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例6篇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供电 培训 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63-01

2011年是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局”)“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为了适应广州局发展和管理的转型需要,增强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广州局从分析员工队伍现状和教育培训现状入手,剖析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有效地破解了现有培训难题。

一、广州局人才和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分析

广州局员工年龄构成比较合理,总体态势是“中间大、两端小”。30岁以下人员占全体员工人数的30%,30~39岁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8%,40~49岁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2%,这一总体特征有利于维持员工队伍稳定、发挥广州局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高学历人才缺乏。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0%之多,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只有23%,特别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仅为2.35%,而初、中级工的人数占技能人员总数近60%,这一状况,不能满足广州局对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也与广州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试点单位的地位不相匹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广州局教育培训工作与国际先进供电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培训对执行战略调整的响应速度较慢。各层、各类岗位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不能够完全适合战略及业务的需要,没有真正反映公司对员工岗位能力要求,培训与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化有余、能力化不足”的现象。教育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互动机制不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训职能部门组织的居多,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培养、训练下属方面的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培训课程的安排缺少与业务部门的充分沟通,存在需求调研和分析不到位的问题;业务部门和各级员工对参与教育培训设计和实施的积极性不高。现有制度对引导、纠正或优化业务部门的自主培训需求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究其原因,主要有:广州局一定程度存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的认识误区,尚未系统建立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体系,课程体系与企业执行战略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培训课程设计依靠经验和管理,没有共同和统一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系统化的、针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培训资源严重不足。各业务部门开展的培训项目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差异较大,有待优化、调整和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严格按照“PDCA”的闭环管理进行运作,培训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掌控教育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课程实施效果评估需要加强。其中,根本原因是员工参与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局为了弥补教育培训管理的差距与不足,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角度考虑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集中于关键性环节,形成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培训与评价中心具体实施的教育培训格局,不仅注重传授特定技能、标准、流程,而且注重培养员工自我学习、知识共享及创造性。在重视个体项目培训的同时,特别重视组织绩效的提升,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构建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员工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

广州局培训激励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分散激励,单兵作战,实施联合化激励,协同作战,将已有的各种培训激励加以系统的规划和整合,强调各种培训激励的内部互动,建立各种培训激励之间的联合,通过多个方面对基于分层分类的目标群体进行激励,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

一是推动持证上岗和规范学历上岗,明确对员工的取证和学历时限要求。对于生产人员,应按照岗位规范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初级工资格证上岗,工作满3年应取得中级工资格,工作满12年应取得高级工资格。在生产岗位工作满5年应取得中专(中技)及以上学历。对于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应持岗位规范规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资格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4年内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6年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同时,为支持激励员工取得相应学历,对员工参加学历学位进修,给予学杂费及书本费的报销,对取得学历学位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二是在技能考试和技能竞赛中引入精神激励、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激励等多项措施,营造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为进一步调动员工在普考(调考)考出优异成绩,广州局对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组织专业普考和竞赛成绩进行公开排名,对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各专业普考第一名,除工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外,由广州局按程序向省公司申报授予高级工职业资格,并给予在原有工资基础上提高一个薪级的待遇,如下一次竞赛或普考未能获奖者将取消增加的薪级。同时,在广州局教育培训目标考核中设置普考(调考)排名指标,排名的靠前单位会有相应的加分,以此鼓励教育培训部门动员、组织和培训员工参与技能考试和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三是将培训工作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更好地结合,特别是进一步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通道。常态化开展助理技术专家选聘工作,选聘变电运行等10个专业20位助理技术专家,其中2人为15级助理技术专家,18人为14级助理技术专家。作为省公司试点,开展助理技能专家选聘工作,选聘11位助理技能专家。在助理技术和助理技能专家的选聘中,将培训计分作为明确的条件要求,对鼓励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勤奋钻研、积极学习、爱岗敬业发挥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

通过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广州局激发了员工的原动力,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员工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员工队伍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10年,广州局有1255人取得高级工资格,合格人数同比增长接近7倍,100人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238人取得初中级职称,33人取得高级职称,501人学历(学位)得到了提升。安规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第三名,南方电网配电运行人员技能普考,考试平均分优秀率均位居广东电网公司第一名,荣获广东电网公司个人第一和团体第一。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能源电力类竞赛,高压线路和继电保护两个专业均取得团体第二名,农网配电营业工取得两个团体第三名。并被广东电网公司评为“2010年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在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方面,2006年。上海电气职工教育培训投入3501.6万元,在岗职工人均469.5元,其中,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总投入1049.8万元。技能人才人均316.8元。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30%。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投人2313.5万元,人均投入569.1元,其中技能人才投入566.1万元,技能人才人均276.8元。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24.5%。

同时根据调查,45%的职工在过去一年中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有77.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有52.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有26.7%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中有65.20%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综合上述情况可见,上海电气集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队伍。近三年来。职工队伍建设态势良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87%、2.17%、2.28%,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7.68%、8.8,%、10.03%,呈现上升趋势。

二、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级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6年西门子年度报表,2006年西门子共有员工474900名。其中173000人(36.4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2006年,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新雇佣了75200位员工,其中36%具有本科学历,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员工中,有60%是科学家职务或者是工程师。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能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偏少;二是学历结构上偏低;三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四是劳务工技能等级低。缺乏相应的培训。

2、高端、紧缺、关键人才不足。对集团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反映主要有:一是高端管理和科技人才比例较缺乏。西门子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占50%,而上海电气仅16%;二是适应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缺口很大: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大的差距。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1/3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术工人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24.4%。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统计表不完全统计,党政管理人员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3223人,占党政管理人员总数的25.16%;同时党政管理人员的总量较大。共有12809人,占调查企业人员总数的22.93%。

3、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存在不足。调查显示,54.6%的职工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7.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技术人员群体中52.5%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6.7%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中基层管理人员中33.6%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及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5.2%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三、进一步加强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上海电气作为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技术工人的水平和质量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按照集团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到“十一五”末,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要超过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要达到8%,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比重达80%左右,并涌现一批中青年领军高技能人才,带动中、初级技能工人队伍相间梯次发展。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要加强劳务工的建设。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工作等级已经成为劳务工的迫切需求。上海电气集团职工队伍结构老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劳务工的加入使得职工队伍老化的状况大大改善。目前集团一线劳务工10175人,占一线职工的35.7%,占劳务工总数的75.48%。如在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电焊和冷作两个主要工种中。劳务工已占在职工人数的30%,10年内30%的在职焊工和冷作工退休。在职技术工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劳务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比较粗浅。76.9%的劳务工比较希望和非常希望参加教育培训,目前有39.4%劳务工参加过技术培训,55.9%的劳务工没有参加培训。要立足上海、延伸国内外,在外省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对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计划工作,通过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择优选拔,建立分层、分类实施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造就一支高、中、低合理配置的技术工人队伍。

企业通过建立能级体系,制订相对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培训体系,推进企业各类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

2、实施科技专家、项目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的选拔制度,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科技创新领军旗帜型人才。要实施上海电气科技专家、上海电气项目科技带头人、上海电气首上海电气席技师的选拔制度。以推进集团科技进步、技术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激情,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与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加强上海电气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大力提高人才资源对上海电气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构筑上海电气人才资源建设,使之成为上海电气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使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培训——上岗——使用——考核——奖惩的配套制度。完善制度建设,为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制定规范和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制度,《生产人员持证上岗及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师傅带徒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产一线员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用工管理暂行办法》、《“首席岗位制”管理办法》、《员工培训考试考核奖惩规定》、《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首席工程师管理暂行办法》、《优秀人才管理办法》。《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创新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工人学习培训制度》、《劳务工学习培训制度》等。

二是建立培训激励制度。要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为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公司建立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设立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晋升、工资、福利、带薪学习、休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文4

和单位关于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精神,发展山

区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梅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9月到2010年8月组织开展为期一

年的“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通过培训全市广大农民学电脑并实现会电脑、用电脑,提高我市的山区信息建设工

作水平,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助农民创业致富作出应有贡献,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按照市信息化建设项工作和市山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加强农民电脑知识以及信息化等技能培训,在全市

掀起百万农民学电脑的高潮,达到让农民熟悉信息化知识,增长信息化技能,掌握信息化技巧,助力实现创业致富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梅州。

二、活动组织方式

(一)主办单位: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承办单位:梅州市信息产业局。

(三)协办单位:中国电信梅州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梅州分公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9月至2010年8月。

四、活动经费来源

活动各项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统筹安排,活动所需有关费用由市电信、移动二家通信运营部门负责承担。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阶段是前期工作和全面启动阶段,时间安排为2010年9月底前,开展活动第一部

分内容(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等)和第二部分内容(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

二阶段是活动主体实施阶段,从2010年10月开始至2010年6月,开展第三部分“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内容;第

三阶段是总结提升阶段,从2010年7月至8月,开展第四部分内容,即总结前段工作,并保持做好活动的延续工作。

(一)活动第一部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第一阶段范围)。

1、制作统一的宣传标语、横幅、彩带等,加于张贴、悬挂、配戴。在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属下的指定培训网点和我市

山区信息化各县、镇、村级信息服务网点、农村新网桥工程信息点等悬挂统一的宣传标语。

2、做好在报刊、媒体等平面、立体式宣传。积极在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各县级电视台等进行百万农民学电脑

活动宣传。

3、在政府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加强网上宣传。市政府公众网和各县(市、区)政府公众网、各专业性网站(如梅

州市山区信息网)等显要位置上放置“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字样宣传广告。

4、充分发挥各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业务优势加强宣传造势。利用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相关业务加强面向农

村、农民用户的宣传和服务。

(二)活动第二部分: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一阶段范围)。

(三)活动第三部分:开展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第二阶段范围)。

1、全面铺开帮助农民学电脑活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效果明显的电脑培训、学习活动。将电脑等信息化科普知识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对农民群众进行电脑知识的

扫盲式培训、辅导以及相关服务。

2、借助农村远程党教系统的作用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党教系统布及村委一级的大网络,开展电脑知识有线

实时讲课或录播,及时提供网上点播资料方便农民学习。

3、发挥山区信息化服务站、点开展培训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山区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了9个市、县级山区信息化培训中心、80多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随着第五批山区信息

化项目的实施,今年将再建35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36个村级服务点,要充分利用这些培训场地、服务站点为农民学

习电脑知识提供有效载体,定期、定点,不定时向农民开放设施、提供辅导,切实把农民学电脑活动做到实处。

4、利用农村新网桥工程网点,加强培训工作。由信息产业局组织、移动公司出资、电信公司等协助建设的农村新网

桥工程已在全市村一级普开,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000多个网点(主要在村委、农业大户、农村供销合作店等)

,这些网点都配备了电脑(含宽带互联网)或农村信息机,能大大方便就近农户等的使用和学习。

5、利用通信运营部门网点开展培训服务。一是要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服务营业厅提供培训,挑选一批有设备、

有人员、有空间的镇级服务厅,包装成为电脑培训点,提供电脑培训服务。二是借此渠道代办点合作:要求全市有

关通信运营公司的渠道代办点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开放电脑给该区域内的农户学习和使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参

与辅导。三是结合“走近通信部门”活动,邀请农民走进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工作空间,体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带

来的实惠。

6、开展网上培训。在政府公众网、有关部门网站上必须提供方便农民学电脑的有关视频资料、有声教材、文字资料

等。

7、加强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流动型宣传和培训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到县

、下乡、进村进行宣传、展示并提供服务。服务车辆挂“百万农民学电脑”横幅,并备有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民群众

讲解电脑使用知识。

8、提供多样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协助单位可以想方设法提供电脑知识学习互动环节,如一些有奖问答等,把

农民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参与进来,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做到知识培训。

(四)活动第四部分:活动总结提升(第三阶段范围)。

1、以各县(市、区)为范围,各信息化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对活动进行总结、自评。

2、以有关通信运营部门为对象,各自开展活动总结、自评。

3、由市信息产业局统一组织召开活动总结大会,通报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

六、活动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协调。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将各工作落实到位。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成立百万农民学电脑活

动工作小组,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人员加入成员名单,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二)细化方案,积极承办。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和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认真细化活动方案,落实具

体的培训任务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种信息化服务网点、充分调动起镇、村级信息服务点工作积极性,积

极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定期向市信息产业局的信息报送工作。

(三)统筹安排,共同实施。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将统筹安排各相关工作,如制

作多媒体学习课件,普通话和客家话版有声学习课件等;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活动的具体组

织、协调、实施等任务,各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形成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充分配合

、积极支持,切实把全市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实施好。此次活动得到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各县

(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与本级通信运营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效果。

附:宣传标语

农民免费学电脑,网上寻找致富路!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供电;培训;内生动力

2011年是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局”)“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为了适应广州局发展和管理的转型需要,增强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广州局从分析员工队伍现状和教育培训现状入手,剖析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有效破解现有培训难题。

一、现状分析

广州局员工年龄构成比较合理,总体态势是“中间大、两端小”。30-3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8.01%,40-4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1.84%,有利于维持员工队伍稳定、发挥局人力资源优势。同时,50岁及以上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比较高,为12.15%。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高学历人才缺乏。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0.71%,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23.33%,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量与我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试点单位的地位不相匹配。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比例偏低,仅为2.35%,无职称人员占有总数比例偏高,为77.59%,不能满足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分别为35.32%、4.14%和0.88%,初、中级工的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比例偏高,为59.65%,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的储备与局发展所需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广州局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基础投入,有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编制2010~2015年教育培训规划和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建成1个综合培训基地和6个专业技能培训基地,10千伏带电作业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开发完成17个主要生产工种、超过5.2万道题目的培训考核题库、25类共205个岗位课程教材及基于班组长能力素质模型的课程体系;组建覆盖通用管理岗位和主要生产岗位共188人组成的内训师师资库;建立常态化网上培训及考核机制。面向企业发展的应用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及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分类分层的培训,2007-2010年,局共举办培训班4339个,培训员工21.9万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全员培训积分达标率达到99.5%以上,逐步解决员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问题。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相比,在员工培训意识、人才密度、高级技能人员数量、人才培养速度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总体还不高,员工培训的主动性也不强,人性化、差异化的培训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工作的全员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训职能部门组织的居多;各级管理人员在培养、训练下属方面的意识有待增强;教育培训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业务部门和各级员工对参与教育培训设计和实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培训对执行战略调整的响应速度需进一步加快。各层、各类岗位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不能够完全适应战略及业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上,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定位、职责特性、工作经验的差异设计课程做得相对不足;课程体系及内容调整与业务要求和执行战略的变化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针对性不足;开展的培训项目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局创先工作需要。

教育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互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培训课程的安排缺少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被培训人员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现有制度对引导、纠正或优化业务部门的自主培训需求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培训课程实施的差异化、人性化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过于通用,不能更好地切合管理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持续提升培训“知识化有余、能力化不足”,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丰富。

究其原因,主要有:广州局一定程度存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的认识误区;教育培训没有完全做到“因需而变”和“因材施教”;尚未建立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体系;课程体系与企业执行战略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培训课程设计依靠经验和管理,没有共同和统一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课程实施效果评估需要加强;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的系统性需要增强;各专业组开展的培训项目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差异较大,有待优化、调整和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严格按照“pdca”的闭环管理进行运作;培训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掌控教育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业务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培训资源的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等。其中,根本原因是员工参与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局为了弥补教育培训管理的差距与不足,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角度考虑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集中于关键性环节;形成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培训与评价中心具体实施的教育培训格局;不仅注重传授特定技能、标准、流程,而且注重培养员工自我学习、知识共享及创造性;重视个体项目培训的同时,特别重视组织绩效的提升;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构建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员工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

广州局培训激励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分散激励、单兵作战,实施联合化激励,协同作战,将已有的各种培训激励加以系统规划和整合,强调各种培训激励的内部互动,建立各种培训激励之间的联合,通过多个方面对基于分层分类的目标群体进行激励,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

1.明确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取证要求和时限

对于生产人员,应按照岗位规范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初级工资格证上岗,工作满3年应取得中级工资格,工作满12年应取得高级工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生产岗位工作满5年应取得中专(中技)及以上学历。对于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应持岗位规范规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资格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4年内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6年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2.有效激励员工参加学历(学位)进修

经局审批同意推荐外派进修或者经局人事部审核备案的员工参加业余学历(学位)的,每学期所学科目成绩全部合格的,学杂费及书本费给予报销或者按50%给予报销。同时,对员工业余进修取得学历(学位)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取得大专学历者,奖励1000元,取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者,奖励1500元,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者,奖励2000元。

3.充分激发员工参加更高等级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审工作的热情

员工申报或报考各系列(专业)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执业)资格的报名费,由局教育培训经费支出。为进一步调动员工在普考(调考)考出优异成绩,局对专业普考和竞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除工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同时给予以下表彰和奖励:对局级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各专业普考第一名,由局按程序向省公司申报授予高级工职业资格,并给予在原有工资岗级基础上提高一个薪级的待遇,下一次竞赛或普考未能获奖者取消增加的薪级。上级组织的普考视同我局的普考,同样进行排名,参照上述进行奖励。参加上级组织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者,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另行奖励。并且,在局教育培训目标考核中设置普考(调考)排名指标,排名的靠前会有相应的加分。

4.进一步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职系发展通道

常态化开展助理技术专家选聘工作,选聘变电运行等10个专业20位助理技术专家,其中2人为15级助理技术专家,18人为14级助理技术专家。作为省公司试点,开展助理技能专家选聘工作,选聘11位助理技能专家,全面了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这对鼓励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勤奋钻研、爱岗敬业发挥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

电工中级实训总结范文6

2013年,国务院总理在会见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明确指出,要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劳动者的素质与岗位需求相一致。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就是围绕这一宗旨开展的。目前,该校年培训量稳定在3万人次以上,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鄞州区职成教社会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其“3D”特色的培训模式更是亮点纷呈。

设计之维――于思路见理念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楼梦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学校以进网作业电工等品牌培训项目为抓手,紧扣区域内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由此可见,“为区域企业和员工服务”是学校社会培训工作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社会培训的总体思路。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社会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部门、两个结合、三个阶段”,即通过培训部统筹各项培训工作,以“产业结构和专业特色相结合”“企业需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相结合”作为培训工作开展的“准绳”,通过“设置、开发、建设”三个阶段打造品牌培训项目。

一个部门――培训部

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内容繁杂,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部,并配备了15名专职培训教师。培训部是学校社会培训工作的“中枢神经”,有条不紊地规划各项工作的开展。培训部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培训、考核工作;培训主管负责人详细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设施、教师及课务安排,保障学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落实”。

两个结合――产业结构+专业特色、企业需求+行业标准+职业资格

学校培训部成立之初,即确定了“把培训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目标,自始至终着力于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贴合性。通过对培训市场和企业走访调研,进行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使培训更贴合岗位需求。具体来说,培训规划和设计主要遵循“两个结合”的原则,即将宁波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设置培训项目;将企业需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设置培训标准。

三个阶段――设置、开发、建设

社会培训工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品牌培训项目。为此,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培训部进一步提炼出品牌培训项目,打造“三步走”模式,即通过“设置、开发、建设”三个阶段的动态积累,不断完善培训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所谓设置,即立足学校实力专业,设置培训项目;所谓开发,即根据区域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开发培训项目的子项目“菜单”;所谓建设,即在培训开展过程中,联合企业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和师资建设,提升培训品质,树立培训品牌。

项目之维――于品牌见品质

现就职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徐师傅,之前一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通过参加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电工培训,取得了电工高级工证书,马上被宁波诺丁汉大学录用。宁波盈泰电力工程安装公司有半数以上员工,在接受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电工培训后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工资也普遍提高,个别学员甚至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此种案例不胜枚举。

电工培训是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两大品牌培训项目之一。社会培训部“设置、开发、建设”三阶段模式,为学校社会培训“项目之维”指明了路径:立足专业进行“项目”设置,依托企业进行“菜单”开发,联合企业树立培训“品牌”。通过社会培训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是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社会培训工作的“品牌”所在,也是其“品质”所在。

“项目”设置,立足专业

专业是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开展的根基。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社会培训已经形成“电工”和“数控加工技术”两大品牌培训项目。两大项目立足于学校机电、电子、数控三大实力专业,在区域企业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学校的机电、电子和数控专业均为“浙江省示范性重点专业”。其中,数控专业还是“宁波市现代化专业”,其实训基地被评为“部级示范基地”“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和“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立足品牌专业,打造品牌项目”是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社会培训“项目之维”的“起首之章”。

“菜单”开发,依托企业

如果说电工和数控加工技术两大社会培训品牌项目是粗壮的树干,条目清晰的子项目“菜单”就是蔚为壮观的枝叶,丰富着社会培训品牌项目的内容。

培训部依托企业,进行电子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项目的子项目开发,通过向企业“问诊”,确定培训子项目“菜单”。目前,电工培训子项目有:进网作业电工、农网电工、维修电工、无线电安装工、农网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子项目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FANUC数控系统应用、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培训。

“品牌”树立,联合企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的发展壮大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品牌”培训项目的树立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在培训过程中联合企业,整合资源,对主打项目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1.硬件设施――吸引企业资金

为增强培训效果,维护自身品牌,培训部积极争取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新增了五个标准培训教室,并对机房设备及时进行更新。目前,学校培训室配电线路实验室(停送电操作)设备及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量仪、高压验电器、拉合跌落式熔断器等设备一应俱全,既满足了培训与鉴定考试的需要,又能确保考试的顺利实施。

2.师资力量――吸收企业人才

学校依托优势专业的设备和师资,联手宁波市电业局,合作共建了宁波市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学校与宁波市电业局共同调研,开设了进网作业电工、电网配电工等五个类别的培训项目。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共同选派教师组织专业培训。双方师资团队合作编写《维修电工》《进网作业电工》等培训教材,并逐步推广成为全日制教学教材。在学校和企业人才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培训的资源库建设也在不断充实。该合作项目每年培训进网作业电工2000多名。

3.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吸取企业技术

先进制造业是鄞州区的主导产业,而数控专业则是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拳头专业。因此,学校与北京发那科机电公司合作,建立了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近两年来,校企合作开展了FANUC连接与调试等项目,共开设培训班15期。现在的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已成为北京发那科机电公司的重要联合培训中心。

4.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形成校企合力

特色培训项目的品牌化发展,势必辐射到学校其他专业的相关培训。为拓展培训市场,学校联合规模特色企业,组建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现已有会员企业150多家,每学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共商教育、教学、培训、实习等大事,开展机械、动漫、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培训。

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形成了校企合力,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水融,便于学校“对症下药”对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学校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技术攻关、技师协会破题、竞赛辐射四条途径,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破解生产难题。两年来,学校对外开展技术服务18项。学校谢一东老师为宁波精诚车业改进小客车记忆式电动镜面驱动器,不但为企业节省了技改成本,还吸引了该企业员工纷纷投身技改行列。

实施之维――于细节见真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培训的成果最终要接受实际工作的检验。为了将“品牌”培训落到实处,从培训前期的考察与方案设计、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考核到培训总结与后期跟踪,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从细节着手,于细节之处见真章。

细节之一:前期考察事无巨细

每期培训开始前,培训部都会安排教师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培训管理制度,明确班主任与管理人员分工;详细了解受训行业特征、行业技术规范、学员年龄段、学历、地方文化差异、企业实际需求、生产运作安排等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后,设计对应培训方案,避免工学矛盾的产生,争取做到培训有的放矢,学员学有所获。

细节之二:方案实施随机应变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培训部的每次培训计划制定既依据“定量”的标准,也满足“变量”的要求。

“定量”标准主要有:要求培训教师采用现代科学培训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演示和针对电工专业的电路虚拟仿真以及实物操练等;授课讲求“理实一体”,师生到生产一线,将理论直接带入生产实践环节加以印证;按工种建立相应的网络通讯群体,使教学时间由教师引领的课堂教学变为24小时的网络互动。

“变量”要求主要包括时间要求、活动要求和培训职业资格等级要求。

在时间要求方面,培训部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安排授课时间和内容。如在暑期用电高峰期,电力部门维修任务急、用工紧张,培训部就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师资到宁波象山、宁海等周边县市上门培训,同时与企业面对面商讨授课计划,利用休息日和业余时间为企业上门服务。

在活动要求方面,培训部根据活动特点安排培训教师,调整培训方式。如组织电子电工组骨干教师到东海舰队、万里学院等部队和高校开展进网作业电工、农网作业电工、维修电工、特种作业电工培训。几年来,学校联合相关市、区以及各县市的供电部门开展“送培训”活动60多期,培训人数达上万人次。

在职业资格等级要求方面,培训部根据不同培训项目的不同等级进行逐级培训。如不少培训项目涵盖上岗、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多个等级。培训部抓住这个特点,充分利用学员资源,积极动员他们逐级培训,减少学员流失。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培训学员档案,主动为学员提供培训信息;利用开课仪式、培训结束总结等各个环节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

细节之三:后期考核玉尺量才

近三年来,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培训的学员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考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企业对职业培训的认知度。这与培训部制定的严格的培训标准密不可分。学校培训标准严格依照对应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执行,对于非国家职业资格认定的培训则引入行业标准进行考量,从严把关,在考试中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如:在电力系统的紧急救护培训中,依照国际红十字会紧急救护人员准则进行培训和考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细节之四:总结延展深谋远虑