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例6篇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 俄罗斯 高等职业教育 借鉴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深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5月2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和国家扶贫办颁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的《决定》和教育部等6部委的《规划》均在关系我国“四化”建设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指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俄罗斯是世界职业教育大国和强国,体系完善、规章齐全、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科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必将对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他山之石;对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更快、更稳、更健康地发展。

一、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特点

为了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尤其是融入欧洲一体化教育,2003年俄罗斯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在处理借鉴与传承的关系上,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这些政策和调整,不仅构建了符合国际标准又保持自身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1.在“大职教”理念引领下,对职业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

俄罗斯职业教育管理坚持国家为主体,实行分权、属地和民主管理,将幼儿园和普通中小学以外的一切教育形式统称为职业教育的“大职教”体系,这个涵盖了绝大部分教育的“大职教”体系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与补充职业教育四个阶段。初等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高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分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和高层次中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相当于我国高职高专;高等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本科层次教育;大学后职业教育与补充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研究生层次教育和继续教育。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拥有社区职业教育中心、地区职业继续教育中心、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星罗棋布的社会性职业教育机构,这些机构进行入职前教育和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培训等。

2.“大部制”改革和对口管理。

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俄联邦颁布了《俄联邦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职业教育条例》,1996年对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合并高等教育委员会与教育部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部,设立初等职业教育管理局、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局、学后与补充职业教育管理局,与俄罗斯职业教育层次相呼应。各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州、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或教育厅(局)设立与中央一致的对口部门,这些部门负责与其职能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部署,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和资格的认定,地方职业教育的组织实施等[1]。

3.借鉴与传承并举,注重“洋为己用”。

俄罗斯职业教育在传承本国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实行“引进”战略,大胆进行“洋为己用”,吸收消化了许多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优点。(1)权力下放。俄罗斯重新配置国家、地方和学校三者之间的权责,扩大社会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权,给学校“松绑”,学校可根据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要,灵活调整专业和培养方向。(2)职业教育多元化。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体系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可变动性;教育大纲、内容、形式和教育立法的多样性;职业教育的区别化、个性化和地域化;职业教育主体的多样化,教育机构的创办者可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境内和境外公民个人。(3)证书国际化。俄罗斯在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时,采用欧盟5级技能等级标准体系;为了确保在俄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含金量与欧洲国家等值,俄罗斯于1999年加入“第三届国际教育公约”[2]。

通过一系列与国际接轨、超前时髦的改革,俄罗斯高等教育具有极高的国际声誉,有1100多所包括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专业大学、专业学院等在内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0%[3]。

二、俄罗斯第三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为顺应博洛尼亚进程的相关规定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满足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2006年起俄罗斯开始动员学术界、商业界和其他社会部门的专家(而不是仅教育部门和教育界的专家),在综合考虑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和俄罗斯第一代、第二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应用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第三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简称为俄高教标准),并于2009年底公布。

第三代俄高教标准包括适用范围、使用的缩写、培养方向特点、职业活动特点、对基本教育大纲掌握程度的要求、对基本教育大纲结构的要求、对基本教育大纲实现条件的要求、对基本教育大纲掌握质量的评估等八项结构要素。具有鲜明的个性:统一性与自主性兼顾,国家集中管理与高校自主管理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人性化;以能力素养观为理念基础。

1.俄第三代高教标准的主要数据。

课程总课时为8640学时240学分(1学分等于36学时);假期,每学年7-10周(寒假不少于两周);学习生产实践,432-540学时12-15学分;国家毕业鉴定,432学时12学分;体育,72学时2学分,教学课时总量为400学时;职业课,3780-4104学时105-114学分(基础部分1800-1944学时50-54学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2376-2700学时66-75学分(基础部分1728-1872学时48-52学分);人文社会经济类课程,900-1224学时25-34学分(基础部分576-720学时16-20学分);每科课程不少72学时2学分;选修课总量不小于人文、数学及职业课程可变部分总量的30%;每周的课时任务量,不大于54学时;每学期系课程总量不大于360学时10学分;互动形式的课程总量,不少于课内教学总量的20%;讲课形式课程总量,不超过课内教学总量的20%;全日制本科学制4年;全日制每周课内教学时间,不大于27学时;全日制每学年2160学时60学分[4-5]。

2.俄第三代高教标准专业目录及特点。

第三代培养专家的方向目录共分为25个教育领域,107个方向;培养学士、硕士的方向目录共分为27个教育领域,培养学士的方向171个,培养硕士的方向175个。

表一 专家培养方向目录

表二 学士、硕士培养方向目录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不失自身特色,引入了能与西方接轨的学士、硕士培养层次,但仍以专家培养模式为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联系紧密,专业面逐渐变宽,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更接近,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4-5]。

3.俄第三代高教标准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表三 专家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文社会、经济类课程及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占课程总量的31%,职业课程占课程总量的50%,重点在于强化专家的职业知识。

表三 学士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文社会、经济类课程及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占课程总量的45%;职业课程占课程总量的42%,强化了学士宽知识面的培养。

表三 硕士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践及科研工作的比重第一,职业课程比重第二,一般文化课程比重第三,没有设置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不再设置专业课程及方向课程,并将体育课提到了人文社会经济类课程之外,成为独立的课程类别,这是特点之一;只给出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和课程学分的一个宽泛范围,没有规定详细、具体的课程目录及学时或学分要求,这是特点之二[4-5]。

4.俄第三代高教标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国情实际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是一个教育标杆和衡量尺度,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我们在制定国家标准时,标准制定委员会既要有教育家、科学家,又要有企业管理人员、社会学家、商业精英等社会贤达;标准起点要高,基础要宽,且要有较强的灵活性,要给学校一定宽的办学自,实现统一与灵活的有机结合。

(2)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科学地结合起来,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市场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宽口径、职业能力强的、具备国际视野与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促进我国工业、信息业、农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统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时代需求设置合理的学科或专业,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整合过窄、过细的相邻专业,设置更宽泛的学科覆盖面。

(3)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增加实践环节。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努力做到理论、实践、科研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借鉴点

职业教育面向民众、服务社会,是助民、惠民、富民的重要基石。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指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达到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解,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活力不足;职业培训尚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职业特教育管理不协调、资源整合难、办学保障不力;财政投入不足,招生和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活力,院校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俄罗斯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建立起了适合俄罗斯国情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走上了区域化、连续化和可持续化的良性发展道路,建立了具有开放的、灵活的、多层次的、民主化、人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系统,值得我们借鉴。

1.提倡办学主体多元化。

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是要深化“大职业教育”的理念,从职业高中,到高职高专,再到本科院校,甚至社会、企业、个人等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无不是职业教育。二是职业教育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前提下,从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偏大、人口教育素质不高、就业压力巨大的实际出发,强调多元化开办职业教育具有实际意义,大力提倡公办高校“转行”,大力提倡社会、企业、团体、个人开办职业教育。三是职业教育学历要多元化,既要有专科、本科,又要有硕士、博士。四是职业教育目的要多元化,既有学历职业教育,又有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技能教育等。五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内容的监督和控制,如俄罗斯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察委员会,像我国的本科教育评估或体育、艺术、医学、建筑等专业评估那样,定期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2.强化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

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践设置上要与市场接轨,做到灵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有机统一;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再教育,并与科学发展步伐同步、与社会发展步伐同步、与社会实际需求同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学、教育手段和目的,都在于丰富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思维与创造,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与引导,树立“人人是人才”的人才观。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理工科实用人才,而是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培养包括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在内的一切实用性人才。

3.建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要在广泛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人才培养,要与企业、农业、服务业进行沟通交流,紧紧围绕着企业产业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要紧紧围绕我国的“五位一体”工程和小康社会建设、法制社会建设,企业调结构、转型升级造就一批又一批用得上、用得着、发挥得好的职业教育人才[6]。

4.采取广泛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不仅是社会,还包括高等学校在内,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低,致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上,都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致使当前教育部促使一些本科院校“转职”热度不高,这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不符。学生不愿报职业学校,社会不愿接纳职业学校学生,高等学校不愿“转职”,即使“转职”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不“转质”,换汤不换药,职业教育内涵也难以落实,因此,要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报道职业教育,提升社会职业教育的认同度[7]。

5.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

加强职业教育法的建设,把职业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法规,确保我国职业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快速、科学、规范、高效、良性发展。建议以《职业教育法》为指导,组织经济、企业、农业、服务业、教育界、科学界专家,研究制定更加详细、可操作的《职业教育管理条例》,使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和变化确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从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执法和监督机制,使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6.多渠道筹资职业教育经费,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采取国家按生按年补贴的办法进行扶植,高等职业教育除师范教育给予学费全免外,其他专业还是按要求收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经费来源上要广泛争取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各地要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慈善捐助(公益捐助)共同分担的机制。谁受益,谁拿钱,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订单式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形式。

7.使学生基础扎实宽厚,增强职业适应和应变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命脉,我们要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形成我国特有的的职业教育体,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加强国家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我国应建立职业教育国家评估委员会或国家职业教育监督管理委员会,定期对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评估。比照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评估对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和社会认可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特别是各种硬件指标,比如实验室的面积,实验器材的数量,师资力量,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等进行评估,并及时在网上公布结果,让群众知道,促使职业教育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征、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的可借鉴可复制经验,促使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快速发展;强化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保证职业教育教材的实用性、科学系、先进性[8]。

9.国家应制定保护职业教育师资的政策,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比较低,一方面是由于职业学校没有好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国家没有相关政策保证学校的师资水平,为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规定职业学校师资的最低学历、学位标准,同时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在职称评定上单独制定标准,在科研项目申报、教师教育教改项目和教学教改项目立项上单列,同时创办职业教育期刊,建立常态化的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聘请社会贤达兼任职业教育院校教师,打造职业教育制高点,培养高层次、高水平职业教育队伍,加强职业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9]。

参考文献:

[1]陈应征.俄罗斯职业教育之管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6):38-40.

[2]刘小竹,李勇,周谊.俄罗斯职业教育研究―转型时期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及特点[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9,4:67-70.

[3]姚加惠.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我国大陆高等教育学制改革方向――从美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学制比较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4(6):95-97.

[4]李超.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19-40.

[5]李艳辉,O・A・玛什金娜.俄罗斯第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背景框架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2):102-109.

[6]焦悦梅,赵小兵.俄罗斯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24-125.

[7]孟令霞.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成人教育,2009,271(8):95-96.

[8]雷丽平,刘新春.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的探析与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7,16(3):92-97.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61―03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经济在短期内达到了显著增长,这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但进入国际经济社会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根本变革。哈萨克斯坦正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50国之一,其教育政策的目的是形成一个与国际教育一体化的,保证培养在国际劳动力市场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国家教育模式。[1] 在俄罗斯联邦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哈萨克斯坦基本按俄罗斯模式,以博洛尼亚进程为参照发展本国高等教育,其目的是加入统一的教育空间,并确保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符合世界标准。[2]

一、博洛尼亚进程及其发展

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到2010 年建立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其主要内容是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建立本科和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等。

经过近十年发展,博洛尼亚进程的内容不断丰富,目标日益完善,原则广受认同,且一直处于发展、改革和完善之中,[3]博洛尼亚宣言提出的各项目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所需履行义务的要求,签约国家基本能够根据《里兹本公约》和《博洛尼亚宣言》内容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国内教育体制,完善教育设施,建立必要机构以保证落实公约和宣言条款,尤其是在学制改革、质量保证、学分互换、学位互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二、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改革

传统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承袭了前苏联高等教育体制,其学制与西方国家现行高等教育学制不一致,不受国际承认,无法与国际接轨。不融入国际教育空间国家教育体系就不可能发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指出,教育改革必须达到“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在接受了相应教育和培训后可以在世界任何国家成为抢手专家”这种水平。因此,教育属于哈萨克斯坦的优先发展事项。

发展教育是哈萨克斯坦的一项重要国策。国家教育支出每年都在增长,与2004年相比,2008年的教育支出增加了1.8倍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不低于德国、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国家的水平。在未来几年内,哈萨克斯坦的教育经费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体系有不同类型和种类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学院、研究所),全国有144个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总数超过63.3万人,其中20%的学生根据国家教育计划培养。每一万人中有423名大学生。大学教师约3.8万人,其中41.3%具有博士和副博士学位。

根据教育领域现行法律,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机构拥有自治权,有组织教学过程、人员编制和财务活动的决策自。

大学提供广泛的教育服务,独立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直接联系,在人员培训与再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教师交流经验和本科生研究生交换等方面签订合作合同。

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国家统一入学考试或综合测试成绩进行招生。申请人根据国家考试成绩通过竞争获得教育补助,成绩达到一定标准但没有获得教育补助的学生可以自费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哈萨克斯坦全面支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每年从预算中拨款资助前200名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其在国外一流大学的访学,每人资助金额约为1.8万美元。为了确保哈萨克斯坦主要学者和教师获得国际承认,建立了250多个最著名大学教师的专门数据库并提交互联网,通过使馆面向世界多所著名大学。

哈萨克斯坦的大学在不断寻求教育活动的有效管理方法,43个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国际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

哈萨克斯坦的大学也在不断发展创新结构,正在创建科学―技术园区和科学―教育集团,在教育实践中引进整合了教育、科学和工业的企业化管理原则,组建企业大学和创新型大学。自2007年以来,通过建立督学委员会、吸引雇主参与管理、扩大大学合议管理机构职能等措施实施了企业管理原则,25所大学设立了督学委员会。

为培养新一代紧缺专业人才,1994年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设立了“博拉沙克”奖学金。这项计划实施的14年期间,已有1700多人在世界最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索邦大学等大学接受教育。

今天,因哈萨克斯坦进入世界50个最具竞争力国家的任务,高等教育获得了特殊意义,高校发挥了更多作用。

三、为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合作和融入国际教育空间是哈萨克斯坦政策及外交政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参与这个过程意味着哈萨克斯坦教育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学者和教师高水平专业技能的认可。哈萨克斯坦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建立具有竞争力、多层次、融入国际教育空间及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的国家教育模式。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05~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确定了国际趋势尤其是欧洲国家趋势背景下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战略方向。

为适应形势,提高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获得国际承认,哈萨克斯坦政府采用了博洛尼亚体制。实施“博洛尼亚宣言”原则可以根据国际要求制订教学计划,保持各阶段教育计划的连续性,使教育计划适应劳动力市场,转入人才培养专门模式,通过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高学生流动性,通过教育计划的广泛选择确保学生的学术自由。

哈萨克斯坦于1997年签署并批准了“关于承认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的里斯本公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8所大学签署了大学大。

“博洛尼亚宣言”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采用易于理解和对比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体系,因此哈萨克斯坦从2004年实行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PHD)三级人才培养制度,这种结构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07年通过的新《教育法》中可找到法律依据。

哈萨克斯坦高校正在实现博士生方案,拥有外国合作大学是博士计划的强制性条件。根据国家计划,国立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古米廖夫欧亚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杜拉提塔拉兹国立大学、萨特帕耶夫哈萨克国立技术大学、奥埃佐夫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阿拜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进行了博士生培养。

为保障教师及学生的学术流动,使哈萨克斯坦教育课程和学位在国际教育范围得到承认,哈萨克斯坦高校实行了学分制。为广泛吸引高等教育机构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和科学部每年都举办国际和国内学分问题研讨会。

为吸引国际专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萨克斯坦每年从国家预算中给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和古米廖夫欧亚民族大学各100万总计200万美元的拨款。2006~2008年通过上述项目,140多名外籍教师和专家访问了欧亚国立大学。2006~2008年有226名外籍教师和专家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工作。2009年欧亚民族大学计划吸引51名国外学者,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计划吸引100名国外学者。

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国际关系的发展为实施共同教育计划创造了条件。哈萨克斯坦高校一个新的教育方案是实现双学位教育计划,因此哈萨克斯坦将和国外高校共同解决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文凭的转换、国际层面文凭的认证、吸引本地大学参加国际排名以及其他教育项目等问题。目前,哈萨克斯坦7所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实施双学位教育计划。

学生交流是世界大多数学校建立国际联系的不可分割部分,哈萨克斯坦于2009年开始按欧洲学分转换体系制定学分体系,自2009年至2011年国家预算拨款共达8465.2万坚戈(700多万美元)。哈萨克斯坦―不列颠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和世界语言大学等已制定通过了学分制教学体系规则。[4]

国家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使教育质量在确保国家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主导作用,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大挑战。欧洲大学协会强调“大学发展强有力内部质量文化能力的重要性”。[5] Н.А.Назарбаев总统在致哈萨克斯坦国民咨文中强调“在完成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2010年之前我们要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这是教育领域的主要任务”。[6]

哈萨克斯坦在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建立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法律框架,预先规定了教育质量检测原则到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过渡。教育质量评估具有开放性质,由学术界代表、雇主及教育服务用户进行评估。

教育机构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认证是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手段。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认证模式参考了国际标准,有机构认证和专业认证。机构认证的国家标准和准则已确定,目前正准备高等教育机构的认证。

同时,哈萨克斯坦的大学也在努力获得国际认证。2007年,哈萨克斯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专业率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评审委员会的认证。2008年,奥埃佐夫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的7项教育计划顺利通过了国际认证机构“ASIIN”的国际认证。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萨特帕耶夫国立技术大学、阿拜国立师范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和古米廖夫欧亚民族大学等五所国立大学也开始着手进行10项教育计划的认证,国家也对此进行了拨款。

为进入国际教育空间哈萨克斯坦还进行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工作,召开了一系列与哈萨克斯坦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有关的国际研讨会。

四、取得的成绩

自2010年3月11日起,哈萨克斯坦成为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第47个签约国、中亚第一个进入欧洲高等教育区体系的国家,30所高校已签署《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认证公约》,其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将获得其他签约国家承认。2012年9月,哈萨克斯坦成为欧洲高等教育保障注册协会成员。哈萨克斯坦各类高校积极参与世界高校排行榜竞争,2012年国立古米廖夫欧亚大学和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进入英国QS公布的世界400所最好高校排行榜。[7]

五、结语

大学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使命和职能在不断变化,大学不仅应该成为教育系统发展的火车头,而且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哈萨克斯坦进入欧洲教育空间不仅是一体化进程的任务,同样也符合哈萨克斯坦教育服务市场的国内需求。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改革对加快实现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国家之一战略做出了真正贡献。

[参考文献]

[1]Закирова Г.Д., Наренова М.Н., Кеншинбай Т.И., Усенбаева Г.Д.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Казахстане и Болонский процесс: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для практических действий[M].Алматы,2009.

[2]况雨霞.博洛尼亚进程下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3]杨天平,金如意.博洛尼亚进程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4]Сарсенбаева Г.М. Основные Стратегии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го Качества, КБТУ.

[5]Zgaga P. Bologna process between Prague and Berlin:Report to Ministers of Education[R].Berlin,2003.

[6]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Н.А.Назарбаева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通风;实训;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超过了70%,而且这种能源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仍将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煤矿采掘机械设备也朝着大型化现代化方向不断更新和发展,开采速度的加快使得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逐年攀升,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各种矿难事故中瓦斯爆炸及煤与瓦斯突出在这些事故中占到三分之二,是世界上煤矿瓦斯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煤矿技工学校是为煤矿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人才的学校,是煤矿储备和培养各类基础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此期间加强学生对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就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我在学校一直从事通风实训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中我结合实际摸索出一些关于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安全管理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引用实例深化安全教育

现代教育早已不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而学生也早已不再满足老师站在黑板前喋喋不休的说教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引用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

比如,瓦斯燃烧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通过让学生了解基本生产情况和事故发生前的各种预兆以及事后的事故分析,最后让学生总结瓦斯爆炸的原因,得出煤矿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生:(1)空气中瓦斯浓度必须在爆炸范围内;(2)必须有高温热源;(3)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大于1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安全防护知识,要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检员操作规程,防止瓦斯积聚与超限(瓦斯浓度超过规定限值),防止引燃火源,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扩大。通过身边案例的教育,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对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注重实训操作的规范性

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实训教师应熟悉我校有关实习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训工作中严格执行。

(2)指导实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能力,能组织全程实习活动。

(3)认真做好实训准备工作,熟悉实训大纲和了解实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按照实训大纲的要求,做好实训教材、教学资料、参考资料等的准备工作;在实训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训大纲,明确实训目的和要求,向学生布置写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

(4)实训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把安全工作贯彻始终。

(5)全面负责,教书育人,安排好学生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包括形势教育、热爱劳动教育、热爱专业教育等),要随时了解学生在实训中的思想表现,严格要求,科学管理。

(6)实训结束后,让学生提交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并认真批阅,对学生实习成绩给出实事求是评定。

(7)实习结束后,及时向教务部门提交学生实训成绩单。

2.对实训学生的要求

(1)明确实训任务,认真了解实训大纲,做好实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进入实训场地必须按实训要求着装,操作前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用品。禁止穿裙子、短裤、背心等上岗操作。

(3)服从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安排,实训过程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严格按要求实训,努力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4)爱护实训设备及工器具,保持工作场地整洁,用过的工、夹、量具要摆放整齐,丢失及非正常损坏的物品要按有关规定主动赔偿。

(5)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注意设备操作及安全用电,不得擅自操作。未经允许,严禁操作电气开关。

(6)实训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通风实训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便携式瓦检仪和风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为了能让学生灵活、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我尽可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搜寻一些关于瓦检仪和风表结构的三维动画,自己构思并让学生参与制作一些反应矿井安全的简单动漫。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模拟矿工上班工作的所有环节,如何正确佩戴仪器,如何交接班,如何测量风速、检查瓦斯填写记录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比赛,或集体讨论、分组比赛,不仅能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

总之,我们在通风实训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条件尽量创设适合、方便学生训练的环境,为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而服务。

参考文献: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爱因斯坦;教育思想;认识;启示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他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热忱地关注着人类的命运。爱因斯坦一生著述丰富,而且涉及领域广泛,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总结出许多极富哲理的独特而深刻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思想中得到许多对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本文主要总结对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一些认识以及通过这些认识对当今中国教育模式的几点反思。

一、主张学校教育应当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一直关注和探讨的一个主题,爱因斯坦也格外关注这个问题,他从满足现代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着眼,主张学校应当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毕生都在宣传和谐教育理念,直到晚年仍然念念不忘。他认为,只有和谐发展的人,才算是完整的人,否则只能称为“有用的机器”。

二、强调教育过程中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是爱因斯坦伦理思想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他对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伦理教育的方法非常不满,认为它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他说:“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把伦理道德放在教育的首位,他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创性

爱因斯坦认为,个人应当为社会服务,但不能因此而抹杀人的个性。他认为社会发展需要有创造才能的人。要培养出愿意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让他们独立行动,否则,“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本人也具有超群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在很小的时候就自己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独立证明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勾股定理。他主张“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社会,必须有大量的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以及独创性的人,否则必将是一个停滞落后的可悲社会。爱因斯坦指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在他看来,“有创造才能的人对人的教育的作用,归根结底总是远远超过政治领袖”。他还十分赞赏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法拉第的创新精神,认为法拉第就是因为没有受过因循守旧的“正规的大学教育”,“没有背上传统的思想包袱”才能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四、培养学生以追求知识为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爱因斯坦早就意识到了兴趣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和谐教育思想要求培养学生以追求知识为乐的兴趣。爱因斯坦指出:“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形象地比喻说,即使是一头健康的野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习性,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这样才会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外,爱因斯坦主张教师应当成为教育工作中的艺术家。爱因斯坦也非常强调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他看来,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师如同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一样具有魅力,他主张“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教师作为艺术家,就是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提高生存境界。

爱因斯坦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不仅在科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芒,而且也以他自身的经验和行动对教育理论的探索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为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理论。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着眼于知识与能力、素质并重,科技与人文并重,做人与求知并重,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与思考。我们要通过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摸索来完善素质教育机制,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良英,等.爱因斯坦文集(第一、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谈人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

[3]方建文,等.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上卷)[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

[4]余立.现代思想教育论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文5

人民版。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真正亲近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真正的主角,感受并感悟历史。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教学的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第二节内容,在本专题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这一节课的时代背景,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本节课的延续和发展,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节课有三个子目,分别为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经济遭遇危机的重创之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对资本主义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政的措施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由于打破了原来的编年体的编排顺序,时间和空间有较大的跳跃性。加上学生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无法正常衔接起来。

因此在学习新政内容时,应该教会学生站在整个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高度看待罗斯福新政;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通过探究得出课本的隐性结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答案。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两个阶段,理解其特点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学习,培养问题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美国总统罗斯福》、《蓝鹰运动》、《大国的崛起》。

【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可知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突出的特点,都是以新政的内容作为出发点探究其特点、作用,特别突出体现学生认知水平的渐进性特点,因此,本节教学拟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思维方式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较好地完成课标要求。

【教学思路】

1.立意创新:把应对危机看成是全体民众都要参与的斗争,把新政的实施和成功看成是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全体民众的胜利。

2.创设情境:先以现实情境导入,再创设“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历史情境。

3.整合教学:突破“新政的背景—新政的内容—新政的特点、实质、影响”的程式化教学结构,利用史料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

情景创设:(多媒体打出罗斯福照片)

回顾大危机给美国带来的破坏,以及对胡佛政策的结果导入,曾经繁荣一时的美国现在变成了人间地狱,悲观、失望、饥饿笼罩在每一个美国人头上,此时的美国人民盼着一个强有力的人能将他们拯救出困境,而此时,一个人物应运而生。

照片上这位意气风发的历史人物是谁?这位历史人物是美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领导美国人民度过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及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他开创了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之先河,开始了国家全面干涉经济的制度。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对新政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讲授新课】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教师: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那么胡佛反危机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经讨论得出: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教师创设情境:打开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幸福的日子又来临》。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新政实施的背景:(1)胡佛反危机失败;(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2.实施新政

教师讲述: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但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执政后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了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时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但改革的决心已定,而改革又是全方位的,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多媒体图文显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和讨论新政的特点与实质。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罗斯福实行新政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分组讨论后请2-3名学生概括总结。

3.渡过难关(恢复经济的效果)

教师:多媒体课件打出经济恢复柱状图。设问:为什么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解危机?

归纳: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走出了危机,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使美国政府开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教师概括讲述:二战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重新繁荣。

4.总结

教师设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本课学习作答。

【板书设计】

罗斯福新政;

1.实施的背景;

2.主要内容及作用;

3.特点;

4.实质;

5.影响;

6.评价:串讲背景、定义、特点、实质、影响。

【巩固练习】(多媒体显示)

【课后探究】

高斯求和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俄罗斯;市场经济;高等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胡延新(1970-),女,山东茌平人,山东交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房庆平(1958-),男,山东齐河人,山东交通学院学科与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山东 济南 2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2012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招生考试科学研究专设课题“中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历史沿革的对比研究”(课题编号:ZK1101311C06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23-03

随着俄罗斯市场经济改革模式的改革变迁,俄政府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围绕高等教育体系、联邦教育标准、资金划拨机制、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条令。俄罗斯高等教育至今仍处于全方位深层次改革进程中,其目的是为俄罗斯创新经济体制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现状述评

1.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简述

目前俄罗斯高校分为联邦大学、大学、专业大学和学院。2003年俄罗斯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后开始转向欧洲双级学位制:学士和硕士学位制过渡。2010年12月31日的1657号总统令中宣布过渡阶段彻底结束,意味着俄罗斯高等教育正式全面实施双级学位制。[1]

社会转型期的俄高等教育体系表现出强大的复苏和适应能力,俄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经受住了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迁所带来各种困难、挑战,其办学规模非但没有减少。相反,高校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有了显著提升。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俄高校数量增长的原因是,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自1993年起私立高校数量的激增,1993~2011年其数量几乎增加了6倍。同时期,国立高校的数量增加了约16%。从2010年开始,俄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都开始呈现减少趋势。2009年俄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520人,俄高等教育开始迈入大众化。

高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决定着国家建设人才水平。为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俄联邦财政划拨给高等教育的经费逐年增长。从2007年到2011年5年来增长了1.76倍。

在俄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的资金扶持下,私立高校大量涌现,数据显示出俄高等教育改革成绩斐然,不断向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现代化迈进。但就在耀眼的数字背后存在着诸多制约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俄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教育改革应始终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要求。由于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以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应对社会对高等教育新的需求时的定位偏差导致了俄目前教育体系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俄高等教育体系管理职能和权利过渡集中化,地方和市级政府参与度低,而俄中等教育管理权限基本属于地方和市级政府,这种情况导致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管理脱节,不利于俄整体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高校发展缺乏地方特色,人才培养不能有机地与地方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

(2)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经费使用缺乏明确的监管机制,针对高校自费生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收费政策,从而造成了以下负面后果:联邦财政拨款无法保证用于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优先培养;针对高校公费大学生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大量资金投入到个人表现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身上,造成资源浪费;国立高校中存在着财政拨款和招收自费生收入的交叉混乱使用情况;不同私立高校的收费标准和教学质量差异悬殊,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

(3)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由于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不完善,执行教育部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管指标不到位,造成了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下降,数量与质量不成比例。

(4)俄高等教育体系缺乏国家宏观调控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的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为谋取发展而根据市场规律招收自费生,不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其结果是毕业生专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学生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缺乏所需人才。

(5)俄高校现有人才培养理念转变步伐落后于经济转型速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理念仍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缺乏灵活性,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个性化严重不足,高校和教师本身不断自我完善和开拓教育教学内容的自和主动性受制约,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现实工作需求脱节。

(6)虽然俄政府已经几次为高校教师提高薪酬,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高校年轻教师和学者的劳动报酬仍处于较低水平,高校教师并不是年轻人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俄高校科研教学人员呈现老龄化,已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人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国家和高校支持教师从事科研的政策不明确,存在人才外流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俄高校国际排名的提升,高校难以实现科研服务创新型经济的职能。

以上问题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俄高等教育体系、管理运作模式、教育过程组织形式仍待继续改革和完善,需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组织原则,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最新改革举措

俄高等教育问题和改革方向在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近年来上至俄总统、政府部门、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其他专业学者和普通市民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围绕高等教育,俄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以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重新跻身于教育强国行列。

1.高等教育联邦资金拨款机制的改革

(1)俄政府改变了高校经费划拨方式。2010年5月8日俄政府通过了第83号《关于修订俄罗斯联邦某些立法条例以完善国立(市立)机构法律地位的》的联邦法律。[4]该法律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过渡期到2012年7月1日结束,2012年的高校资金划拨按照该法律执行。该法律规定高校资金划拨方式不再根据预算,而是以津贴方式拨款。高校的教学、科研、财产维护、出版等各项工作给予专项津贴,法律条文中含有津贴项目列表。这种划拨方式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拨款使用的透明度,专款专用,便于高校国家拨款经费和创收经费使用去向的监管。

(2)高校教育经费划拨更加科学,重点扶持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2011年6月27日俄教育部№2070命令确定了2012/2013学年高校一年级公费生的年拨款定额为62000卢布。[5]这是划拨给高校公费生学习费用的定额基数。具体数额确定根据高校类型、所在地区、学习形式(全日制、全日制和函授结合、函授、走读)、学位、专业以及教学过程中实验设备使用,甚至专业的师生比。

2012年俄政府并未削减高校公费生名额,而进行了重新分配,本科生和专家的公费名额减少了2%,硕士生公费名额增加了16.5%,博士研究生的公费名额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约10%。[6]缩减高校专业,把更多财政经费投入到重点专业。2012年俄425所私立高校的其中40所高校获得了4500个公费生名额,旨在激励有市场竞争力的私立高校发展。[7]

这些细化的拨款规定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为俄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

(3)俄政府将继续加大高等教育资金扶持力度。2012年10月1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13~2020年《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预算支出将从2012年的4460亿卢布上升到2020年的6310亿卢布。此外,计划提高重点高校学生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增加学生国外学习和实习实训的机会。计划提高外国留学生数量。提出到2018年之前高校教师工资达到地区平均工资的200%。同时争取5所高校进入世界名校前100强。[8]

2012年9月1日时任俄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参观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在与大学生见面会上时曾说到:“我们需要整体上重组高校,但不是通过取消公费名额的方式……在决定削减公费名额前,我们必须清楚,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人们能否支付学费。”[9]从中可以看出俄政府近期不会减少高等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措施

政府的直接财政投入是俄高等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基础。政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如2009年全俄范围内实行统一国家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唯一方式,体现了公民享有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原则,虽然围绕该制度的争议至今没有停止,但不可否认它在高校选拔人才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此外,高等教育中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制定“联邦国家教育标准”。2007年12月1日俄政府第309号联邦法律确定了新的国家教育标准。该标准能够保证俄联邦统一的教育空间、各级教学阶段主要教学大纲的连续性。到目前为止,俄教育部制订高校各专业的教育标准工作尚未结束。已制定的教学标准对高校应保证学生参与和制定个人教学大纲的可能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教学大纲内所有课时的30%应以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进行,包括对话形式的讨论课、计算机模拟、辩论、学生科研小组活动、校内和高校间视频研讨会等形式。每个学科课堂教学中讲座形式的学时不能超过该学科总学时的50%。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并为高校教学全过程的监管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2)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2003年俄罗斯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后,教育部做了大量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现代化的工作。比如,采取欧洲体系的学分计算方法,执行学科成绩的学期积分制等。高校积极地融入欧洲教育和科学空间,是政府在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选择。加入该进程后俄高校有了更多参加欧盟资助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学生获得更大的选择高校和专业的灵活性,能够争取在博洛尼亚进程参与国的大学里学习的机会。俄罗斯高等教育按照欧洲标准重组将有助于其教育质量的提高。

(3)推行应用学士学位试点。2009年8月9日俄政府出台了第667号《关于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进行创建应用学士学位的试验》法令。2010年俄教育部确定了参加试点的学校。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大纲,密切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协作关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在第二届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高等经济学院院长雅罗斯拉夫·库兹明指出,目前据俄罗斯用人单位统计,用于新员工最初的培训费一年大约为5000亿卢布,几乎相当于俄职业教育年财政拨款总额。四分之三的毕业生工作之初需要培训,而在20世纪80~90年代这个比例是30%~40%。[10]应用学士生学位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并具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俄应用学士教学大纲的实践学时包括实验室和实践操作、教学和生产实习等,不少于整个学习过程总学时的一半。中学11年级毕业就可以报考,获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报考。获得应用学士学位后,根据毕业生的愿望可以报考硕士。目前,俄罗斯高校共有49个教育机构进行应用学士试点。试点结果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2014年应用学士学位试验评估结果将在2014年公布。

(4)重组俄高校网络,削减高校数量。2010年5月俄政府通过的第83号联邦法律包含了削减高校与教师数量,以提高教育质量的条款。2012年7月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部长利瓦诺夫宣布,最近三年计划高校数量削减20%,高校分校数量削减30%。[11]为了给高校削减提供依据,2012年10月31日俄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俄高校评估结果,541所公立高校和994所分校参加了本次评估,136所高校进入“低效率”高校名单。11月初“低效率”高校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由于学校特色,具有低效率特征型”、“需要优化型”和“低效率高校,需要重组”。评估参数和标准基本与国际上高校排名评价标准相似。本次高校评估中学生入学国家统一考试的平均分数也作为参数。

俄罗斯削减高校数量首先与俄人口危机有直接关系,2006年11年级的毕业生为130万人,2012年参加统一考试的考试约85万人。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经历了高等教育数量剧增时期,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达不到社会需求人才质量,只是文凭的“贩卖者”。俄政府准备通过高校体系的重新洗牌,利用关闭、合并等方式去粗取精,以集中经费和人才支持重点高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俄罗斯大规模削减高校数量之路才刚刚开始,合并高校是否会衍生其他社会问题、不同学校的领导层和教师合并到一起后的融合问题、高校缩减中的基础设施是否会被私有化等问题将是俄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结束语

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后,高等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状况,从未停止过改革步伐。虽然在其改革发展道路上曾遇到办学经费紧张、教育法律法规滞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困扰和束缚、缺乏教育市场化运作经验等困难,但俄政府为努力保持教育强国地位,走上民族复兴道路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从未改变。社会制度变迁后20余年的俄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决定了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仍将充满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目前同样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研究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对我国改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31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N 1657 "Об оптимизации численности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гражданских служащих и работников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органов"[EB/OL]. http://graph.document.kremlin.ru.

[2]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 ?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е учреждения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M].изд.Росстат, 2011.

[3] Коокуева В. В. Оценка состава и структуры расходов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бюджета на социальную политику[J].Молодой ученый, 2012, (8): 109-112.

[4]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закон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8 мая 2010 г. N 83-ФЗ "О внесении изменений в отдельны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ые акт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связи с 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м правов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муниципаль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й" ,12 мая 2010 г. в "РГ" [G].Федеральный выпуск №5179.

[5] Приказ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инобрнауки России от 27 июня 2011 г. N 2070 г. Москва,"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рядка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нормативных затрат на оказан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услуг и нормативных затрат на содержание имущества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й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EB/OL].http://rg.ru.

[6] Наталья Зиганшина, Бюджетные места поступят в магистратуру[EB/OL].http://gazeta.ru.

[7] Проек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программ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Развитие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 2013-2020 годы [EB/OL].http://минобрнауки.рф.

[8] Медведев побывал на кафедре 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Российское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РИА Новости [Z].

[9] Ярослав Кузьминов, Бюджетные места по техническим специальностям занимают троечники[EB/OL].http://eduhelp.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