企业管理思想还很不健全,还存在着很多因循守旧的不合理因素,如很多学者在对企业管理价值进行研究时,也局限于管理哲学的论著中,对企业管理价值研究比较少,大多研究只关注了企业与周围较近范围和利益相关主体的社会关系,而没有分析企业管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前企业管理价值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管理价值的研究上,很多学者和理论存在一些纰漏。对现代企业管理价值方面的思想是百花齐放,每个学者对企业管理价值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者对管理价值的研究多属于广义公共管理方面的,没有对企业层面的管理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即使在企业层面的管理价值的研究也同样不完善,如Wright等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模型,只关注了员工工作动机和创新意识等心理层面,却忽视了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等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第二,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只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将企业管理价值单纯等同于创造企业内部经济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大部分的管理思想都是研究企业如何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来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担负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床在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第三,许多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看成是孤立和自我发展的个体,而没有从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出发,忽视了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任何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管理中,忽视与外部环境、其他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无法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价值。

三、对创新和发展企业管理价值的建议

(一)进行价值创新,实行价值创新战略,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企业是否制定合理科学的战略,关系着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价值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企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寻求价值创新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资源,利用价格杠杆,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和顾客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实践表明,要想实现企业价值,首先必须制定合适的战略,在战略的指导下,正确执行战略是最关键的步骤,提高企业过程管理能力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企业的过程管理能力,就是要竞争理论和价值创新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找出企业执行力与企业价值创新战略的相互关系和关键影响因素,有效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企业内外部资源。其次,转变竞争观念,充分研究顾客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研究提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采用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价值创新不仅仅是创新,其对象也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价值创新更不等同于技术创新,价值创新的关键点是理解顾客需求,在充分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企业甚至可以通过价值创新来开创新产业,引导消费需求,占据领先地位。

(二)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适时调整

当今的市场经济也可以称为是知识经济,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单纯地依靠各类资源已经很难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品牌、知识产权、企业管理方式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人才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深入,知识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高效的企业管理能力可以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企业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适时调整自身的管理理念。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结构朝着扁平化发展。扁平化的企业结构有助于加快信息的横向流动,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效率,同时,扁平化的企业结构减少了企业的管理层级,使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更高效。第二,提高企业的自我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同时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企业在不断的对外学习和内部提升中不断完善。第三,加强企业与外部的合作,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长补短,发挥企业的相对优势。

(三)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是根据企业的管理理念,制定目标,并实现信息、资源、知识等的整合,最终实现目标的一系列的企业运营活动的规则、方式和框架的总称。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利润目标管理模式,即企业的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是谋求市场竞争优势,而忽视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实行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追求社会价值,并将社会价值作为指导,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全面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价值中,做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